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6100000039

第39章 政制·吏制(4)

士就是学生。太学生介于官民之间。他们的休假和官吏基本一样。唐朝的太学生必须在旬假前一天考试;除旬假外,他们每年五月有十五天田假,九月有十五天授衣假。明代官吏平常不休假,国子监学生则在每月初一、十五休息。历朝太学生都不多,更多学生是在私塾读书。他们每天都要用功,只在主要节庆日才休息。可见“十年寒窗苦”此言不虚。明清两朝私塾也有约一个月的新年假或寒假。

农民在农忙时根本没有休假一说,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有在家人送饭到田间时才可以小憩片刻。农闲时,他们又要服各种劳役、兵役,日子过得很是辛苦。

唐代以前的工匠,只在白天工作;宋代以后,随着商业发展,在室内劳作的工匠,晚上也要常常工作,极少休假。

商人的休假更没准儿了。从汉代到唐代中叶,长安等大城市内只在指定地域设市,管理非常严格。每天中午击鼓开市,日落前击钲收市。宋代以后,商业繁荣,不再有这种约束;在一些繁华的大城市。许多商家甚至通宵达旦地营业,而且越是节庆日越是繁忙。工匠和商铺伙计远离家人的,每隔几年会得到几天的探亲假。

033古代也有人才招聘吗

招聘作为一项选拔官吏和征求人才的办法,在我国可以追溯到殷商。据《孟子》记载,商汤曾五次派人“以币聘”伊尹辅治国政。到了周代,人才招聘开始形成一种制度,规定每年三月,都要“聘名士,礼贤者”,广征各方人才。

战国时期,群雄割据,有的国家利用招聘办法取得贤才,使国家兴盛起来。着名的有燕昭王示贤的故事,说燕昭王为郭隗筑宫,树立礼贤样板,卑词厚币招聘天下贤才,招得乐毅、邹衍、剧辛等贤才。一时间,“士争趋燕”。此外,还有秦国大量从关东六国征聘人才,使得秦国强盛一时,终有灭六国之举。

两汉时期,人才招聘进入黄金时代,汉高祖发布诏令说:只要发现了贤才,郡守要亲自劝勉,驾车送至京师,如果不这样做,就要受免职处分。汉武帝即位之初,也下诏招聘人才,当时,应聘者达上千人。

汉代以后,在九品中正制度下,招聘制度开始徒具虚名。特别在隋朝以后,科举成为主要选官办法,招聘制度渐趋衰微。但是仍有一些帝王将相,利用招聘制度延揽了一大批人才,如三国曹操,唐高宗李渊、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等。特别是朱元璋,曾于龙风十年,命中书省引拔卓荦奇伟之才,地方官选民间年二十五以上有学识有才干的人,荐举到中书省,与年老官员参用。洪武元年他还下诏“征天下贤才为守令”,“有能辅朕济民者,有司礼遣”,指示有关部门”以礼聘致贤士”。

034古代也有官员退休制度吗

古时将官吏年老退休,称为“致仕”,即“还禄位于君”,意为交还官职。周朝初年,随着国家机构的发展,官吏增多,分职任事,“致仕”就已经成为官制中的一项内容。到汉朝时,逐渐形成一套人事行政制度,明确规定了条件和待遇。

周朝规定,“大夫七十而致仕”,这一制度被历代所沿袭,唐朝也规定,诸职官到了七十岁后,由于精力衰竭,就可以退休了,如果是身体有病或受伤,还可以提前退休。唐以前,一品至五品的高、中级官吏可致仕,元为三品以下,明、清凡官年老告休,则令致仕。但朝廷重臣,有功者,特旨选用者,不受限制。元规定:“集贤、翰林老臣”不致仕,即使三品以下,也可例外。如天文、历法专家郭守敬,超过70岁后向朝廷申请退休,朝廷不准,他最后死在太史院任上。

古代官吏退休后,政府在政治和物质上均给予优待。唐对致仕官吏加授级、衔,五品以上官可得半禄,有功之臣,天子恩典,可行全禄。如唐朝名相房玄龄、宋璟退休后,皇上都赐以全禄。明太祖规定:“四品以下者,各升一等,给予诰敕。”高级官吏致仕后死亡还有赠官,赠谥,派人祭奠,准入“贤良阁”等优惠。

