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35500000055

第55章 稳坐钓鱼台(2)

刘知远镇守太原这几年,知道石重贵这样胡来,一定会搞出乱子,表面上他静坐观变,实际却暗中作准备。为了筹备战略物资,他采取了种种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民间的所有牛皮都必须收集来做盔甲,严禁自由买卖,违反禁令的一律杀头。这条禁令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民间需要用到牛皮的地方也很多,因此虽然禁令很严厉,一直不断有人以身试法。刘知远镇守太原的时候,只是在河东实施这禁令。现在当了皇帝,这条禁令自然而然地推向了全国。

上党有二十多人因盗卖牛皮被抓,按照律令当然是全部被处死。负责审理这案子的官吏张璨知道这样不妥,就越级上奏刘知远,请饶过这些人的性命,还说现在已经不缺牛皮,还在全国推行牛皮禁令,极其不符合情理。

负责推行这条禁令的三司告张璨越级非议朝政,刘知远也不管张璨的提议合理不合理,马上就下诏:买卖牛皮者全部处死,张璨藐视朝廷法令,一同处死。

因为这事没有经过朝议,冯道只是在刘知远作出决定之后才知道。张璨公忠体国,不能让他枉死。因此,冯道马上找到刘知远,陈词道:“陛下在河东的时候,禁牛皮是合情合理的。现在陛下已经得到天下,再推行这条法令就不合时宜了。天下无万年不变之法,我作为大臣,没有向陛下指出应该修改这条法律了,罪该万死。”说完,他向刘知远跪下再拜,又道:“张璨为陛下竭忠尽职,非但无过,反而有功,实在不应受到责罚,请陛下赦免他。”刘知远沉默良久,才说:“诏令已经下了。”冯道说:“虽然陛下已经下令,诏书还没有送出去,现在变更还来得及,望陛下能饶过张璨一命。”刘知远说:“那就赦免他吧!”冯道问:“陛下可以改变牛皮禁令吗?”刘知远说:“可以。”

于是,刘知远下令修改还没有发出去的诏书,说:三司强调国家法度,张璨见事不明,执理乖张,宜予免职。这次因买卖牛皮被捕的犯人一律释放,今后牛皮可以自由买卖。

尽管张璨被免职,冯道对这结果还是十分满意。赢无全赢,输无全输,刘知远也要面子的,就让他借坡下马,轻轻处罚一下张璨吧。经过这事,冯道心中有数,知道刘知远是不会算他那些陈年老账的。

果然,没过多久,刘知远不但让张璨复出,还提拔他为监察御史。至于冯道,日益年老,做什么事情都力不从心了,刘知远只是让他做太师,无需负责具体的政务,平时也不用来上朝,正合冯道之意。

后汉立国不久,刘知远的大儿子刘承训就病死了。刘承训忠诚敦厚,做事干练,他不幸去世,天下人都感到可惜。刘知远当然更加伤心,本来他想把天下传给这个儿子的,没想到现在白发人送黑发人。

刘知远也是有些年纪的人,悲伤过度,自己很快也身患重病,竟至不治,连忙召集自己的亲信大臣安排后事。他的亲信大臣乃苏逢吉、杨颁、史弘肇、郭威四个一起跟他打天下的干将。至于冯道,那只是刘知远的统战对象,爵位虽高,关键时刻是不会对他绝对信任的。刘知远立下口头遗嘱,让四个亲信大臣辅佐自己的次子刘承佑继承大位,并提醒他们谨防杜重威。

刘知远交代后事不久,就与世长辞了。苏逢吉、杨颁、史弘肇、郭威等人秘不发丧,以刘知远的名誉下诏,说杜重威在他病重期间图谋不轨,除妻子后晋公主外,全家处死。杜重威被杀后,拉到街头示众。此人作恶多端,实在死有余辜。冯道早就知道刘知远只是想利用杜重威来安抚其他降将,等到时机成熟,会跟他一起算个总账的,但想起自己曾经竭力推荐此人,结果给国家带来重大灾难,也不胜唏嘘。

