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69700000011

第11章 从民工到流浪记者(4)

临近港澳的广州一直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这儿的媒体发展和新闻竞争都是不同寻常的。在这个没有硝烟的大战场中,经常有新的报纸和杂志冲出来,也有不少活不下去的报刊悄悄地倒下去。那时,广州地区的报业界还是处于一种“三国鼎立”的状态,即由广东省委机关主办的《南方日报》、由省委机关直辖的《羊城晚报》以及由广州市委主管的《广州日报》,这三家党报,成为当地的老大,当时除了《羊城晚报》在办报方针上较有特色外,其他的如发行量、广告收入、社会影响力方面大体上都处于一种平稳的状态,各自占有自己的市场。到了1997年上半年,羊城报业界开始出现了热火朝天的改革。很快,激烈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此时在广州地区和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当数《羊城晚报》,发行量超过了百万份。但到了下半年,一直居其后的《广州日报》对报纸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不但完全改变了版式,更大大增加了新闻量。加上该报上上下下加大发行的力度,报社领导还多次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带着员工前往珠三角的几个重要城市进行上门向读者征求意见并征订报纸,很快就使报纸发行量直线上升,以致后来的《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及《南方都市报》都利用周末时间,派出各自的员工纷纷效仿。我记得这年夏天,我也随着都市报的一些同行曾先后往深圳、珠海、顺德等地进行报纸的上门推销和宣传,取得了不错的成效。1997年12月,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极具市场眼光的《广州日报》出其不意地在这一日策划了日出百个大版的大动作,使当天发行的百多万份报纸被抢购一空。后来又连连加印多次,仍出现羊城市民排队购买报纸珍藏的镜头,从而也使该报的发行量超过了《羊城晚报》,成为广州地区报业界的龙头老大。《广州日报》的这一重拳,使得整个羊城报业界受到极大的震憾。当然其他报纸也不愿落后,总是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地出招进行竞争。

当时,在羊城地区除了以上三家大报,还有各自又创办的新报,如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在拥有《南方周末》、《花鸟世界报》、《南方农村报》和《南方楼市》后,又不惜投资巨资将创办三年的《南方都市报》由周报改为大型日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除了收购《粤港信息报》,于1997年的4月1日创办了广州地区惟一的一份全彩色的都市报——《新快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也推出了《信息日报》。其他的还有《新闻人物报》、《广州青年报》和《广州法制报》等等。正因为地方报纸众多,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除了只买《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和《广州日报》的账外,对其他的报纸大都是不冷不热,以至其他报社的记者平时上门采访时都处一种难堪的地步。

正因为如此,那几家大报也就是党报的记者们出门采访时,有关单位一般都不敢小看,他们出门也很风光。然而作为一份刚改版打入广州市场的新报,《南方都市报》在那时根本不被人看好,不但常受到同行间的挤兑和轻视,有关部门和一些读者也对此不屑一顾。就是《南方日报》的有关记者,也常常是不屑与我们这“小报”记者为伍,因此,我们这些刚加盟到《南方都市报》的年轻记者的采访经常受到各种外力的阻挠,显得困难重重。

愤怒出诗人,激情出新闻。没有激情是当不好记者的,也写不出好新闻。我这个没有文凭的退伍军人、从建筑工地走出的民工,现在能进入省级都市报做政法记者,真有些天赐良缘的滋味,尽管当时正处于创业阶段的都市报各方面条件都不怎么样,自己的生活条件也极差,但我对生活充满了热情,特别是对记者这个职业更充满了热爱。我的激情更源于一个历经坎坷的年轻人对火热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明天的幸福憧憬,对自己青春梦想的小心呵护和祈盼。

进报社后,我被分到了政法组,成为一名政法记者。由于我来得要晚一些,一些诸如省公安厅、市公安局、省市检察院、省市法院等线路都被人抢走。后来,采访部总算从别人不想要、不愿跑的线路中,分给了我交警和消防两条线。这两条线虽然也有不少新闻线索,但谁都知道,这两条线路是最劳累的,一有火灾、车祸,就得赶赴事发现场。刚开始时,几乎所有的记者大都骑着一辆自行车外出采访,经常被人拒之门外。一些地方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也不会通知你,全靠各线路的记者自己去想方设法去寻找新闻源。

