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64100000005

第5章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创始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意为“成就一切者”。释迦牟尼这一名字是在他成佛以后,世人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圆寂于公元前486年,共活了80岁,与我国春秋时代的孔子是同时代的人。

据我国佛经记载,在古印度靠近雪山南麓森林繁茂的地方,有一个富庶的小国,这就是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

年轻的净饭王是位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之人,后与毗邻的拘利族天譬城主善觉大王的女儿摩耶结为夫妻。

王后40岁那年,才有了怀孕征兆。怀胎10月后的一天,王后生下一个男孩。只见他相貌端丽、神态安详,并无一般婴孩的哭闹表现。这就是后来成为佛祖释迦牟尼的乔达摩·悉达多。他的诞生地兰毗尼园后来成为佛教徒世代朝拜的圣地。

在皇宫优越的物质条件下,释迦牟尼一天天成长起来。

释迦牟尼天姿聪慧、悟性极佳,少年时代,便养成了爱思考、爱提问的良好习惯。其父净饭王期望他长大以后成为“转轮圣王”,有意加以培养。他命儿子同释迦族姓儿童约万人一起到教书法师跋陀罗尼(意为“普友”)的学堂学习。释迦牟尼很快就脱颖而出。对太子的博学多才,法师常常惊叹不已。除此之外,太子还学习哲学、韵文、占学、数学、历法、祭法、祈祷学、妖怪学、技艺、蛇学等多种知识与技能。

当释迦牟尼长到17岁时,释迦族姓的长辈们都来拜见国王,请求国王为太子选择贤妃!净饭王纳言下诏,召集释迦种姓年轻美貌的女子五百人,让太子挑选。释迦牟尼后来钟情于一位名叫俱夷的女子,她父亲是一名持杖者。持杖者说:我姓之宗法,须通晓技艺之人,才可把女儿嫁给他。使臣回禀国王,国王颇为不快。释迦牟尼听到后倒是极力赞同,应允七天后举行技艺。比赛那天,五百多名释迦族青年男子聚集到王宫竞技场上,约定比赛数学、文字、音律、剑术、角力、射箭、骑马、游泳、跑步等项目。释迦牟尼在全部项目中都占优势,最终获胜。持杖者心悦诚服地把女儿嫁给了他。

在当时社会里,婆罗门教是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教义规定青年人要经历四种生活,即梵行期、家住期、林栖期、游行期。释迦牟尼就是顺从这个社会习惯,进行了四方出游。

释迦牟尼成婚后,并未改其沉思的习惯,他对见到的任何一种现象都能作长时间的思考。

一日,释迦牟尼及随从数十人乘车马从东门出游。在郊外野径旁,一个老人拄杖而过。驾车者告之:此人为老所迫,“老”非国法,众人至壮被老残。太子想像着父母妻氏乃至自己,不论此时多么年轻富有,终将老去,实在让人痛苦!于是游兴顿无,命起驾回宫。

几日后,释迦牟尼又从南门出宫郊游,行至不远,见一病人,驾车者告之:此人已被病缠身,病危常在将近死。太子心想,患病之人周身无力,即使头脑聪锐手足健全也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多么令人痛苦!有什么办法可以免除这种痛苦呢?”回宫后,他整日为寻思这个问题愁眉不展,国王见了甚是担忧。

过了几日,释迦牟尼又启请出游西门。出城不久,遇见四人抬着一具棺材迎面走来,死者家属跟在后面,捶胸顿足呼号哭泣。驾车者告之:瞻州次是已死人。释迦牟尼想,怎样才能使人返老还童、青春永驻,怎样才能使疾病远离,生命长存呢?回宫以后,闷坐苦思,忧形于色。

过了十几日,释迦牟尼始终未找到答案,于是启奏净饭王,要出游北门。刚出北门,遇见一比丘(和尚),驾车者告之:此人名丘僧。

此时丘僧走近说:解脱之道,不在王宫在山林。释迦牟尼大受震动,心想:这就是我苦苦追寻的事业啊!于是下定决心舍弃王位,离家寻找解脱之道。这时释迦牟尼已经29岁,妻子俱夷即将分娩。

北门出游回来第二天,释迦牟尼前去拜见净饭王,说道:恩爱聚会,必有离别。愿父王许我出家,为众生寻求一条解除痛苦的途径。

净饭王听后非常难过,他想尽一切办法挽留太子。但释迦牟尼一心谋划着如何逃出城去。

第七天晚上,释迦牟尼趁众人困乏歇息的机会,偷偷溜出寝宫,来到马厩,叫醒车夫,让他驾车送他出城。

释迦牟尼逃出王宫,经过七天七夜的长途跋涉,离开迦毗罗卫国,来到“毗舍离城”(古印度一国名,第二次经典结集处)外跋伽婆仙人苦行林。当时矢志的跋伽正在这里苦修。释迦牟尼看见许多修苦行的婆罗门,释迦牟尼待了几日,认为修苦行不能获解脱之道,便告辞跋迦,继续寻找真谛。

