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50800000006

第6章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6)

史前社会里,男女都披发于肩,由于不利于生产劳动,便改用绳、带系住。有的则用绳子串起打磨过的兽骨、玉石,做成饰物束在头发上。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就曾出土过这类束发器。进入文明社会后,发式更为讲究。儿童头发自然下垂,称为“髻”。长到一定程度后,便于顶门两旁扎成两束,称为“角”或“总发”。这都是未成年人的象征。20岁成人后,将束起的头发绕成髻,用一块黑色的布帛包住,再加冠,用竹制或骨制的“笄”横贯发髻和冠加以固定。殷墟出土的俑,冠都很高,说明此种束发的形式已经出现。不过,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加冠仅是贵族男子的特权,平民只能束发盘髻。也因为此,贵族不能随便去冠,否则会被视为失礼。由此,也形成了贵族戴冠、平民披巾的汉人打扮模式。一直到明末,汉族男子这种发式都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其间,虽有一些狂人、隐士散发披肩,与世俗抗衡,但人数极少,没有产生大的影响。汉族男子发式的真正改变,是在清代。当时,入主中原的清廷有“留发不留头”的政策,汉族男子不得已改变传统发式,前顶剃光,后梳单辫。辛亥革命后,受新思潮的影响,人们自发剪辫,理发开始普及。

同男子单一发式相比,古代妇女的发式变化丰富得多。殷商妇女发式,与男子大同小异,其辫发式样,大多卷曲垂于肩,头上有冠巾和对笄。春秋战国时,尽管各地风俗不同,妇女发型的基本式样仍为辫发形制,但编梳方法不同,或挽成大辔垂于脑后,或编成大辫垂于胸前,简洁纯朴,影响至今。秦汉时,发髻增多。汉代妇女一般将头发向后梳掠,在脑后绾一个髻,像是拖着一把锥子,所以汉代人称之为“椎髻”。在汉代的陶俑中,这种发式很普遍。东汉时,妇女中堕马髻十分流行,妇女们将头发梳得高高耸起,堕向一侧,看去别有一番情致,因而深受妇女喜爱。古诗《陌上桑》中采桑妇女罗敷头上的倭堕髻,便是由堕马髻演变而来。魏晋的发式多且高大,假髻、撷子髻便是典型。唐人之髻更是丰富多彩。据史书记载,髻名不下200余种,着名者有高髻、低髻、卜髻、螺髻、反绾髻、乌蛮髻、同心髻、囚髻、抛家髻、闹妇妆髻、丛梳百叶髻、花髻、双鬟望仙髻等等。杨贵妃常以义髻(即假髻)为首饰,其以加添而梳成,亦有用薄木制成者,上缀珠宝或饰以画彩。宋以后,女子发式不胜枚举。据载,蔡京等几个大臣设宴时,侍奉的女伎的发式,就有“朝天髻”、“懒梳髻”

、“三十六髻”等多种,近代以来,海禁大开,又出现了“一字髻”、“东洋髻”、“舞凤髻”等新发式。辛亥革命以后,除了梳髻之外,许多妇女还在额前留有一绺头发,俗称“刘海”。“刘海”的式样,前后不一。最早流行盖在眉间“一字式”,继而流行将发剪成圆角,梳成垂丝的“垂丝式”,接着有“燕尾式”、“满天星式”等。20年代以后,中国大城市的妇女,发式大多模仿西式,以剪去发髻为时髦。剪发后用缎带束发或戴各种发箍。有的还把头发染成红、黄、棕褐等不同颜色。

结髻武士

头发是人类所共有。各个民族的头发虽有稠稀、长短、曲直等不同的性质,但都是生长在人身最高的地方,部位显着。除了头发自然的隔绝冷与热的功用外,还有其他种种的社会功能。佛教认为它是烦恼丝,表现世俗的欲求之一,要剃掉它,以示隔绝世俗。有的宗教则要留长它,以方便被神抓上天去。其他如以发型表示年龄、婚姻状况,或地位等的区别,都在很多社会发生过。到底人们何时开始对它注意,花费很多时间加以打扮?中国古人对头发是否和其他民族有同样的观念和措施?其演变的经过大致如何?

