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802700000007

第7章 六王之乱1

如果说楚王之死给大晋带来的是什么,那么肯定是和平。通过处死杨骏、汝南王以及大将军卫瓘,武帝死后一直被朝臣把控住的天子禁军反倒是回归了天子手中。尽管因为天子有些痴呆,诏令经常出自皇后之手,但皇后也提拔了如今的贤相张华。

哪怕是元康元年的骚动有些吓人,如今也平安了九年。说句冒犯的话,如果楚王不死哪有这太平的天下。如果只要死一个司马王就可以换得几年太平,那么多死几个司马王对于百姓来说也未尝不是好事。

也许在洛阳百姓之中有人在期待着什么时候再死几个司马王。

——————

张华到底是不是贾南风的人——这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如果你想要在太康年间的晋国朝堂上有立足之地,除了足够显赫的家世,能搞清楚这一点极为重要。这可不是什么站队的问题那么简单,张丞相与贾皇后也不是完全争锋相对。

毕竟张丞相当年能够以寒门之躯得登宰辅高位靠得就是贾皇后的一手支持。在楚王司马玮被诛杀之后,贾皇后将受武帝宠爱的成都王移镇邺城,将楚王之弟长沙王降为常山王,把楚王派系的继承人从楚王原本的藩国荆州迁徙到了冀州的常山郡。当今陛下之弟秦王司马柬也不久病故,武帝的子嗣中唯一能够威胁到如今陛下的淮南王司马允也被软禁监视在了洛阳之中。然后张华就以皇后幕僚的身份进入了朝局。

听有些流言说,陛下、皇后并无才智,除杨俊、杀太宰(汝南王司马亮)、诛楚王等一系列计策都是出自于张丞相之手。所以,在大权独揽之后皇后才用宰辅之位报答了张华。不过张宰相在身居高位之后做的都是些利国利民的好事,维持了太康以来大晋的安定之策。

虽然在秦王死后,秦雍二州有胡人叛乱,皇后任命老迈的梁王镇压叛乱,但居然给梁王派去了一直不悦的周处做先锋。梁王气量狭小又不懂公私之重,派周处以5000步卒强攻佣兵七万人的氐人齐万年。最后周处军弓断箭尽,没有救兵,尽管从早晨激战到夜里也没有救兵,只能被齐万年全歼,为吴人除三害的周处最终战死沙场。

皇后用人不当,但是张宰相却有识人之明,大胆向皇后推荐了尚无功业的孟观。皇后见齐万年兵锋日盛,不得不用孟观代替梁王平叛。果不其然,太康九年孟观入关中,与齐万年大战十余次皆大胜而归,就在当年斩齐万年平定了秦雍二州叛乱,被朝廷加封为沔北都督驻守宛城。

正是这一年年末,本来平定了齐万年之乱,晋国又可以安定一段时间,但就在太康九年的除夕之夜,太子突然向皇帝上表了一篇要求皇帝赶快禅让与自己的奏折,折子里还说,如果皇帝不禅让于自己,自己就会率领着禁军中的心腹杀了皇帝自立为帝。

——皇帝虽然不聪明,但绝对不是真正的痴呆之人,如此冒犯自己的檄文他还是看得懂的。哪怕太子是自己的独子,皇帝也不能忍受这样的冒犯,于是当夜就将太子收于廷尉之中,第二天清晨就召集了王公大臣将太子的那份檄文展示出来商讨怎么处理太子。

据说身怀有孕的皇后也不管自己身怀龙嗣,坚持要求出面与大臣皇帝一起商讨如何处理太子这篇檄文。

但皇后没有想到,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张丞相居然第一个与自己唱了反调。皇后认为应该以谋逆处死太子司马僪,但张华却坚决反对,甚至将矛头对准了那篇檄文。先不说太子平日里对并非自己生母的皇后尊敬有加,这篇檄文本身就有不小的问题。虽然皇帝看不出来,但对于书生张华来说,这篇檄文的字迹歪歪扭扭时浅时深,而且前后文的墨迹不一,很显然不是出自于太子之后——至少不是全部出自于太子之手。

这个时候应该让廷尉将太子押解到朝堂上,让太子说清楚昨天夜里为什么要入宫写下这篇檄文。这样的计划无可谓不妥,但还是遭到了皇后的拒绝,依旧不依不饶要处死司马僪。但平时任何事都听从皇后意见的皇帝这个时候没有着急下定论。

