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08200000008

第8章 后现代经济--价值(3)

巴塔耶冷静地指出:“异质要素的现实性与同质要素的现实性并不属于同一秩序。”基于效用这个同质化起点的经济学,从一开始就不可能与异质经济学在同一个空间内对话。但这不意味着异质性的现实性弱于同质性,比如不意味着个性化经济不现实而只有批量化经济现实。他说:“总之,与日常生活相比,异质存在可以通过赋予这些语言以情感经验的肯定价值而被呈现为某种另类的、不可通约的东西。”这可以说是对“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天才预见。

更难能可贵的是,巴塔耶在“异质的社会存在”中准确地预见到基于异质性的经济的几个主要趋势,这些趋势基本上已经被实践验证。

1.异质性经济具有自我实现特征。巴塔耶认为,“异质世界大体上是由神圣世界构成的”,异质事物“从同质的日常世界分离出来”。这个预言有一半是准的,自我实现就是超越生存和发展需求的现实的“神圣世界”。自我实现是异质性的,“神圣性本身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被约束(被物质需求约束)的异质性形式”。

2.异质性经济具有“非生产性”精神特征。巴塔耶指出,“异质世界包括了来自非生产性耗费的一切。这个世界包括了为同质社会当做废物或者高级的先验价值来拒绝的一切”。精神生产就是这种“非生产性”事物的典型。在人均收入未达到3000美元之前,木子美、芙蓉姐姐和“超女”注定被当做不会“挣工分”的“废物”,到柏林听一场交响乐注定是“高级的先验价值”的超前消费。

3.异质性经济具有情感反应特征。经济人理性是不讲情感反应的,巴塔耶却准确地预见到,“依存于个人的异质要素能激发不同强度的情感反应”;“可以推论,一切情感反应的客体也一定是异质的(但不一定是普遍的,至少在相对于主体的情形下是这样)”。经济学对情感缺乏合适的分析工具,主要是由于“效用”这个概念一开始就排斥了异质性分析的可能。由此更可见卡尼曼《回到边沁》一文是多么正中要害:从马歇尔的同质化效用回到边沁的异质性价值,是一个商业价值连城的命题。巴塔耶漂亮地指出,“在异质现实性中,负载着情感价值的符号与基本要素(如货币)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主流经济学无法从逻辑上得出这种符合实际的判断,从而解释不了“有钱不快乐”的现象。

4.异质性经济具有高峰体验特征。巴塔耶说:“暴力、过度、精神错乱、疯狂,在不同程度上就是异质要素的特征。”作为“经济学的尼采”,巴塔耶经常胡言乱语,这就是典型的例子。不过,“完整准确”地理解巴塔耶,他想说的实际是高峰体验,即“酷”的感觉。把“暴力、过度、精神错乱、疯狂”套用在网络游戏上,人们就可以知道网民从异质性经济中想得到的是什么了。这不是不正常,而是很正常。

巴塔耶作为思想导师,身后有福柯、德里达和鲍德里亚等这样显赫的大师级的继承者,可以说照亮了当代法国思想的半边天空。然而作为经济学家,由于经济学界敌意的忽视,从来不为人所知。巴塔耶把自己创立的学说,命名为“普遍经济学”。他骄傲地宣称:“从有限经济学到普遍经济学的观点变化,实际上完成了某种哥白尼式的变革。”

后现代价值的各种证明方法

我们可以从后现代主义大师们的解法中,得到从各个侧面把握个性化经济实质的启发。

个性化的质的规定性

质的分析将经济学引向了社会有机体论,为演进经济学等提供了理论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支的思想与柏格森有关。

异质性:巴塔耶的证法

巴塔耶作为经济学家的资格,是通过《普遍经济学》这本经济学名著建立起来的(当然,所有经济学家都不知有这本书存在)。

个性实际上是异质性,异质性是个性化的质。巴塔耶认为,异质性是普遍的,而同质性(经济人)是有限的,因而只是普遍的一个特例。这无异于在说:工业化大规模批量生产只是特例,个别响应客户才是更深层的普遍规律。这突破了经济学只研究量的规定性,而不研究质的规定性的传统。

