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9300000010

第10章 那拉家世(7)

这里说了两件事,第一件是表明要亲统六师,直抵通州前线。我们不能说咸丰帝没有这个想法。但实际情况是,沉湎于酒色的咸丰帝正在患病,“时皇上方病”。他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二件,有趣的是同时发下僧格林沁密折一封。这封密折是劝说咸丰帝木兰北狩的,即准备内廷北撤。这两件事合起来不难看出,直抵通州是做个姿态,而真正的意图是用暗示的方法向臣下发出他要北撤的信息。当时了解内情的官吏李慈铭在发出上谕的次日的日记里写道:“闻上有幸木兰之意,已敕整备六军,假名亲征,实为行计。” 亲征是假,北逃是真。这个方法是巧妙而圆滑的。但大学士贾桢很快上了一道奏章,说明亲征不可轻试。他认为,亲征“非万全之道也,臣等以为断不可轻于一试”。并说“至于僧格林沁所奏木兰之说,尤多罣碍” 。贾桢等既不同意咸丰帝亲征,也不同意北狩,主要原因是一怕“人心涣散”,二怕“无险可守”。但是,他们是不是提出了“万全之道”呢?也没有。他们要咸丰帝“听其不可知者于天命”,靠“皇苍所默佑”,就是听天由命。简直是开玩笑。咸丰帝对他们提供的安慰药丸也不大感兴趣了。

七月二十六日(9月11日)咸丰帝发下朱谕:

朕察时审势,夷氛虽近,尤应鼓励人心,以拯时艰。即将巡幸之预备,作为亲征之举,镇定人心,以期巩固。著惠亲王等传谕京城巡守接应各营队,若马头、通州一带见仗,朕仍带劲旅,在京北坐镇,共思奋兴鼓舞。

前天还要直抵通州,今天就变了主意,要“京北坐镇”了。这道上谕说明了大臣们的劝驾根本没有起到作用。他坐镇京北,是选择好了一条逃跑的最佳路线。朱谕一下,便准备车马,“宫中甚惶扰,已具车三百两(辆),申严将发木兰” 。谕旨为“京北坐镇”,而宫中却秘密传达“将发木兰”,咸丰帝玩弄的是两面手法。此时京城内浮言四起,人心惶惶。大臣们纷纷上奏,“皆止驾劝行” 。其中七月二十八日(9月13日)吏部左侍郎匡源、右侍郎文祥、工部右侍郎杜翰的奏章更有针对性:“不意外间人言,更多疑虑,以为朱谕中‘在京北坐镇’一语,圣意仍属木兰,众情益涣,岌岌可危!” 并要求皇上,“明降谕旨,宣示中外。使知木兰之役,决计不行” 。大臣们的劝驾,以及这道奏章起了作用。咸丰帝当天发下上谕:

朕为天下人民主,当此时势艰难,岂暇乘时观省。且果有此举,亦必明降谕旨,预行宣示,断未有銮舆所莅,不令天下闻知者,尔中外臣民,当可共谅。所有备用车马,著钦派王大臣等传谕各处,即行分别发还,勿得尽行扣留守候,以息浮议而定人心。

这是表明他决心不离开北京,车马发还,以息浮议,安定人心。

但是僧格林沁考虑得更为周到,说明何时撤退为好。他上了一道奏章:

将谓圣驾出都,既有关乎国之安危,京师立即震动,士卒有后顾之忧,勇气既消,万难策励。此虽将士妄自揣度,亦系实在情形,合无仰恳天恩?既将来马头一带见仗之后,再定亲征之举,庶可维系人心,巩固根本。总之,奴才等折报频通,事尚可为。若奴才等万一先挫,彼时即行亲征,亦可不致落后。奴才等为保全大局固结人心起见,谨不揣冒昧,恭折密陈。

