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55000000004

第4章 日常应酬有分寸,不触雷区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通常要做到"三有三维",即有分寸,有礼节。有教养;避隐私、避浅薄,避忌讳。其中,最植心的一点就是要有分寸,而这种"分寸"的主要体现形式便是说话。本篇将指导你在日常交际场合中,怎样把话说得有分寸。

1.交谈要点是"心诚则灵"

交谈要恰到好处,就是说既要不亢不卑,又要热情、谦虚、温文、恳切和富有幽默感,这样的谈吐,留给别人的印象最深刻。

"不亢"就是谈话时不盛气凌人,不自以为是。如果你是一个很有学识的人,也不要轻视别人,要用心倾听别人的意见。更何况"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干虑必有一得",别人的意见不见得全不可取,而自己的意见不见得全都可取。如果你随时以高人一等的口吻或专家的姿态出现,好像处处要教训别人,这样只会引起别人反感。

当然,反过来交谈时有自卑感也是要不得的。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是难以得到别人的重视和信任的。比方在谈话时,你处处都表现得畏畏缩缩,说什么都不懂,或者是"驴唇不对马嘴",显出一副未经世面幼稚无知的样子,这也是很糟糕的。

自卑与谦虚,两者是大有分别的。谦虚在谈话中最受人欢迎,又不失自己的身份,更不等于幼稚无知。"虚怀若谷"或"不耻下问",这就是交谈中的谦虚态度。明白地说:就是不自大自满,碰到自己在交谈中不了解的话题,不妨请对方作简单的解释。这种做法是聪明的,因为这样既可避免误解别人的说话,又可表示对对方赏识,尊重对方,这样,自然使对方也觉得你很可爱了。交谈时诚恳、亲切,也是很受别人重视的。如果你碰到一个油腔滑调,说话飘浮不实的人,你一一定会觉得异常不快,敬而远之,甚至会从内心引起反感。自己的心情如此,别人的心情也是一样,因此,在社交的谈话中也须警惕注意。

2.日常交际用语必须"入境随俗"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方言不同,往往同样一句话,意义却完全相反,你以为侮辱,他以为尊敬;你以为尊敬,他以为侮辱,所以古人才有"入境随俗"的主张。

从前有个浙江人,到北方去做官,他的妻子也是南方人。有一天,太太教女仆洗衣服,她说:"洗好后,出去晾晾。"晾晾的字音,南方人读做浪浪,浪浪在北方是不好听的词。女仆听了,当然觉得奇怪。太太询问原因后出口笑骂道:"堂客!''堂客在江苏、浙江一带,是骂人的名词,女仆听了,急着说:"太太,不敢当"!太太又问其所以,才知道原来在湖北等省,"堂客"是尊敬女人的意思。

这是一个笑话,却可证明方言意义的不同。北方称媳妇,是指自己的妻子,南方很多地方媳妇却专指儿子的妻子,对象完全不同,又比方你称呼人家的小男孩,叫他小弟弟,总不算错吧?但是在有些人听来,则会认为你是骂他;比方你对老年男子,叫他老先生,总算不错吧?但是在江苏嘉定人听来,却会当你是侮辱他。你在安徽,称朋友的母亲,叫老太婆是尊敬她;但是你在江浙地方,称朋友的母亲为老太婆,那就成骂她了。各地的风俗不同,说话上的忌讳各异,你与人交际,必须留心对方的避讳话。一不留心,脱口而出,最易令人不快。

虽然对方知道你不懂他的忌讳,情有可原,但在你总是近乎失礼,至少是你犯了对方的忌讳,在友谊上是不会增进的。比方你对江浙人骂一声混帐,还不是十分严重,你如果骂北方女子一声,那就会被认为是奇耻大辱,非与你大肆交涉不可。从前有一一位小学教师,为了一些小争执,骂学生的母亲混帐,不料这位女家长,是一个北方人,因此向学校当局大兴问罪之师,要那位举出她混帐事实来。原来"混帐"二字,在北方是女子偷汉的意思,这种解说使问题显得严重了。学校当局虽一再道歉,声明误会,还是不肯罢休,只好请出他人劝解,才算了事。这些近乎笑话的故事,足以证明方言上的忌讳是必须特别留心的。

留心对方忌讳,在交际上原是小事,但在彼此交情上却有极大影响,你在社会上做人,冤家越少越好,因为说话不识忌讳而多招空心冤家,那更是不值得了。

3.逢人只说三分,留下七分自己赏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还有七分话不必对人说出,意思是要给双方都留有余地,这和"大丈夫光明磊落,无事不可对人言"是两个概念。

有生活经验的人,一般都只会说三分话,或许你会认为他们是非常狡猾的,是不诚实的,何必只说三分话呢?其实,你这种观点才是比较片面的。每个人说话,都应该看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对方不是一个尽其所谈的人,你能说出三分话,就已经不少了,孔子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如果对方不是你深交相知的人,而你却畅谈所有的欲言,虽然你说出了自己的所有话,但对方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你所说的话,都是属于你自己的事情,对方是否愿意听你讲呢?

