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98900000015

第15章 卷六(十二则)(1)

鄱阳七谈

【原文】

翻阳素无图经地志,元祐六年,余干进士都颉,始作《七谈》一篇,叙土风人物,云:“张仁有篇,徐濯有说,顾雍有论,王德琏有记,而未有形于诗赋之流者,因作《七谈》。”其起事则命以“建端先生”,其止语则以“毕意子”。其一章,言淡浦、彭蠡山川之险胜,番君之灵杰。其二章,言演湖蒲鱼之利,膏腴七万顷,柔桑蚕茧之盛。其三章,言林麓木植之饶,水草蔬果之衍,鱼鳖禽畜之富。其四章,言铜冶铸钱,陶埴为器。其五章,言宫寺游观,王遥仙坛,吴氏润泉,叔伦戴堤。其六章,言鄱江之水。其七章,言尧山之民,有陶唐之遗风。凡三千余字,自谓八日而成,比之太冲十稔、平子十年为无慊。予偶于故簏中得之,惜其不传于世,故表著于此。其所引张、徐、王、顾所著,今不复存,更为可恨也!

【译文】

鄱阳地区一直没有地理方面的著作,哲宗元六年,余干进士都颉作了一篇《七谈》,叙述了这一地区的风土民情,他写道:“张仁、徐濯、顾雍、王德琏等人曾经写过文章,却从来没有人用诗赋的形式对这一地区的风情加以记述,所以我写下这篇《七谈》。”它的记事起于“建端先生”,止于“毕意子”。第一章讲了淡浦、彭蠡的险要山川地势、番君的灵杰;第二章讲述湖滨地区发达的渔业、农业和蚕桑业情况;第三章讲述林业、蔬菜和副业生产的情况;第四章记述治炼、陶器等手工业生产;第五章记述寺院情况:王遥仙坛、吴氏润泉、叔伦戴堤;第六章讲鄱江的水;第七章讲当地纯朴的民风。一共三千余字,都颉自己说八天写成,比之左思十稔、平子十年一点也不逊色。偶然中我在旧籍里翻到了它,为它没有流传于世而感到惋惜,所以写在这里以示表彰。他所引张、徐、王、顾的著作,现在都已失传,更让人痛惜!

经解之名

【原文】

晋、唐至今,诸儒训释《六经》,否则自立佳名,盖各以百数,其书曰《传》、曰《解》、曰《章句》而已。若战国迨汉,则其名简雅。一曰故,故者,通其指义也。《书》有《夏侯解故》,《诗》有《鲁故》、《后氏故》、《韩故》也。《毛诗故训传》,颜师古谓流俗改故训传为诂,字失真耳。小学有杜林《苍颉故》。二曰微,谓释其微指。如《春秋》有《左氏微》、《铎氏微》、《张氏微》、《虞卿微传》。三曰通,如洼丹《易通论》名为《洼君通》,班固《白虎通》,应劭《风俗通》,唐刘知几《史通》,韩滉《春秋通》。凡此诸书,唯《白虎通》、《风俗通》仅存耳。又如郑康成作《毛诗笺》,申明传义,他书无用此字者。《论语》之学,但曰《齐论》、《鲁论》、《张侯论》,后来皆不然也。

【译文】

从晋、唐至今天,儒生们有的训释《六经》,否则自立一些好名目,总起来几百家,其著作却不出“传”、“解”、“章句”三个种类。战国至汉代,名目简朴典雅。第一种叫做“故”。所谓“故”,就是通其指义。《尚书》有《夏侯解故》,《诗经》有《鲁故》、《后氏故》、《韩故》。《毛诗故训传》,据颜师古说,“故训”的“故”成为“诂”字,是世俗所为,失去了它本来面目。文字学中有杜林的《苍颉故》。第二种叫做“微”。“微”的意思就是阐释其微言大义。如《春秋经》中有《左氏微》、《铎氏微》、《张氏微》、《虞卿微传》。第三种叫做“通”。比如洼丹的《易通论》叫做《洼君通》,班固的《白虎通》,应劭的《风俗通》,唐代刘知几的《史通》和韩滉的《春秋通》。这些书中,只有《白虎通》和《风俗通》存世。又如郑玄作《毛诗笺》,申明传义,其他书没有“笺”的现象。《论语》学只叫《齐论》、《鲁论》和《张侯论》,后来都不是这样了。