这是说,咸丰帝目前尚无撤退之必要。因为一旦撤退,会动摇根本,挫伤士气。但是,也须作好撤退的准备。关键在于马头一仗的结果。如果胜利就不必北撤,如果失利就必须北撤。此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僧格林沁是前敌最高总指挥,他的话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为此,咸丰帝于同日特下谕旨,说明“僧格林沁等所虑,正合朕意。现在巡幸之举,决计不行” 。僧格林沁的奏折,给咸丰帝打了一针强心剂,使他又暂时决定不北撤了。并发内帑银20万两,以鼓舞士气,打败夷兵。关于此时的情形,吴可读日记载:“(咸丰)庚申(十年)七月,自慈亲(按指吴可读之母)得病起,五、六日间,即传夷人已到海口,所有内外一切章奏,概不发抄,以致讹言四起,人心惶惑,然犹未移徙也。时皇上方病,闻警拟狩北方,懿贵妃与僧王不可,且谓洋人必不得入京。” 这里说的正是当时僧王上奏,说明可暂不离京的情形。懿贵妃也是这样认为,主张咸丰帝当留京。这表明了懿贵妃在重大的政治举措中已经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了,而且也为人们所关注。否则不会记到吴可读的日记中。

但是,双方瞩目的八里桥一战,清军失利。八月七日(9月21日),英法侵略军攻下八里桥,进逼皇木厂,京师岌岌可危。当天晚上,咸丰帝听到了僧格林沁、胜保失败的消息,惊慌失措,匆匆忙忙,预备车驾。八月八日午前巳刻(9时-11时),偷偷从圆明园北走。銮舆不备,扈从无多。他带着惠亲王绵愉,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及军机大臣穆荫、匡源、焦佑瀛、杜翰等人,并其他随行者数百人,且带禁军2000人保卫,仓皇上路。这一天,咸丰帝只吃了两枚鸡蛋,第二天,也只吃了几碗小米粥。队伍行动迟缓,两天才走了80里,到达密云县石槽。走了两天,粒米未进,禁军饥饿难忍,粮食又无处筹措,部队散乱无状。面对此种情况,王公大臣们束手无策,只能相对哭泣。户部的堂官不得已返回北京,想方设法购买了几千斤肉脯果脯给大家分食,队伍才勉强得以前行。但队伍所过之处,地方官吏纷纷逃散,食物无人供应,皇帝拿黄金换制钱都换不到。据说,皇帝驻下后,御膳还没等做熟呢,士兵们就从锅里抢着吃。咸丰帝的仓皇出逃也真够狼狈的。

对于此次出逃,慈禧做何态度呢?吴可读记道:“当皇上之将行也,贵妃力阻。言皇上在京,可以震慑一切。圣驾若行,则宗庙无主,恐为夷人践毁。昔周室东迁,天子蒙尘,永为后世之羞。今若遽弃京城而去,辱莫甚焉。” 我们不知道懿贵妃当时是否真的劝阻了咸丰帝,是否真的说了以上那些话。但是,我们也没有充足的理由否认吴可读的记载。也许吴可读是得之比较确切的消息。从事隔一年之后的辛酉政变来看,懿贵妃是个很有主见的青年女子。她很有可能持上述见解。窦宗一说:“英法联军破北京,咸丰出亡热河,时年三十岁,病甚,慈禧益用事。” 懿贵妃“益用事”,主要是参与了国家政事。黄浚道:“当英法联军之役,西后方为贵妃,文宗出奔热河,西后乃力主帝当留京。” 黄浚是相信吴可读的记载的。

那么,懿贵妃的见解是否正确呢?笔者认为,她的见解是脱离客观实际的,是不可实行的空想。因为,一、领导不力。从咸丰帝到王公大臣到统帅将领大都缺乏破釜沉舟、抗战到底的决心;二、民心不齐。由于咸丰帝的软弱无能,影响到民心,北京城内官绅市民纷纷外逃,无坚守之志;三、士气不振。僧王屡战屡败,胜保“左颊右骽受炮子伤二处” ,二员战将的失利挫伤了士气。而且从各路调来的士兵是一群乌合之众,缺乏训练,素质极差,几乎一触即溃;四、武器不好。一个外国人评论八里桥之战时说:“法国和英国的炮兵压倒了他们的箭、矛、迟钝的刀和很不像样的炮。尽管他们呼喊前进,勇猛和反复的冲杀,还是一开始就遭到惨败!然而长官们和军中的勇士却前来列阵于八里桥上,这时大家就可以看到在整整一小时内,他们顶住了使他们惨遭伤亡的压倒火力。这些勇敢的,然而还不够灵活的战士,与其把战场易手,让给敌人,还是宁愿一步不退,勇敢坚持,全体就地阵亡。” 中国的军官和士兵是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的。败就败在武器上。落后的大刀长矛不是先进的大炮步枪的敌手。五、北京不守。北京是个不设防的城市。要想以北京为最后的堡垒,坚持固守,这是办不到的。

