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3900000009

第9章 亲子沟通(2)

如果孩子能够在学习上、生活上感受到家长无处不在的关心和帮助,他一定不敢懈怠,因为家长的目光在哪里,孩子的努力就在哪里。所以,亲爱的家长朋友,千万不要因为孩子上了中年级,看起来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走入正轨,就放松了对孩子的关注,也不要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对待不断成长的孩子,我们应该不断关注,不断学习,坚定地陪着孩子走在通向幸福的路上。

要允许孩子不听话

孩子不是存心在跟大人作对,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个好孩子。家长希望孩子“听话”,其实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我都是为你好,你要听我的。”家长经常打着爱的旗号,进行道德绑架,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情。一味听话的孩子崇拜权威,远离纯真,没有能力承担责任,没有思考能力。我们不需要听话的孩子,我们需要遵守规则,并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公民。

家长们凑在一起的时候,经常会说:“你们家孩子多听话 ,哪像我们家那个,天天跟我犟嘴,气死我了。”

“哎,在外边你看着挺好,在家也不听话。”

孩子们却这么说:“我大多数情况下很听话,但是只要有一次没按家长说的话去做,就成了不听话的孩子。”

“最讨厌爸爸在我写作业或者看动画片的时候命令我帮他买烟,我每次都说:‘你也有两条腿,为什么不自己去?’不过一般我还是会去给他买。”

孩子听话是个优点吗?显然不是。对家长而言,孩子听话意味着秩序井然,管理方便;意味着顺从。孰不知孩子听话同时也意味着创造性的缺失,思考力和行动力的弱化。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觉醒,到了三四年级,孩子开始不“听话”了。

家长要允许孩子不听话。孩子不是存心在跟大人作对,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个好孩子。

上班的第三年,我教过一个非常不“听话”的孩子,经常把我气得“七窍生烟”。我对别的孩子的宽容和耐心在他身上统统消失不见。他爱说谎,爱打架,欺负小朋友,圆滑世故,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来讲实在是难以让人喜欢。

在他又一次犯错之后,我又狂风暴雨般批评了他:“你不光欺负同学,还鼓动别人替你动手打同学。你让别人对着小齐撒尿,你这是对别人的侮辱,你知道吗?”

孩子听完,一改往日的痞气,看着我的眼睛,认真地说:“老师,其实我也想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这句话到现在我都还记得,确实,任何一个孩子都想得到成人的认可,只是对于有些孩子来讲,他们很难得到。而成人的愤怒往往是因为这个不够听话的孩子给自己添了麻烦,让自己不满意。现在想想那个孩子,最多算得上“顽劣”,因为后来我有了孩子,我发现我的儿子也冲我撒尿玩儿。而在当年,那些被我看到的一切都被我理解成孩子是在恶意羞辱别人,是我被他的“不听话”气急了,失去了判断力。

其实,老师、家长希望孩子“听话”,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

人们对私有财产的态度是绝对的拥有和控制,好比我们不能允许自己的房子随意成了别人家的,也不允许自己的电动车出故障,出了故障,我们的第一念头是把它修理好,修理到我们骑着舒服为止。但是如果把电动车换成孩子呢?孩子作为一个人,他生活中的事情大大小小都是家长在代替他做决定,这样的孩子就算被宠上天,他也不会有真正的自信,总是“听话”的孩子常常感到无力,因为他从来不知道自己能决定什么。

小时候,邻居家有个哥哥比较调皮,经常挨打。有一次他又被父母打了,一家人吵吵闹闹扰得左邻右舍都睡不好觉。后来我问这个哥哥为什么挨打。哥哥说,因为他过生日,同学给他送了一些生日礼物,他的弟弟相中了其中一件,他不愿意给,他爸爸妈妈认为他有那么多礼物,给弟弟一个也无所谓,可他说什么也不答应,就挨了打。

这件事儿,严格来讲孩子并没有做错,他之所以挨打是因为家长觉得自己给孩子提了一个合理的建议,孩子没有听取,可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个建议真的是合理的吗?

