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71300000028

第28章 平乱封侯 (1)

公元前202年的正月,刘邦兑现了先前的诺言,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越王。受封的韩信和彭越联合原来的燕王臧荼、赵王张敖以及长沙王吴芮共同上书刘邦,请他即位称帝。刘邦开始假意推辞了一番,说:“我听说皇帝的尊号,贤能的人才能据有,空言虚语,不是我所要的,我可承担不了皇帝的尊号。”他还提到义帝没有后代。

韩信他们说:“大王虽然出身贫寒,但能率领众人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安定天下,功劳超过诸王,您称帝是众望所归。”刘邦辞让再三,实在推辞不过了,才说:“既然诸位认为这样合适,那我就为了国家的便利吧。”

这年的二月初三,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同时,封吕氏为皇后,儿子刘盈为太子。因为齐王韩信熟悉楚地的风俗,就改封韩信为楚王,建都下邳。封建成侯彭越为梁王,建都定陶。原韩王信仍旧为韩王,建都阳翟。改封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建都临湘。番君的部将梅鋗有功劳,曾经随汉军进入武关,所以皇帝感激番君。淮南王黥布、燕王臧荼、赵王张敖封号都不改变。

即位的同年五月,刘邦在洛阳的南宫举行庆功宴,宴席上,他和众人总结楚汉战争胜败的经验教训。他对大臣们说:“咱们今天欢聚在一起,大家说话用不到顾忌。你们说说,我是怎么得天下的,项羽又是怎样失天下的。”

这时候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喜欢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这两人拍马的功夫可是一流,属于欲扬先抑,要一般的皇帝肯定心里美得要命了。

刘邦自有他自己的说法:“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就是张良,是个非常有智慧的人,鸿门宴实际上是张良导演的,还有那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都是张良的主意。“镇国家,抚百姓,给饷垧,不绝梁道,吾不如萧何。”

打仗实际上打的是后勤,粮草的准备,后备军队的准备,这样的事儿都是萧何干的,萧何在后方从来没有让刘邦断过粮,断过兵,这就是萧何,没有萧何不可能有刘邦的胜利。萧何是刘邦的后勤部长,张良就是他的战略部长。“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

韩信厉害到什么程度呢?在战争当中,如果他帮项羽,项羽肯定称王;如果他帮刘邦,刘邦可以夺天下。是这么厉害的人物。韩信自己的器具不够,不但不能坐天下,甚至自己的结局也不好。但是刘邦最后能够把江山打下来,韩信是立了大功的人。“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只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失败。”

刘邦的总结确实说对了,战争的胜败,人的因素总是最重要的。群臣听了,皆认为非常精辟。刘邦对张良、萧何、韩信的这段评价,也被后人认可。从此以后,这三人便被誉为“汉初三杰”。

刘邦之胜和项羽之败,首先在于人才争夺上的高下,这个方面,刘邦完胜。

项羽忽视人才对战争的作用和影响,而刘邦则极为重视人才。就个人的出身、威望、才能特别是在反秦战争中的作用而言,刘邦都远远不如项羽。但项羽的最大缺点是轻视人才,任人唯亲,独断专行,刚愎自用。

韩信是当时第一流军事家,陈平是不可多得的智谋之士,都曾在项羽的手下效力,又都因言不听、计不用而弃楚归汉,并成为项羽的掘墓人。项羽唯一亲信的范增,虽远不如萧何、张良、韩信、陈平之辈,但也不失为一个智谋奇士,结果还是被项羽赶走而气死。项羽所重用的武将,也没有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人物,强大的楚军只有在项羽的亲自率领下才能屡战屡胜,一旦离开项羽的指挥,就会遭到像潍水之战那样的惨败。

