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42900000005

第5章 名辩思想的发端(3)

原有四篇,除去重复的,校定为两篇。中经魏、晋、隋、唐历代传抄,当散失不少。值得注意的是唐朝人李善注《昭明文选》,前后引用《邓析子》文字有13条。引文大都与今本相同。李善注向为学术界所重视。可见唐朝人并非视今本《邓析子》全属伪造。明、清以降,至近现代渐有人视《邓析子》为伪书。近来年,又有研究者认为今本《邓析子》不伪。此外,研究邓析事迹思想还可以从先秦的《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中看到一些材料。这些材料不曾有人怀疑其真实性,而这些材料的内容又大多是对邓析思想的攻击。我们透过论敌激烈攻击的言辞可以发现邓析的思想确有其存在的价值,他的“刑名之辩”、“无穷之辞”、“两可之说”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1.邓析的“刑名之辩”

邓析生活的郑国,地处中原,是春秋时代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列国之一。上层建筑的核心、周礼首先在郑国遭到破坏不是偶然的。公元前536年,在郑国执掌大权的子产顺应潮流率先在各诸侯国中“铸刑鼎”,即把法律条文铸在铁鼎上予以公布。显然这是一种改革,一种进步。历来的法律条文都严格掌握在统治者手中,由他们说了算。现在向大众公布,人们可以依据公布的法律条文来衡量执政者的赏罚是否得当,多少限制了一点儿当权者的随心所欲。

此举当即遭到叔向为代表的保守人物的反对。他们担心:

老百姓从此会不受“礼”的约束,却依据法律条文,为了丁点儿小事而争论,兴起辩论的风气。此举也引起了邓析的不满。子产所铸刑书形式虽与过去不同,但内容恐怕仅是些改良。于是邓析未经任何人授权,自己作了一部“刑书”,书写在竹简上,史称《竹刑》。由不可能多铸的铁鼎,到容易制造书写的竹简,这一改变不仅在形式上更容易流传,为广大士民掌握,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其内容上。

既然出自辩者邓析之手且在刑鼎之后,必定是有针对性地修正、改造了子产刑鼎的不严密及粗疏之处。正因为如此,邓析才有可能数难子产之政。

子产治郑,邓析务难之,与民之有狱者日:大狱一衣,小狱襦裤,民之献衣襦裤而学讼者不可胜数。

“务难”二字透露出邓析是有目的、有准备、有针对性地给子产的政策挑毛病、钻空子、找麻烦。不但他自己这样做,而且定出标准收取费用,教民诉讼。大点的案子收一件上衣,小点的讼事收件短袄(襦)或套裤即可。

结果,不但那些有狱者学习,没有打官司的人也纷纷前来学习。可惜《竹刑》早佚,具体的“刑名之辩”的内容已不可确考。但从邓析作《竹刑》、帮人打官司及教民诉讼的实践来看,虽然刑与形通用,但邓析的“刑名之辩”的内容恐怕更多的是对法律条文所用之名(语词、概念)、所用之辞(判断)作出种种解释,在辩讼过程中熟练地加以运用,为事主辩护。联系《吕氏春秋》上对邓析“刑名之辩”的评论:“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所欲胜因胜,所欲罪因罪”来看,他的立场确实站在执政者的对立面上。是非与执政者正好相反。且他的“刑名之辩”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辩讼的成功率极高。还有一条材料也可作邓析数难子产之政的证据:

郑国多相悬以书者,子产令无悬书。邓析致之。子产令无致书,邓析倚之。令无穷,则邓析应之亦无穷矣。

原来郑国人有“乡校议政”的传统,早晚没事儿时在地方办的学校中议论政事。执政者子产在有人建议取缔时还采取了较为开明的态度。子产说,为什么要毁乡校呢?

人们早晚闲暇,在乡校议论执政者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坚持,错误的改正。这是我的老师呀,为什么要禁止它呢?

