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6100000078

第78章 史学·典藉(4)

魏晋以后,佛、道二教影响到社会思想的许多方面,应在史书中有所反映。《魏书》始设《释老志》,不能不视为卓识创举。北魏时鲜卑部族蕃衍,太和以后又有改鲜卑姓为汉姓之举。《魏书》仿汉人氏族谱牒之意,结合北方民族部落族姓的风习,设《官氏志》,在百官之外兼志氏族,是适应时代特征的处理方法,为后人研究北魏历史提供了极大方便。

014《北齐书》为什么多用口语

《北齐书》是记述北朝高氏创建的北齐历史的史书,唐李百药撰。

李百药(公元565~648年),字重规,定州安平(今河北深县)人。出身仕宦之家。李百药从小好学,博览经史着作,隋初曾任太子舍人,袭父爵为安平公。其父李德林,北齐时曾参预修撰国史,完成纪、传27卷。隋代开皇初年,奉诏续撰,增为38卷。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李百药拜中书舍人,又受诏撰《齐书》。他根据父亲的旧稿,杂采他书,扩充改写为50卷,贞观十年成书,加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

《北齐书》原名《齐书》,宋时才加一“北”字而成今名。全书共50卷,包括本纪、列传42卷。至北宋时,该书已有残缺,今本只有18卷是李氏原书,其余是后人用《北史》、高峻《小史》补足的。

该书的一大特点是口语的运用,由此而保存了不少当时的口语。比如卷二十三写魏恺被调任青州长史,却无论如何都不去,被人报入宫中,皇帝大怒,说:“何物汉子,我与官,不肯就!明日将过,我自共语。”之所以如此运用口语,可能与李百药利用了王劭所撰《齐志》有关。

王劭是隋代史家,他曾撰《齐志》,受到刘知几的极口称赞,可惜其书不传。刘知几称赞王书的其中一点,就是它运用了“方言世语”,使叙述更真实、生动。李百药正是因为采录了部分《齐志》原文,并受该书编撰及当时风气影响,才多用口语的。

015《周书》为什么文字古奥

《周书》是记述北朝北周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唐令狐德菜撰,参加编写的有岑文本和崔仁师。

令狐德菜(公元583~666年),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在唐初颇有文名,多次参加官书的编写。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任秘书丞,向唐高祖李渊提出:梁、陈和北齐还有记载保存,而由于隋末战乱,北周、隋文献多有遗缺。现在耳目所及,还能得到可以凭信的史料。唐因隋继承北周历数,唐朝祖先建立功业都在北周时,因此令狐德橥建议,修梁、陈、北齐、北周、隋五朝之史。

高祖采纳其意见,并给每一史都委派了主持人。时过数年,修史事业未能成就。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李世民又下令修撰五朝史,周史由令狐德菜等负责,贞观十年成书,即《周书》。全书共50卷,包括纪8卷、列传42卷。

此书仅记20余年的历史,有纪、传而无表。不过,《周书》的史料颇有不足、失实之处,因此刘知几称其“多非实录”(《史通·杂说》)。

《周书》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文字古奥。之所以如此,在于北周君主宇文泰觉得自己门望不如中原、文化不如江南,所以特别发展了一套制度与文化,突出表现就是官制用周朝时的官制,文字用先秦时期的文字,以示夸耀。因此,此书的文字像周朝的文告,非常深奥。

《周书》的列传收人很多,近300人。这是因为隋、唐两代与北周关系密切,这些人的子孙在唐代大多官居显要,自然要让祖宗名垂青史。正因如此,研究隋唐制度源流与人物家世,多要参考《周书》。

016《南史》《北史》,记述南北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南史》、《北史》是记述南北朝时期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均为唐李延寿撰。

李延寿(生卒不详),字遐龄,出于陇西大姓,世居相州(今河南安阳)。父亲李太师,熟悉前代旧事,认为南北朝互相隔绝,各朝史书详于本国而略于他国,有褒贬不当和失实之处,因而有意按编年体记述南北朝史事,未成书而去世。