卜不敬

【原文】

古者龟为卜,荚为筮,皆兴神物以前民用。其用之至严,其奉之至敬,其求之至悉,其应之至精。斋戒乃请,问不相袭,故史祝所言,其验若答。周史筮陈敬仲,知其八世之后莫之与京,将必代齐有国。史苏占晋伯姬之嫁,而及于为嬴败姬,惠、怀之乱。至邃至赜,通于神明。后世浸以不然,今而愈甚。至以饮食峱杂之际,呼日者隅坐,使之占卜,往往不加冠裳,一问四五,而责其术之不信,岂有是理哉!善乎班孟坚之论曰:“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及至衰世,懈于斋戒,而屡烦卜筮,神明不应。故筮渎不告,《易》以为忌,龟厌不告,《诗》以为刺。”谓《周易》之《蒙卦》曰:“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诗·小旻》旻之章云:“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言卜问烦数,狎嫚于龟,龟灵厌之,不告以道也。汉世尚尔,况在于今,未尝顷刻尽敬,而一归咎于淫巫瞽史,其可乎哉!

【译文】

古代用龟壳占卜,用蓍草定凶吉,这些神物都为我们的先民们所使用。先民们使用得非常严格,尊奉得十分虔敬,求问极为详细,所以神物的应答也极为精确。询问以前要先斋戒,问的问题要不重复,所以卜祝的话,就像回答问题一样灵验。

周王宝史官替陈敬仲卜,知道他八世之后没有人能与他抗争,必将代姜氏而有齐国。史苏占卜晋国的伯姬出嫁,将赶上怀嬴败坏姬氏,以及晋惠公和晋怀公时代的动乱。这其中的奥妙,简直直通神明。

后世人慢慢地不相信了,到今天更是有人否定。甚至在吃饭吵闹糟杂的时候,让占卜者坐在角落里进行占卜,往往衣冠不整,接连发问,这样却要批评占卜不能应验,哪有这样的道理?班固说得好:“君子有所动作,外出行动,问而有答,十分灵验。后世风俗衰败,懈于斋戒,而屡烦卜,神明便也不应验了。所以亵渎之后神灵就不会告诉你,《周易》以此为忌;神龟烦了就不回答,《诗经》对此进行了批评。”这里说的是《周易·蒙卦》——“初次卜,神灵回答你,反复卜,亵渎了神明,神明就不回答了。”《诗经·小雅·小》说:“我们的灵龟已经厌恶疲累了,不再告诉我们未来的吉凶。”这是说卜问太多了,猥狎了灵龟,灵龟厌倦后就不再把吉凶告诉出来。

汉代尚且如此,何况今天?顷刻的虔敬也没有,却把不灵验的责任统统归结到占卜者的身上,这怎么能行呢?

