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6100000079

第79章 史学·典藉(5)

《金史》全书135卷,包括本纪19卷、志39卷、表4卷、列传73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由于《金史》有比较完整的《实录》以及相关史着为依据,元初以来又经几次修撰,实际上是经营已久,与宋、辽二史仓卒成书不同,故在三史之中号称最善。

《辽史》、《金史》都在书末附有《国语解》,内容是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官制、宫卫、部族等进行简略注释,以便让读者能明了其义。这是两史的独特之点,很有益处。

024《元史》为何受到学者非难

《元史》是记述元朝史事的纪传体史书,成书于明朝初年。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朱元璋下令编修《元史》。洪武二年,以宋濂、王祚总裁、汪克宽等16人为纂修,开史局于南京天界寺,进行编写。从洪武二年二月到八月,用188天的时间,修成顺帝以前各朝的历史,共159卷。

接着,明朝政府派欧阳佑持等12人到全国各地征集顺帝一朝的资料。洪武三年二月重开史局,仍由宋濂、王祚任总裁,但纂修人员作了大幅度的调整,这一次纂修共15人,只有赵埙曾参与第一次工作,其余都是新人。八月书成,共53卷,历时143天。

前后两次修成的文稿经过统一加工,共210卷,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两次开局共历时331天。

该书由于仓促成书,又出于众人之手,留下了不少错误,受到许多学者的非难。主要问题是随得随抄、不加剪裁,前后重复、羝牾;蒙文、汉文的译改失实,有的竟与原义相反;照抄案牍,有的有姓无名、有职无名;史料中没有庙号的皇帝改写时弄错不少;纂修者对前代和元蒙典章制度不熟,出现错误。所以,清代史学家嘲笑“修《元史》者,皆草泽腐儒,不谙掌故”,因此下笔“无不差谬”。

其实,《元史》在保存史料方面不仅不比别的正史差,而且有超出之处。元代十三朝的实录和《经世大典》失传,其部分内容赖《元史》得以保存。《元史》的本纪和志占全书一半,虽不合正例,却起到了保存史料的作用;列传部分对于蒙古、色目人的记录也远较其他史书详尽。因此,《元史》仍是我们今天了解、研究元代历史的极其珍贵的文献。

趣味链接:《新元史》

《新元史》是记述元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民国柯绍态撰。此书是众多新修元代史之一,当时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曾命令将其列为正史。

《新元史》的主要价值,在于将明、清以来关于元史研究的成果加以综合整理,汇编成一部组织系统较为严密的史书。它纠正了《元史》缺漏史实、详略不均、重复羝牾、错讹失实等不足,但未能补正的部分仍然不少。而且由于它只是直录旧着原文,未作进一步的融会贯通,所以全书笔调颇不一致,甚至时有谬误分歧之处。至于史料价值,却反不如旧史。

025《明史》,官修史书中历时最长的一部

《明史》,全书共332卷,包括本纪24卷、志75卷、表13卷、列传220卷,另有目录4卷,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

清朝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设立明史馆,纂修明史,因国家初创,诸事丛杂,未能全面开展。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重开明史馆,因纂修《清世祖实录》而停止。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以徐元文为监修,开始纂修《明史》。于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最后定稿,进呈刊刻。从第一次,开馆至最后定稿刊刻,前后经过九十多年,是官修史书历时最长的一部。

《明史》体例多有不同于前代正史或其他史书者。《历志》中的图表,简便易明,为过去所未有;《艺文志》只记述明代着述,不同于前代正史《艺文志》的历朝并录;在表的部分,较前代诸史增加了《七卿表》;另专门立有《阉党》、《流贼》、《土司》等列传,突出记述了明代的主要社会问题。

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以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家所称道,是一部水平较高的史书。编者对史料的考订、史料的运用、史事的贯通、语言的驾驭能力都达到较高的水平。虽然它的篇幅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但读者并不感到冗长而生厌。

趣味链接:《明史稿》为何又有“万氏”、“王氏”之分?