这也是应该的。毕竟这个皇位说到底也还是要给自己唯一的独子司马僪,而且当年武帝立自己为太子之后总有人建言自己不堪大任,要武帝立齐献王司马攸为皇太弟。虽然武帝不愿意,可是自己的愚笨并不是瞎编的。直到自己的儿子司马僪稍稍成长情况才有所好转。

就比如说又一次皇宫里突发大火,司马炎登上城楼观看众人救火之时,年仅五岁的司马僪就拉着司马炎说道:“宫中突发大火,宫廷混乱,皇帝不应该待在如此显眼的地方,这恐怕是奸人的计策。皇帝现在应该躲在安全的地方。”后来司马炎屡次与群臣提起过此事,认为司马僪一定可以发展晋国的事业,所以将司马僪定为太孙,这一来就告诉了众人皇位虽然会是司马衷的,但最后还是司马僪的。

这一下那些还希望动摇国本的人就失去了机会,反倒是诋毁起了武帝之弟齐献王,让武帝驱逐齐献王回归封地,最后导致齐献王愤懑难平于归途中吐血而亡。

因此可以说,太子司马僪就是司马衷之所以能得到皇位的重要筹码之一,其他有实力的藩王没有敢行僭越之事也大多是畏惧于武帝的权威。当年杨骏乱政,驱逐京中诸王以孤立皇帝唯独不敢驱逐太子。但如果杀死司马僪,就等于是自己将武帝留下的屏障也敲碎了。

所以这场辩论一直从清晨持续到了黄昏,最后终于是以皇后的让步收场。

太子司马僪被废为庶人,关押在了金墉城中。

对于张华而言,反正陛下没有其他儿子,虽然太子名义上被废除,只要等着急查清楚到底是谁出于什么阴谋用此毒计设计陷害太子。然后就可以扫清太子与陛下之间的矛盾,恢复太子的身份。

虽然看上去太子是被关押在了金墉城之中,但金墉城的守卫都是只忠于天子的禁军。太子在他们的保护之下总比待在廷尉里要安全得多。

可张华始终不是皇后的人——因为张华根本就不清楚,将太子召入宫中,然后给太子灌酒让太子在伶仃大醉之中写下那篇大逆不道檄文的主使就是皇后。

也许张华也已经猜到了这一点,皇后一直就担心太子并非自己所出日后会报复自己,如今皇后怀孕有可能会诞下龙子。如果不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废杀太子,那么就算等自己的儿子出生,大臣们恐怕也会以立长不立幼反对改立太子。

但张华唯一想不通的是,皇后虽然残暴但不会是那种做无把握之事的人,当年诛杀杨骏也是考虑很久等诸王兵力积蓄足够才发诏讨贼。可如今,皇后肚子里是皇子,还是公主都未曾可知,皇后为什么就这么着急呢?

——因为皇后已经有个确定的“儿子”了。怀孕什么的,只是装出来用来欺骗皇帝和大臣的。皇后早就将自己妹妹刚出生小儿子抱回了宫中,准备当做自己的儿子。而这样荒唐的做法张华肯定是不会支持自己的,所以皇后干脆就没有与张华商议。

不过在没有了张华帮助反倒还因为张华反对废杀太子而与之对抗与朝廷之上的皇后贾南风并没放弃自己的计划。既然自己提拔起来的张华现在不为自己所用,那就再选用支持自己的。这个人就是接替了梁王管理关中后因为无法与齐万年相抗衡而逃回洛阳的赵王司马伦。贾南风是想,如果有赵王这样与景皇帝、文皇帝同辈的老宗亲支持自己,那么要废杀太子就是易如反掌的了。

上次辜负贾南风希望没有镇守住关中的赵王自然要报答贾南风的“知遇之恩”,于是赵王这一次是站队了贾南风。而且给了贾南风最关键的助力,表示自己愿意支持贾皇后暗杀太子,自己会控制京城中的禁军替贾后处理敌对的势力。

然后贾后就真的去做了。虽然金墉城外有禁军把守,司马僪身边也有着禁军名为监视实为保护。但贾后还是买通了司马僪身边的小太监,趁司马僪如厕之时,以木棒凿头杀司马僪——消息一出朝野哗然。