糖霜谱

【原文】

糖霜之名,唐以前无所见,自古食蔗者始为蔗浆,宋玉《招魂》所谓“胹鳖炮羔有柘浆”是也。其后为蔗饧,孙亮使黄门就中藏吏取交州献甘蔗饧是也。后又为石蜜,《南中八郡志》云:“笮甘蔗汁,曝成饴,谓之石蜜。”《本草》亦云,“炼糖和乳为石蜜”是也。后又为蔗酒,唐赤土国用甘蔗作酒,杂以紫瓜根是也。唐太宗遣使至摩揭陀国,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榨渖如其剂,色味愈于西域远甚,然只是今之沙糖。蔗之技尽于此,不言作霜,然则糖霜非古也。历世诗人模奇写异,亦无一章一句言之,唯东坡公过金山寺,作诗送遂宁僧圆宝云:“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鲁直在戎州,作颂答梓州雍熙长老寄糖霜云:“远寄蔗霜知有味,胜于崔子水晶盐。正宗扫地从谁说,我舌犹能及鼻尖。”则遂宁糖霜见于文字者,实始二公。甘蔗所在皆植,独福唐、四明、番禺、广汉、遂宁有糖冰,而遂宁为冠。四郡所产甚微,而颗碎色浅味薄,才比遂之最下者,亦皆起于近世。唐大历中,有邹和尚者,始来小溪之伞山,教民黄氏以造霜之法。伞山在县北二十里,山前后为蔗田者十之四,糖霜户十之三。蔗有四色,曰杜蔗,曰西蔗,曰蔗,《本草》所谓荻蔗也,曰红蔗,《本草》昆仑蔗也。红蔗止堪生噉,艻蔗可作沙糖,西蔗可作霜,色浅,土人不甚贵,杜蔗紫嫩,味极厚,专用作霜。凡蔗最困地力,今年为蔗田者,明年改种五谷以息之。霜户器用,曰蔗削,曰蔗镰,曰蔗凳,曰蔗碾,曰榨斗,曰榨床,曰漆瓮,各有制度。凡霜,一瓮中品色亦自不同,堆叠如假山者为上,团枝次之,瓮鉴次之,小颗块次之,沙脚为下;紫为上,深琥珀次之,浅黄又次之,浅白为下。宣和初,王黼创应奉司,遂宁常贡外,岁别进数千斤。是时,所产益奇,墙壁或方寸,应奉司罢,乃不再见。当时因之大扰,败本业者居半,久而未复。遂宁王灼作《糖霜谱》七篇,具载其说,予采取之以广闻见。

【译文】

糖霜这个名字,唐以前没有见过。古代吃蔗糖,最早制成的叫做“蔗浆”,宋玉《招魂》所说的“胹鳖炮羔有柘浆,”说的就是这个东西。后来出现了糖饧,吴国君主孙亮派黄门到中藏吏那里取交州所献的甘蔗饧,甘蔗饧就是糖稀。后来又出现了石蜜,《南中八郡志》说:“榨甘蔗汁,曝晒成饧状的东西,就叫做石蜜。”《本草》也说:“炼糖和乳合成的东西叫石蜜。”后来又出现了蔗酒,唐时赤土国用甘蔗作酒,杂以紫瓜根,就是这个东西。唐太宗派使者到摩揭陀国去,学来熬糖的方法,太宗立即下诏扬州地区上交甘蔗,用其法榨糖,色味比西域糖强多了,然而就是今天的沙糖。

蔗糖制作的技术只有这些,并不曾听说过作霜,就是说糖霜的制作只能是晚近的事情。历代诗人喜欢猎奇,也无一章一句提到过。只有苏东坡过金山寺时,作诗送给遂宁僧人圆宝才提到:“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贤在戎州,作诗答谢梓州雍熙长老寄赠糖霜时写道:“远寄蔗霜知有味,胜于崔子水晶盐。正宗扫地从谁说?我舌犹能及鼻尘。”遂宁糖霜见于文字记载,的确是从苏、黄二位开始的。