我们现在的经验,妇女比男人花更多的时间装扮头发,以增添其美丽的容貌。它似乎因为女人比男人更爱漂亮,处理头发是基于美容的原因。但详细一想,恐怕事情的发生并不是如此。

爱美是种进步的象征,表示人们于余闲能从事觅食以外的思考,不是浑浑沌沌毫无思想的时代了。在动物群中,恐怕人的头发长得最长。如果不加以修剪,大部分男女的头发都可以长过腰际。如果把我们想像生活在已知爱美的远古时代,譬如说在1万多年前,就会觉得没有什么方法可利用头发打扮得漂亮些。因为松散下垂的头发无法使饰物保留在其上而不掉下来。那时没有什么趁手的利器可将头发剪短,如让它无限制地生长,就会妨害工作。就要想办法把它弄得不碍手些,否则就得一根根地扯断,太烦人了。因此当人们到了不是只从树上摘果子,或在地下挖块根,还要追逐奔跑捕捉野兽时,就会有束括头发,不妨碍工作的需要。最先整理头发是基于工作的需要,还可以从一些后世的风俗得到印证。日本在战国时代以前,不管身分高低,女性都顺其自然梳为长长的垂发,最多是用油脂的东西把它梳得乌亮而已。后来身分低的人,为了应付繁忙的生活,感到散长的垂发多少对工作有些不便。于是乃有于劳动之际才束发于脑后的风俗。这种型式渐为一般人所接受而才普遍结发,而且又受歌舞妓装扮的影响,演成普遍梳成各种各样复杂的髻。所以束发最初应是为工作的需要,后来才发展为美观的目的。剧烈的工作都由男子从事,因此束发也很可能始自男性,不是女性。

括发成束需要有可以绑得住的东西。1万多年前的山顶洞人有骨针及能制作颈饰,自也有办法搓绳束发。这样的结发也还是难于在其上插戴饰物,要结发于头上,用笄贯穿,头发才能紧密插住东西。以木、竹作的笄难于在地下保存,所以难估计何时有髻发的习惯,或以为始自燧人氏,自是猜测之辞。若以不腐败材料制作的,约8000多年前裴李岗文化遗址就发现了很多骨笄。那时阶级尚未形成,因此骨垂的使用除工作外,还有基于爱美的追求。不少初民的社会,作为领导阶级的人有插骨、羽毛等物以炫耀受其统治的族人,并以之向外族显示其崇高地位的措施。可以肯定这种阶级社会的功能使它的使用更为推广。

女性发型之复杂胜过男子,应是较晚的事。起码在汉代之前,妇女以垂发或束发而结圆髻于脑后,陶俑、壁画所显示的汉代妇女大都如此打扮。而我们可以看到秦始皇的陶俑坑,士兵都于头上结各种式样繁杂的高耸发型。武士这种结髻的习惯至少可追溯到商代。甲骨文的免字,作一人戴有弯角装饰的头盔状,可避免矢石的伤害。头盔作穹顶的形状。为容高耸的髻,与小孩的平顶帽异趣。出土的商代铜盔,都是穹顶,眉以上的部分很高,显然是为容髻。西周有玉人雕像,戴布帽高约头长,也是为容高耸的发髻。士兵结髻显然是为打战的需要,和工作的目的一致。

固定顶上的发髻,最简单的是用一支笄。甲骨文的夫字,作一个大人的头上插有一支笄的形状,笄的主要作用是把头发束括起来不使松散,附带也起装饰及分别等级的作用。故雕刻繁褥的骨笄只见于较大的墓葬。括发是成人的装扮,男人平常只用一支笄,故夫字是成年的男人。在汉代,士族就盖以冠,而庶人则只加巾。女子要成年,当了人妻之后才梳发,插发笄,故甲骨文妻字,作跪坐的妇女在装扮头发之状。女子更为爱美,经常插多支笄。甲骨文的每字,其本义是丰美,作一跪坐的妇女头上插有多支发笄之状。在几个商墓,曾发现妇女头部遗留几十支发笄的情形,真是惊人的盛装。

大概到了商代,女子已比男子花更多的时间打扮头发。甲骨文的敏字,作一手在打扮一妇女之头发状。要装扮漂亮,需要巧手才能胜任,故有敏捷、聪敏的意义。头发除笄外,还可装饰以各种珠玉、贝蚌等美丽的东西。金文的繁多,在一位女头上装饰有丝带及其他饰物之状。因为头发或头带上所缀饰物多样,故有繁多的意义。

由于发型渐成为美的项目,当社会文明进展到以人格修养为最高指标时,社会中坚的男子就较少竞逐于美的外形表现,因此商代以来男子的发型可说较无变化,女子因不戴帽而变化甚多。其原因大致是生活的富裕,使人们有余裕装饰竞美。文艺、音乐、歌舞的兴盛,追求舞容的表现,以及妇女参与社交的精神解放。汉代贵妇人大都不结发于顶,但是战国以来娱乐他人的舞女,就经常作高耸、繁杂的盛髻及饰物。魏晋南北朝的贵妇人就也受其影响,顾恺之所画的历代妇女发型多样。见于出土的漆画、壁画等亦莫不如此。文献提到的发型,有朝天髻、堕马髻、八鬟髻、归云髻等数十种名称。唐代的陶俑和壁画表现的更是多样和夸张。

