登陆注册
998900000013

第13章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2)

无须多言,我就是最好的。我的全身上下都可以作证。最可明证的是我居然知道这个道理,足见有多聪明。

不必他人证明,让我来证明自己。

以我证我,乃见真我。

不再求证,我乃为大。

庄子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就是说体悟自己的本性,抱紧自己的神(精神),你就可以畅游在世俗之间,并且可以畅游出世。

总之,认识了自己,认可了自己,你就能成就自己。再讲一次,梁漱溟讲孔子的全部学问是“自己学”,我讲老庄的全部学问是“学自己”。向自己学习,向自己致敬,向自己虚心请教,你就会成功,自由,逍遥。

因为,你的来头很大。

你从父母那里来。

父母从远祖那里来。

远祖从天地来。

天地从古今来。

古今又从无穷的宇宙来。

我生有命,无穷无尽。你的来头太大了,只要你敬己若神,就可以搞清来龙去脉,一切明明白白,一切无障碍,就地逍遥。

和光同尘

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和其光”,就是与光线相和,一起散布四空;“同其尘”,就是与灰尘相混同,一起弥漫大地。“湛兮”指清澈,“常存”指常久生存。整句话意思是为人处世不妨和光同尘,大家玩玩,这样反而清澈简单,可以长久。

光是透明的,尘是灰浊的,光与尘加在一起明明暗暗,如天井漏下的光瀑,如深海仰望的月色,鲛人见之动色,枯坐书斋的学者见之顿觉清气充盈。

老子非常道有千条万条,条条简单透明,条条清澈。当老子说“湛兮”,认为灰尘是清澈的时候,其道足以明辨一切。

光线是一种物质,它来自遥远的发光体。光线之所以透明,并不在于它是稀薄的,而正因为它的无限密集。

水无限密集,所以也是透明的。

声音无限密集,所以也是透明的。火不能无限密集,所以不能透明。

自然界这四大元素,以光最透明,因为它来得最远。我在《光线传奇》一诗中写道:

“黑暗是一盏灯,一发出璀璨黑光的明灯。”光线有白光、黑光与彩光之分,总的来说是透明而璀璨的。

尘埃则是万物渣滓,是分解后的物质粉末。往往在分解过程中大块落地,粉尘飘浮,最小的“物质灵魂”气化飞走。尘埃既不能气化,又不能落地,只好永远悬浮飘洒。我在《尘埃史》一诗中写道:“尘埃,空中的戈壁。尘埃,空中的海。你静候阳光撤出,便悄然进来。”总的来说尘埃是浑浊的。

老子看到,自然界的一切都在和光同尘,一棵树沐浴阳光,这就是“和光”;它又沾满灰尘,这就是“同尘”。树不和光,不能长大,树也无法避免不同尘,它总是被各种灰尘笼罩,并且灰尘也能带来新鲜的养分。2002年春天北京遭遇沙尘暴,苦了北京生物,沙尘暴吹到海里则喜了海洋生物,因为沙尘暴的沙子里为它们带来了难得一遇的丰富养分。

自然界和光和尘,于是一切均衡长久。

而人呢,总是过分乞求光明,同时认为空气中灰尘太多,委屈地认为自己“蒙尘”了。总之,自然界太不听话,太不如意。我们抛开人类自己制造灰尘、自己减少光明不谈,在自然状态下,人类依然在乞求光明、抱怨灰尘,这就不对了。

大自然的光明该有就有,无须求。

凡物消逝,就会瓦解、粉碎为灰尘,这实属正常,无须厌恶。《圣经》上说:“人来自尘土,归于尘土。”这种“尘归尘、土归土,今古归今古”的现象实属天地正道。

因此老子指出:人应该和光同尘,不这样则无以为自然。

人与光相和,就会融入光明。

人与尘相同,就会不畏惧死亡。

和光同尘实在是人的一种极高境界,它让人回归自然状态而无为,摆脱种种烦恼。赞美光的同时要赞美尘,因为光与尘都是我们的生命。

这样,人就是醒悟的、透明的。山玲珑,水玲珑,不如人玲珑。人行走在自然界中应如《世说新语》中的王司州(王胡之)看见了吴兴印渚的美景时说的一样:

“非唯使人情开涤,亦觉日清月朗。”

所谓“人情开涤”,就是人的情怀开朗干净,一个“涤”字有一洗旧尘之意。“日清月朗”就不用说了,日月在天,清清爽爽。

魏晋时期的人深得老子“和光同尘”之旨,所以为人潇洒不羁,传为千古佳话。

“和光同尘”包括三方面:

一是与光同舞。

二是与尘同舞。

三是与光尘同舞。

人与光尘同舞,正好是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境界。

人与光尘“对影成三人”,也正合于道“一分为三,三又归一”之意,和光同尘时,光非光,尘非尘,人非人,大有玩味。

人走在霞光中觉得圣洁,走在月光中觉得朦胧,走在滚滚红尘中则会觉得有漂泊之美。《庄子》云:“泛若不系之舟。”舟不系,马无缰,自然会“野渡无人舟自横”。

屈原《渔父》中在讲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之后又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先是说浊不好,最后又醒悟浊有浊的好处,也是深得老子“和光同尘”之妙。

老子“和光同尘”对我们做人有直接指导的重要意义,那就是:

一、恢复自由,打破约束。

二、与光尘同舞。光明也好,污浊也好,都一视同仁。所以没有包袱,只有浪游的快感。

也许有人质问:这种“和光同尘”的人生态度岂不就是游戏风尘,不负责任吗?我的回答是:要负责任,并且正在负责任,但这就是游戏风尘。

“和光同尘”的为人方式就是混与玩。但不是一般的混与玩,而是与道游戏。

为什么说游戏风尘就是在负责任呢?因为游戏令人开心,这时觉得风尘也很爽。让自己爽就是对自己好,就是在对自己负最大的责任。

同时请注意,老子在说“和光同尘”,而没有说要搅乱光尘或不让别人也和光同尘,因此“和光同尘”的人生观最有益于群体,最不会对人造成伤害,偏又让自己最爽,因此最应该提倡。“和光同尘”让我们做人受益,那么做事呢?

做事也应该“和光同尘”。它不是游戏,而是该参与时就参与。老子说:“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常存。”要想做事长久(常存)与成功,就必须和光同尘。具体而言,有两大要点:

一是与大家打成一片。该说不说不,该说好说好,该上就上。

二是没有个人光芒。和光同尘嘛,要的就是整体效果,重在使光有光,使尘像尘,而不是使光非光、尘非尘。

这样就会做事顺利。

世上只有两种事,就是统治与被统治。

被统治者“和光同尘”,就是不当异端,所以不会被当成伽利略。

统治者“和光同尘”,就是要讨好民众,如老子所谓“以百姓心为心”,所以不会被赶下台。

苏格拉底看到欧克里德热衷于演讲,整天生活在热闹之中,就对他说:“欧克里德,你应该跟智者站在一起,而不应该站在人民一边。”

苏格拉底这种态度直接导致了日后被杀。

千古伟人嵇康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也因为不肯同光同仁而与苏格拉底一样被统治者以律法杀之。

基督教有条教义:要因信称义,不要因律法称义。耶稣变犹太教士的拘泥律法为全心信仰。他并不反对犹太律法,而是说:“我来不是为反对律法,而是成全律法。”但耶稣的反叛行为毕竟触犯了犹太人的律法,因此也被杀了。

苏格拉底、嵇康、耶稣三人都是伟大得不能再伟大的人物,他们因为“因信称义,而非因律法称义”被杀,并不是对老子“和光同尘”这一主旨的反对,这就是和光同尘——他们离开了俗世的光与尘,直接成为光与尘,从而成全了光与尘,成全了全世界。厌世品楚狂戏孔子