甘蔗到处都种,只有福唐、四明、番禺(今属广东)、广汉、遂宁出产糖冰,其中遂宁的最好,其他四个地方的产量低,而且颗碎、色浅、味薄,只能与遂宁产的最低等的相比,也都是近代学会制作的。唐代宗大历中,有个叫邹和尚的人来到小溪的伞山,开始教当地一个姓黄的老百姓制作糖霜的方法。伞山在小溪县城北二十里,山前山后十分之四的土地都种上了甘蔗,十分之三的人家从事熬糖的工作。当地的甘蔗有四个品种:杜蔗、西蔗、艻蔗(就是《本草》所说的“荻蔗”)、红蔗,即《本草》上说的昆仑蔗。红蔗只能生吃。蔗可作沙糖。西蔗可作糖霜,因其色浅,只是当地人不甚贵重它。杜蔗紫嫩,味极甜,专门用来作糖霜。种甘蔗最耗地力,今年作蔗田,明年必须改种粮食以休养地力。制作糖霜人家所持的器械,有蔗削、蔗镰、蔗凳、蔗碾、榨斗、榨床、漆瓮等,各有标准。一瓮之中的糖霜质量也分不同的等级,堆叠得像假山一样的为上等,像团枝一样的稍次一些,像瓮鉴一样的再次些,小颗粒的再次些,像沙子一样的为末等。从颜色上说,一等为紫色,二等为深琥珀色,浅黄的为三等,浅白为下。徽宗宣和初年,王黼创设应奉司,遂宁在定额之外,每年还必须另外贡献几千斤。当时出产很少,出产的糖也愈出愈奇。应奉司撤了之后,就再也见不到“墙壁”或“方寸”了。由于应奉司的缘故,为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灾难,破产者过半,很长时间都不能恢复元气。遂宁人王灼作《糖霜谱》七篇,把这件事记载得很详细。我摘取一些记录如此,以增加见闻。

李彦仙守陕

【原文】

靖康扰攘之祸,忠义之士,死于守城,而得书史传者,如汾州之张克戬、隆德之张确、怀之霍安国、代之史抗、建宁寨之杨震、振武之朱昭是已。唯建炎以来,士之得其死者盖不少。兹读王灼所作《李彦仙传》,虽尝具表上进,然虑实录、正史未曾采用,谨识于此。

彦仙字少严,本名孝忠,其先宁州人也,后徙于巩。幼有大志,喜谈兵,习骑射,所历山川形势必识之。尚气,谨然诺,非豪侠不交。金人南侵,郡县募勤王军,彦仙散家赀,得三千人,入援京师。虏围太原,李纲为宣抚使,彦仙上书切诋,有司逮捕急,乃易今名,弃官亡命。顷之,复从种师中,师中败死,仙走陕州。守将李弥大问北事,条对详复,使扼崤、渑间。金人再围汴,陕西范致虛总六路兵进援,仙请曰:‘崤、渑险隘,难于立军,前却即众溃矣。宜分道并进,伺空以出。且留半军于陕,为善后计。’致虚曰:‘如子言乃逗挠也。’仙曰:‘兵轻而分,正可速达。’不从,争益牢,致虚怒,罢其职。既而败绩,卒无功。