《明史稿》是记述明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明史》即由此脱胎而来。历史上的《明史稿》又有“万氏”和“王氏”之分。

“万氏”指万斯同(公元1638~1702年),清代史学家。由于是明朝遗民,万斯同以布衣参与《明史》修撰,不署衔、不受俸。修撰之初,他就受监修徐文元之邀住在其家,发凡起例,拟类分题,分工编写。后又住王鸿绪家。稿成之后,他又先后予以审定,称“万氏《明史稿》”,但未进呈。后卒于王鸿绪家。

万斯同去逝后,王鸿绪对“万氏《明史稿》”略加改动,先后进呈。全书共310卷,包括本纪19卷、志77卷、表9卷、列传205卷,此即“王氏《明史稿》”。后来,王氏子孙私刻此书,书名为《横云山人史稿》。

雍正、乾隆年间,清廷重开史局,以大学士张廷玉等为总裁,续修《明史》,于雍正十三年(公元1723年)成书,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刻印。这部《明史》就是现在的通行本《明史》,而它的基础是“万氏”《明史稿》。

026《清史稿》为什么未被列入正史

《清史稿》是记述清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民国赵尔巽主编。这部书未被列入正史,原因在于它是初稿(所以叫《清史稿》),没有得到官方的承认。但后来由于并无定本,也无新修权威清史面世,故也有人把它与二十四部正史合在一起,称“二十五史”。

《清史稿》修于民国年间。1914年起修,1927年修成,1928年刊印。共印1100部,其中700部存北京,称“关内本”;另400部存东北,称“关外本”。现在的标点本就是用“关外本”为底本刊行的。

《清史稿》共529卷,包括本纪25卷,共12类;志135卷,共16类;交通、邦交二志为前史所无;表53卷,共10类;列传316卷,畴人、藩部、属国三传为新建。

该书详细叙述了清代的人物、史事及典章制度,是一部比较重要的大型清史着作。但又存在许多谬误和缺陷:编撰者多系清朝遗老,其书一味颂扬清“德”,敌视晚清革命,疏略亦多,致使该书价值有所降低。

027《资治通鉴》,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司马光花了整整十九年的精力,日夜操劳,奉敕编撰《资治通鉴》,旨在有助于国家政治,而将整个历史作为借鉴。本书294卷,另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记载了十六个朝代1326年的历史事件。

该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分别是:《周纪》5卷、《秦纪》3卷、《汉纪》60卷、《魏纪》10卷、《晋卷》40卷、《宋纪》16卷、《齐纪》10卷、《梁纪》22卷、《陈纪》10卷、《隋纪》8卷、《唐纪》81卷、《后梁纪》6卷、《后唐纪》8卷、《后晋纪》6卷、《后汉纪》4卷、《后周纪》5卷。卷帙浩繁,规模空前。

《通鉴》由司马光综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刘恕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深的研究。他们分工合作,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

这部书选材广泛,除了有依据的正史外,所引杂史诸书达数百种,而且对史料的取舍非常严格,力求真实。书中叙事,往往一事用数种材料写成。遇年月、事迹有歧义处,均加考订,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以为《考异》。《通鉴》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尤以《隋纪》、《唐纪》、《五代纪》史料价值最高。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按时间先后叙述史事,同时往往用追叙和结语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此书使编年体史书又一次为史家所重视,续书、仿作层出不穷。

叙事之外,《通鉴》还选录了前人史论97篇,司马光自己又撰写史论118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其政治、历史观点。

《通鉴》编成后,宋神宗十分看重,认为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特赐书名《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数不胜数。而对《资治通鉴》的称誉,更是除《史记》之外,几乎再没有任何一部史着可与之媲美了。

028《史通》,集唐以前史论之大成

《史通》是唐朝着名史学评论家刘知几撰写的一部系统性的史论专着。它兼有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方面内容,是集唐以前史论之大成的宏伟巨着。

