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33600000034

第34章 蒋介石的真面目(5)

1948年的“徐蚌会战”如此,第二年的“上海保卫战”也一样。上海保卫了半天,守不住了。据方治《我生之旅》的回忆,是“因总统蒋公一再电令,必须安全撤退部队”,才撤退的,明明来自领袖的授意。但是,据《雷震日记》1948年5月16日条下,却有这样的记录:“晚至总司令部指挥所见介公致恩伯之亲笔函,嘱其支持到底,战至最后一人,与晨间恩伯所言者完全不同。上午听到恩伯之话,且经国两次与恩伯谈话,我们以为这些意见,当系介公授意,欲保存部分实力,不料经国返定海后,介公亲笔函与恩伯,嘱其为国民党争光荣,死守到底,战至最后一人,因此陈良对上下午之截然不同,深感诧异也。”再查蒋经国《风雨中的宁静》,明记他在5月15日“上午10时飞往上海公干”,5月16日“上午9时50分飞离上海,10时半抵达定海机场”。可见来去匆匆,自然传达圣旨不误,“欲保存部分实力”、“必须安全撤退”属实。可是,“经国返定海后”,蒋介石在口头授意以外,又来了书面,上下午之间,口头与书面内容“截然不同”。据《石觉先生访问记录》,他当时是淞沪防卫司令官,他说是“上级指示撤退,我奉命执行”;再据方治《敬悼汤恩伯将军》,是“5月25日奉命撤退,将军集合高级将领,传达撤退命令”。可见撤退是蒋介石授意的。雷震说陈良“深感诧异”上下午之不同,其实,从侧面意义了解,一点也不必诧异,“介公”行的,是双轨统御,在口头上,是要安全撤退部队;在书面上,却是战至最后一人。不了解这种门槛的,绝对弄不清真相,绝对以为领袖是多么守土不去呀!书面存证于部下动摇之际,谁还会怪领导不力呢?

从杜聿明和汤恩伯两个例证中,我们挖掘出领袖明的表示和暗的表示的大相径庭,真令我们触目心惊。千百年后的历史家,看到表象、看到文件,没人会怀疑领袖,他们记录的,必然都是“臣罪当诛”啊!

1989年10月8日

论不准上岸

一个国民党少将——张晴光,退役以后,写了一部《血战余生》,其中写1949年“上海保卫战”中保卫不成,撤退来台一段,别有伏笔。张晴光说:“怀着悲惜、痛愤的心情离开上海滩之后,只知船开舟山群岛,到了普陀山。下船,游了一趟南观世音庙。又听说奉命改驶台湾,到了基隆。在船上等了两天不准上岸。以后刘军长玉章至台北报告陈长官辞修,始准离船,陈长官在基隆集合全军干部训话,对本军在东北、上海的优异战绩,着实夸赞了一番,并说他先到台湾,是为我们设营打前站、办后勤。……”

这段回忆的伏笔,就在“不准上岸”四个字。以百战之师,当打败之时,兵困马疲,到了台湾,居然要“在船上等了两天”,这是什么“打前站、办后勤”呀?

答案在张晴光团长这边,找不出来,让我们找找刘玉章军长的回忆吧。刘玉章上将写《戎马五十年》,其中有这样一段:“船到基隆,表示暂在船上待命,停留两日方始登岸。其间,我曾下船前往台北,晋见陈兼总司令辞公,由副总司令彭明熙将军代为接见。翌日,辞公莅基隆,对本军官长训话,慰勉有加,其时正有人向上级密告,说我‘在船上越权管制,专擅恣横,不准吸烟,违者弃海’;又说我‘部队在基隆码头军纪荡然,扰害民众及到处便溺等劣迹’,辞公究竟是久经战阵的长官,曾率直告我曰:‘此种无理谰言,不要理会。你们在上海半月,官兵吃尽辛苦、冒尽危险,今仓促撤台,而港口事前准备未周,何能苛求!’希莫在意。”

看了刘玉章的回忆,我们还是得不到答案。所谓“港口事前准备未周”云云,显然是一种托词。因为这个部队,是奉命来台湾的,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港口事前就有准备时间,又何来未周呢?

