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51700000035

第35章 十一月至公理天下 (3)

前者在于心系天下百姓,以克制自己欲望来保持天下人的安逸;后者在于贪图自己享受,让天下人辛苦。二是用人之道在于张弛有度。天下百姓并不是不能使用,而是在使用的同时保持休养生息,也不是一味地让其安逸,而是适当地使用保持国力发展。今天,许多企业对于人才的使用要么是鞭打快马,能干的人被无休止地使用,直到其能量枯竭;要么是不予重用,任由人力资源浪费。这些企业的领导人与千年以前的女流之辈相比,也要汗颜几分。第一,“以逸待人”。尽量减少自己的欲望而给员工更多的休整时间,便于企业整体实力的蓄积。第二,“使之以时”。选择恰当时机使用人才,在关键的时候使用人才,确保人才的“力不竭矣”。第三,“用而息之”。不要因为某个员工便于任用就拼命地使用,要注意给员工充足的修养调整时间。

星期四慎股肱无良

隋氏倾覆者,岂惟其君无道?亦由股肱无良。——《贞观政要行幸第三十七》【译文】隋朝灭亡的原因,难道仅仅是君王无道吗?也有辅佐大臣不贤良的原因。贞观十一年(637),唐太宗巡游洛阳宫殿,在宫内荡舟游玩之时,对群臣说:“这些宫殿本来是隋炀帝修建的,但由于他贪婪残暴,最终人民不堪忍受,导致天下人反叛背弃,不仅隋炀帝自己身死国灭,而且所有宫殿还都归我所有。隋朝的灭亡虽然与隋炀帝本人的贪婪残暴直接相关,但是,其手下大臣也难逃干系。”唐太宗并非借着隋炀帝灭亡的例子变相推诿责任,而是从客观的角度指出群臣在创造国家太平盛世中的作用。

唐太宗“慎股肱无良”的观念,对于今天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任何一个企业的创建都不可能完全凭借领导一个人的力量来完成,需要集体共同发挥智慧,需要全部员工的努力。因此,如何培养得力的人才,如何防止干部群体出现无良,与领导个人的能力一样,都直接决定着企业能够走多远。第一,树立整个企业发展成败并非系于领导一人的观念,要求企业干部承担其相应的责任。第二,对待企业发展中的失败,不能以“好汉做事好汉当”的个人英雄主义,替代所有干部都应该承担的责任。第三,企业要发展,必须充分重视企业基层干部的培养,干部群体的无良将直接导致整个企业的破产。

星期五治定

制礼功成设乐,治定制礼。——《帝范崇文第十二》【译文】功业完成,国家安定之后,就应该制礼作乐,专力教化。唐太宗认为,天下虽然可以用武力取得,但是管理国家必须依靠礼乐。汉高祖刘邦建国之初,因为不明白礼乐的意义,导致群臣争功,纷扰不休。直到后来起用大儒叔孙通,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才使得天下肃然,百姓臣服。刘邦感慨地说:“有了这些章程和规矩,我才明白了做皇帝的威严和尊贵!”所谓礼乐,就是规章、准则和秩序。创业期组织的成员相对较少,组织目的是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一切以市场为导向,运营灵活快速。当组织度过创业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时,企业规模扩大,人员增加迅速,管理就可能出现真空地带,这样的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组织运营就会失序。要走出这种状态,必须建立系统的规章制度,规范组织成员的言行。当组织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必须制定系统的规范制度,使组织依照规章有序运营。

第四周星期一坚守其事

自古人君为善者,多不能坚守其事。……君臣父子之间悖谬若此,岂非难保之明验也?朕所以不敢恃天下之安,每思危亡以自戒惧,用保其终。——《贞观政要慎终第四十》【译文】自古以来,帝王能够为善者,大多数不能够坚持到底。……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悖谬到这样地步,难道不是难以保住功业的证明吗?所以我从来不敢依仗天下的太平安宁,而是常常考虑到危险来使自己警戒恐惧,以此来保全治国之道到最后。贞观六年(632),唐太宗对身边群臣谈起汉代刘邦的治国之道。在他看来,刘邦仅仅是当时的一个亭长,在反抗暴政夺取天下的斗争中,能够做到圣明帝王应该做的事情,这正是他之所以能够成就帝王事业的根本原因。但是,如果刘邦的寿命能够延续更长时间的话,他很可能出现昏庸误国的局面。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刘邦在位之时,就有过准备废除最初所立太子而另立太子的不合礼法的想法。