西方新闻界有句谚语:一名记者几乎就等于自己的消息来源。新闻线索获得的多与少,完全取决于记者本身。而任何一篇报道的质量取决于消息来源质量。在此情况下,我首先以电话四处寻找新闻线索。因为电话是从事事实报道的一种基本工具。对于记者而言,当然不可能坐在办公室里以电话为主,经常上门与我所负责的有关线路的部门加强感情联系更是重要,我总是尽量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与此同时,我又独辟蹊径,不依靠主线路,不是坐着办公室等人家的新闻发布会,等人家写好了的通稿,而是自己积极四面出击,经常前往广州火车站、火车东站及附近的一些医院急诊室等经常出新闻的地方。

对于任何一位记者来说,眼睛是其获取新闻事实最直接的“摄像机”,记者是各种新闻事件的第一目击者。这就要求记者对每一新闻事件进行直接而细致地观察。所以记者更应像特工和侦察员一样,在日常生活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正如海伦?凯勒在她的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说:“如果我是个大学校长,我就要设置一门必修课‘怎样利用你的眼睛’。那里的教授必须指导学生认真地观察他们眼前经过而不被注意的景物来丰富他们的生活。”我国著名记者南振中也说:“眼睛像一架精密的自动摄像机,随时随地摄取瞬息万变的生活场景”。我深深懂得,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平时的生活中,更要像那些特工和侦探一样注意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我除了常往人多的车站码头、医院门诊、大商场等众多公共场所外,还利用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的机会,处处留意身边的新鲜事和稀奇事。我发表在《南方都市报》上的独家新闻:《丈夫门外装鬼妻子当头一锄》、《无钱还赌债当街买亲女》、《父亲高抛失手婴儿脑浆迸裂》、《瑶台闹市上演此丑剧下跪让人撒尿抵赌债》、《失了女友失了理智火机点燃美女长发》、《父子一旁望风母女上前行窃》等,都是我外出或采访途中,留意观察生活或是偶然发现,并挖掘出来的。这些时效性强、可读性强的社会新闻极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一些新闻同行更是对我能经常抓到这样的活新闻而奇怪,常有人问我:“你这些稀奇古怪、三教九流都有的新闻是从哪儿得来的?”程益中有次当众笑呵呵地对我说:“石野呀,你可真是个抓独家新闻的高手呀,这些稀奇古怪的新闻真不知道你是如何找到的?我真服了你……”

1998年6月,世界杯足球赛在法国举行,不仅吸引了世界各地众多球迷的眼球,更成为全世界新闻煤体角逐新闻的良机。南方的媒体更是暗暗迸足劲想趁机比拼一下足球新闻。《广州日报》、《足球报》、《羊城晚报》和《南方周末》等强势媒体更是不惜巨金特派记者飞往法国采访,而此时刚刚在广州市市暂露头角的《南方都市报》无论在财力和人力上都无法与其他强势媒体比拼,但尽管如此,在程益中、庄慎之、李多钰等人的主持下,南都体育部的年轻编辑郭其龙、龚晓跃、张晓舟等人却别出心裁,棋高一着,他们从世界杯开始,精心编辑世界观杯的所有新闻和精彩图片,更配以妙趣横生的评论,特别引人注目的上,《南方都市报》每天都用四个彩色的体育版,将新闻版块包裹其中,在每天一大早新鲜出炉,将有关世界杯的最新消息第一个送到羊城读者面前,这一妙棋果然吸引了羊城及南方数百读者的眼球,更紧紧抓住了各地球迷的心,使得都市报的销量大增。

