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1100000013

第13章 散文、随笔(12)

再次,一个女人是不是受到“性骚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的文化程度、心理卫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等综合素质。保守、胆小、内心龌龊的女性可能有异性多看一眼或在狭窄的船舱通道略一擦肩,就认为是“性骚扰”;而心理健康的女性,就是和异性乘客一起打扑克、说俏皮话,甚至拍一拍肩膀也不会认为是“性骚扰”。

我第一次乘船是1976年9月初从大连去上海。那时唐山大地震后京沈线铁路不通,所有进关的旅客都走这海上一条道。当时大连也在闹着防地震,防海啸,不敢久留。天气酷热,所有人只穿薄薄的衣裳,码头的售票处人山人海,男人和女人挤得贴在一起,没有人说是“性骚扰”。我坐的“长力”号是7,500吨客船,也得有3,000位旅客吧。四、五等舱是地铺,一天两夜的航程,晚间有中央风扇降温,男女混住在一起,没有什么“性骚扰”;白天热得要死,常言道“暑天无君子”,能容纳上百人的盥洗室里,男乘客光着上身;女乘客将毛巾伸进小背心里擦拭,自己忙活自己的也没有什么“性骚扰”。30年过去了,这期间还进行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和25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到今天竟然整出“男女分舱”服务,防止“性骚扰”啦。所以我说,这根本不是什么“人性化”服务,而是把人“禽兽化”了,是社会的退步!

有这样一篇报道:“一位经常乘船的年轻女士获悉可以买到‘男女分舱’的票后对记者说,这样很好,更人性化。她称,自己乘船单独与几个陌生男人同处一室时,经常会有异样的眼睛盯着自己,心里很不舒服。”如果这也算“性骚扰”的话,我真不知道还有什么不是“性骚扰”。

这位“经常乘船的年轻女士”可能不知道,在烟大航线1999年11月24日死亡数百人的特大海难中,唯一幸存的齐齐哈尔市董姓女青年,就是她那个房间里唯一的女性。在客船就要沉没的瞬间,是勇敢的男乘客用室内的家什砸碎舷窗,打开了逃生的出口;又是七个男乘客迎着涌进的没顶海水合力将她连推带拉地救出舱外;又是同室的男乘客将她送上逃生的漂浮物;又将她带到生的彼岸。不知道这位“经常乘船的年轻女士”知道这个故事后,会有怎样的感想!

总之,我认为实行“男女分舱”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不见得合理适用。媒体给予密切关注是对的,但不能一窝蜂地推波助澜地唱喜歌儿,把它说得“花团锦簇”,到后来打乱了几十年来乘客已经形成的出行习惯,诱发乘客不满情绪,有碍于社会的和谐。

2008年3月28日

说过年

春节,又叫过年,又有“年关”之称谓。

在那万恶的旧社会,富人过年,穷人过关。所以,富人盼过年;穷人怕过年。穷人除了因为没有好吃好喝害怕,更害怕的是因为地主老财借过年之机,以“放出去的债,要收回家来过年”为由,向穷人逼债,因为还不起债而害怕。《白毛女》中喜儿一家的遭遇就是最好的例证。

已经到了21世纪,现在过年不用说与万恶的旧社会相比有了根本的不同,就是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世纪下半叶相比,过年的习俗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也都有了相当大的变化。现在的人家百分

之百都是盼过年的,尤其是有儿女在外地务工或居住的人家,更是盼着儿女们背着大包小包风风火火地回家来,一下子有了过年的气氛,让左邻右舍羡慕不已。没有害怕过年的人家了。即便没有好吃好喝的人家,起码也是吃喝不愁。“年关”这个词儿已经许多年没人用了。现在已经进入城市化时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过年”好像仅指政府规定的放假那几天。还没等咂摸出年味儿来,就又要投入下一轮新的奔波。于是,感叹:哎!年,是这么过的吗?