项羽手下也并非无可任用的将才,如“有名于楚”、“数窘汉王”的季布,就是一个很好的将才,但也始终未得到项羽的重用。项羽轻视人才,实行孤家寡人的政策,这是他失败的最重要而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刘邦则不同。他一旦发现有才能的人士,如萧何、张良、韩信、陈平、彭越、黥布、郦食其、陆贾以及颇能指挥战斗的曹参、樊哙、灌婴等等,无不采取各种策略招纳或笼络到自己的手下,并大胆地提拔使用,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所以,选贤任能,纳谏如流,是刘邦的最大优点,这一优点弥补了他个人的无数缺点和不足。

因此,打败项羽后刘邦总结经验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刘邦的这一认识是很深刻的,是实事求是的。

楚汉战争的全过程,实际上也是人才流动和转移的过程,充分反映了人心向背和人存事兴、人亡事废的道理。

总结起来,刘邦之所以能战胜项羽,原因有很多。刘邦懂得听取别人的意见。如果他不听魏无知的意见,那么就有可能错过陈平;如果他不听萧何的意见,那么就有可能错过韩信,如果他不听张良的意见,那么就有可能错过黥布。一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不可能接触到那么多的人,也不可能每次都亲自去甄别究竟谁是人才,这个时候恰当的听取部下的意见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他懂得要给别人什么东西。招徕了人才是第一步,如何留住人才更重要。来看看刘邦干的事情:给彭越以正统的地位,从而笼络住了彭越;给黥布一幢豪宅,从而使黥布铁了心和项羽作对;给韩信以独立操作的权利,从而让韩信深感知遇之恩而为自己奋战。此外,刘邦还能给陈平金四万斤,随便他怎么花,自己毫不过问。所有的这些,纵观中国历史,有几个帝王能够做到?

在刘邦和项羽争天下之初,刘邦是屡战屡败。但在每次战败后,都能很快地再次积聚力量,重新投入战争。但项羽则不同,尽管在与刘邦的战争中,几乎从来不败。但垓下一失,就自刎乌江,彻底失败。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后方基地,致使兵、粮的损失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终积小失为大败。

更重要的是刘邦和项羽对自身的战略定位不同。刘邦始终将自己定位为社会秩序的制定者与维护者,采取的是王道的战略。

刘邦初入关中,即与秦人约法三章,开始恢复天下秩序,发布命令:凡项羽手下,只要来降,一概既往不咎。项羽旧部九江王黥布,曾多次使刘邦身陷窘境,刘邦曾为此发誓一定要杀了黥布。但在此时,九江王黥布来降,刘邦不但没有杀黥布,还封赏了黥布。而黥布的同母兄弟丁公,在刘、项争霸中,曾因私放了刘邦一条生路,也来投靠刘邦,满以为可以得到更大的封赏,不料反被刘邦杀了。刘邦声明赏黥布的理由时说,是给后世为臣子的做个榜样。可见,刘邦抛弃了个人情感因素,全力在维护其所确定的秩序。

而在刘邦处理韩信的问题上,更能凸显刘邦的王道战略。天下初定后,韩信仍手握重兵。因此,刘邦找个理由,说有人举报韩信要谋反,以此为借口召见韩信并将其囚禁,严格控制了全国的兵权,从根本上维护着王权。反观项羽的做法,则与刘邦完全不同。

项羽将自己定位为秩序的破坏者,采用的是诸侯的王霸之策。项羽彻底打败秦军后,因军粮不足,坑杀秦降卒三十万人,从而失却人心。占据秦都咸阳后,项羽不是从稳定全局出发,尽快建立新的统治秩序,而采取了废弃刘邦的约法三章、火烧阿房宫等大规模的破坏行为。完全没有将自己视为天下的共主,因此天下也不会将其视为共主。

在项羽乌江自刎后,当汉军攻到项羽的大本营时,八万江东子弟却不肯投降,因为他们不肯也不愿相信他们爱戴的将领已死去。即使在汉军呈出了项羽的头颅后,八万江东子弟沉默着。是的,他们失去了他们值得敬佩的将领,似乎除了投降别无出路。但是没有,他们明知道失去了将领,他们什么都做不了,也做不到,但他们就是不愿意屈于刘邦。八万江东子弟,无一落逃,无一退缩,他们无畏地冲上去与汉军厮杀。最终,楚军全军覆没,八万江东子弟无一生还。当然,汉军也伤亡惨重。