我不是体育记者,平时对世界杯也不大关心,但我意识到这不只是体育记者的事,我们这些政法记者也该关注出此引发出的有关新闻。我估计在世界杯后面,在身边的生活中,肯定有许多出彩的社会新闻。于是,我骑着我的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在羊城街头,特别是医院的急诊室、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公共场所转悠;同时,我积极与熟悉的军地医院及有关部门的通讯员取得联系,要求他们要留意这方面的讯息。就在世界杯开始的第三天夜时里,我获悉广州市白云区龙归镇一名老球迷因看“世界杯”比赛,与爱看电视剧的妻子急抢电视频道而发生口角,一怒之下砸坏了新买的价值不菲的“松下”大屏幕彩电,并将年近花甲的老妻打得鼻血直流。我认为这是一条不可多得的好新闻,当即赶往事发地和有关医院采访,了解到了有关情况后,我用最短的时间赶写出一篇引题为“世界杯赛战正酣,花甲夫妻打内仗”,主题为“抢频道怒砸彩电”的千多字的社会新闻,当时负责头版的编辑是崔向红,她慧眼识珠,认为此稿新闻点很好,又是独家采访,她当即以最快的速度编好上了1998年6月15日的头版头条。结果此稿社会反响很好,一些读者纷纷来电对这样的时效性强又有热点的社会新闻表示赞赏。随后的十几天内,我带着我的实习生李雪亮和左志红又先后采写了一系列与世界杯有关的独家社会新闻,如:1998年6月17日的《花甲球迷昨晨猝死》、1998年6月18日《众球迷齐声拍掌喝彩五龄童受惊栽下楼梯》、1998年6月23日《看球啖荔枝被噎兴奋球迷遇险情》等数十几篇独家社会新闻,受到读者们的好评。

我国著名记者穆青就十分注重与采访对象的交际,建立感情。名记者范长江交际的朋友更广泛,“上至军政要人,下至黎民百姓,有来有往,即使不是采访的时候也要保持一定的联系。”他交朋友“什么人都要交,朋友越多,新闻来源越多,越能写出有分量的报道。”对于一个记者而言,如何与人交往,如何与读者保持友好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记者要想写出好文章,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他首先在心目必须将读者放在第一位,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要撒播阳光给别人,必须自己心中有阳光。其实,记者的采访过程实际上就是交际过程,建立通讯网络获取新闻信息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建设之一”。工作一开始,我就特别注意与社会各界的人士交朋友。一些位居政府重要部门的人固然重要,但分布在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更为重要。我当时交往的朋友是三教九流,五花八门,只要不是那种道德败坏作恶多端的人,我都愿意与之交往。我还经常与附近的保安员保持沟通,让他们经常与其他的同行间保持沟通,有什么新发生的事情就赶快通知我。这些散布于基层派出所和街道村巷的保安员,每天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突发事件,他们为我提供了不少好的新闻线索。为了便于大家联系,我在四处散发名片的同时,还特意配了一只价格便宜的数字传呼机,这样,不管我人在哪儿,只要有人找,我就能及时回信儿。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这种寻觅和扩大新闻源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天都有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反映到我这儿。这样虽然劳累,但容易抓到好的新闻,更能发现许多独家新闻。这样,我就主抓社会新闻,四处留意本地的一些诸如火灾、车祸及大小医院里的急诊情况。同时我还积极地与各单位通讯员建立良好关系,认真留意兄弟媒体的见报新闻,分析他们的追踪动向。

记者履行采访职责仅有勇气和热情是不够的,还应具备过硬的采访本领,运用灵活多变的采访方法,掌握坚实的写作技巧。在采访时,不管是正面报道还是批评报道,我总是以虚心的心态,谦逊的态度处之。对不同的新闻,我灵机地采用不同的采访办法,根据当时情况随机应变。邵飘萍说主张“探究事实,不欺阅者”,倡导新闻记者要研究对方的心理,讲究采访方法和技巧。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其也,义之与比”,意为:治理天下的人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规定要怎么干,也没有规定不要怎么干,只要怎么干合理恰当,就怎么干。

