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49700000020

第20章 鼓励与孩子禁止的艺术(2)

强化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希望对方做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希望对方做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正强化的方法有奖励、表扬等;负强化的方法有惩罚和批评等。

49.别用物质奖励孩子——德西定律

父母一般不要对孩子进行物质上的奖励,因为物质奖励容易降低孩子对事情本来的兴趣,并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家教启示:

一位妈妈抱怨道:“我的孩子上初一。为了能让他好好学习,我们制定了一个奖励制度:平时小考90分以上,奖10元;前10名,(奖)50元;进入前5名,(奖)100元。开始还真管用,他一回家就看书、温习功课。可时间一长,孩子明显出现厌倦学习的情绪。

我们只好加码(钱),但看来效果不大……愁死我们了!”

其实,很多父母都有类似的困惑:动辄给孩子金钱、物质的许愿和奖励,开始的确有效,但慢慢地就不尽如人意了,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导致孩子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发展到孩子把学习作为交换奖赏的筹码。

奖赏之所以不灵验,正是“德西定律”在起作用。父母如果让孩子养成为了获得奖赏才去努力学习的习惯,孩子就体会不到出色完成一项工作之后的激动与兴奋,单纯的求知的快乐可能会逐渐降低。而对于任何事情来说,兴趣才是更大更持久的动力,一旦失去了兴趣,做事的动机就会大大下降。

如果学习活动本身令孩子感兴趣,父母再给孩子奖励,可能会弄巧成拙,不但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反而会降低孩子原有的学习热情。比如,孩子自己喜欢画画,那么他并不需要父母的表扬和物质奖励,只要获得认可就足够了。如果孩子画出很美的画,父母只要关注一下就行了。但如果父母说“你画得真棒,妈妈奖励你一个本子”,这样反而会使孩子厌烦——“我的努力和成就只是为了一个本子呀?”这样反倒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成就感。

用物质奖励孩子还有一些其他的弊端。

比如,亮亮的父母让他承包家务,倒垃圾一个月给5元钱,洗碗一个月给10元钱。开始时,亮亮的劳动积极性很高,干得也很好,可后来母亲发现了不良的苗头:让他捡一本书,他不愿意,说是没有承包;让他去买酱油,他提出要5角钱的劳务费。结果父母不得不废除了承包协议。

一味地给予物质奖励,会使孩子的欲望越来越大,沾染上自私自利和功利主义的毛病,滋生只图享受的心理,养成斤斤计较、讨价还价的庸俗习气。此外他们会形成一种错误认识:所有的劳动都应该得到金钱回报。他们可能认为赚钱更多的父亲很伟大,而多做家务少挣钱的妈妈的价值却小得多。他们也不可能理解志愿劳动者和义务工作者,自己也不可能养成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父母要让孩子懂得,作为家庭的一员,就应该参与家务劳动,而不应获取报酬。

父母在激励孩子的时候,应该以精神奖励为主,如:在家人或亲友面前表扬他们,使他们产生荣誉感;低年级的孩子可以给他们戴红花、贴红旗;还可以拥抱、亲吻、口头表扬他们,或者发贺卡和奖状;如果孩子连续一段时间表现得好,可以带他们去看电影、旅游或吃一顿他喜欢的饭;等等。

心理知识: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发现: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如果对他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有可能减少他对这项活动的兴趣。

德西是通过实验发现这个规律的。他让一些学生解答妙趣横生的智力题,开始时,对所有学生都不奖励;接着把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学生每解答一个智力题就给予1美元奖励,另一组则不给奖励。在两组学生的休息或自由活动的时间里,德西观察发现,尽管有奖励组的学生在有奖励时解题很努力,但在自由活动时间里却只有很少的人继续解答;可是无奖励组的学生却有更多的人热衷于没有解出的智力题。就是说,奖励组的学生对解答难题的兴趣开始减少,而无奖励刺激的学生对解答难题的兴趣仍然浓厚。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奖励刺激容易引发人的外部动机,其特点是持续时间比较短。相反,对于所从事事情本身的兴趣是人的内部动机,它更容易持久。

50.“你是好孩子"——标签效应父母如果给孩子贴上标签,会使孩子趋向于成为标签所说的那种人。所以父母要尽量给孩子贴好的标签。

家教启示:

一位母亲在孩子小的时候,有过三次参加家长会的经历。

第一次,幼儿园老师说:“你的孩子在板凳上连3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到医院去看看。”回家的路上,孩子问她:“老师说了些什么?”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到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别的妈妈都非常羡慕我,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开心地吃了两碗米饭。