一、腊八

“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这是我小的时候父亲常说的一句家常嗑儿。实际过年从腊八就已经开始。腊八粥是先喝点稀的溜溜,杀猪才是正儿八经的实惠。

我父亲是从哈尔滨铁路局转到林区森铁的火车司机,虽说是工人出身,但是对种地、养猪不外行。因为来得早,在机务段附近开了几块地,侍弄起来很方便,上班、种地两不耽误。每年收获的倭瓜、土豆、玉米除了人吃之外用于养猪。我小的时候基本保证每年都能“过了腊八就杀猪”。

每年一进腊月门,父亲就叨咕算计哪天杀猪,给我们讲他小时候,杀完猪后怕胡子来抢,爷爷趁着天黑时候,把猪肉偷偷地埋在院外的井台下,用水浇上冻成砣,隐蔽好。吃的时候要趁着天黑悄悄地去刨开,拿出来一块之后,再按原样伪装上的故事。

从我十二三岁时,家里小棚子有一口大缸,冬天用它装猪肉。杀完猪之后,要趁猪肉还没有冻实成之前装缸,这样可以随弯就弯,塞进去没有空隙。那时候也有过年时候专门偷小棚子的蟊贼。所以要在小棚子里做一个机关,挂上一只破铁桶,预防一旦来小偷,只要他一开门水桶就会“咣当”掉下来,即便不吓跑小偷,屋里也能听到动静。

到1970年春节,因为受“备战、备荒”“抓革命,促生产”的影响,我家没有养猪。父亲好像特对不住我们几个孩子似的,到腊八吃饭时候就叨咕:“今年没有猪杀呀!别着急,等我给你们买肉吃。”那年头儿大都依靠凭票供应的猪肉,但是给得太少不够吃的。过了腊八父亲就开始打听,直到年跟前儿了,一位我叫张大爷的人趁着天黑给扛来一脚猪肉,谁家的不让声张,只说1.30斤,大约40斤50元钱。那年头能一次舍得花50元钱买猪肉吃的人家是很少的,加上供应的猪肉,那个年过得还是相当不错。

去年过年猪肉比往年贵呀。猪骨头、精肉、馅肉已经买了几次,冰箱里已经满了。老婆又说没有排骨。再次到市场,挑着选了4根排骨,一过秤二斤半多点,15元一斤,40元钱。用一只手掐着,一面往家走,一面端详。想起了那年50元扛来一脚猪肉的事儿,真是没法儿比呀!慨叹:“一代不如一代。”回家一算,又觉得便宜。父亲那时候是大工匠,每月120元工资,按当时价格能买90多斤猪肉。我现在的月收入,按现在市价买300多斤没问题。社会还是发展了,进步了,得知足呀!(本书付印时,已是2013年春节,今年的排骨在大商总店买的32元斤)

二、小年

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如果说腊八是过年的序幕,小年才是正剧开场。

到了小年父母告诉小孩子说话要注意了,不但不能骂人,不吉利的话也不能说。该置办的年货就该往回买了。母亲忙着蒸馒头、豆包,包冻饺子,给我们做新衣服。男孩子最热衷的当然是买鞭炮。那时候鞭炮的品种也是不少的,除了小鞭、炮仗、二踢脚之外,还有“拉炮”和“摔炮”。拉炮的两头各有一个线头,把一头拴在门把手上,另一头拴在门框上,不知道的人一拉门就响;摔炮像青霉素小瓶那么大,拿在手里乘人不注意,猛摔在地上,“啪”的一声,吓人一跳。小鞭儿买回来要放在防潮的地方,一天不知道要摆弄多少遍。不到过年时候舍不得整挂放,要把成挂的拆开,一个一个放,这样才过瘾。过了小年之后,几乎全天总能听到外面“噼啪”小鞭的声响。

刚到辽南那年正是12月初,很快就过年了。最先发现这地方人特别能放鞭炮,专买浏阳、广东产的那种叫“大两万”“大三万”放完一地红纸屑那种的大鞭炮,都是整箱买,整盘整挂地互相攀比放,放完一地的红纸和烟花炮筒子要在门口摆着显摆,展扬。差不多的人家要用松花江半截子车拉大半车。于是我立即加入这个行列。我家虽然是儿子,对放鞭炮竟不感兴趣,直到现在,过年放鞭炮仍然以我为主。

