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1600000057

第57章 村民收入

农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占有(使用)土地资源的多寡和劳动力素质的高低,还在于家庭经济结构及收入来源的不同。纳家户村村民生活的历史变化,既受宁夏农村大变革的影响,也有其不同的特点。

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村民收入

土地改革前后的收入状况(1949年~1957年)新中国成立初,村内绝大多数居民主要靠种地为生。当时,人均土地只有1亩多,且不少是盐碱地,造成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亩产100公斤左右,当时人均纯收入仅有70多元。1952年,土地改革后,占农户65.6%、人口61.4%的贫雇农分得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加上个体工商业在此期间有所恢复,人均收入增长较快,村民生活得到改善。“一五”期间,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村民收入来源逐渐由家庭经营变为由集体统一分配。集体的收益分配实行由合作社按家庭人口和劳动力比例分配(人口、劳力三七开)。由于初期的集体经济体制显示了活力,农业生产继续取得进展,大多数村民收入增加。195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接近百元。

1958年~1978年的收入状况在这20年里,村民收入经历了徘徊不前和缓慢增长的两个阶段。这一时期的前期(1958年~1961年)由于受“左”的思想路线的影响,高指标、浮夸风及“一平二调”(平均分配,国家向集体、集体向个人平调财产)的“共产风”,加上没收社员自留地,禁止家庭副业,大大挫伤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由于生产队粮食产量大幅度减产,村民的经济收入几乎断绝了来源,生活陷入饥馑之中。

从1962年开始,由于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开始纠正“一平二调”,并根据“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原则,缩小了生产队规模,减轻农民负担,采取按劳分配加照顾的分配政策,并恢复了社员自留地,允许发展家庭副业,农民家庭收入逐年提高。1965年,集体分配的人均纯收入从1962年的49.9元上升到百元左右,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但从1962年到1965年全村依然有相当一部分村民粮食不够吃,每年要吃国家返销粮。

1966年~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使刚刚复苏了的农业生产再次遭到冲击,集市贸易再次被关闭,家庭副业再次受到限制,影响了农民家庭收入的增加。尽管这期间所开展的平田整地、治水改土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加上耕作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较前有所发展,单产和总产均有明显提高;但由于人口的骤增,人们的生活水平依然没有多少提高。1976年人均从集体分配的收入只有70多元,其中在1975年还吃了一年返销粮。

二、1979年~2009年村民收入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集市贸易开始恢复,社员家庭副业重新起步。特别是自1980年秋,纳家户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先是包产到组,1981年改为包产到户),农户由单纯的消费单位,变成了生产经营单位。劳动者由单纯的生产者变为独立的生产经营者。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开始稳步持续增长。这一时期居民收入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79年~1984年。村民收入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1984年,村民平均每户总收入4177.71元,人均收入739.94元,扣除生产费用及税收、提留,人均纯收入465.26元(最高的达741元,最低为289元),比1978年增加了372.26元,增长了4倍,年均增长30.8%。与上年人均338元相比,一年净增127.26元,增长37.7%。

第二阶段为1985年~1993年,村民收入增长的态势减缓。1993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居宁夏全区川区和永宁县中上水平。

第三阶段为1994年~1996年,村民收入继续大幅度增长。1996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460.49元,比1984年增加1995.23元,增长4.29倍,年均增长14.9%。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71倍,年均实际增长8.7%,高于同期全区农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

第四阶段为1997年~2009年,村民收入增长较快。2008年,全村80%的家庭和劳动力以二、三产业经营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4381元。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835元,比全国人均水平5153元高682元,比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4048.3元高1786.7元。

纳家户村人均全年总收入和纯收入不仅明显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也高于川区和永宁县平均水平。其中人均总收入分别高于全区、川区和永宁县64.1%、11.7%和2.7%;人均纯收入分别高于全区、川区和永宁县73.8%、23.9%和11.1%。

三、村民收入的来源及其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而且收入结构也发生了转变。1984年和1996年居民收入及其来源呈以下几个特点:

