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64200000024

第24章 梁漱溟先生

李竞西

梁漱溟先生是我的老师,我愿意把我心里的老师写出来。只是这样写出来,不说好,不说坏;否则,非“标榜”,即“背本”也!

先说一段故事:他的侄女出嫁了,新姑爷是他的得意门生。于是便请他训词,他说了一段夫妇应当相敬如宾的理论后,举例说明之:“如像我初结婚的时候,我对于她——手指着在座的太太——是非常恭敬,她对于我也十分的谦和。我有时因预备讲课,深夜不睡,她也陪着我,如替我沏茶,我总说谢谢,她也必得客气一下。因为敬是相对的、平衡的……”话还没有完,忽然太太大声的叫起来:“什么话?瞎扯乱说!无论什么到你嘴里都变成哲学了!……”太太很生气了,他便不再说,坐了下来完事。“无论什么到他嘴里都成了哲学”,他是哲学化了人生的。

但我们明白,单是嘴不能成就哲学,梁太太的这句考语只算是就其外现者言之吧了。漱溟先生的嘴,的确也不坏,无论在什么场合,自叫他站在讲台上,永远不会使听众的注意散失。他是那样慢腾腾一句一字的重复述说,好像铁弹般一颗一颗的嘴里弹出来,打在各个人心的深处。每一句话的下文,都无可捉摸,不是与你心里高一着,即站在相反的理由上,而这理由,在两三分钟后,你必得点头承认,不由的说:“他思想真周密!”

所以我说他不单是嘴好,要紧的是思想周密,肯用心。我觉得哲学家之所以异于人者,肯用心而已!所谓观察深刻,见解高超,思想周密……一切哲学家所必具之特点,均可由肯用心训练出来。一事一物,在旁人不成问题者,哲学家以为成问题,研而究之,哲学以出。其所以成问题不成问题者,在肯用心与不肯用心而已!漱溟先生常说他是问题中人。有问题就得思索,就得想;问题未得解决前,他比什么还要痛苦:他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他告诉我们说:“我初入中学时,年纪最小。但对于宇宙人生诸问题,就无时不在心中,想到虚无处,几夜——简直是常常睡不着觉。那时我很憔悴,头发有白了的,同学的都赶着叫我小老哥。”这位小老哥一生就是找问题,想问题,钻问题,解决问题,又生问题,循环无已。

漱溟先生无时不在问题中,无时不是很用心的去求得解决问题。因为他用了心,很周密的想过,他的结论自然为他所宝贵。咬得极真极透,不轻易因为人的反对而动摇,那就是说他有时过于固执与夸大。他是见得到,说得出;信得及,做得真。等到若干时以后,他自己感觉到不对时,他也可以很快的改变,改变到和以前相同的方面去,于是他又可以说出他转变了的这一套来,叫人首肯。梁任公不惜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挑战;漱溟先生是今日之我常新,过去了就让他过去了的。有人批评漱溟先生的哲学前后不对嘴,其实这正是他的可爱处。他常常说起以前的哪里不对,哪点理论不通,幼雅;他一样的说他前后不对嘴,他说:“前后一致那是说永远的错误!”

我们说漱溟先生是哲学家,其实他并不如一般哲学家们的大谈其哲学;他是一个社会主义者,是一个实践者,是一个努力于现世的人。他对于现社会的热忱恐怕很少人及得他。我们不会忘记了“五四”前后有一本《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的小册子传诵遍了知识界,那便是漱溟先生的热忱的流露。他痛嫉当时社会的污浊而毅然以天下大事为己任。他主张接受西洋文化,他也主张复兴民族精神。

他曾经一度——七八年的长时间——的暗中出了家,到现在还以不茹荤为习惯。我们说他出家是指出他心理现象和思想的归趣言,形式上并未和俗人两样,《印度哲学概论》便是他研究佛学的发表为书者,后来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演讲,他的思想便开始变迁,直到现在的“乡村建设”。

