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92300000030

第30章 李贽·不想长大的孩子是好孩子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

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

--非著名流行歌曲《不想长大》

王守仁的心学体系的基础是致良知,围绕着如何实现良知,他的两个嫡传弟子各执一词,师兄叫钱德洪,坚持王守仁的四句箴言:

无善无意是本心,

有善有恶是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认为良知需要通过后天学习教育逐步领悟到。

师弟叫王畿,主张良知是先天就存在的,只要保持自由自在的处世态度,良知就会有一天突然被悟到,他也重新写了四句箴言,称为“四无”:

心即是无善无恶之心,

意是无善无恶之意,

知即是无善无恶之知,

物即是无善无恶之物。

心学由此开始分裂成为渐悟派和顿悟派。

大家看到这是不是觉得有点似曾相识?没错,佛家的禅宗也曾经分为渐悟和顿悟二派,历史在这一刻惊人的相似,正如禅宗顿悟派战胜了渐悟派,在王守仁之后,影响最大,把心学彻底发扬光大的,也是顿悟派的传人,他就是这次主人公:李贽。

李贽,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生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福建人。李贽打小是个苦命孩子,七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是个严厉而古板的人,平时忙于生计,没有多少时间和儿子谈心,李贽只好和书本为伴,度过了童年。

从小的经历养成了李贽独立思考,不盲从权威的习惯,在十二岁那年,他写了一篇轰动一时的文章:《老农老圃论》。

通过这篇文章,李贽把儒家圣贤孔老师大大地讽刺了一番。

那他讽刺的是什么呢?这就要从孔老师的弟子樊迟说起了。

樊迟是孔老师的学生,有一次他请教孔老师种庄稼的学问,孔老师颇为不快,推脱道,这个啊,我不如老农民呢。樊迟是个实心眼,还不依不饶的继续请教种菜的学问,孔老师冷冰冰的回答,这个我不如菜农!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到这里,似乎也没看出多大问题,要知道读书人轻视农民也不算什么新鲜事了,即使到今天,不还到处是孔雀女和凤凰男的故事吗?

关键是孔老师之前还有过这样一段经历……

有一次师生失散了,子路很着急,路上碰到一个老农民,就问他看没看见孔老师。那个老农民嘲讽地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也配叫老师?第二天子路找到孔老师了,子路把这话告诉了孔老师,孔老师却说这个老农民是个隐者。

这事后来谁也没放在心上,偏偏樊迟就记住了,老是在琢磨老农民说的话,于是就不识相地跑到孔老师那里请教问题,搞得孔老师以为樊迟故意糗他,一肚子不快活,骂之而后快。

于是我们的李贽同学就推断出了:为什么人家批评你,你还夸人家是世外高人,学生问个你不懂的问题,你却破口大骂,这不是欺软怕硬、反复无常吗?就这样的水平也配叫做圣贤?!我看你才是真小人!

讽刺归讽刺,可明朝的读书人要想出人头地,必须经过科举考试这一关,李贽也无可奈何,只得捡起他最不喜欢的儒家理学朱老师的经典注释,开始了背书之旅,准备考试。

虽然说不喜欢朱老师,不过毕竟李贽还是聪明绝顶,他在二十六岁那年就考取了举人,放到地方上,做了一名小官。

时光飞逝,一转眼二十七年过去了。

五十三岁的李贽虽然已经是国家体制内的成功人士,可他对儒家理学理论的厌恶之情却是与日俱增,年轻的时候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去背书,不得不去写八股文。现在钱虽然不多,但满足温饱也够了,自己又没兴趣往高处爬,加之儿孙自有儿孙福,为什么不抓紧这人生中的最后时光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呢?

我虽然年纪一大把了,身体也日渐衰弱,可是我从来没有放弃少年时的理想!

于是李贽干脆辞官不干,到处游历,结交四方好友,写书育人,也就是在这个期间,他彻底告别了儒家理学,投入了心学的怀抱,顺便还把佛家禅宗也给扯了进来。

作为心学最为成功的传人,李贽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如何通过顿悟来领会良知的理论:《童心说》。

李贽依然认同人心即为天理,不过他又给这个人心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童心”。

童心,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动性本领,人人都有,只有根据童心说话,所说的才是真话;根据童心做事,所做的才是真事;根据童心生活,才能叫做真人。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只要我们能保持一颗童心,自由发展,就能悟到良知。