家庭经营收入由单一结构向多层次复合型结构转变1980年前,纳家户村村民家庭收入的主体来自生产队集体经营的分配。除此以外,家庭经营的自留地、畜禽养殖收入只占很少的部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民家庭收入的多寡与家庭经营的水平直接相关,村民收入主要来自于家庭经营。1984年,居民家庭总收入的92.66%来源于家庭经营。1996年,家庭经营收入仍然占家庭总收入的91.23%。

在家庭的纯收入中,1984年与1996年,来自家庭经营的收入依然分别占67.9%和71.4%。就居民家庭经营收入而言,由于家庭非农产业的发展,家庭经营收入的内涵亦发生了变化。1984年,家庭经营中从事农业种植的比重较大,因而,家庭经营收入中来自农业收入的比重较高。之后,家庭经营向多种产业拓展,使非农产业的比重有较大的上升。因此,家庭经营收入中的比重亦发生了明显变化。据103户调查,1996年家庭经营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占40.34%,第二产业的收入占18%,第三产业的收入占41.66%。

从低收入向中高收入转变1978年,纳家户村生产力水平仍然低下,农民人均纯收入当年不足百元,不仅低于永宁县人均121.30元的水平,也低于全区人均111.9元的水平,普遍处于贫困状态。1980年以后,由于生产的发展,村民家庭人均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低收入户逐年减少。1980年人均达到207.19元,跃上一个新台阶。但从整体上说仍是低水平,贫困人口数量仍然较大。按当时人均纯收入200元的贫困线衡量,大部分家庭人均纯收入在贫困线以下,贫困发生率(即贫困人口与全部人口的比率)在50%。198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再上新台阶。当时抽样调查的113户村民人均收入达到465.26元,分别比全区人均313.23元(自治区统计局农村调查资料,下同)和永宁县人均390.29元的水平高48.5%和19.2%。低收入困难户显著减少,中收入户增加较快。若按国家制定的标准,人均收入200元以下的贫困户仅1户,占0.9%;201元~500元的温饱户有75户,占66.4%;501元~1000元的富裕户32户,占28.3%;1000元以上的小康户5户,占4.4%。

199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据抽样调查的103户统计,人均纯收入达2460.49元,其中人均1000元以上的有97户,占调查户的94.2%。这一比例比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户数所占比重65.6%高出28.6个百分点。同时,若按人均1800元(1996年)的小康标准衡量,80%以上的家庭已达小康。这一显著变化表明,纳家户村居民已实现了从低收入向中高收入、由整体温饱型向整体小康型的历史性转变。2009年,人均纯收入5835元,比1996年增长2.39倍。比全国人均水平5153元高682元。比永宁县平均水平5127元高出13.8%。

高收入向知识型和能人集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已被当今国内外的发展所证实。同样,也被这个以种植业为主体的回民村得到了印证。所谓科技能人,即适应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善于思考,敢于开拓,并较快地走上富裕之路的人,这就是农村中普遍称之为有本事的人。

劳动者文化素质的高低,对家庭经营水平影响极大。对各占抽样户10.7%的两组(即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对比中可以看出,两组劳动力相等,均是30人,但高收入组具有初中和高中文化的劳动力分别为30%和16.7%;而低收入组有初中文化的劳动力为2.33%,小学及文盲者却高达76.7%。这种文化上的差距,必然体现出劳动者的观念和生产技能上的差距,自然反映出经营水平和收入上的差别。

劳动者经营水平的高低和收入的多寡,与劳动者的能力,尤其是开拓精神有着必然的联系。凡是全家所有劳动力都投入第一产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其家庭收入就明显低于部分劳动力投入第二、三产业的家庭收入,更低于多数劳动力或全部劳动力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家庭收入。仍以家庭收入高低悬殊的两组相对比,高收入组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力为73.3%,而低收入组投入种植业的劳力却高达86.7%,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仅13.3%。前者户均收入20262元,而后者户均收入4197元,前者是后者的4.8倍。