这变迁很简单:因为于人生问题感到烦闷,便往佛学中进寻,稍有所得,便徘徊忘返。可是佛学能救一人(?)而不能救天下人,他便研究到儒家和西洋哲学,发现东西文化之趋异,亦即发现了今日中国问题的主因。他以为中国百年来的所以混乱,是东西文化相冲突的结果,是社会组织构造的崩溃,所以一切都陷入无秩序状态中。要中国有办法,根本上是建造新的社会秩序,而此新社会秩序必然是东西文化的沟通调和,必然是中国绝对多数的农民自动起来本着固有民族精神,容纳外来科学技术以组成一最进步的团体。乡村建设运动即是本此意念而努力。他抛弃了都市生活到一个偏僻的乡里去——邹平,他很高兴的天天念着为中国开前途。

漱溟先生是很崇信中国的儒者之道了。现在,他由出世的佛家转到入世的儒道,由全盘接受西洋文化转到复兴中国民族精神,这点是赞美他的人赞美他,攻击他的人攻击他的。他酷爱和平,想在维持现状的和平下培养民族生机,有人说他是不免太中庸了些,但我很赞成他,甚至于他再信佛开佛会,跪在佛前祈祷赐给和平,以待乡村建设的成功,我也赞成。我也是只求和平的人,和平得到了,什么都有办法了!

他还有个性格,就是不很会生气,而且相信人人都是好人。他讲哲学会转弯,可是他待人却是直来直去的。他有一种诚恳的微笑,使见者有很大的感动。分明你想去欺骗他一件事情,到了他面前时,你便不由的会把实话说出来了。关于这,他很满意,他说:“我相信人,可是我也没有吃过相信人的亏。”自然,他是老相信人,他永远不会觉到吃亏的。有些人说他是个怪物,很神秘,我不承认这话。我只觉得他是个平常人,一举一动都不超出人所应有之外;在他旁边,可以得着不少的道理,可以得着日常生活最好的处法,他有宽容,有谦虚。我最爱他的两段话,顺手抄在下面:

对于与我方向不同的人,与我主张不同的人,我们都要原谅他。要根本以为对方之心理好,不作刻薄的推测。因自己之知识见解也不必都对。我觉得每个人对自己之知识见解,都不要太自信;应觉自己不够,见闻不多,尝觉自己知识见解低过一般人,人人都比我强。这种态度,最能够补救各种方向(派别)不同的彼此冲突之弊。冲突之所由起,即在彼此各自为路。如此,则你妨碍我,我妨碍你,彼此牵制牴牾,互相拆毁。各自为路,就是各人对自己之方向主张自信得太深、太过;对对方人之心理有过于苛刻的看法,有根本否认对方人的意思。此种态度,为最不能商量的态度,不能取得对方人之益。看不起对方人,根本自是,就不能商量,流于彼此相毁,于是大局就不能不受影响了。故彼此都应在心术上有所承认,在人格上有所承认,只是意见须商量;彼此能商量,然后才可有多量的对的成分。我叹息三十年来各党派,各不同运动的人才,都不可菲薄,但他们有一个最大的缺点。此缺点就是在没有上面所述的那种态度:对对方不能相信相谅,而自己又太自信。所以虽是一个人才,结果,毁了别人,也毁了自己。毁在哪里?毁在态度上。人本来始终是人与人互相交涉的,越往后其人生关系就越复杂,越密切,彼此应当互相提挈合作才是对的。可是和人打交涉,相关系,有一个根本点:就是必须把根本不相信人的态度去掉。把此种意思放在前头,才是彼此往来相关的根据;否则,就没有往来交涉的余地了。如从不信任的方面走,越来越不信任人。转过来从信任的方面走,就越来越信任人。不信任人的路,是越走越窄,是死路;只有从信任人的路上去走,才可开出真的生命,事业的前途。