2006年回伊春过春节,发现伊春卖这种南方鞭炮的价格竟然比大连还贵30%。难怪伊春人还在放早先那种传统炮仗。

三、除夕

民间有句话叫“一夜五更分两年”,说的就是除夕。

除夕这天是过年的高潮,早晨起来之后,扫院子,猪圈、羊圈要换上新草。水缸要挑满水,要劈一大垛柴火,够正月里烧一个月的。直到大门,房门贴上春联过年的气氛就相当浓了。下午3点左右吃完晚饭,就等待过年了。

从我记事儿起,我家每年的除夕饺子,一定是芹菜馅的。父亲做饭的手艺不错。他一边和着饺子馅,一边和我们叨咕“过年吃芹菜馅饺子好呀,是你奶奶说的,勤谨一年”。所以这除夕芹菜馅饺子一直吃了30多年。直到背井离乡走出来,折腾到辽南安家,当年就住上了楼房,再不用买煤、挑水、劈柴火了,过日子一下子轻松了,用不着“勤谨”了。回想起小时候上山落柴火,帮大人种地,当“知青”抬木头,打石头当装卸工时挨的那个累呀,全是这“勤谨”闹的。这回离开父母身边自己“执政”过年了。于是,郑重地和老婆宣布:今后年夜饭坚决不吃芹菜馅饺子。说这话儿,不是我吃几天饱饭撑得没良心,真是年少时候干活儿累克了。结果,这一不吃就是十几年。直到近两年身体发福,加上血压高,才又开始想吃芹菜馅饺子啦。

四、接财

除夕之夜还有一个重要节目——接财。

结婚之前我对“接财”没有什么印象。结婚后每到年夜煮饺子时,屋里已经有柴火了,老婆还是要到外面柴火垛去往屋里抱几块柴火。开始我没注意这个事儿,随着老婆很快成为第一批个体户,外人传说我家是万元户。春节之前又是进钱的高峰。她把这每年的好“收成”归结为除夕的“抱柴”。

到辽南之后烧天然气,没有柴火可抱了。于是想个变通方法,每到过年前,挑那楠木或铁木,价格贵品相好的筷子买一盒,取“一箸财”之意放在外面小厦子里,到年夜饭之前“抱”回来,全当抱“财”了。这几年家门口有了ATM机,春节晚会看完老赵的小品就往外走,到ATM机前按一年的心理目标以千当万,提完款挎兜里揣溜鼓,心里默念着新年发财,到家里饺子已经煮好。这招儿挺灵,由于我不贪财,目标定得不高,这几年的“收成”基本都能达到心理定位。

从改革开放之初企盼富裕的抱柴火;到生活略有宽绰后抱“一箸财”;再到今天的抱现金。昭示了改革开发放30年中国老百姓生活变化的渐进之路。如此下去“小康”有盼头了。

五、初一到初五

我喜欢独处,不喜欢热闹,耐得住寂寞。生活中不吸烟,扑克、麻将、象棋是玩的东西管什么不会。不是绝对不会玩,主要是心眼儿不够用,手中的牌照看不过来,更不用说算计对家了,一玩就输索性不玩。最大爱好就是嗑瓜子,一气儿下来半斤八两没问题,速度快还不伤舌头。从1979年结婚之后,每年初一到初五就是在家沏上一壶茶,嗑着瓜子,闷头儿看书。到辽南后也是这样过。直到2001年6月,大连市政府提出“创建学习型城市”。2002年春节大连新闻报道:过年新时尚,大连市民春节期间不去串门,去逛新华书店或在家看书学习。我听了这个好笑呀。心说话儿,从20年前开始我就是这么过年的。

以上说了这么多都是说“变”,也有不变的。

平常我们扫地都是从屋里往门口扫,除夕夜扫地则另有“规矩”。要从门口往屋里扫,扫得的垃圾不能立马拾掇出去,要在床(炕)根底下放一宿,因为,那都是“财”呀!!!