解决了杜重威后,苏逢吉、杨颁、史弘肇、郭威再宣读刘知远的遗诏,让皇子刘承佑继位。刘承佑还是采用刘知远的年号乾祐,继位时年仅十八岁。刘承佑的登基,意味着权臣时代的再次到来。

后汉的顾命大臣都是很有个性的人。苏逢吉是刘知远在河东时的节度使判官,得以侍候在刘知远左右。刘知远脾气不太好,也不喜欢处理政务,官邸中的文件堆积如山,也没人敢要他去处理。苏逢吉经常把需要刘知远审批的文件放在怀里,待刘知远心情好的时候审批,屡次成功。因此,他在群僚中威信很高。刘知远建国之后,他出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汉的很多法制都是他创建的,其人比较贪婪。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史弘肇则是个正儿八经的大老粗,行伍出身。此人也有些贪,但治军极严,后汉军纪很好,他功劳不少。杨颁和这两人又不同,他乃小吏出身,却原则性强,不贪不占,媳妇慢慢熬成婆,后汉建立后,被刘知远任命为节度使。这三人有个共同的特点,都认为应该治乱用重典,杀起人来,从不手软。杨颁倒不残暴,也不贪不占,但是只懂得关心国库钱粮兵甲。也许打天下的时候只有偏激点才能成功,所以这三人在众将中脱颖而出,深受刘知远的信任。只有忝居顾命大臣之末的枢密副使郭威性格不鲜明,但现在只抓军事,不管政务,众人对他知之不多。

这三人当政,处事不明,导致凤翔、长安发生了叛乱。这两处地方的叛乱,引来了静等良机的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杜重威被杀,天下人都拍手称快,只有一人例外,那就是杜重威的老搭档李守贞。冯道后来才知道,当年他觉得杜重威可以为石敬瑭排忧解难的同时,李守贞也觉得杜重威奇货可居。杜重威无才无德,带兵却可以屡战屡胜,其实真正出力的就是这个李守贞。其实李守贞一再让杜重威揽功,也是逼于无奈。李守贞本来是自命不凡的人,和石重贵的几个心腹都不和,为了避免被整,就去抱杜重威这个窝囊废的大腿。李守贞确实分了不少功劳给杜重威,但他还是有赚无赔。因为杜重威是皇亲国戚,立功之后,他的副手李守贞受到的封赏也特别丰厚,超出预期。如今杜重威被杀,李守贞不免害怕危及自己。

杜重威、刘知远死后,朝中大将,只有李守贞一人组织过大规模战役。现在国乱主幼,正是起事的最佳时机。他蠢蠢欲动,招降纳叛,豢养死士,还派人去勾结辽国。凤翔、长安两地兵变后,他也竖起反旗,自称梁王。

朝廷召集了几路兵马,逼进河中、凤翔、长安等地,但各路兵马互不统属,谁也不服谁,没法平叛。最后,刘承佑命枢密副使郭威为西面军前招慰安抚使,节制各路人马。刘知远的江山来得十分容易,部将也缺乏磨炼,郭威虽然是刘知远的心腹大将,但还没有单独统率过大军,这也是李守贞胆敢造反的原因之一。

郭威出发之前,特意拜访冯道,向他讨教破敌之策。冯道当年做参军,碌碌没有建树。后来改任文职之后,每次有人要他出谋划策,就推辞说自己素不知兵,不肯乱出主意,但是每次朝廷用兵,他都会暗中预测平叛的过程,看自己的眼力如何。人老就成精了,他预测的准确率越来越高,五六十岁后,几乎十测九中,只是平时不让外人知道。每一场战争,战略战术固然重要,最终比的是实力。像平范延光、杨光远、杜重威之乱,过程虽然曲折,实际起作用的方法却再也简单不过,就是凭着自己充足的资源耗尽对方的人力物力。可以说,如果郭威不出差错,李守贞必败无疑。

郭威向冯道请教,冯道开始还推辞,在郭威的一再请求下,他决定指点一二,说:“将军知道赌博吗?”郭威听了,面色微变。原来,郭威是大头兵出身,最喜欢赌博,并因此屡受责罚,现在听到冯道问他知不知道赌博,以为有意讽刺他。冯道不以为意,说:“赌博,财力雄厚,豪气十足者胜,钱无财乏,喜欢计较得失者输。李守贞仗着自己是前朝老将,得到士卒拥护,才有恃无恐。将军若能不吝惜财物,广施恩爱,首先立于不败之地,步步为营,必能击败李守贞。”郭威听了深以为然,受教而去。