唐太宗的这种推断当然无法通过历史加以验证,但其推断中显示的治国之道却非常值得今人借鉴。一是君王是否圣明并不取决于最初创业之时,因为这个时候一般帝王都能够做到艰苦创业、任人唯贤。但当登上帝王之位以后,就往往变得骄奢纵欲了。因此,唐太宗以此警示自己,要想成为圣明之君王,必须在治国之道上善始善终。二是帝王和群臣的关系也随着创业和守业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而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在创业时期,一般是君王和臣下同患难,因为帝王需要臣下辅佐才能实现事业成功;但当帝王手握大权之后,往往对待功臣无端猜忌,甚至“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当年吕后诛杀韩信、彭越等人就是一例。今天,许多企业管理者在创业时期与员工的关系往往是“怎么说都行”。但一旦到了功成名就之后,领导对当初共患难的员工们往往就摆谱拿架子,甚至打击压制。如此紧张的关系注定整个企业发展不会长远。要善于处理和员工的关系,要保持最初创业时期的态度对待员工,只有坚守其事,才可能让整个企业始终处于良性运行状态。

星期二君思教化

向若直有贤臣,而君不思化,亦无所益。——《贞观政要慎终第四十》【译文】如果仅仅有贤良的大臣,而国君不考虑教化,那也不会有什么用处。“教化”与“教育”虽仅一字之差,但其手段的高明程度却远非教育可比。它把政教风化、教育感化、环境影响等有形和无形的手段综合运用起来,既有皇帝的宣谕,又有各级官员的耳提面命和行为引导,还有立功德碑、树牌坊、传播通俗读物等多种表现形式;既向人们正面灌输道理,又注意结合日常活动,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达事明理,潜移默化。其效果要比单纯的教育深刻而又牢固得多。

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凡有见识的政治家都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把教化当作正风俗、治国家的重要国策。在这里强调的“君思教化”,一方面,要求加强对普通百姓的道德教育,引导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和统治秩序,以实现长治久安;另一方面,要求统治者起到道德楷模作用,即统治者要以自己的行为为百姓做表率。古之“教化”思想虽然带有浓厚的政治意蕴,但是对于现代的管理者却也有着直接的启发意义。你如果有一批优秀的员工,而作为管理者你却“不思教化”,那么当然“亦无所益”。一方面,要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效能,并运用各种激励方式和手段提高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要起模范作用,形成强大的感召力。

星期三贤者适度

有节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四者,前王所以致福,通贤以为深诫。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贞观政要慎终第四十》【译文】公道会被个人的感情所淹没,礼义法度会被欲望所减损。骄傲不可以滋长,私欲不可以放纵,娱乐不可以极度,意愿不可以过分满足。这四条,是前代帝王招致福运,通达的贤人深深告诫的行为准则。嗜欲喜怒的情感,对于贤良的人和愚昧的人都是一样的。贤良的人能够节制欲望,不让它超过限度;愚昧的人放纵欲望,经常失去应有的限度。“公道”之所以溺于“私情”,是因为“私情”没有适度,没有加以节制;“礼节”亏于“嗜欲”,同样也是因为欲望没有适度,没有加以节制。

古人云:“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就是说凡事都要把握一个适度的原则,这就是中国儒家道德智慧之精髓——中庸之道。中庸即是适度、理性节制的意思。在中庸思想中,“过”即超过了事物发展度量的界限,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不及”是低于事物发展度量的界限,而导致相反方向的质的变化。因而,只有中庸才能够保证事物稳定地发展和变化。因而叩其两端而折中的方法,是最为合理的处理事务的方法。对人而言,中庸思想要求人的思想言行都要处中、适度。只有把握适度,思想言行才不至于落偏。但中庸的运用需要极其高超的实践智慧,不能把“中”理解为简单的折中。比如善恶就无法折中,必须要抑恶扬善。但要在善的范畴中把握尺度,度量扬善中的对立双方的不同意见,取其适度的“中”而用之于民。现代的管理者应当秉承这一智慧精髓,在处理任何问题时都做到适度有节,才能成为真正的“贤者”。守住中庸之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处在自己该处的位子,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星期四使君臣常无懈怠

人臣初见任用者,皆欲匡主济时,追踪于稷、契;及其富贵也,则思苟全官爵,莫能尽其忠节。若使君臣常无懈怠,各保其终,则天下无忧不理,自可超迈前古也。——《贞观政要慎终第四十》【译文】大臣刚刚被任用之时,都想辅佐国君挽救时势,想追上稷、契的功绩。等到臣子们富贵之后,就只想苟且保全官职爵位,没有再尽忠尽职的了。如果君臣经常不懈怠,各自坚持到底,那么天下就不用担心治理不好,自然可以超越前朝古人了。无论是君王还是臣下,对于兼济天下苍生的社会责任的认知程度都是一致的。