(2009年1月17日在网上修改于伊春)

关于顾城的两句诗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

看到有人把这两句诗用在博客的台头,想必是十分推崇。这两句诗,前一句绝对是诗的语言,也绝对有诗的意境。后一句我怎么看怎么是病句。“却”用得不准确。“却”是转折句儿,用眼睛寻找光明是正常使用眼睛功能,是常态,用不着转折。只有在发现眼睛另有用途时,才应该用转折。如:“有人却用它寻找肮脏与龌龊。”这样才符合句子结构。如果是寻找“光明”,应当用祈使句“去”或用陈述句,直接说“我用它寻找光明”。 想到这了,于是说给人听,人家说:“那是顾城的诗,改不得呀。”看来顾城已死,此句便是铁案了。

忽然想起,此前是看过这两句诗的,只是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也就没留下什么印象。仔细想,顾城这样写,想必有他的道理。于是翻书;于是对这两句诗有了下面的认知。

这是顾城做文学青年之前写的。

顾城的父亲从1958年进入《解放军报》任编辑和记者。顾城自小生活在北京,自然经历了生活的优越和很好的幼儿教育,八岁时就显现了创作诗的天赋。13岁随父下放到山东渤海湾一处农场,与父亲一起喂猪,历尽饥饿与劳作之苦。1974年回到北京,先在街道做杂工,干过搬运工、拉大锯、刷油漆等粗活儿。同时开始自学。他爸爸顾工说:“白昼午睡和黎明欲来时,是他写诗的最好时刻,在枕边放个小本,放支圆珠笔,迷迷蒙蒙中幻化出来飞舞出来的形象、景象、演绎、思绪……组合成一个个词汇、一个个语句,他的手便摸到笔,摸着黑(写时常常是不睁眼的)涂记下来。这两句就是那时信手涂在墙上的。”当时顾城只有小学文化,还算不得“作品”。

同类推荐
  • 萧红评传

    萧红评传

    萧红,以《生死场》《呼兰河传》等里程碑式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萧红在世界上仅生活三十一个春秋,但她以炽热的生命之火,熔铸出了近百万生动清丽、富有民族精神的文字。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戏剧,萧红的笔端,始终闪动着现实主义的风采。这为她在国内外读者心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本书叙述了萧红那令人叹惋、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文字细腻、精致,对传主不同时期心理的体察精到、入微。同时,本书作者在全面占有大量而翔实的史料,以及丰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良好的学术训练,以独到的眼光予以观照,澄清了此前萧红研究中的诸多讹误。
  • 美丽之城的特别之旅

    美丽之城的特别之旅

    本书为“相约名家·冰心奖获奖作家作品精选”系列之一,为浙江作家徐均生的个人文学作品选集,包括《最美好的婚礼》《修剪人生》等小说和散文数十篇。内容涉及生态与科学、荒诞与现实、魔幻与穿越、官场与俗俚以及爱情与拯救等。
  • 我的舞台我的家

    我的舞台我的家

    这是一位资深文学组织工作者自叙一甲子文学生涯的纪实散文集。本书视野开阔,材料翔实,感情真挚,文风质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纪实佳作。本书从作者个人的视角,真实、生动地记述了中国作家协会的人和事。从书中你可以清晰听到作者在文学舞台跑龙套尝到的酸甜苦辣,和在文坛风风雨雨中的独特遭际、命运。你也可以真切了解作者所熟悉、敬重的文坛前辈、名家的精神风貌和他们对文学的真知灼见。书中收入的有关作家协会重要文学活动、文学组织工作、儿童文学工作的演讲、访谈、述评、报道等,有助于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研究当代文学史,特别是中国作协的历史,是弥足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具有史料价值和文献意义。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庄子)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庄子)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六朝文学史