如果你们之间关系浅薄,而你与他深谈,会显得你没有一点修养;如果你说的话是关于对方的,而你又不是他的诤友,那他会觉得你不配与他深谈,虽然忠言逆耳,但是却显出你的冒失;如果你说的话是关于社会的,可是你并不明白对方的立场究竟如何,你也不明白对方的主张究竟如何,可你偏高谈阔论、畅其自己所言。那样会很容易招祸的!

所以,逢入只需说出三分话,不是不可以说,而是不需要说,不必说,不应该说。这与"事无不可对人言"的诚实没有什么冲突。

所谓的"事无不可对人言",是指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并不是必须向别人都尽情地宣布,只说三分就可以了,那不是不诚实、狡猾的表现。

原本说话就有三个限制:人、时、地。如果不是其人就不必说;虽然得其人而没有得其时,这时也不必说;即使是得其人,也得其时,但却没有得其地,那也是不必说的。没有得其人,而你说出了三分真话,其实那已是很多了;如果你得其人,但是却没有得其时,你说出了三分真话,其实那是在给他暗示,你要看看他听到这些真话之后有什么样的反应;如果你得其时,没有得其地,而你说了三分真话,其实那就可以引起他的注意了,如果有必要的话,你可以与他长谈下去,这样的人才能称作是通达世故的人。

4.多使用礼貌用语准没错

日常口语交谈,应该在交谈中多使用礼貌用语,这是博得他人好感与体谅的最为简单易行的做法,也是交谈的技巧。所谓礼貌用语,是指约定俗成的表示谦虚恭敬的专门用语。社交中,如果学会下述五句十字礼貌用语,并且经常加以运用,对你的日常口语交谈一定会大有帮助。

(1)您好:

"您好"是一句标准的问候礼貌语。在口语交谈中,谁都会遇到相识者与不相识者,不论是深入交谈,还是打个招呼,都应主动向对方先问一声"您好"。若对方先问候了自己,也要以此来回应。在有的地方,人们惯以"你吃了饭没有"、"最近在忙什么"、"身体怎么样"、"一向可好"来打招呼或问候他人,但都没有"您好"简洁通行。

(2)请:

"请"是一句礼貌语。在要求他人做某件事情时,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不合适,低声下气、百般乞求也是不对的。在此情况下,多用上一个"请"字,就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赢得主动并得到对方的照应。

(3)谢谢:

"谢谢"是一一句致谢的礼貌语。每逢获得理解、得到帮助、承蒙关照、接受服务、受到礼遇之时,都应当立即向对方道一声"谢谢"。这样做,既是真诚地感激对方,又是一种对对方的积极肯定。

(4)对不起:

"对不起"是一句道歉的礼貌语。当打扰、妨碍、影响了别人,或是在人际交谈中给他人造成不便,甚至给对方造成某种程度的损失与伤害时,务必及时向对方说一声"对不起"。这将有助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且有助于修复双方关系。

(5)再见:

"再见"是一句道别的礼貌语,也是一种常见的礼貌用语。在交谈结束、与人作别之际,说上一句"再见",可以表达惜别之意和对他人的尊重之心。

口语在社会交往与交谈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语言本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在人际交往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工具。在社会交往与交谈中,运用自己的口才帮助自己成功,就要诚恳、亲切、谦虚、热情、生动活泼、富有风趣,要让对方喜欢听,这样才能有吸引力。

交谈时最好说普通话,力求规范化。最低限度地让人听廑听清,不致产生误解。要吐字清晰,声音悦耳,给人一种美感,让人很想跟你继续交谈下去。

说话的技巧关键是要讲究方式方法,须含蓄的含蓄,须婉转的婉转,要善于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日常口语交谈时,切忌任意贬低别人,揭人之短。应尽量避免谈到对方以前的过失、生理上的缺陷,或对方本人及亲属中的某些难于启齿的事,以免伤害对方,结下怨隙。

