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99400000028

第28章 变法的激情与悲情(2)

文人变革的突破与失败

人们常常说“富强”,似乎富强是连在一起的。然而,宋代有个根本特点,就是富而不强,宋太祖为了实现国家统一,想要收回燕云十六州,为此专门建立了一个仓库,积累亿万钱粮,准备和辽国谈判赎回,这些钱就用作赎金。如果辽国敬酒不吃吃罚酒,赎金就用作战争费用,五金买一个契丹(辽国)人的脑袋,契丹人少,肯定就被灭了。宋太祖武将出身,想问题很实际,五金买一首级的价格也是出自他一辈子打仗的经验。但这次他的算盘没有打响,宋打辽就没有赢过,北边还在对峙之中,西边的西夏又崛起,挑战宋的权威,宋派兵讨伐,也是败多胜少。军事没有进展,军费开支却常年居高不下,本来宋国还可以从“富”自傲,现在连这一优势也没有了,变得又贫又弱。回想汉唐的辉煌,宋代人痛心疾首。

公元1068年正月,年轻的皇太子赵顼继承大统登上皇位,是为宋神宗。据史书记载说,这位皇太子是个志向高远的人,自幼便痛心于对辽国和西夏的屈和退让,焦心于国家的财政紧张和朝廷的委靡不振,恨不得一夜之间就让它振作强大起来。他多次对臣僚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又说“国之要者,理财为先,人才为本”。只是,这样敢作敢当的人才又该向何处求呢?

正是这样的历史潮流把王安石推向了政治的前台,他进取的姿态和改革的主张与神宗无疑一拍即合。于是,从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到九年(公元1076年),他陆续施行了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一系列新法,涉及面广泛,几乎涵盖社会的各个方面,史称“熙宁变法”。

一个锐意进取的皇帝,一个意气风发的臣子,抱着相同的目的走到了一起,共同构筑着富国强兵的美梦。就法论法,这些新法本身并无大错。它们无一不是出自良好的愿望,甚至是很替农民着想的。但是这次变法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这次变法,不该是这个结果。

就说青苗法。平心而论,青苗法应该是新法中最能兼顾国家和民众利益的一种了。一年当中,农民最苦的是春天。那时,秋粮已经吃完,夏粮尚未收获,正所谓“青黄不接”。但换一个角度看,这时农民其实是有钱有粮的。这个“钱粮”,就是地里的青苗,只是不能“兑现”而已。于是那些有钱有粮的富户人家,就在这个时候借钱借粮给农民,约定夏粮秋粮成熟后,加息偿还。利息当然是很高的,是一种高利贷。还钱还粮也一般不成问题,因为有地里的青苗作担保,是一种“抵押贷款”。当然,如果遇到自然灾害,颗粒无收,农民就只好卖地了。土地的兼并,便由此而生。

所谓“青苗法”,说白了,就是由国家替代富户来发放这种“抵押贷款”,即在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向农民贷款,秋后再连本带息一并归还。所定的利息,自然较富户低。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摧兼并,济贫乏”,既免除农民所受的高利贷盘剥,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这当然是两全其美的事,至少,在王安石他们看来,农民向官府借贷,总比向地主借好(靠得住,也少受剥削);农民向官府还贷,也总比还给地主好。还给地主,肥了私人;还给官府,富了国家。农民没有增加负担,国家却增加了收入,这难道不是好办法?

实行青苗法所需的经费,也不成问题。因为各地都有常平仓和广惠仓。我们知道,农业帝国以农为本,以粮为纲,而农业生产靠天吃饭,每年的收成并不一样。丰年谷贱伤农,灾年谷贵伤民,这就要靠政府来平抑物价。也就是说,丰年谷贱,政府必须拿一笔钱出来,平价收购粮食,储存于官方粮库之中,等到灾年谷贵时,再以平价卖给百姓。这样就能防止富户奸商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做到“物价常平,公私两利”。这个办法,就叫常平法,专门用来储存平抑物价的粮食的仓库,就叫常平仓。在现代,是属于粮食部门和物价部门主管的事情。