郭威到河中后,待人宽厚,赏赐大方,却不急着攻城,而是征集民夫,就在河中城外挖掘壕沟,修筑长墙。李守贞是硕果仅存的前朝大将,善于用兵,郭威把基建做到他的眼皮底下了,他看到讨伐军斗志昂扬,却不敢出战,结果坐让郭威把围墙建起来。

每次中原有乱,除了辽国,还有蜀国、吴国,莫不希望浑水摸鱼。李守贞也在等外援。他除了勾结一起作乱的凤翔、长安叛军,还联络了吴国、蜀国。吴国、蜀国果然出兵和李守贞遥相呼应。后来,吴发现形势对李守贞相当不利,不肯出兵。蜀国还想有所作为,郭威腾出手来,亲自到华州,击退蜀军。

河中内无粮草,外无救兵,饿死的军民很多,李守贞几次突围失败。郭威捕捉到战机,发起总攻,攻克了外城。李守贞知道自己彻底完蛋了,退到内城和他的妻儿自焚而死。河中攻下,长安、凤翔的叛军闻风丧胆,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郭威平息了叛乱,胜利回师。从此,郭威在朝臣之中的威望之高,无人能及。

屡动干戈,皇帝大肆赏赐,国库变得更加空虚,老百姓贫穷无比,但因为叛乱平息了,得以安居,还可以过日子,不像在石重贵、耶律德光统治下那样根本活不下去。史弘肇治理京师,虽然手段野蛮,但京城里杀人放火打砸抢这类事件基本绝迹。杨颁管理钱财,固然捉襟见肘,但不至于入不敷出。无论是国计还是民生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冯道从幽州出仕到现在,已经超过五十年,昔日一个毛头小伙,如今已到垂暮之年,国事家事都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冯道也不想多操心了。他当年的朋友搭档,或者已经死了,或者快死了。

龙敏是在刘知远死后不久去世的。当时龙敏背后生毒疮,参加治理皇帝丧事,年老体弱,经过一番折腾,他自己也呜呼哀哉。

龙敏属于自然死亡,李崧却惨遭横祸。李守贞兵变后,李家有个仆人告他谋反。苏逢吉审理此案,审出李崧勾结李守贞,企图作乱。冯道大为震惊,他压根儿不相信李崧会勾结李守贞。李崧做官也做到顶了,勾结李守贞,就算帮助他造反成功,也不会有多大的好处。不过谋反是天大的事情,就算以莫须有的罪名都可以杀人,既然李家人都已经招供,谁也救他们不得了。结果,李崧全家被杀。

人死万事空,尽管李崧可能是冤死,但是他死了就死了,大家既不觉得李崧该死,也不为他的死而伤感。李崧这样的达官贵人,又是非正常死亡,他死后犹如雁去无痕,好像世上原来就不曾有过这个人。

倒是另外一个老同事汝州防御使刘审交的死去让冯道感慨不已。刘审交曾经在刘守光称帝后做兵部尚书,他起点比冯道高,仕途却远没有冯道顺利。桀燕被灭后,他一直在外面做地方官。刘审交死后,当地官民到京城上疏,陈述刘审交的种种仁政,要求朝廷把刘审交安葬在汝州,以便老百姓进行拜祭,刘承佑答应了。最后,老百姓自发建了一个祠堂,逢年过节都前往拜祭。

冯道和刘审交相识多年,却来往极少,但知道他并无过人之处,只不过为人还算厚道。没想到,老百姓对他的怀念,无人能及。冯道不无感叹地对和凝说:“我曾经做过刘审交的部属,并没有发现他的过人之处,只是他处事公平、心地仁厚、居官廉洁罢了。其实谁都可以像他这样做的,然而只有他一个人这样做,难怪老百姓对他如此爱戴。”和凝对冯道的观点深表赞同。和凝也老了,将行就木。