综上五点,如果咸丰帝不及时北撤,而是留在北京不走,那就很可能成为英法侵略军的俘虏。我们知道,咸丰帝不会有抗战到底的决心,也不具备领导全民族进行一次反侵略战争的统帅的个人素质。所以,懿贵妃在彼时彼地劝说并力主咸丰帝留京,那是不了解敌我双方实力而提出的错误建议。咸丰帝倒是知道自己的分量。他不顾一切,“木兰秋狝”去了。

第三,巴夏礼应否斩杀的问题。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任英国侵略军翻译主任的巴夏礼是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巴夏礼,英格兰人。他于1838年入中学,在校学习三年,于1841年来中国。巴夏礼在国内贫困无依,于15岁时来中国找出路。他先在澳门学习汉语,翌年便充当了濮鼎查的随员,并且参加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844年11月他充当了新设置的厦门领事馆的翻译员,1845年转任福州领事馆的翻译员,翌年又转任上海领事馆的翻译员。1854年升任厦门领事。1856年任代理广州领事。从此以后,这个中国通便参与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1857年12月,额尔金率领的英侵略军伙同法国侵略军攻陷广州省城,巴夏礼任英方的市政委员会委员。1858年,英法联军侵入白河,巴夏礼当时在广州,出主意强行向中国要求租借九龙,作为英军登陆的据点。以后他又随英侵略军北上,任翻译主任,参加了1860年侵入京津的战争。

咸丰十年七月二十八日(1860年9月13日),英侵略军前头部队抵达马头。他们想要到通州面见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要求到北京向咸丰帝亲递国书。载垣、穆荫把英侵略军的意图奏报咸丰帝。咸丰帝于七月二十九日(9月14日)发出上谕:“巴夏礼、威妥马等系(该夷)谋主,闻明常亦暗随在内,即着将各(该)夷及随从人等羁留在通,勿令折回,以杜奸计,他日战后议抚,再行放回。” 就是说,如果巴夏礼等到通州来送递照会,就把他们当即逮捕。扣留巴夏礼是咸丰帝亲自决定的。

八月一日(9月15日),咸丰帝任命载垣、穆荫便宜行事钦差大臣。

八月四日(9月18日),英法侵略军派巴夏礼并带随从英军士兵25人和法军士兵13人到通州,照会僧王撤退张家湾驻防清军,并坚持要到北京向咸丰帝亲递国书。同时声称,不同意在京向皇帝面递国书,就是中国不愿和好,以示威胁。这是赤裸裸的最后通牒。他说完之后,“掉头不顾,骤马逃去”。在这种情况下,载垣下令僧王将其截拿,予以扣留。

扣留巴夏礼是否正确?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董守义认为:“扣押巴夏礼,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帝所作出的最严重的错误决策。” 笔者认为这一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固然在一般意义上讲,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是交战国双方应该恪守的国际准则。