巴塔耶指出:“异质性,这个特殊的词语表示它相关于那些不可同化的要素;这种不可能性对社会同化过程产生一种根本的冲击,对科学的???化过程亦然。”意思相当于说,异质性是相关于个性化生产的,它对工业化的大规模同质化生产是一种“根本的冲击”,经济学作为“科学”受工业生产方式之蔽,也只能以同质性为边界思考问题。“效用”这个概念一开始就排斥了异质性分析的可能,“可以推论,一切情感反应的客体也一定是异质的”,“依存于个人的异质要素能激发不同强度的情感反应”。巴塔耶说明了将情感纳入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前提。经济学分析到使用价值(质)就不再往下分析了,就好比只分析到分子,而没向原子深入。

差异化:德勒兹的证法

如果说巴塔耶论证个性化着眼于联系情感,德勒兹则着眼于个性化的多元化分布特征。

个性化是差异化。差异是德勒兹理论的中心词。他对于异质性概念有两个方面的发挥,一是强调其虚拟性,二是“块茎”性(即分布式连接)。他在《柏格森的差异观念》中指出:“绵延,不可分化的东西,并不是确实不可分化的东西,而是在分化自身的过程中发生性质变化的东西,而发生这种性质变化的东西界定了虚拟性或主体。”

延异:德里达的证法

德里达的着眼点与德勒兹又有所不同,它不是强调个性化的分立特征,而是把它理解为一个流,即差异之流。

他将柏格森的“绵延”发展为另一个生造的词“延异”,同样是在本原层面论证异质性的根据。在德里达看来,延异就是“产生差异的差异”;他也把文字称为延异,认为延异不能用同质化的货币表示,而是一种异质性的语言现象。

不可通约性:费耶阿本德的证法

效用必须建立在某种意义的可通约性的基础上。费耶阿本德从根本上否定可通约性,从而取消了效用问题的合法性基础。巴塔耶也强调不可通约性,他说:“与日常生活相比,异质存在可以通过赋予这些语言以情感经验的肯定价值而被呈现为某种另类的、不可通约的东西。”

费耶阿本德像庄子一样,走向了相对主义的极端。走极端有片面性,但强调事物有不可通约的特性,却为个性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个性化的人文基础

普遍经济学的旨趣,在于说明客观世界的异质性本质,从而间接证明个性化。模式好比天下如此,人亦如此。另一些后现代学者,则只从人这个角度论证人,说明个性化的人文基础。

感性学:马尔库塞、梅洛—庞蒂的证法

感性价值,在经济学中表述为具体价值。后现代的旨趣,是由具体价值上升为抽象价值后,再让抽象价值回到具体价值。

马尔库塞的理论处境,可以用“苦闷的象征”来形容。他生不逢时,在理性主义的高潮中鼓吹感性学。梅洛—庞蒂的处境则大为改善,他的感性学在法国已经进入主流。梅洛—庞蒂的体验学说尤为独特,他说的体验是用体来验,而身体只能是个性化的。

个性化一定是感性的,这是从人文角度而非物理角度的观察。它可以回答IT人的一个心结,这就是为什么IT越发展,个性化越表现出感性化、体验化的趋势。托夫勒分别预言了大规模定制和体验业两种潮流,但没有从基础理论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而深入领悟,思考线索在梅洛—庞蒂,甚至胡塞尔那里。

生活世界:列斐伏尔、鲍德里亚的证法

韩剧的个性化为什么表现在婆婆妈妈的琐细之中,有意义吗?