5.可以少说不说,但决不能胡说瞎说

日常炙际是否有分寸,还表现在说话上。有分寸的人不会口不择言,胡乱说话。但说话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要长久地实践,才能练出良好的说话功夫。

"你会说话吗?"这样问你,你一定觉得可笑,只要是正常人,说话谁不会?实际上,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谁都会说话,但有人说话总是没有分寸,口不择言,像机关枪扫入,一阵狂扫,只顾自己快活,不顾别人死活。

我们先看几个笑话:

一剃头师傅家被劫。第二天,剃头师傅到主颐家剃头,愁容满面。主顾问他为何发愁,师博答道:"昨夜被强盗将我一年积蓄劫去,仔细想来,只当替强盗剃了一年的头。"主人怒而逐之,另换一剃头师傅。

在寿宴上,客人同说"寿"字酒令。一人说"寿高彭祖",一人说"寿比南山",一人说"受福如受罪"。众客道:"这话不但不吉利,且'受'字也不是'寿'字,该罚酒三杯,另说好的。"这入喝了酒,又说道:"寿天莫非命。"众人生气地说:"生目寿诞,岂可说此不吉利话。"这人自悔道:"该死了,该死了。"

有一人请客,四位客人有三位先到。这人等得焦急,自言自语道:"唉,该来的还没来。"一客人听了,心中不快:"这么说,我就是不该来的来了?"他起身告辞走了。主人着急,说:"不该走得又走了。"男一客人也不高兴了:"难道我就是那该走又赖着不走的?"一生气,站起身也走了。主人苦笑着对剩下的一位客人说:"他们误会了,其实我不是说他们。"最后一位客人想:"不说他们就是说我了。"主人的话未完,最后一位客人也走了。

由此看来,如果我们说话时不加检点,就可能伤人败兴,引起误解,惹怨招尤。我们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对象、气氛,不要口不择言,想说就说。像有些人去菜市场,问卖肉的:"师傅,你的肉多少钱一斤?"或饭馆服务员上一盘香肠,说:"先生,这是你的肠子。"这类生活中的笑话,我们要注意避免。

明人吕坤认为,说话是人生第一难事。像上面所说的情况,还不是太难的。只要注意语言修养,慢慢就能克服那些纰漏和不足。说话难,最难的还要数说真话、说实话。

中央电视台开办了一个《实话实渤的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谈到了办节目遇到的一些事。他说,现在世道变了,"文字狱"时代已成往事,说真话已不会闯下大祸,但"说实话免遭迫害,可不一定能免遭伤害"。《实话实说》栏目请过几百位座上客来侃侃而谈,结果呢?一位座上客因此评不上职称,原因是"喜欢抛头露面不钻研业务"。另一位是研究所副所长人选,因做节目耽误了前程,理由是"节目中的观点证明此人世界观有问题"。一报社记者参加的节目一经播出,立刻感到人言可畏,人们说他出风头,什么都敢说,恶心。另一电台记者回去后被领导审查,认为他一定是拿了许多钱才会那么说。还有一位老年女性在节目中真诚表露了自己的人生感受,结果好多人打听她是不是神经病。

崔永元苦恼地说:"所以连我们自己有时也怀疑,节目到底能做多久?"他也体会到了"人生惟有说话是第一难事"。

生活中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实在太多了。明明是这么回事,有人偏偏说成那么回事。刚才还这样讲,一转脸又那样讲了。这样随风转舵,看人下菜,言不由衷,自欺欺人,活得多累又多没意思?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就是这样很"累"地不断自打嘴巴地说话的。我们做人不能这样。

说话难,但也不能就此闭口不言,学会怎样说话就是很重要的事了。

技巧是可以学习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原则,指鹿为马,曲意逢迎。如果违心地说话,那技巧就变成了恶行。崔永元说得好:"也许有一天我们会讨论技巧,我们用酒精泡出了经验,我们得意地欣赏属于自己的一份娴熟时,却发现我们丢了许多东西,那东西对我们很重要。"

说话不坚持原则,丢掉的就是人格。

说话这事,孩子不会觉得难,怎么想就怎么说。只有大人们觉得是道难题。大人们知道左顾右盼、思前想后,知道掂量和玩味。孩子们的词典里还没有这许多词汇。那么,如果我们实在想说,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又不知道该怎么说时,怎么办?崔永元出了个主意:那就实话实说,就像来自德国的教练施拉普纳对中国足球运动员说的:"当你不知道该把球往踢时,就往对方球门里踢!"