真的原因,我们在刘汝明将军的《一个行伍军人的回忆》中,得到更鲜明、更赤裸的印证。刘汝明的部队,比起刘玉章的来,是杂牌的,所以1949年从厦门来台,待遇就更离奇。刘汝明说他坐的船到高雄外港后,“一看到队伍所坐的几只船,还停在港外,心里很觉奇怪。不多时,理副军长明亚,到我的船上来说,船上都无水,官兵都快渴死了,仍不准进港……我听了很着急,说你同我一起去高雄交涉。说话之间,就看见一只小汽艇,朝着我坐的船飞快开来,上来一个少将见我,认识是我抗战初期六十八军第一任军参谋处长董熙(当时是孙立人的副参谋长),很高兴地要接我到什么司令部去。我就带着理副军长跟他上岸,到了这个司令部的楼上,这个司令就给了我一件孙立人转的命令说:刘兵团到达高雄,必须把枪炮公物缴出,留在船上,才准徒手上岸。士兵拨给各师,官长妥为招待……我要给领袖打电话报告,这个司令说:电话不通不能打”。

由此可见,不准上岸原来是居心安排的!目的就在要趁机释你的兵权。兵权被释后,蒋介石找刘汝明来吃了顿饭——宋太祖是“杯酒释兵权”,而蒋领袖呢,却是等你兵权释了以后,才赏杯酒!

陈良埙大哥告诉我,薛岳部队从海南岛撤来台湾的时候,在高雄也不准上岸,薛岳上将自己跑去跟陈诚理论,陈诚当着薛岳的面,叫林蔚打电话骂孙立人,说这样搞,“无以对天下人”!孙立人知道上面在演戏,忍气吞声背了黑锅。陈良埙当时在孙立人身边,看得一清二楚。

蒋介石不承认他下令,陈诚也不承认下令,可是部队就是上不了岸。多有趣啊!刘汝明回忆说,蒋领袖找他吃饭时,还说要恢复他的编制呢!他说:“既已拨编,就不必召回了,等反攻大陆作战时,我必再请缨报效领袖。”——刘汝明真会陪领袖演戏,他老脸丢尽,却给足了领袖面子,谁说刘汝明是老粗!

1989年10月9日

蒋介石与“专立文字”

文明国家的档案,都有定时开放的年限,但是国民党当国,它的档案却不肯开放。除了钦定的、御用的部分有意展示的档案外,其他都扣在秘府,不肯示人。许多历史工作者呼吁开放开放,但依我看来,纵使开放了,也要有慧眼去辨别才成,否则的话,往往适中其计。

什么计呢?原来档案中的文字,有的并不代表历史事实,只是专门用来骗人的,尤其用来骗后代之人和历史家。这种居心,我最早就看出来了。

我在沈亦云《亦云回忆》中,发现蒋介石的把兄黄郛的一则秘密电报,是1933年5月24日发给义弟蒋介石的。那时黄郛正在北方与日本人谈判,电报中有一段如下:“至尊电谓‘应下最高无上之决心,以求得国人之谅解’一语,则兄(黄郛自称)尤不能不辩。两年以来,国事败坏至此,其原因全在对内专欲求得国人之谅解,对外误信能得国际之援助,如斯而已矣!最高无上之决心,兄在南昌承允北行时,早已下定,无待今日。兄至今迄未就职,弟(指蒋介石)如要兄依旧留平协赞时局者,希望今后彼此真实地遵守‘共尝艰苦’之旧约,勿专为表面激励之词,使后世之单阅电文者,疑爱国者为弟,误国者为兄也。赤手空拳,蹈入危城,内扰外压,感慨万端,神经刺乱,急不择言,惟吾弟其谅之!并盼电复。郛感印。”

黄郛与蒋介石拜把子,在1911年。二十二年后,他打这样的电报给蒋介石,内心之沉痛可知。他显然不满蒋介石“专立文字”来跟自己人演戏,使后世之人,看了电报内容,以为爱国的是你,误国的是我。这种沉痛之言,岂不正令我们了然于心吗?