在别人的眼里,冯道可谓罕见的幸运儿,仕途亨通,屡屡加官晋爵,近二十年担任宰辅、三公,历经数朝不倒。其实,他的一辈子活得并不容易,幼年丧母,青年丧妻,老年丧子,这些倒霉事都让他遇上了。不但如此,他仕途也曲折无比。刚出道,给刘守光干活时就不要说了,整天战战兢兢,朝不保夕,简直就是与狼共舞,还差点丢了性命。后来投奔李存勖,由于资历尚浅,也不得不赔尽小心。李嗣源继位后,对他还算比较信任,但他还被夹在皇帝和安重诲、李从荣这些粗人中,两边受气。后来李从厚、李从珂如走马观花般相继上台,国家动荡不休,他更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一直到石敬瑭登基,才对他言听计从,深信不疑。然而石敬瑭一朝烦心的事情太多了,他想过一天舒心的日子都困难。石重贵登基之后,他就靠边站了,自然也不好受。耶律德光进入中原,他的日子更难过。刘知远复国,刘承佑继位后,基本上是把冯道供养起来,然而也因此得以安宁,再也不用烦心这摊子事,终于可以舒服一把了。

冯道知道自己已到迟暮之年,也许几年之后,自己的人生就要落幕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总应该留下点什么东西,不能像李崧那样,死了就死了。趁着现在头脑清醒,他决定写一篇自传。

天下冯氏起源于始平、长乐二郡,瀛州景城冯氏一支起源于后者。其实冯道并没有去过长乐,但他的籍贯就在那里,人老返本,落叶归根,上年纪之后,他经常自称为“长乐老”。因此,这篇自传名为《长乐老自叙》。虽然年近七旬,冯道文笔流畅,头脑清醒,往事历历在目,写起文章并不费什么力,这篇描述他一生的自传,一气呵成:

余世家宗族,本始平、长乐二郡,历代之名实,具载于国史家牒。余先自燕亡归晋,事庄宗、明宗、闵帝、清泰帝,又事晋高祖皇帝、少帝。契丹据汴京,为北主所制,自镇州与文武臣僚、马步将士归汉朝,事高祖皇帝、今上。顾以久叨禄位,备历艰危,上显祖宗,下光亲戚。亡曾祖讳凑,累赠至太傅,亡曾祖母崔氏,追封梁国太夫人;亡祖讳炯,累赠至太师,亡祖母褚氏,追封吴国太夫人;亡父讳良建,秘书少监致仕,累赠至尚书令,母张氏,追封魏国太夫人。

余阶自将仕郎,转朝议郎、朝散大夫、银青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特进、开府仪同三司。职自幽州节度巡官、河东节度巡官、掌书记,再为翰林学士,改授端明殿学士、集贤殿大学士、太微宫使,再为宏文馆大学士,又充诸道盐铁转运使、南郊大礼使、明宗皇帝晋高祖皇帝山陵使,再授定国军节度、同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一为长春宫使,又授武胜军节度、邓随均房等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官自摄幽府参军、试大理评事、检校尚书祠部郎中兼侍御史、检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师、兼侍中,又授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正官自行台中书舍人,再为户部侍郎,转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再为门下侍郎、刑部吏部尚书、右仆射,三为司空,两在中书,一守本官,又授司徒、兼侍中,赐私门十六戟,又授太尉、兼侍中,又授戎太傅,又授汉太师。爵自开国男至开国公、鲁国公,再封秦国公、梁国公、燕国公、齐国公。食邑自三百户至一万一千户,食实封自一百户至一千八百户。勋自柱国至上柱国。功臣名自经邦致理翊赞功臣至守正崇德保邦致理功臣、安时处顺守义崇静功臣、崇仁保德宁邦翊圣功臣。

同类推荐
  • 李鸿章坎坷创业路上的管理智慧

    李鸿章坎坷创业路上的管理智慧

    李鸿章与多灾多难的清末同在。他因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而崛起,致力洋务运动而知名,签订屈辱条约而为千夫所指,主持甲午战争而一败涂地。功焉?过焉?全有待后人评说!从经管的角度观察李鸿章波澜壮阔又坎坷曲折的一生,研究他不平凡的创业历程,剖析他高智慧的管理艺术,给读者以镜鉴,换读者以喟叹!
  • 和珅传