至于广惠仓,则是用于防灾救济的国家储备粮库,始建于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当时,由于地主死亡无人继承等原因,各地都有一些无主的土地。这些土地,历来由官府自行出售。枢密使韩琦建议将这些土地由官府雇人耕种,所得田租专款专用,专门用来救济境内老弱病残和救灾。这就是广惠仓。在现代,是属于民政部门主管的事情。

王安石的办法,是变“常平法”为“青苗法”,即将常平仓和广惠仓卖出陈米的钱用来做青黄不接时的“抵押贷款”。这也是一箭多雕的。

青黄不接时,粮价飞涨,卖出仓内陈谷,可以平抑物价,此其一;

卖粮所得之资可以用于贷款,此其二;

平价粮食和抵押贷款都能救济农民,此其三;

国家凭此贷款可以获得利息,此其四。

当然,奸商富豪受到抑制,农民负担得以减轻,也是好处之一。总之,青苗贷款利息较低,农民负担得起;所卖原本库中陈粮,国家负担不重。何况官府借出余粮,可解农民燃眉之急;秋后收回利息,可增王朝国库之资。这难道不是公私两利?难怪王安石会夸下海口:我不用增加赋税也能增加国库收入。

然而实际操作下来的结果却极其可怕。首先利息并不低。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这其实已经很高了,而各地还要加码。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就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又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又收回,再取利二分。结果,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原本应该充分考虑农民利益的低息贷款,变成了一种官府垄断的高利贷。而且,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

以今人的眼光来看,发放救济金和维持一套全国性的金融组织是两码事。王安石不明白政府和社会,以及个人的界限。比如小额贷款发放,或者救急,以免百姓遭到高利贷的盘剥,最重要的是,发展下去可以为小型企业提供启动资金。但是要求官员能够有管理金融机构的经验,这比传统高利贷难得多,意大利的商业城市用了三百年时间,解决很多技术难题(比如丁字借贷记账法)才发展起来。而且还需要对当地的经济情况非常了解,需要评估贷款者的信用,建立管理基金,而官员办理贷款还赶不上高利贷者的水平。个别地方可以靠主政官员的勤勉、个人能力推行,但作为制度,结果只能是扰民。

而从变法开始,王安石就遭到了同僚的反对。

这其中既有不满王安石为人而反对变法的,如在苏洵眼里,王安石日常一些怪异的行为就是一种奸诈的伪装,甚至写了一篇被认为是针对王安石的文章,题目就叫《辨奸论》。王安石生活习惯很怪,非常肮脏,很少洗澡,衣服也不干净,这还是个人小节,他的脾气执拗,苏轼称他“拗相公”,这就非常致命了。

也有对变法应该如何“变”这一问题持不同看法的人,像苏轼便希望渐改渐进,而不是“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

更有力主“祖宗之法”不能变的保守派,比如司马光。王安石的主要政敌是司马光,司马光也很执拗,这两人遇到一起,结果就是灾难性的。说王安石、司马光是好人那太简单化,但考虑到他们的私德都不错,学识文章更是顶呱呱的,他们还是能够称得上是好人。但好人不一定做得出好事。他们两人共同揭示了宋代的政治毒瘤:党争。

自从新法颁行之后,各地就不断有异常的自然现象出现,如京东、河北突然刮起大风,陕西华山崩裂。有人把这些说成是上天对人间的警告。同时在历史上也就留下了一幅图打倒了一位当朝宰相的故事。据《宋史·王安石传》载:“熙宁七年,北方大旱,民不聊生。”神宗为此忧心忡忡。正在此时,一位叫郑侠的官员向神宗上了一幅《流民图》,图中描绘了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卖儿鬻女的惨境,并上言:“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神宗深受震动,遂罢王安石为观文殿大学士。

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神宗又复用王安石。但此时,变法派阵营早已分裂,昔日的战友曾布和吕惠卿或离去或反目。而神宗这位少年天子经过近十年的磨炼也日趋成熟,不再事事依靠王安石,君臣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加上自己的爱子在这其间病逝,心力交瘁的王安石终于在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再度辞相,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逝,“熙宁变法”因政局为之一变,而以失败告终。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王安石忧愤离世。