孔子去楚国,楚国狂人接舆有意来到孔子门前,唱道:“凤鸟啊凤鸟(比喻孔子),你的德行怎么衰败了?如今天下混乱,国君昏暗,圣人只求免遭刑辱,幸福轻于羽毛,不知如何取得;祸言重于大地,不知如何回避。何必在人面前以德炫耀自己?危险啊!人为地划出一条道路让人去遵循。荆棘啊,不要妨碍我的行路,不要刺伤了我的双脚。”

孔子对此一言不发。

太白名篇《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云:“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这几句诗就是源于庄子说的这个故事。小时候我读起李白这首诗,对这个楚狂向往又崇拜,奇怪的是,我在喜欢楚狂的同时,也喜欢上了孔子,这又是为何?

永远的楚狂。

永远的孔子。

非孔子不能彰显楚狂。

非楚狂不能成就孔子。

我问庄子:“楚狂为何生于楚?”

庄子微笑:“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楚女楚楚动人,楚士做事向来清楚。楚士者,处士也,楚狂之谓。”

我说:“我也可以说‘惟蜀有材,于斯为盛’,蜀女成熟娇媚,蜀士却未能免俗。蜀士者,俗士也,我之谓也。”

庄子微笑。

我说:“楚狂生于楚,死于楚。孔子周游列国,南下流浪,在楚国先遇贤人叶公,再遇狂人接舆,这一贤一狂,相得益彰。请问,他的心为何发狂?”

庄子说:“他也不知道那是狂,他只知道那是真。那天他正在街上遛弯,远远听见人说:‘圣人!圣人!圣人来’了!吼得那么凶,好像是老虎来了,倒把他吓了一大跳。他赶紧趿着拖鞋过去,哦哟,果然好大一个圣人哟,呆呆地坐在那里,旁边还跟着几个大大小小的圣人。他早就听说孔子的事,马上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心里不由得一阵好笑,于是就唱起歌来,意思是耍耍这圣人。要是这圣人当得起耍弄,就是真正的圣人。要是当不起,显然就是假的。所幸他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圣人。孔子的学生们听见老师被歌声戏弄,都气得不得了,子路、子贡联手上前,想要揍这疯子。孔子却制止住了他们,竟好像在齐国闻韶的样子,陶醉了,知道此人是献歌给他,为他解闷解惑,为他好。孔子感激上前,要与楚狂交朋友。楚狂刚唱完,看见孔子从凳子上坐起来,‘呼’的一下,一个山东大汉巍巍耸立,楚狂是个南方人小个子,吓得他撒腿就跑。孔子追过去,一边追一边喊:‘来来来,我们做朋友好!’”

同类推荐
  • 忏悔录

    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迄今为止对罪恶、神的显现以及拯救探索最为深入的著作之一,它激扬地宣告:信仰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本书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至今未衰。
  • 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本书是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所著,人类对其环境所作的改变,我们称之为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作的各种动作的结果。依我看来,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有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 菜根谭(精装)

    菜根谭(精装)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是囊括五千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作,采儒、道、佛三家之精髓,以儒道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它似语录,却拥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它似随笔,却拥有随笔所不及的整饬。它是一部文辞优美、含义深邃的读物,更是一部陶冶人之情操、磨炼人之意志、催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咬得菜根者则百事可为”,《菜根谭》以众多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教予世人。
  • 中国古代哲学史

    中国古代哲学史

    《中国古代哲学史》首次使用现代学术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中国古代哲学史,它的出版甚至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不仅在中国哲学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就和特色也为后世哲学史家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开出了全新的境界。
  • 解密老子思想

