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55000000003

第3章 批评别人有分寸,以理服人

人无完人,在这个世界上谁都会犯错误,但你不可以大发雷霆。因为没人喜欢收批评,更不会"闻过则毒"。如果你一味指责别人或者简单地说明你的看法,那么,除了别人的厌恶和不满之外,你将一无所获。你的抽评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所。

1.批评要讲究艺术,良药也不能苦口

俗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是,到了现实生活中却不完全是那么回事。几乎人人都爱听赞美之词,不愿意听评批之语,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批评者不懂批评的方法,不善于把握批评的分寸。

批评讲究艺术,才能既达到批评的目的,又不至于伤害每个人都拥有的自尊心。批评若能做到"良药不苦口",才算是真正做到家了,以下几条原则是批评艺术的集中表现。

(1)批评要态度鲜明,忌含糊

在决定批评内容前,先要知道自己的批评是针对哪一种行为表现的。确定了这一点,才不至于把话说得含含糊糊,也会使对方觉得你是在推卸责任地批评他。

批评切忌表达含糊不清。有的人因担心被人视为刻薄尖酸,用一些很委婉的语言来表达批评,如将"喜欢斗殴"说成"为赢得论点及吸引注意面诉诸体力手段";将"说谎"说成"难于区分幻想与实际";将"作弊"说成"有待进一步学习公平竞争的规则"。这样说,虽让人听得不那么刺耳,但失去了批评的语气,显得像是在调侃,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使用旁敲一击法,效果会更好

不直接批评对方,而用打比方、举例子的办法提醒对方,促使对方解除疑虑或恐瞑,提高认识改正缺点。

有时,无声的行为更甚于有声的批评。例如有一个大老板开办了许多大商店。他每天都要到商店去看看。一天他发现一个顾客在柜台前等着买东西。谁都没注意到他。售货员站在柜台的另一边正在聊天。这时,这个大老板没说一句话,只是自己站到柜台后面,给顾客拿了要买的东西。他的这种行动便是对售货员的无声批评。

(3)批评的点不在错误

一般的批评,只是把重点放在对方的"错误"上,却并不指明对方应如何去纠正,因此收不到积极的效果。积极的批评,应在批评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利对方改正。被批评者也会更加认识到你批评得很有道理,心悦诚服。

(4)设身处地誊对方想一想

设身处地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让被批评者站在批评者的角度,让他想一想:"如果你是我,你想想,我出了这样的错,你批评不批评?"让他换个位置来认识自己的过错。二是让批评者站在被批评者的角度,假如我是他,我对自己的过失是否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甚至会主动检讨而不希望被人严厉呵斥?

双方均为对方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在作出批评与接受批评方面就容易协调起来了。批评者也就能视对方过错认识程度的深浅而把握批评程度的分寸。

(5)批评耍注意场合

某些批评本来是公正有理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效果不错。但如果选的时间、地点不对,效果却截然相反。比如某人常常在同事面前被老板批评,他一定会感到羞辱窘迫,甚至是不满、愤怒。事后他最先想到的是同事们会有什么看法和想法,而不会注意到老板批评的内容。这样不但批评没有效果,反而会让他产生其它想法。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批评取得更大的效果,就应该注意说话的时间、地点,该一对一批评的就不能有第三者在场。当着不相干的第三者或众人之面直接批评某人,不仅使被批评者沮丧或气恼,还可能会使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尴尬,担心"下次会不会轮到我",从而与你在心理上产生疏远感,等于是批评一个,得罪一群人。

(6)批评口气要尽量委婉

被质问会给人产生一种不信任感,会把对方逼到敌对、自卫的死角。被训斥会让人觉得低人一等,被藐视,感觉人格上受到污辱,会使对方感到很压抑、反感。

而口气温和、委婉,会使对方心理上产生内疚感,从而愉快地接受批评。批评时,态度要诚恳,语气要温和。得体的语调、表情或其它的身体语言,可以避免彼此意见沟通时的敌意。

以上几种批评的方法若运用得合理恰当,能给批评方和被批评方都带来相对平和的心态和较好的结果,反之不但会伤了和气,还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分歧。批评的目的是为了问题的解决,因而批评方式的采用是为了批评目的而服务的。只有批评方式恰当而合理,别人才会欣然接受,这样的说话方式别人才最爱听。

2.从被批评者角度出发去选择批评方式效果最好

没有人愿意挨批评,不管你说的有多对,只要是批评的话语就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负效应。但是,有些人能够很恰当地把握批评的尺度,使批评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

批评之所以被人拒绝,一般出于两种原因:其一是批评者不了解当事人的处境和造成错误的原因,使当事者感到委屈;其二是批评者采用了权威性的立场,暗示当事人行为的"笨拙"或"愚昧"性质,引起当事者的反感。