王安石看到了时代的问题,却找不到办法,但是他努力了,所以我们怀念他。

权臣改革的成功

明朝穆宗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全年财政的总收入只有250万两,而支出达到400多万两,赤字超过三分之一。政府累年的收入每况愈下,而皇室的庞大开支却有增无减。隆庆皇帝的宫廷耗费比国初多至数十倍,官员的贪污、浪费和浩大的军费开支更加重了财政的拮据,国穷财尽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皇帝,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最高的政治代表,皇帝权威的跌落,意味着中央集权的体制已经驾驭不了它的统治序列,这是统治机器崩溃离析的表现。

皇帝长期不理国事,政治重心自然就落到内阁身上,谁成为首辅,谁就能主政,实际上就握有最高的权势,这必然招致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内阁首辅的斗争。嘉靖、隆庆年间,短短六年,徐阶推倒严嵩,高拱又推倒徐阶,李春芳被高拱击败,高拱又被张居正轰跑,几乎一年一变。一个首辅倒了,牵连一批官员被贬谪,今朝得势的,来年就可能被赶下台。内阁中吐唾辱骂,甚至大打出手。官衙无视法令,政多纷更,事无统纪,主钱谷的不明出纳,司刑名的不悉法律,管监察的不行纠劾。统治集团的腐败、混乱和失控远比王安石变法的北宋还要严峻。

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机遇来了,这年皇帝病故,遗诏命高拱、张居正、高仪共同辅佐十岁的小皇帝朱翊钧。张居正联合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挤走高拱,这年高仪病逝,张居正得以升为首辅。他本是小皇帝的老师,又是唯一健在的顾命大臣,所以得到了皇帝的完全信赖。在他主政的十年间,实际上掌握明帝国的大权。

张居正改革,是在统治机构近乎解体,财政濒于破产的局面下,自上而下发动的一场挽救王朝统治危机的运动。

他有句名言:“当大过之时,为大过之事,未免有刚过之病,然不如是,不足以定倾而安国!”这“刚过”充分表现出了他刚毅明断的见识和魄力。十年改革从政治推向经济,从四个方面强国富民,取得显著成效。

首先加强朝廷对各级机构的控制力。万历以前法纪废弛,政多纷更的情况不改变,任何美好的新政都不可能付诸实施。张居正清醒地看到这点,提出“尊主权”为“方今急务”,“尊主权”强调的是发挥政府的职能,所谓“一方之本在抚按,天下之本在政府”,尊朝廷和执法合为一体。它的要旨是以伸张法纪为重点,整顿政府机构和统治秩序。值得称道的是,他把不法权贵看成“权蝎”,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祸国殃民的大患,把改革的锋芒指向统治阶级内部的不法现象,以触动最腐朽、最黑暗的社会势力。张居正还在主政前夕,面对他少年时代的恩人,江陵辽王作恶乡里,鱼肉百姓一案,地方官畏惧辽王府的势力,对辽王的罪行不敢如实上报,张居正断然处治了失职的官员,甘冒“谋产害友”的骂名,废去辽王,惩办了江陵一霸。他还依法惩治了最有权势的太监冯保的侄子、孔夫子的后裔衍圣公,法办黔国公,用强有力的措施限制皇亲贵戚擅权,一再宣告:“所在强宗豪民,敢有挠法者,严治不贷。”

以理财为监察的中心,整顿官府,使新政实现财政收益。张居正认为,外之豪强兼并与内部官府舞弊,这两股势力的勾结,是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弊源。要有效地约束不法权贵,打击违法活动,必须从吏治着手整顿官府机构。但是官官相护,历来如此,当事情触及大大小小官员的既得利益时,那就是捅了马蜂窝,会遭到众多的抵制,甚至陷入孤立的境地,所以在封建社会中整顿官府是件冒风险的事。张居正为政不久就取得成功,主要办法有三条。

