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78900000019

第19章 《哨兵报》 (1)

《哨兵报》内容全面,

任君挑选。

为您提供最好最快的新闻,

每周出版。

1.《哨兵报》意义深远地折射出它所处的时代、地点和环境

芭芭拉·塔奇曼在《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一书中,对《哨兵报》给予高度评价,她说《哨兵报》“本可以不作任何修改在美国所有军营中发行”。报刊本身意义深远地折射出它所处的时代、地点和环境。它的发行事实上旨在关注第十五步兵团的存在,反映其生活现状,描述其服役环境。该团驻扎在远离祖国半个地球以外的地方为国效力,《哨兵报》记载了这个小型“军队之家”的希望、恐惧和焦虑。不同时期的编辑们都表明了《哨兵报》的目标。1925年春天接管该报的霍华德·W·莱尔中尉宣称目标之一是:“满足美国驻华部队的需要,在第十五团内部、华北地区的民间组织、教育机构以及驻扎在北京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培养和促进教育、娱乐和体育活动。”后来的一位编辑弗兰克·U·迈克斯科瑞少校,凭借“以前在报刊业的丰富经验”把《哨兵报》编成士兵的报纸。“这种报纸本应如此。它不仅向士兵介绍他们所在的中国,也介绍他们自己和身边战友的情况。”

20世纪20年代初期,《哨兵报》每周五出版,后来改为周六,由当地的英文报纸《京津泰晤士报》的出版商天津印字馆发行。《哨兵报》平均28页,每份零售价为5美分,月订阅费为20美分,年订阅费为2美元。每周发行量约1450份,其中有500份寄往美国,“就像是寄给家中亲朋好友的书信,他们牵挂着我们这些远在异乡中国的家伙”。

与其他美国军队报纸如着名的《星条报》不同,《哨兵报》主要由军官管理。1921年初,主编R·D·贝尔上尉手下的工作人员中有六位军官,仅三个士兵。在所有的连队和部门都设有通讯员,包括从L连到M连(第十五团没有J连)、团部直属连、机枪连、勤务连、军需部、医务连和通讯处。报刊多年的专职摄影师是一名叫大方(译音)的中国人,1926年由陈华(译音)接替。到1928年春,《哨兵报》有了定期的摄影增刊。

《哨兵报》有时会发行年刊,载有第十五团的详细信息及大量图片。1924年至1925年的年刊尤为重要。后来,《哨兵报》编纂了多年来在摄影版面上刊登过的照片,取名为《哨兵报·中国掠影》,分为上下册,被推举为寄回美国的精美礼品。

《哨兵报》的另一个创举是每天出版的《广播新闻》,它只在军营附近张贴。

1929年初首次现身,归功于司令部直属连的话务员。他们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接收来自菲律宾甲米地和旧金山的新闻,这使得《广播新闻》的发行成为可能。《哨兵报》后来还承担了零星的印刷和制版工作。

《哨兵报》宽9英寸,长12英寸,外表像杂志,但是其版面和编辑还是和报纸一样采用普通新闻纸印刷。封皮装订半光面纸,封面用过很多照片,通常是漫画或素描。20年代末期,封面画经常出自L连一等兵L·M·希利的神来之笔。他说自己从未接受过任何正式的美术训练,绘画才能完全是“与生俱来”,他的作品“获得广泛好评,因其活灵活现地刻画了中国的社会环境”。团部直属连的斯图尔特·戴维斯也会偶尔画些封面画,但水平远不及希利。

2.《哨兵报》宣称自己是美国“陆军中最早的一份军队期刊”

《哨兵报》的由来和早期历史无从考证。老兵詹姆斯·H·比亚兹利军士告诉报刊的读者,早在1902年,第十五团当时驻扎在加利福利亚州的蒙特利,离开加州开赴菲律宾之前,发行了一份团报《陆军新闻》。据比亚兹利讲(当时他还是E连的一名普通士兵),他以前在社会上当过印刷工,是被军队点名征召的,为的就是开办一份团报而寻找合适的人选和设备。创刊后,团报发展为八个版面五个栏目的单张报纸,在蒙特利接连发行了几年。早年在奥马哈堡和利文沃斯堡还存在另一份出版物,其名不详。但据比亚兹利回忆,当第十五团在北达科他州的米德堡驻扎时,曾出版过名为《哨兵报》的报刊。1935年《哨兵报》在它的刊头上宣称自己是“陆军中最早的一份军队期刊”,从1919年开始,一直在中国持续出版。

