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49700000019

第19章 鼓励与孩子禁止的艺术(1)

46.旁敲侧击与潜移默化——心理暗示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有些话不好开口,父母可以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旁敲侧击或者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家教启示:

孩子由于知识少、经验少、缺乏思考力,因而是一个非常容易接受暗示的群体。如果父母对孩子施行心理暗示教育,往往会比较成功,甚至达到比“明示”更有效、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比如有经验的父母可能有这样的经历:为了改变孩子偏食的习惯,怎么劝他多吃蔬菜,他也不情愿或干脆拒绝;但是如果父母故意装出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孩子就可能产生“这种菜可能很好吃”的猜想,而对吃菜发生兴趣。这就是父母用“动作暗示”起到了影响孩子的作用。

此外,父母说话时的声音、手势、表情也可以形成暗示。比如父母说同样的话“你干得好”,如果声调、语气和面部表情不同,就可能给孩子称赞、表扬或者嘲弄、批评的不同感受。

父母也可以创设某种特殊的情境,来对孩子进行心理暗示。

孩子进入青春期,容易发生早恋现象。许多父母对这种情况焦急不安,又不知该怎样劝孩子,因为害怕伤孩子的自尊心,又怕引起孩子的逆反。比如有位父亲发现女儿进入青春期后,爱看男女情爱的书籍,有时坐在一角走神发呆,一提醒她,就脸色异常,一听到电话响就抢着接电话。于是父亲猜到女儿情窦初开,出现了“早恋”现象。

经过反复思考,并与妻子商量,父亲决定对女儿采取暗示的教育方法。

一个双休日,一家人去公园观赏花展。在花园里,父亲指着含苞待放的花朵说:“鲜花都按季节开放了。其实人类也一样,青春花蕾可不能随意提早开放,过早开放的花儿也不香,更不用说结出硕果。”

妻子也“有感而发”地说:“这使我想起中学时代有一位同学,她早早恋爱,结果留级、退学,因为文化水平低,现在又下岗了。”

见女儿低头不语,父亲又转换话题说:“说到中学时代,我倒想起老师组织我们观赏花展,写《春之歌》作文的事。那时,我记日记写作文,还得了优等呐。”

父母看似无意的话语,在女儿听来如闻惊雷。一家人游园回来后,女儿开始转变观念,下决心从早恋中解脱出来,重新把精力投入到了学习上。

这个家庭的父母,教育之所以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是因为他们针对早恋具有敏感性、隐秘性、情感性的特点,对女儿采取了委婉、间接的暗示教育方法。

创设情境的暗示教育法还有很多,比如针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父母可以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同孩子边看边议论,或者给孩子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来对孩子进行暗示。

另外,心理暗示可以分为对他人的暗示和对自我的暗示两种,自我的心理暗示对人的心态有很大影响。不良的“自我暗示”容易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如半夜走路“疑神疑鬼”,容易引起心理不安甚至生病;相反,积极的自我暗示则可以成为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重要力量。

有个孩子临考试时总是紧张焦虑。这一次,在父母的指导下,她在考场上反复对自己说:“我已经做了充分准备,我一定能考出水平。”在遇到难题时,她就想:“我的准备是充分的。我感到这个题目难,别人也会感到难。”结果她真的克服了紧张情绪,发挥了正常的水平,考出了好成绩。

心理知识:

我们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宴会上,一道新菜上来,初品没有什么滋味,主人介绍后,却逐渐体会到菜的新奇和特殊。或者有一天同事突然对你说:“你怎么这么瘦弱,是不是病了?”这句不经意的话你起初不太在意,可是不知不觉却发现头重脚轻,身体不适,但上医院检查却一点毛病也没有。

这些奇怪的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

原来,这是由心理暗示造成的。所谓“心理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心理暗示不需要讲道理,它靠直接的提示,就是要求对方接受一些现成的信息。比如美国有一种戒烟电话,人烟瘾上来拨打这个电话,就会听到难受的气喘和咳嗽声,这种声音使吸烟者对吸烟产生厌恶和恐惧情绪,从而戒除烟瘾。

暗示的方式有很多,包括语言、行动、表情或某种特殊符号等。

如商场里摆着穿漂亮服装的模特,是在暗示你“这件衣服多漂亮,快来买吧”;一些人在商场里选购衣服,可能会对你形成行为暗示;