其一,从加强监察着手,提高行政运转的效率。明朝的中央机构分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中又分设监察机构六科。部的最高长官是二品官,科的长官最高是七品,可这七品对二品却有封驳纠劾的权力,所以大官统率小官,小官却可以牵制大官,六部和六科都直接向皇帝负责,内阁不干预,这遇到昏愦的皇帝那就乱了套。张居正改为由内阁总其成,颁行官员考成法,吏部通过询事考言,以言核事,以事核效,评定官员的勤惰,定期考勤,随事考核,以一套严密的监察制度防范玩忽职守的现象。

其二,以理财作为考核的准则,这是考成法的最终目的。当时官场通行的是增加赋税,向小民头上搜刮,而不敢督缴正赋田税,因为逃税拖税的都是豪强权贵,追缴田税无异是在太岁头上动土,谁也不敢出这个头。张居正毅然提出对官员“以钱谷为考成”的主张,凡是追缴欠税不足的官员,都要受到批评、调离或撤职的处分。以追索田粮评定政绩,迫使官员打击不法权贵,使贪官无处藏身,不用加税而补足国家亏损,这是一项成功的经验。

其三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培植改革的中坚力量。

同类推荐
  • 大明天启帝

    大明天启帝

    那年刚刚坐上大汗之位的皇太极正在关外磨刀霍霍准备屠宰大明这头病虎。席卷大明的起义即将开始,大明朝廷上东林党还在和阉党争斗着南方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刚刚冒了出来欧洲的列强正在瓜分着世界…………一个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却阴差阳错的穿越到刚刚死去的天启皇帝身上,他会改变大明以至于华夏的命运吗?
  • 砚王传说

    砚王传说

    康熙五十九年的一天,杨家将一方奇特砚石抬到了邹家,要邹家依砚石雕刻一方砚台,为三个月后的杨家老太爷八十大寿所用,希望邹家出现在了邹家,谁知砚石送到的当天深夜,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故事也从此展开。
  • 庶子定国

    庶子定国

    大济六年,济国连年风调雨顺,国富民强,引万邦来朝。济国皇帝居安思危,本想亲游天下体察民情,但碍于百官劝阻只得作罢,指派唯一的亲弟弟庄王,代天巡守。庄王领旨,率领队伍自南向北遍走济国一十二州,历时一年而回……
  • 傲世之璞金三国

    傲世之璞金三国

    前世基友穿越至东汉,不巧的是一个穿越至南,一个穿越至北,还相互不知道。在各自的道路上打拼的二人,不知在相识之日又会如何呢?东汉三国,从来不缺少英雄,官场、战场、江湖各有各的精彩。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都有着不一样的精彩。我理解的三国里没有庸才没有蠢材。
  • 我的公主,我的爱

    我的公主,我的爱

    [花雨授权]那惊鸿的一瞥,让他深深地惊艳,可他只能将爱慕潜藏心底。他是仆人,而她是庄园的公主!一宿之间,他成为庄园的继承人,她却留下一封书信选择离开!六年的寻找之路,经历种种,他的爱不会随着生命的终结而离开……
热门推荐
  • 一枝青梅压一枚竹马

    一枝青梅压一枚竹马

    他们各自的心里都住着一个人,当彼此伤心的时候,自己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让她他开心,但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对彼此已经不再是对朋友那样了。他们各学会了吃醋,都以为对彼此是朋友的喜欢,但当他们心里住着的那个人出现时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喜欢对方的。当最后一次见面时,在同一秒说出了:我爱你!
  • 低血糖

    低血糖

    余晖晚霞落下时,笔尖停住脚步了
  • 变成鱼的那女人

    变成鱼的那女人

    【大结局】【真香预警:打脸+甜虐】在离地一万米的高空,江一柔终于愿意承认,她想他了。直到自己失去了与他相关的一切消息,她才发现原来对他的思念竟然可以如此疯狂。----------------------------------------江一柔在这座一线城市生活了这么多年,依然觉得自己像是一条迷了路的鱼。遇见渣男是她命不好,现在落了个情场职场双失意的下场,哭都哭不出来。不过,上帝还是为她开了一扇窗,从这扇窗落进她生活的那道光,就是多年后再次遇见的周泽宇。周泽宇跟记忆中的他好像不一样了,现在他是光鲜亮丽的顶级律所律师,可是以前,他就是个杀马特男孩。江一柔不得不重新认识这个她以前没有关注过的男孩,而对周泽宇来说,他的目的就是重新住进江一柔的人生里......
  • 快穿苏宁之旅

