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98900000001

第1章 卷一(十九则)(1)

天庆诸节

【原文】

大中祥符之世,谀佞之臣,造为司命天尊下降及天书等事,于是降圣、天庆、天祺、天贶诸节并兴。始时京师宫观每节斋醮七日,旋减为三日、一日,后不复讲。百官朝谒之礼亦罢。今中都未尝举行,亦无休假,独外郡必诣天庆观朝拜,遂休务,至有前后各一日。此为敬事司命过于上帝矣,其当寝明甚,惜无人能建白者。

【译文】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一些谄谀奸佞的臣子,制造司命天尊下凡以及天书等事,于是“降圣”、“天庆”、“天祺”、“天贶”等节日一同兴起。开始的时候,每当遇到上述节日,京城里的宫观都要设斋坛,向神灵祈祷七天,旋即减为三天、一天,后来就不再举行了。百官朝拜进谒的礼节也随即作罢。现在京城已经不再举行这类活动,遇上了上述节日也不放假休息。只是有一些地方每遇以上节日,就一定要到天庆观朝拜,于是他们放下公务,以至有的耗费时间达两天。敬奉司命超过敬奉上帝。很明显,这类活动早就应当禁止,可惜无人能向皇上提出这种建议。

虢州两刺史

【原文】

唐韩休为虢州刺史,虢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稅廐刍。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虢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弊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休请。卢木巳为虢州刺史,奏言虢有官豕三千,为民患。德宗曰:“徙之沙苑。”木巳曰:“同州亦陛下百姓,臣谓食之便。”帝曰:“守虢而忧它州,宰相材也。”诏以豕赐贫民,遂有意柄任矣。俄召入,逾年拜相。案两人皆以虢州守臣言公家事,而休见疑于名相木巳,木巳受知于猜主,遇合有命,信哉!

【译文】

唐玄宗时,韩休做虢州(今河南灵宝一带)刺史,虢州正好处在东、西两京(今河南洛阳、陕西西安)中间,距两京都很近,每当皇帝的车马到达这里,便向当地老百姓征用马厩、草料,给老百姓造成很重的负担。韩休奏请朝廷让邻州平均摊派,中书令张说知道后说:“减免虢州而把负担均给邻州,这是虢州刺史替自己利益作的打算!”因此就不予批准。韩休再次上书争论,属吏告诉他这样做恐怕会得罪触怒宰相,韩休说:“我身为刺史,知道百姓的痛苦而不及时补救,那怎么管理老百姓?我这样做即使得罪了宰相,也心甘情愿。”最后,朝廷终于答应了韩休的请求。

唐德宗时,卢木巳担任虢州刺史,他上奏皇帝说:虢州有官猪三千头,经常糟蹋庄稼,是老百姓的一大祸患。德宗批复说:“那就把它们迁到沙苑吧!”卢木巳又上奏说:“同州(今陕西大荔)百姓也是陛下的老百姓,臣认为还是把它们杀了吃掉的好!”德宗看完奏章情不自禁地说:“身为虢州刺史却能替其他州的老百姓担忧,真是宰相之材!”于是就下诏将官猪赐给当地的贫苦百姓,并有意让卢木巳执掌朝政。不久,卢木巳被德宗召入朝廷,第二年就被拜授宰相职务。韩休、卢木巳都以虢州刺史的身份谈论国家公事,而韩休却被名相张说怀疑怀有私心,而卢木巳被多疑的德宗发现并且委以重任,由此看来,人的机遇是命中注定的,确实是这样啊!