对旁人人格总不怀疑,对自己知识见解总怀疑不够,人类彼此才可以打通一切。这态度是根本的,顶要紧的……澈始澈终不怀疑人家心术,澈底怀疑自己的知识见解不够。澈始澈终追求下去才能了解各派,了解各派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超各派到什么程度。最后的真理是可能的,只怕你不怀疑,不发生问题,不去追求。真理同错误,似乎极远,却又极近。任何错误都有对,任何不对都含真理。他是错,已经与对有关系,他只是错过了对。如何的错,总还有一点对。没有一丝一忽的对,根本没有这回事。任何错都有对,任何意见都含有真。较大的真理是错误很少,最后的真理是错误的集合。错就是真,种种的错都集合起来,容纳起来,就是真理。容纳各种派,也就超越了各种偏,他才有各种偏。最后的真理是存在这里。我说每种学说都有他的偏,并不是说没有最后的结局。凡学问家都是搜集各种偏,而人类都是要求统一。不断地要求统一,最后必可做到统一。最有学问的人,就是最能了解错误来源的人。最高见解的人,他能包括种种见解。人类心理有各种的情,常常在各种的偏上,好恶可以大相反。可是聪明一点的人,生命力强,感情丰富;这样的人,能把种种错都包容进去,所以他就能超。圣人能把各种心理都容进来,他都有,所以他才能了解旁人。圣人最通天下之情。真理是通天下之意见,是一切对或一切错误的总汇。孟子说圣人先得我之同然(孟子所谓同然有所指,现在是借用他的话)。圣人对人都有同然。性情极怪的人,圣人也与他同然。圣人完全了解他,所以同然,圣人与天下无所不同然。最有高明见识的人,才是能得到真理的人:对于各种意见都同意,各种错误都了解。

这当然也是很普通的话,但生乎今之世,见了一切人与人间,更觉得有意思。似乎每个人必有细想一下的必要。

这便是我心里的梁老师了。他的学说与主张,自然非简单的可以随便批评;我只觉得他有许多可学的地方,如像用心,认真,干,相信人,找问题,建设“合理人生态度”,不倦的教人“齐心向上学好求进步”,能和我们青年打得拢,不骂执政者,不做政客,不要钱,不迷信外国人中国古人……

冬至日

载《人间世》第23期(1935年3月5日)

同类推荐
  • 在沙漠

    在沙漠

    “人有界,学有度,思无界,行无疆。”我社既打造“无界散文”系列丛书以来,已出版“无界散文”,共计4册,分别为:《梵音之起》《虫洞》《饥饿的身体》《东张西望》。本次出版为“无界散文·第二辑”,共计6册,分别为:《在云南》《邯郸道》《香巴拉》《生灵书》《在沙漠》《新疆坦途》。无界散文系列图书,关乎心灵的文字,敏锐且有文思的封面设计,以及精美无比的印刷装帧,以飨读者。《在沙漠》为“无界散文·第二辑”系列图书之一。《在沙漠》既有作者对沙尘暴、居延文化、沙漠风情、绿洲、胡杨、芦苇、骆驼、等戈壁生命客观存在的细致观察,又有对生存在沙漠边缘底层人群价值观、命运生活的纪实性叙述,是一本融地理环境、人群文化、个性体验为一体的优秀散文集。
  • 冷眼看物

    冷眼看物

    凡事都是人去做的,凡人都要做事的。做事的成功与否,失败与否,因主观原因、客观情况会有不同结果。做人的成功与否,失败与否,则和自身的为人之道、处世原则、修身养性、心态心智有关。
  • 人间失格(掌悦经典)

    人间失格(掌悦经典)

    《人间失格》是“私小说”领域代表作家太宰治根据自身经历所创作的经典作品,享誉世界,影响深远。“生而为人,对不起”,这本书向所有读者呈现了一个处于绝望中的灵魂所发出的无助的呐喊,发人深省。
  • 曹雪芹访谈录

