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11100000019

第19章 隋唐汉族风俗(19)

隋唐时期男女结婚都要举行一定的婚礼仪式。当时民间婚礼的第一步,是男女双方互通婚书。婚书共两幅,一幅是男家给女家的道问候的客套短函:婚书主体另附别纸,其格式大抵如下:“(某)自第几男,年已成立,未有婚媾。承贤第(某)女,令淑有闻,四德兼备,愿结高援。谨同媒人(某)氏(某)乙,敢以礼请。伫听嘉命。(某)白。”刘复:《敦煌掇琐》。婚书必用讲究的纸张,楷书,卷紧放入彩线缠饰的木函,函盖写上受、至函者的官衔姓名。送书的“函使”二人,择亲族中体面令俐的青年充当,兼送聘礼。隋唐代民间聘礼讲究用六礼,即雁、羊(羔)、酒、黄白米、玄、束帛。到女家后,要当众朗读婚书,交接礼毕,女家设宴款待来者,并以衣服缎匹赠之。女家答婚书格式略同于通婚书。

7.婚礼于昏

唐人承袭古人婚礼传统,在晚上举行婚礼。唐弘文馆学士贾公彦曰:“郑目录云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阳往而阴来,日入三商为昏”《仪礼注疏》卷四《士昏礼》。“士庶亲迎之仪,备诸六礼,所以承宗庙,事舅姑,当须昏以为期,诘朝谒见”《旧唐书·舆服志》。说的就是在晚上成婚,次日早上谒拜舅姑(即公婆)。春深娶妇家,“两行笼里烛,一树扇间花。宾拜登华席,亲迎障车。催妆诗未了,星斗渐倾斜。”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全唐诗》卷四九二。诗中描绘了男方打着灯笼去迎亲,可见此婚礼也是在晚上举行。唐僖宗时,江西钟传以女“适江夏杜洪之子,时及昏螟”《唐摭言》卷十《海叙不遇》。杜洪家办喜事时,天已昏暗。唐人认为,婚礼若不在夜晚举行,则视为“黩礼”如贞观年间,城阳公主下嫁杜荷。唐太宗命卜吉日,卜者曰:“二火皆食,始同荣,末同戚,请昼昏则吉”。马周谏曰:“朝谒以朝,思相戒也;讲习以昼,思相成也;燕饮以昃,思相欢也;婚合以夜,思相亲也。故上下有成,内外有亲,动息有时,吉凶有仪。今先乱其始,不可为也。夫卜所以决疑,若黩礼慢先,圣人所不用。”《新唐书·诸帝公主传》。唐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还是在晚上举行城阳公主的婚礼。

8.“亲迎”铺张

选定吉日,定好亲迎的日子,新郎家要于室外外用青布幔临时搭一屋,称青庐,以便新郎和新娘在此“夫妇并拜或共结镜纽”《酉阳杂俎》前集卷一《礼异》。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也在青庐参加婚礼、饮宴、观赏歌舞。敦煌莫高窟第445号唐窟中的《嫁娶图》,即在屋外又有青庐,系帷布搭成。

在亲迎的前一天晚上,男女双方都要在各自的家庙内读“祭先灵文”,把儿女婚嫁之事告诉祖先,以求保佑。男方的父亲告诉儿子说:“往迎汝妻,承奉宗庙”,新郎回答说:“维不敢辞”,然后男方的亲迎队伍准备出发。《通典》引太极元年唐诏上表曰:“士庶亲迎之礼,邀其酒令以为戏乐。近日此风转盛,上及王公。乃广奏音乐,多集徒侣,遮拥道路,留滞淹时邀致,财物动逾万计,遂便障车礼贶过于聘材,歌舞喧哗,殊非助感。”可见此期“亲迎”十分铺张。新郎到女家,要受到女家亲友们的一番戏弄,包括口头调笑以至杖打,称为“下婿”,这是受少数民族“拦门”的影响。“下婿”后来演变为新郎新娘互为问答的吉利话。

新妇临行,父母赠言,并以“蔽膝”(又称“盖头”)复女之面,出门后乘巾宪车(用围幔妆饰的车子)。唐代规定不同的官品,有不同的规格,豪富之家使用的车十分华丽。巾宪车本是专用于册拜及婚会的。新娘上车后,新郎须骑马绕车三匝。