从列斐伏尔到鲍德里亚的生活世界理论,给出了深层的解释。尤其是鲍德里亚,有明确的经济学意识,区分出生产世界与生活世界的不同。这一方向在经济学内部正在发展之中,这也是托夫勒“产消合一”理论的基础。

自由:伯林、阿马蒂亚·森的证法

伯林、阿马蒂亚·森的极大成就,在于突破了卢梭的自由学说。这就提供了理论武器,将支持大规模制造的个人主义改造为支持多元化定制的个性主义。其中阿马蒂亚·森更难得,在哲学和经济学两个领域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遗憾的是,他们虽然提供了个性化所需的自由理论,但对个性化本身的支持却是无意识的。

个性化的信息基础

潜意识:拉康的证法

沿着柏格森、弗洛伊德的传统,拉康把个性化延伸到潜意识领域,把个性化从抽象的质的分析具体化了。这种证法,是心理的证法,而非信息的证法,但它为真正的信息证法提供了经验学科的基础。

意义:伽达默尔的证法

搜索引擎对于个性化意义的挖掘,理论根据何在?后现代的意义理论源远流长、声势浩大。意义突出的是信息的质的方面,或者说把信息作为内容看待。几乎所有后现代主义学者都有自己的意义理论,其中伽达默尔的意义循环论最综合、最值得关注。

伽达默尔主张,解释者通过语言这个中介介入文本,与之形成交流和对话,在复原意义的同时也在创造着意义,最终要通过意义循环达到视界融合,求得真正的理解。

不确定性:布瓦索的证法

从异质性的角度研究个性化,提供了一种观察同一世界的不同角度。但个性化是不是在同一个世界(比如使用价值的世界)中呢?沿着波普尔“第三世界”(又称“世界三”)的思路,人们跳出了使用价值的视角,假设出一个仍然属于质,但质的维度不同的世界,这就是信息世界,布瓦索称之为信息空间。这样一来,不仅是怀疑理性假设,而且对假设的假设,即经济人假设的前提都变了。

在波兰尼、伽达默尔研究的基础上,产生了布瓦索的系统理论。在布瓦索看来,经济人理性是牛顿力学思想的对应物,停留在17世纪、18世纪的思维水平。黑格尔式的绝对理念早已过时,经济学应进入不确定性的维度考虑问题。不确定性的存在形式是信息,而不是物质和能量。个性化本质上是不确定性,是一种信息现象,即发生于信息空间这个维度的现象,与使用价值、价值都不处于同一个维度。需要在传统经济学中另建一个平行的维度框架,处理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扩散知识与非扩散知识、编码知识与未编码知识之间的循环。

这极大地逼近了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的现实,特别是为搜索引擎、为原始萌芽的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学支持,从基础理论上说明了个性化与信息革命的内在联系。

经济学中的后现代价值观

经济学中后现代的“后”,是指“理性之后”,即新古典主义之后,偏离理性经济人假说的各种学说。以往这些学说并不共享同一个基础范式,也没有共同的哲学基础。后现代经济学用后现代主义哲学作为对这些理论进行新综合的共享的哲学范式,从而将它们系统化地统摄在一种内核之下。

经济学作为独立王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的能指体系的独特性造成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虽然有很强的洞察力观察经济问题所指,但他们的能指符号却难以同经济学相通。因此,我们有必要考察对同一问题、同一观点的另一套能指表述。这就是专业经济学家用经济学的能指体系--尽管有些是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标准语言--表达的后现代观点。

经济学的祛魅与返魅

莱昂内尔·罗宾斯的《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是经济学的祛魅之作。在这部魅力告别书中,罗宾斯正式将笛卡尔的世界观引进了经济学,对经济学的世界进行了心物二元切割。在研究对象上,把属于心的社会现象(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情感化)统统驱逐,把属于物的社会现象(同质化、标准化、规模化、理性化)统统保留;在研究方法上,把属于心的研究方法(心理的、伦理的)统统驱逐,把属于物的研究方法(数学的、物理的)统统保留。这样,经济学就成了用研究物的方法,把人当做物来研究的专门学科。在罗宾斯的语义中,经济科学中的“科学”已特指科学主义意义上的科学了。

进入互联网时代,这种科学主义意义上的经济学,从对象到方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它的笛卡尔式(即心物二元式)的理论与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情感化实践的矛盾,它从根上解释不了现实。举例来说,效率与个性化,一个要求同质,一个要求异质,不在同一个维度。经济学可以很好地解释效率,但无从解释个性化。效率高的,如“中国制造”,并不值钱;个性化的,如动漫,值钱却无解。这就是后现代经济学要出面的原因与合法性所在。现代经济学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是将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情感化放在一个统一的范式平台里,否则就躲不过经济学攻击农业生产方式时所说的“定制的,就一定是高成本的”这一指控,这就要求把“魅”范式化。