他们为什么要那样做?他们明知道那样做是愿意白搭上自己的命,因为他们是忠于项羽的,为了项羽,他们不能投降汉军,他们要为项羽最后战上一次。他们选择用生命来祭奠他们已死去的将领!他们死也要追随他们可爱可敬的将领。试问,是什么样的将领,多优秀的将领,才可以让八万人心甘情愿地为他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五胡时代的后汉皇帝石勒就对刘邦非常仰慕,他曾经对自己的部下说过:如果我和刘邦生在一个时代,我也只能向他臣服,和韩信、彭越等同列。石勒也是从战场上杀出来的人物,他不见得会仰慕战场上的刘邦,而他仰慕的应该是战场下纵横捭阖的刘邦。项羽的眼光所及,仅仅是战场,不像刘邦,看到的是整个中国的局势。

雍齿封侯

天下初定,刘邦开始大封功臣了,然而封来封去,还是只封了萧、曹等二十多个亲信。许多将军心有不平,意见极大,有的甚至开始密谋,如再得不到封赏就要发难。

这天他在洛阳南宫,站在高高的复道上朝下看,瞅见他的一堆武将坐在沙子里说话,刘邦感到很奇怪,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些人在谋反呢。”刘邦听不懂了:天下这才安定,他们谋什么反?

同类推荐
  • 宫廷春深

    宫廷春深

    讲述了清朝最著名的十三位后妃的故事。她们是:被逼为努尔哈赤殉葬的大妃阿巴亥;曾经辅佐三代帝王、被称为“大清国母”的孝庄太后;顺治皇帝挚爱一生、甚至因为她的仙逝而要舍身出家的董鄂妃;貌若天仙、体有异香、身世传奇的西域女子香妃;统治中国半个世纪、生前死后都饱受争议的慈禧太后;备受光绪皇帝宠爱、最终却葬身井底的珍妃……她们的故事惊心动魄,她们的命运让人扼腕叹息。《宫廷春深:千古流传的大清后妃故事》以后妃的命运为切入点,展现大清王朝三百年兴衰治乱的宏大画卷。全书以正史为主,参以最新史料和史学观点,可帮助读者认识真实的清代后妃。
  • 洛克菲勒传

    洛克菲勒传

    洛克菲勒和洛克勒菲家族,在中国读者群中似曾相识——它就是美国石油大王和华尔街金融寡头的代名词,是一个多世纪来美国一大资本垄断的王朝标志。美孚石油公司、大通曼哈顿银行、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等,都是有白皆碑的金圆帝国响当当的超级富豪,而福特、基辛格、腊斯克等一度叱吒风云的人物,又何尝不跟洛克菲勒家族有着极深的渊源和千丝万缕的联系……
  • 厦门历史名人画传

    厦门历史名人画传

    本书选取百位与厦门相关的历史名人,以中国画创意为主要艺术形式,再现人物历史真实。诗书画一体刻画阐释人物气质。所撰小传文字,或随笔感性,或研究成果补白,或独家评论,给人留下启迪。每一幅画都配一首原创诗,为点睛之笔。文字内容讲究书法的诗意表达。艺术品格和学术品格相生共存的创新,让人耳目一新。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特色鲜明。
  • 周恩来养女孙维世

    周恩来养女孙维世

    本书作者收集各方资料,并亲访审判林彪、江青集团的特别法庭“首席审判员”王文正法官,通过“红色公主”孙维世的一生,重现了那段特殊的岁月。
  • 曾国藩发迹史下

    曾国藩发迹史下

    讲述曾国藩仕途初期,九年内连升十级的谋略与细节;由于这段史料一部分毁于战火,一部分被史书刻意回避,百余年来,一直讳莫如深。本书作者耗费21年心血,搜阅近千万字珍稀资料,第一次全面揭开曾国藩初入官场前12年,将仕途上升期曾国藩独有的“光屁股精神”阐述得淋漓尽致……
热门推荐
  • BOSS大人别乱来