这是解决说话难的最终办法,曲意逢迎只能避开一时的麻烦,得到的是良心上的永久不安。但是切忌口不择言,讲究一下分寸,实在不能说,宁可保持沉默。

6.玩笑好笑不好"开"

人际交往中,开个得体的玩笑,可以松弛神经,活跃气氛,创造出一个适于交际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因而诙谐的人常能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但是,开玩笑开得不好,则会适得其反,伤害感情,因此开玩笑要掌握好分寸。

开玩笑应该掌握好下面几个原则:

一、内容要高雅

笑料的内容取决于玩笑者的思想情趣与文化修养。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笑料,不仅给对方以启迪和精神的享受,也是对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钢琴家波奇一次演奏时,发现全场有一半座位空着,他对听众说:"朋友们,我发现这个城市的人们都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二三个座位的票。"于是这半屋子听众放声大笑。波奇无伤大雅的玩笑话使他反败为胜。

二、态度要友善

与人为善,是开玩笑的一个原则。开玩笑的过程,是感情互相交流传递的过程,如果借着开玩笑对别人冷嘲热讽,发泄内心厌恶、不满的感情,那么除非是傻瓜才识不破。也许有些人不如你口齿伶俐,表面上你占到上风,但别人会认为你不能尊重他人,从而不愿与你交往。

三、行为要适度

开玩笑除了可借助语言外,有时也可以通过行为动作来逗别人发笑。有对小夫妻,感情很好,整天都有开不完的玩笑。一天,丈夫摆弄鸟枪,对准妻子说:"不许动,一动我就打死你!"说着扣动了扳机。结果,妻子被意外地打成重伤。可见,玩笑千万不能过度。

四、对象耍分清

同样一个玩笑,能对甲开,不一定能对乙开。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对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对方性格外向,能宽容忍耐,玩笑稍微过大也能得到谅解。对方性格内向,喜欢琢磨言外之意,开玩笑就应慎重。对方尽管平时生性开朗,假如恰好碰上不愉快或伤心事,就不能随便与之开玩笑。相反,对方性格内向,但正好喜事临门,此时与他开个玩笑,效果会出乎意料得好。

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和长辈、晚辈开玩笑忌轻佻放肆,特别忌谈男女情事。几辈同堂时的玩笑要高雅、机智、幽默,解颐助兴,乐在其中。在这种场合,忌谈男女风流韵事。当同辈人开这方面玩笑时,自己以长辈或晚辈身份在场时,最好不要参言,只若无其事地旁听就是。

②和非血缘关系的异性单独相处时忌开玩笑(夫妻自然除外),哪怕是开正经的玩笑,也往往会引起对方反感,或者会引起旁人的猜测非议。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当然,也不能拘谨别扭。

③和残疾人开玩笑,注意避讳。人人都怕别人用自己的短处开玩笑,残疾人尤其如此。俗话说,不要当着和尚骂秃儿,癞子面前不谈灯泡。

④朋友陪客时,忌和朋友开玩笑。人家已有共同的话题,已经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如果你突然介入,与之开玩笑,转移人家的注意力,打断人家的话题,破坏谈话的雅兴,朋友会认为你扫他面子。

五。场合耍适宣

美国总统里根一次在国会开会前,为了试试麦克风是否好使,张口便说:"先生们请注意,五分钟之后,我将对苏联进行轰炸。"一语既出众皆哗然。里根在错误的场合、时间里,开了一个极为荒唐的玩笑。为此,苏联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总的来说,在庄重严肃的场合不宜开玩笑。

总之,开玩笑不能过分,尤其要分清场合和对象。

"道人之短"最伤人

与人交谈目的在于沟通,在这一过程中,要力求避免因说话不当而使人际关系变得紧张。所以,说话出口前应该先为听者想一想,不要以言语伤人。俗语说得好:"恶语伤人六月寒"!

言语表达非常重要,说得不对,或是说得让人听着刺耳,这样就得罪了别人,所以我们在交谈的时候也就需要讲究一种艺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与人交谈要讲究艺术,有时候同样的意思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可能会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

我们在与别人交谈的时候,首先态度要诚恳,只有这样才会有一个双方都乐于沟通的氛围。态度傲慢并不能表现你的优越感,相反会暴露你缺乏修养,这是交谈的一大禁忌。而亲切友好的态度则会让对方、甚至你的对手心里放松,当然愿意与你畅谈、倾诉了。

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语言要文明,这一点也相当重要。使用文明语言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你自己的尊重。粗话、脏话、黑话、荤话、怪话等先在脑子里过滤过滤再说,否则一句话没说对,就可能会闹得大家不欢而散。另外隐私和敏感话题也要尽量少说,否则,对方感觉如坐针毡,交谈还怎么进行下去呢?

