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64100000004

第4章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人。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国的没落贵族,是殷代贵族的后代,后来到了鲁国。

孔子只有3岁的时候,父亲孔仡便亡故了。据他自述,在15岁时就已经立下了要好好学习各种知识和本领的志愿。

孔子在19岁时结了婚。后来孔子逐渐成了博学多能的人。名气也越来越大。他的邻居常夸他多才多艺,但孔子很谦虚地认为自己只会赶车。

大概孔子在26岁的时候,才做了一两回小官,一回是当“委吏”,这是管理仓库的小吏,另一回是当“乘田”,这是管理牲畜的小吏。

在孔子30岁的时候,开始招收弟子讲学,这是他从事教育事业的开端。他的第一批弟子有颜渊的父亲颜路、曾参的父亲曾点等,以后还有有名的贵族孟僖子的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还有子路、子贡、颜渊、冉有等等。

在洛邑孔子会见了大思想家老子,当时老子正担任“守藏室之史”,孔子依照当时的礼节,从自己车上下来,手里捧着作为见面礼的大雁,把它送给老子。

孔子向老子请教了很多东西,老子都根据事实和情理给孔子作了明确的解答。老子也深深器重虚心求知的孔子。

孔子得到老子的教诲,非常感动,回到鲁国,跟弟子们这样赞美老子:“像龙一样。”

公元前522年,齐景公来到鲁国,与孔子问对,很是赞赏孔子的话。当时鲁国发生了“三桓”叛乱,鲁定公被三桓驱逐出国,孔子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决定离开鲁国。

公元前517年,孔子到了齐国,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有记录的政治活动。

孔子先当了齐景公的亲信高昭子的家臣。齐景公向孔子请教政治的大道理,遭到老政治家晏婴的反对,孔子便干脆离开了齐国。回到鲁国,这一年孔子37岁。回国之后,孔子便继续从事教育事业。

公元前501年,也就是鲁定公九年,孔子51岁,在鲁国当了中都宰。中都宰是中都的行政长官。孔子做了一年中都宰就很有成绩,当时各诸侯国都想学孔子的治理方法。于是,孔子由中都宰升为司空,司空是掌管工程的长官,不久他又由司空而为司寇,司寇是掌管司法的长官。

这个时期,孔子虽然担任司寇,可是他是主张用道德来感化人民的。

鲁国在政治、外交上取得胜利,又削弱了贵族势力,因而国内的秩序暂时安定下来。这就更加重了齐国的忧虑。为此,齐国君臣经过商议,又想出一个对付鲁国的办法,即通过离间鲁国君臣关系,来逐步削弱鲁国的力量。孔子的处境显得越来越尴尬。于是孔子辞了职。

孔子辞职后,率领弟子离开鲁国去了卫国。

卫灵公听信谗言,便派公孙余假监视孔子的出入,孔子感到很别扭,就决定离开卫国。

公元年489年,吴国大举攻陈,陈国陷入混乱。孔子听说当时楚昭王非常开明,正好楚昭王也希望孔子能到楚国去,曾派人来接,于是孔子决定到楚国去。

孔子走到楚国边境上,楚昭王打消了用孔子的念头。

经过一番思考,孔子决定还是回卫国去。孔子再一次来到卫国,卫灵公也有意请孔子来担当重要职务。

过了两年,吴国进攻鲁国,曾为孔子弟子的冉有等七百名武士,英勇杀敌,坚决抵抗,吴国方才退兵。季康子感到鲁国情势这样危急,又见孔子的弟子们这样有才能,于是便派人到卫国来请冉有。孔子非常得意地说:“这回有回国的希望了。”

冉有回到鲁国,当了季氏的家臣总管,不久齐军入侵鲁国,冉有作为统帅打了胜仗,立了大功。季康子问孔子是何样人,冉有如实叙说了孔子的才能和抱负。

季康子遂派人带了重礼,迎接孔子回国。这是公元前484年。

孔子已经68岁了。他离开鲁国,在各地过了14年的漂泊生活。现在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的故土鲁国。

经过14年的奔波,孔子对政治生活不那么热切了。他觉得他不朽的事业还是文化教育,于是他把他晚年的主要经历投在教育事业上。

西周以来的文化教育为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权利,这种教育叫“官学”。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打破“官学”限制,开创私人讲学的人。他主张“有教无类”。从而打破了周代贵族教育的等级界限,使教育及于平民,这在当时是进步的。