    快穿苏宁之旅

    苏宁是一个心态已经很稳了的资深快穿者。许多人在那虚构却又美好的世界里迷失了自我,但苏宁没有。苏宁:咱们可是现实世界里的人呢!苏爸爸:儿子,过来吃饭了,今天有你喜欢的红烧排骨。饭桌上摆着一盘色泽漂亮的糖醋排骨苏爸爸:儿砸,醒醒!这么大个人了,怎么还流口水?吃饭了苏宁一脸绝望的看着面前散发出奇怪味道的糖醋排骨。苏妹妹:你不是早已习惯了爸爸的厨艺了吗?无cp,但是会有感情戏的,主要是写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到一个能担当大事的哥哥成长史,重心在家庭。
  • 三生三世劫:凤鸣九天

    三生三世劫:凤鸣九天

    她是二十一世纪孤儿院里面再平凡不过的孤儿,长大之后是再平凡不过的上班族,一场莫名其妙的车祸,她来到了本该属于她的世界。在那里四界相通,她是人界命中注定的后。黄泉路上,彼岸花开,三生石旁,忘川河中,奈何情深。某天某包子深信古语‘虎毒不食子’,颠颠的跑去自投罗网。“父君,你为什么只给我生了一个弟弟啊?”“......,”“我还想着父君能给我生好多弟弟妹妹,陪我一起玩呢,你看天君连天孙都有了,而我却只有一个弟弟。嗯......难道父君真的像娘亲说的那样是性冷淡,”“......,”“是不是啊,父君?”“性冷淡是什么?”“娘亲说性冷淡就是不举,不举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了,娘亲没告诉我!”“......,”
  • 他的掌心娇是个憨憨

    他的掌心娇是个憨憨

    长青高中的程律放荡不羁,帅的人神共愤,脸上的笑永远漫不经心,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可是林月溪当了他小弟,并和他同桌后,她只想说一句——这是个什么品种的娇贵沙雕大可爱。“大哥看见题目就想吐,要你念给我听。”程律撑着下巴,眼皮半掀,一脸拽相。林月溪无情拒绝后。 下一秒,手机就收到了同桌程可爱的信息【念题给我听,不然就生气气。】没错,这人表面上拽的像二百五,可在网上却是浪里浪气的卖萌小能手。而且,是只限于对她萌。 可若是真出了事,这人又总是挡在她前面,一身冷峻凌厉,把刺对着别人,将后背留给她。 【甜文】【双洁】———推荐完结旧书:《校草居然是你前男友》《她的汽水味男友》
  • 在杨柳依依的日子里

    在杨柳依依的日子里

    杨林枫和柳依依,这曾经彼此爱慕的两个人,多年后是否还记得那个怦然心动的午后?往昔的许多人和事,似乎已经忘却了大半。忘掉了过去的好与坏,也不记得故人的恨和爱。时光,似乎把我们抛弃。抛弃就抛弃吧!万物都是时间的家具,用的破旧了自然要被丢掉。然而,我们却又格外的珍惜,只是想把这些仅有的记忆紧紧地抓住,永远的留在脑海。其实还都记得吧,只是不怎么提及。而有的人也还愿意像个拾荒者,在记忆的角落里,寻一些旧人旧事来,在偶尔的时光里,偶尔地回味回味……
  • 你是我的血液镇定剂

    你是我的血液镇定剂

    因为一场意外,孤儿玖郁被圣罗亚学院的校长收养了,成为了圣罗亚学院的一员,并且还担任了一个在圣罗亚学院中最特殊的职位——看守人。看守人的工作主要是看守夜科的学生,虽然玖郁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却一直努力完成工作,直到那天,她和夜科的学生讲上了话,从此,平静的生活再也不见,同时也卷入了麻烦的事情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追星女子图鉴

    追星女子图鉴

    这是她们的人生,她们的选择,她们的成长,无论对错,都是一种历练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