既然孩子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为什么大人在打孩子的时候那么理直气壮呢?因为在他们的思想里,孩子就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自己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别人管不着。就像命令孩子去买烟的父亲觉得孩子是他养大的,给大人跑个腿儿是应该的,至于孩子高兴不高兴似乎根本不需要在乎。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肯定是个谎言。有个学生对我讲,他的妈妈有个“恶习”,进他的房间从来不敲门,翻他的东西也从来不跟他打招呼,他还不能提意见,提意见就是不听话不懂事不体谅父母。

我们要求孩子听话,其实是在要求孩子“讨好”我们,让我们顺心,让我们省事。可是家长说的一定对吗?一味要求孩子听话,强迫孩子听话,无论家长倾注的是善意还是恶意,对于孩子的自主发展都没有一点儿好处。

家长要求孩子听话并非总是恶狠狠的样子,有时候也会打着爱的旗号进行道德绑架,做出伤害孩子的事情。“我都是为你好,你要听我的”,他们披着温柔的外衣,让孩子在愧疚中乖乖就范。

早餐时间,孩子在妈妈打开豆奶包装的时候就明确表示了自己不愿意喝豆奶,可是母亲依然把豆奶冲好放到了桌子上。面对母亲温柔的胁迫,孩子选择吃掉其他早餐,把豆奶剩在桌子上。母亲见状,立刻把豆奶倒进了水池里,杯子和水池碰撞发出了尖锐的声音,而母亲则靠着水池默默流泪。孩子被吓坏了,忙去给母亲道歉。母亲一边流泪一边说:“你年纪越大越不听话,我真是特别伤心。”孩子连连保证以后再也不让母亲伤心了。母亲听了,又心满意足地冲了一杯豆奶,孩子只好乖乖喝掉。

按理说,每个人都应该允许有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可是这位母亲却不允许孩子忤逆她的安排,并通过示弱,让孩子自责,这其实是一种表演。

“孩子你要好好学习,你看爸爸妈妈为了你牺牲了多少。”这句话是在说: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我们。

“孩子,爸爸妈妈对你没有别的要求,只要你能听点话。”这句话是在说:我们就这一个小小的要求,你要是做不到是多么的说不过去。

有一个父亲,得到了到美国脱产进修一年的机会。回家跟妻子商量,二人都觉得这个机会虽然非常难得,但是孩子年龄还小,而且在成长的关键期,爸爸不想缺席孩子的成长。认真讨论一个星斯后,夫妻二人达成了一致——为了孩子,放弃进修。

于是,妈妈在饭桌上跟孩子谈话:“儿子,你可能也知道了,爸爸为了你放弃了这次进修,你得好好表现,对得起爸爸的牺牲啊。”

没想到孩子筷子一放,瞪着眼睛说:“是我让爸爸放弃进修了吗?是我求着他为我牺牲了吗?”

妈妈傻了,爸爸也生气了:“怎么跟妈妈说话的?”

儿子接着说:“一个礼拜了,我一直在听你们讨论,既然你们以我为理由不去进修,那你们也得听听我的意见是不是?我觉得爸爸没有必要因为我放弃,因为我不但能照顾好自己,还能照顾好妈妈。”

儿子拒绝听从家长的安排,争取了自己的发言权,最后爸爸去美国进修了——家长听了孩子的话,反而比孩子听家长话的效果更好。

但是很多时候家长总是有充足的理由:“我是为你好,你现在不高兴,长大后你会感激我的。”心安理得地,家长不断违背孩子的意愿,替孩子做决定,安排孩子生活中的大事小情,不容许孩子有所反抗,稍有不顺心就给孩子扣上个不听话的帽子,并非常明确地告诉孩子,你不听我的话,伤害了我的感情,对你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这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是打着爱的旗号光明正大地伤害孩子。

一味听话的孩子崇拜权威,远离纯真,没有能力承担责任,没有思考力。“听话”的孩子往往很善于察言观色,把自己的愿望和情绪都偷偷地藏起来,知道只要“听话”才会让家长和老师高兴,自己才会有好日子过,早早学会了仰人鼻息,这真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经过训练才能形成能力的,做决定也是一样,一个不会自己做决定的孩子,时间长了,就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了。

一位法国心理学家在中国做过一个测试:“一艘船上有86头牛,24只羊,请问这艘船的船长年龄有多大?”在中国,有90%的孩子用86-34=52(岁)来解答,只有10%的孩子说这道题简直太荒谬了,无法解答,而在美国,情况却恰恰相反,有90%的孩子提出了异议,甚至说老师“糊涂”。

我们的“听话”教育让孩子相信老师出的题目一定是可以解答出来的,不可能解不出来。一个崇拜权威的孩子一定会让家长、老师和领导非常省心,但却是一个不敢讲内心想法的人。

中国人喜欢把“听话”和“懂事”连在一起。的确,在同龄人当中,最听话的那些孩子往往更早懂得人情世故。年纪小小的他们就懂得看人脸色,知道看人下菜。

班里有个孩子,是个小班长,他曾对妈妈说过评上“三好学生”的诀窍:见到老师一定要问好;老师如果手里有东西要帮老师拿;听老师的话;老师不在的时候要帮老师管好纪律……多让人辛酸啊,为了当上“三好学生”,孩子竟然整天都在琢磨老师。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大人功利性的思考方式,听老师的话,就有好处,就有特权,当上班长,选上“三好”,不仅老师表扬,还能得到家长的爱。归根结底,是大人让孩子变成了这个样子。