孔子主张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士”、“君子”。“士”是周代统治阶级中的最下层,“君子”是在位者的统称。所谓“学而优则仕”,即是说学好了就能做官。

孔子很注意对学生性格的了解和培养。他针对弟子不同的性格施于相应的教导。

孔子注重诱导式的启发教育,而不是要求学生死读书。他的教育方法,是建立在学生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的。

孔子对弟子使用的语言,往往是含蓄而形象,耐于咀嚼。他的循循善诱、触类旁通的启发教育在教育史上是有卓越贡献的。

孔子在当时以博学多能著称。他的博学是由于“学无常师”,“不耻下问”得来的。他教育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在教导弟子的时候,最反对主观自是,他说要杜绝四种弊病:一是捕风捉影的猜想;二是把事情看得很死;三是固执自己片面的看法;四是把主观的“我”看得太大,处处放在第一位。他教育学生在知识上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常常以自己的不断求知、积极学习的态度来鼓舞弟子。他所谓的“学”主要是指人伦道德的修养和力行方面。他强调“行”的重要,但他也很重视读书。

在学与行的关系上,孔子主张学行并重。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即学和思的关系是辩证关系,两者不可偏废。从《论语》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所讲的“思”就是推理,有所发明。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周礼”即当时的奴隶主贵族制度几乎是最完美的制度。他说:“周兼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认为到了春秋末期就是“天下无道”了。所谓“无道”,就是天子诸侯、大夫、陪臣等级制度不能维持了。

孔子认为“礼”必须以“仁”为其先决条件。把“仁”应用到政治上,就是他的“爱众”的思想,这是孔子所讲“仁”的内容的另一方面。

那么怎样做才能达到“仁”呢?孔子提出两种方法:一是忠恕违道不远;二是克己复礼为仁。

但是孔子认为“仁”的世界观只有封建阶级的“君子”才能俱备,小人是无缘份的。这是孔子思想的局限。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这是孔子对传统有神论的一种修正。

但是孔子所了解的“天”似乎也有神秘的一面。他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把“命”视为是一种与人对立的、异己的力量。

孔子虽然认为人的生死富贵以及成功失败,是由天命决定的,但是人还是可以尽自己的力量,做他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孔子对于“鬼神”的存在持比较明确的怀疑态度。孔子还经常把诗歌和音乐当作向弟子进行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他对音乐十分精通,且充分肯定诗歌的价值。

孔子晚年在鲁国集中力量把古代相传下来的文献加以整理,参考了大量各国的史书,着手编写了历史著作《春秋》。《春秋》是我国保存下来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编年史。它具有鲜明的时间观念,记载历史事件,天文现象(如日食、月食发生的年、月、日),都很准确。它的另一个特点是神话色彩很淡,主要是写人的历史,这在2000多年前是难能可贵的。《春秋》中虽然有不少孔子的企图,但他是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来编写的。孔子在编写《春秋》上,删繁就简,千锤百炼,一丝不苟。他自己曾说:“后代人知道我孔丘的,将因为这部《春秋》,后代人责骂我孔丘的,也将因为这部《春秋》。”他简直把《春秋》当成了他的第二生命。

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春,孔子病倒在床,再也没有起来。7天过后,在弟子们的痛哭声中,离开了人世,终年73岁。遗体被安葬在“孔林”(今山东曲阜城北门外的泅水旁)。

总而言之,孔子是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最著名的、对后世的影响最大的、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也是享有盛名的人物。作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和最早的史学家,他的言论和成绩是无可比拟的。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对孔子这样评价:“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菜,设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崇之。白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同类推荐
  • 泰戈尔

    泰戈尔

    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泰戈尔继承了古典和民间文学的优秀传统,吸收了欧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丰富营养,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一代文化巨人。泰戈尔一生共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种戏剧,还有大量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著和游记、书简等。此外,他还是位造诣颇深的音乐家和厕家,曾创作2000多首歌曲和1500多幅画,其中歌曲《印度命运的创造者》已被定为印度国歌。一起来翻阅《泰戈尔》吧!
  • 刘邦创业记

    刘邦创业记

    这是一部草根闯荡终极职场的实录。刘邦出身农家,年过而立才当上了大秦帝国的基层乡镇干部。就这么一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色,却在秦末的动乱中脱颖而出。他仅仅用了不足三年时间就把自己的几十名追随者变成了几十万,从泗水亭长混成了汉王。他又用了四年时间,与自己的朋友兼兄弟、历史上最强悍的军事家项羽争夺天下,最终把看似不可战胜的楚霸王逼死在乌江口。刘邦在当上皇帝后,又用了七年时间收拾秦帝国留下的烂摊子,打造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大汉王朝。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他的成功模式历经千年仍有借鉴意义。
  • 政治江湖:杜月笙的1931

