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06100000013

第13章 第六诫 不用心思考,对该做的事情一知半解(2)

当杰克·韦尔奇在通用电气的同事史蒂夫·贝内特成为直觉公司(Intuit)的首席执行官时,公司有10条企业运营价值。史蒂夫·贝内特别的什么都没有改,只是把第九条企业运营价值???了一个字。原来的说法是“想得快,行动快”,他把这个说法改成了“想得透,行动快”。直觉公司的发展一直顺风顺水,而在史蒂夫·贝内特领导下的业绩尤为突出。花上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确实很重要。甘地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只想让生活的节奏变得更快,那是没有意义的。”成功并非只是让你的脚步变得更快,而失败者往往跑得过快。

2. 未经消化的数据会掩盖事实

在20世纪初叶,量子力学的进步推动着传统物理学的革新。要想理解深刻的哲学思想,你并不是非得懂得物理才行,因为要了解世界上方方面面的信息是不可能的。但是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并不能对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百分之百确信,因为我们的测量结果受到我们自己的观察过程的影响。不久前,有几位物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我们对于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也不能过于迷信。

因此,当我们说自己“知道”某件事物时,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论最好还是提高警惕。

“真正让我们陷入麻烦的并非那些我们根本不懂的东西,而是我们一知半解的东西。”

--马克·吐温

(有些人认为这句话最早并不是马克·吐温说的,而是阿蒂默斯·沃德、拉尔夫·埃默生或是威尔·罗杰斯说的。我敢确定的一点是,最早说这句话的人并不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而是我叔叔韦恩,因为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在场。)

有些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想看到的东西--并非事实,而是我们认为能代表事实的数据而已,或是那些我们想让其代表事实的数据。

有一种心理偏见叫做肯定的陷阱(confirmation trap),它指的是我们努力想证明自己的观点,而非找出自己观点中的错误之处。

安然公司蒙骗了很多人,包括公司内部的很多员工。安然的员工之所以会受骗,只是因为他们对资产负债表中给出的数字并没有仔细揣摩,他们迫切地希望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优秀业绩”成为事实,因此他们完全忽略了其中可能会有水分。商业媒体也一样容易受骗上当,它们想要写出“热门”故事,而非事实。那些各种各样的伪造事实者一次又一次地利用了我们的弱点,蒙蔽了最有社会经验的一些人。他们知道有时候我们有相信谬误而非事实的需要。

在20世纪40年代晚期,当百事可乐公司开始以5美分的价格销售双倍分量的大瓶装可乐时,可口可乐公司的高层采用了鱼目混珠的说法,他们在公司的季报中报告了公司出售的可乐箱数,这一数字远远领先竞争对手。但问题在于,一箱可口可乐里面只有24罐6.5盎司的可乐,而一箱百事可乐里面有24罐12盎司的可乐。但是,竟然没人问过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我们卖的箱数更多的话,为什么百事可乐的总销售量还超过我们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使得可口可乐公司最后也开始生产大瓶装的可乐了。

位于美国底特律的几大汽车公司曾经也陶醉于汽车销售量,而没有关注全球汽车界发展的大图景,它们甚至还陶醉于汽车的质量。它们给自己制定了内部的质量标准,确定了围绕质量标准的一整套价值体系,当它们的产品质量符合自己的标准后,它们又会拍拍自己的肩膀表示赞许。而日本的汽车公司则没有所谓的标准,它们说:“让我们尽全力造出最好的汽车,让我们不断改进它。”它们的目标非常直白,也非常崇高。

我现在对所有市场营销和商务管理方面的研究都心存疑虑。这些研究自然有其重要性,但我认为现在我们的很多研究所关注的变量并不正确,而且在进行这些研究的人员并不称职。

在这一方面,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可口可乐公司在1985年推出的新口味可乐。如果让消费者参与事先不知道产品味道的口味测试,在两种饮料的口味测试中,往往味道更甜的饮料容易获胜。这就让很多人形成了一种印象,那就是可口可乐不够甜。

但是,事先不知道味道的口味测试并没有充分展现可口可乐产品的全方位优势,因为它没有体现可口可乐的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

