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71300000029

第29章 平乱封侯 (2)

张良分析说:“陛下斩蛇起义,靠了这些将士们出生入死才夺取了天下,现在,秦朝被推翻了,项羽也被陛下打败了,您当上了皇帝,将军们现在关心的就是分封土地和授予官位。可是,陛下分封的二十多人中,都是萧何、曹参等陛下最亲近的人,处分的都是和陛下有怨恨的人。现在,将军们一边在盼着陛下快快分封他们,一边又担心土地有限轮不到自己。还有一些人害怕平时得罪过陛下,会遭到陛下的暗算。所以他们聚集在一起密谋发难。如果处置不当,就会出现内乱。”

刘邦焦急地追问:“事到如今,那该怎么办呢?”张良说:“我倒有一计,可以对付这个局面。陛下请告诉我,您平素最讨厌,而且大伙都知道的人是谁?”

刘邦咬牙切齿地说:“当然是雍齿!此人作战勇猛,立过许多战功,在将士们中也有威望。可是恃功自傲,说话没君没臣的,几次让我在大臣面前难堪。我真想杀了此人,痛痛快快地出口气。但想到那时正是用人之际,也就忍了。”

张良拍手笑道:“这就好了,陛下立即封雍齿为侯,那些有战功而担心陛下为难他们的人,一看陛下最恨的人都分封了,什么顾虑也就烟消云散了,还愁他们会造反吗?”

刘邦一听,心想,雍齿曾经背叛过我刘邦,充其是排在“不杀”之列,哪能给什么封赏,但除此之外,确实没有比雍齿更好的人选。以大局为重,以天下为重,封就封吧,咬牙切齿也得封。

说起雍齿和刘邦的过结,可以退回到刘邦刚办完母亲的丧事的时候,当时传来陈胜兵败被杀的消息,这个噩耗对刘邦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在他的心里,他对第一个举大旗的陈胜很是敬佩。同样是地地道道农民出身的陈胜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怒而揭竿而起。

比起自己明哲保身,率逃兵躲在大泽的深山中的懦夫行为,陈胜可以用伟大来形容了。他身上有太多的东西值得自己去学习。

刘邦本来想等自己办完丧事守完孝就举兵追随陈王去干大事业。然而,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他还来不及反应,秦朝的大军已向他来开涮了。原因很简单,他杀了沛县的县令,自立为县令,是典型的革命反动派。泗水的郡守亲率秦军来围剿他。此时陈胜的义军差不多被章邯灭得不成样子了,需混水摸鱼乘机捞点功劳,好为他的仕途铺路。

面对气势汹汹的秦军,刘邦知道他此时如果还不反击,只怕永远都没有反击的机会了。于是向樊哙使了个眼色,樊哙直杀得秦军丢盔弃甲,大败而逃。出师大捷,刘邦还来不及一品胜利的美酒,便尝到了背叛的滋味。

留守在丰邑的守将雍齿不失时机的在他背后放了一把火,差点没让刘邦葬身火海中。刘邦起义后,雍齿也带了几个人来投奔他,刘邦当时正值用人之际,自然来者不拒了。

刘邦让雍齿驻守丰城,他前脚刚走,魏国军队后脚就到了,魏军的首领带话给雍齿,你别跟着刘邦混了,你要是投降我们,还让你守着丰城。雍齿一想也是,虽说魏王跟刘邦半斤八两,但总是个陌生人,不像刘邦,原本街坊邻居的,我还高他一头呢,现在倒在他手下听喝,不如投降了事。

雍齿很爽快地答应了,自动脱离了刘邦的阵营,雍齿之所以没做什么犹豫就投降了魏国,不但是跟刘邦有过结,还有更主要的原因:雍齿很瞧不起刘邦过去的流氓行径。在丰乡,雍齿家是绝对的名门望族,而雍齿本人也算得上是高雅的君子,乡里乡亲的,雍齿对刘邦的老底非常地清楚,并且心里也一直鄙视刘邦,所以另投别人门下,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这下刘邦简直气疯了:“雍齿,这个兔崽子,我是不会放过你的。”

在攻打了几次丰乡之后,刘邦有些泄气了,雍齿早有准备,加固了军事防御工事,想冲进去还真不容易。刘邦又急又气,现在这些老乡都跟着雍齿背叛自己,让刘邦很伤心。

当时天下群雄并起,大家分分合合是常事,各有各的利益盘算,也都能互相理解,但雍齿这么做,让刘邦难以理解,他投降的原因并不是不得不这样,而是瞧不起自个儿,且以故人的身份瞧不起自个儿,怎么能不让他胸闷到暗伤?