另外,身体语言也非常重要。目光注视对方,表情要自然,要不时地点头,适时地微笑。有的时候我们需要与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能太远,否则,根本听不清彼此之间所要交谈的内容是什么,如果太近,就会给对方以压迫的感觉。

有时语言要有幽默感,幽默是一个人智能的表现,巧妙地使用幽默可以打破坚冰,化解尴尬的场面,往往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人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因为凡人皆有其长处,也难免有短处。在谈话当中,你要极力避免说别人的短处,否则不仅使别人的尊严受到损害,而且还表现出你品德的缺点。

不可知道了别人的一点点短处就逢人宣扬。宇宙之大,谈话的资料取之不尽,何必一定要把别人的短处当作话题,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呢?

首先你要明白的一点就是,你知道的关于别人的事情不一定可靠,也许另外还有许多隐衷不是你所熟悉的事实。如果你贸然拿你所听到的片面之言宣扬,不是颠倒是非,就是混淆黑白。话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了,一旦事后你彻底地明白了真相,你还能进行更正吗?有这样一个例子:

"张某借了王某的钱不还,存心赖账,真是卑鄙。"昨天你对一个朋友说,这话是从王某那听来的,他当然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人都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当然不易把话说得很公正。如果你有机会见到张某,他也许会告诉你,他虽然借了王某的钱,但有房屋契约押在王某那里。因为自己一笔钱被别人耽误了,到期不能清还,只好延长押期。当初王某表示若有需要延长押期时,随时可以延长押期,而今王某急于拿回现款,张某一时无法立刻付清,既然有抵押物,就不能说他是赖账。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半都是比较复杂的,你若不知内幕,就不要信口开河。

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专好推波助澜,把别人的是非编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词地逢人就说。不知道世间有多少悲剧由此而生。虽然你不是这种人,而一旦谈论别人的短处时,也许你在无意之中就种下祸患的幼苗,而它要滋长到怎样的程度,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

想要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最好是自己定下一条戒律:除了颂扬别人的美德,永远不要用议论别人的短处来玷污你的口、玷污你的人格,否则的话你将永远找不到一个愿意和你接触的朋友。如果是别人向你说某人的短处一样,不可就表面的观察便在背后批评人家,除非这是好的批评。说一个坏人的好处,旁人听了最多认为你是无知。把一个好人说坏了,人们就会觉得你存心不良。

人们好说女人最爱谈论别人是非,其实男人当中也不乏这种人。如果你茶余饭后要找谈话的资料时,则天上的星河,地上的花草,无一不是谈话的好题目,不必一定要说东家长、西家短,才能消遣时间。

殊不知,说别人的短处,说不定就是自己的短处。

8.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在人际交往中,不同场合要采取与之相应的语言形式,否则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因此,一个受社会欢迎的人,应当说话看场合,即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说话看场合,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区分:

(1)自己人场合和外人场合

我国传统一向是重视"内外有别"。对自己人"关起门来谈话",可以无话不谈,甚至可以说些放肆的话,什么事都好办。而对外边的人,总怀有戒心,"逢入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办事嘛,一般是公事公办。因此,遵循内外有别的界限谈话,社会上认为是得体的,违反这一一界限,便被认为是"乱放炮",说话不得体了。

(2)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

正式场合说话应严肃认真,事先要有所准备,不能乱扯一气。非正式场合下,便可随便一些,像聊家常一样,便于感情交流,谈深谈透。有些人说话文绉绉,有人讲话俗不可耐,就是没有把握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的界限。

(3)庄场合与随便场合

"我特地来看你",显得很庄重;"我顺便来看你",有点随随便便看你来了的意思,可以减轻对方负担。可是,在庄重的场合说"我顺便来看你"就显得不够认真、严肃,会给听话者蒙上一层阴影。在日常生活中,明明是"顺便来看你来了",偏偏说成是"特地看你来了",有些小题大做,让对方增加心理负担。

(4)庆场合与悲痛场合

一般地说,说话应与场合中的气氛相协调。在别人办喜事时,千万不要说悲伤的话;在人家悲痛时,你逗这个小孩玩,逗那个小孩玩,说些逗乐的话,甚至哼哼民歌小调,别人就会说你这人太不懂事了。