李延寿追承父志,修成《南史》、《北史》。两史条理分明,详简适宜,远远超过了旧史。李延寿还曾参与《晋书》和《五代史志》(即《隋书》十志)的修撰;又撰《太宗正典》,受到唐高宗的褒奖。去世时任符玺郎,并兼修国史。

《南史》、《北史》这两部史书并非新撰,而是分别汇合、删节南朝的四部史书《宋书》、《齐书》、《梁书》、《陈书》及北朝的三部史书《魏书》、《北齐书》、《周书》编成的。

《南史》共80卷,包含宋本纪3卷、齐本纪2卷、梁本纪3卷、陈本纪2卷,列传70卷。该书记述从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至陈祯明三年(公元589年)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共170年的史事。

《北史》成书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共100卷,包含魏本纪5卷、齐本纪3卷、周本纪2卷、隋本纪2卷,列传88卷。该书记述从魏登国元年(公元386年)至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北朝北魏、北齐(包括东魏)、北周(包括西魏)和隋四代233年的史事。

《南北史》简化了南北朝的七种旧史,把不同朝代的父子祖孙,以家族为单位合为一卷,使史事更加有条理,两史配合也较好。此外,新增《贼臣传》(贬侯景),这是前史所无,属于创制。

017唐初名臣监修的《隋书》有什么特点

《隋书》是记述隋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共85卷,包括帝纪5卷,志30卷,列传50卷。纪、传主要记载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至恭帝义宁二年(公元618年)共38年的历史。

该书的署名有两种情况,一是全书署“魏征等撰”;一是把纪、传和志分开,纪、传体魏征撰,志体长孙无忌撰。魏氏和长孙氏都是位在宰辅的唐初名臣,其实他们只是监修者(魏征写了一些序论),编撰者为颜师古、孔颖达、李淳风等。

《隋书》的志原本叫《五代史志》,单独成书,后来编入《隋书》。因此,《隋书》的志虽然比帝纪、列传卷数要少,篇幅则不相上下。

《隋书》的十志(礼仪、音乐、律历、天文、五行、食货、刑法、百官、地理、经籍)内容丰富。比如,天文、律历二志记载魏晋以来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着名天文学家、历法学家的成就和流派,并作了比较和评论。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张子信和刘焯关于“日行盈缩”的探讨,以及汉魏以来历代度量衡变迁的情况,志中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又如《经籍志》,概括自汉至隋600年来书籍的情况,叙学术源流,考书籍存亡,是《汉书·艺文志》以来对中国古代书籍的第二次总结,提供了一部非常重要的书目,在学术文化史上贡献突出。

018《旧唐书》,最早记录唐代历史的史籍

《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本来称《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

全书200卷,包括帝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五代后晋时,刘晌、张昭远等撰。记载了唐朝自高祖武德元年(618)至哀帝天佑四年(907)共290年的历史。

基本上,《旧唐书》只是抄录现成的唐史有关文献,照抄国史、实录及唐末文书档案,许多“大唐”、“本朝”、“今上”字样仍然保留;唐武宗以后的宣、懿、僖、昭、哀五代,无实录存下,则杂采各家传闻和《艚年补录》、《唐末三朝闻见录》诸书。因此《旧唐书》在保存史料上有一定的价值。

但《旧唐书》出于多人之手,全书比较粗糙,多有缺失,诸如:前半部分颇为详明,后半部分则或繁琐冗杂,或缺漏较多;列传有重复,前后表、疏也有重出的,等等。因此,在北宋《新唐书》修成刊行以后,该书受到冷遇。

019《新唐书》比之《旧唐书》有什么优缺点

《新唐书》由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撰,为宋代官修唐史。它修成于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前后共历达17年。其中宋祁(公元998~1061年)始终参与其事,撰成列传150卷;欧阳修在设立唐书局10年后奉命参加,负责编修纪、志与表,并审定全书。全书225卷,包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