第二次,小学家长会上,老师说:“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障碍。”回到家,她对儿子说:“老师说了,你并不是一个坏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赶上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考了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去得都早。

第三次,初中开家长会时,妈妈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老师点她的名字,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回到家里,告诉儿子:“班主任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考结束后,这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了。

这个妈妈给孩子贴的好标签,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孩子,使他真的成为标签所说的那种人。

父母要注意的是,如果给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也会使孩子变成标签所描述的那种人。

曾有人以“你长大想当什么?为什么?”为题,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一个问卷调查。有些学生是这样回答的:“我学习成绩不好,老师说我是笨蛋,我也不知道长大能当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大人给孩子的负性标签,给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当孩子无法达到时,父母就很失望,认为孩子“脑子笨”,经常批评他“大笨蛋”、“不是读书的料”,这等于在无形之中给孩子贴上了“我不行”的标签。这种不良的标签会使孩子产生“我确实不行”的感受,而对自己缺乏信心,就会不自觉地放弃追求成功的努力。长此以往,坏标签的预言便会成真。

而且,在社交活动中往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你给孩子贴上坏的标签,他就会把自己归到表现不好的学生那一类,经常和那些孩子待在一起,这又会加重孩子的不良倾向。

所以父母对有缺点、坏习惯、坏行为的孩子,千万不能动辄贴上坏的标签。相反,要从各方面去观察,用放大镜尽力找出孩子的闪光点,时刻看到他们的进步,用好标签去鼓励他们发扬优点。那么,“笨孩子”就有可能悄悄地变成“聪明孩子”,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心理知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曾雇佣了一批不三不四的社会闲杂人员,到前线打仗。这些人纪律散漫,不听指挥,于是当局请心理学家来帮助管理他们。

心理学家和他们谈话后,要求他们每人每月给家人写一封信。

当然,他们很高兴,但遗憾的是不会写。于是心理学家把信的内容替他们拟好,要他们照抄一遍就行了。信的内容大体是告诉他们的亲人,他们在前线如何勇敢,如何听指挥和创立了多少的战功。

这样坚持了半年后,奇迹发生了:这些士兵竟一个一个变了样,真的像信中说的那样勇敢和守纪律了。

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变好了呢?就是那“勇敢”、“守纪律”、“立战功”的标签的作用。在心理学中,这种给某人贴上某种标签,而使其产生与标签相一致的行为的现象,叫做“标签效应”。

可以说,每个人的自我形象,都部分地取决于自己对他人反应的理解,也就是通过“我看人,人看我”的方式形成。自我形象一旦形成,又会成为制约、塑造人们的规范。

5 1.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对比效应

对比可以增强说明的效果。父母要想促使孩子进步,尽量要使用纵向对比,而不要使用横向对比。

家教启示:

根据对比效应,在我们说明一个事物时,如果能找到与之形成对比的事物同时进行说明,会取得更加突出的说明效果。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使用对比,可以使自己的话达到更强的效果。家庭教育中主要有两种对比效应:一种是横向比较,即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二是纵向比较,就是拿孩子的现在跟他的过去比。一般来讲,纵向比较更有利于孩子增强信心;而横向比较则容易使孩子感觉不如别人,产生自卑和反感情绪,一般不宜使用。

在生活中,许多父母批评孩子的时候,总爱拿自己的孩子同其他孩子作横向对比,如:

“你看隔壁的小明,一直都那么听话,你怎么跟人家比啊!”

“你怎么不学学你姐姐,整天就知道玩啊玩的。”

“你就不能像……”

他们以为这样能够激励孩子向上,殊不知只会使孩子感到自卑和泄气。这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可能是深远的。

父母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观念,不应该老是羡慕别的孩子比自己孩子强,比如觉得别的孩子更听话,更聪明等。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是不可替代的,而且,人与人之间存在性格、能力、天赋等方面的差异,是很自然的事。

你的孩子可能在一个方面比不上人家的孩子,但是在另一个方面却可能比别的孩子强。比如,你的孩子可能有点贪玩,但是天性善良,懂得礼貌;也许脑子不那么聪明,但是很上进,也很正直;也许不善于交际,但是细心、独立;等等。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而不赞扬他的优点呢?而且大人眼中的好与坏往往是比较主观和简单的。孩子的能力会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父母如果对孩子没有全面了解就下结论是不公平的。

而一般来说,纵向的比较则可能对孩子有利。父母要充分看到自己的孩子与以前的不同,肯定他的进步,提倡孩子与过去的自己相比。

比如对孩子说“佳佳画的线条比以前更流畅了,真好!”、“丽丽的作业比以前更认真、更工整了,有进步!”、“亮亮打球比一个月前强多了!”让孩子感到进步带来的成就感,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上面讲的是一般的情况,运用对比效应还有一些特殊的技巧。