035古代的官服有什么考究

补服,又名补子和背胸,是古代官服上的一种徽饰,用金线和彩丝绣成鸟兽形象,补缀在官服的前胸和后背,标识官的不同等级。

这是明代的发明,当时,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鸂鶒;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至七品穿青袍;八九品穿绿袍。

后来,这些又都为清代承袭,但又有不同。文官:一品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紫鸳鸯,八品鹌鹑,九品练雀。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另外,御史、按察使、提法使这类执法者,均绣獬豸。

清代官服还讲究戴红顶子,即帽顶上的珠饰,一品红宝石,二品花珊瑚,三品蓝宝石,四品青金石,五品水晶石,六品砗磲,七品素金,八品花金,九品花银。

趣味链接:笏

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总会拿一块狭长板子,这就是笏,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以为指画和记事之用。

笏最早出现于夏朝,但那时的笏并非只在朝堂上用,也并非官员专用,而是人民群众“有事则捂之于腰带”,记上要点,以备遗忘。

到了周朝,笏才渐渐用于朝堂之上,规定除天子、诸侯、大夫和士外,其他人概不准持笏。天子的笏是玉制的,诸侯的是象牙,大夫的是鱼须文竹,士的笏是竹制,其形状如象牙。“凡有指画于君前”陈奏国事或“造受命于君前”接受诏训时,才能用笏书记要点,其他场合不能随意使用。

这样,笏就开始演变为区分等级、表示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但其主要功能仍是“备忽忘也”,防止大臣陈奏国事或接受诏训时由于紧张遗忘。此后历代沿袭,秦汉时仍是“臣见君所秉书思对命”时使用的特殊备忘簿。及至隋唐,持笏按品官划分,五品以上要员持象笏,六品以下官员持竹木笏,用于摘录奏章或记载皇帝的诏训。到了明朝,又规定四品以上持象笏,五品以下用槐木笏。

古代吏制

001“官”的本义是什么

“官”的本义是指庇护人民的人,但在五千年的发展史中,“官”给人的印象却从庇护人民变成了庇护自己,欺压百姓。

“官”是治人的,人民处于他的管辖范围之内,因此民众希望得到一个安稳的庇护,但是没有保障机制可以使得他们的愿望发挥太大作用,所以,古代政治的极致也只是民享,而不是民治。

002“僚”如何有了官员的含义

在《诗经·陈风·月出》里有“皎人僚兮”的句子,这里的“僚”字意为美好的容貌,也是“僚”字最初的意义。

后来这个意义又引申出“同僚”一词,《尚书·酒诰》里面有“百僚庶尹”的句子,属于商王朝的内廷官员,后来,僚就变成了一般官员的意思。

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僚”一般指的还是内部的官吏,这个“内部”是相对的,对于君王,内部就是朝廷,对于地方官,内部就是衙门里面,即使是幕僚这样非编制的群体,还是用了“僚”这个称呼,加上一个“幕”字更加可以见出私属的意味。

003“吏”指的是什么官

在上古文字中,“吏”与“史”、“事”、“使”都是一个字,指的是拿着笔记事的官员,从《周礼》看出,地位不会太高,早期很可能遍及于各个部门,管理记事与文献。

因此,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吏”指的都是低级官员,在“官”之下,而且“吏”强调作为官守的责任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倒是很接近今天所谓的技术官僚。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吏”在古代也指官府里面的胥吏或者差役,属于政府机构里面跑腿的佣人,已经不属于官僚的范畴了。

还有一点,传统上说“吏治”,一般而言指的是地方政治,因为“吏”经常被指称为地方官员,所谓“西汉吏治之美”就是说西汉地方政治的优良。

004“丞相”的权力有多大

丞相,是我国历史上的一种职位称号。在我国君主专制时期,丞相的权力很大,仅次于天子。丞相的职责是辅佐皇帝,总揽政务。

据历史记载,早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太宰、尹、太师等官职,起着辅佐天子管理国家的作用,但不具备后来丞相的权势。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相的名称开始出现。