在美国,百事可乐的销售量在不断增加,因此可口可乐公司的管理层,尤其是灌装厂的老板都想知道为什么百事可乐在超市里卖得比他们的产品要好一些。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管理层也开始找原因,他们发现并不是广告或是配送的问题,因此问题出在别处。在别的地方找不到问题,这就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已经生产了上百年的产品配方上。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可口可乐的配方中,有没有什么细微的不足之处需要改善?因此,公司就组织了声势浩大、有20万人参加的口味测试,测试的结果直接反映出可口可乐的甜度有问题。而事实上,甜度根本不可能成为问题,表面的数据掩盖了事实。如果你不能提出切中要害的问题,那么即便你为了做一项研究跑遍了全球也是徒劳。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个百年老品牌中需要注入一些新的激情。新口味可口可乐确实给这个百年老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这个品牌推广战略也让公司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公司的成本预算也受到信息过量的干扰。在位于亚特兰大的可口可乐公司总部里,预算专家整天都埋头于海量而又无用的信息之中。但是他们却不这么看,依旧每天都在收集这些信息,并按照公司内部的一些财务方法进行计算。例如:“矿泉水销售业务部去年在店内推广上花了X美元,因此明年这项费用应该是X加上Y美元,我们要做好相应准备。”负责财务预算的经理对公司的总体运营情况根本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来自休斯敦的可口可乐食品公司的几个高管调到了公司总部,我也在其中。我们的优势就在于都是外来的和尚,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和其他高管不一样,也容易识别庐山真面目。我们对于很多问题都能不带感情色彩地做判断,也愿意花上一些时间来考虑一下公司的整体运营情况。

我们看到的屋里的家具和别人看到的是一样的,但是我们还能看出来如果把沙发再挪动一下,整体的摆放效果就更好了。

3. 不花时间去思考是愚蠢至极的做法,有时候还会很危险

“‘骑兵旅冲锋!’

难道有人灰心?

没有,虽然战士知道,

有人疏忽犯错:

他们没有回答,

他们不问原因,

只是去战去死--

进入死亡之谷,

六百骠骑向前。”

--阿尔弗雷德·坦尼森

骑兵旅之所以冲进死亡谷,是因为他们的领导并没有花上片刻的时间去忖度,士兵们只是盲目地跟着向前冲而已。为团队的安危考虑的重担不应该落在士兵头上,而应该是落在领导头上。有一个道理虽然简单,但是我们有必要强调,那就是不论在任何阵地上拼搏,战场也不例外,如果只是像漏塞一样过滤一些信息,根据过往的经验而非仔细权衡就仓促下结论的话,那么我们是很难打胜仗的。

深思熟虑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必要之举。歌德曾经说过:“行动容易,思考不易。”行动往往有其惯性,我们崇尚理性,但是我们却受制于自己的情绪,因为我们毕竟都是情感动物。我们一旦兴冲冲地想要去做某件事,就很难停下自己的脚步了。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往往会有群体思维倾向,如果某人想要做成某件事的话,那么直接简单的思维就难以避免了。

在公司并购的战场上,几千万美元甚至几亿美元的大单子比比皆是。当并购的场面打造得热热闹闹,各路其他买家也纷纷登台打擂后,要想让这次擂台比武停下来就很难了,因为有人志在必得!他们想要品尝胜利的美妙滋味。所有的现金在桌子上堆放得满满当当,打擂的好处已经不言自明,最后所有参与者除了在乎赢得比赛之外什么都不在意了。讨论并购的会议室里传来了极端自恋者的咆哮声:“就按我说的办!”他想要体验并购结束后在新闻发布厅里被相机围攻而飘飘然的感觉,他想要品味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华尔街日报》头版头条的那份荣耀。这些荣光实在是让人太难以抗拒了,因此我们说服自己,花费的金钱越来越多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即便这个钱数成了天文数字也无所谓。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早就表示过人类具有“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不管那些商人们承认与否,凯恩斯的这番洞见还是一针见血的。

我们不妨来看看近期的一些公司并购,戴姆勒和克莱斯勒,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凯马特商场和西尔斯百货,桂格燕麦公司和斯纳波公司,你觉得这些公司应该合并吗?其实人们本可以预见到并购的效果是差强人意的,但是他们还是毫不回头地进行了这样的交易,公司的高层似乎根本没有想过并购后会有什么结果。诚然,收购各方的短期利益是要考虑的一个因素,但是也需要有人能够预见到决策的长期影响,并在公司的每次决策中为股东的利益和声誉负责。

除非有人能停下来想一想,否则一再犯同样的错是非常容易的。这是避免失败的良方。如果出现了某种失败的局面,你不妨在身边找个替罪羊、找个借口或是惩罚别人。那样的话你就不用真正静下心来分析失败的原因了。成功的医院会定期召开会议,来分析病患死亡的原因。医院的失败是人命攸关的,大多数公司的经营并不会产生这么严重的影响,但是每一次失败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良机,让我们去总结一下某个技术转变的细节为什么不够成功,或是某句营销宣传口号有什么失误的地方,并且尽量客观地指出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错。

任何真正干实事的公司管理层势必会经常犯错。但是你真想失败的话,那么你就没必要对每个错误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样的话你势必还会一再犯同样的错。

如果你决心要摔跟头的话,那你就千万不要花时间好好思考。还有一种做法也能让你摔跟头,而且这种方法很诱人,那就是你不要去承担任何责任,你可以找别人来背黑锅。那就会让你……