喜车起程,并有障车风俗。障车,就是阻挡车子,不让新娘动身。障车之俗,唐初即流行于上流社会。唐中宗时,安乐公主再嫁武延秀,“相王障车”《新唐书·诸公主传》。此后,障车习俗也流行于民间,“唐人婚嫁,俟女至内,则拥门塞巷,至不得行”《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二集·五》。唐睿宗时,障车风气日盛,“往者下俚庸鄙,时有障车,邀其酒食,以为戏乐”。已沿变为乡里无赖乘机勒索财帛的恶习,成为社会问题。太极元年(712年)左司郎中唐绍上疏奏称:“近日此风转盛,上及王公,乃广奏音乐,多集徒侣,遮拥道路,留滞淹时,邀致财物,动逾万计。”认为这种做法,“使障车礼贶,过于聘财,歌舞喧哗,殊非助感。既亏名教,实蠹风猷,违紊礼经,须加节制。望请婚姻家障车者,并须禁断。其有犯者,有荫家请准犯名教例附簿,无荫人决杖六十,仍各科本罪”《旧唐书·舆服志》。十一月,唐玄宗敕令“王公已下嫁娶,比来时有障车,既亏风教,特宜禁断”《唐会要》卷八三《嫁娶》。此令未能遏止社会上盛行的障车风俗。《封氏闻见记》曰:“近代婚嫁,有障车、下婿、却扇及观花烛之事,又有卜地、安帐、并拜堂之礼。上自皇室,下至士庶,莫不皆然”。《封氏闻见记》卷五《花烛》。建中元年(780年)礼仪使颜真卿等再次奏请“停障车”《唐会要》卷八三《嫁娶》。唐文宗前后,曹州刺史崔暇娶妻李氏,“令兵马使国邵南勾当障车”《酉阳杂俎》续集卷三,《支诺皋下》。僖宗时,钟传嫁女,“有人走乞障车文”,钟传幕僚汤筼“命小吏四人,各执纸笔,倚马待制,既而四本俱成”《唐摭言》卷十《海叙不遇》。表明直至晚唐天佑年间,障车风俗仍在流行《新唐书·韦挺传·韦宙传》。

9.新娘跨鞍

《酉阳杂俎》记有:“今士大夫家婚礼,新妇乘马鞍,悉北朝之余风也,今娶妇家,新妇入门跨马鞍,盖其始也”。《封氏见闻记》曰:“婚姻之礼,坐女于马鞍之侧,或谓此北人尚乘鞍马之义,夫鞍者安也,欲其安稳同载者也”。新妇靠近青庐时,要跨马鞍,意思是平安到达,日后可以过安稳日子。此风俗始于唐,是直接承继北方鲜卑族的风俗。隋唐妇女多能骑马,不仅民间,即使统治阶级贵妇也不例外。因而婚姻之礼,新妇跨马鞍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婚仪。

唐人婚礼中还有新娘转席风俗,即新娘进门脚不能着地,而以毡席承之。具体做法为:新郎家门前地上铺着几条毡褥,当新娘走上第二条毡褥后,青衣(妇人)将第一条毡褥转(即传)到最后一条毡褥后,以此类推,形成一条色采斑烂之路,直至新娘走进屋里,象征传宗接代,前程似锦。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描写当时转席习俗曰:“青衣传毡褥,锦绣一条斜”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全唐诗》卷四四九。

唐人成婚之夕有新娘以扇遮脸的习俗,对此唐代诗人多有吟诵。如李商隐《代董秀才却扇》诗曰:“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若道团圆似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李商隐:《代董秀才却扇》,《全唐诗》卷五四0。黄滔《去扇》诗曰:“城上风生蜡炬寒,锦帷开处露翔鸾。已知秦女升仙态,休把园轻隔牡丹。”黄滔:《去扇》,《全唐诗》卷七0六。

10.洞房结发

入洞房后,有坐床撒帐的风俗。唐中宗景龙年间,下嫁山荆公主,特别铸撒帐钱,梅花形,重六铢,文曰“长命守富贵”;并“敕近臣及修文馆学士拾钱,其银钱则散贮绢中,金钱每十文即系一采绦,学士皆作却扇”洪遵:《泉志》卷十五。此外,唐代撒帐钱刻文还有“夫妻偕老”、“弄璋添喜”、“福寿延长”参见丁福保:《撒帐钱考》。等字样。