《哨兵报》靠报刊订阅及征募广告获取利润,其赢利足以用来资助每周星期日晚上在军营礼堂免费放映电影。报纸的收入还用来为军营图书馆和医院购买杂志期刊,为射击比赛提供奖杯和奖品,多年来还建造并维护了一座滑冰场供团里的军人和外国人社区使用。

报刊的工作重心是每周一次的记者关于各连队和分遣队的专栏报道,L连的二排曾登广告征求一位“文笔毒辣,善于诽谤”的记者。编辑们常常为士兵来稿的低质量、低数量(姑且不谈内容贫乏)发愁,经常鼓励记者们投稿,要求他们提高素材的质量。编辑们一致认为“文字功底不是必要的”,但是“稿子还是要和连队有点关系,不要过多地拿情场失意的内容作为调剂品”。后面这一要求是考虑到《哨兵报》经常被寄回家,因此不能有任何损害这一“中国浪漫战场”声誉的报道。记者们有时“交上来的不过是寥寥几段文字的报道,你们的队伍不得不含蓄地承认自己内部如此死气沉沉,无法令人恭维的是能挖到的些许素材只够半个栏目的内容”。为了鼓励记者更多地参与,报社想出很多办法。20年代中期,最佳的专栏报道会得到现金形式的奖励,相反,如果某连和分队近期没有上交稿子的话,《哨兵报》上则会登出带黑框的“R·I·P”字样的栏目,表明其连队已经是一团死水。如果士兵们的心声得不到表达,这只能怪他们自己。

3. 费希尔牧师接任主编

1921年5月20日一期,指挥官命令一位新主编兼商业经理奥维·E·费希尔牧师接手《哨兵报》,事实证明,他是一名更为敬业的主编。他坚持《哨兵报》不是牧师的出版物,然而在他的领导下报刊的道德水准大有提高。他忠实地尽到了一个主编的责任,1923年12月28日一期,随后他被调回了马里兰州的米德营。费希尔的前任R·D·贝尔上尉坚信《哨兵报》是“陆军最好的士兵报纸之一”,他在卸去编辑工作的重担后承认“寻找有可读性的材料填充版面尤为艰难”。

费希尔牧师获知贝尔上尉经常抱怨难以为报纸找到足够的内容来填充篇幅,为了帮助供稿人寻找可供发表的题材,他煞费苦心但稍嫌虚假地提议《如果你——》:

如果你——杀过猪,

杀过老婆,

结过婚,

借过邮票,

演过讲,

参过军,

抢过银行,

买过福特车,

卖过狗,

丢过钱包,

钓过鱼,

拼过命,

买过田……

或是干过类似的“值得一提的事情”,

那么“它就是新闻,快发给编辑吧”。

牧师还希望撰稿人多写些当地题材,“尽量不要东拼西凑”。对于那些视写作为苦役的人,他告诉他们“新任驻意大利大使理查德·沃什伯·查尔德”是如何完成这门差事的。作为几部短篇小说集的知名作者,查尔德被问及如何写作时,他说:“我是这样做的:走进一间房,坐在桌子前。我在自己面前放了一堆优质的干净白纸。然后我对自己说:‘写吧,该死的,写吧!’ 我就一直呆在那里直到写出点什么。这就是我的诀窍。”