相比《旧唐书》,《新唐书》有很多优点。比如编者很重视志,新增了《旧唐书》所没有的《仪卫志》、《选举志》和《兵志》等,分记军事制度、学校科举和官吏铨选、仪仗服饰等。其中,《兵志》属《新唐书》首创;《食货志》、《地理志》等都比前书系统、详实;《天文志》、《历志》、《艺文志》则在篇幅上超过了以往。

《新唐书》的“宰相”、“方镇”诸表,也给读者认识唐朝宰相族系(世家大族)的升降和藩镇势力的消长,提供了一条线索,结束了《史记》、《汉书》以后正史无表的情况。

另外,编修者皆为北宋着名文学家,无论文笔、态度都十分谨严。由于有众多过人之处,书修成后,主编曾公亮曾上皇帝表说:“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其旧。”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自然,《新唐书》也有其不足,比如编者对隋末、唐末农民起义大加挞伐,如称黄巢为“逆臣”;评述隋末窦建德等农民军时,用语更是恶毒,如“猬毛而奋”、“磨牙摇毒”、“孽气腥焰”等,不一而足。其观念之正统,远过《旧唐书》。其他如排斥佛教、过度删减《旧唐书》史料等,都是该书的遗憾之处。

虽是如此,《新唐书》历宋、元、明至清初一直占有正统地位,刊行版本亦多于《旧唐书》。后世对《新唐书》进行纠谬、辨证的着作也有很多,如吴缜的《新唐书纠谬》,王若虚的《新唐书辨》,罗振常的《南监本新唐书斟义》等。

020《旧五代史》有什么样的历史价值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记述五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北宋薛居正等撰。后人为区别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便习称《旧五代史》。

全书共150卷。含本纪61卷,列传77卷,志12卷,以五代断代为书。有《梁书》24卷,《唐书》50卷,《晋书》24卷,《汉书》11卷,《周书》22卷,志12卷。少数民族如契丹、吐蕃、回鹘、党项等则写入《世袭列传》、《僭伪列传》、《外国列传》。

该书以范质《五代通录》作底本,并参考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期各朝实录,至公元974年成书,前后只用了一年。正因为成书太快,因而来不及对史料加以慎重的鉴别,有的照抄五代时期的实录,以至把当时人明显为了某种政治目的而歪曲史实和溢美人物的不实之词录入书中。

但是从史料角度说,《旧五代史》为后人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尤其经过长期南北分裂混乱,许多五代时期的“实录”和其他第一手材料大部散佚,因而这部近乎“实录”压缩本的史书,价值就更高了。

《旧五代史》修成后约80年,欧阳修的《新五代史》面世,旧史读者日渐减少;金代立《新五代史》于学官后,该书渐废。至明初只有内府才有传本,《永乐大典》和《大事记续编》曾大量地引用该书。清初已不见其本。

021《新五代史》,宋代唯一一部私修正史

《新五代史》是宋代唯一一部私修正史,原名《五代史记》,为与薛居正撰《五代史》相区别,故称《新五代史》。由北宋欧阳修编撰。

《新五代史》共74卷,包括纪12卷、传45卷、考3卷、世家及年谱11卷、四夷附录3卷。材料多从薛居正《五代史》,加以删削,并兼采小说、笔记资料,补充了薛史之缺。体例上,薛居正之书系五代分叙,该书则将五代融而为一。传都用类传,有家人、死节、死事、一行、唐六臣、义儿、伶官、杂传等传目,多为新创。

编撰此书的目的,欧阳修以为五代时期是“自古未之有”之乱世,因此他仿照《春秋》“因乱世而立法”,作史以匡正世风人心。

《新五代史》的编撰比《旧五代史》的成书晚了60多年,这使它在《旧五代史》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史料。和《旧五代史》相比,《新五代史》的特点是比较明显的。

《旧五代史》将五代分别叙述,《新五代史》将五代融而为一。《新五代史》最有特色的是列传,它采用类传的形式,设立《家人传》、《臣传》、《死节传》、《死事传》、《一行传》、《唐六臣传》、《义儿传》、《伶官传》、《宦者传》、《杂传》等名目。每类传目,内寓特定含义,用以贯彻作者的“褒贬”义例。譬如将相大臣,凡专事一朝的在《臣传》,历事几朝的则列《杂传》。又如根据死者“忠”的不同程度,分为两等,头等的进《死节传》,次等的入《死事传》。