某家有个老太太死在家里,亲属围在一起商量后事。老太太生前嘱咐土葬,但土葬有点不现实,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发表个人的看法。只听老太太的孙子说:"这么办吧,老太太死了不是埋掉就是烧掉。现在尸体放在家里,人来人往的,总不是个事,我看烧掉得啦,又省钱又省事。"这番话令大家听了十分恼火,可是骂不得打不得,那场合不是教训年轻人的场合。

如果这个二十刚出头的孙子会说话,他会选择一些适合这种场合和气氛的话来说:"奶奶走了,我心里很难过。现在,遗体放在屋里,得赶紧料理。奶奶生前有土葬的愿望,可土葬又不可能,我看还是赶紧安排火化好。我是晚辈,说给大家考虑,主意还是请伯伯婶婶拿定。"

(5)适宣多说的场合与适宣少说的场合

对方很忙,时间很紧,跟他说事情就得简明扼要。如果跟他谈笑风生,海阔天空,主观愿望是好的,但不符合客观的要求,效果是不会好的。失火了,你看见后应该立即呼唤救火,等火被扑灭后,再向警方报告你发现的可疑线索。如果先跑过去向警方慢条斯理报告失火的原因,等把失火的可疑线索报告完,火势早已蔓延开来了。

9.社交中常见的说话"禁忌"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不自觉地犯一些错误,有些错误没关系,那是你自己的事;有些错误却会对别人造成影响甚至是伤害,这就是禁忌。既然是禁忌,当然就应该注意和避免。日常生活中,说话有许多禁忌:

第一,不揭别人的隐私,不做无谓的辩解

很随便地把人家的短处或隐私揭发出来,这样不但有碍别人的声望,而且足以显示你为人的卑鄙,因为在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在说话的时候要非常的注意这一点。

虽说你可以在这个人身上得到许多的消息,但是,不一定可靠,因为在他的另一面或许还有许多非你所熟悉的隐私。所以不要拿你所听到的片面之言来宣扬,否则有可能会给自己招来是非之事,这样,到事情一旦发生也没有办法更正了。

在我们的平常生活或是工作当中遇到的事情,没有几件是值得我们拿友谊去争辩取胜的。如果你却偏偏要这样做,那么你的精力和时间会不值一钱,更不要说到感情的损害了。

除了彼此都能虚心地,不存半点成见,在某一个问题上专程讨论之外,像那样的一切争辩都应该避免,就算是一个学术性的争辩,你也不用认为这就是发扬文化的精神。

像哲学一样,为了-一个问题,尽管争辩了二千余年,但如今胜负依然未分。爱和别人争辩,你以为可以用理论压倒对方,就会给你很大的利益吗?你没办法压倒对方。有人看着是服了,但是他的心里却不平,这样你一点好处也得不到,相反害处会随着增多。

自古以来,尊敬别人,是谈话艺术的必须条件。专门为难对方,逞一时之快,于人于己都无好处。你不想别人损害你的尊严,但你也绝对不可损害别人的自尊心。

常言道:"要想别人尊敬你,你必须先尊敬别人。"甚至于你的儿子或者下属,如果有不足之处时,你可以向他们询问,还可以向他们做一番阐述,而方法态度首先要真诚大度。

用质问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假如你真想让对方心悦诚服,越是在紧张竞争的场合中,越不可用质问的方法。当对方为你的质问所窘迫时,他虽然形势已趋失败,但他肯定是怀恨在心的,绝对不会让你高高兴兴地得到胜利的。

虽然在朋友之中,偶然以质问来取笑是可以的,不过不可用得太多了,更不可使之成为习惯。倘若你专用质问的态度向人进攻,而反被对方以更大的理由把你压倒时,你将会丢脸。以温厚待人就是为自己留有余地,向前冲得太猛,站不牢而摔倒时,当然会伤得更厉害。

第二,切记避免随意附和鄹人

每个人讲话都有其独特的方式,无论是讲话的语言还是手势,都具有个人色彩。例如美国人最擅长以夸大的动作,表现自己内心感受的极限;欧洲人和东方人则比较含蓄、内敛,不轻易把自己内心的感受,一五一十地表现于外。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在现代的政治舞台和商业舞台中上夸张的演出已经成为一种风气。

社交活动和说话一样,需要借助情感的大力支持,也就是必须集中情感来表达才能打动人心。人并不是机器人,说话一定要有抑扬顿挫。为了辅助或加强语气,还必须加以形容调整或语尾助例。

谈话必须要时常加入自己的意见才能成立,一般人总是习惯于附和别人说的话,但这种没有独自思想的附和语词,并不能表现出个人的独立人格与个人意见,一个喜欢用极端的形容词来强调自己想法或意见的人,是绝对不会以附和的口吻来表示自己的看法。