有人买衣服后喜形于色,又对你构成表情暗示;有人买完后赞不绝口,又对你形成语言暗示;等等。

那么人为什么会接受暗示呢?这是因为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后做出的,我们把这样的决定和判断叫做“主见”。没有人是万能、完美的,这就决定了没有一个人是完全有主见的。正是“自我”的这种不完美和缺陷,给外界的影响留出了空间,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一个人的自我越虚弱、越幼稚,就越容易接受外界的暗示。

47.对孩子抱有积极的期待——皮格马利翁效应

父母对孩子的积极的心理期待,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和勇气。但是父母也要注意不要给孩子过高的心理期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家教启示:

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小的时候,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学校开除了。老师说他太笨了,但爱迪生的母亲却坚信自己的孩子并不笨。

她对爱迪生说:“你肯定比别人聪明,我对此坚信不疑,所以你要坚持自己读书。”然后亲自辅导爱迪生学习。在母亲的鼓励和教导下,爱迪生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伟大的发明家。

爱迪生的母亲就像皮格马利翁,爱迪生就像那个雕像,在母亲的热切期望下,爱迪生真的成了母亲所期望成为的人才。可见,父母的赞扬和鼓励可以增强孩子的信心,有利于孩子实现他宏伟的目标。

有的父母懂得这个道理,经常用积极的期待来鼓励孩子。有一位父亲在女儿参加高考进入考场以前,用力握住女儿的手,摇了几下,说:“我知道,孩子,你在复习中做得很好,平常的考试也相当棒。我的好女儿是充满信心的。你一定会考得很好,爸爸相信你。”

这一个动作,短短的几句话,使孩子满脸的紧张一下子变为一脸的自信。最后这个女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大学。

但是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需要避免走向极端,那就是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而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心理压力。

父母应该从孩子的实际状况出发,在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意愿的基础上,提出适当的期望。期望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一个人对他能力范围内能承担的责任和重负,往往会欣然接受,有信心去完成。但是让一个只能承担50公斤重负的人去承担100公斤或更多的重负,就可能压垮他,或者让他选择回避。也就是说,如果超负荷运转,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有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是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孩子稍差一点就批评,好一些又会要求他们更好,达不到要求就着急上火,这些都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对父母而言,教育孩子的过程应该是个不断调整父母愿望的过程,对孩子的培养目标也该随时修正。正如一个人上大学,即使上不了清华、北大,上山大也很好,上不了山大,上烟大、烟师也是不错的。

心理知识:

古希腊有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一位年轻的王子名叫皮格马利翁,他很喜欢雕塑。有一天,他得到了一块洁白的象牙,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少女。这个雕像非常美,以至王子爱上了“她”,每天和雕像说话,茶不思,饭不想,热切地希望“她”变成真人。后来王子的诚心感动了天神,天神使这个雕像真的变成了一个少女,和王子生活在一起。

心理学上用这个故事命名了一个心理规律:热切的期望有可能使被期望的人达到期望者的要求。这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领域经常可以见到。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所小学里对一至六年级的18个班的学生进行一次“发展测验”。测验结束后,他们发给每个班级的教师一份学生名单,说名单上列出的全班20%的学生是最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

八个月以后,心理学家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追踪检测,结果发现名单上的20%的学生的学业成绩都有明显进步,而且他们情感健康,好奇心强,与教师和同学的关系也比较融洽。教师们说,心理学家的测验可真准,有很多学生是他们原先没想到的。

可是心理学家却告诉教师,名单上的学生只是他们随机抽取出来的。

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呢?那就是人们的期望可以对别人产生巨大的力量。

那么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原因是什么呢?是由于信任。信任在人的精神生活中是不可少的,它代表着对人格的积极肯定与评价。每个人都有被别人信任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人就会感到鼓舞和振奋,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在生活中要想使一个人发展得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这样会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相反,消极的期望却可能使一个人变得越来越坏。

48.怎样鼓励与禁止——强化心理效应

奖励和惩罚可以用于强化孩子好的行为,弱化孩子不好的行为。这两种手段及时和适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家教启示:

在家庭教育中,恰当运用奖励和惩罚,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良好行为和抑制孩子的不良行为。