这就比王守仁的良知更进一层,王守仁说“知善知恶是良知”,李贽则认为不仅仅只是用来判断善恶的才叫做良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说话、做事、做人等等,只要是依据童心所为,就都是良知,人人也都能成为圣贤,就是这么简单。

通过提出“童心说”,李贽彻底否定了占据官方地位的儒家理学。

儒家理学定了一大堆条条框框、清规戒律,李贽说学这些的人压根不知道这些规定到底在讲什么,纯粹只是教条罢了。

八股文是基于儒家理学经典制定的,号称替圣贤说话(代圣人立言),李贽则说根据八股文写的文章满篇都是假话废话空话。

这还不够,李贽还把整个理学界(道学)全骂了一通:

想出名的人喜欢学道学,毕竟是官办哲学家嘛,受到政府支持,容易博出位;

无能的人喜欢学道学,反正只要能混过考试,就能成为国家体制内人士,找个铁饭碗还是没问题的;

欺世盗名的人也喜欢学道学,因为可以借着道学的观点,来个挂羊肉卖狗肉,兜售自己的阴谋。

故世之好名者必讲道学,以道学之能起名也。无用者必讲道学,以道学之足以济用也。欺天罔人者必讲道学,以道学之足以售其欺罔之谋也。

真是“洪洞县里无好人”啊。

在骂遍儒家理学派之后,李贽甚至连自家心学都不放过,因为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注意这可不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儒家经典注解,而是原汁原味的儒家经典原本。

儒家的经典从汉朝开始,就被政府定为真理圣经,以后的儒家的各门各派虽然争执不断,却没有一个人敢对经典本身产生怀疑,他们所做的不过是通过注解经典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论,仅此而已。即使是心学自家的王守仁,也是如此,要不他的著作怎么叫做《大学问》呢?

经典里面讲的是绝对真理,是万万不可怀疑的,如果有所怀疑,那就叫做“离经叛道”。

我们可不要小看离经叛道这四个字,因为这就是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最大的罪名,判你个杀头是再平常不过了,灭九族甚至都不稀奇。

可胆大妄为的李贽,就公开对儒家经典内容提出怀疑,他首先拿儒家经典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和《论语》、《孟子》开刀。

这六艺啊,里面要么就是史官们一些报喜不报忧的废话,要么就是做臣子阿谀奉承,尽捡好听的说的假话(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

这《论语》和《孟子》则更荒唐了,大部分压根不是圣人自己说的,都是些只会傻读书死记硬背的徒弟,靠回忆把自己师傅的各种言语串接起来,有头没尾,丢三落四,自己对这些话都懵懵懂懂,再加上种种遗漏,这记下来的东西质量可想而知!

就算是圣人自己说的,那也不过是跟这些笨徒弟有问有答,救一时之急罢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到时过境迁,根本就是废话一堆!

后世的人们就把这些玩意儿当做经典?这不是开玩笑嘛!绝对没有根据童心所为来的正确(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

因此李贽认为,所谓的经典,大部分其实都不是圣人自己说的,即使有那么一点点,也早就过时了,压根谈不上什么恒久不变的真理。真正对现在社会有用的,是“童心之言”,也就是一个人根据自己对事物最初的反应所做的独立的判断,这样才是最可靠的。

至于这个“童心之言”与儒家圣贤们的观点合不合,无关紧要。以前没孔老师的时候,像商啊,周啊,人们不都活得好好的吗?也没见什么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啊!

更何况这孔老师活着的时候都没人听他的,再经历过秦、汉、唐、宋、元之后,到现在都一千多年了,他的话还有个屁用啊!就算他老人家再复活一次,照样是个废物点心!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除了骂人以外,李贽更做出来一个让传统人士瞠目结舌的决定:招收女弟子。

这可是中国有史以来破天荒的举动啊,哪怕是孔老师,也会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从不招收女弟子。

更别提当时的情况了,自从儒家理学盛行以来,别说女孩子出去上学,连门都不让出,讲究的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女人都缠了一双小脚,站都站不稳当,除了能上炕,也就只能上床了。

而且当时社会上的普遍观点是女人见识短浅,不能成事,李贽则公开反驳这种观点。

人是可以分男女的,难道见识也可以分男女?见识是可以分长短,但凭什么说男人的见识全是长,女人的见识就全是短,凭什么?!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于是李贽大模大样地招收女弟子,并且在课堂上公开称赞卓文君再嫁,说她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称赞红拂私奔,说她是“千古来第一个嫁法”,还称赞武则天,说她是能谋善断的超级女强人,这可把儒家理学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彻底抛到太平洋去了。