正因为蒋介石“专立文字”是给人看的,所以,很多文字我们就不可认真。詹特芳在《蒋介石盗取黄金银圆及外币的经过》一文中,透露吴嵩庆怎么演政治双簧的事,颇为有趣。詹特芳说:“撤退到广州后,有一次蒋批给马鸿逵二万块银圆,条子已经亲笔批了,可是就在马手下来领钱之前,蒋经国由黄埔来了一个电话,叫不要发。这真是一副难吃的苦口药,蒋亲自批发的条子,怎能不给钱呢?又不敢明言,吴只好一个劲地说好话,准备挨骂,要知道这些人都是开口就骂、动手就打的反动军人,而吴嵩庆又是个文人,真有些对付不过来。又有一次,财政部长徐堪到蒋处说,广东的金圆券实在对付不下去了,必须抛五万两黄金压一压涨风,蒋同意并亲笔批发五万两黄金。可是也跟上次情况一样,在财政部领钱人还未来时,黄埔俞济时(他的侍从长)的电话已经来了,一句话,不要发。这一次更难对付了,徐堪是吴的恩人,吴之所以能当上财务署长,是当初徐做主计长时向蒋推荐的,怎么办呢?只好硬着头皮顶。记得那天徐因未领到黄金在电话内骂吴时,吴急得满头大汗,真不知如何是好,只好一个劲地喊‘可公可公’(徐堪又名徐可亭,旧社会下属对顶头上司最尊敬的称呼是公,故喊可公),要求可公原谅,然又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更不敢说明得了蒋介石不发的电话。”这个有趣的回忆,清楚地告诉了我们:蒋介石笔下“批给、批发”的钱,其实不一定拿得到,蒋介石只是“专立文字”给人看而已,你是不能认真的。

依此类推,其他的批语也一样。例如蒋介石关了蒋百里,一年以后,李根源、张仲仁等人跑去找蒋介石,说“外侮日亟,将才苦少”,希望当局为国家保全人才。蒋介石当面批了“照准”字样,下令放蒋百里,可是事实上却仍旧关着,事见曹聚仁《蒋百里评传》。可见这种“专立文字”,你是不能认真的。又如史迪威(Joseph W.Stilwell)兵败退却,对蒋介石甩都不甩,只叫他在重庆的手下作间接报告,蒋介石在文件上批示:“史蒂华脱离我军擅赴印度时,只来此电文,作为通报,不知军纪何在!”事见梁敬《史迪威事件》增订版。但是,这种“专立文字”,史迪威(史蒂华)本人却根本没看到。你若以为蒋介石有种这样责备他的洋参谋长,你就错了——蒋介石的威武,原来只是给我们看的啊!

1989年10月14日

蒋介石与“不立文字”

中国禅门功夫讲究不立文字,《五灯会元》记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金色头陀(大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乃说“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理。《五灯会元》这一记录,把“不立文字”溯源至远。不过,“不立文字”的真正体现,还是后来的。这一玄理,菩提达摩东来,最初并未提倡,后来南泉普愿始倡“不立文字,见性成佛”之说,自此禅门悟道,不涉文字为尚,单传心印,用见功夫。临济大师以“法离文字”为标榜,甚至说出“乃至三乘十二分教,皆是拭不净故纸”的话,把佛门立文字的经典,以擦屁股的卫生纸视之,其视文字为废纸,淋漓尽矣!