为了提高自己的采访和写作技巧,我平时很少看那些出自新闻系课堂的所谓教材,而是积极向国外著名记者普利策、詹姆斯等人学习,向国内的新闻老前辈,特别是范长江、邵飘萍、穆青及戴煌等名人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操,学他们的做人准则,更学习他们的经典名作和采写经验;向身边的一些老编老记虚心求教;还有,就是直接向报纸学习。每天上午,我都要挤出时间看羊城地区的几家主要报纸,学习那上面一些重点报道的写作特点。特别是,对于头一天羊城发生的一些大事或突发性事件,我总会将《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及《广州日报》上的相关报道拿出来认真对照着观摩,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从标题、导语和写作手法,对比着分析,看哪位记者写得好,谁的标题做得吸引人,谁会抓新闻。看得多了,自然会悟出其中的门道来。

新闻价值蕴藏在新闻事实中,具有不确定性,需要记者深入采访挖掘才能发现。而要发现好的新闻,记者首先得热爱生活,从生活中去发现和寻找。

我本来就有较好的写作基础,也在军内外多家报刊发表过百多篇作品,加上自己平时一直没有放松读书写作,总是勤学多练,虚心学习,博闻强记,特别是进报社后更增加了我的采访实践机会,更使我如鱼得水。综合多方因素,从没有系统学习过新闻采访的我,采写水平突飞猛进,很快就得到了长足的提高。

另外,我每天都得强迫自己至少完成两篇稿件,争取一篇见报。进入报社后,我就很快完成了本月的发稿任务。

由于我的成绩突出,很快就度过了试用期,与报社签下了聘用合同。在此后数月间,我和众多才华横溢的同事在工作上相互学习的同时,也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我以自己的吃苦耐劳和兢兢业业的实干精神,成为都市报后第一个创下月见报量50篇、60篇、80篇记录的记者!受到同事和领导一致称赞。

因为生活太痛苦,我除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以外,只要有空,我就读书写作,而读和写又给我带来许多新的苦恼。

因为生活太不完美了。我的心绪有时处于昏天黑地,凄凄艾艾。我陷入严重的忧郁状态。是浑浑噩噩的那种极致状态。我过得极其狂躁,我挥金如土,我挥霍无度。我无视别人在我的眼前或背后大放厥词,我只顾让我的心灵一味地流浪,放任自流。流浪一直是我的挚爱,彼岸之物,他山之石,别人的故乡,一直使我心神荡漾,心驰神往。到远方去,到远方去,风景在远方,远方有风景。有一段时间我也像校园的少男少女一样,哼着三毛、琼瑶的歌曲,翻着汪国真的诗歌,四处寻找青春的浪漫。我沉浸在看不见的流浪思潮里。在青春期普遍膨胀自我,像突然打开的啤酒,“砰”的一声涨出好高的泡沫来。

我意外地发现,青春有时像阳光一样灿烂,像花儿一样芬芳,但青春有时更像沼泽一样泥泞,像梅雨一样阴沉。我每抵达一个陌生的地方,好久找不到和这个地方的关系,内心的沉沦与动荡在另一条道上隔山隔水,无声无息。频繁地听到死亡的消息,我的心情阴冷潮湿。有时想到生活如同行尸走肉,想到那么多的事情无法报道,想到那么多的报道出来了也是很难为我的采访对象解决问题,我恨不得早早疯掉。

我独自在四处游历。这期间,我在去了一趟山清水秀的湘西后,又去了贵州和云南。到了昆明,又去了玉溪,还去了附近的红塔山。那个时候网络还是稀罕物,还没有网友,但当时笔友很流行,我早在部队时因在南方一家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些散文,在文章后面留下了我在部队的通讯地址,结果结交了许多全国各地的笔友。这不但让我这好交朋友的年轻人拥有了各种各样的谊情,更在我困难的流浪途中,得到了他们热心的帮助。时光荏苒,那颠沛流离的时光虽已过去十多年,但以下这些朋友们对我的帮助至今令我记忆犹新,只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已无法与他们取得联系。他们是:在广东番禺打工的江西青年胡海和在东莞的小曾、云南昆明的王莹、云南云溪某中学的老师王玉萍、湖南商学院的魏宏、湘西洲某电大的老师宋微、湘西永顺县医院的王春梅等朋友,如果他们能看到我的这本小书,请他们能及时与我联系,我一定要寄还当初帮助我的钱或物,在此更对这些热心的朋友说声“谢谢……”