这下李贽彻底出名了,举国上下,满城尽是“贽粉”。当朝工部尚书刘东星亲自接他去山东写作,文坛巨子袁氏三兄弟陪他一住三个月;连老外都崇拜他,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连续找了他三次,探讨宗教学术问题。

全国各大城市轮流邀请他去做访问学者。李贽一开课,管你是哪座寺庙,在什么深山老林,读书人、和尚、樵夫、农民,甚至连女人也勇敢地推开羞答答的闺门,满城空巷。

这下子,李贽成了横扫儒、释、民三界的学术明星,成为明朝前所未有的大众偶像。

李贽哪里来的这么大魅力呢,他不就提出了一个童心说加之爱骂人吗?

其实答案很简单。

在“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的压迫下,他喊出了人人皆圣人,可以有真情实感、自由发展的口号,主张提高女人地位,这能不得到饱受压抑的读书人,平民百姓,以及女性同胞的欢迎吗?

不过有人欢喜有人忧,李贽的种种离经叛道的举动与占据官方位置的儒家理学发生了激烈冲突,双方水火不容。李贽为了避祸,得个耳根清净,又采取了一个惊人举动:

出家。

六十一岁的李贽告别妻儿老小,孤身一人,跑到湖北麻城龙潭湖芝佛院,削发做了和尚,一做就是十多年。不过李贽的和尚当得也不安稳,他只削发,却坚持不肯受戒(也就是用香在头上烫出几个疤),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不仅如此,他连和尚的诵经祈祷都不参加,这又引起了和尚们的极大不满。

李贽自嘲说:“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的确是一句大实话。

可理学家们并不打算就此放过李贽,他们给他安了一个李贽自己做梦都想不到的罪名:僧尼宣淫。

说他作为一个和尚,不节欲,倡乱伦,有伤风化,挟妓女,勾引士人妻女。

勾引人家老婆可是个有难度的活,按照专业人士的话说,讲究的是“潘驴邓小闲”,要英俊,要能干,要有钱,还要有大把的时间小心伺候。

要知道李贽当时已经是七十六岁的垂垂老人了,这五条他倒是符合哪一个?

反正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李贽终被抓了起来,被判发配回原籍监视看管。

李贽一生追求是自由,岂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被人看管!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勿自由,宁死!李贽最终选择了自尽,结束了他为思想解放、自由奋斗的一生。

虽然李贽死了,但由他带来的思想文化解放之风已经席卷了全国,在政府严禁刻印传播李贽的著作的情况下,人们依然争相购买,一时洛阳纸贵。学院、书坊都大量刊刻、传播和销售李贽的著作,有的书坊看到李贽的著作畅销,就组织人模仿李贽的文章风格写书,然后冒用李贽的名字出版,结果出现了一大批假书……

妇女的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女人开始主动追求男欢女爱,改嫁也不再被视为大逆不道,儒家理学靠着存天理灭人欲就能一统天下思想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不过理学的接班人们可不会坐视前辈们辛辛苦苦创下的丰硕果实就此被人夺走,他们竭尽所能在寻求着自身的突破,一场轰轰烈烈的儒家理学自身的革新,由此拉开了序幕。

同类推荐
  • 老庄人生

    老庄人生

    从做人的角度全新解读老庄,书中的故事与哲理双双吸引人。《老庄人生:老庄哲学里的经典人生》观点独特,文字脱俗,实是同类书的样板!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大象”就是大道的形象,一面它“大象无形”,一面它又像一头大象:庞大,有具体的形状,并且在走。庄子说:“心斋”,意思就是把自己的心珍视起来。斋戒三日,对此心,如对神。
  • 愿你和世界温柔相处: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的十三堂人生哲学课

    愿你和世界温柔相处: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的十三堂人生哲学课

    本书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的十三堂生活自修课,一步步带领你的心灵与世界和谐相处,走出自己孤单的岛屿,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心理学大师阿德勒在本书中生动细腻地阐述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各种形态、特质、行为习惯,进而剖析出适合自己的人生任务,修饰我们的生活风格,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社会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
  • 《阴符经》要旨探究