然而咸丰帝提出扣留巴夏礼是有其原因的。(一)是英方首先破坏了国际准则。英法联军首先劫留天津府知府石赞清作为人质。“该夷因闻大兵欲抄其后路,将天津府石赞清劫留营中不放。” 而巴夏礼是知道此事的,“英夷孟姓带将天津府知府石赞清劫去,当即询问巴夏礼,据称知有此事,唯不肯认错,言词桀骜” 。巴夏礼事实上参与谋划了扣留石赞清的违反国际准则的错误行动。咸丰帝指示“著恒福等一面饬令该处士兵向该夷酋孟姓索取,务令以礼送还,倘该夷不服理谕,仍将石赞清扣留不放,则众怒难犯,势必激而与战” 。显然,英方扣留石赞清为人质,是怕清军抄其后路。因此,英方已首先破坏了国际准则,而参与密谋此事的巴夏礼不但不认错,反而“言词桀骜”。咸丰帝扣留巴夏礼只不过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报复手段而已。(二)咸丰帝及其大臣把巴夏礼的作用估计过高,误以为只要扣留巴夏礼就可以打败英法联军。扣留巴夏礼后,咸丰帝得意洋洋地预言:“巴酋善于用兵,现在就获,夷心必乱,若更以民团截其后路,可望一鼓歼除。” 怡亲王载垣也踌躇满志地奏道:“该夷巴夏礼善能用兵,各夷均听其指使,现已就擒,该夷兵心必乱,乘此剿办,谅可必操胜算。” 君臣都处在一种胜利在望的昏热状态中。事实上,中国通巴夏礼只是个英军主任翻译。他是英法侵略军政治军事行动的执行者,而不是决策者。他不是“王”,“擒贼先擒王”的理论在他身上就不起作用了。认为“各夷均听其指使”,只能说明咸丰帝及其大臣对敌人内情若明若暗,知之甚少。(三)英法侵略军派巴夏礼赴通谈判只是缓兵之计。他们一方面派出巴夏礼来进行假惺惺的谈判,另一方面却不停止地进军。八月三日(9月17日),巴夏礼到通州,再次提出必须进京向咸丰帝亲递国书,并须带兵千名一同进京。巴夏礼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欲逼迫咸丰帝就范。八月四日(9月18日)僧格林沁和大学士瑞麟的奏折说得明白:“初四日,载垣等派恒祺前往马头面见夷酋,行至张家湾以南,即见该夷结队前进,询知该夷尚在河西务,恒祺即已折回。奴才僧格林沁面饬恒祺,令其回禀钦差大臣,事已决裂,应将巴夏礼等羁留在通。” 英法侵略军一边谈判,一边“结队前进”。巴夏礼的谈判成为英法侵略军大举进兵的烟幕弹。谈判掩盖着进兵。既然谈判已无实际意义,不如直接开仗,因而便扣押了巴夏礼。

以上三点便是咸丰帝下令截获巴夏礼的原因。可见,彼时彼地,咸丰帝及其大臣们扣留巴夏礼为人质不是没有道理的。

八月七日(9月21日)咸丰帝发出上谕:

谕内阁:载垣、穆荫办理和局不善,著撤去钦差大臣;恭亲王奕著授为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督办和局。

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自八月一日被任命为便宜行事钦差大臣,到八月七日被免职,只当了七天。咸丰帝预感到形势不妙,不得不起用有能力有威望的六弟奕了。以后事实证明,咸丰帝的这一决策是正确的。

八月九日(9月23日),咸丰帝在北撤的路上又发一道上谕:

谕内阁:留京办事王大臣,著派豫亲王义道、大学士桂良、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周祖培、吏部尚书全庆。义道、全庆著仍在禁城;周祖培(著)仍在外城;桂良著仍在城外。

这样,以奕为首,加上义道、桂良、周祖培、全庆,还有留京的唯一的军机大臣、户部左侍郎文祥,便组成了咸丰帝派驻北京的办事机构。这一机构便是与肃顺集团相对立的奕集团的雏形。

同类推荐
  • 罗斯福

    罗斯福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具有极大影响的政治之一,是举世无双的一连四任当选的美国总统。他自1933年上台后所实施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即是所谓的“新政”,克服了美国多年以来的严重经济危机,缓和了该国的各种矛盾。在他执政的后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特别是从1941年底日本袭击珍珠港事件到他1945年4月间辞世,他亲自领导了美国彻底粉碎德、意、日法西斯的武装侵略,为世界各国作出了伟大贡献。本书就在于为现代的读者再现罗斯福的形象,一个公正而坚定的人物的真实形象。
  • 中国大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大科学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中国大军事家的故事