特韦尔斯基的理性选择与感性选择

特韦尔斯基在《理性选择与感性选择的原理比较》中,对理性选择的三大基础--描述不变性、程序不变性以及前后关系独立性一一进行了证伪。而行为经济学,作为相反的“感性选择”学,对“感性选择”进行了系统化的总结。

行为经济学研究决策,不同于一般的决策理论,它的特色在感性决策方面。可以说现代经济学是理性选择学,后现代经济学是感性选择学,特韦尔斯基对此点得很透。他认为,感性决策(如各种直觉)之所以必要,是因为理性决策所赖以存在的三个前提假设(如描述不变性等)不成立。他说:“描述不变性、传递性以及随机优势作为理性选择的原则被人们普遍认可,但这种认可并不能保证人们的选择通常就满足这些原则。”这可以视为对行为经济学决策理论的初衷的解释。换句话说,卡尼曼与特韦尔斯基之所以有后来的一系列研究,从出发点或动力来说是因为:第一,是想说明与理性决策相反的感性选择;第二,认为这种感性选择与理性选择的分歧,是来自前提假设这个根。

如果说哥德尔的工作瓦解了“数学人理性”,那么特韦尔斯基的工作就瓦解了经济人理性。他们的切入点十分相近,都是从元问题入手--哥德尔是从元数学入手,特韦尔斯基是从元经济学入手--将问题从理性的轨道中分离出来。他们都相当于在证明:仅仅在X点的轨道上,形式化、逻辑化地证实或证伪,最终一定会出现理性的(逻各斯中心的)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真值(相当于K域元素)。特韦尔斯基证明的是,X所赖以存在的基于逻辑和理性的形式条件是不能成立的。真实的世界在于多元化的价值参照点(相当于K域)的介入。

特韦尔斯基指出,“与描述不变性相反,人们根据选择的描述进行选择,而非基于它们自身的选择集”,“事实上,人们系统化地违背程序不变性。这一现象称之为选择逆反”(选择逆反又称偏好逆转),“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个非首选项不可能通过在选项集合中加入新的选项而变成首选的:这一假设被称为前后关系独立性。且不论它的简单和直觉力量,已有证据表明,人们的优先选择是被选项集所影响的。”

同类推荐
  • 跟总理学经济:读懂中国经济未来走向

    跟总理学经济:读懂中国经济未来走向

    “李克强经济学”不是封闭在实验室里的数据计算和报告,不是静态的学说,更不是在瓶子里养鹅;它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弹性的、不断成长和完善的中国新社会进步运动。或许,10年、20年后,甚至30年后,从大历史角度回头来看,我们的理解会更完整、更深刻、更准确。
  • 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与当代中国经济

    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与当代中国经济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找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把100多年来受尽外国侵略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变成了独立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场革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0世纪中国发生的历史性的伟大变化,都同毛泽东的名字相联系的。
  • 生意经:中国十大商帮的经商智慧

    生意经:中国十大商帮的经商智慧

    本书选举了以温商、晋商、徽商、京商、鲁商、沪商、川商、闽商,粤商、台商为代表的10人商帮,从不同的经商角度,阐述了这些传奇人物的经商之道。
  • 30岁前踏上财富自由之路

    30岁前踏上财富自由之路

    本书作者将围绕梦想、目标、价值观和策略这四大致富支柱,指导80后转变理财观念,教你掌握有效的投资理财策略,在保证财务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财务自由。你将学到:如何构建适合自己的理财组合、怎样合理利用负债、科学储蓄并利用储蓄致富、股市投资的黄金法则、选择基金的技巧及投资基金的建议等。
  • 破冰