    《阴符经》要旨探究

    《阴符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一部哲学经典,是仅次于《道德经》的一部重要的道家著作。传说是上古时期黄帝所作。最早出现于唐代李荃的记载。全书仅仅有447字,却义理深奥,晦涩难懂。古今研讨此书的代不乏人,莫衷一是。但以之为修身之本、悟道之源,讲述的是天人合一、清静阴阳之道,却是研讨者的共识。本书作者在研究古今《阴符经》集注和述评作品的基础上,从学术研究入手,逐句阐释,每一句分别由原文、注释、白话和要旨探究四个部分构成,阐述了自己的体会和观点,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在中国属于正在建立的一门学科,本书作为一部探索性的学术著作,许多观点与传统美学相左。作者强调:审美的秘密存在于主体客体之间的关系之中,审美现象即主客互动关系所生成的可感受、可体味的意义、意蕴、意味,它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本书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大量审美现象出发,结合人的本质与价值的本质,论证了审美现象属于价值范畴的历史根据和逻辑根据,指出以往美学的重大误区正是在于价值范畴之外找美。作者以审美价值为核心,从多方面揭示了审美价值的特性,并对审美价值的发生学进行了考察,对审美价值的生产类型和规律、审美价值的消费、审美价值的评价以及审美接受中的共鸣与观赏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 最爱读国学系列:老子·庄子

    最爱读国学系列:老子·庄子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真是游戏大佬

    我真是游戏大佬

    我叫李牧,现在慌得不行。因为沙雕系统居然带着我和一款网游同时穿越了,可是网游刚刚融入异界成功,系统竟然就丢下我跑路了!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呀!没有办法,只能靠着我游戏大佬的身份,一步步走向超神了。
  • 重生之锦华如水

    重生之锦华如水

    微生奕挂了......正如他刚刚穿来时的霸气玛丽苏什么的,太恐怖了!下次我一定要成为龙傲天。好!给你机会神就是这么说的哦!什么!微生奕,给你能力,再给你一个很难的任务,去攻略郑吒啊!什么!
  • 冷少宠妻已入魔

    冷少宠妻已入魔

    他和她因商业连亲走在一起,在别人眼里她嫁给了他一定会很幸福,但是却没人去倾听她的内心里的故事。她和他的第一个孩子被他无情和狠心的一推,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就已经结束了,他推她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这一世,我冷陌城从现在开始都不想要你出现在我的眼前。”过后,她的眼神里全部都是仇恨和报仇,到了最后,她选择忘记所有的过去,和仇恨,只愿与他一生一世一双人,白头偕老,过后,他对她比任何人好千倍万倍,眼里只有一个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只是一个路过的全系异能者

    我只是一个路过的全系异能者

    被从天而降的系统一波带走的谈瀛洲重生了,回到高一开学的第二天...翻开书本的那一刻,谈瀛洲懵了...瞧瞧这都是什么书:《异能者的自我修养》《遭遇幽冥兽时逃生的101种方法》《论如何才能成功觉醒异能》《论用什么样的姿势释放异能才会显得自己比较帅》......谈瀛洲:这都什么内容啊,系统我跟你讲,这事没个百八十万的,它可了不了→_→系统:莫挨老子!老子刚被前任宿主甩了,老子不开心,老子要自闭了,再见。谈瀛洲:...
  • 你是微笑里滴甜

    你是微笑里滴甜

    p.又名《许你半生安好》《他的小温暖》2年前他不辞而别,再见时——她,不愿再打开心。他,有苦衷,但是既然她已有新爱那就祝贺。事实真的如此吗?大学三年能否相爱?职场上又如何?青春包含苦涩甜蜜,云开见日出,更是是一场不散的旅行,纯粹的爱情结晶,圣洁的友谊,青春绽放的花蕾,播下种子生根发芽——暮然回首,灯火阑珊出依旧在!
  • tfboys之一生只爱你

    tfboys之一生只爱你

    女主们去重庆游玩,碰巧遇见tfboys,从此开启了一段虐心的爱情故事。。。
  • 学长,你好

    学长,你好

    路子衿一直觉得自己没有掌握正确攻略陆楠的方式,却在不知不觉中被对方攻略着。片段一:“学长真厉害。”路子衿嫣然一笑。“嗯。”陆楠淡淡的回道。路子衿……(这样不谦虚真的好么)片段二:陆楠看着她这可爱的表情,伸手戳了戳粉嫩的脸蛋,嗯,果然很软。“学,学长。”路子衿顿时清醒了,用手捂着脸,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蹬着他,控诉道:“你竟然戳我脸。”“嗯。”陆楠点点头,站起身来。嗯,嗯是什么鬼,路子衿泪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