不可否认,种植业的生产费用较高,而收益率较低。然而,不可争的事实是,凡从事第二、三产业者,绝大多数属于不甘心受穷,不愿意在收益不高的行业上走到底的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不甘寂寞,不怕挫折,勇于开拓,精于经营。一业为主兼营多业;或离土不离乡,搞专业化经营。什么产业致富快就选择什么,什么产业适合自己特长就干什么。这些人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而,他们必然较快地实现小康,达到富裕。人物简介中提到的纳金龙、马祥、王华、丁跃成、纳合成、纳学忠等人就是典型代表。

同类推荐
  • 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

    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

    《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中,作为对中美经贸关系领域的权威专家,扎切里·卡拉贝尔在书中追溯了中美近2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20年中,中国进行了积极的经济改革,吸引美国企业来中国投资、经营。书中讲述了像联邦快递、肯德基、雅芳和沃尔玛这样的美国企业在华发展的历程,《中美国:从激烈对抗到超级融合》讲述了它们对于中国经济成功起到的积极作用,也讲述了中国为它们提供的发展机遇。
  • 谁都逃不掉的经济大滞胀

    谁都逃不掉的经济大滞胀

    教育、医疗、养老,为什么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房贷、车贷、外债,为什么我们总是入不敷出?答案只有一个:因为市场进入了增长性衰退的大滞胀时期,物价上涨、购买力萎缩、投资率下降接踵而至。继《谁都逃不掉的中国经济大泡沫》后,作者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运筹学方法,再次为我们指点迷津。读完《谁都逃不掉的经济大滞胀》,你将从容应对中国经济大滞胀!
  • 在日常小事中培养自己的经济头脑

    在日常小事中培养自己的经济头脑

    本书通过一些典型的整合,阐述了如何在日常小事中培养经济头脑,说明了只有善于观察和发现,才能培养出敏锐的经济头脑。
  • 地根经济:一个研究范式及其对土地宏观调控的初步应用

    地根经济:一个研究范式及其对土地宏观调控的初步应用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和居民收入仍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从109655亿元增长到183085亿元,增长了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860元增加到10493元,增加了5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366元增加到3255元,增加了37.6%。此外,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也十分明显,2005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2001年的15.2%下降到12.6%,农村人口的比例从2001年的62.3%下降到57%。
  • 好奇者的经济学

    好奇者的经济学

    这是一本由12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面向普通读者而撰写的普及性经济学读物。经济学大师们从自己认为有趣而实用的经济学问题入手,撇开深奥的术语和乏味的数据分析,将经济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以深入浅出的生动语言讲述给读者。作为著名的经济学人,这12位经济学家在经济学的各个分支领域都颇有建树。在本书中,他们用各自成型的经济学理论,以精到的语言分析了经济的萧条和衰退、可持续发展、就业、养老保障等一系列热点问题,直面了当今全球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这些挑战无论出现在商业周期的哪个阶段都值得我们注意。
热门推荐
  • 学霸女友吊翻天

    学霸女友吊翻天

    桐城一中差生纪飞白一见钟情(见色起意)新晋校花,学霸女神姜暖。展开轰轰烈烈的追求,软磨硬泡,死皮不要脸加死缠烂打,招数层出不穷。没将冷冰冰不近人情的姜暖捂化,反而被收拾的服服帖帖,努力上进,一心求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越玩越聪明的孙子算经

    越玩越聪明的孙子算经

    本书是一本大众趣味数学读物,以中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为蓝本,用现代方式对其中的45道古代算数题目(如《鸡兔同笼》、《物不知数》、《三女归宁》等)进行层层解析,并辅以大量古今拓展题目,全面展现了中国古代算数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古人灵巧的思维方式。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从古人那里继承思维法宝、提升脑力,还能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采,掌握古代文化常识,提升古文水平,是一本知识性很强的休闲益智类读物。读者对象:大众读者。
  • 大幽王朝之白发东宫