批评是能使人更加成熟和完美的良方,是使人成功的阶梯。从批评中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从而修正自己的言行、思想,慢慢形成自己正确的处世方法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而若视别人对你批评为对自己的讽刺、打击,一听就如坐针毡、暴跳如雷,则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进步的了。

行动失误、办了错事的人,常有防卫其自我尊严的倾向。如果有人再以权威者的姿态出现,指责他的想法不够高明,行动不够周密,他的尊严将更感受威胁。这时防卫倾向会更增强,充耳不闻乃是极自然的反应。批评人时,切忌只顾自己一味发脾气,得理不让人,如不讲究批评的方法和艺术,其结果与初衷只会适得其反。一次,李主任怒气冲冲地走进办公室,啪的一声将一份报告摔在秘书小王的桌上,办公室里的几个人同时都愣住了。李主任以为这是个惩一儆百的好机会,接着大吼道:"你看看,干了这么多年,竟写出这样空洞无物的报告,送到总经理手中,一定会以为我们都难胜其任!以后,脑子里多装点工作,上班时间精神振作一点。"说完,他一甩手走了,把个小王晾在那儿,尴尬异常。过后,李主任满以为办公室的工作效率会提高,可事与愿违,大家都躲着他,布置工作,不是说没时间,就是说手头有要紧事。李主任这才略品出一点滋味,恍惚意识到此举不明智。人人都爱面子,换一种批评的方法,其结果可能就大相径庭了。

期末考试结束了,儿子伟伟除物理考得不好以外,其它成绩还不错。父母将儿子叫到跟前,和蔼地说:"伟伟,你这次成绩进步了,我们很高兴。如果你继续努力下去的话,下次物理一定会考得和其它科目一样好。"伟伟高兴地接受了这番赞扬,同时也意识到下学期要加把劲,把物理科的学习赶上去。

试想,换一种说法,加入"但是"两个字。

"但是,你如果加强一下物理就更好了。"这很可能使伟伟怀疑赞扬之词原来是批评的"前奏",因而产生抵触情绪,对他的学习不会有裨益的。

就亡哩学而言,一个批评与被批评的过程是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在思想、感情上的相互交流与认同的过程。人在批评过程中越是尊重、理解对方的处境,就越能够获得对方对自己批评意见的重视与接受。在发表批评意见中,尊重使人懂得爱护别人的自尊心,维护其面子,不出语伤人,不逞口舌之快,设身处地地去替别人思考问题,讲话不自以为是,不强加于入。在接受批评意见中,尊重使人竭力认同别人批评意见中的有益部分,并予以积极的肯定。人们越是能够尊重理解人,就能越能够冷静、客观地面对别人的批评意见。从这个意义上讲,尊重、理解是使忠言不逆耳,闻过不动怒的转化条件。

"和风细雨"与"急风暴雨"产生的结果会完全不同,批评讲究方法和技巧,得到的结果与粗暴的批评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批评别人尽量用一些温和婉转的方法,少用急风暴雨的方法,这样的批评方式别人才爱听。

3.先给"甜头",再给"苦头"

赞美既可以使人谦虚,又可以建立友善的气氛。在批评纠正别人的过错之前,应先提及别人的优点,犹如刮脸时先涂点肥皂一样,可以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消除刺激和敌意,使批评更容易被接受。

使用赞美技巧,可以表明你的真诚,从而打开对方的心扉。

在肯定和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赞美他的优点的基础上,再提出你的批评意见。

如果提出批评的人先谦虚地承认自己也不是十全十美、无可指责的,然后再指出别人的错误,或者在批评之后再指出他的优点,这样就比较容易让入接受了。

圆滑的布诺亲王早在1909年就已深切地感觉到利用这种方法的重要。

当时德皇威廉二世在位时,目空一切,高傲自大。他建设陆、海军,欲与全世界为敌。于是,一件惊人的事情发生了!德皇说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话,震撼了整个欧洲,甚至影响到世界各地。最糟的是,德皇把这些可笑、自傲、荒谬的言论,在他做客英国时,竟当着公众的面发表出来。他还允许侮日电讦照原意在报上公开发表。

例如,他说他是惟一一个对英国感觉友善的德国人;他正在建造海军来对付日本的危害。德皇威廉二世还表示,凭借他的力量,可以使英国不屈辱于法、俄两国的威胁之下。他还说,由于他的计划,英国诺伯特爵士才能在南非战胜荷兰人。

在当时的和平时期,欧洲没有一位国王会说出这样惊人的话来。从那时起,欧洲各国顿时哗然、骚动。英国人非常愤怒,而德国的那些政客们,更是为之震惊。

事后,德皇也渐渐感到了事态的严重,可是,说过的话又怎么能够轻易地挽回?为了解脱自己,德皇只能请布诺亲王代他受过,宣称一切都是他的责任,是他建议德皇说出那些话来的。