建炎元年四月,金人屠陕州,经制使王王燮度不能支,引部曲去,官吏逃逸。仙为石壕尉,独如平时,归者襁属,即徙老稚入土花砦、三觜、石柱、大通诸山,拔武锐者分主之,自营三觜。谕众曰:‘虏实易与,今得地利,若辈坚守足矣。’少日虏复据陕,分军来攻,有将酋升前阜谩骂,仙单骑冲击,挟之以归,始料众,正部伍。虏数万围三觜,仙邀战,伏精兵后崦,掩杀万计,夺马三百,金解去。京、洛间多争附者,势益雄张,未阅月,破虏五十余壁。初,虏再入陕,官其土人,俾招复业者,人给符别之。仙阴纵麾下往,约日内应。二年三月,引兵直州南,城中火起,金方备南壁,而水军自新店,夜顺流薄城东北蒙泉坡龙堂沟以入,表里夹攻,僵尸相藉,遂复陕。始,河东之人倡义拒金,仙约胡夜叉者为助,假以沿河提举,意不满,叛趋南原。仙诱致杀之,夺五千众。邵隆、邵云本其党,欲为复仇,仙因客镌说,遂来归。乘胜渡河,栅中条诸山,蒲、解至太原皆响动,乃分遣隆、云等取安邑、虞乡、芮城、正平、解,皆下之,蒲几拔,会援至不克。以功迁阁门宣赞舍人,就畀陕,兼安抚司公事,悉表所俘金护送行在。上咨叹,赐袍带、枪剑,许直达奏事,便宜处决。时关以东独陕在,益增陴、疏堑、蒐军、缮铠,广屯田,训农耕作。家素留巩,尽取至官,曰:‘吾父母妻子同城存亡矣!’闻者感悦,各有固志。十二月,金将乌鲁撤拔围陕,仙背城鏖斗七日,金伤甚跳奔。三年,娄宿孛堇自绛移屯蒲、解,谍知之,设伏于诸谷,鼓噪横突,俘馘十八,娄宿仅以身免。制置使王庶檄使轻军掎角,次虞乡,金以万甲逆石钟谷口,终日战,斩级二千,迁武功大夫、宁州观察使、河解同耀制置使。时河东土豪密附,期王师来为应。仙益治军,欲请于朝,乞诏陕西诸路各助步骑二万。会张浚经略处置川、陕,弗之许。十二月,娄宿众十万复围陕,仙夜使人隧地,焚其攻具,营部嚣乱,纵兵乘之,金稍退。四年正月,益生兵傅垒,昼夜进攻,鹅车、天桥、火车、冲车丛进,仙随机拒敌,又为金汁炮,火药所及,糜烂无遗,而围不解。日凭堞须外援,浚为遣军,金先阻雍,不得进,则令泾原曲端出鄜坊绕虏后。端素嫉仙声绩逾己,幸其败,诡托不行。丁巳,城陷,仙挟亲军巷战,矢集身如蝟,左臂中刃,不殊,战逾力,遂死之,并其家遇害。

先是,虏尝许以河南元帅,及围合,复言如前约,当退师。仙叱曰:‘吾宁鬼于宋,安用汝富贵为!’金惜其才,必欲降之,城将破,先令军中,生致者予万金。仙平时弊衣同士卒,及是杂群伍中死,金不能察。其为人,面少和色,有犯令,虽亲属不贷。诸将败事,或有他过,其外屯者,辄封棰,遣帐下往,皆裸就笞,不敢出一词。当是时,同、华、长安尽为敌薮,陕斗绝一隅,初无朝家素定约束,中立孤军日与虏确,但诵忠义,感励其众。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悉均之,毛铢不入己。以是精兵三万,大小二百战,皆乐为用。军事独裁决,至郡政必问法所底,阖境称治。浚承制赠彰武军节度使,建庙商州。

邵云者,龙门人。城破被执,娄宿欲命以千户长,肆詈不屈,乃钉之木架上,置解州东门外。恶少抚其背涅文,戏曰:‘可鞘吾佩刀。’云怒,偃架扑之。后五日磔解之,至抉眼摘肝,詈不绝,喉断乃已。初行刑,将专刂刃,云叱之,失刀而毙,其忠勇盖如此。

【译文】

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死于守城的忠义之士,得到史书记载的,像汾州的张克戬,隆德的张确,怀县的霍安国,代州的史抗,建宁寨的杨震,振武的朱昭等。只有高宗建炎以来,将士效命疆场的大概不少。我读了王灼所作的《李彦仙传》后,虽曾写了奏章献上去,然而仍担心实录、正史等未加采用,所以我把它记在这里。

同类推荐
  • 重生明朝做帝王

    重生明朝做帝王

    穿越成为正德皇帝,从此开启大明帝国新的崛起之路。一言不合就抄家。一有精力就开疆。
  • 汉高祖传

    汉高祖传

    秦朝末年,群雄并起。四分五裂,战火纷飞。当一个老实巴交的人已再无出头之日。一个不被众人看好的流氓加混混是如何走上帝王之路的?一个贪酒好色的“昏君”,又是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霸业的?让我们走进那段纷飞的历史,寻求事情的真相。
  • 奋斗在盛唐