许多人在交谈时有"我同意,但是我认为。"的习惯用语。其实在朋友交谈中,朋友想要听的是你个人的看法,而不只是要你附和地回答:"是的。"要让自己成为更独特的人就必须与一般人有所区别,尽量地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看法。

因此,不妨多应用些特殊或极端的例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总是附和别人的想法。

第三,不奠自吹自擂

请你千万不要自己吹擂,与其自夸,倒不如表示谦逊,也许你自认为伟大,但别人不一定同意。好夸大自己事业的重要性,间接为自己吹擂,纵使你平目备受尊敬,听了这样的话,也会令人对你非常地反感的。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如果自己不吹时,那么别人会来称颂;假如自己说了,人家反而瞧不起你了。

千万不要故意与别人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人专门喜欢表示与别人不同的意见。处处故意表示与别人看法不同,比如说:你说这是黑的,他在这个时候就硬说是白的;在后来你又改变了看法也说这是白的,他在这个时候就会反过来,说它是黑的了。

这种人与那些处处随声附和的入,一样会被人看不起,最后还有可能让人认为他是一个不忠实的人。

一般情况,往往人们最喜欢谈论自己的事情。而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并不热心。自己所感兴趣的事,未必引起别人的共鸣。做什么事你都要竭力地把你自己忘掉,不要老是哕啰唆囔地谈你的个人生活、你的孩子和事业。

每个人最喜欢的是自己熟知的事情,那么在交际上你就可以掌握别人的弱点,而尽量去逗别人说他自己的事情了,这是非常令对方高兴的方法。你以充满了同情和热诚的心去听他的叙述,这样肯定会给对方留下最满意的印象。一些爱自夸的人到最终是找不到一个真正的知己的,这是他自视其高,轻视一切,不太理会别人的意见,只会自己吹牛的后果。他只想找奉承和听从他的群众,而不是朋友,于是朋友们都惟恐避之不及了。

第四,不懂装懂

社会上一知半解的人一多,就容易流行起一股装腔作势之风。如果凡事都一无所知,心里便容易产生惟恐落于人后的压迫感,这也是人们常见的心态。在绝不服输或"输入不输阵"的好胜心作祟下,随时都想找机会扳回面子。

有位不具规模的小杂志社社长N先生,不管是什么场合他总喜欢装腔作势,故意地降低自己的声调来表现庄重的样子。不但如此,他也总是--无所不知的样子,这种姿态让人觉得他好像在做自我宣传。

然而不论他再怎么装腔作势,夹着再多的暗示性话语或英语来发表高见,还是得不到他人的认同。

他所出版的刊物,总是被人批评为现学现卖、肤浅的杂学之流,这是因为他对任何事都喜欢评断。当他一开口说话,旁边的人就说:"天啊!又要开始了。"然后便咬着牙,万分痛苦地忍着。这和说大话、吹牛并无不同。自己本来没有高人一等的智慧,却装出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样子,这样是会让人看作是虚张声势的伪君子。

在朋友关系中最令人敬而远之的,就是这种一点也不可爱的男性承认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并不丢人,为了要自抬身价而不懂装懂,一旦被对方看穿,反而会令对方产生不信任感而不愿与你交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但不可能每件事都很精通。

愈是爱表现的人,愈是无法精通每件事。交朋友应该是互相取长补短,别人比自己专精的地方就不耻下问,即使是自己很专精的事,也要以很谦虚的态度来展现实力,这样才能说服他人。所谓很谦虚的态度,是指对于自己专精的事物,不妨表示一下自己的意见,只是说话技巧要高明。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信息时代,每个人所吸收的知识都不可能包含万事万物。若不以虚心的态度与人交往,如何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凡事都自以为是的人,必然得不到大家的尊敬。

不论是不懂装懂或是真的无知,都同样不利交际范围的扩展。

同类推荐
  • 经商三智:谋商道、谈买卖、做生意

    经商三智:谋商道、谈买卖、做生意

    本书包括了三个部分,介绍了如何提高谋算能力、运作能力、控制能力,如何依靠嘴巴的功夫与对手交流沟通,如何做生意等。
  • 潜伏在职场

    潜伏在职场

    职场如战场,稍有不慎,我们就会误入歧途,掉进陷阱。在职场中,人人都渴望成功。不过,渴望成功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取得成功的人却很少,原因就在于很多人没有真正领悟职场潜伏术。
  • 走出你的心理误区