可是,布诺亲王却当即反驳说,德国人或英国人不会相信这是布诺亲王的主意。布诺亲王说出这话后,马上发觉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果然,这激起了德皇的愤怒。德皇认为布诺亲王在辱骂他。布诺亲王原本知道应该先称赞,然后才指出他的错误,可是为时已晚。他只有做第二步的努力:在批评后,再加以赞美。结果,奇迹立刻出现了。

布诺亲王紧接着开始夸奖德皇,说他知识渊博,远比自己聪明。德皇脸上慢慢地露出笑容来,因为布诺亲王称赞了他。布诺亲王抬高了德皇,贬低了自己。经布诺解释后,德皇宽恕了他,原谅了他。最后,德皇只好自己去收场。

4.让受批评的人理解你的难处

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有急事求于人,但别人可能了解不到你的难处,这时如果你能用智慧来应对别人的懈怠,用巧妙的批评来表明你的立场,难题往往会迎刃而解。

庄周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他一生过着清贫的隐居生活。一天,庄周的家里又揭不开锅了,妻子叹息着一再催促庄周出去想点办法。庄周万般无奈,决定到他的好朋友监河侯那里去借点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事不凑巧,监河侯正在忙于收拾行装准备外出,见到庄周连忙寒暄:"多日不见,庄兄大驾光临,不知又有何见教?"庄周直截了当地讲明了来意。监河侯说:"借粮之事好商量。我正要进城收租金,等我收完租金回来,再借给你300两银子,好吗?"说完,就要动身上路了。

庄周听了监河侯的回答,心里又气又急。心想,你到城里来到一趟要半月之久,等你回来,我一家老小岂不是全饿死了?"好在庄周的口才远近闻名,他略一思索,对监河侯说:"仁兄且慢,你陪我喝完这杯茶再走好吗?"监河侯无奈,只好又坐了下来。

庄周一面喝茶,一面对监河侯说:"昨天,在我离家来你处的路上,听到有呼救的声音。我四处张望,并未看到有什么异样的情况,最后,在路旁的一道曾经积过水的干水沟里,发现一条快要干死的小鱼,它在那里张大嘴呼救呢。于是我问它:'小鱼呀小鱼,你从哪里来,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呢?'小鱼回答我说:'我从东海来,现在快要干死了,你能不能给我一小桶水,救我一命呢?'我回答它说:'要水吗?这好办,你等着,我去见越国和吴国的大王,请他们设法堵住西江的水,然后,把西江的水引来迎接你回东海,好吗?'小鱼听了很生气地说:'我在这干水沟里快要干死了,只要一小桶水就能活下去。如果照你的打算,等到西江水引来的时候,那就只能到卖干鱼的货摊上找我了。"

听到这里,监河侯羞得满脸通红,立即吩咐家人,到粮仓去装一袋粮食借给庄周。庄周接过粮食,谢过监河侯,兴冲冲地回家了。

下面的故事,则证明了巧妙的批评能够拯救一个国家的命运。季梁听到魏王要攻打赵国邯郸的消息,赶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在大路上看到一个人,正驾着车往北赶,他告诉我说,想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去楚国,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往楚国的路呀!'他说:'我的盘费多。'我说:'钱虽多,这还不是通往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车夫本领高。'这几个条件越好,而离楚国的目标越远!今天大王想成霸业,须举信于天下。但你仗着国力强大、军队精锐而去攻邯郸,以此扩大土地,提高威望。,大王做的事越多,离称霸的目标反而越远!这和那人要去楚国却往北走一样啊!"季梁这番话使魏王改变初衷。

恰到好处的批评,小则可以挽救一家人的性命,大则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巧妙批评的魅力也正在此处。

5.批评下属:"胡萝卜加大棒"

对于任何一个领导来说,批评下属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但有时为了工作的需要,适当的批评又是必要的。批评下属最讲究的是一个"度",批评过度了,会使下属挂不住面子,产生逆反心理,过轻了又达不到批评的目的。

恰当的批评能让下属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在批评下属时要注意因人而异,看准对象。

不同的人由于经历、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年龄等因素各不相同,接受批评的承受力和方式有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领导根据批评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

针对不同特点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对自觉性较高者,应采用启发做自我批评的方法;对于思想比较敏感的人,要采用暗喻批评法;对于性格耿直的人,适宜采取直接批评法;对问题严重、影响较大的人,则应当采取公开批评法;对思想麻痹的人应采用警示性批评法。在进行批评时忌讳方法单一,死搬硬套,应灵活掌握批评的方法与尺度。

正确的批评要求细密周到,恰如其分,普遍|生的问题可以当面进行批评,但对于个别瑚象就市个别进行。另外,也可以事先与之谈话,帮他曷舒^识,启发他进行自我对照,使他产生"矛头不集中于'我"'的感觉,主动在"大环境"中认错。另外,还要避免粗暴批评。