    六朝文学史

    东汉末年到隋朝初年是文学史上的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取得了不容低估的艺术成就。文人的个体意识开始觉醒,大诗人陶渊明和众多文学集团纷纷涌现,创作了华美精工的骈体文,还将五、七言古诗推向繁荣。六朝是崇尚美的时代,六朝文学之美更是迷倒众生。诗歌有曹丕《燕歌行》、左思《咏史诗》、谢灵运《游南亭》、鲍照《拟行路难》……文赋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吴均《与朱元思书》、庾信《哀江南赋序》……小说有刘义庆《世说新语》、张华《博物志》、干宝《搜神记》、王琰《冥祥记》……本书中,戴建业教授以其别具一格的解读方式和优美机智的语言,讲述六朝诗歌、文赋、小说的演进、特点与魅力。
热门推荐
  • 系统让我去异界

    系统让我去异界

    现代少女董糖糖被迫穿越到古代完成任务。身为女配要如何逆袭?董依然:做就做最强的反派,女配也能当主角。“你是穿越过来的吧!”“什么穿越啊?我怎么听不懂。”………………爱到最后方知是一场骗局。“你有你的任务,我有我的任务,既然你已经做出了选择,那就别怪我了。”“不过就是演戏,谁不会一样。”“塑料爱情么?那你知道不知道塑料是最坚固的材料。”
  • 星宇天途

    星宇天途

    生死天途,掌生死,踏天途,以自身铭悟道与理,当站在巅峰,是否能勘破那轮回,蓦然回首时,陪伴自己的还能有什么。
  • 掌门飞升了

    掌门飞升了

    魂穿仙侠世界,成为执掌一方生死的掌门。 定个小目标,先活他个一千年。没事斗斗仙宗、降降妖圣、收收妖孽、盘盘仙女,在仙侠世界为所欲为......以上是江掌门美好目标,现在的他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低低调调的把田种好。可是有着系统傍身的他,不允许低调啊。
  • 吸血鬼日记:神秘女孩传说

    吸血鬼日记:神秘女孩传说

    吸血鬼的领地……谁也不敢靠近……唯独她!光明正大的走进了吸血鬼公寓的大门……
  • 开局签到神级天赋

    开局签到神级天赋

    开局签到就送神级天赋,然而这只是开始!第二天签到,奖励荒古圣体!第三天签到,奖励陨落心炎!...第十天签到,林安发现自己已经无敌了!PS:这是本无敌爽文!
  • 锁心劫:烟火莲灯

    锁心劫:烟火莲灯

    那以后,我便再没唤过他一声阿玖,自此从我的记忆里,也再没有了阿玖……
  • 我的女朋友是校草

    我的女朋友是校草

    女主因家庭观念问题,变得男性化。周围的人都不太理解她,直到男主的出现才有所改变!(我靠,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 夜雪记

    夜雪记

    流光夜雪今飞渡,风起重楼天外云。千山,征程弥漫。乱世,烽火纷繁。念往事留多少羁绊。神奇的十二重楼,强大的七星天宿,构成了云荒的那一片苍凉。一段传奇的终结总是意味着另一段传奇的开始……但当你站到世界的最高处俯视大地时,却发现一切只不过如镜花水月一般无情。浮云飘过,戴着侍魂之玉的迷一样的少年又如何看破这天的边界。看奶牛,得永生。(是奶牛不是牛奶,别看错了哦。。。)
  • 欢田喜地

    欢田喜地

    投生在农家,地少人多无余粮,乡里乡亲是非多,远近亲戚吵不休。本姑娘人穷志不短,带领全家奔小康。小日子蒸蒸日上渐红火,到那时,一家有女百家求,坐看提亲挤破门。“都出去,我家不要倒插门!”
  • 倾世诡医之凤舞九天

    倾世诡医之凤舞九天

    她,21世纪金牌杀手,注定要凤舞九天的天才少女;他,冷酷嗜血慕容世家少主,却独独对她另眼相看。她避他如蛇蝎,却在他岿然不动时玩心大起,坑他,虐他,刺激他,每次撩完就跑。他却舍不得欺负她,只能猎捕她,宠溺她,诱惑她为他倾心,谁曾想,鱼没上钩,钓鱼的人反而沉沦得越来越深。君临天下的少年,嘴硬心软的他,有一天终于承认一一她早已住进了他的心里。他附在她耳边轻声咛喃:“总有一天,我必以天下为聘,万里红妆,娶你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