    政治江湖:杜月笙的1931

    混江湖,不了解杜月笙,注定不得善终;混官场,不了解杜月笙,注定籍籍一生;中国帮会三百年来第一人,在民国江湖的腥风血雨中,他凭什么做成“谦谦君子”,在民国政坛的波诡云谲中,他稳坐钓鱼台,是什么,让杜月笙在乱世之中游刃有余?是什么,让杜月笙总能在危机之时,全身而退?
  •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1)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胡雪岩发迹史

    胡雪岩发迹史

    胡雪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从穷乡僻壤走入富丽堂皇的大都市的?又是怎样一步步地走近和他命运息息相关的钱庄?他生命中的两个大贵人是谁?左宗棠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和胡雪岩是怎样互相扶持的?王有龄又是何方神圣?他在胡雪岩的生命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神奇的胡雪岩是怎么主导中外大商战的?最后他又为何会一败涂地?到底是谁给了他致命一击……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那么就请打开《胡雪岩发迹史》,让我们一起回到历史的轮回中,去重新品味那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乐章吧!
热门推荐
  • 造纸:知道这些就够了

    造纸:知道这些就够了

    谁没用过纸?谁不知道蔡伦?可谁知道如何造纸?造纸:知道这些就够了!作者戴尔·沃勒在圣路易斯长大,现居匹兹堡。他曾在海军服役,目前是一名核能工程师,写作是他的兼职工作之一。他自2013年开始自出版创作,至今已有百本涉及人文社科领域各类话题的作品与读者见面。
  • 霸道总裁是妻奴——好想说爱你

    霸道总裁是妻奴——好想说爱你

    “boss,夫人要当医生。”“给她开个医院。”“boss,夫人要当厨师。”“给她开个饭店。”“boss,夫人让你陪她去吃饭。”“等着,我马上回去让她吃我。”
  • 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履职教程

    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履职教程

    本书根据新修改的宪法,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别是人大代表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和近几年来作者对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履职新的体会,结合相关资料进行编写。本书是从代表履职的实际需要出发,规范了体例结构、明确了相关内容,力图为人大代表依法执行好代表职务和人大工作者开展好相关代表工作,提供一本较新的系统、规范、简明、实用的参考读物。
  • 进击的制卡师

    进击的制卡师

    一觉醒来,陆谦一穿越到了新世界。这里,有绚丽的技能,有神秘的器灵,还有整日辛辛苦苦兢兢业业的农民卡工……
  • 妾从秦朝来

    妾从秦朝来

    闹市,她抱着他的大腿苦苦追问:“聚几千年的剑魂,重来的人生,只为护你周全。你无双的英勇,盖世的豪情,可愿为奴家买碗麻辣面?”他一脸嫌弁,极力挣脱,落荒而逃。世人见她哭的可怜,便问她是谁,家在哪,需要联系她的家人吗?见他跑远,她站起来拍拍衣服上的灰土,抬头便眼前一亮:“不管轮回多少次,我一眼就能认出你!”
  • 法制教育一年级(下)

    法制教育一年级(下)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由于社会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青少年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 财神的异界生活

    财神的异界生活

    天庭财神魂穿异世,浑身仙力化为系统。买!买!买!你说功法?神品够吗?你说体质?圣体行吗?你说武器?仙器好吗?我不差钱!啥?你说我太残暴了?哈!不好意思,是系统壕无人性!
  •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本书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居家交游、求学问道、气节名利、建功立业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菜根谭》的深刻人生哲学。
  • 快穿宿主想上天

    快穿宿主想上天

    哔,宿主。由于你死前执念太深,所以无法投胎。只要攒够积分,就能成功投胎。必须抱紧系统的大腿!桃夭夭想各种舔,但居然和系统成为了朋友!穿梭在三千世界发生各种奇异梦幻的世界攒着积分……
  • 偷天仙辰

    偷天仙辰

    一个来历不明的野小子,一个一心复仇的“上古第一大乘",一个天生紫瞳的遗孤,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恩怨纠缠,命运之河又会流向何处?且看楚辰这个默默无闻的野小子,如何一步步踏入仙界,颠倒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