对下属的粗暴批评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员工听到的只是恶劣言语,而不是批评的内容。他们的心中充满了不服和怨愤。这就使其产生逆反心理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要学会运用"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防止只知批评不知表扬的错误做法。在批评时运用表扬,可以缓和批评中的紧张气氛。可以先表扬后批评,也可先批评后表扬。

批评还要注意含蓄,借用委婉、隐蔽、暗喻的策略方式,由此及彼,用弦外之音,巧妙表达本意,揭示批评内容,引人思而领悟。绝不可直截了当地说出批评意见,开门见山点出对方要害。在批评时,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如:通过列举分析历史人物是非,烘托其错误;通过列举和分析现实中的人物的是非,暗喻其错误;通过分析正确的事物,比较其错误;还可采用故事暗示法,用生动的形象增强对他的感染力;笑话暗示法,通过一个笑话,使他认识错误,既有幽默感,又使他不至感到尴尬;轶闻暗示法,通过轶闻趣事,使他听批评时,受到点影射,也易于接受。总之,通过提供多角度、多内容的比较,使人反思领悟,从而自觉愉快地接受批评,改正错误,这才是批评的关键意义所在。

对于十分敏感的人,批评可采取不露锋芒法,即先承认自己有错,再批评他的缺点。态度要谦虚,谦虚的态度可以使对方消除抵触情绪,使他乐于接受批评。例如,可以对人这样批评:"这件事,你办得不对,以后要注意了。不过我年轻时也不行,经验少,也出过很多问题,你比我那时强多了。"

有时一些问题一时未搞清,涉及面大或被批评者尚能知理明悟,则批评更要委婉含蓄。先表明自己的态度,让下属从模糊的语言中发现自己的错误。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对严重的错误,应当严厉批评。另外对于执迷不悟者和经常犯错误者,都应作例外处理。要么是他们改正错误,要么是你不用他们。

批评下属掌握方式是必需的,但对于时机的把握也很重要,掌握适当的时机,批评才会更有效果。

①批评需要一定的前提。首先批评和接受批评的双方应该以足够的信任为基础,如果无法取得对方的信赖,即使所持的见解确实言之有物,却依然无法令对方折服。其次,批评者必须有纯正的动机和建设性的意见,在进言之前先要确定自己的言行有助于对方,而且的确能发挥实际效用。有许多批评,经常以"我只是想帮助你"为由,事实上却为了一己之私。

真理并不是任何入所能垄断或独占的,当我们观察别人时,总免不了以个人有限的经验和一己的需求作为衡量的尺度,因此难免失之偏颇,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提出批评之前,先请教第三方,使你的言论更能切合实际,合乎客观。

②时机必须适当。当一个人心平气和较能以客观立场发言时,是谈话的适当时机。假若你心中充满不平,随时可能大发脾气,那么最好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因为过分情绪化的表现,不仅无济于事,反而有害。

掌握事情发生的时效,在人们记忆犹新的时候提出批评。假如你在事情发生几个月以后才提出来,这时人们的记忆已经模糊,你的批评反而容易使对方留下"偏颇不公"的印象。

③用词要恰当。"你是骗子"、"你太没有信用"等话会刺伤对方。只要评论事实即可,即使是对方没有信用也不能如此当面斥责。此外,千万不要否定部属的将来。"你这人以后不会有多大出息","你这样做没有人敢娶你","你实在不行"。领导是不该说出这样的话的。须以事实为根据,就事说事,就部下目前情形而论,不要否定部属的将来。

批评下属有时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但该批评时还得批评,只要批评在理,用词恰当,这样的批评方式下属依然会虚心接受。

6.巧"弹"弦外之音,让对方听出话中之话

建议和批评有时是一对孪生兄弟,当建议不成时人们往往会升级到批评,但聪明的人会在建议之中巧"弹"弦外之音,以达到看似建议实则批评的效果,并让当事人心悦诚服地接受,这是批评的一个相当难达到的境界。