事物总是变化的。当这种议政活动由乡校扩大到市井,用张贴、悬挂的方式揭露、抨击政治弊病时,子产的宽容也到了极限。他严令禁止在街上公开张贴、悬挂议政文字。

邓析针对子产禁令“无悬书”,改为“致之”,即递送方式。子产又下令“无致书”,邓析又改为“倚之”,即教人改为夹杂在物品包裹中传递。子产的禁令无穷,邓析对付的办法也无穷。

正是在这种辩讼、教授辩讼技能和技巧的实践中,在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过程中,邓析开创了对思维、语言及与实际事物之关系的探索历程。他所作的《竹刑》及法律应用实践的相互作用,必定在法律条文的斟酌、拟定,思维与表达的技能、技巧方面有其独到之处,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否则不会赢得“不可胜数”的追随者“献衣襦裤”来学习。总之,邓析的“刑名之辩”所掀起的由辩讼而辩论的论辩之风极大地刺激了对于名辩的研究,为尔后兴起的名辩思潮开了风气之先。

2.邓析的“两可之说”

由于材料的缺乏,邓析的学说已难以确考。但从仅存的一些材料上看,“两可之说”确属邓析的思想毫无疑问。

应当说“两可之说”是邓析在“刑名之辩”中所使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汉刘歆(Xin读音新)《校上邓析子序》及《列子·力命》上都说:

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

那么“两可之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吕氏春秋》上的一段文字为我们提供了线索:

洧(w6i读音伟)水甚大,郑之富人有溺者。人得其死者,富人请赎之,其人求金甚多。以告邓析。邓析日:

“安之,人必莫之卖矣。”得死者患之,以告邓析。邓析又答之日:“安之,此必无所更买矣。”

洧河涨水,郑国一富家之人淹死了。有个人捞到了这具尸体。富人要求赎回这具尸体,但得到这具尸体的人索价很高。富人求告于邓析。邓析说:你不用急,这个得到尸体的人是(除了你之外)一定没有地方卖掉这具尸体的(富人不来赎尸)。得尸者很发愁,也求告于邓析。邓析又对他回答说:你不用急(除了你这儿之外),没有别的地方能买到这具尸体。

对于赎尸交易这同一件事对立双方富人与得尸者的回答都是“安之”,邓析是否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了呢?没有。它说明邓析已经不自觉地看到了事物的相对性及矛盾性,区分了事物矛盾与思维矛盾。富人与得尸者在赎尸交易中的态度均可“急”,也可“不急”。富人认为,除了我没有人赎这具尸体,因而“不急”。富人“不急”的理由恰恰是得尸者“急”的原因。得尸者同样可以“不急”,理由是除我这里外没有地方卖这具尸体,即奇货可居。得尸者“不急”的理由恰恰又是引起富人“急”的原因。同样是“急”,富人与得尸者理由不同。同样是“不急”,对于富人与得尸者原因各异。急与不急的内容对于买卖双方来说是不同的,但也是确定的。显然这不构成思维中的自相矛盾。因而,邓析对富人与得尸者矛盾双方的回答都是“不用急”,并不构成逻辑矛盾。因为不急的原因是各异的。

富人认为除我之外没人买;得尸者认为,除我之外没人卖。

如前所述,富人不急的理由正是得尸者急(患之)的根据。

同一原因在赎尸交易矛盾双方身上引起互相矛盾的反映,这恰恰反映了同一事物、同一时间在不同方面所具有的矛盾性质。

“两可之说”的确切内容是什么呢?邓析的批评者荀子说“邓析不恤是非,然不然之情”,《吕氏春秋》上说邓析“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又说邓析“可不可无辨也”。西晋鲁胜总结先秦名辩历史说道:

可有(又)不可,是名两可。

荀子说邓析不顾(恤)是非,肯定错误的说法。《吕氏春秋》说邓析是非没有界限,非说成是,是说成非,肯定与否定一日一变,在邓析那里“可”(正确、肯定)与不可(错误、否定)“无辨”,即没有区别。鲁胜之说太过简单,但也透露出这样的信息:某件事可能“可”也可能“不可”,即是“两可”。联系赎尸交易,我们认为,所谓“两可”就是急与不急(是与非,然与不然,可与不可)等两种互相矛盾、互相否定的情况对于矛盾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来说可以都是真的,即“两可”。“可”能变为“不可”,反之亦然。

邓析的“两可之说”从流动范畴来考察事物,强调了概念的灵活性,从而作出相反的判断。“可”与“不可”都可为真。思想获得了灵活性,却给人以否定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印象,未能从理论上与相对主义诡辩论划清界限。

究其原因,反映出这种“两可之说”只是初级的、直观的,它不能从流动范畴与固定范畴的统一来认识事物,不讲“可”向“不可”,或“不可”向“可”即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条件,仅限于考察事物的角度或侧面不同,遭到荀子等的激烈攻击不是偶然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邓析提出的“两可之说”极大地刺激了对思维的研究,对后来名辩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启蒙作用。