发型的取决,如上所说,是基于生活的环境,也有社会思潮的成分,本与政治无关。但是人是政治的动物,总会尽量把生活纳入政治的体制。头发也不例外。满族人进关后要汉人剃发结辫子,而此种被压迫的忧虑,春秋末期的孔子就叹,“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给黄帝佩戴玉佩

谈到远古的人物,没有比黄帝的传说更为详细的了。他生于4700年前,被视为中国人的共同祖先。后世的姓氏几乎都可以在他的朝廷找到渊源。故《史记》以他为中国历史的开始。

他是中国第一个建立人为制度的王朝,较重要的创制有衣裳、旃冕、历数、律吕、文字等。

在历史学家的眼中,他与以前的圣人如开天辟地的盘古氏、构木巢居的有巢氏、钻木取火的燧人氏、网罟渔猎的伏羲氏、种植谷物的神农氏等有极大的不同。那些圣人虽然次第发明改善人们生活的劳动方法和器物,为文明的进展,国家的建立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但都未触及政治措施的种种人为制度。班固的《白虎通》就特别推许“黄帝始作制度”。因此,在古籍记载中,黄帝以前的创物圣人被描写成半人半兽的神物,或穿着树叶、兽皮,尚处于野蛮状况的人物。而黄帝以下的帝王则穿戴着文明人的衣冠,服佩着玉佩。

历来以为黄帝的取名来自其顺应土德而崇尚黄色。西周时代,人们开始想像宇宙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构成。发展到战国晚期,邹衍把五种物质,配合东、南、中、西、北五个方向,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春、夏(孟夏、季夏)、秋、冬四个季节,认为这些东西很有系统,依次序轮番主宰宇宙,从而影响人间政治的更革。王者需要当运才能成功,否则就会遭遇败亡。根据这种阴阳五行学说,黄是最尊贵的颜色,土是五谷生长所最倚重的物质,中央是临制四方最适中的位置,黄帝既然是五帝中最伟大的,当然要应土德之运,坐镇中央而穿黄色的衣裳。故以为黄帝是以黄色之德命名的。

但五帝中,只有黄帝是以颜色命名的,在邹源创演五德相胜学说之前,其名字已出现于铜器铭文。而且战国晚期以前,中国也不见有尚黄的习俗。因为根据考古资料,中国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就普遍喜爱鲜明的红色及黑色,并以之为尊贵者的装饰色。战国时代的人大概根据周代尚赤的事实,应用五行相生相胜的新理论,附会黄帝的名字,推算上古各帝王所应崇尚的颜色,才得出黄帝应土德的这种不正确结论。

商代的甲骨文显示,“黄”是一组玉佩的象形字。中间是主体的圆环,环下则为垂饰的衡牙及双璜。所以黄帝很可能便是以璜佩来取名的。

现今可知,7000多年前中国已有“炊蒸”的烧食法。这种方法需要一块布来隔开谷粒与水,并让水蒸气透过孔隙将食物蒸熟。而地下发掘的材料也证实,起码6000多年前便已有麻布。所以黄帝的创制衣裳,其意义应不只是裁剪衣帛缝制衣服,主要还是在规定不同形式的衣裳来区分阶级,以达到某种的政治目的。传说黄帝始作带以束紧衣服并以之作为代表阶级的标记。《礼记》玉藻说,“凡带必有佩玉”。玉佩是带上的悬挂物,很可能黄帝所创衣制就是以璜佩增饰并用以表示阶级。

在以渔猎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的远古时代是个平等的社会。人们向自然撷取资源,没有产权及领域的概念,也不会产生贫富的差距。当时所谓的领袖是人们自动的依附,不能强制执行权威,所以没有必要强调某个人的特殊地位。但是到了以园艺农业维生的时代,开始有产权及领域的概念,由于对环境的投资程度不同,个人的财富渐有差别而形成有阶级的社会。

一旦有了阶级的区分,就普遍产生以穿戴某些难取得的动物皮毛、爪牙,或装饰金玉、贝羽等东西来显示权威及特殊身分的现象。

同类推荐
  • 服饰的进化

    服饰的进化

    服饰,诞生在文明的源头。它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开始。可以说,服饰,就是文明的一个LOGO。各个文明的碰撞、冲突、融合,推动了服饰的进化,促进了衣冠的聚会、色彩的狂欢。服饰史是一种存在,它又不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又是一部变化史,一部流动的传承史。各种变异,各种改革,在它的腹心深处喧响。那里,交错着不同的空间与时间,上演着不同类型的“战争与和平”、不同形式的悲愁与喜悦。从远古到清末,服饰曲折地表达着人类;它以一种外在的形式,表达着民族的内在精神,表达着文化的内在层次。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经济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经济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梁实秋——在古典与浪漫之间