4.军队出版物的审查制度

费希尔承认,对于所有的军队出版物都应考虑建立审查制度,尽管《哨兵报》在这方面是不带官方色彩的非正式限制,所有连队的来稿也须经连队指挥官的认可。他认为某些上交的笑料不宜刊登,“有时涉及到他人的性格和声誉问题,则会招致读者对《哨兵报》和作者的谴责”。一些未署名的稿件都被例行退回,比如与考评系统有关联的一名士兵的投稿。类似的文章一经发表,不难查找的作者将因毁谤、造谣和恶意中伤长官而身陷囹圄。“倘若他动笔的时候头脑清醒,他就不会写了。因此为了保护这样的人,编辑必须审查稿件。”费希尔还说,《哨兵报》“在部队以外被广泛阅读,我们不想发表任何影响声誉,让家里人担忧的文章”。他解释说,撰稿人应该意识到“任何地方都没有一个出版商会发表每篇投稿,很多文豪和作家都曾遭到过退稿”,但是,“对于任何有真材实料的署名文章,他们会发现我们报纸栏目的大门总是敞开的”。

报刊后期经历了中日关系及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紧张时期,费希尔主编经常被问及为何不做此类内容的报道。其解释比较牵强,《哨兵报》“不是那种报纸。我们的目的主要是记载团内的事情,还有部分工作是向团里介绍一些有趣的‘中国风土人情’”。编辑的任何言论,报上登载的任何内容都可能被误读为美国军方的意见,必须避免一切可能使美国政府间接卷入的事情。如果读者想看与该团没有直接关联的中国当前争端的新闻报道和图片,只能通过其他渠道了。费希尔说:“一位驻外美军指挥官已经麻烦不断,不需要编辑再给他平添额外的烦恼。”尽管《哨兵报》有诸多局限性,但从其内容及字里行间的隐喻中仍可搜集很多信息。

某些读者认为该报没什么价值,其社论存在不少局限性。《哨兵报》的社论没有任何煽动性见解,没有说教成癖,尤其是费希尔担任主编的时期。迫于舆论压力,费希尔辩称“所有最新的报刊”都有此类问题,对于《哨兵报》来说,它涵盖的话题是军人的行为举止、军队礼仪、忠诚和团队精神;或是饮酒、存钱的必要性等问题,挑选这些主题的出发点是“为了改善状况或引起我们读者的关注”,但都“希望落空,白白指望有些士兵能够看到这种形势从自身做起”,一切“希望有人能认清形势并自我改进的想法都是徒劳的”。

同类推荐
  • 曙光l英雄

    曙光l英雄

    大星际的世代来临,刘昱的父母被认定为联邦的叛徒,妹妹被联邦掳走,为了寻找当年的真相以及救回妹妹,刘昱毅然决然的成为了一名搜救队预备役队员但第一次执行任务中,就发生意外,醒来后被告知除他外,队伍无人生还,但在联邦监狱里被本来应该死掉的搜救队长保释,在他的引领下,刘昱踏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不归路
  • 先秦诸子军事思想

    先秦诸子军事思想

    分六章介绍孟子、孙武、孙膑、吴起、尉缭、墨子等先秦诸子的军事思想,重点在军事理论、战略谋略方面的研究。并对诸子军事思想的异同和特点作出了分析研究。观点与材料结合,史论结合,内容有所创新。
  • 卒者

    卒者

    杀一为罪,屠万为雄,杀得九百万为雄中雄。兵者,勇也。欲为将军者,必杀百万人。吾之铁蹄会踏破山河,威震八。履众生之骸在此世界之矣。
  • 世界军事百科之非洲战史

    世界军事百科之非洲战史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抗战之英雄血

    抗战之英雄血

    这是一伙活跃在抗日战场,非常神秘跟凶残的抗战份子。侦察、破坏、突袭、狙杀无所不能,让叛国者闻风丧胆,令日军头疼不止却无之奈何。很多人将他们视为英雄,可这支队伍的指挥官却觉得,真正的抗战英雄,是那些千千万万毅然踏上抗日战场抛头颅,洒热血,最终战死沙场的无名英雄!
热门推荐
  • 九零后时空之旅

    九零后时空之旅

    这是一个落魄青年的强者之旅,这是一个孤儿院长大,初中毕业辍学的青年离奇之旅,这是一个被伤透心的青年逆袭之旅,且看一个落魄青年如何从一个弱者与无数位面神魔争锋!
  • 只愿换你倾城笑颜