    中国大军事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名人传记丛书——爱因斯坦

    名人传记丛书——爱因斯坦

    本书讲述了爱因斯坦从一个小男孩成长为伟大的物理学家的生命轨迹,他的勤奋与天分、他的执着与奋斗,他的永不满足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在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 近代天津十二大名医

    近代天津十二大名医

    本书收录中国现代肿瘤医学创始人金显宅;跨越两个世纪的百岁大夫孙璧儒等十二名西医,都是在天津行医数十年,并在各医科上有所建树的已故先辈名医。
热门推荐
  • 上神太朱

    上神太朱

    太朱,西天神官白虎圣兽,连同其余三个圣兽朱雀、玄武、青龙被称为天界四霸。偏偏只有她,无论怎么闯祸,身后都有个收拾烂摊子的少昊神君。很早,少昊宠妻狂魔的名号便传遍六界,但不知怎么,一个又一个情敌非要落入太朱的情网。她被贬下凡渡劫,他不顾天命誓死相随,却差点落得一个魂飞魄散的地步。她渡劫归来,见他不在,褪去神籍,无情堕魔。天道好轮回,追妻路漫漫。再回首,年少轻狂已是往昔,转眼二人双双晋升上神,徒留后世哀叹一声祸害遗千年。
  • 厉先生,偷心为上

    厉先生,偷心为上

    新书《不止温柔》正在连载中!求收藏!季未溪怀孕了,大着肚子被妹妹赶出家门,一无所有。四年后,缩小版厉少陵奶声奶气:“爹地,你跪榴莲的姿势不对哦。”曾经在商场上一手遮天的男人,为了讨老婆欢喜,撕渣男虐白莲,斩断一切渣滓,无情而冰冷的狗粮更是胡乱的往小奶包脸上拍。“厉总,有人说你怕老婆”“说错了?”“厉总,有人向太太告白”“他找死?”某晚,季未溪不满:“厉总,他们都说我靠你上位的。”他勾唇:“分明是我靠你上位。”(1v1独宠文,男主极宠,虐渣发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人生需要经历一次跳槽

    人生需要经历一次跳槽

    以第一人称叙述职场女性的努力与思考,在日常工作中找到凡俗生活的意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错过是一种过错

    错过是一种过错

    17岁的男孩看着穿着校服披着头发的女孩出了神.他没什么大愿望可以挣很多的钱治好她的病带她世界给她买她喜欢喝的草莓牛奶买她喜欢的汉服买她喜欢吃的东西懂她的内心爱她的脾气温柔她的岁月.“安艺,如果说你也喜欢我,因为各种原因不想在一起,你告诉我,没关系我等你.”“他为我努力过,为我放弃过,为我温柔过,他那么好我不想毁了他的一切.”温柔干净学霸少年×双向情感障碍少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女欠我晚安吻

    魔女欠我晚安吻

    “要是知道现在会这么喜欢你,当初就不会对你那么冷漠了。”她是冷漠没错啊,对他这种人就应该如此。但是一语成谶,居然要自己说出口吗?明明六年前把自己当成游戏一样玩过就忘,现在那么难看幼稚的死缠烂打什么意思?宁相戈一脸无辜地看着她。“你是灰白色,不是因为我才看见彩虹吗?”但是,你是我的命运,这却是自己没说出口的秘密,你不知道的事情……还有很多……
  • 大脑掌控

    大脑掌控

    大脑,一直是人类无法完全了解的神秘的部分,有人曾经提出,如果人类能将大脑完全开发掌握,那他将掌握这个宇宙的法则,而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只是将大脑开发到百分之几而已,为了探索大脑的奥秘,科学家们开始以动物为实验体开始实验,然而却有一些秘密的组织却违背伦理道德,把人作为了实验体……
  • 花开半夏夜微凉

    花开半夏夜微凉

    今生最大的幸运就是遇见你,如果是你,我愿意相信,因为是你,我愿意去努力。所以请你不要去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