《禅林僧宝传》记佛印的话说:“昔云门说法如云雨,绝不喜人记录其语。见必骂逐曰:‘汝口不用,反记吾语,异时裨贩我去。’”这显然认为文字会失真,以文字传道,说法者有被出卖之感。英国文豪约翰逊(Samuel Johnson)有时“骂逐”躲在沙发背后偷偷记录他的话的博斯韦尔(James Boswell),虽不涉禅门,但旨趣不无暗合之处。足见“不立文字”,东海西海,有志一同。

不过,“不立文字”的妙处,到了蒋介石手里,更成了绝活,虽然别有异志,并不相同。蒋介石的习惯是,口头上可以答应许多事,但拒绝立成书面。当时没有录音机发明,空口无凭,只要不行诸文字,就没有把柄在人手中,一切就好办。蒋介石这一作风,表现在西安事变上,最为高段。西安事变时,张学良等提出八条件,蒋介石口头答应,可是“不立文字”;对张学良等不咎既往,蒋介石也口头答应,可是也“不立文字”,口头答应之承诺,且经宋美龄、宋子文、洋顾问“背书”,但事后或认账或不认账,全凭他高兴。

蒋介石这种“不立文字”的禅门功夫,表现在对外关系上,也有一手。蒋介石跟日本人办外交,怕卖国事泄,就尽量以“不立文字”偷关漏税,纵立文字也避免条约或协定的形式,以掩人耳目。例如与(伪)满洲国谈判通邮,最后约定“双方均用记录,不签字、不换文,以避免条约之形式”(1934年12月29日外交部致各驻外使署电);又如《何梅协定》,何应钦一直不承认有所谓协定存在,但是,这只能骗中国人,骗不了日本人的。胡适1936年11月22日日记说:“所以不发表此项文件之故,他们说是‘不愿把此件做成外交文件’。然而日本人早已把此件认做‘外交文件’了!”可见日本鬼子才不跟你一相情愿呢!

有的时候,纵立了文字,也动了手脚,达到“不立文字”的效果。例如《塘沽协定》,第四条第二项与日本人约定不予公开,并且在签字之协定外,另有口头约诺之日方希望事件四项,也没公布。这种立如不立的绝技,更不是禅门人物想象所及了。

李敖出版社出版沈醉的《军统内幕》,有这样一段:“国民党的档案,特别是像军统局这类特务机关的档案,也不都是可信的。蒋介石叫戴笠杀害了那么多革命人士和反蒋人员,我在为军统局特训班编写‘行动术’教材(专门搞逮捕、绑票、暗杀、破坏等特务活动的东西)时,曾调阅过不少有关暗杀等事件的档案材料,就没有看到哪一件中有蒋介石的手令或批示,只有戴笠写的‘奉谕速办’或‘奉谕照办’。究竟是‘奉’了什么人的‘谕’,档案里完全找不出来。”可见蒋介石的禅门功夫,真不是盖的。

同类推荐
  • 苦吟寒士贾岛传

    苦吟寒士贾岛传

    这是一部文学传记,而非学术性传记,但其中贾岛的生平大事都有所本,与贾岛有关的人物也多系真人。当然,作为历史人物传记,小说的情节不可能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甚至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推理性的叙述。我不敢说,书中的贾岛和中唐大诗人贾岛不差分毫,但他至少是我心目中的贾岛。我曾向一位前辈讨教,他说,“《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区别,前者是小说,后者是史志。你既然是写小说,有些事就不要再去顾虑。”我听后为自己的胆大妄为感到安慰,也去了好多顾虑。
  • 我和爸爸马三立

    我和爸爸马三立

    本书是一部通过马三立女儿、女婿的独特视角,追忆马三立生前事迹的纪实作品。作者希望借此寄托对亲人逝世五周年的深切缅怀,同时为读者提供一个更深入认识和了解大师的机会。
  • 盛典:诺奖之行

    盛典:诺奖之行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首部作品,全程实录诺奖之行空前盛典,独家披露获奖前后心路历程。莫言以生动朴实的文笔,记录瑞典七日所思、所见、所感、所悟,揭密诺奖盛典鲜为人知的细节和趣事,让人领略到莫言先生盛名之下,风吹不动、谦和沉稳的大家风范。同时,书中权威收录莫言在瑞典的所有演讲、致辞及访谈,以睿智深邃、妙趣横生的语言,阐述其文学、写作和世界观问题,全方位展示诺奖得主的思想、才华和智慧。全书图文并茂,装帧精美,可读性强,极具收藏价值。
  • 晚清有个李鸿章