贾后本来想趁机推行自己的计划,但朝野哗然的同时,原本说支持自己的赵王却举兵杀来。

之所以会支持贾后杀太子,其实就是赵王察觉到贾后废太子之后,禁军之中对于贾后专权的不满。而且禁军将领多是武帝的亲信,看到武帝钦点的继承人被贾南风给废,心中不满更甚。这个时候赵王本来就打算投归与太子党,逼迫贾南风让太子复位。

这个时候,赵王的谋士孙秀却向赵王献上了一支毒计:“赵王殿下你本来就是通过依附皇后才得到了今天的权势,这是朝堂上下都知道的事情。就算是让太子复位也不一定会被太子原谅,不如挑拨皇后杀了太子,这样就不用担心太子日后的报复。然后殿下还可以打着为太子报仇的名义杀了皇后,趁机控制宫廷总揽朝政。”

此计狠毒之甚不亚于当年张华除楚王之策。

事情就这样朝着赵王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贾南风刚刚准备“生”出自己的小外甥,赵王“复仇”的大军就已经杀到了宫中,将贾南风诛杀,贾氏一门并遭牵连,连同张华被赵王一并作为乱党诛杀。

此时的洛阳诸位王公甚至都没有意识过来,赵王这样一个仅仅凭借着投胎好得以荣华富贵无德无能之辈突然就成为了如今铲除妖后的大功臣。而且赵王也顺理成章地接手了禁军军权,一时之间,众人皆以赵王唯马首是瞻。

但是皇帝独子被杀,武帝留下妃子册封身份高地,淮南王司马允应该被册封为皇太弟作为储君。可是赵王此时担心自己撺掇皇后杀太子之事暴露,于是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干票大的,直接起兵与淮南王决裂。因为掌握了禁军的军权,只用了半日不到,淮南王便被赵王除掉。赵王终于是乘机将如今皇帝奉为太上皇,于永康元年年末自己自立为帝,第二年便改元永宁。

也就是说,赵王给自己孙子做了儿子。

同类推荐
  • 茫茫云起时

    茫茫云起时

    明朝末期,是一段波诡云谲、迷雾重重的年代,孕育了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未解之谜。数百年过去,历史的真相或已深埋于过往,但并不妨害人们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云祈,一个平行世界中的悲惨少年,竭尽全力想要弄清家门变故的真相。因缘际会下,他经历了一段相似的历史,并做出了自认为正确的选择。终其一生,熟悉的人物绽放凋零,难解的谜案尘埃落定,谱写出万千可能之一隅。不知真实的历史中,是否会有相似的一幕?世事变迁,星移物换;云起云覆,孰人得还?
  • 宋居

    宋居

    穿越到古代并不一定需要建功立业,或是改写历史。需要的是能在这生存下去,开金手指那是天方夜谭。本文以常人的角度入住古代,了解古人生活与常识。
  • 破阵

    破阵

    《新唐书》记载,“唐所以能威振夷荒……有虎臣……也。至师行数千万里,穷讨殊斗,猎取其国由鹿豕然!”其大意是,大唐所以能称雄,攻打其它国家像逐鹿逮猪,靠的是虎将拼死厮杀,攻敌破阵。有一员虎将,名叫王孝杰。少年从军,四处征战,屡立战功。武则天执政后,累迁右鹰扬卫将军。公元692年,其讨吐蕃,收复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重设安西都护于龟兹。武则天对他大加赞赏:“昔贞观中,得此蕃城,其后西陲不守,并陷吐蕃。今既尽复于旧,边境自然无事。孝杰建斯功效,竭此款诚,遂能裹足徒行,身与士卒齐力。如此忠肯,深是可嘉”,后又言:“贞观中,西境在四镇,其后不善守,弃之吐蕃。今故土尽复,孝杰功也。”公元697年,王孝杰率军讨伐契丹可汗孙万荣,孤军深入东硖石谷,不想兵败,以身殉国。后,朝廷赠夏官尚书、耿国公。后世赞曰:“孝杰乃心国家,敢深入,以少当众,虽败,功可录也。”“临难忘躯,有进无退。百万争邻,丹血相萃。战气方酣,鼓音忽惫。死敌为忠,足劝万代。”这是什么?这就是破阵精神。为国为家,血战疆场义无反顾,战阵杀伐、破阵击敌,马革裹尸是此生最大荣耀。来世,还当为男儿,卫我华夏!
  • 晚明商旅