在坎坷的流浪途中,我在不同的地方遥望我的家乡,此地像梦,彼地也像梦。在一个孤独的冬季的灯下我又一次重新开始想象我和我的周围世界,我和他人,我和我自己。几年后,身居京城的我,听到北风的呼啸声从门缝里、从天上从地上,席卷而来,在风中被多方向的夸大了,而灯光,冬天的灯光更幽蓝,更橘黄,比平时传得更远,更明。这个时候,我总是会突然想起早年间曾在社会上很流行的那首《流浪英雄》里的这样几句歌词:“有些行为和举动,他有张和我们差不多的面孔。春去秋来,日出日落,时代快速又疯狂,我们好奇又健忘,前脚跟着后脚,早报接着晚报,新的英雄淘汰旧的英雄,每天的历史上都有个新的英雄,在我们心里仅仅占据了八分钟……”

一个人无法让自己活得更好一点是可耻的,无法让自己的亲人活得更好一点是更可耻的。一位外国作家说得好:“如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且还有薪水可拿,太好了。如果还得到了额外的奖金,则是更幸运的事。”

从我与报社正式签下劳动合同的那时起,我就把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都准备随时为之奉献。我在这儿不分黑夜地做着我喜欢做的新闻采访,写着我自己非常乐意的大大小小的文章,同时我还能拿到能足供我吃饭、住房、卖书的所有生活的费用。我的心里不由得心潮起伏,汹涌澎湃。

我的耳畔又响起一支不知名的歌曲:“……一个男人要跋涉多少路,在他成为一个男子汉之前?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海,她才能在沙丘里安眠?……”是啊,此时的我已跋涉了多少路呢?从贫困的乡村,带着美丽的梦想走出来,走过千山万水,我现在是一个成熟的男子汉了吗?我要飞过多少海水才能寻觅到属于我的彼岸和沙丘呢?我将要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寻找到我的安乐窝呢?现在,我成为了《南方都市报》的记者,这儿是我永远的栖身之地和安乐窝吗?

我不得而知……

但是,令我没想到的是,自从我踏上新闻事业这条坎坷大道之后,在所谓的花环背后,不仅布满了丛生的荆棘,更充满了惊心动魄的险峰。

同类推荐
  • 荣光:新概念二十年纪念文集作文精华范本:记忆中的时光

    荣光:新概念二十年纪念文集作文精华范本:记忆中的时光

    主要收录新概念二十年来获奖者的精华作品,内容以青春叙事小说为主,夹杂一些能触动人心的情感随笔、散文,积极向上。独立故事,奇特构思。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可以当做作文“圣经”。从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每年新概念周边的图书都是家长和学生争相购买的对象。作文作为高考语文占分最多的主观题,无疑是想取得好成绩的考生们不能忽视的部分。新概念作文提倡的真情实感和创造性想象力,就是强调文学的本质。本书可以当做高考满分作文敲门砖,更是青春文学爱好者不可错过的最新美文阅读首选。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清官能吏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清官能吏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民间原型与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

    民间原型与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

    本书在神话相对贫弱,民间故事、传说十分富有的汉语言文化背景下,从中国立场出发,把建立在丰富神话谱系基础上的西方“原型理论”与中国经验联系起来,从中国民间故事、传说中发现“原型”在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呈现方式,深入地说明了新时期文学与本土民间文化的关系,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落在胸口的玫瑰

    落在胸口的玫瑰

    “女性”一词不是一个空洞的能指,它有着丰富深邃的内涵。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是女人自己,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任何一个女性都不可能只成为其中的一项而置其他为虚无。作为一个独立的自信自足的生命个体,女性应视责任为生命的必需,视苦难为生命的营养,视爱和成功为生命的追求。
  • 年轻时做过的那些荒唐事儿