所以,历代君王登基之初无不奋发有为,试图建立一番超越尧舜的功业;历代臣子被任用之时无不慷慨表示忠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帝王们往往日渐骄纵,臣子们则往往徇私枉法。于是,最初兼济天下苍生的宏图之志化为泡影。追求其中原因,正如这篇魏徵上书所指出的,“人臣初见任用者,皆欲匡主济时,追踪于稷、契”,但一旦富贵之后,则“思苟全官爵,莫能尽其忠节”。可见,帝王治国之道需要特别注意臣子们被任用之后的表现是否出现变化,是否能够坚持最初的政治理想。在考察干部和员工任职情况时,要注意员工任职后与最初承诺的理想是否出现了偏移。同时,领导也要把对员工任职前后工作的考察作为长效工作,坚持不懈怠。

星期五敬以接下

君之待臣,义不可薄。陛下初践大位,敬以接下,君恩下流,臣情上达,咸思竭力,心无所隐。——《贞观政要慎终第四十》【译文】国君对待臣下,礼节上不可以轻薄。陛下刚刚登基的时候,对待臣下非常恭敬,使得国君的恩惠向下流传,臣子们的谏言也向上禀报国君,君臣都想竭尽全力,心中没有任何隐晦保留的东西。贞观十三年(639),魏徵因为担心唐太宗不能克终俭约,而且认为唐太宗已经逐渐表现出了生活奢侈的作风。为了防止唐太宗重蹈隋炀帝覆辙,魏徵特意上书唐太宗,提出诸多谏言,并以孔子所言“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作为警示,此劝诫有两点启示意义: 一是“君之待臣,义不可薄”。简单地说,就是君王对待臣子要保持谦虚的礼节,不要傲慢,这是招揽臣子为其卖命的基础。二是“敬以接下,君恩下流,臣情上达”。这是君王对待臣下态度是否谦和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君王恩惠能否向下传达到民间,也影响着臣子们是否愿意说真话。通过对员工真挚的关心,消除员工对领导敬畏而不敢谏言的心理,保持员工谏言之路的畅通。

同类推荐
  • 广告张爱玲:一个作家成长的市场经验

    广告张爱玲:一个作家成长的市场经验

    在众生喧哗的“张爱玲热”中,人们每每用“说不尽的张爱玲”来概括其生平创作。确实,张爱玲富实而孤寂的一生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财富,不仅其荒凉的生存方式、心理征候、艺术性情不断挑逗起人们好奇的探究欲望,其研究极冷极热的发展过程与商业化色彩也给人们持续提供着不竭的时尚话题。张爱玲研究是愈来愈细微化了,也愈来愈泛化了。广告是繁华与奢靡的代名词,它不仅是现代物质生活最形象的展示,也是现代精神生活最直接的注解。簇拥在张爱玲文学创作活动中的广告,既是现代都市的某种象征,也是张爱玲作品中的文化代码,或隐或显地透露着一个时代的文化脉象和文化追求。
  • 善待你的员工

    善待你的员工

    本书告诉管理者对员工不仅要从道义上给予他们以善,还要从方法上将管理之道适当地灌输到员工的心里,让员工跟领导一个心思地工作等。
  • 读三国学管人

    读三国学管人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的拥有最伟大管理智慧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以其丰富的竞争谋略以及高明的管理哲学成为现代企业管理者的智慧源泉。本书正是借助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人物和三国典故,以现代社会的网络应用市场为背景,酣畅淋漓地演绎了一篇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精彩故事。本书借三国人物之口,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遇到的各种现象与相应的应对之道娓娓道来,旁征博引,融三国智慧与管人精义于一体,妙论迭出、读来有趣又有益,再加上如文学语言一样的叙述风格,相信对读者大有裨益。
  •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务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务

    “风险”一词的由来,最为普遍的说法是,在远古时期,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归来;他们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风”给他们带来的无法预测无法确定的危险,他们认识到,在出海捕捞打鱼的生活中,“风”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的由来。而另一种据说经过多位学者论证的“风险”一词的“源出说”称,风险(Risk)一词是舶来品,源于拉丁文Risicare一词。Risi之意是由希腊文中的Cliff(山崖)派生出来的,Risicare一词被解释为“在山崖中航行”,意为害怕。从一般意义而言,风险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和社会性。
  • 中国如何拆解美国金融霸权

    中国如何拆解美国金融霸权

    中国的迅速崛起,不可避免地会威胁到美元的霸权地位,金融暗战在所难免!只有深刻理解美国金融体系的运行机理,才能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战略性思考,才能在正确应对金融威胁的同时,走出一条金融强国之路。《中国如何拆解美国金融霸权》通过清晰勾勒美国金融200多年发展轨迹,揭开了美国金融霸权形成的深层原因;通过逐一剖析美国各种微观金融主体的作用逻辑,点出了美国金融体系的生门死门。身处一个谁也逃不开的金融盛世,要么搞懂金融逻辑,要么受困金融危机。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帮助读者深刻认知国际金融体系,对金融从业者和各类投资者,乃至广大民众都很有启示价值。
热门推荐
  • 烟云散越唐朝