听话的孩子比不听话的孩子更早懂得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没有好果子吃,所以他们要做的就是低眉顺眼做好大人要求的事情,可以不需要有思想,因为已经有人为他安排好了一切,他们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善于承担责任。

因此,我们不需要听话的孩子,我们需要遵守规则、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公民。有人说,国外教育和国内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国外的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公德”,而国内的教育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私德”。我倒不认为国外的教育一定优于国内的教育,但是一个遵守规则、有“公德”的人在现代社会显然会赢得更多的尊重。

有次出去旅游,我在海滩上看到这样的一家三口。三人玩得非常高兴,临走时,孩子落在后面,爸爸在前面喊:“儿子,你干什么呢?快点。”

儿子一边忙活一边说:“我把咱的垃圾收一下。”

妈妈也急忙停下来喊:“别捡了,多脏啊,放那儿吧,有人收拾。”

孩子没有说话,反而加快了收拾的速度,抓着一大堆垃圾赶上了父母。

当时我真想给这个孩子鼓掌。这个“不听话”的孩子,正是我们需要的合格公民。

因此我认为,我们不是要培养听话、懂事的孩子,我们是要培养能够自己做决定,自己承担后果的孩子。训练孩子自己做决定,就是从他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儿开始的。小时候让他自己决定穿哪件衣服上学,吃什么饭,吃多少;大一点儿,让他决定要不要去学一个特长,要不要和家长一起出门,要不要把自己的物品分享给伙伴,如何分配自己的零花钱,如何安排自己的周末等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才能更好地决定他要去学什么专业,要去哪里工作,要找什么样的人共度一生。小时候的挫折、失败,会让孩子在做决定的时候更好地思考、判断,有了足够的积累和经验,孩子在做重大决定的时候才能少栽跟头,栽小跟头。

一个时时处处听话的孩子,最后很可能只活出家长的“二手人生”,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尊重孩子、关心孩子,在真诚有效的沟通中与孩子一同成长,让孩子放开手脚走自己的人生路。

关心的本质是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如果你想让孩子快乐、幸福、健康成长,首先让你的夫妻关系和谐起来,跟孩子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

给孩子提供他不需要的东西,才是溺爱。不顾及孩子的需求,一味地为孩子提供供给,与其说是在满足孩子,不如说是在满足家长。

不要只重视孩子的智商,一味关注成绩,孩子的情商和心情才是其幸福生活的关键。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可以决定一个孩子是否快乐。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往往是由家庭带给他的,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感到自己缺少关爱,那么成年以后的他往往敏感,缺乏自信,很难快乐。

我们学校是一所重点小学,家长们都非常重视学校的教育,千方百计地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里来。可是如果你认为这些家长都是关心孩子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最典型的当属那些寄宿生的家长。

那些寄宿的孩子里,有一个叫华的男孩,是某个班的班长,各方面表现都很棒。平时他性格开朗,爱说爱笑,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但是他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他父母离异,母亲再嫁后心里感觉亏欠了孩子,为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就把孩子送到了我们学校,于是不到9岁的华就成了我们学校的寄宿生。

华是在学校待的时间最长的寄宿生,周六、周日也很少回家,经常是和值班老师在一起,有时候还跟值班老师回家。一切都安安静静、平平淡淡,可在华三年级的那个中秋节,他的情绪爆发了。

那天,所有的寄宿生都被爸爸妈妈接回家过节了,唯有华一个人在寝室里孤零零地啃着生活老师发的月饼。班主任老师担心他的情况,给寝室打了个电话,没想到孩子抱着电话嚎啕大哭,让人心疼不已。

同类推荐
  • 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

    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

    本书写给初中、高中学生、教师及其家长,内容涉及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敦学励志、学法研讨、兴趣培养、校园生活、言语表达、社会实践、高考技巧等。
  •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

    兰海,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心理学系,2002年回国创办上濒教育机构。在个人成长规律和心理研究的基础上,兰海将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与中国传统教育方法融会贯通,探索兼具中西特色的“新教育法”,推出了“无痕教育”、青少年“通识教育”、青少年拓展训练等教育项目,并针对教育现状,开发出了青少年成长顾问项目、父母成长课程和教师培训课程。十多年来,因着学术研究与教育实践的互相促进,这些项目和课程均取得良好效果,她引导家长积极面对孩子的成长,陪伴和带领上千名孩子走上自信、快乐的成长之路。
  • 每天给孩子一个成长智慧