    只愿换你倾城笑颜

    她,如水晶般纯洁;他,如阳光般温暖。他喜欢上了她的纯洁,而她却被他的贴心所打动······
  • 拽妃天下

    拽妃天下

    世界排名NO.3的顶级特工,穿越到步家八小姐身上,嫁给传说中冷血无情的面瘫君?新婚夜,她用口红手枪对准他,笑靥如花:“小心走火!”绝美的容颜,一步步地蜕变,强者无情,她要——君临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人末路

    一人末路

    本故事由在海灵市安斯大学一位大学一年级的女大学生余爱开始,一次意外使得女主命运彻底改变。女主变成可以穿梭在人间和地狱两个世界的人。命运改变后,本应有着甜蜜爱情的她,一次次被利用,踏上了复仇之路。。。。。。。
  • 借你的耳朵用一用

    借你的耳朵用一用

    一个人吃饭,是很没意思的事,不过凌晓薇习惯了。她走进餐厅,坐在靠窗的位子上,点了一个菠萝包、一份牛肉饭、一碗汤。菠萝包的香味弥漫在空气里。那香味没有引出她的口水,她在拿起筷子前,先端详了一阵食物。她拿起小刀,机械地切开菠萝包,再切成碎块,然后用牙签插上,一点点放到嘴里,任何人都看得出,她没有胃口。
  • 阎王大人饶命啊

    阎王大人饶命啊

    这是一只双马尾,小虎牙,笑起来小酒窝里藏阳光的阎王,职业是收割人命,拥有东方地狱大学暴力美学博士学位,爱好是锤爆你的狗头和毛茸茸的一切事物,当然,美男永远第一。法力无边,手段狠绝,令鬼闻风丧胆的地狱之王阎小萝表示“嘤嘤嘤毛茸茸也太可爱了叭。”且看这只看起来风吹吹就倒了的小萝莉如何平定四界大乱。阎小萝到了人间开挂金手指打怪收忠心小弟,还顺手撩了成群成群的美男,阎小萝觉得自己鬼生简直达到巅峰。结果当察觉到身边的阴谋,一切已经无法挽回,为了挽救人间善恶被破坏的平衡,阎小萝只好扔下美好鬼生,穿越到各个世界,面对着各种变态奇葩(美男诱惑),阎小萝表示非常无奈(乐意),秉着为人民服务(美男第一)的原则,阎小萝(欢天喜地)大义凛然地穿越了.......等等?!说好的美男呢,说好的温柔呢,这拴着自己的铁链是怎么回事,这大只大只的病娇是怎么回事?!
  • 重生:毒医大小姐

    重生:毒医大小姐

    她,本是无情无义,受尽天下人唾弃的草包废物大小姐。可当她戴上面具,转瞬却成为令人又敬又畏的神秘伊仙,锋芒毕露,气势迫人。一朝穿越,只想洒脱不羁过此生,可这全大陆最强的男人对她形影不离算怎么回事?“不好了不好了,太子被一个野丫头给打毁容了!!!”某太子望着某野丫头:“气消了么?还没消气可以继续!”
  • 独宠我的霸道校草

    独宠我的霸道校草

    他,是我们皇甫贵族学院里神话。他,拥有着显赫的身世,迷人的外表。他,却唯独爱上了一个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她。这是她的荣幸,但是她却再开始丝毫不在意。到了最后,他终于得知,她,就是自己夜夜思念的小人儿。她,却将一切的一切都忘记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春无悔

    青春无悔

    对于爱情,人人尝到的滋味不尽相同,然而讲出来,欢喜是众人皆同,无外乎皆在欢喜;悲伤却是泪落如雨,却又哽咽难言。这其中的喜怒哀乐一时也说不清,本书便把它们集结成册,那悲欢离合的结局早已端端正正摆在末尾,让人一眼看尽,而其中的爱情,无论喜剧收场,悲剧伤情,总会有那么一些,能与你有一丝丝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