    年轻时做过的那些荒唐事儿

    本书分两部分,《鸡零狗碎的日子》文风潇洒、跌宕激昂:主要搜罗了年轻时她做过的一些缺德事儿,打架、自杀、等流氓、喝酒、行窃、看毛片……甚至,帮老公泡妞;《文艺青年的事儿》字字珠玑、刁钻独到:崔健、夏佳、周云蓬、赵老大、皮娜?鲍什……这些艺评已被四处转载、遍布江湖。
热门推荐
  • 末日之丧尸突起

    末日之丧尸突起

    在2220年3月15日的早上,草丛中传出一声凄厉的吼叫,一只丧尸奔了出来,,,,,,,
  • 仙剑奇缘之挥剑问情

    仙剑奇缘之挥剑问情

    穿越到仙剑的世界,不是轰轰烈烈的仙剑四,不是情吞四海的仙剑三,不是经典一时的仙剑一,随然所有的人都没有关注这个不起眼的小故事,但在这里有着比仙剑四更加轰轰烈烈的故事,比仙剑三更加感人的爱情,更让人撕心裂肺的感情。以穿越为主,部分主线剧情有所改动,请关注这个《仙剑奇侠传三外传问情篇》的穿越之旅。
  • 逆天魔猴

    逆天魔猴

    自西天取经成功后,孙悟空等人接成佛,三界开始了短暂的和平,不料千年后人界再次大乱,正在次关键时刻当初女娲娘娘补天的五彩石诡异破碎。众仙只能把人间苦难抛之脑后,合力修补五彩石,后佛祖提议让众仙亲传弟子解救苍生,一场华丽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而孙悟空的亲传弟子究竟是谁?又会和其他神仙碰擦出怎样的火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执剑飞升

    执剑飞升

    凡人修仙问道,这三千红尘断是不断!这恩怨情仇报是不报!一把青冥剑战尽世间不平,这一世的少年要活个精彩!我有一剑上能开天,下则辟地。哪怕是那天地同寿的‘不周山’我一样断给你看!
  • 万象毁灭

    万象毁灭

    不给金手指?我认了!不给张帅脸?我认了!不给青梅竹马?我认了!不给牛叉天赋?!我······我去!这怎么玩!
  • 相中神仙媒婆

    相中神仙媒婆

    开!玩!笑!堂堂姻缘神的她会没办法?!给区区小凡人的他!找一段缘定三生的好姻缘?!明明是他太挑剔好不好?!太高太矮太肥太瘦太白太黑太漂亮太丑……总之不顺眼不中意不能海誓不能山盟的都不要!不就是一男一女手拉手就生小宝宝的简单事情吗?!怎么会被他弄得如此复杂——隔三差五就对她做些连神仙都会脸红心跳的事!还害她得了叫“男女之情”的怪病!凡人不都讲究什么授受不亲吗?他怎么能和她越扯越不清呢?!难得她下凡当一回媒婆,还是神仙级别有木有!不给面子啊!故意刁难啊!掐着他脖子他说——是她欠了他千年的债,收点利息给不给啊?!
  • 轨道上的女人

    轨道上的女人

    人生如同疾驶在轨道上的列车,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站停靠在哪里,而作者笔下的主人公小雪,像传统女性一样,为家庭,为孩子,牺牲着自己,不同的是她始发站的曲折经历,相同的是她一直回旋在列车摇摆的中央,面对职场的无助,面对爱人的背叛,面对婚姻的破裂,她控制不住车速,同样也看不清列车的方向,她只有死死握紧车票,让自己能一直保持在轨道之上。
  • 长夜有时尽相逢岂无期

    长夜有时尽相逢岂无期

    自卑是种病,徐萌萌病的很严重,因为这场病她几乎错过了她大半个青春,还好,遇到季辰宇的时间不算晚,还好,徐萌萌的病还可以治,长夜有时尽,相逢岂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