史载,秦悼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设左右丞相,其后或置丞相,或置相国,统一后仍旧。汉朝承袭秦朝的制度。置丞相,间或亦置相国或左右丞相。成帝以后,丞相改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同行相权。东汉相权转归尚书台行使,丞相变称的司徒只是“备员而已”(《后汉书·仲长统传》)。东汉末年,又恢复了丞相之职。

魏、晋时期,以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以及重要的将军等执政者为相,无定名也无定员。南北朝期间,宋、齐、梁、陈、魏、周等朝,均设丞相或相国。隋代,废除丞相,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行相权。

唐承隋制,行相权者多不称丞相,仅在唐玄宗时尚书省长官称左右丞相,宋因唐制而损益之,直至南宋孝宗时,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行相权者复称丞相。

元朝时,中书省的实际长官称左右丞相,明初沿元制,到公元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宣布废除中书省,罢左右丞相,此后因此不再有丞相之称。但明清两代的内阁大学土虽无相名而有相职,故尊称为相。

005历代宰相之名与职权有什么不同

“宰”原意是指主祭祀时宰杀牲畜的主要家臣,“相”则是在古代主人会见宾客的时候,辅助主人进行接待仪式的人,一般由家中高级家臣担任。宰、相这样的名称成为了国家最高的行政长官的名称,说明家天下的情形已经出现,原来是管理一家的家臣因为这个家庭成为天下之主而成为了管理天下的行政官员。

历代宰相之名与职权,各有不同。秦和西汉时,以相国或丞相为宰相,以御史大夫为丞相之副。到了东汉,司徒的权利相当于丞相,与司空、太尉共同掌政。当时的实权统归尚书,由尚书令主赞奏事,总领纪纲,无所不统。

魏晋以后以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尚书仆射等为宰相,并不固定。隋时,颁行三省六部制,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唐代,因袭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

唐玄宗开元后,加衔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平章事)。宋代直接以同平章事为宰相之官称。与其副职参知政事、枢密使等合称宰执。神宗元丰时,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南宋时又改为左右丞相。

到了元代,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左右丞、参知政事为副相。明初沿袭元制,到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太祖废丞相,亲揽政务。明成祖时,以翰林官入值内廷殿阁,参预机务。此后,内阁大学士成为明代实际上的宰相。到了清代,雍正另设军机处于内廷,军机大臣逐渐成为清代事实上的宰相,但仍沿旧称,以授内阁大学士为拜相。

趣味链接:为何说“宰相肚里能撑船”?

“宰相肚里能撑船”是比喻的说法,意思是说宰相的心胸很宽阔,豁达大度,肚子里可以行船了。宰相是我国封建王朝总揽各种大事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据说,这句俗语里说的“宰相”就是北宋时的王安石。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任宰相之职,为了缓和国家的的重重危机,他对一系列的国家政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一改就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新政实行不久便以失败告终了。王安石也因此急流勇退,告病还家。

回家途中,王安石带着一名童仆,驾一叶小舟,微服而行。他还特意嘱咐童仆不要透露他的官职。一路上,他们听到的全是毁誉王安石的声音。有涵养的一点的,便批评新法的不当;没涵养的,就大骂新法祸国殃民,有些人甚至还用带有人身攻击的言语。

童仆实在忍耐不住,便问王安石:“这些人毁谤于你,如之奈何?”王安石从容地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从来人言不足恤,言我善者,不足为喜,道我恶者,不足为怒。只当耳边风过去便了,切莫揽事。”一路从容而行,船夫听了他们的对话感叹到:“王宰相好个宰相肚里能撑船啊,实在佩服。从来朝堂上高屋大瓦,酒池肉林,却是好官难做啊。”

在这件事上,王安石表现以一种宽大的胸怀,容忍了他们,人们对此十分钦佩,纷纷称赞王安石的宽宏大量,从此,“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也便流行开来。

006“太尉”是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吗

太尉始设于秦代,时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军委主席,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为三公,汉代袭秦制。

太尉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西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后不再设置,西汉早期,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有关,故带有虚位性质,不同于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