狐假虎威

【原文】

有“狐假虎威”之语,稚子来扣其义,因示以《战国策》、《新序》所载。《战国策》云:“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矣,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新序》并同。而其后云:“故人臣而见畏者,是见君之威也,君不用,则威亡矣。”俗谚盖本诸此。

【译文】

有个成语叫“狐假虎威”,我的幼子向我请教它的意义,我就把《战国策》、《新序》两书中的有关记载让他看。《战国策》的记载是:“楚宣王曾问群臣:‘我听说北方诸国很害怕昭奚恤将军,果真如此吗?’群臣一时无人应对。江乙回答说:‘老虎天天捕捉各种动物填饱肚子,一天,它捉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就对老虎说:‘你不敢吃我!上帝让我做百兽之王,今天你来吃我,这是违背上帝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可以在前面走,你在我后面跟着,看看百兽之中有哪个见了我敢不逃跑?’虎认为这样做行,于是就跟随它一起走。百兽见到它们都慌忙逃窜,老虎不知道百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还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您的属地方圆五千里,有百万雄兵,而您把军队委托给昭奚恤指挥,所以北方诸国畏惧昭奚恤,其实他们害怕的是大王强大的军队,就像是百兽害怕老虎一样。’”《新序》中所记载的与此相同。并且在前文之后接着写道:“所以说人们害怕那些大臣,主要的是害怕君主的权力,君主若不用自己的权力,那么大权就将旁落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俗语,大概就源出于此。

徐章二先生教人

【原文】

徐仲车先生为楚州教授,每升堂,训诸生曰:“诸君欲为君子,而劳己之力,费己之财,如此而不为,犹之可也;不劳己之力,不费己之财,何不为君子?乡人贱之,父母恶之,如此而不为可也;乡人荣之,父母欲之,何不为君子?”又曰:“言其所善,行其所善,思其所善,如此而不为君子者,未之有也。言其不善,行其不善,思其不善,如此而不为小人者,未之有也。”成都冲退处士章詧隐者,其学长于《易》、《太玄》,为范子功解述大旨,再复《摛》词曰:“‘人之所好而不足者,善也;所丑而有余者,恶也。君子能强其所不足,而拂其所有余,则《太玄》之道几矣。’此子云仁义之心,予之于《太玄》,述斯而已。或者苦其思,艰其言,迂溺其所以为数,而忘其仁义之大,是恶足以语道哉!”二先生之教人,简易明白,学者或未知之,故表出于此。

【译文】

宋朝人徐仲车先生曾经做过楚州(今江苏淮安)州学教授,每次给学生上课,就教导学生说:“各位都想成为君子,如果为此需耗费你的精力和钱财,你不想做还说得过去;假如不要你出力,也不要你破费,为什么不做君子呢?倘若同乡都鄙视君子,父母也讨厌君子,你不想做君子也说得过去;如若同乡以做君子为荣耀,父母也希望你成为君子,那么,你为什么不做君子呢?”他又说:“若言、行、思都以善为本,没有不成为君子的。若言、行、思都以恶为念,也没有不成为小人的。”

成都冲退居士章詧隐,对《易》、《太玄》有精深的研究,他给范子功讲解其中的要旨,用《摛》词解释说:“一个人最喜欢却永不满足的是善;最厌弃却时时有所体现的是恶。假如君子能增强那些不足的方面,摒弃那些不良习气,那么《太玄》中所讲的道理就领悟了。’这是孔子所提倡的仁义之心,我对于《太玄》,也不过是讲述这些罢了。有的人或被它精深的思想所困扰,或被它那艰深的语言所难倒,或沉溺于它所讲术数,而忘掉了其中最宝贵的东西——仁义,这样的人,怎么能够给他讲道理呢?”二位先生教育人,总是简易明白,治学的人有的还不知道这些,所以我把他们的事迹记述于此。

张吕二公文论

【原文】

张文潜诲人作文,以理为主,尝著论云:“自《六经》以下,至于诸子百氏、骚人、辩士论述,大抵皆将以为寓理之具也。故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是也。夫决水于江、河、淮、海也,顺道而行,滔滔汩汩,日夜不止,冲砥柱,绝吕梁,放于江湖而纳之海,其舒为沦涟,鼓为涛波,激之为风飚,怒之为雷霆,蛟龙鱼鳖,喷薄出没,是水之奇变也。水之初,岂若是哉!顺道而决之,因其所遇而变生焉。沟渎东决而西竭,下满而上虚,日夜激之,欲见其奇,彼其所至者,蛙蛭之玩耳!江、河、淮、海之水,理达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复咀嚼,卒亦无有,此最文之陋也。”一时学者仰以为至言。予作史,采其语著于本传中。又吕南公云:“士必不得已于言,则文不可以不工。盖意有余而文不足,则如吃人之辩讼,心未始不虚,理未始不直,然而或屈者,无助于辞而已矣。观书契以来,特立之士未有不善于文者。士无志于立言则已,必有志焉,则文何可以卑浅而为之。故毅然尽心,思欲与古人并。”此南公与人书如此,予亦载之传中。