刘知几(公元661~721年),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于唐代名门,父兄都是唐高宗和唐玄宗时的官僚。家学渊源,博览群书,但他仕途颇不得意,于是私家撰写《史通》来阐述他的思想和主张,到公元710年完成。

《史通》全书共分为20卷,分内篇、外篇两部分,各为10卷。内篇有39篇,外篇有13篇,合计52篇。内篇为全书的主体,着重讲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点和作史原则,而以评论史书体裁为主;外篇论述史官制度、史籍源流并杂评史家得失。

《史通》在我国史学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历述了中国史馆的起源及变迁,列举历代官修和私撰的各种史书,以及各家史书的体裁,加以评论,形成了唐以前史学史的规模,为我国史学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还对历史编纂学提出了一些可贵的见解。《史通》主张删除天文、艺文、五行三种,而增加都邑、方物、氏族等志。在编纂方法方面,指出叙事是撰史的重要手法,而叙事最避忌繁芜,提出使用“当世口语”撰史。

此外,刘知几指出对史料需加以选择和鉴别。这些主张都有很大借鉴价值。

《史通》着成之后,受到人们的重视,给予高度评价。如曾与刘知几合作修纂《武后实录》的徐坚就认为历史研究者应该将此书置于座右。不过,此书的某些评论也有过激之处。

029《通典》,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专史

《通典》是我国第一部,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典章制度专史。编者为唐代杜佑。

杜佑(公元735~812年),字君卿,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佑出生于名门大族,文化修养深厚,青年步入仕途,40岁以后任岭南、淮南等地的长官,近70岁时任宰相。多年的从政经历使杜佑既能以史学家的眼光把握现实问题,又能以政治家的见识撰写历史着作。他于大历初年(约公元766年)开始撰写《通典》,至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上表进书,历时三十六年。

《通典》全书200卷,内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典,每典各冠总论,下系子目,共计1584条,正文约170万字。记述了中国唐代天宝以前历代经济、政治、礼法、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民族。

《通典》取材十分广泛,凡群经、诸史、地志,汉魏六朝文集、奏疏、唐国史、实录、档案、诏诰文书、政令法规、大事记、《大唐开元礼》及私家着述等,博采众收。材料皆以时间为序分类编撰。全书通记历代典章制度建置沿革史,各典于历代制度多究其原本,明其始末,并引前人议论,参以己见,见其得失。

同类推荐
  • 建筑艺术(下)

    建筑艺术(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信仰仁爱、和谐、真诚。以前我们提倡文化的复兴,现在我们需要提倡信仰的复兴,信仰的复兴是一项宏伟的精神家园建设工程。民族的复兴,文化复兴是基础,信仰复兴是关键。过去十年间,我们的文化已经走上复兴之路,现在正迎接中华民族伟大的信仰复兴。复兴是在保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我们永远恪守夫子“述而不作”的原则,不是创造、不是革新,是接受、是弘扬。关注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建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漫长而温柔的呵护过程。我们在这里赞美的信仰,就是中国人的传统信仰。我们看到,传统的精华,正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贡献巨大智慧。我们的信仰就是人类的共同信仰:我们用仁爱、和谐、真诚,建设人类共有家园。
  • 世界文化探秘

    世界文化探秘

    传承和发扬人类文明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职责,我们只有扩大视野,才能认识世界文化的固有价值,才能感受到文化之珠为人类照耀出的光芒,这既是对先人的尊重,也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引导。《世界文化探秘》共分为:文苑英华、戏曲音乐、书法美术、民族民俗、神话传说、文物考古、古迹方舆、科技博物、文献典籍十个部分,详细为读者介绍了世界文化史上的种种谜团。
  • 20几岁要知道点文化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文化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文化常识》是一本用小标题形式解读中外文化常识的书籍。本书从风俗礼仪、文学集萃、影视戏剧、书画歌舞、饮食、服装服饰、医学医药、名胜古迹和天文历法等多个方面,分类讲述中外的文化常识,让读者开阔眼界,全方位了解文化常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
  • 遗憾的聆听