    破冰

    在金融改革的进程中,如何有效防控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是深化改革成败的关键。作者在对我国金融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革中应该特别注意的6个风险。其中包括:总体债务水平提高隐含的潜在风险;产能过剩加大的企业债务风险;房地产市场分化加剧形成的系统性风险;地方政府过度举债所造成的还本付利风险;网上银行与虚拟货币可能造成的风险;财政金融问题交织出现的综合风险。应该说,这6个风险的确是制约我国金融改革的主要障碍,也是金融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作者据此所提的一些具体看法和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高度关注。
热门推荐
  • 鲲鹏传说

    鲲鹏传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族当道,视万族为草芥!一个人族看透了人心的贪婪,人性的丧失!他想要扭转这一切,可是却被视为异类!遭到残杀,并且阻碍了他进入轮回,孤魂永远孤独漂泊世间!他发出了天地宏愿:苍天不公,我心不甘!若有来生,我必踏苍穹,换世间一个清明!而一次意外,他附身于一只刚刚死去的幼鸟身上,开始了他的强者之路。
  • 清风徐来遇见了你

    清风徐来遇见了你

    风铃大三的那一年,她遇到了生命的中那个他---江帆清,他们之间的相遇只是一个偶然,也可能是命中注定。江帆清10岁那年他失去了父母,他庆幸他的生命中遇到了那个笑起来有着月牙般甜美笑容的女孩。我们期待后面风铃和江帆清之间甜甜的爱情故事。希望这个世界上每个努力生活的人,都能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都能有一份甜蜜的收获。
  • 墓室新娘

    墓室新娘

    活祭少女的怨念,延续千百年的诅咒,究竟有谁能阻止复仇的怨灵……
  • 多年后的我不再爱你

    多年后的我不再爱你

    她终于喜欢上他,但他却走了。他回来了,她却不能爱他了当她不得不把他推开才发现,她已爱得深沉
  • 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

    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

    90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犹如一声霹雳春雷,预兆着一个沉睡的民族开始真正地觉醒。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斗,缔造了新中国,建设了现代化的伟大国家。这就是今天的中国。然而,在走过90年之后,我们亲爱的党越来越面临着一个必须百倍警惕的现实:8000多万党员中,党员的纯洁性、党员的信仰感,似乎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和警惕。正如革命领袖们一直教导我们的:党如果变质,首先是从党内和党的干部身上开始。白公馆、渣滓洞监狱旧址每年有几百万的参观者,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现在,参观人数保持不断的上升,烈士英雄事迹的感染震撼、叛徒特务的卑鄙无耻,给参观者许多的思考和启示!
  • 图说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

    图说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类的生活呈现出崭新的文化风貌。学术界开始从“科学的文化”、“作为文化的科学”、“科学的文化研究”等层面探讨科学文化,并致力于科学文化学的构建。这本《图说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作者左玉河、李书源)是“中华青少年科学文化博览丛书”系列之一,介绍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
  • 重生后少奶奶超甜哒

    重生后少奶奶超甜哒

    “还逃不逃了?”某总裁震怒,一脸阴沉的看着她。她瞬间秒怂,“不逃了不逃了。”重活一世,她誓要弥补他,深爱他,与他携手走到世界的尽头·······
  • 明末之我有系统

    明末之我有系统

    穿越到异界时空另一个大明末年,乱世将临,生灵涂炭,还好方逸得到神奇系统相助。你有英勇无敌善战名将,我有巴雷特重狙击枪!你有天佑大将军红夷巨炮,我有陆战之王虎式坦克!你有百万女真雄兵,我有运筹帷幄,阴谋诡……,咳咳,神机妙算!方逸语录:本王一向以德服人,并无敌手,因为,所有曾与本王为敌之人,如今都已变成冰冷尸体……
  • 写网文的那些年

    写网文的那些年

    电脑的荧光反射在镜片上,双手除了摸键盘,连女孩子的手都没有摸过,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就这么不知不觉的过了几年,最初的兴趣变成了必做的工作,要说一个比程序猿还悲剧的工作,我想应该是写手吧。【本书第一人称,或许有人不喜欢,不过本书从开头到结尾,只有一个静静有名字,其他皆无名,有时候网文写多了,也难免矫情】
  • 青春真谛

    青春真谛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