当孩子处于高潮时,用点横向比较可以激发孩子更上一层楼的动力;孩子处于低潮时,充分运用纵向比较手段可以提升孩子的信心。对一贯表现出色、信心充足甚至有点骄傲的孩子,用横向比较可以使他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祛除骄傲自大心理;而对那些屡战屡败、成绩不佳、自我感觉不好的孩子,则要充分运用纵向比较,重塑他的信心,以利再战。

心理知识: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话:“有比较才有鉴别”,“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是符合心理学原理的。从本质上讲,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是在和其他事物的对比中存在的:没有黑暗,就没有光明;没有苦,就没有甜;没有丑,就没有美……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形成对比感,会有利于被感知事物的差异或共同点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而被感知者有效感知。这叫做“对比效应”。

“对比效应”的原因是,对比会使两个事物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作用,而加深在大脑中的印象;而单独出现在大脑皮层中的事物,因为没有诱导作用,就显得平淡而不容易记忆。比如绘画中的‘‘万绿丛中一点红”,诗词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都是对比效应的例子。

52.孩子相信你吗?——预期效应

父母如果经常失信于孩子,就会降低孩子对ill己的信任。因此父母不要轻易向孩子许愿,一旦许了愿,就要尽量实现。

家教启示:

在生活中我们常听孩子说这样的话:

一个男孩说:“我爸说,只要我考试得了100分,星期天就带我去公园玩儿。可我真的考了100分,爸爸却说他没有时间。”

一个女孩说:“我妈说,写完作业就让我出去玩儿。我写完了,妈妈却不让我出去玩儿了,还让我做练习题。”

像这样,对孩子说话不算数的父母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父母自己也许觉得这是小事一桩,却不知道这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由于预期效应,父母和孩子约定的事情如果没有实现,孩子就会降低父母在自己心目中的可信度,从而降低今后父母和孩子约定的效力。相反,如果父母总是说话算数、说到做到,孩子就会重视父母说的每一句话。要想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话,父母平时就要注意,不要轻易许诺,不要随便许愿。也许我们都听说过“曾子杀猪”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之一。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孩子又哭又闹,要跟着去。曾子的妻子就哄骗孩子说:“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相信了,就留在家里。当曾妻从街上回来,看见曾子正准备杀猪,非常惊讶,制止他说:“我刚才只是哄哄他的呀!”曾子却认真地说:

“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今天我们说话不算数,下次孩子就不会再听我们的话了。”说完还是把猪杀了。

这个故事提示我们,父母向孩子许愿不能随便,也不要以许愿来哄骗孩子。因为这样做的害处是:随口一说,兑现的话,会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麻烦和损失;不兑现,又会让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任。

同类推荐
  • 哈佛家训大全集(超值金版)

    哈佛家训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从哈佛大学的教育理念出发,在深入研究哈佛大学教学思想的基础上,以讲故事的形式为读者全面展示哈佛大学的育人哲理。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成年人的修身指南,更是一本教育孩子的精彩教程,能够帮助家长和青少年在浅显易懂的故事中领悟哈佛大学的教育真谛,使孩子们在轻松愉悦中学到人生智慧。
  • 妈妈可以和女儿一起做的事

    妈妈可以和女儿一起做的事

    生活对豆蒄年华的少女来说充满了危机,对少女的妈妈们来说更是充满了应接不暇的挑战。女儿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母亲充满智慧的养育,母亲是女儿人生之路的导航仪,母亲是女儿命运建筑的设计师。只要您有心,我们相信,终有一日,奇迹会发生!
  • 咬耳朵: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50种方法

    咬耳朵: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50种方法

    如何获得孩子的信任?如何让孩子向你打开心扉?如何进入孩子的心灵?如何跟孩子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如何让你对孩子的管教立竿见影?本书是一本改善和完善亲子关系的指导书,主要告诉父母如何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以及如何运用亲密关系的影响让管教更有效。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家庭教育研究心得的凝结,也是作者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在书中,作者采用讲故事的形式,精心选择教育女儿的点滴琐事和身边发生的教育案例,阐述了“亲子说服术”的科学理念、本质规律和关键点,并向父母提供了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50个超级实用技巧。
  • 婴幼儿早期智力开发