    遗憾的聆听

    杨燕迪音乐文丛《遗憾的聆听》一辑,主要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来针对当下音乐生活现况的评论,大都可谓“应景”或“应时”之作——如重要作曲家的诞辰或逝世纪念,观看现场演出之后的有感而发以及相关演出的节目单说明。杨燕迪教授在写作时希望这些文字不仅“就事论事”,而且牵涉更宽、更远的议题和关怀。关于音乐评论,他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评论家面对音乐作品、音乐表演和音乐现象,不但要以内行眼光和表述涉入音乐本身,同时也应该让音乐与更广泛的人文性议题发生尽可能丰富的关联。
热门推荐
  •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策略:数字媒体讲故事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策略:数字媒体讲故事

    用数字媒体讲故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和展示手段,在教育以及数字化、多媒体、可视化教学领域都是极为有吸引力的应用手段。这个新颖的教学方式在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中具有极大的潜力,平时学生只能安静地坐在课堂上,很少有说话机会,而这种方式能给学生发言机会。用数字媒体讲故事的教学效果之所以如此突出,其主要是学生们能通过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有意义的会话训练。当然数字媒体故事的教学手段还需要配合适合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口语训练的其它教学策略、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活动。
  • 你是我最后的一缕光

    你是我最后的一缕光

    “其琛,你说我们在一起之后会不会很幸福。”“会。”……“沈其琛,我以为你爱我,可是你现在让我觉得我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白痴!”“你也说了,是你自己以为,你不过也就是我百个合适结婚的对象之一而已。”……我曾以为我身处阳光,可自从失去了你,我却伸手不见五指。可有一天,他来到了我这个荒凉贫瘠的“世界”,点亮了那盏属于我的光。“你能把我捡回家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都市最强高手

    都市最强高手

    异世翩翩公子转生入凡间,却附在一个瘦小的男高中生身上,受尽他人冷言侮辱,他坚守本心,一步步向前,誓要站在这世界之巅,俯瞰苍生!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悲剧的人生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悲剧的人生

    人生价值跳舞的时候我便跳舞,睡觉的时候我就睡觉。即便我一人在幽美的花园中散步,倘若我的思绪一时转到与散步无关的事物上去,我也会很快将思绪收回,令其想想花园,寻味独处的愉悦,思量一下我自己。天性促使我们为保证自身需要而进行活动,这种活动也就给我们带来愉快。慈母般的天性是顾及这一点的。它推动我们去满足理性与欲望的需要。打破它的规矩就违背情理了。
  • 末日基地

    末日基地

    流星划破天空,末日危机爆发,人类何去何从,命中注定之人徐风将带领人类走向深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星索

    星星索

    黄蓓佳2010年最新倾心力作“五个八岁”长篇儿童小说系列中的第三部。1967年,八岁男孩小米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爸爸被关进牛棚,妈妈又生了一个小妹妹,弟弟圈圈调皮捣蛋,全家的生活变得更加混乱和忙碌。小米的八岁充满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周围充满了紧张慌乱的气氛;他的一位老师被逼疯了;爱养鸽子的曹叔叔的脚被枪打伤了;爸爸被迫去导演一场革命晚会;在“文攻武斗”中小米还差点被打瞎了一只眼睛。一个偶然的机会,小米认识了神秘的“猫眼叔叔”,猫眼叔叔是印尼华侨,会吹悠扬婉转的印尼民歌《星星索》,能讲生动的童话故事,会弹一手漂亮的钢琴,能写动听的交响乐,他帮小米推开了一扇了解广阔世界的窗子。
  • 不知山岳何为

    不知山岳何为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 独自摇滚

    独自摇滚

    他们都是青春里的最佳乐手,但是不得不选择独自摇滚。他们曾经坚信不疑的爱情在某一刻里也会悄然成为记忆,他们过去一直坚守的理想在现实面前也会黯然失色,他们不卑不亢、痛心疾首,但是他们又无能为力、望洋兴叹。大学毕业后的那段日子,最艰难、最迷茫,也最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