    奋斗在盛唐

    永昌二年,洛阳城中,牡丹花开时节动京城。日月当空,篡唐改周,武曌欲与天公试比高。来俊臣、索元礼,酷吏恶行满朝野。魏元忠、苏良嗣,老臣忠骨碧青天。狄仁杰、娄师德,名臣良将治天下。太平公主,美人如玉,艳比花娇。上官婉儿,顾目盼兮,指点江山。这一年,远在长安数千里之外的泉州城中,家道中落的崔耕从一场荒唐大梦中醒来……
  • 大唐太子的传奇一生

    大唐太子的传奇一生

    这是一篇穿越文,写出了李承乾的传奇一生!
  • 世间最美的情郎

    世间最美的情郎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高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这是一首很有争议的诗,有人说来自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也有说法来自朱哲琴的《信徒》,但我同意第三种观点。这首诗的原形是一首较长诗的结尾四句,为了更准确地估计,我列出这下面的几句诗住在布达拉时,是日增?仓央嘉措;住在宫下边时,是浪子宕桑汪波。第三种观点是:文章前一首就是由后一首改编而来。由于此诗无论是在韵律还是在内容上是很完美的符合仓央嘉措的风格和经历的,但是在我看来却不然。有人现在就会发现了,在两首诗的区别里,内容是可以比较合适地代替的。而我的理由,就在这代替之中。
热门推荐
  • 智者大师传奇

    智者大师传奇

    南梁华容,战火频仍。权臣小儿诞生夜,天降祥瑞满室光。双瞳在目,异于常人;慧根暗藏,与佛结缘。大厦骤倾双亲王,颠沛流离结奇缘。
  • 亲爱的总裁大大,我爱你

    亲爱的总裁大大,我爱你

    她,是一个有感情洁癖的人,却被自己交往七年的男友背叛。他,是一个没有感情经历的人,有着明确的目标,第一眼见到她,他就知道这个女人是自己要的。他也一直朝自己的目标努力他成功了。他把她当孩子养,她把他当爹用,但是该甜蜜的时候,他们也像一般的情侣一样度过每一天。
  • 丑颜妖

    丑颜妖

    世人都说,妖最会魅惑人心,因为她们会变换出绝美的容颜,吸引你;会摄心夺魂之术。
  • 暗夜帝国

    暗夜帝国

    黑夜的降临,便是意味着死神的到来。他喜欢黑夜,因为黑暗的世界,是属于他展现实力的舞台。黑夜的宁静之下,是他展现杀人艺术的时刻。当黑夜之中,那一抹寒芒闪亮之时,必是一个生命的终结,一场华丽艺术的绽放。====求收藏!求评论!
  • 妻从天降:豪门金主落魄妻

    妻从天降:豪门金主落魄妻

    一句承诺,他守着一张照片整整七年;一场车祸,她险些命丧黄泉;多年后,生活所迫,她原本只想绑个土豪,竟然误闯真男神,以为找到心中的白马王子,婚后才知,他娶她竟是为了祭奠已去的女友。她备受打击,申诉离婚,他却冷眼扫过:“你只有两种选择,第一:留下孩子,第二:你留下。”“我选择第三:一尸两命。”他妥协,孩子生后,他站在世界顶端向全世界宣布:“过去、现在,我爱的只有你,现任、前任都是你。”
  • 泪落茶盏

    泪落茶盏

    这是一个身为厄运者的狐荼语想要摆脱如果随其自然就会悲惨而死的命运的自救故事。
  • 星沉入心海

    星沉入心海

    你眼里的星星,沉入了我的心海;那一眼,是往后余生。
  • 天下霸法

    天下霸法

    日月星辰为天;黑暗深空在下。弱肉强食中称霸,黑暗森林中布法。
  • 修仙请注意

    修仙请注意

    破妄说,修仙请注意几点,首先要多喝热水,其次是多吃水果和蔬菜,还要多运动……注意,注意,注意你个鬼啊!你这个小姑娘家家坏的很!仙界太危险,我要回天际!PS:轻松搞笑修仙生活,如有雷同……雷同?不存在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