    和珅传

    他堪称世界第一大贪官,他贪污的财产竟相当于乾隆朝十余年的国库收入;他的私生活比皇帝还要奢侈、糜烂;他与乾隆皇帝的关系有些“不明不白”;他与刘墉、纪晓岚斗得死去活来……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本书将为您一一道来。
  • 中国大思想家的故事

    中国大思想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帕斯捷尔纳克—历尽沧桑的诗人

    帕斯捷尔纳克—历尽沧桑的诗人

    读《诺贝尔奖百年英杰学生读本》这样的精品书是智慧上的愉悦。青少年朋友从这些巨人的足迹中,可以学会如何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顺利与磨难,懂得应该如何对待人生,如何正确地设计自己,塑造自我,把握未来。
  •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是与《史记》中同屈原齐名,司马迁最为推崇的赋作家-司马相如惊世传奇给力问世。
热门推荐
  • 诸天之这仓鼠有点忙

    诸天之这仓鼠有点忙

    一开始我以为我还在星(仓)际(鼠)战(集)甲(卡)为了莲妈到处挖坑呢没想到呀,这又给我干到了超神学院了。原本以为世界给我开了个玩笑现在才发觉尼玛这是要把我按地上摩擦呀。莲妈我要回家
  • 至尊小农民收入

    至尊小农民收入

    世有传言,龙华村住有一神仙,上可治病救人,下可耕耘种地,既为药神,又为农仙……李云霄不堪其扰,仰天长啸:是那个小瘪犊子传的谣言!看我不一针扎死你ps:这是一个修士下山,历劫成仙的故事
  • 都市之传奇之路

    都市之传奇之路

    阿尔法星球雷霆科技总裁叶天宇,由于测试战机途中遇到故障,暗物质引擎失效,被迫降落到地球,看他如何在地球谱写传奇
  • 少年时

    少年时

    本文概述了一个女孩,从幼年的无知到亲情的支离破碎,再到长大后友谊的背叛。
  • 有一种智慧叫忍耐

    有一种智慧叫忍耐

    本书从忍耐是一种智慧谈起,继而从哲学、生存、理想、亲情、成功等各种人生角度,与读者交流忍耐这一智慧的心得,并力图真正认识个中三昧。因为人生的漫长、复杂、曲折,所以忍耐是生命的常态。既然是常常相伴,那就要了解它、把握它、运用它。既然是智慧,那就要让它淋漓尽致地发挥效能,以使我们的人生更圆满。
  • 雾虚迷局

    雾虚迷局

    著名的房地产大亨韩天泽莫名其妙的死于的家中别墅内,警方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跟调查,却还是没有一点头绪。无奈之下宋鸿军跟他助手高飞去拜访‘清羽侦探事务所’的陆羽希望他能解开这个迷底,找到凶手。
  • 无名江湖

    无名江湖

    放荡二骆驼写了不少,后来删了,因为太长时间不恋爱,找不到爱情的感觉。这是一部真正的武侠,不做过多解释
  • 马云是这样创业的

    马云是这样创业的

    才华与容貌成反比、“骗子”、“疯子”、“狂人”、打开“藏宝洞”的现代版阿里巴巴、草根创造的全球神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带着梦想起航、初次“下海”的惊险传奇、改变一生轨迹的“触网”、不容易的“中国黄页”、男儿当有冲天志、开启湖畔时代……
  • 光暗圣尊

    光暗圣尊

    天下之道,武定江山,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神魔帝尊之子凌千羽,转生在一个普通诸侯的儿子身上,从此引领风骚。在凌千羽面前,没有什么奇迹是不可能发生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百倍还之。
  • 黑夜无道

    黑夜无道

    刘年,从小失去父母,原本在校安分守己的他,却因为一个突发的事故让他在学校受尽屈辱和折磨,这一天,他从学校的厕所里出来,心中说道:为什么总是我受欺负,他们为什么不可以,为什么?从这一天起,刘年决定为自己活一次,从这一天起,兄弟,朋友,还有爱情接踵而来,当然还有背叛,和兄弟的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