武帝时以贵戚为太尉,一变过去由力战武功之臣充任太尉的惯例,而又和丞相同等,这也和西汉早期有所差别。

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又将大司马改为太尉。东汉太尉实为丞相,与西汉早期掌武事的太尉名同而实异。每逢皇帝刚刚即位的时候,太尉与太傅同录尚书事,权位极重。后代的王朝或者设置,或者不置,设置的也往往只限于大臣的加官,此外,太尉也成为了高级武官的尊称。元代以后再未设置太尉一官。

007“尚书”职权是怎样越来越大的

尚书,或称掌书,是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

汉朝时,尚书属皇帝的直接随员之一。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和尚书,属于皇宫的内臣,负责皇帝的日常起居和工作,类似于现在的秘书。

东汉光武帝亲政以后,以尚书台总领纪纲,职无不统,并且御史台也合并在少府下面,而不以实权交给三公等传统意义上的权臣。自此以后,尚书的权威日益高涨。

魏晋以后,尚书事务愈来愈繁杂。隋代设置尚书省,分为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以左右仆射分管六部。宋代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名,行政全归尚书省。

元代仅存中书省之名,而以尚书省各官隶属其中。明代初期,尚存此制,后来废去中书省,直接以六部尚书分管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相当于今天的部长。清代相沿,末期改官制合并六部,改尚书为大臣。

008历代御史大夫都有些什么职权

御史大夫为秦代设置的官名,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

西汉时丞相、御史并称,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合称二府。凡军国大计,皇帝常和丞相、御史共同议决。《汉书·百官公卿表》谓“掌副丞相”。西汉丞相位缺,常以其递补。

御史和皇帝很是亲近,因此群臣奏事须由他向上转达,皇帝下诏书,则先下御史,再达丞相、诸侯王或守、相,因而皇帝常常利用御史大夫督察和牵制丞相。

成帝绥和元年,仿古制设三公,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汉哀帝建平二年(前5年),复为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又改名大司空。从此到东汉,遂延续不变。

汉献帝时,在曹操的专权下,又恢复了丞相和御史大夫的官制。值得重视的是西汉晚期,从原来的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马变为三公并立,是汉代官制中一大变革。到东汉初年,御史大夫的官属,由御史中丞总领,中丞替代御史大夫而成为执法和监察机构的首脑人物。

同类推荐
  • 盂县宗教文化遗存

    盂县宗教文化遗存

    盂县现有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360余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0余处。其中,古建筑占了很大的比例。纵观盂县现存的古建筑,主要有这么几大类型:一是庙宇建筑,二是民居建筑,三是陵墓建筑,四是古城遗址,五是桥梁及水利建筑……
  • 老北京王府与大宅园

    老北京王府与大宅园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茶苑——讲述茶文化

    茶苑——讲述茶文化

    本书介绍了茶的渊源;茶场;茶叶之道;栽培技艺;制茶工艺;茶艺之道;历代茶著;泡茶技艺;沏茶技艺;茶具鉴赏艺术等内容。
  •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词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孝道文化面面观——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等。
  • 十七的月亮照样圆

    十七的月亮照样圆

    本书为身残志不残的作家梅芷的最新散文集,记述五十年前作者处于年少时期的人们的各种生活和作者的少年时代,其中是对各种童年生活细节的精致记述,涉及亲情、友情以及各类趣味横生的童真小事,题材怀旧,文字温馨,展示了浓郁的人文情怀与始终贯穿的坚强乐观精神。
热门推荐
  • 魔魂之泪

    魔魂之泪

    皇室出生,天纵奇才,结识伙伴,历经风雨,强者至尊。
  • 纪伯伦全集:先知

    纪伯伦全集:先知

    《先知》一直被视为纪伯伦一生的巅峰之作,自出版以来赞美始终不绝,被人誉为“小圣经”“东方赠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等。纪伯伦因此书声名大振,被世界认识、关注。此书收录了《先知》、《先知花园》、《先行者》等多部散文诗集,讨论了爱、婚姻、施予、悲欢、自由、时光、善恶、美、死亡等多个世界之源问题,承载了纪伯伦最厚重也是最成熟的思想,而散文诗中的语言优美绝伦,因此《芝加哥晚邮报》称:“真理在此,用黎巴嫩式的美、音乐和理想主义表现出来的真理。”
  • 逍遥小邪医