尽管后来雍齿又投降过来了,按照刘邦的说法,还立了大功,但是刘邦一看这个人就不舒服,恨不得杀之而后快。他不是一个擅长掩饰情绪的人,他手下的那帮人又都是那么贼,如此一来,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知道,雍齿是刘邦最讨厌的人了。

刘邦便同意了张良的主意,而且说办就办,摆上宴席,当着众臣和将军们的面,封雍齿为什邡侯,又让丞相、御史加快定功封赏的进度。几天前还准备发难的将军们吃过酒宴,高高兴兴地说:“现在好了,什么都不用愁了,我们就等着陛下的分封奖赏吧。”

张良的小小一计,安定了汉初的局面。雍齿呢,相当于捡了一个什邡侯来当。圣旨一下,雍齿仰天大笑,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虽不及萧、曹、张良的万户,但也毕竟是独占一方的诸侯,级别并列将相,雍齿高高兴兴到什邡走马上任去了。

对于韩信、彭越他们,他有感情,但就算那感情再深十倍,他照样得把他们杀了,因为他们触犯的是他的大我,使他隐隐感到不安全,这是利益之争。雍齿冒犯的,则是刘邦的小我,一个普通人被人尊敬看重的需求,这是意气之争。

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当然会把利益放在意气之上,所谓的仇恨说得很夸张,却并不真的当成自己的底线,雍齿被封侯之后,刘邦也没找过他茬子,他一口气活到汉惠帝三年,此时刘邦早已去世。

在追随刘邦的人中间,这样的善终不算太多,一个人因为被憎恶而意外地获益,让人想破头,也参不透命运的玄机。相比雍齿,其他人就没这么幸运了。在封侯的同时,刘邦对手下不安分的诸侯王开始大开杀戒。

平定诸侯王之乱

第一批诸侯王中,第一个“中标”的,是始终保持中立状态的燕王臧荼。臧荼的燕王称号是项羽封的,刘邦不过是承认既有的事实而已。所以刘邦建立汉王朝以来,臧荼只是消极不抵抗,并未积极表示支持新政权。这当然引起刘邦的不快,你的旧主子早就成了我的手下败将,自杀在乌江边了,你还对我不恭不敬,难道想替他报仇复国不成?

刘邦迁都关中后,臧荼更有“天高皇帝远”的感觉,他有意趁机独立,脱离中央的管辖。由于齐地自从韩信迁调为楚王后,一直没有立新王,更让臧荼有机不可失之感。七月,臧荼便宣布不再奉侍大汉王朝。为了表示统一决心,不惜任何困难,于是,刚登上王位的刘邦,重新披坚执锐,对臧荼御驾亲征。

不知道刘邦为什么有这种兴致,也许因为臧荼的实力实在太弱,刘邦正好借他过一把指挥千军万马的瘾;也许刘邦要杀鸡儆猴,亲手杀掉臧荼这只鸡,给其余的诸侯们看。

臧荼原先判断刘邦不可能派部队前来,他可以强度关山,再让刘邦不得不承认事实。但没想到刘邦却克服万难,亲率大军征讨,他的心里难免大起恐慌。这场战事进行得很顺利,燕军兵力不多,没多久便被汉军包围,两个月时间,叛乱平定,臧荼只好投降被俘。