    晚清有个李鸿章

    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传记,作者更是将李鸿章作为一个符号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晚清重臣李鸿章,以其风云变幻的一生成为晚清时期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去世不久,大儒梁启超便为他立传。李鸿章一个以喜剧的方式进入世界,却以悲剧终场的命运的宠儿。说他是命运的宠儿,是因为上天在铸造李鸿章的时候,充分彰显了人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神秘性。我写作李鸿章的动机却是非常明确的,那源于清醒和困惑的交织——一种极端的清醒,也是一种极端的困惑。这种困惑与清醒是相联系的,更是相融合的。它不仅仅是对李鸿章本身的困惑和清醒,是对中国文化的困惑与清醒,同时也是对于世界以及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困惑与清醒。
  • 明四家传(上)

    明四家传(上)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故事全方位地介绍了明代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画家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风情、彼此间的交往以及各自的生平和创作。
热门推荐
  • 虚空之十二星宫

    虚空之十二星宫

    王哲在蓝星本是一个刺客,来到虚空中的虚空之树,没成想变成了召唤师。获得了十二星宫的传承
  • 屌丝少女妃

    屌丝少女妃

    英俊的白马王子、清新可人的农家少女,两段本该毫不相干的人生,因为一则古老的宗教预言,从此联结在一起。被改写了命运的少女,怀抱着对所爱之人单纯的倾慕与憧憬,登上风云变幻、华丽血腥的历史舞台。“圣女贞德”与“查理七世”,一场并不属于历史的浪漫爱情故事,就此慢慢展开……屌丝少女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妖孽王妃之跨空间的遇见

    重生妖孽王妃之跨空间的遇见

    她是22世纪的武术世家白家长女,进入古墓后,穿越到另一个王朝的白家废材长女,两个白家有何联系?他是西墨王朝百姓眼中的妖孽三皇子,神秘组织的老大。她说她要不停的前进,他说,累了我帮你。
  • 星辰恋上雪

    星辰恋上雪

    他,是神秘家族的少主加皇氏集团的总裁,性格多变;她,是一流家族中的一个母亲早早离世、被父逐出家门的女生;因为儿时的诺言,他们来到了他们约定地方,因此而重逢。她开始了复仇之路,而他毅然地支持她、帮助她,只因为是她。“少主,不好了,有个人自称是你未婚妻,少夫人把人给打了,现在人家找上门来了。”“让他们一家倾家荡产,我倒要看看是哪个不张眼的东西。”“少主,少夫人被留校了,不能回来了。”“让人转告那个学校的校长,是不是不想活了。”……
  • 王者峡谷狄大人之李元芳

    王者峡谷狄大人之李元芳

    写了王者峡谷狄仁杰和李元芳的游记路上碰上一些事情
  • 钦定满洲源流考

    钦定满洲源流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若爱只是擦肩而过

    若爱只是擦肩而过

    顾瑜从未想过有那样的一天,自己爱了十一年、等了七年的从深溪会带着一个女人重新走进自己的世界;更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会走进温文翩翩的洛阳的世界。一场没有尽头的暗恋对比一次突如其来的心动,当被岁月掩埋的秘密被人赫然翻开,又该做怎么样的选择?
  • 起点孤儿院

    起点孤儿院

    穿越了,王文很淡定。穿越后成为了一家孤儿院的院长,王文依旧淡定。直到他发现,穿越的世界,叫起点大世界。他的孤儿院,叫起点孤儿院。穿越的当天,一个被抽了至尊骨的孩子,被扔在了起点孤儿院的门口。王文淡定不了了。
  • 红酥手

    红酥手

    从银行出来,秦美丽直接去了“心远”茶行。上个月这家店还在装修,这个月就开门迎客了。秦美丽一进门,两个年轻的服务员立刻迎了上来。她们向秦美丽介绍店里的主打产品——武夷山“大红袍”。这些每斤价格在600元以上的茶叶盛在圆形、方形等扁平的铁盒子内,按照不规则的图形摆在深黄色的木头格子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