当孩子有了进步,父母要给予奖励,这是对他行为的一种肯定,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自信心、上进心和自豪感。特别是对那些发展迟缓、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父母更要给予足够的奖励,哪怕是点滴的进步,也要及时地进行正向的强化。孩子在一次次肯定中,会逐步建立起自信,能力也会随着兴趣的增长而增长。

赞扬的效果和实施的时间有关。研究表明,赞扬的时间和所赞扬的事情发生的时间间隔越小,效果越大。因此,父母对孩子的赞扬要及时。只要孩子有了好的表现,父母就应该立即赞扬。这样才能强化他们的内在驱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否则时过境迁,孩子对这个赞扬就不会留下什么印象,也不能起到强化行为的作用。这可能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行为没有受到重视、价值没有得到肯定。

奖励如果使用过于频繁,也会降低奖励的效果。因为这样会淡化奖励的价值,减弱孩子的上进心。

负强化的手段是惩罚。而惩罚的本质,是使用一种能带来痛苦和不愉快的刺激手段,促使某种行为反应的减弱。惩罚手段可以用来制止孩子不良的行为。如孩子不讲卫生,受到父母的责备,不遵守学校纪律,受到老师的批评,制造交通事故,受到警察的拘留,等等。

但大多数惩罚实验研究表明,惩罚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它只能减少犯错误的次数,却不能带来正确的行为方式。因为惩罚是一种抑制性措施,它对人做出的是否定性的评价。而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一个人如果得不到社会肯定性的评价,他就会和社会保持距离。即使他在社会压力下抑制一些错误行为,但同时也潜伏着使这些错误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因此,父母使用惩罚手段要非常慎重。

惩罚与奖励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及时进行,效果才显著。研究发现,接受惩罚的最佳时间是在紧随被惩罚的行为之后。

如果一个孩子做了错事,打了弟弟、妹妹,或偷了东西、说谎话等,妈妈发现后却说:“你等着,等你爸爸出差回来再说!”这样隔几天后,即便爸爸回来,事情也变得无所谓了。在一般情况下,错误行为刚刚开始或正在出现,就应立即给予惩罚;如果延迟了一段时间,效果就差得多。

另外惩罚不能因父母的心情而随意改变:高兴时就不闻不问。

情绪不佳时就滥加惩罚。这样会造成孩子看脸色行事的坏习惯。

惩罚的强度应该适度。惩罚过重,可能造成敌视、回避、逆反心理等不良后果。惩罚过轻,就收不到惩罚的效果。惩罚还要根据孩子的性格而采取不同方式:对性格开朗、淘气、外向的孩子,惩罚可稍重些;对胆小、沉默寡言、内向的孩子,惩罚时则要注意语气和态度。

父母应在运用鼓励和惩罚的基础上,辅之以讲道理、分析原因等手段,使孩子对良好的行为有更积极愉快的态度,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知识:

20世纪初,前苏联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提出了生物界著名的“强化定律”。巴甫洛夫以狗做实验:先给狗发出铃声或灯光,紧接着给狗食物。这样多次结合后,即便没有给狗食物,狗也会在铃声或灯光中分泌唾液,于是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

本来铃声或灯光与唾液分泌无关,但由于它多次与食物结合出现——有铃声或灯光就有食物,有食物就必然引起唾液分泌,铃声或灯光因此转化成为唾液的分泌条件。

生物体在一定环境里受条件的作用,或因受到训练,而对某种特殊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巴甫洛夫把它叫做“动物强化原则”。

美国的心理学家斯金纳进一步发展了强化理论。他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当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如果不利,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

同类推荐
  • 天降小宝

    天降小宝

    2位妈妈,2种国籍,2类育儿理念,2个可爱宝宝,这些是作者在这本书里写到的全部。对中西育儿教育深有感触的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历,以及美国、韩国朋友们对各自国家幼儿教育状况的研究和实地调查,总结比较中西育儿方法。书中通过两位年轻妈妈——中国妈妈小宋和美国妈妈艾伦及他们的家庭的育儿故事,展现了中西育儿方法的不同,内容涉及0~5岁宝宝的喂养、性格及品质培养等很多方面。让年轻父母在乐呵中轻松学到最精华的育儿方法。
  • 家教:与孩子同行