作者认为五代是个名分纲常颠倒的乱世,其典章制度一无可取,所以将《旧五代史》的“志”改为了“考”,只有《司天考》、《职方考》,分别相当于《旧五代史》的《天文志》、《郡县志》。

《新五代史》的世家及世家年谱,大致相当于《旧五代史》的《世袭列传》和《僭伪列传》,明确将中原以外的割据政权分为吴、南唐、前蜀、后蜀、南汉、楚、吴越、闽、南平、东汉等十国。各小国的划分编排,条理清晰,首尾完具,显然胜于旧史。《四夷附录》相当于旧史的《外国列传》。

欧阳修还恢复设表,《史记》创立十表,以后只有班固采用,欧阳修加以恢复。其本纪连叙五代,诏令全删去,事迹简净。

欧史的“春秋笔法”旨在维护君臣、父子的封建秩序,有些评价未免失当,史料的主观取舍则有玷史笔。因此,这一点受到了后代许多史家的批评。

022《宋史》,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

《宋史》是记述宋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它撰修于元朝末年,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496卷。作者署名脱脱。

早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因体例未定而未能成书。元朝末年,丞相脱脱主张分别撰修宋、辽、金三史,各自独立,这一意见得到元顺帝的同意,于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三月开局,三史同时修撰。经过两年半时问,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十月,《宋史》便匆匆成书。

《宋史》卷帙浩繁,是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它向来被批评为繁芜杂乱,但又有许多漏略,大体上是北宋详而南宋略。不过,史家认为繁芜固是不足,但对保存史料却是长处。此外,《宋史》志和表的参考价值较高。列传里又有《忠义传》,在《儒林传》外又有《道学传》,也反映了宋代的一些历史特点。

同时《宋史》的主要材料是宋代的《国史》、《实录》、《日历》等书,这些史籍现在几乎全部散失了,而《宋史》是保存宋代官方和私家史料最有系统的一部书。

趣味链接:《宋史》四弊

《宋史》成书仓促,缺陷十分明显。清代史学大家钱大昕曾指出《宋史》有四弊:

一是南渡诸传不备。总体来说,南宋七朝略于北宋九朝,而南宋宁宗以后的后四朝又不如前三朝之详;具体而言,南宋文坛作者如林,但《文苑传》挂漏甚多,甚至宋词豪放派三大家之一的刘克庄竟未能列传。

二是重复列传,如程孟师已见列传第九十,而《循吏传》又将其列入;李熙静已见列传第百十六,而第二百十二《忠义附传》又有李熙靖,“静”“靖”同音,实为一人。

三是编次失当,如不同时代人同列一传,时代不同的人前后颠倒等。

四是褒贬不可信。诸如把变法的吕惠卿列入《奸臣传》,而汉奸史弥远却未人《奸臣传》;对王安石变法持否定态度,对新党动辄嘲弄,等等。

023《辽史》、《金史》有什么独特之处

《辽史》、《金史》是分别记述辽、金两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两书署名作者均为元丞相脱脱,实则以翰林学士欧阳玄等人出力居多。

《辽史》全书116卷,包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本书系统地记载了我国古代契丹族建立的辽朝二百多年的历史,并兼载辽立国以前契丹的状况,以及辽灭亡后耶律大石所建西辽的概况,是研究辽和契丹、西辽的重要史籍。

但《辽史》记录简略,篇幅很不相称。此外,往往同一事实分见于纪、志、表、传,重复甚多;前人讥讽《辽史》编撰为“纵横舞剑”,即指此类而言。

同类推荐
  • 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常识

    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常识

    追本溯源,知古鉴今,民众禁忌无声的述说着人们对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细心读之不仅可以开拓视野,升华境界,丰富自己对生活现象的客观认知,同时增强我们的判断能力。
  • 听三毛讲远行