    烟云散越唐朝

    洒落的血雨溅入眼帘,染红了双目。他仰天而笑,缓步前行。一重又一重的锦衣侍卫,在他悲凉的狂笑声中四下溃散。身边的长辈和挚友,虽已力尽却仍守在他的周围,脸上带着无悔的笑意。抹去滴落心头的泪水,他燃尽最后的力量冲向龙座。以身为墨,刀剑作笔。剑影和刀光,行云流水般在金殿上飘荡,似诗如画。……黑暗的年代,终会有人点燃光明之火,照亮人间。江湖老去,就以热血唤醒这片苍茫的天地!……终于,只剩他一个人了。可他并不孤独,他的身上寄托了太多人的希望和梦想。终于,他来到了身穿皇袍的天子身前。怎会是你?刀剑跌落,他的心神被痛苦撕裂扯碎,茫然自问。……一篇寓言,一曲悲歌。
  • 灵师传奇I

    灵师传奇I

    灵子世界,现实世界的投影,危机,隐匿于此,天赋异禀却遭遇打击,偶遇机缘再次与同龄人持平,一步一步靠自身努力踏上强者之林,最后解决暗藏的危机,一代灵师的传奇,神的传承者。
  • 霸道总裁追白兔

    霸道总裁追白兔

    韩云樱这辈子最后悔的是进错了房,上错了床,睡错了人,本以为再不相遇,没想到自己的老板竟然是跟自己睡了的妖孽男,韩云樱表示很无语.....而南宫澈最庆幸的是睡了韩云樱,成功让她成为自己的秘书后就展开追铺小白兔的行动。
  • 天孤绝

    天孤绝

    天,孤,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果,武林终要灭绝,界限终要打破,你我将何去何从?
  • 下弦月爱人(上)

    下弦月爱人(上)

    [花雨授权]只是想过平凡的生活,只是想做被你爱的自己,有那么困难吗?什么对生星、什么七界无敌的力量,谁知道得到这不想要力量的代价,竟是和你的回忆!不想要什么力量,我只想做一个,被你爱的、平凡的自己……
  • 我们的许诺已微凉

    我们的许诺已微凉

    人生如梦终不过一场空,爱情再美终不过沧海桑田他是她仰望的星,她是他无意的赌注她努力改变,他努力伪装直到遍体鳞伤才看清自己的心爱情的齿轮摩擦出的火花是升温还是毁灭年少轻狂的他们怎样面对他们的爱情
  • 首席不坏,萌妻不爱

    首席不坏,萌妻不爱

    “从前有座山,山外住着一个一表人渣的总裁……”“夏暖瑾!你就是这么教孩子的?”某帅哥被气的冒烟。夏暖瑾一个白眼翻过去,要不是他五年前的禽兽行径,她怎么会有个五岁大的宝宝?小萝莉睁大水汪汪的纯洁眼睛,“妈咪,他就是一表人渣的总裁咩?”他不仅是一表人渣的总裁,还是个抛下她们娘俩5年之久装失忆的贱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唐风流军师

    大唐风流军师

    现代打工族李彦,一次意外触电身亡,竟然穿越到616年的隋末唐初一个官宦子弟身上,可老爹已死,家道中落,他想等几年,等到世道太平,依仗自己掌握的先进知识,在大唐朝挣点钱,过上小资的生活,过一过少爷的瘾。可他穿越的不平凡,让他无法躲开乱世的纷争,李彦被迫走向辅佐大唐的道路。战场到朝堂,凭着他不多的历史知识,泡美女,斗奸臣,黑李二,耍番帮,纵横唐初。让贞观之治再辉煌一些,让大唐疆土再扩大一些,让四夷臣服吧。李彦推动大唐列车向前飞奔。
  • 眺眺有乌衣

    眺眺有乌衣

    陈国二十年,雍王以清君侧为由领兵攻入皇城,杀“奸臣”灭“小人”宫变中,皇帝驾崩,雍王对外称“奸臣所害”。大雍元年,雍王登基,国号永安。大雍一年,永安帝以“意图谋反”为由下旨将先帝之子永王,陈王,祁王关押至宗人府。先帝还有一女名曰沈浓衣,封号朝安。此女天赋异禀,备受先帝宠爱。宫变当日,朝安公主奇迹消失。沈浓衣差点死了,救她的人叫江眺。沈浓衣问他为何要救她,那人只回了一句“……你”。大胆!竟敢折辱公主。沈浓衣这样想了也这样说了。那人却不以为然,只飘过来一句”记住,从今往后,你不再是沈浓衣,也不是什么朝安公主,你是乌衣。”声音似不忍,似心疼,更多了些欢喜。“乌衣么……”——“乌衣已往人千古,白鹭依然月一洲。”
  • 列祖提纲录

    列祖提纲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