【译文】

张文潜教人写文章时,强调以说理为主,曾著述论证其观点说:“从《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成书,到诸子百家、诗人、辩士的论述,大都把文章作为说明道理的工具。所以说,开始学习作文章,首先要明白道理,只知道作文用华丽的辞藻而不重视说理,是难以写出好文章的。把水引入长江、黄河、淮河、大海之中,水顺河道而流,浩浩荡荡,日夜不停,冲砥柱,穿吕梁,放任于江湖而归纳于海中,舒缓则起涟漪,振怒则起波涛,激荡则起巨浪,狂怒则为雷霆,蛟龙鱼鳖,出没于其中,这就是水的奇特变化。

把水引入江河之前,怎么会有如此变化!顺水势而引导它,它就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有上述奇观。沟渠中的水东面决口,西边就会干竭,下游水满,则上游干涸,日夜吹激水面,想使其出现奇观,最多不过是青蛙水蛭之类的嬉戏而已!

说理透彻的文章,就像是长江、黄河、淮河、大海中的水一样,不求其奇观而奇观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忽视说理的文章,就像是吹激沟渎中的水而求其奇观一样,想靠文辞修饰来创造出好文章,尽管反复斟字酌句,最终还是无济于事,这是最坏的写作方法。”当时学者都把此说尊为至理名言。我修史时,把这段话记述在他本人的传记中。对如何作文,吕南公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说:“士人不得已而必须写文章时,则行文一定要讲究文辞精美。如果文章道理充裕而文辞欠缺,就像是口吃的人与人辩论,心里不是不清楚,道理不是不正确,但是往往败讼,其原因是不善于表达的缘故。我观察到自从有文字以来,有独特见解的士人,没有不善于运用语言的。士人无志于立言也就罢了,如果一定想立言,那么怎么能用卑浅的词句写文章呢?所以,决心立言者一定要尽心竭力修练文辞,以求与古代的大作家看齐。”这是吕南公给人的信中这样说的,我也将此段话记载到他本人的传记中。

郎官非时得对

【原文】

唐肃宗在灵武,关东献俘百,将即死,有叹者。司膳员外郎李勉过而问之,曰:“被胁而官,非敢反。”勉入见帝曰:“寇乱之污半天下,其欲澡心自归无繇,如尽杀之,是驱以助贼也。”帝驰骑全宥。以一郎吏之微,而非时得入对,虽唐制不可详知,想兵戈艰难时,暂如是耳!

【译文】

唐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时,在关东(今陕西潼关以东)作战的官军解送来俘虏一百人,即将把他们处死时,其中有人发出叹息。司膳员外郎李勉从此经过,听到后就问他为什么,回答说:“我们也是被胁迫而做伪官的,从来也不敢反叛朝廷。”李勉马上就此事入宫晋见皇帝说:“贼寇之乱波及半壁江山,这些人都是被迫而为,想弃暗投明投归朝廷却又没有门径,如果全部杀掉他们,这是驱使其他人死心踏地地助贼反叛。”肃宗听后,恍然大悟,马上派人驰马传令,全部赦免。

凭一地位卑微的郎吏官,随时能够入宫奏言,即使从唐代制度中我们也很难详细地了解到。我想,可能当时正是战乱不已,艰难困苦之际,暂时所行的权宜之计罢了!