刘邦没有把燕国领土收归中央政府,而是把卢绾,这位和他同村同年同月同日生,关系最好的老兄弟,封为燕王,继续帮他看守帝国的东北边疆。卢绾是刘邦的发小,两人同乡又同年同月同日生,卢绾从小便在刘邦身旁摇旗呐喊,两人情同手足。刘邦还是平民的时候被官府捉拿,他东躲西藏,卢绾总是形影相随。后来卢绾跟随刘邦一直干到将军,进出刘邦军帐卧室如同家人,衣食赏赐无人企及,受到的亲近宠幸就连与刘邦一同起事的萧何、曹参也无法相比。不过卢绾没有什么能力,在建国期间功劳不多,因此成为第一个不靠自己力量受封的诸侯王。

刘邦先把卢绾封为长安侯,那可是天子脚下的长官,就这刘邦还嫌给卢绾的待遇不高,一心想给他封个王做,可论功卢绾还不够资格。天子有的是办法。

刘邦派卢绾带兵平定燕国的臧荼,凯旋之后,立即下诏,要在群臣中选拔功臣做燕王。文武大臣谁不知道刘邦的用意,谁敢不跟刘邦保持一致,内心同意的、勉强同意的,和原本不同意的人都一齐上言封卢绾为燕王,刘邦说:“好,就按大家的意见办。马上批准了。”

由此已显示刘邦有足够军力,不必再承认既有力量,可凭自己的喜好和关系来晋封诸侯王了。

卢绾和刘邦关系之铁自不待言,同年同月同日来到这个世界,从此便如影随形,亲热如同一个人。一同上学,一同习武,一同造反,从沛封到咸阳,从汉中到长安,可谓好朋友,铁哥们,老战友。卢绾对刘邦绝对信仰,刘邦对卢绾充分信任,是为美谈。

按造出生时辰,卢绾早刘邦半日,但卢绾总是跟在刘邦的身后叫“大哥”,按造家庭背景,卢绾要殷实富裕得多,到他从来不歧视刘邦,反而每每资助刘邦,让他上学,交游。按造身份贵贱,卢绾在家里也是端吃端喝的主儿,可造反之后却甘心情愿地照顾刘邦的饮食起居,使其专心一意搞工作。至于刘邦对卢绾的偏爱,更是令沛丰弟兄嫉妒。刘邦出征中原,竟然让卢绾作为眼线盯梢萧何,信任之深可见一斑。固然,革命成功后卢绾和其他弟兄一样封为侯爵,但是在平定臧荼之乱时,刘邦执意把首功让给他,使之得以爵加燕王,成为沛丰弟兄中的唯一。如此情谊毋庸赘言,恐怕萧曹周樊任何人也难以比肩了。

既然卢绾属于沛丰元老,那么在对付韩信等“半道派”时就应该同仇敌忾的。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卢绾现在已经有了燕王的头衔,所以他既属于“沛丰圈”,又属于“诸侯帮”,与诸侯们惺惺相惜了。可以这样认为,登上诸侯的台阶,加入诸侯的等级,他便属于诸侯阶级,看待问题的立场变了,处理事情的态度变了。于是,刘邦废掉韩信,他心怀抵触。刘邦迁调韩王信,他坐卧不宁。刘邦征讨陈稀,他按兵不动,甚至阳奉阴违,里通外国,终于留下了致命把柄,最后导致君臣反目。要知道,除了卢绾以外,沛丰圈所有弟兄都是一心剪除其他诸侯的。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仍然是过去的沛丰弟兄,仅仅因为一侯一王,态度反差竟天壤之别。

同类推荐
  • 十大华人企业家财富传奇

    十大华人企业家财富传奇

    本书通过介绍“爱国侨领”陈嘉庚、“亚洲糖王”郭鹤年、“银行界翘楚“郑鸿标、“农牧巨子”谢国民、“金融大王”陈弼臣等十位海外企业家的创业史、奋斗史、商业史,向读者展示了海外华商的经营智慧、商业战略。
  • 宋代儒医

    宋代儒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宋代儒医》介绍了“儒医”的起源、尚医士人、通医名儒、儒门名医、儒医的影响等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传奇将军牛化东

    传奇将军牛化东

    本书记述了牛化东同志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为了祖国繁荣富强长达70年的革命经历和光辉历程。
  • 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