新婚夫妻牵“同心结”入洞房,称“系指头”。此俗隋唐盛行。隋炀帝为太子时,曾遣使者送给宣华夫人陈氏一个金盒子,“盒中有同心结数枚”。《隋书·后妃传》。到唐代,同心结更是屡屡出现在骚人墨客的笔下。唐大历年间的女诗人晁采《子夜歌十八首》曰:“侬既剪云鬟,郎亦兮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所写系诗人在少女时代与情人私订终身事。李白《捣衣篇》诗曰:“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温庭筠《更漏子》词曰:“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描写的一个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

“合卺”之俗,秦汉、魏晋南北朝已有,至唐时则已演变为定制。“合欢杯”且合卺之礼已演变为唱,新婚夫妇要共饮“合欢酒”。宋之问诗曰:“莫令银箭晓,为尽合欢杯”,即描写这种婚俗。唐朝敦煌,新婚夫妇所喝的“合欢酒”系葡萄酒,当时婚礼上有唱词祝福道:“酒是蒲桃酒,先合主人尝,姑已不尝,其酒洒南墙”这是一种颇有生活情趣的婚俗。

夫妇结发之俗,在唐代也始见端倪。李白诗曰:“十五许嫁君,二十移所天,自从结发日未几。”高适诗曰:“妾本邯郸未嫁时,容华倚翠人未知。一朝结发从君子,将妾迢迢东鲁陲”。“结发”唐朝又称“合鬓”或“合发”,即将新婚夫妇的头发“合而结之”,后来又演为元配夫妻。敦煌唐代婚礼上有唱“合发诗”的,诗曰:“本是楚王宫,今夜得相逢。头上盘龙髻,面上贴花红”。

入洞房后,做完坐床撒帐仪式,即行同牢盘、合卺杯之礼。“帐中夫妻左右坐,主馔设同牢盘,夫妻各饭二口,傧相夹侍者饲之,则酌合卺杯。令童子对坐,云一盏奉上女婿,一盏奉上新妇”。饮酒罢,“男东坐,女西坐。女以花庶面,傧相帐前咏除花、却扇诗三五首。去扇讫,女婿即以笏约女花叙于傧相,夫侍俱出,去烛礼成。”刘复:《敦煌掇琐》。《敦煌变文集》录《去花诗》曰:“一花却去一花新,前花是价(假)后花真。假花上有衔花鸟,真花更有采花人”。

11.婚礼赋诗

敦煌发现的材料还说明,唐朝时候,在敦煌地方举行婚事,几乎每一程序都要念一首婚俗诗,或男方来唱,或女方高诵,也有集体朗诵的词。比如,当新郎骑马来到女方迎亲时,女方要念一首《请下马诗》,诗曰:“窈窕出兰阁,步步发阳台,刺史千金重,终须下马来。”新郎接新娘,时间很紧迫,于是又有赶紧催新娘化妆的《化妆诗》,主要内容为赞美新娘容貌,如“不须脂粉污容颜”、“情来不要画蛾眉”等。新郎到新娘家下马进大门,又有《论女家大门词》,诗曰:“柏是南山柏,将来做门额,门额长时在,女是暂来客。”新婚夫妇双方来到男方家门,假如遇到屋门上锁,还有《逢锁诗》曰:“锁是银钩锁,铜铁相铰过,暂借钥匙开,且放刺史过。”新人进喜房,则要先念《至堂门咏》,诗曰:“堂门筑四方,里有四合床,屏风十二扇,锦被画文章。”此外,撒帐、遮扇、去扇、同牢、去帽、脱衣、合发、梳头,第二天的拜公婆、祝愿新婿,都有专门的婚俗诗。从这些婚俗诗中,我们可以窥出唐代民间婚礼的长幅风俗画卷。

不仅民间,即使王室婚礼,也有咏诗之俗。如咏催妆诗,唐顺宗之女云安公主下嫁刘士泾,群臣推举陆畅为傧相,奉诏做《催妆诗》曰:“云安公主贵,出嫁王侯家。天母亲调粉,日兄怜赐花。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借问妆成未,东方欲晓霞”陆畅:《催妆诗》,《全唐诗》卷四七八。又,《南部新书》载曰:卢储中了状元,才过殿式,就急赴佳姻,作《催妆诗》曰:“今日已成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12.拜见姑舅和新娘试厨

唐代婚礼有新娘拜见舅姑的风俗。新娘拜舅姑是在婚后次日。拜时,舅坐于堂东阶西向,姑则南向,新娘执竹器笲,新娘从西阶上,再拜,跪尊于舅席前。然后退下又执腵修,上阶,北面再拜,跪奠于姑席前,退下。盛枣栗。枣是谐音,早生贵子之意。栗也是谐音,立子之意。新娘以此拜见舅姑,是表示她将给他们尽早带来贵子,以延其家香火。这是中国人早生贵子、多生贵子的观念在婚礼中的体现。唐时又有“腊月娶妇不见姑”《酉阳杂俎》前集卷一《礼异》。之说。