    家教:与孩子同行

    本书内容包括“只有您能欣赏我”、“信任危机”、“种花的邮差”等。
  • 为什么孩子会撒谎

    为什么孩子会撒谎

    本书分析了为什么孩子会撒谎,以及在发现孩子撒谎后,父母怎样才能妥善地处理的引导,找到孩子说谎的根源,纠正孩子撒谎的不良习惯。
  • 妊娠分娩产后育儿(白金版)

    妊娠分娩产后育儿(白金版)

    本书逐月详细讲述母体的变化和胎儿的生长情况等知识,全方位多角度为准妈妈饮食、生活起居、常见疾病预防、心理调适等方面提供体贴入微的指导。
  •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全书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全书

    作为一名全球著名早期教育专家、“儿童之家”的创始人,蒙台梭利在多年观察、实践和研究基础上,总结出被全球公认的蒙氏早期教育法及教学体系,带来了一场全球性的幼儿教育革命,以其名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及全球110个国家。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不断发展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
热门推荐
  • 圣者事典

    圣者事典

    天将降大任於「四人」也。来自依可露大陆上不同国度、相貌不输F4的美少年们齐聚一堂。他们该怎麽做才能拯救世界?
  • 许我偷生一个宝宝

    许我偷生一个宝宝

    “这么快就不认识我了?”许温柔再次上下打量一眼身着尼龙手工西服的男人,确定的点点头。没想到对方随手丢过来一张报纸,头条,“商界奇才秦慕琛深陷招妓门。”一看巨幅照片上的女人,许温柔眼珠子都要落到报纸上了,气炸肺的把报纸撕了个稀巴烂,“现在这些记者怎么这么不负责任,我好端端的大好市民,居然被他们写成出来卖的那种女人了!!?”她话音一落,一叠钞票砸在许温暖脸上,还夹杂着男人的暴吼,“那你觉得本大爷像是出来卖的?”等等,她好像想起了什么,那夜她仓皇而逃,留下身上唯一的两千块,算是买小蝌蚪的钱钱……
  • 明月弦音

    明月弦音

    “铮”的一声,琴音划起,意境之悲,更胜先前,恰似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经过了世事的变迁,看过了沧桑变幻,辗过滚滚的历史红尘,倏然而至,俯河山纵横孤泪,破旧的山河,沧桑的热泪,茫茫太虚,何处归途,落塌青衫,怎拭去英雄泪,凄凉所致,万物皆悲,只消得月羞花涩,凉暗潇河……
  • 穿越回大航海时代

    穿越回大航海时代

    都只是一本书,仅此而已罢了,只是写着玩玩
  • 妖怪你长点心

    妖怪你长点心

    沈右说过,一个妖怪要多看点正经书,早日成仙才是正途。沈右还说,一个妖怪贪情嗜爱准没好下场。沈右又说,一个妖怪非要弄懂人心,怕是离倒霉不远了。有完没完!有完没完!竹小小眼冒金星,心肝乱颤,崩溃暴走。沈右望着她纤细的小背影失望叹息,瞧瞧!一个妖怪天分不高耐性还不好!简直没救了!
  • 高冷校草的故事

    高冷校草的故事

    在荣市的某所大学,迎来了一批新生在那里有着不为人知的许多秘密就在报名的那天下午…
  • 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洛阳城中已然危机四伏,刘秀将如何死里逃生?初入河北,刘秀随身仅有二十余人马,他将如何应对前方莫测的凶险,最终将河北据为己有,成为他日后称霸天下的第一桶金?
  • 夏日西瓜撞奶油

    夏日西瓜撞奶油

    甜甜的夏日往往与普通的西瓜不可分离,偶然间西瓜与奶油的碰撞又是一种“可乐加冰块”双重快乐!像极了普通的陈鳁一不小心撞见的不可思议的奇妙而又齁甜的生活……
  • 梦回昔日古战场

    梦回昔日古战场

    主人公丁羽飞在执行任务的途中不慎被飞溅起的石块击中头部昏迷。一觉醒来,自己连同送葬者雇佣军团正在执行任务的几人稀里糊涂的来到了1937年的中国战场。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凭借精良的武器装备,丁羽飞和送葬者的队员们率领国民党剩余残部死守南京城!阻止了悲剧,改写了历史......
  • 中国金融安全运行机制与预警管

    中国金融安全运行机制与预警管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金融安全内涵及理论与实践研究评述、中国金融安全运行原理与机制研究、中国金融安全运行的总体分析与评价、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理论研究、中国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构成、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管理实证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