1937年10月11曰,罗斯福总统的私人顾问萨克斯受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委托,约见了罗斯福,要求总统重视原子能的研究,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侣仟凭他谈得口干舌燥,罗斯福还是听不懂那些枯燥的科学论述,只是淡淡地说:"这些都很有趣,不过政府若在现阶段干预此事,似乎还为时过早。"罗斯福以十分冷淡的态度回绝了萨克斯的一腔热情,萨克斯心中又着急,又生气。但罗斯福是一位颇具威言的总统,他决定的事,萨克斯作为下属不能硬顶,也顶不住。事后,罗斯福为表歉意,邀请萨克斯共进早餐。萨克斯决定利用这个难得的渊会,说服罗斯福采纳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们这一对美国生命攸关的建议,研制原子弹。为此,他在公园里徘徊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萨克斯刚落座,罗斯福就直言不讳地告诫他,不准谈原子弹的事。博学多智的萨克斯灵机一动,罗斯福虽不淹物理学,对历史肯定感兴趣。"我想谈一点历史,"他的攻势就此开始,"英法战争期间,拿破仑在陆战中一往无前,海战却不尽人意。一天,轮船的发明者--美国人富尔敦来到了拿破仑面前,建议他把法国战舰的桅杆砍断,装上莽姜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他向拿破仑保证,法国舰队肯定所向无敌。拿破仑铜,船没有风帆不能肮行,木板换成钢板必然会沉。他认为富尔敦肯定疯了,将其赶了出去。历史学家在评述这段历史时认为,如果拿破仑采取富尔敦的建议,十九世纪的历史将重写。"罗斯福的脸色变得十分严肃,沉默了几分钟,然后斟满一杯酒,递给萨克斯说:"你赢了!"

萨克斯虽然不直接谈研制原子弹,但在他的类比中表明罗斯福与拿破仑有着极为相似的共同特点:都是战争期间,都不懂物理,都面临着对一项与战争中自己军队命运攸关的新技术的选择。其用意也不言而喻:是像拿破仑那样,将新技术拒之门外而自取失败,还是与之相反?通过这一与当前形势极为类似的历史事实,使不懂物理学的罗斯福很容易地理解了研制原子弹的重要性,终于采纳了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建议。

巧"弹"弦外之音的批评方式别人是乐于接受的,这种批评方式在不动声色之间便令对方明白了其中的含义,这种批评方式别人也最爱听。

批评时不仅要讲道理,更要摆事实

我们常说批评别人要摆事实,讲道理。但实际上,常常是过于重视讲道理而忽视了摆事实。有时候,批评他人无需迂回曲折、绕山绕水地暗示一番,如果用事实轻轻一点,就能够达到效果,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一个病人在和医生约定的时间准时到达,可等了15分钟后医生才到。他非常气恼,觉得医生这种不守信用的行为实在是无礼,他必须提出批评,否则心里感到不平衡:自己受到了轻视,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于是他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批评意见。他进入医生办公室后,先用手指了指手表,然后说:"现在是2点15分。"医生似乎没明白他的意图,敷衍说:"是吗?"医生的回答更激怒了这位病人,可他仍是说:"现在是两点过一刻。"尽管他内心非常愤怒,可脸上仍保持镇静。他在克制自己,试图用暗示让医生明白自己的意思。可医生仍装糊涂:"两点过一刻又怎么样?"这下病人忍无可忍了,终于指出了医生的错误:不该迟到,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不守信用。医生这才向他道歉。这位病人开始想用迂回的暗示法将自己的批评信息传递给医生,让医生接受批评,并为自己的错误道歉,可医生并不愿意坦然接受。这位病人因此更加恼火,最后直接了当地将医生迟到,耽误了病人时间的事实说出来,医生才接受了批评。

现实生活中确实会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有时需要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意见,"摆事实,讲道理",令对方醒悟,否则你采用委婉的或迂回的办法,对方并不能领会你的批评意见,或者是故意回避、装糊涂,有时还会引起对方的误解,双方产生新的矛盾。战国时期的"农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许行主张人人自食其力,一切东西都自己做,万不得已才进行交易,根本否定了社会分工。因此他和他的弟子数十人,都穿着粗布衣,靠打草鞋、织席二产来维持生活。有一个叫陈相的人本来信奉儒家思想,但一见到许行。便改换门庭,信奉"农家"学派了。

有一次,陈相遇到孟子便竭力宣扬农家思想,他说:"我认为许行先生的观点很有道理,凡是贤明的君主都应该与百姓同耕作,自己亲自做饭吃,同时兼理朝政;如果不能自给自足,怎么能称得上是贤君呢?"

孟子于是问道:"那么许先生是否必定自己种粮食然后自己做饭吃呢?"陈相回答说是的。孟子又问:"那么许先生一定是自己织布做衣服了?"陈相说:"不是,许先生穿的粗布衣服用麻做的粗布衣服。"孟子又同:"许先生戴的帽子是他们织布做的吗?"陈相回答:"不是,是用粮食换来的。"孟子又问:"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织布做帽子呢?"陈相说:"怕对耕种有妨碍。"孟子又问:"许先生用锅做饭,用铁具耕地,这些都是他亲自做的吗?"陈相说:"不是的,也是用粮食换来的。"孟子因此说:"如果许先生用粮食去换锅、农具,这不能说对陶工和铁匠有所妨碍,那么陶工和铁匠用器具去换粮食,又怎么能们对农夫有所妨碍呢?况且许先生主张自给自足,那他又何不自己亲自做陶器和铁具,一切东两只从自己家里拿来用?又为何忙忙碌碌地拿粮食与别人交换呢?"