    听三毛讲远行

    好想跟着三毛远行,一同去金色海洋吹风,聆听音乐王国的天籁之音,伴着大西洋的七颗钻石感受清风拂面的恬然情怀。
  • 塞上古史钩沉

    塞上古史钩沉

    本书为描述宁夏历史的一部著作,全书分:神奇香山、枸杞种植考略、枸杞饮食史话、宁夏丝绸之路新考、周穆王西游宁夏考证、成吉思汗病殂海原天都寨行宫考证、成吉思汗陵寝建寻踪等章节。
  • 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

    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书展现了著者多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全书内容丰富、文体多样,广泛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原则、国家政策、抢救理念、保护实践、学术追问、类型研究、历史分析、现象批评、鉴赏品析等,熔知识性、学术性、思想性、丰富性于一炉,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过程和行动历程。
  • 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

    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

    本书属于赏析性的通俗音乐读物,介绍评析了20世纪一百年间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九十多首优秀音乐作品,包括歌曲、小型器乐曲和交响乐作品等,按年代分为五个时段,并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历程、作品结构和音乐风格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评介。本书文字通俗易懂,面向广大的专业和业余音乐爱好者。为了便于读者深入理解作品,书中还配有作曲家珍贵的生活照、手稿等大量图片。本书对了解20世纪中国音乐史大有裨益,亦可作为音乐评论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范本使用。
热门推荐
  • 绝世武神

    绝世武神

    姜家少主姜镇,因父亲突然发疯,自身吸收神血后无法修炼,被新任家主贬为下人,受尽屈辱。幸得神秘剑柄相助,踏上修行一途,从此一路逆袭,拳打各路天才,脚踏乱世妖魔,以武立命,绝世开天。
  • 温柔总裁的精灵小妹

    温柔总裁的精灵小妹

    她是外太空的来帮助地球净化精灵,他是雷令风行、城府至深的集团决策者,他们之间不该有任何的交集,但他们之间却有着千丝...
  • 北城,城北

    北城,城北

    我是佰谣,我写了一本书,记录我的故事,和很多人的故事。
  • 电影风华

    电影风华

    这是一个普通人回到08年,误入影视圈的故事,周瑾无意间领略了电影的风华,于是就想去那璀璨夺目的艺术殿堂看一看。本书慢热,单女主,无系统。书友群:782670878全订VIP群:47923768
  • 厌仙:逆碎昆仑

    厌仙:逆碎昆仑

    三百年前,昆仑内讧,秦仙挚爱惨遭毒手。三百年后,秦仙带着前世记忆,重活一世,却遇见与挚爱一模一样的容貌的楚灵,他将如何抉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御剑传说

    重生之御剑传说

    十年前,作为御剑山庄大弟子的林凡在争夺一部功法时意外陨落,举世震惊。十年后,林凡重生,本以为这一世自己能再铸就上一世的辉煌,却未曾想到这其实只是另一场阴谋的开端……
  • 傲世神婿

    傲世神婿

    三年戎马,看尽世间炎凉。被无数人唾骂的吃软饭上门女婿,如今化身为不败战神,强势回归!
  • 最爱终成伤害

    最爱终成伤害

    青春萌动的女孩总是无畏而勇敢的,她们坚信守望一份幸福,好运就会降临。这世上总有人那么傻,柠檬,莫小北,他们选择站在爱的人身后默默守护,却最终真的只能成为背景。陌上花开,在错误的时间遇见错误的人,结局只能是一种伤害。如果,我说如果,一切重来,莫小北,你会不会还在。。。。
  • 夫人等等本相

    夫人等等本相

    苏暖从未想过自己会有这样的奇遇,子弹穿过心脏竟然还能活下来,但是却换了一个世界,一个她完全不懂的世界,不过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结果一不小心就嫁人了。嫁人就嫁人吧,听说未来相公是权倾朝野的丞相大人,不好女人,整天忙于政务,看看,看看这样的男人怎么做相公,不过我喜欢,哈哈哈哈。。。。这是苏大小姐的想法。咱们丞相大人:能进府门再说。。。。且看苏暖与丞相大人的斗智斗勇,相爱相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