却说净饭王发现太子出走后,立即派出王师大臣及许多随从,由车夫领路,急追而来。释迦牟尼正想前往摩揭陀国的灰白山中寻道,在半途就被追上。王师及大臣百般规劝,仍不见太子回心转意,于是留下桥陈如等五人跟随太子,率余下众人回宫复命去了。

释迦牟尼继续南行,他们渡过凶险的恒河,来到摩揭陀国(古印度国名,王舍城之所在国),受到国王频毗婆罗的热情款待。

释迦牟尼带领五人渡过尼连禅河,来到河边的迦暗山修行地。

此后,他先后寻访了新学派领袖、年逾百岁的阿罗逻迦罗摩和数论先师优陀迦罗摩子,并且吸收了二位大师的禅定观想方法。

释迦牟尼离开两位数论大师后,又到了伽耶,当时在尼连禅岸边的苦行村,住着许多苦行者,面对苦修盛行的当时社会,释迦牟尼一时找不到更佳的修行方法。他想:五浊使世道险恶、人心叵测,我为自身清净,破除邪谬,普渡众生,应当修禁行和苦行。于是他就这样修行了六年。《佛本行集经》中对他的修行结果有如下记载:身体羸疲,喘息甚弱,如八、九十衰朽老公,全无力气。六年苦修,使释迦牟尼的体质大大受到了损害。

六年后的一天早晨,太子来到尼连禅河边饮水,他看见了自己投在水中的身影心中不禁悲叹:六年苦修,残身伤智,徒劳无益。若丢掉苦行,仍像先前居家沉思,或许能获得解脱之道。于是决定净身进食。

太子走进尼连禅河,在清澈的河水中洗掉了六年积沉下来的污垢。由于身体十分虚弱,洗浴后感到头昏眼花,攀着一根树枝才上了岸。

这时,一个叫善生的村姑沿河而来,她献上鲜牛乳救了释迦牟尼。随从桥陈如等三人见太子喝了牛乳,以为他意志已灭,前功尽弃,大为气恼,纷纷离他而去。

释迦牟尼不久来到佛陀伽耶的一棵毕钵罗树下。释迦牟尼端正身体,并发誓不获誓不起此坐,便默坐进入禅定境界。

他在毕钵树下连坐了七天七夜,未进一粒米粟。

到第七天黎明,释迦牟尼忽然感到长期萦绕在头脑里千丝万缕的疑难全部释然,混沌已久的大脑豁然开朗、大彻大悟了。原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永不停息地变化,万物变化的惟一归宿就是因果报应。有因必有果,因果必循环。人生如舟,苦海无涯,只有断绝一切欲望,多积累施舍的善行,才能消除烦恼,才能宁静地忍受各种痛苦,得到真正的解脱。这就是释迦牟尼所证得的“正觉”。

从此,释迦牟尼成为佛陀(BUddha)(简称佛,意思是觉者,智者)。

释迦牟尼成佛这一天是公元前五三〇年农历十二月初八。那年他35岁。

此后的释迦牟尼因到处传播佛教而受人敬仰。

释迦牟尼成佛后,来到鹿野苑(今印度的波罗奈城),寻找跟随他多年的桥陈如等五人。

释迦牟尼寻到他们后,开始向他们传授自己的法道。

释迦牟尼的初次说法,完全征服了桥陈如五人的心。他们一齐跪拜,乞求佛陀收他们为徒,这就是释迦牟尼最初的五个弟子,野鹿苑是他得道后第一次传授经法的所在地。

在鹿野苑最初说法后,释迦牟尼暂时行走在缚罗迦河的沿岸。

为众人排忧解难、指点迷津,传播佛教,不久就收了弟子六十多人,师徒众人在缚迦河岸传道。后来释迦牟尼让六十佛徒分散而去,云游四海,佛教广泛地传播起来。

释迦牟尼在35岁至80岁的44年间,云游印度各地,向人们传布教法,普度众生。尽管他拥有上千名弟子、上万个信徒,仍身遭诸多不幸。当时,婆罗门教是佛教兴起前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它严格划分人的等级优劣,以巩固统治阶级的地位。而佛教主张一切教徒皆情同手足,不论贵贱,它的教义对婆教产生了巨大冲击。于是释迦牟尼成为被诽谤和诋毁的对象。

在他晚年时候,教团还发生过分裂现象。

此外,释迦牟尼为协调僧团内部人与人的关系,使之和睦统一,为了制约比丘和比丘尼的行为,有利于他们的修行和扩大佛教影响,制定了这样那样的戒规。为此释迦牟尼也遭到非议。但他善恶兼容,不计前嫌,最终令万人倾服,受万人朝拜。

释迦牟尼为传播佛教奔波劳碌了一生,于公元前486年圆寂(涅槃)在拘尸那伽城(今印度联合省伽夏城)的跋提河边。

释迦牟尼死后,古印度各国为争夺他的遗骨(“舍利”,火化后呈珠状物)而大动干戈。后经调解,决定将遗骨骨灰分成八份,各自带回“舍利塔”供养。此外,当地人还搜集释迦牟尼的毛发、衣物,建塔封存供养。这些“舍利塔”至今古风犹存。供八方游人瞻仰、祭拜。