    BOSS大人别乱来

    他是情人无数的帝国总裁,冷面毒舌,风度翩翩;她是青春貌美的小野猫,牙尖嘴利,可爱刁蛮;一次意外,她误惹BOSS,生活从此天翻地覆!“臭丫头,玩火要负责!”负你妹啊自大狂!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嘛?哪知招惹的是魔王中的战斗机,真是躲也躲不起!“女人,惹怒我的代价,你付不起!”苦命压榨正式开始……
  • 天迷之蓝海诡事

    天迷之蓝海诡事

    我,新手侦查官曹莫,第一天上班就被派发奇怪的任务。十五个人消失在蓝海深处,他们去了哪里?随着调查的深入,我经历了太多古怪的事:蓝海黑洞、巨型怪鱼、不腐之画、神仙幻影、神秘的信……死亡不断地威胁着我,这已经不是一个任务那么简单,这些竟然关系到我的家族?十五个人寻找的东西,又是什么?这些疑团的背后,是怎样的真相?
  • 春秋一场梦

    春秋一场梦

    灵感缘于《二刻拍案惊奇》,里面的故事大多带有一点封建迷信的影子,那就干脆就把它和玄幻仙侠挂钩,从一个角度或人物切入,用奇幻的方式,重新讲述一个故事
  • 老弯他们

    老弯他们

    《老弯他们》是一部抗日题材的原创长篇小说。以老弯为主人公,讲述了老弯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人物在皖东北地区在抗日战争期间经历的事件。
  • 无敌修真中学生

    无敌修真中学生

    凌枫,一个平凡中学生,直到一个万年老妖怪钻进了他的脑子,成就了他的修炼之路。本以为可以向小说主角那样持剑纵横天下,但却发现……“卧槽哪来这么多修炼者啊(`皿?)!”老妖怪:“别慌,干就是了……”
  • 恰好时光与你皆比肩

    恰好时光与你皆比肩

    A市早报:A市第一名媛陆聪聪嫁给厉家二少一年,现疑似已离婚!A市八卦:据知情人透露,第一名媛嫁进厉家是各取所需,现已离婚!知情人透露……正悠闲的喝着早茶的陆聪聪看到这些报道不由得翻了个白眼,心想:就你们知道的多!
  • 我的老婆是巨星

    我的老婆是巨星

    天下掉下个神秘男,用一纸婚约迫使美艳明星委身下嫁。一个是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一个是全民情人、大众偶像,不同世界的两个人在一起能否擦出爱情的火花?温柔女仆、霸道女上司、黑道大姐甚至东瀛女忍者,都一一拜倒在他的石榴鞋下,又能否最终俘获大明星的肉体和芳心?
  • 从空岛开始的MC生活

    从空岛开始的MC生活

    (本作品又名:关于我俩转生成为方块人这档事)世幻夜and秋沫元:“我俩有拔刀剑。”付夜:“……哥,我才来了两天。”双子城事件后……付夜:“我也有了——大太刀。”世幻夜:“没我们的厉害,还是一把断刀。”大太刀修好升级成村正后……付夜:“等我再升个级肯定比你们强。”世幻夜:“我记得好像能升级的四把刀都是粉色的。”秋沫元:“能用就行嘛。”付夜:“…………我淦。”【温馨提示:正文只可能比简介差,慎入。】
  • 江捷

    江捷

    向来痴,从此醉,水榭听香,指点群豪戏。剧饮千杯男儿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
  • 死在我手里

    死在我手里

    京城有个假冒书生的杀手,看起来吊儿郎当无所顾忌,背地里是个扮猪吃老虎的主儿,天下颠覆就在他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