同类推荐
  • 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真正的文化艺术和哲学总是一方面保持着它与自身历史和社会的联系,另一方面也保持着它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的本质。只要在这一脉络中继续努力,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期待一个“文化艺术哲学”王国的出现。为了帮助广大青年朋友提高艺术修养,特别是为了帮助广大文艺爱好者报考各类艺术院校,或者参与各类电视选秀活动(包括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主持人大奖赛等),我们组织全国部分艺术院校、媒体及文艺团体的相关专家、学者和教授共同编写了这本《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本书将百部外国艺术名著精华汇聚一册。外国艺术博大精深,时间跨度长,风格流派多,名家名作更是不胜枚举。怎样让广大读者朋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能以最少的时间,去了解和欣赏外国艺术这一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呢?本书精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外国艺术名作百余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它们进行较全面的介绍,使读者朋友能够在轻松的阅读和欣赏中含英咀华,增知益智,并以此为阶梯,步入神圣的艺术殿堂。
  • 西方音乐故事

    西方音乐故事

    《西方音乐故事》收集了数十篇古今西方著名音乐家的逸闻趣事。本书定位为西方音乐知识普及类书籍,以浅显易懂的文字与叙述方法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莫扎特、肖邦等西方著名作曲家与音乐的不解之缘,并囊括了许多世界名曲的起源及发展创作背后的故事。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收藏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收藏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 书房文玩把玩艺术

    书房文玩把玩艺术

    书房文玩,是书房用具的一个统称,也就是行内常说的“文房”。提起文房,大多数人第一个想起的通常都是所谓“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其实,书房文玩的范围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范畴,其种类之繁多、材质之多样、造型之别致、情趣之迥异,如果真要一一加以列举,可谓是蔚为壮观。在本书中,读者不仅能够了解到书房文玩收藏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够体味到这些具体器物背后所蕴藏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热门推荐
  • 变身之我是杨暮雪

    变身之我是杨暮雪

    在海贼王里路飞醒来却发现自己是女孩子是什么体位
  • 奇迹闪光

    奇迹闪光

    奇迹?奇迹是什么?你相信奇迹吗?一个人:“不,我不相信有奇迹,如同这世界上不会存在救世主,自己命运只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要妄想得到别人的施舍。”另一个人:“相信奇迹,就是渴望希望,一个人如果没了希望,活着或者死去都没什么区别了吧。”还有一个人:“凡人的智慧,奇迹不在嘴里,也不在心里,在手上。人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奇迹的代价或许是生命。。。”季齐:“奇迹闪光的那一刹那,我绝对会把它抓住。。。”(感谢纳兰情天提供的简介,就这个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坏丫头的初中记

    坏丫头的初中记

    安安是一个特别的丫头,她从不在任何人面前露出真面,她虽然有很多的伙伴陪她嘻嘻哈哈,但是她的内心是非常孤独的,她与别人不一样,她能猜出别人心里所想的,她是一个很奇特的丫头,她什么都不缺,她只缺真正对她好的对她关心的对她了解的人,她站在别人面前很难让人猜透……
  • 狱门江湖录

    狱门江湖录

    少入江湖老来催,天道悠悠几人回。狱门子弟于纷乱江湖之中的一段行闻轶事...
  • 中医自学百日通

    中医自学百日通

    全书共七篇,系统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及推拿学等内容。本书详略得当、编排新颖,将内容按难易程度、知识多少分成100段,以便读者每日学习一段内容,利于自学者在短时间内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和临床诊治要决,顺利跨入中医之门。本书适合中医院校学生及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 苍狼传

    苍狼传

    一个人,终于走上了巅峰。他脚下的是敌人,亲人,朋友,天下苍生的血肉。背负着魔尊的名号,他踏上了万主之巅----他想起了他在一场百年难遇的大雨之后诞生了,父母给他起的名字,雨夜。
  • 圣弓大帝

    圣弓大帝

    一个被魔王撒旦灭宗的终极门派。一个错误就位附身在一个平凡少年的宗主,为了复兴门派。从此踏上一条复仇之路。为了宗门、为了亲人、为了复仇、一把弓,创天下....
  • 华夏之传说时代

    华夏之传说时代

    盘古开天,华胥兴民;女娲补天,伏羲定海;夸父逐日,后羿伏妖……一场意外,驯兽师苏钺居然来到了这个传说遍地走的时代。可怜的苏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好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打打猎,做做饭,搞搞小发明,结果一不小心玩大了,居然也成了一个传说!
  • 极品霸仙

    极品霸仙

    静如江海,动如神风,念容天地,万法自然。少年自凡人起,携大帝神魂,历经十年终能修行,行酣畅之快事,战血族,报血仇,杀向神界,披荆斩棘,终成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