婚后三日,有新娘试厨以敬舅姑之俗,王建《新嫁娘词三首》之一曰:“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娘尝。”王建:《新嫁娘》,《全唐诗》卷三0一。

13.男子休妻与女子离婚

隋唐时期,离婚基本上是男子的专利。隋唐男子离婚,大体按古礼“七出”休妻。所谓“七出”,就是丈夫在妻子“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等七种情况下,均可出(休)妻。如武则天时,凤阁舍人李迥秀,因其妻“尝叱其媵婢,母闻之不悦,迥秀即时出之。或止云:贤室虽不避嫌疑,然过非出状,何遽如此?迥秀曰:娶妻本以承顺颜色,颜色苟违,何敢留也,竟不从”《旧唐书·李大亮传附迥秀传》。这是以“不事舅姑”为由出妻的。但在唐代,法律又规定,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丈夫不得出妻:“持舅姑之丧;娶时贫贱,尔后富贵者;有所受无所归。”《唐律疏议》卷一四《户婚律》妻无七出而出。即“三不去”。据《全唐文》记载,“景娶妻三年无子,舅姑将出之”,其妻“诉云归无所从”,即以“三不去”中的“有所受无所归”为据,请求不出。《全唐文》卷六七三。

但当时社会上许多男人并不按“七出”、“三不去”行事,而是随心所欲地抛弃妻子。如贞观初,豳等州都督张亮,“弃其本妻,更娶李氏”;《旧唐书·张亮传》。武则天时酷吏来俊臣“弃故妻”《大唐新语》卷三《公直》。;开元、天宝时诗人崔颢,“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唐才子传》卷一《崔颢》。而李白《去妇词》(一作顾况诗)所述的女子则年十五而嫁,十年后夫有新宠,即遭遗弃。

唐代,妇女也可提出离婚。唐代法律明确规定:夫妻“义绝则离”。即如果夫妻感情破裂,合不来,允许离异。有的则因丈夫有疾,开成三年(838年),左卫兵曹萧敏“心疾乖忤,因而离婚”《旧唐书·武宗纪上》。有的为侍养亲人。刘寂妻夏侯氏,父眼失明,“乃求离其夫,以终侍养”《旧唐书·列女传》。

14.妇女改嫁普遍

隋唐时期社会上贞操观念较薄弱,妇女改嫁较为普通。据《中国婚姻小史》曰:唐代凡出嫁公主123人,再嫁达到24人,占1/5,其中三嫁有4人。另,据《新唐书·诸帝公主传》记载,自高祖至中宗四朝共51位公主中,有8位公主改嫁。其中唐高祖李渊的女儿高密公主先嫁长孙孝政,又嫁段纶;唐太宗女襄城公主先嫁萧锐,再嫁简姜;新城公主先嫁长孙诠,后嫁韦正矩;高宗女儿太平公主先嫁薛绍,再嫁武承嗣,又嫁武攸暨;中宗女定安公主先嫁王同皎,再嫁韦濯;安乐公主先嫁武崇训,又嫁武延秀。

在民间,妇女再嫁也较普通,对此唐人传奇小说中有较多描写。如《柳毅》中的男主人公柳毅,先后娶张氏、韩氏二房俱死,最后续娶范阳卢氏新寡小姐,“男妇二姓,俱为豪族”,“金陵之士,莫不健仰”,丝毫不因为柳生娶了年轻寡妇而看不起。