    逍遥小邪医

    【免费新书,数万追读】身怀绝技的神医崔泰,被美女从死亡监狱强行劫走。从此,妩媚总裁、冰山美女、火辣女警、傲娇萝莉纷纷找上了他。且看崔泰如何左手施毒,右手回春,逍遥都市,游戏花丛!粉丝QQ群:233235590,有大量空位,欢迎加入。
  • 陌上花开应是流年

    陌上花开应是流年

    这个世间纷纷攘攘,有悲伤,有欢乐,有平淡,也有疯狂,这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记述,生活中的那些小事......
  • 圣穹羽

    圣穹羽

    一个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有任何物质而在于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敢于拼搏。圣苍羽让自己的梦想突破天际。情意难断,忠义难舍,孝心永恒。而自己又该何去何从。。而我活着究竟为何??我是谁?
  • 神衍师

    神衍师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九流厨子,在得知自己没多少时间活头的时候,一次决定,却让他的人生峰回路转,从此踏上一条令人匪夷所思的征程。在这个漫天神佛的世界里,有人给他说:我这是逆天丹,吃一颗就能令不能修行的废体踏上修行之路,你有吗?我没有,我有逆天包子一笼,色香味俱全。我这是神衍兵器戮神枪,戮神斩魔如切菜剁瓜,你有吗?我没有,我有神衍手枪一把,威力强大且携带方便。我有奉仙醉神佳酿,对修行大有益处,可遇不可求,你有吗?嗯?这位道友,你手上的可是醉梦仙霖?对,就是那一醉可敌三年修行的醉梦仙霖!哦,道友,那是小弟很久以前的作品,登不上大雅之堂,小弟这有一醉可敌三十年修行的醉梦仙霖一壶,可赠与道友,只求道友快快让路,在下忙着拯救世界,没时间给你废话啊!这是一个关于神衍师的故事,有法宝仙丹,有快意恩仇,有美女,有御姐,也有萝莉…
  • 专属月亮的一颗璀璨的星

    专属月亮的一颗璀璨的星

    〔欢迎各位入坑啦,求支持啦!!!〕两位分别从不同国家回归中国,两人同时入校,却总有两个人招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惹上妖孽夫君

    惹上妖孽夫君

    一朝穿越,她竟在街上将一美男压倒,吻了!怎么说,吃亏的也是她,他却厚颜无耻的向她索赔。一怒之下,她甩下几张人民币,转身逃了。重逢,她才发现他竟然是一国之君,还惦记着一吻之仇,扬言要让她成为最卑下的宫女。她好歹也是来自现代的超级美少女,惹怒她,后果不堪设想哦!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失踪者

    失踪者

    每一个在异乡漂泊的人,都要读一读《失踪者》,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卡夫卡用一个卓别林式的喜剧故事,再次出色塑造了一位被社会放逐的主人公,揭示了永恒的人生困境。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先驱卡夫卡未完遗作,“孤独三部曲”之一。读客经典文库《失踪者》六大必入理由:1.以1983年校勘本为底本,还原删减内容和未完残稿,真实呈现卡夫卡作品原貌! 2.收录中国台北艺术节总监耿一伟专业导读! 3.收录托马斯·曼之子克劳斯·曼前言!4.收录校勘本编者纽斯特·席伦迈编后记!5.收录卡夫卡好友马克斯·布罗德后记!收录卡夫卡年表及珍贵照片!《失踪者》是卡夫卡进入创作旺盛期后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像黑白纪录片的镜头,冷静又忠实地表现着那些真实而又久远的故事。主人公卡尔是个善良又普通的青年,出生在布拉格一个富有家庭,十六岁时被家中女仆引诱致其怀孕,被父亲逐去了美国。在美国,舅舅帮助卡尔进入上流社会,但在那个资本尤为狂乱的年代,卡尔经历种种窘境,人生每况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