    勾践雄才大略,阴鸷沉笃,杀伐果断,计谋通变。他以卧薪尝胆的精神,历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一个被斥之为“越之不重浊而汩,故其民愚极而垢”的弱小国家,成为一个国富民强的泱泱大国。这个曾在春秋时代尝人胆、卧蓼薪、灭吴国、成霸业的君主,其艰难的一生足以泣鬼神,动山河,撼人心!杨小白以勾践的一生传奇为蓝本,以当时的历史环境为背景,纵横交织,将勾践刻画得淋漓尺致、入木三分。
  • 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

    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宠夫排排站

    宠夫排排站

    她是护国天女,万民拥戴,皇帝让她三分。她是邪恶妖女,无恶不作,鬼神忌惮一份。她是极品色女,扮猪吃老虎,立志看尽天下美男。可是,她要的只是玩玩而已,为什么这些男人都不遵守游戏规则,缠着她不放!
  • 太古来袭

    太古来袭

    当强大的远古仙灵持尊归来,不死的太古魔神漫天席卷,蛮荒巨兽的肆意践踏,太古妖皇的冲天邪气来袭,王者之间的巅峰对决,太古妖兽大军与异兽联盟的抗衡.....数万年之后,新生的太古至尊体,又如何从一个羞涩的乡村少年,一步步成长,统一六界,收服蛮荒太古,登临那众神来朝,万佛共拜的至尊宝座。注:本书属慢热型,主角为成长型,诸路书友走过路过,收藏一下!推荐一下!书友群286724186,欢迎书友的加入。
  • 庭审之上

    庭审之上

    庭审之上辨是非,庭审之下明对错,这是一名律师浴火重生,让人懂得敬畏法律的故事。。。
  • 少年巫师的烦恼

    少年巫师的烦恼

    少年巫师炼成之旅老师是巫师,母亲是巫师,外公是巫师,同班唯一能够和自己相比的女生也是巫师。在这个教会大行其道,巫师被斥为异端的国度,我该怎么办?不怕,咱也是有靠山的人,身为智慧神灵的使徒,咱怕什么?什么?神灵大人没有教会没有神殿,你该不会是一个假的神灵吧?
  • 进击的丁香花

    进击的丁香花

    大学生古文在丁香花盛开的校园里邂逅了人生的最爱,但身为一个穷学生的他,却要面对世俗势利的打击,古文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让自己的爱情不输给时间,不输给距离,不输给金钱?
  • 花似雪:怡情绝恋

    花似雪:怡情绝恋

    她是今世的天之骄女,文采斐然,商情卓绝。他是大清王朝的龙子,圣学渊源,风流倜傥。曾几何时,她从这个时空莫名的穿越,只为不老的诺言,还他一朝相守的美梦。曾几何时,他执意留在那个空间,不肯轮回,只为等待那一刻的花前月下。
  • 成败探源:当代中国企业管理全景案例

    成败探源:当代中国企业管理全景案例

    根植于中国土壤的企业管理科学理论体系如何形成?许多学者、专家致力于从中国古代丰富的管理思想和实践中发掘并总结其有现实价值的东西;还有一些学者则努力对西方成熟的理论、方法和工具进行适用性改造。这些探索无疑自有其重要价值,但从企业管理科学形成的规律来看,当代中国企业丰富多彩的实践终归是中国式管理最主要的理论源泉。这是我们编辑出版这本当代中国企业管理全景案例的初衷。本书文章均选摘于国内最负盛名的管理类刊物之一《企业管理》杂志,该杂志以贴近企业经营管理实务和案例丰富著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铁血战士之征途

    铁血战士之征途

    新书已出名字是,神话版铁血战士,要看的话去看下,也算是延伸,不过因为作者我很多剧情没交代可能会懵逼,不过只需要清楚,那个战斗力比这本还炸。
  • 穿成瑶池第一白莲

    穿成瑶池第一白莲

    穿书成了最柔最弱小白莲她自然要秉承原主的优良作风,活成一朵天山瑶池第一心机小白莲!无辜柔弱害怕三连……初时,决婉如:殿下若是不介意,民女愿以身相许~--闭嘴品过绿茶味白莲的芬芳馥郁之后——卞墨:本王的太子妃,必是她。--不太好吧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