    晚明商旅

    晚明富商生活实录,原汁原味原生态,尽显盛世繁华。豪车,豪宅,豪门,豪气冲天。美景,美食,美人,美不胜收。亲情,友情,爱情,情真意切。
  • 十八条好汉

    十八条好汉

    本小说讲的是历史,运用的是武侠写法,如同一剑西来,落雪飘飘,剑法招数有如下:一、场面宏大;二、轻松幽默;三、情感悱恻;至于出神入化、身临其境、如诗如画等等四五六七八招就待读者大大自己去慢慢体会与发现……笔者承诺有三:一、此书经典;二、此书就算不赚也是经典;三、此书如若完本更是经典!
热门推荐
  • 南天痕

    南天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生死同构

    生死同构

    同样的世界,千奇百怪的能力,稀奇古怪的武器,丑恶黑暗的人性,脑洞大开的剧情!充满欢笑也充满苦楚,充满热血也充满冒险,这才是千姿百态的人生。
  • 不入冥川

    不入冥川

    目盲之疾,父母遗弃,注定早逝,沉昭的命凄苦如凛冬。可却有一个人,温柔劝慰:“终有一日,凛冬散尽,星河长明。为了你,我愿堕为恶鬼,不入冥川。”女主沉昭
  • 复兴阿拉德

    复兴阿拉德

    伴随着使徒的相继死去,伟大的意志的力量也在不断的消退,与此同时阿拉德连年遭受苦难,恰逢神秘力量入侵,宇宙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被伟大的意志所选中的李行简,回到了苦难发生的起点,面对各种奇怪的事件,一路披荆斩棘,为了保护宇宙,复兴阿拉德而奋斗!
  • 许我一世迷离

    许我一世迷离

    一场突如其来的江湖争斗将本来无关的人牵扯其中,一向行踪诡秘的南疆赤月教竟然不远千里来中原抓女子练邪功,而他们要找的琉璃岛宝藏里面隐藏了一个怎么样的秘密,长生术,宝藏,一切即将结束却是一个更大的阴谋的开始。他们真的就要相忘于江湖吗?而爱又何尝可以承诺它的寿命。
  • 竹马压青梅:校草,请自重

    竹马压青梅:校草,请自重

    母亲再婚,平白无故多了一个‘哥哥’,一下子从灰姑娘成了公主,好像所有的幸运的事情都聚集在这一刻了。然而,还没反应过来,恶魔‘哥哥’将她推进了男校,和傲娇男神成了舍友,处处受到傲娇男神的刁难,并且还成了他的女佣,吩咐这个吩咐那个。“傲娇男,总有一天我会翻身把歌唱的,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游戏看脸时代

    游戏看脸时代

    以命为基,战斗为引,唤醒心中的野兽!鲲鹏作地,青龙点天,麒麟守殿,白虎作骑,朱雀飞天,凤凰复生,星辰诸天,震慑寰宇!天狗主攻,手握神剑,撼天地,逆乾坤,变世界,改阴阳!蝼蚁亦可窥天,星火亦可燎原!破败之中,草木生长!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野兽,来吧,让他苏醒吧……
  • 恶魔甜心:校草,求不咬

    恶魔甜心:校草,求不咬

    某天的某男突然醋性大发,将她抵在墙角。“沐熙熙,倒底是狗重要还是我重要?”“狗。”“那是他重要还是我重要?”“他。”“闺密重要还是我重要?”“闺……”还没等话出口,他突然邪魅的叼住了她的唇,邪笑道。“现在是她重要还是我重要?”某女微喘,一脸怒气“你!”【1v1文文,男主专情不花心,女生可爱呆萌小恶魔,此文略甜。】
  • 带着仙灵空间的我异常稳重

    带着仙灵空间的我异常稳重

    修炼天赋不足,丹药来凑,炼丹水平不够,材料来堆,争斗才情不足,多养几个灵兽帮忙,带着仙灵空间的我,干啥啥不行,稳重第一名。
  • 天命帝道

    天命帝道

    神州大陆,人蛮并立,两族世代血仇,战争不断。大秦太子宇文心,孤注一掷,牺牲所有,只为这天下太平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