同类推荐
  • 静一述林·郭沫若翻译研究

    静一述林·郭沫若翻译研究

    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编为综述,对郭沫若作为翻译家的成功之道、翻译活动、翻译思想以及翻译影响进行了整理与提炼;下编为郭沫若译作评介,对郭沫若的主要译作按德语、英语、俄语、日语及其他语种进行了分类评介;第三部分为附录,分为“郭沫若译论选”、“郭沫若译事年表”、“郭沫若译著详考”和“郭沫若翻译研究资料索引”四个部分,旨在为今后的郭沫若翻译研究者提供较为翔实的参考资料。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莎士比亚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莎士比亚

    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大家小书:孔子的故事

    大家小书:孔子的故事

    孔子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反映了由于奴隶制的渐趋瓦解而产生的当时庶人(广大人民)的抬头。孔子首先把文化知识普及到人民中间去,就是这种现实以及反映这种现实的人道精神的具体表现。《孔子的故事》中的孔子并不因为李长之在文献上的言必有据而显得古板无生气,恰恰相反,在他的笔下,两千五百余年前孔子栩栩如生的面影经常活跃在字里行间。
  • 阎锡山传

    阎锡山传

    本书采用祖国传统史学的实录风格,努力以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让历史人物回到历史中去。阎锡山一生是如何走过来的?以及他对历史所发生怎样的影响?阎锡山是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客观评述这样的历史人物,做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杜佑评传

    杜佑评传

    杜佑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思想家,代表作《通典》一书体制宏大、思想深刻,总结过去,反映现实,开辟历史编纂学新途径,在中国古代的国家行政理论,政治制度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学术成就。《杜佑评传》紧扣唐中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时代背景,细致考察、介绍了杜佑一生的经历,他的近六十年的从政生涯和著述生活,在此基础上,对杜佑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成就及其贡献,做了比较详细的讨论阐述。
热门推荐
  • 你像是我永远褪不去的伤疤

    你像是我永远褪不去的伤疤

    也许当初见到你上天就已经写好了我们之后的交集,如果改不了就走下去吧。
  • 天鸿剑尊

    天鸿剑尊

    少年白鸿入天山八千年,世间八年同逝。出山时,白鸿一身剑术惊天地泣鬼神,惊才绝艳,更有诡术藏身!炼丹术,阵术,禁术,咒术,锻造术等等天术无所不通!诸天气荡荡,一剑葬诸天!幽冥气森森,一剑震幽冥!大漠雁南飞,门前三千客,唯我一剑不出,出则轮回逆转,六道永昌!
  • 晚明政治小说与党争

    晚明政治小说与党争

    本书研究的是晚明政治小说与党争之间的关系。包括晚明政治小说兴盛的原因和条件、晚明政治小说与明朝的重大历史是非之争、晚明政治小说与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晚明政治小说创作方法及特点等6章。
  • 魔兽世界之通天大盗

    魔兽世界之通天大盗

    他和她相识于魔兽游戏,他是老玩家,有很多ID,她是菜鸟一只,得到他的照顾。日久生情,她跟他告白,却得到他有白血病的消息。从网络到现实,她来到他身边,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和他一起下副本,夹缝中求生存,一路披荆斩棘,征服魔兽世界,更要征服这个让人不甘的命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提笔江湖路

    提笔江湖路

    他出身于普通人家,但他天资卓越,昔日同伴成了天下共主,他则金榜题名,成了钦点状元。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木材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木材

    本书介绍了世界主要林木树种及珍贵木材特性,同时还介绍了人们对林木资源的科学、高效的开发利用重点阐述了木材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基本概念、作用原理和处理方法及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等。
  • 辛存

    辛存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幸存者,最后活下的只有那些面对极限坚韧不拔、艰辛求生的辛存者。为您讲述,诡异海难幸存者任肖,如何在孤岛中和回到现实中的生死辛存!
  • 我有个人性化系统

    我有个人性化系统

    某大学生三天没睡觉在网吧打游戏猝死,穿越到了异世,绑定了一个人性化的系统(本书不废柴,爽文无敌流)
  • 美人诛心最深情的少年无情

    美人诛心最深情的少年无情

    作品以女生成长为主线,涉及追星族、拜金女、非主流、极品室友、小三等社会敏感话题,挑战最大尺度最受争议的社会现实题材,深度剖析最残忍最隐秘的成长真相。学习并不好的小希,性格倔强不服输,究竟如何才能完成完美转身?爱情,也是挑战她的另一大命题。她和他又走到了一起,只是他们身后还有一个他。她该如何面对,又该如何选择?青春期的友情叫人唏嘘和心碎,青春期爱情叫人甜蜜又纠结,这是最完美的结局,也有最辛酸的告别,还有最残忍的长大,以及最难忘的回忆!那些偷偷溜走的时光,催老了我们的容颜,但请相信,这世上有东西会比时间更永恒,那就是我们爱别人,爱自己的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