同类推荐
  • 陕北资源性企业管理研究

    陕北资源性企业管理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陕北资源性企业研究概述、陕北资源性企业的组织管理、陕北资源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陕北资源性企业物流电子商务和财务管理、陕北资源性企业文化研究、陕北资源性企业与环境保护。
  • 像销售大师一样掌控客户

    像销售大师一样掌控客户

    本书以原一平、乔·吉拉德、汤姆·霍普金斯、柴田和子等9位世界上最著名的销售大师掌控客户的实战案例和经验视角为基础,分别从如何寻找客户、接近客户、吸引客户、赢得客户的信任等角度出发,帮助销售人员掌握销售秘诀,走向成功之路。
  • 当行善统治商业

    当行善统治商业

    本书无关冒险和挑战,也不是关于享乐,是一本关于“改变”——借助商业力量改变面对的环境和贫困的挑战的商业励志书。这里无关道德,仅牵涉平等与同情。布兰森在书中表述了他所认为的应该如何看待工作,如何看待商业,商业该如何让世界变得更好,以及为什么要打破现有的商业模式,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如何经营才能获得真正的乐趣等问题。商业确实为了利润而存在。但,布兰森能肯定的是,一定还有更高、更远的目的凌驾于企业利润之上。
  • 影响财务主管一生的101个杀手锏

    影响财务主管一生的101个杀手锏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内在管理的核心,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财务主管肩上的担子也就越来越重,他不再是一个账房先生,而是一个在企业的决策、管理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角色。一个优秀的财务主管要想工作起来游刃有余,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以便能更快地达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协助公司最高管理层运筹帷幄。
  • 下一个保险精英就是你

    下一个保险精英就是你

    同样是初入保险行业的大学毕业生,为什么有些人能创造千万价值,客户满天下,而有些人却只能垂头丧气,毫无收获?同样是从事保险销售的人,为什么有些人能三级跳,一跃成为部门主管,而有些人经过三年五载仍在原地踏步走?这是一本告诉你如何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保险行业中,深刻认识此行业的本质与性质,灵活改善自我,应变市场,从而在短时间内做到完美“三级跳”,成为保险业精英的指南书。作者用贴切的事例,实用的建议,以及精英范本,向你展现了一个道理:即使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行业,或者在此行业中没有很好发展的人,只要通过书中的方法论实践,终能实现成为保险精英的目标。
热门推荐
  • 无情血月

    无情血月

    原本阳光的少年家族一夕之间覆灭他该怎么办?“成为我的传承者。你将有能力复仇。代价是打破杀戮的极致。”曾经的修罗说道“成交”
  • 原来这个世界是我创造的

    原来这个世界是我创造的

    “你知道为什么你在这个世界混的不好么?”“不知道,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和造物主打好关系啊。”“可谁是造物主啊?”“正是在下。”
  • 心理罪:刑侦档案

    心理罪:刑侦档案

    骇人听闻的事件背后,隐藏着人性最丑陋的一面。在解开一个又一个疑团之后,所得到的真相比表象更加不可思议、难以置信……
  • 修真之超级科技帝国

    修真之超级科技帝国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修士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宿主应运而生。超级科技系统开启,从此修真界进入了科技时代。
  • 银色白额马

    银色白额马

    选自福尔摩斯探案故事集,包括《银色白额马》《黄面人》《住院的病人》等多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小说结构严谨,情节离奇曲折、引人人胜。作者塑造的文学形象个性鲜明,写作中把病理学、心理学等融人到侦探艺术中,形成了侦探小说独特的风格。
  • 隐世潜龙

    隐世潜龙

    本书为都市异能和修真题材,故事纯属虚构,请勿于现实挂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阁主大人别太冷

    阁主大人别太冷

    白念绾,一个原本人人艳羡的天之骄女因变故而成为了拒人千里的独行侠,一场意外,让她穿越异世,一次次的死里逃生只为心中坚守的那一点温暖,老天却一次又一次毫不留情的夺走,直到最后她才知道,她所失去的一切都是天命注定,她所坚守的一切都成了虚妄,心中死寂的她终是成就了他人,而舍弃了自己。
  • 融合证道

    融合证道

    现代会计穿越到古代仙武世界,获得武功融合系统,在主角眼中,一切武功都是数据,优化组合便能融合出新的进阶武功。不知《天魔解体》能不能与《不坏神功》融合?试试看吧!靠!路好像走歪了,怎么练成邪功了?!得想办法扳正!本文主角始于微末,一步步走向大道巅峰。
  • 大反派

    大反派

    当突然有一天,原本普普通通的你有了非同寻常的能力时,会怎么样?.蜘蛛侠里有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张超却觉得“能力越大,欲望越大。”很多原本不敢做、压抑着的想法,在强大能力的支持下,渐渐地浮出水面…….张超以为自己拥有了超越常人的能力后,便可以按自己的想法自由行事,但这世界每个地方总是有它各自的规则,一旦任何人妄图将其打破,都会被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所敌视。.而张超,不知不觉间,已是走上了一条“大反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