    走出你的心理误区

    本书讲述了人生的意义有很多种,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不该让阴霾占据了内心。学会释然、学会乐观固然重要,让自己更快、更好地走出心理误区更是我们都要努力的方向。
  • 年轻人成功必读的孟子

    年轻人成功必读的孟子

    本书分自我修炼篇、人本管理篇、领导艺术篇、用人识人篇、打造团队篇、制度规范篇等内容,让你领悟人生的真谛。
  • 有一种心眼叫看透

    有一种心眼叫看透

    本书本着简单实用的原则,结合现实生活实际情况,用通俗流畅的语言,从人际、口才、经商、职场、办事等多个方面揭示了造就幸福人生的全部秘密。本书列举了大量多个心眼少上当的典型例子,无一不贴切地印证了本书所要阐述的宗旨——多一个心眼少上当,成功就是比别人多一个心眼。
热门推荐
  • 农家小福星

    农家小福星

    火木双灵根元婴修士虞煜转世到一个几乎没有灵气世界的农家,从虞煜变成了余鱼。家里虽有极品叔婶和奶奶,但却有个有决断力的父亲还有极端宠妹的哥哥姐姐,遇到极品怎么办?分家啊!分家之后,看小鱼儿带着家里发财致富,让曾经嫌弃自己的羡慕悔恨去吧!然流年不利,日子红火起来了,又遇着了天灾。看着日益霸气的女儿,老爹面带惆怅:“女儿,你也这么大了,是不是该寻一门亲事了?”(不会写简介,将就着看吧!)
  • 王妃太贪吃

    王妃太贪吃

    作为21世纪的吃货,一朝穿越,竟是因为吃零食被噎死的!!?深宅大院,姨娘各怀心思,不过好在那个便宜老爹还算挺有良心。不过传说中如冰山一样,不近女色的王爷怎么第一次见面就对她不怀好意呢?!!【1Ⅴ1轻松甜文,无虐】
  • 长城土砖

    长城土砖

    我是万里长城,千千万万中的一块砖,我有灵魂,我存在,我见证,我陪伴,我守望,我展望。
  • 腹黑大少的私宠:麻辣小警花

    腹黑大少的私宠:麻辣小警花

    分别十年,再见面时,他成了SK集团的继承人,而她为了找出杀害父亲的真凶,成了一名混迹在男人堆里的小警花。多年漂泊、在刀口舔血的日子,让他变成桀骜冷酷、讳暗难懂的陆总裁。那个原本已经远远离开了她生活的邪魅男人,却依然对她情难自抑,纠缠不休。
  • 茉莉香屑

    茉莉香屑

    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苏茉喜欢的是“小桥流水人家”可重生来不得不面对“枯藤老树昏鸦”。第一件事当然是从清空家里的霉运开始!某公子:“这位妹妹好有趣”苏茉:“您认错人了”某越来越厚脸皮的公子:“错认人嫁对人”苏茉:“……”我太难了。
  • 叨光贱影

    叨光贱影

    我的开始时一个很远的传说,我本来就不是什么传说,也没什么值得立传、非得与大众区分独立说明的,可是说书的硬把我说成是传说。而当时人人都想听传说,结果我真的成了传说。
  • 高维的咸鱼

    高维的咸鱼

    它很强大,它一直在摸鱼,它还算善良,至少不坏
  • 万域争鸣

    万域争鸣

    少年武星辰,在一次修炼的时候,差点被远古大能给夺舍,因此因祸得福,觉醒了血脉,还得到了远古大能的一切记忆,从此踏上了腥风血雨的一生。
  • 我的妹妹们怎么会那么可爱

    我的妹妹们怎么会那么可爱

    本作是《我的妹妹不可能那么可爱!》的同人作品,开端以动画的最后一集为起点,延续了之前的故事。动画的结局不算完美,却是最真实的结局。京介拒绝了所有向他表白的女孩,选择与桐乃在一起。虽说最后两人恢复了兄妹关系,感情却更加真挚。根据伏见司老师所写的《十年后的再会》也表明京介与桐乃在十年后也陪伴在对方身边。因为不太满意结局,所以就写了这部同人。而作者不是妹党,不是黑猫党,不是绫濑党,更不是麻奈实党。我,是那万恶的后宫党!(PS:新书原创轻小说《我的未婚妻是神女》开始连载,希望大家能去支持一下。)
  • 超能王者

    超能王者

    觉醒异能,逍遥都市。“伤我亲朋好友者,杀!”称霸都市异能界,成就无上异能王者,跺跺脚,地球在他的脚下,颤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