孟子用设问诱导的方法,一步步地摆事实讲道理,将许行的观点驳得体无完肤,却又合情合理,让陈相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孟子的批评意见,毫无孟子故意打击自己信奉的学派的感觉。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如此,捷径总是最短的路,最有效办法常常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其实有时候直接将对方的缺点、错误指出来,反而是避免伤人自尊心、避免双方误会、避免使人产生逆反心理等的最好方法,往往能达到批评者预期的效果。

8.对上司劝谏批评,多用启发式语言

上司是地位和权威都比我们高的人,直接批评难以见效,摆事实讲道理也不好,因为他比你"懂得多、看得远",你必须维护他的自尊心。启发式语言就是把结论留给他自己去下。战国时候,秦国攻赵,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要赵国送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方肯发兵。但赵太后执意不肯,虽然满朝文武都极力劝谏,仍无济于事。最后赵太后干脆宣布;"谁要是再来劝我,我就吐他的脸。"

后来左师触砻求见,太后知道他也是来规劝的,于是满脸怒气地等他来。触砻慢慢地走到太后面前,请罪说:"我的脚有点毛病不能走快,因而好久没有来看太后,却心下惦念,故今特来拜望。"太后见此便说自己现在也得靠车行走。触砻又问了太后饭量等其它一些情况,这段家常话使太后的怒容全消。

之后,触砻又求太后允许他的小儿子在王宫卫队里当一名卫士。太后满口答应,并问触砻儿子多大岁数了。触誉答道:5岁,并说要在自己死之前为儿子安排好立身之处。太后见此便问男人是否也疼爱孩子。触砻说:比起女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此时,触砻顺便问太后疼爱燕后(赵太后之女)是否甚于长安君。太后答曰:比不上长安君。由此,触砻强调说父母疼爱孩子应为他们的前程着想,并举例说赵太后自己当年与燕后分别,难舍难分,依依惜别,但每次祭祖的时候,却祷告让燕后留在燕国,不要回来,以使其子女世世代代为燕王。讲究这番话,触砻反问太后:您这样做,不正是为燕后的长远着想吗?太后点头称是。

此时,触砻话锋一转,向太后道:自此三世之前,自赵国内大夫升诸侯以来,每一代国王的子孙凡是封侯的,其后人还有吗?太后摇摇头,触砻又问:不光是赵国如此,其它子孙受封的后代还存在吗?太后又摇摇头,由此触砻评论道:这是因为他们的地位显贵却没有功勋,待遇优厚却没有功绩所致。如今您给长安君以显贵地位,膏腴之土,却没有给他为国立功的机会,这样一旦太后不讳,长安君又何以使赵国自立呢?因此老臣认为你爱长安君却没有替他的长远考虑,爱长安君不及爱燕后深。

至此,太后完全接受了触砻的批评与劝说,便回答道:"好吧,就按你的意思办。"之后为长安君准备了100辆车子使齐,齐国随即发兵救赵,从而退了秦国之军。

在这一事例中,触砻之所以能够使赵太后改变初衷,同意将长安君送往齐国做人质,就在于他巧妙地运用了父母疼爱儿女的人之常情为契机,批评赵太后不为长安君的长远着想,会因疼爱一时误了一世。由于触砻深刻地体会到赵太后爱子心切,于是从聊家常开始,请示太后将自己的小儿子安排在宫中当卫士,到评论本届爱燕后与长安君的差别,到最后建议爱长安君应给他为国立功的机会,始终未探讨送长安君到齐做人质与退秦军的利害关系,恰到好处地既顺了太后的心意,又使太后接受了批评意见,不愧为忠言不逆耳的典范。

僦苑·正诌酚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吴王准备攻打楚国,他知道这个计划会遭到很多大臣们的反对,于是对左右的人说:"谁要是对我攻打楚国发表反对意见,我叫他去死。"因此很多大臣都不敢来指出这个计划的错误:攻打楚国会给吴国带来很大危害,吴王的宫廷近侍少孺子为了劝谏吴王,想了一个办法。

一一天,吴王早朝时发现少孺子浑身湿漉漉的,就问他是怎么回事。少孺子说:"我带了弹弓,在后花园闲逛,想打点飞鸟。突然我发现了一件让我不能忘怀的事情:一只蝉在树上呜叫,喝着露水。蝉不知道有一只螳螂正在它的下方悄悄地向上爬,正想把它作为自己的早餐呢!那螳螂伏曲着身子,张着足爪,沿着浓密的枝条,一步一步地接近了蝉。可螳螂哪里知道,这时有一只黄雀正藏在不远的一根树枝上,正要展翅飞来啄那只螳螂!黄雀伸着脖子以为很快就可以将螳螂吃到嘴里,哪里会想到这时我正用弹弓瞄准它,它也快完蛋了!这三个小东西,都是只顾前,不顾后,它们的处境真是太危险了!而我呢,则因为看到这么精彩的场面,时间久了,让露水把衣服都沾湿了,吴王听了少孺子的话,心中猛然警醒,同时也明白了少孺子的一番良苦用心,于是决定放弃攻楚的计划。