王安石弃地

【原文】

熙宁七年,辽主洪基遣泛使萧禧来言河东地界,未决。八年再来,必欲以代州天池分水岭为界。诏询于故相文彦博、富弼、韩琦、曾公亮以可与及不可许之状,皆以为不可。王安石当国,言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于是诏不论有无照验,擗拨与之。往时界于黄嵬山麓,我可以下瞰其应、朔、武三州,既以岭与之,辽遂反瞰忻、代,凡东西失地七百里。案庆历中,辽求关南十县,朝廷方以西夏为虑,犹不过增岁币以塞其欲,至于土地,尺寸弗与。熙宁之兵力胜于曩时,而用萧禧坚坐都亭之故,轻弃疆场设险要害之处。安石果于大言,其实无词以却之也。孙权谓:“鲁肃劝吾借刘玄德地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关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辨,外为大言耳!”安石之语亦然。

【译文】

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辽朝皇帝洪基派遣使者萧禧来我宋朝谈判河东(今山西太原)一带的边界问题,没有结果。第二年又来,一定要以代州(今山西代县)天池分水岭为界。神宗征求前宰相文彦博、富弼、韩琦、曾公亮的意见,究竟是接受还是不接受辽朝的要求。上述诸人都认为不能接受。时王安石当权,上奏说:“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于是神宗下诏,无论照验与否,就按辽朝所提以天池分水岭为界。以前边界在黄嵬山麓,我宋朝可以俯瞰应州(今山西应县)、朔州(今山西朔县)、武州(今山西神池),既然将分水岭划割辽朝,辽人反而可以俯瞰我忻州(今山西忻县)、代县(今山西代县),从东到西共失地七百里。仁宗庆历年间,辽朝求取关南十县之地,当时朝廷正以西夏为忧,也不过增加岁币以填塞辽人的欲望,至于土地,尺寸也没有给他。熙宁时期的兵力胜过庆历时期,只因萧禧不达目的坚持不走的缘故,轻易将边疆险要之处放弃。王安石平时说话都是治国安邦之类,在关键时刻竟无词以推却辽人的要求。

孙权曾说过:“鲁肃劝我将荆州地方借给刘玄德时说:‘帝王之治国,都要灵活运用形势,关羽不足怕。’这是子敬内不能辨别形势,口吐大话罢了!”王安石的话也是如此。

双生以前为兄

【原文】

《续笔》已书《公羊传》注双生子事,兹读《西京杂记》,得一说甚详。云:“霍将军妻一产二子,疑所为兄弟。或曰:‘前生为兄,后生为弟,今虽俱日,亦宜以先生为兄。’或曰:‘居上者宜为兄,居下者宜为弟,居下者前生,今宜以前生为弟。’光曰:‘昔殷王祖甲一产二子,以卯日生嚚,以巳日生良。则以嚚为兄,以良为弟,若以在上者为兄,嚚亦当为弟矣。’许庄公一产二女,曰妖曰茂,楚大夫唐勒一产二子,一男一女,男曰正夫,女曰琼华,皆以先生为长。近代郑昌时、文长倩并生二男,滕公一生二女,李黎生一男一女,并以前生为长。霍氏亦以前生为兄焉。”此最可证。

【译文】

同类推荐
  • 大漠孤军

    大漠孤军

    宣宗为了征伐外患,召了他的同胞兄弟齐王李宇领军出塞,李宇集结了许多英杰领着十万近卫军成功大破吐蕃人,正要深入大漠追击,以求一劳永逸时,后方却不再有补给...只得回军长安,一探究竟发生何事。就在征西军出塞不久,京城发生地震,山顶的永栋层崩塌,一块洁净异常的巨冰滑落至山底,宣宗发现便令人取回城里,犒赏近卫军,此举唤醒沉睡了万年邪恶种子,一夜之间,数十万近卫军全变成只想咬人的狂尸,寻常百姓根本无力抵抗...看大唐残存子民如何与孤军协力逆天重振大唐!
  • 踏破炎阳

    踏破炎阳

    炎阳,大夏王朝的皇都,有着九州第一城的美誉——占地万顷,墙高十丈,人口近百万,整座城池宛若一头盘踞在中州腹地的巨兽,无人可以撼动。这座城市是九州统治者的象征,是每一个的野心家梦寐以求的垂涎之物,得到它,就等于得到了至高无上的权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谢央却对此毫无兴趣,他唯一的念头,就是想要把这座城市,从九州大陆的地图上面彻底抹去。连同那些埋藏在城砖深处的阴谋和罪孽。
  • 三国武神赵云