    曹雪芹访谈录

    电视连续剧《手机》里,费墨有过论断:曹雪芹要是活过来,肯定拿大耳光抽所谓的红学家。台词很有趣,的确是,从某种角度看,一切红学都是反《红楼梦》的。但作者构思得更妙,曹雪芹还魂了,不但抽不了红学家,还得被红学家们集体驱逐。书中有段很经典,“红学大师”对想出全本《红楼梦》的曹雪芹喊道:“在我们百多年的耕耘中,《红楼梦》已经成了文学历史上最有传奇色彩的作品,还有哪部作品能形成一个所谓的学派?一部完整的《红楼梦》重要吗?一部完整的《红楼梦》会比现在的《红楼梦》伟大吗?残缺状态下是不是更加理想,对你还是对我们?
  • 星星和印第安人的土地(山杯书系)

    星星和印第安人的土地(山杯书系)

    美国“环境主义运动之母”、自然写作女作家玛丽·奥斯汀的代表作;改变了人们对沙漠的认识,被称为“不朽的沙漠经典”。干燥少雨、空旷贫瘠的沙漠在奥斯汀笔下成为有生命、有活力的迷人风景,由此开创了当时在美国还无人问津的“沙漠美学”。《星星和印第安人的土地》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丽·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以作者在沙漠小镇十二年的生活经历为背景写作而成,它改变了人们对沙漠的认识。在她的笔下,干燥少雨、空旷贫瘠的沙漠像新英格兰的瓦尔登湖畔,像加利福尼亚的优胜美地山一样,成为一种有生命、有活力的迷人风景。
热门推荐
  • 给你一半

    给你一半

    终生未嫁,只为等他。他虽不在,却在心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英雄联盟之娱乐解说

    英雄联盟之娱乐解说

    江东回到了四年前s3的时候,没有什么野心,就想安安静静做一个娱乐解说,告诉大家什么叫真·帅不过三秒
  • 呆萌媳妇:天降腹黑总裁

    呆萌媳妇:天降腹黑总裁

    温凝在愚人节收到了个快递,竟然是个腹黑总裁!“天!有这样愚人的吗!”当她仰天长叹时,沐Boss在一旁凉飕飕的道:“女人,叫我干嘛?”“没,没什么。”温凝狗腿道。这是一个腹黑总裁收复呆萌媳妇卡牌的故事。
  • 不负梵心不负妖

    不负梵心不负妖

    在她娘的肚子里整整五百个年头,才来到世间。修了七千年,才修了个人脑袋。又过千年,终于长大,成了名动仙界的绝世美女,却也成了六界中最光荣的剩女一枚。这老“女”人在亲爹亲娘,干爹干娘,姥爷姥娘给予的多重压力下,终于爆发了,她誓要穷遍六荒,也要找一个雄性嫁出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假面骑士之巡游万界

    假面骑士之巡游万界

    骑士战争的结束,引起了又一场大乱,看没有家乡的少年,能否成为新一代世界的破坏者。
  • 铁血盾牌1:李代桃僵

    铁血盾牌1:李代桃僵

    青年警察王焕实习结束后,正式参加了工作。接到的第一起案件是一桩保健品诈骗案,但这个诈骗案的背后却隐藏着某医药集团巨大的利益纠葛。于是该医药集团老总派出杀手K来为自己扫清障碍,王焕为了人民的利益,毅然决然与杀手K展开生死对决。
  • 吾必弑尊

    吾必弑尊

    轮回树上轮回果,轮回树下故事多。尔等夺我轮回树,待我得道血成河!
  • 长风万里相送与你

    长风万里相送与你

    顾景蘅老爹临死前给了她一块虎符,然后啥话也没说就驾鹤了,顾景蘅心想:给我个这玩意儿,我能干啥……苏扬:傻媳妇儿,给你这玩意儿,让你找到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