少孺子本来就是要批评吴王错误的计划,但鉴于吴王的威严和其下的命令,不能直接进行批评,于是连用三种动物,比喻其做事只图眼前利益,不知祸害就在后面,从而使吴王醒悟,接受了他的批评。正是因为少孺子懂批评的艺术,将批评意见寓于故事中,才既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又进了忠言。可见恰到好处地运用批评之言,是能否达到批评效果的决定要素。

9.批评时,切忌伤人自尊心

西方学者马斯洛在研究人的生存需要的五个层次时,把尊严放在了较高的层次里,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不受伤害是每个人深层次的需要。很多的时候,人们在批评别人时其实是对别人尊严的挑战,很容易激发别人的反感和憎恶,所以在批评别人时一定要注意维护对方的自尊心,运用,妙的批评方式,才能让对方乐于接受。

宋朝时有个官员叫张咏,听说寇准当上了宰相,对其部下说:"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张咏与寇准是多年的至交,他很想找个机会劝劝老朋友多读些书。因为身为宰相,关系到天下的兴衰,应该有更丰富的学识。

恰巧时隔不久,寇准因事来到陕西,卸任的张咏也从成都来到这里。老友相会,格外高兴,寇准设宴款待,在郊外送别分手时,寇准问张咏:"何以教准?"张咏对此早有所考虑,正想趁机劝寇公多读点书。可是又一琢磨,寇准已是堂堂的宰相,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能直截了当地说他没学问。张咏略微思考了一下,便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当时寇准弄不明白张咏这话是什么意思,可是老友不愿再多说一句,言讫而别。回到相府,寇准赶紧找出《汉书·霍光传》,他从头仔细阅读,当他读到"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时,恍然大陪,自言自语地说:"此张公谓我矣!"书中所描述的霍光,当年任过大司马、大将军要职,地位相当于宋朝的宰相,他辅佐汉朝立有大功,但是居功自傲,不好学习,不明事理。这与寇准有某些相似之处。因此寇准读了僵光勘,很快明白了张咏的用意,感到从中受益匪浅。

寇准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为人刚毅正直,思维敏捷,张咏赞许他为当世"奇才"。所谓"学术不足",正是指寇准不大注重学习,知识面不宽,这就会极大地限制寇准才能的发挥,因此,张咏对寇准多读书以加深学问的批评是既客观又中肯。然而,说得太直,对于刚刚当上宰相的寇准来说,面子上不好看,而且传出去还影响其形象。张咏知道寇准是个聪明人,给了一句"《霞光传》不可不读"的赠言让其自悟,何等婉转曲折,而"不学无术"这个连常人都难以接受的批评,通过一种委婉方式,使当朝宰相也愉快地接受了。

张咏这一"借书言事"的妙招着实让人敬佩,他不但保护了身为宰相的寇准的尊严,也使老朋友能够从批评中醒悟,从而获益良多。寇准成为北宋名相与张咏的这一劝谏不无关系。

同类推荐
  • 思维模式决定成败

    思维模式决定成败

    本书将人类的思维模式分为两大类:有利于成功的思维模式和倾向于失败的思维模式。本书透过对“成功模式”和“失败模式”的系统性对比,论述了成功与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如同绿灯行(油门)、红灯停(刹车)的交通指令(操控系统),指导着我们启动“生产成功的流水线”以创造成功,提醒着我们关闭“生产失败的流水线”以规避失败。
  • 慧眼看透人心

    慧眼看透人心

    人是复杂予盾的综合体,但也是信息之源,观察可以为我们认识一个人的真实面目提供依据。用一副好眼光去识人,察人于微,从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上看出一个人来。这说明识人之道还是有迹可寻的,能够洞察一个人的内心而取得先机的确是一种智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密切、频繁。而要想在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了解别人的真实心理。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一个人,洞察他深藏不露的内心玄机,并采取相应的交往方法,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建立人脉、成就事业必备的生存技能。
  • 熟读《弟子规》争做好员工

    熟读《弟子规》争做好员工

    本书详细讲解了《弟子规》中论述的为人应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方面达到的基本要求。书中借由先哲风范,引用圣贤智慧,博采众家之长,并结合现代企业员工工作、生活的实际,赋予了《弟子规》全新的理解、全新的立意,讲解了诸多现代企业员工行为规范理念。
  • 白领伊索