    梁实秋——在古典与浪漫之间

    本书从梁实秋黄昏岁月的热恋写起,全面地考察了他的为文与为人,探讨他在清华大学时期的诗歌创作与文学批评,指出了他批判五四文学的得失。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希腊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希腊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全民学国学

    全民学国学

    本书内容丰富,别出心裁地借用了古代科举考试的升级方式,包括哲学、历史、艺术、文学、经济、军事、教育、宗教、民俗等各个方面,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书中以选择题、填空题的方式,来教给大家国学知识。每一个题目的答案附后,就是一个国学的知识点。既是自学自测,更是自娱自乐。既扩大了思路,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又有助于认识上的深刻。使国学知识有如春风化雨,在不知不觉中润入读者的心田。读者在国学这片土地上播种培育,最后必有受用一生的收获。
热门推荐
  • 我有一个满级号

    我有一个满级号

    “少年,你想变强吗?”“想。”“那便与我签订契约。”“不要,你太弱了。”随着少年淡淡的声音落下,他的装x之路,开始了。
  • 妖魔灭仙

    妖魔灭仙

    妖魔苍穹天,乾坤混沌颤。以妖魔之神,练就仙命之路。遥望众仙府,杀出仙魔路。吾欲妖魔,弑神杀仙。血染鸿蒙天道,力荡苍穹仙路
  • 七年的爱

    七年的爱

    部队退役的星阑归于平淡生活之后,拥有了一段期待已久的爱情,然而这份爱情的期限,却只有七年……
  • 武乱天下

    武乱天下

    一部神秘功法,开启一段传奇!天骄少年,订婚当日丹田突然爆炸,沦为一届废人!至此,家族抛弃,人尽可欺,订婚对象冷酷无情,言行直剜其心!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年之后,当曾经的天骄少年再度站到世人面前时,又会怎样?世界是否会颤抖?曲折迷离的身世,天路尽头的等待,历史面纱下的不为人知……九转归一,龙腾九天,且看少年楚枫携乱世之体搅动天下风云!
  • 我在东京封神仙

    我在东京封神仙

    重生东京,姜尚变成了一名小学生!为了挣点零花钱,无奈之下,认了一个假冒灵异侦探的神棍当师傅,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学学柯南当个名侦探玩玩。结果,却发现自己拥有封神能力!于是,遇着各种鬼魅魍魉,他的开场白就是。“别当鬼怪了,没前途的,不如来当神仙玩吧!”……一不小心,他就封了八百万神!从此以后,所到之处,众神膜拜,无不响彻着这么一句话!“姜圣在此,诸神退位!”
  • 九天神龙戒

    九天神龙戒

    本是上三重天,天圣神国的小王爷,因意外掉入葬神渊,不慎跌入下三重天,凭着超人的智慧以及神功,一步一步崛起
  • 草莽英侠传

    草莽英侠传

    水泊梁山后代,忠义仁侠,除暴安良,为国为民,替天行道。
  • 与爱情捉迷藏

    与爱情捉迷藏

    从前,我时常在想:爱情到底是什么?我找了许久都没有找到。当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我不由得想:或许,我的爱情是你,但是你的却不是我。相互交错,却又有缘无分。如果没有遇到你,我想我可能只是时间沙漏里的尘埃。因为遇到了你,我的人生变得多彩。虽然,过程并不完美,但遇到过你,无悔。
  • 相同与不同的噬血狂袭

    相同与不同的噬血狂袭

    也许是平行中的世界,也许就是原本的世界,也许只是一抹幻影,但,终归还是经历了,留下了
  • 倾华:医妃天下

    倾华:医妃天下

    21世纪的神医白玉兮遭好友出卖而身死,竟意外重生为大辰相府三小姐,从宅斗到权利的争斗,这世上不缺的就是出阴谋诡计的人。一个倾华天下,一个舍弃江山,两人皆是风华绝代。并非乱世却比身处乱世更为凶险,几次死里逃生,几回黯然神伤,又创下怎样的流传千古的佳话。是谁说:江山再好,也敌不过你的真心一笑是谁与她十指相扣谁的相思那样浓隔了云天陈了梦谁的韶华缠上谁的青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