    解密老子思想

    《解密老子思想》对《道德经》的解读既尽力合于原文之文体,又不囿于原文之句法而因文害义,力求抓住其精神实质而予以解读之。根据笔者研究,《道德经》原文在章序结构和思想内容上存在“道”、“德”含混的实际情况(是否由于流传错简不得而知),故对原章序进行了重新排序,使其思想内容更具逻辑性、连贯性和区别性。
热门推荐
  • 我就是超凡

    我就是超凡

    一个复苏变革的时代已然来临。科技快速进步,武道广泛普及,异能者悄然崛起。孟杨站在时代浪潮的拐点,通过不断的努力,一步步踏入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从平凡走向超凡!
  • 恣意星际

    恣意星际

    (中后期改简介)沈未却失去了儿时记忆,但对梦中的那团灰色毛球异常熟悉,在不断的探索中,最终找回了记忆,找到了归宿,也揭露了一场阴谋。
  • 佳偶难遇

    佳偶难遇

    祁佳人从来没有想过她和言煜会以这样的方式再见,果真是应了多年前范青的那一句孽缘。
  • 重生之宇宙男神系统

    重生之宇宙男神系统

    少年非套路穿越,附身豪门独子身上,奇异获得神级系统,且看少年如何走上人生顶峰。
  • 柒瑾

    柒瑾

    本故事讲述女主柒瑾对跆拳道,对艺术的热爱。但是,由于她天性顽劣,在馆内各种调皮捣蛋后,被师父和师兄调教下,走到正轨。而柒瑾的父母认为柒瑾不适合艺术,想要她回家做普通人。柒瑾为了证明自己对艺术的热爱,通过各种努力,走上艺术的巅峰
  • 我当服务员那几年

    我当服务员那几年

    “不就是帅了一点吗?至于吗!?”我看了看一脸坏笑的左超,默默的流下了泪水。“帅哥,我要一杯果汁!”“帅哥,我要点菜。”“帅哥,我...”我:“这是自助餐厅!”
  • 素银簪

    素银簪

    一只诡异的银簪自从来到林沫沫身边,她身边就怪事连连,随后便穿越到了个异世界,陪着她的就只剩下一只银簪,她该怎么找到回家的路呢?她能在这个人鬼妖并存的世界活下去吗?一切都要看她是否有觉悟去改变自己……
  • 我们能不能不再相遇

    我们能不能不再相遇

    十四岁的女孩李轻轻本应在十四岁的天空下美好的生活着,可父母的抛弃让她对自己绝望,心里充满恨意。陌生的少年闯入她的世界,莫名的爱恋竟源于五岁时的一件小事。他的关心,柔情,渐渐使她那颗坚硬的心变得柔软,直到她痛恨的父母回归,奶奶的离去让它再次变回原样。因为他,她选择了逃避,离开她长大的小城——洛城。自己早该猜到,在繁华的阳城会遇见他。而他们的再次遇见竟是在她考上的名校,原来他也在那里。伴随着一系列的人物出现,他们又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令对方痛心的事情,最后,她的抉择会是什么?
  • 我穿过一个个城市,只为遇见你

    我穿过一个个城市,只为遇见你

    我穿过一个个城市,只为遇见你。路过的每一个你,都曾呼唤我的名字。那些花枝招展的你,那些厚颜无耻的你,那些市侩雍容的你,那些厚颜无耻的你。我坚信你在远方,你走路的样子像蒲公英,妙曼轻盈。我坚信你在村庄,我熟悉你淳朴的味道,弥漫村野。我穿过一座座村庄,流泪却不悲伤。——聂鲁达《为了遇见》宋宋十年爱恋着子岚,十年后重逢,会发生什么故事,仔细看,这对年轻人的青春故事里面,或许也会有你的影子。
  • 重生之狂潮

    重生之狂潮

    郑翼翔,一名留学美国的学生,在逃往回国的路途中,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于是,他重生,回到了青涩的初中时代,而且还觉醒了恐怖的异能力!他发誓要改变今生的命运!青梅竹马的恋人,叱咤风云的权力,他统统都不会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