    白领伊索

    本书以伊索寓言加白领攻略的方式,从职场规划、谋取职位、求职成功后的自我完善与发展,一直到对职场生涯最后结果的评价,做了一个链条式论述。
  • 从基层干起

    从基层干起

    本书以丰富的事例说明为什么要从基层干起,以及在基层如何做好工作。旨在对目前大学毕业生和企业的员工尤其是新员工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热门推荐
  • 十三浊

    十三浊

    清瘦的少年和苍白的少女,在城市的最低端最肮脏处,跟那些未被妥善处理的犯罪共事,法律存在的漏洞总让人有有机可乘。少年凭借从未出错的直觉和强大的心理分析能力审判着活着的人们的谎言。少女凭借熟练掌握的互联网及无人匹敌的法医专业知识揭露着死者的实话。人类因有七情六欲而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活着,并深觉人最值得珍贵的体验是满足自己的私欲。十三浊应该就是七情六欲吧……
  • 要卓医生抱抱才能好

    要卓医生抱抱才能好

    精神病磨人小作精VS心机高冷精神科主任老天爷没有让庄沐愉重生,可这个神秘的小医生却做到了。至此,她庄沐愉的人生剧本就从全网嘲的落魄咸鱼变成了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国民锦鲤。渣渣A:庄沐愉,你凭什么!她无辜:我家卓医生说,我的病不能受委屈。渣渣B:庄沐愉,谁给你的勇气?!她挑眉:咦,卓医生说,昨天的药刚好要配你你这副药引子。渣渣A+B+C:一个小医生也敢这么嚣张,弄他!当首都霍家公开全球产业继承人的那天,全网瑟瑟发抖:卓医生,请你治治你老婆,做人要善良!庄沐愉这辈子,天不怕地不怕,只怕白天白袍加身的卓医生,和晚上总逼着她喝水的卓谨晏……
  • 惊艳余生的一抹星光

    惊艳余生的一抹星光

    十年后,归来之时。她已不是那个天真无邪的小公主了,被家人捧在手心的人已不是她。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丢失了那个送她糖的人。那个温柔摸着自己的头,笑着说:“我的浅浅最可爱了。”梦境很真实,真实到知道何去何从。真实到被逼到角落,那人身影附上:“收了我东西,还敢跑。”易初浅:“……”立马把手中的糖拆开,塞容澜嘴里。易初浅:“现在没收,我还敢跑。”容澜:“……”我现在能吐出来,再塞回去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限时离婚,二手女人不打折

    限时离婚,二手女人不打折

    挚爱和苦守,换来的是背叛和欺骗!在前夫的婚礼上,她携新欢出席,笑容灿烂的对新娘道:“能被人抢走的东西,向来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最狼狈不堪的一面总是被他看见,他毫不羞耻的开口:“我们俩一直狼狈为奸!”求婚时:他说:“嫁给我,我可以帮你打击那个背叛你的男人!”结婚时:他说:“放心把你交给我,我保证不会背叛我们的婚姻!”事业折翼时:他说:“狼是狈永远的前腿,我会让你搭一辈子的肩!”众叛亲离时:他说:“别怕,我会一直守在你的身边!”后来,当她知道他娶她并不如他所说的那般简单,她才终于明白,她跟沈致远哪里算得上是夫妻?其实连朋友都不是,只不过是各取所需而已!
  • 江湖上的那点事儿

    江湖上的那点事儿

    闲着无事可做的慕琰,突发奇想在杭州城里开了一家青楼。但是开青楼时却遇到了困难,为了解决困难,慕琰决定去趟东越,在那里他遇到了难缠的月浅枫,以前为了完成任务而接近的沈苍浪,事情接踵而来。慕琰:愿众人平安,再无纷争。月浅枫:我救她,只为有趣。沈苍浪:我也不知道,也许我想找到他,然后当面问他一个问题罢了。
  • 踏破神川

    踏破神川

    百年前煜先生将莫亚封印于神川峡谷中,百年后莫亚在度来袭,这有次谁来守护神川大陆呢?五国之争,谁能拔得头筹,许下的愿望为何没用实现请欣赏【踏破神川】
  • 偏执墨总甜宠妻

    偏执墨总甜宠妻

    她本是豪门太太,结果丈夫不知所踪,被逼离婚净身出户……她不甘认命,寻夫路漫漫,却不想他一直在她身边。
  • 道寻常

    道寻常

    一个寻常的开始,一个寻常的故事,世间万事皆道尽寻常,却又不守寻常。这是否又是一段寻常的旅程,且听我娓娓道来。
  • 英雄联盟超凡双生

    英雄联盟超凡双生

    不去打职业扬名立万,窝在这里当个小主播?陈予潼:您好,不是我不去,是我家那个还没想好去哪个队。(讲真嗷,看这本书真的能上分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