    每天给孩子一个成长智慧

    本书收录了三百则智慧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所蕴含的智慧,可以促进孩子心智的发展,使孩子学会用智慧解决问题,从而能为将来的成功做好铺垫。
  • 画出好成绩

    画出好成绩

    提升学习成绩,是每个学生和家长的希望,可惜愿望加上努力并不等于结果。迅速提高学习成绩需要使用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在我们的大规模学生调查中,学生提到的有关学习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少科学的学习方法。本书系统讲解的思维导图学习法是一种神奇的迅速提升成绩的学习方法。无论学生的学习基础如何、认知能力如何、过去的成绩如何,都能在思维导图学习法的指引下迅速提升成绩。通过上万名学生的亲身实践证明:思维导图学习法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3倍,从而让学生们从题海战术、机械学习的苦海中解脱出来,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
  • 与孩子的10个重要对话

    与孩子的10个重要对话

    本书在篇章设计上颇费心思,全书共分10章,10个话题,每个话题有7个小标题。父母可以循着本书的话题安排,每天和孩子探讨一个小问题,每星期完成一个对话主题。父母自己安排和孩子的对话,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很容易落实在实际的生活中,很有实用性。学贵力行,一旦把这些真正落实在生活中,10个星期就能扎下孩子一生幸福的根基。本书引用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从而更具说服力。本书是与为人父母者的真诚分享,对于现代的父母来说,是一本简单直观、实用性很强的家庭教育参考书。
热门推荐
  • 女皇是雨妃

    女皇是雨妃

    穿越,这种事已经不流行了。空间,异能神兽,丹炉,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要不是小鸾鸾半路抽风,她至于要去叶枫国的天牢喝茶么?要知道她可是陌雨国的女皇诶!还兼圣女!万人之上的角色。却被他缘定生生世世,还不能改嫁!她抓狂了,怒道:“幽冥墨轩,老娘是欠你什么了,还是上辈子抢了你男人了?!!”某轩含了一眼眶的眼泪,分外委屈:“娘子,你要记住,是你不分青红皂白,先要了为夫的身子……”
  • 学生精品美文:散落在记忆里的花朵

    学生精品美文:散落在记忆里的花朵

    散文是生活,散文是内心,是儿时的快乐与欢笑,惆怅与忧伤,是乡野山坡上无心绽放的花朵。这本散文集,是笔者近几年来在忙碌的生活的间隙,耐心采集自乡野、心灵、往事的花朵辑录而成,虽并非上乘之作,却也是笔者从发表全国在150多家报刊杂志的习作中精选而来。在此,渴望能为读者送去一缕春风,一丝回味,一抹微笑。
  • 云天泣

    云天泣

    被亲爹堕入凡间,从卑微人族开始,修炼成为青史一帝。然而纵为青史一帝仍然不是亲爹的对手,只好凭借演技干掉亲爹,成功上位。结果发现,上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击败自己的儿子和女婿,这该死的轮回啊······
  • 绝宠太子妃:夫人,别逗

    绝宠太子妃:夫人,别逗

    她从天而降,没成想误惹上前未婚夫——当朝太子。因垂涎他的美色,误签了卖身契,进太子府夜夜伺候他但是这被奴役的日子实在是叔可忍婶不可忍“君寒风,你敢娶别的女人当太子妃试试,看我不让你绝子绝孙!”某男一派悠然,笑意渐生,吹了灯,魅惑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挽挽,这是你的子孙,你绝个试试!”一本正经的书,一本正经的作者。欢迎入坑,入了就是爷的人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夏有蝉声处处新

    夏有蝉声处处新

    一个女孩无意间碰到了一个男孩,于是,在一起上学的日子里,男孩喜欢上了女孩,在女孩的情敌的一再的阻止与做手脚,男孩是否与女孩在一起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游:正联与复联

    网游:正联与复联

    游戏,在常人看来不过是娱乐放松自己的途径,但在孟魇看来,却是改变自己惨淡人生的唯一机会。养父与兄弟双双住院,他的整个世界完全崩塌,在经过艰苦奋斗之后,终于得到了可以逆天改命的神物——后悔药!这一次,我要让悲剧不再重演!PS:其实以上与正文关系不大,算是背景介绍吧,毕竟我实在找不到介绍主角背(悲)景(剧)的合适机会啊...PSP:本文其实与一般的网游文差别不大,都是重生、装逼、打脸、走上人生巅峰这个套路,只不过挖了几个科幻坑、把RPG改成了MOBA而已...PS3:本文通常周更、偶尔日更、绝不爆发...以上,如果你仍然对本书抱有性♂趣的话,就点进去看吧,虽然没有多少内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