15.流行冥婚

在唐代,上起皇帝,下至平民,男女未成年而夭折者,父母要为其择已殃者配为夫妻,并合葬,名曰冥婚。唐人认为,这是“古之遗礼”《唐代墓志汇编》,第1084页。如天足元年(701年),邵王李重润因窃议武则天宠张易之兄弟,被杀,唐中宗即位,“追赠皇太子,谥日懿德,陪葬乾陵。仍为聘国子监函裴粹之女为冥婚,与之合葬。”《旧唐书·高宗中宗诸子传》。安史之乱中唐肃宗第三子李倓被张良娣、李辅国诬死,大历三年(769年),唐代宗下诏:“追谥曰承天皇帝,与兴信公主第十四女张氏冥婚。《旧唐书·肃宗代宗诸子传》。以上是皇室冥婚事。张楚贞观十九年(645年)死,年20,显庆六年(661年)“冥婚马氏”;贾元叡,显庆五年(660年)死,年17,“娉卫氏女为螟婚”合葬;同年,尚书都事故息颜子,年16死,与“文林郎刘毅故第二女结为冥婚”;张氏垂拱元年(685年)死,年21,次年与永淳二年(683年)年20死的陈冲“冥婚合葬”;清庙台斋郎王豫,延载元年(694年)死,年28,“冥婚梁吴郡王孙邢州司兵萧府君之第四女”;淮阳郡王韦洞,如意元年(692年)死,年16,因是韦皇后弟,唐中宗制令“冥婚太子家令清河崔道猷亡第四女为妃而会葬”分别见《唐代墓志汇编》,第332页,第307页,第314页,第748页,第1084页,第918页。以上为官宦子第冥婚事。临汝郡王乙与李氏庄某女有私情,后王李殉情而死,“二家为冥婚”《太平广记》卷三三四《王乙》。此为平民之冥婚。

同类推荐
  • 文化创意策划学

    文化创意策划学

    本书对文化创意策划的基本原理、思维方式、运作程序及技术路径等,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系统阐述。
  • 越剧

    越剧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其声腔优美清婉,表演真切动人,无论是音乐、唱腔、表演,还是布景、道具、服装,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成为广受喜爱与赞誉的戏曲艺术瑰宝,如今已享誉全国,蜚声海外。
  •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本书解读了近六七十年响当当的名字:鲁迅、胡适、顾颉刚、张爱玲、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苏雪林、沈从文、陈寅恪、胡风、胡兰成、郭沫若、孙犁、萧乾、乔冠华、胡乔木等。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度量衡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度量衡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对我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坏处:首先,会大大妨碍我们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其次,会使我们对生活中许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现象感到费,解。此外,不懂文化常识,还可能使我们在许多场合“出糗”。为了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文化常识,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每天读点文化常识(插图典藏本)》选取了读者感兴趣又实用的文化常识,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涵盖了在生活中及与人交往谈话中所能涉及到的几乎所有领域,如天文历法,民族地理,王朝皇族,官制法律,礼仪宗法,军事兵器,宗教风俗,饮食器用,建筑交通,文化艺术,医药科技等。
热门推荐
  • 纵横召唤

    纵横召唤

    “你若拦我!我便要撕碎你这虚无的天,逆你这可笑的天!我的命运由我自己掌控!”一个少年对着天空怒吼道。天命是何?天又是什么?它又能做什么?为何没感觉到它的存在?它究竟存不存在?
  • 冲喜小娘子的逆袭之路

    冲喜小娘子的逆袭之路

    当朝户部侍郎柳元文老父故去,他携带着家眷,扶灵回故里青州安葬老父。正逢秋日阴雨连绵,他们走到距家还有近百里的永丘镇,遭遇了洪水。瓢泼大雨中,只见宽约两丈有余的大桥瞬间就被洪水冲走。柳家的人都傻了眼,惊慌之中,有人惊呼孙小姐方瑶珠不见了。方家庄子的秀才方远达来到永丘镇办事,他瞧见路边躺着个脏兮兮的孩子,就抱回了家中。继母王氏见自家还吃不饱,这个没眼色的废物竟然抱回个赔钱货,连骂三日。十年之后,又见钱起恶念,把更名的方慧滢卖给了永丘镇的朱家做冲喜媳妇。新婚之日被人撞翻喜轿,脑袋撞上了轿门的方慧滢一命呜呼,让现世的商界精英方慧滢捡了便宜,借尸还魂穿越过来。方慧滢用手摸着脑袋,大声骂着,“哎呀,是哪个该死的不让老娘睡觉,使劲的拍我脑袋,不知道我已经连续加了三天的班了,你们的心肝都让狗刨了?”初到朱府,方慧滢把朱家闹的天翻地覆,让婆婆妯娌气的人仰马翻。被人暗骂不守妇道,整日的满大街晃悠,把夫家搞的乌烟瘴气。方慧滢斜眼瞧着朱希文的小白莲表妹,“啧啧,真是一副美人胚子,可惜,没长脑子,不,是长了一副人头猪脑!”“本夫人不屑于人争相公,你还是哪凉快,哪待着去吧!”小相公中了举人,又被婆婆塞小妾,方慧滢拒绝不成,负气离家进京,图谋飞黄腾达达到休夫目的。机缘巧合,救了当朝二品大员柳文元的幼女,没想到她竟然是柳家的嫡长女,柳瑶珠,这下是名利双收。在京城被各式桃花缠身的方慧滢,在得知小相公来寻她,把写好的休书一拍,“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咱俩再无瓜葛!”。小相公撇嘴欲哭,“都说千年修的同船渡,咱是万年才修的共枕眠,你不能休我。”被嫌弃的朱希文,刻苦读书,终于一鸣惊人,名列三甲之首。这次不是方慧滢要休夫,是柳家的老太太嫌弃朱家门户太低,配不上她的嫡亲孙女。方慧滢瞧着泪眼盈盈的小相公,心里又不舍了,祖母,这可是你孙女一手调教出来的夫婿,怎能便宜了别人,咱家留着查看些日子,他若是识趣,就认了吧,要是他再有三心两意,到时候再扫地出门也不晚。
  • 青铜印之卡徒传奇