    大幽王朝之白发东宫

    那一年,他是皇族太子,她是太医之女。他视她为爱人,她却视他为兄弟。本可一世为尊的他,却因为皇权阴谋流落民间,失去记忆。多年后二人再次相逢,形同陌路。隐隐约约的记忆,使他对她再生好感。重新相逢,重新开始。他们又是否可以再续前缘……
  • 过招

    过招

    他将她逼进绝路他带她走出错路他为她铺平前路重生在酷似君主制国度她深陷至爱设计的阴谋为求保命只有步步为营..简介彻底无能,只能奉上萧条的灌水楼【111305691】欢迎亲们进来
  • 逍遥行:扑倒妖孽夫君

    逍遥行:扑倒妖孽夫君

    六年前。“兔兔辣么可爱!怎么可以次兔兔!”她眨巴着无辜的小眼睛,可怜兮兮地望着他。“你吃了一半……”某人轻飘飘看了她一眼。六年后。她化劫归来,等待着她的是风雨飘摇。而某人发现自那只兔子之后,六年再见,身边就被赖上一个人。可到最后发现不是她赖上自己,而是自己缠上她。从此在这乱世她生,他活;她死,他亡。相生相伴,在这乱世踏出了一条逍遥路,从此逍遥天下行!“主上,有人刺杀大小姐。”“杀了!”“主上,有个和尚请大小姐喝茶。”“砍了!”“主上,皇上给大小姐赐婚,大小姐同意了。”“……”眼前已经没人了……主上,等等我啊!
  • 心花落

    心花落

    十年前,她得到一条项链,代表着永恒。十年后,她平静的高中生活,被两个少年惊扰。他,霸道邪魅,却对她情有独钟。他,温柔似水,宛若阳光一样温暖她的心怀。一次意外,使他变为另一个生物,嗜血,残忍,不再认得她。悲伤之余,她却无心再接受任何温暖。项链落地,若一颗她破碎的心,在地上散发着最后的薄弱微光。心花落地,一切,却还远远没有终结。两个他,一样的谜,如何,她才能认清来时的方向……
  • 暖婚豪门:总裁,请躺好

    暖婚豪门:总裁,请躺好

    七岁的顾祁言将三岁的暖北捡回家,是又当爹又当妈。好不容易养成媳妇儿吧!!可这个小妻子是三两头的闹一次离家出走。所以顾祁言决定,女人要有束缚就得是因为孩子。于是,每当夜深人静,顾家庄园里的人全部入睡,主卧房间里总能传出来一些少儿不宜的声音。“老公,我不做,不做,不做。”暖北扬言着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后。某男一脸邪魅:“老婆,箭在铉上,不得不发。”【宠文免费1v1,古言毒谋天下:皇叔的狠戾狂妃已经完结,欢迎入坑】
  • 燕子岭

    燕子岭

    后来,长期的跋涉让他们欲火焚身,每当他们停歇下来时便对大毛拉进行拳脚施暴。也有一段时间,两名年轻人建议把大毛拉连同麻袋捆绑在树干上,让他自行风为干尸。何三亮对两名年轻人的想法,极力反对。他说:“它完全是个动物,我们应该把它驯化为劳动工具。”两名年轻人对何三亮的话未报任何信心。“一个连语言中枢尚未发育的家伙,怎么去驯服它肢体上的协调?”两名年轻人对大毛拉的驯服充满质疑。
  • 赫时代

    赫时代

    一直以来,总是琢磨着能写一些过去的经历,向那些同为80后的我们致敬,一起回味那过去的岁月,同时也感叹我们那逝去的童年,如今奋斗在社会上的我们。闲暇时间,停下脚步,看看我们走过的路。岁月终究是无情的,社会也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80后经历过收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就业的不分配,SARS袭击,百年难遇的暴雪袭击、08年的金融危机的、512大地震,毕业了我们又经历了要房、要车的丈母娘,等等种种磨难,依然顽强的立足于社会并成为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