    三国武神赵云

    小白文,赵云爽了,我就爽,就这么简单。如果有谁让赵云不爽,那么就等着领盒饭吧!
  • 新编历史小丛书:祖逖北伐

    新编历史小丛书:祖逖北伐

    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人。士族出身,任西晋司州主簿。值大乱前夕,怀抱报国之志,对每况愈下的政局十分关切。半夜里听见鸡鸣,即起身至户外,拔剑起舞,留下了“闻鸡起舞”的佳话。《祖逖北伐》,写的是东晋初年由祖逖领导的北伐。祖逖曾一度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但及后因朝廷内乱,在他死后北伐功败垂成。祖逖亦是一位极受人民爱戴的将领。
  • 穿越之风云水浒

    穿越之风云水浒

    身为考古学者的他,跟随教授,挖到一本前朝的古籍,随后来到北宋末年,一场腥风血雨即将开始
热门推荐
  • 道寻天涯

    道寻天涯

    力拔山兮气盖世,天地悠悠,我命由我不由天。你且看那中年男子一人一剑在那万军丛中血战到最后一口气与那妻子双双惨死于血海之中,再看那原本是青城山下说书的小老头抱着一个红布裹着的男婴在那遍地狼烟的万剑城逃窜,此时这红布包裹着的男孩正在目不转睛的看着那中年男子的背影,本不应该在这个年纪出现的眼神正怒视着那些朝这边赶来的军队。这一刻他将穷极一生所追寻的道将要开始了........
  • 局中人(张一山、潘粤明主演)

    局中人(张一山、潘粤明主演)

    《局中人》在叙事上有别于传统谍战剧,不会过多着墨于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儿女情长,剧情将紧扣弟弟沈放(张一山 饰)与哥哥沈林(潘粤明 饰)之间的信仰不同和相爱相争层层展开。沈放,看似不羁,实则是心思缜密的天才型谍报人员。受信仰、亲情、爱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长时间地在孤独与险境中沉浮。沈林,身居国民党要职,外表冷峻的他,既深深陷入了亲情与任务的纠缠中,又时时面临着内心的拷问,他将何去何从?
  • 都市超神强者

    都市超神强者

    一个平凡的毕业学生获得了一个系统,从此嚣张,打脸的人生便开始了.......
  • 错过了晚安

    错过了晚安

    六年前,火爆气急的她指着他的鼻尖大喝,“季奕欧,不要以为略胜我一筹就可以为所欲为。从今天起,我苏小念正式向你宣战,你给我等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趁夜行

    趁夜行

    ‘你有一个红包未领取!’‘恭喜,你已领取阎君的红包!’
  • 傻子聂露儿

    傻子聂露儿

    邪派厉风堂之主聂氏一族,无论男女,皆金眸雪肤,容貌倾城,诡计多端,玄术出神入化。江湖人称:金眼妖。唯厉风堂第十一代堂主聂露儿,天生痴傻。虽倾国倾城,却不懂世事。风起云涌的邪道斗争中,等待傻子聂露儿的是什么命运?是在父亲庇护下平安一世,还是被金眼妖一族的宿命吞噬?
  • 思忆酒馆

    思忆酒馆

    忘忧楼??一间开在巷尾的小酒馆,一个神秘的青年老板,酒馆虽然不开在闹市之中,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这个酒馆却有个奇怪的规矩,每天只接待三位客人,只要你有故事,酒馆的门,你就能打开,而离开后的客人,心里的烦恼却忘掉了,这个神秘的地方,和这个神秘的青年,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 冥界掌控者

    冥界掌控者

    一个上大学的青年,被一个恶鬼设计,成为灵魂之体,自此被迫走向修行道路,从而见识到各路妖魔邪祟,与神话人物争锋
  • 苦逼炮灰翻身记

    苦逼炮灰翻身记

    简言之,姜蜜穿越各个平行时空,先后成为了将军妻、商户妻、宦官妻、恶霸妻,让自己不被炮灰,也让他不被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