    婴幼儿早期智力开发

    本书专为年轻夫妇而设计,希望成为婚嫁孕育的“葵花宝典”,“怎样生一个健康、聪明、漂亮的孩子,在养育孩子中遇到疾病、服药、饮食、起居等的问题时,人们如何去面对,书中都做了详细的阐述。
  • 母亲的榜样——名家教子书

    母亲的榜样——名家教子书

    本书分为中国篇和外国篇,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母亲的教子经验,能让中国父母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热门推荐
  • 元素战士之异界突袭

    元素战士之异界突袭

    这是一个奇幻的世界,名为自然大陆,来自异界的魔族突然出现在了这片祥和的大陆,风雨雷电火雪土七元素从神界降临这片大陆,选中了七位元素操纵使,来对抗魔族。
  • 天医为凰

    天医为凰

    暗夜杀手凤汐遭渣男女设计背叛而死。一朝穿越竟成了沐家大废柴沐云汐。无奈。既来之则安之,修经脉,复丹田。你弃我,骗我如覆鞋履。我虐你,甩你如虎添翼。白莲花表妹:“表姐这样是不是不太好,大家毕竟都是一家人……”某女不同意,哼,放你娘的狗屁!“一家人啊,呵呵,最近表姐手头有点儿紧……”炼神丹,驭万兽,炼神器,控万物。青龙朱雀养着玩儿,白虎玄武留着逗。人家九天神凤到我这儿变成傻叉鸟,大陆帝尊还赖在她那儿不走了。靠!要不要这么玩!恶毒女,白莲花,绿茶婊接二连三上线,结果通通被虐,据听说还有一个惦记我家夫君?去你娘的!老子我让你死无全尸!腹黑如我的帝君帝北溟上线“娘子快到为夫碗里来。”“你别过来,你再过来我可喊了喂,喂喂,你干嘛呢?你再动我真喊了。”“娘子为夫等不及了,你快喊吧!”某女毫不留情把他一脚踹开扬长而去。
  • 地府阴阳官

    地府阴阳官

    倒霉的主人公,张潘,地府杂役工,给你带来不同寻常的故事。。。
  • 仙剑之我不想当蜀山掌门

    仙剑之我不想当蜀山掌门

    身为八千多场,胜率0%,专一【魔鬼】亚索,印墨莫名其妙被卷进了一个新世界。他眼中的【穿越必备套餐】——【系统】给了他两个选择:亚索技能模板?天灵根?印墨:“天灵根是什么鬼东西?浪就完了!”得到疾风之刃,印墨这才发现自己处在修真世界,他还是【得天独厚】无法炼气的废灵根。印墨从此过上了,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伤害2.5,持久不过3秒幸福生活。为了解决这个毛病,【穿越附赠品】的【灵】尽心尽力指引印墨踏上修仙一途。一直要被养成【吉祥物】的印墨,咬牙从心。只是万万没想到,这只不过是【灵】的一个套娃开始。Ps新书玄幻题材,有兴趣的盆友可以康康。
  • 含星眸浮夏饮秋霜

    含星眸浮夏饮秋霜

    韶光易逝,青春难再,我庆幸,在最美的年华遇见最美的你。为你,愿毁天灭地;为你,愿弃掷苍生流光暗换,星移斗转,我欣喜,在最美的年华携手冷傲的你。为你,愿异世孤行;为你,愿独对苍景红尘绕指柔,良辰暗牵引,落月凄景,此生有你相伴,足矣~
  • 我的女友是白骨精

    我的女友是白骨精

    许仙娶了蛇,落十一要了毛毛虫。而......。刘北最可怜。他的老婆是一堆骨头,而且还是一堆特别爱吃醋的骨头。
  • 狩灵道

    狩灵道

    人,生而有灵,借灵吞天地元气,化而用之,入体以修身,外以御敌,是为灵修,灵修入灵以定灵型、聚灵魂,唤灵而断浪分空,移山填海。练五行、化阴阳、衍时空,看身负血海深仇的少年,如何以不屈天地的意志,逆天而行,傲立巅峰!
  • 往事如梦回忆录

    往事如梦回忆录

    主要讲述孟笛的出生家庭,灰色童年,懵懂少年,自由的学习工作生涯以及步入婚姻的殿堂的生活琐事的喜怒哀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平凡的浪子

    不平凡的浪子

    他从小是孤儿,受人鄙视,嘲笑,欺凌,却意外遭遇命运的转折,得到奇功“吸功大法”以及一块神秘门派的掌门令牌!从此踏入江湖的血雨腥风,更秘密成立天宗门。一次意外,他大战四魔,救得江湖第一美人冷寒仙,赢得美人芳心!从此走上了携美战江湖的逍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