    青铜印之卡徒传奇

    尽力写好,这本小说可能是我的一个念想吧,
  • 大明星的替身情人

    大明星的替身情人

    凌小小好不容易用打工凑齐的钱,买了机票飞往A国看她的偶像男神,可悲催的是,飞机居然半路出了事故,当凌小小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被错当成另外一个人,而这个人还是凌小小偶像身边最亲近的人,好吧,为了能更近距离的接触自己心中的男神,凌小小决定..........可是当凌小小发现自己怀孕并准备把消息告诉她家男神的时候,另外的一个她却突然回来了,”你真有能耐,真行,把我耍得团团转,遇见你是我这一生最大的错误,你走吧。我不想再见到你”郑宇浩对着凌小小说。
  • 我心中的高中生活

    我心中的高中生活

    源于本人高中的经历。曾经,高中是多少人的少年梦,曾经,高中是多少人的理想天堂。而现在又有多少人,在高中的生活中有过圆梦时的喜悦啊!
  • 好你个妖孽:傲娇殿下你别狂

    好你个妖孽:傲娇殿下你别狂

    公子无双,斜倚窗台;面若冠玉,眼眺远方。梨花微雨,薄暮斜映;水光潋滟,人面桃花。红衣溺雪,踏雪寻梅;司马青衫,巧笑盼兮。自私也好,恶毒也罢,至少你还在,不是吗?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Ⅲ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Ⅲ

    人是生活在具体的环境和人群之中的,就不得不去面对不可避免的人际交往。面对这些事情,有些人并不能得心应手,反而经常会陷入尴尬的境地。越习以为常的事情,越难处理好,该不该借钱给别人,该不该做个老好人,如何去说些善意的谎言……很多人不知道这些问题到底应该如何处理?生活是烦琐的,虽然很多事情看似无足轻重,不值一提,但是却往往让人分外牵挂。有人在为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头疼,有人在为买房子而卖命地挣钱,还有人在为是工作还是考研而犹豫不决,也有人在吃与不吃之问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面对无处不在的烦恼,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 小女非人哉

    小女非人哉

    传说女娲善鼓琴,无论多少轮回,终由这神器古琴开始,这一段姻缘,不知是错是对她风流倜傥,虽容貌算不上国色天香,但好歹也是个小家碧玉她的琴技亦不算出采,一曲却使人肝肠寸断她遇见他是命中注定他美的倾国倾城,回眸众生失色后来,她知道他叫顾琼,他挥袖间可毁六界,却非人非神非魔且看这两人的风流史,上演如何的光采
  • 叛逆的鲁鲁修之弑天

    叛逆的鲁鲁修之弑天

    千年的神国之门洞开,万物皆不复存在......是一场谋逆,还是一场拯救?被赋予使命的尸骨,神秘的GEASS,东西神界的万年敌对......少年鲁鲁修·V·布里塔尼亚的崛起之路!
  • 诸天僵祖

    诸天僵祖

    生命倒计时的周跋,获得始祖系统。没有呼吸,没有心跳,这不就是僵尸始祖系统吗?为续命延寿,不得不散播始祖血脉,感染活人,走上诸天唯一大反派的道路。功夫位面沦陷,成为僵尸世界。鬼灭之刃位面沦陷,成为僵尸世界。火影位面沦陷,成为僵尸世界。……“听我说,我不是杀你们,反生命体,只是另外一种生命形态罢了,大家并没有什么损失。”一不小心,诸天都被我僵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