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95800000011

第11章 文化钩玄:文化之谜:宗教信仰 (1)

宗教作为文化现象可以分为实践和理论两方面。文化多指其实践方面,但若只从文化思想考察,则是以理论为主而兼顾实践;其实也可以说是从实践联系理论而寻找其思想核心。至于宗教的对外作用等等可作为另外问题,姑置不论,先只分析其内部。

宗教很多,难以概括,不妨以一例多。宗教的复杂,全世界各国莫超过印度。印度本地产生的历史长久的宗教是所谓印度教或婆罗门教以及佛教、耆那教;外来的有拜火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后起的有锡克教。所谓印度教是外人起的名字。“印度教徒”(Hindu)这个词是波斯语的叫法,但印度语也接受了。这一教中有不止一个教派,其他教也大多包括不同教派,例如耆那教有两派:天衣派、白衣派。用基督教一词可以统称罗马正教(天主教)、希腊正教(东正教)、新教(基督教)各派。若要从文化思想上概括考察,必然要以宗教哲学为主。这又是以印度的为最复杂,曾经过长期的全面的争辩,又有长期发展的复杂的实践“仪轨”加上抽象的神秘解说。因此,可以从印度的宗教各派争论的哲学问题考察起。

印度宗教哲学中争论的问题其实也是其他宗教中共有的问题,不过各有所侧重。这些问题看来抽象,实际有具体内容;看来神秘难解,实际对其内部说是可解的,对其外部说也是可解的,不过解说不同,答案也不一样。有的是不联实际就显得奥妙,联上实际就不难索解。

这些问题排列一下可有十个。每一个问题含有一对相反的概念,故成为问题。

一、神、人问题。宗教信仰必有神,神有各种各样。有神必有人,无人亦无神。犹太教的耶和华(神)创世之中必创亚当(人);印度宗教没有创世,世在前而神在后。人对神虽是顶礼膜拜,实际是求福避祸。神地位虽高,却仿佛是件道具,是工具,是手段,是财富的来源。神人关系是自然的,有点交易性质,其中没有问题。后来才出现神、人问题,大概是由各教、各派纷争的辩论所生,于是对神的解说有分歧了。印度的神始终不是主宰,和中国的玉皇大帝不同。有的神有妻、有子、有些部下,对人也可以作朋友,但不大关心。神、佛、耆那(大雄)都是“自了汉”,人求他,他才肯帮忙。印度不大讨论神、人关系。这是欧洲,特别是近代才有的问题吧?是因为人抬起头来了吧?印度的神,早期的仿佛古希腊的群神,有时和人有接触,但关系不大。人是主动的,或求告他,或冒犯他。有的神后来成为大神,不过问世事,如同许多佛各自有“佛土”,与人无涉。有的佛可收信徒入境定居,这便是阿弥陀佛;有的神为自己修行或则发愿心才在人间游行,管管世事,如佛教的菩萨;有的神偶然化身入世降魔救人。这些都是神话传说及民间信仰的神。

宗教哲学家讨论的神、人关系的问题是:神有形无形?神和人是二是一?这两个问题看来很玄妙,但和实际关系极大。神若无形,偶像便站不住了。神、人若可以合一,人便具有神性,神也具有人性,作为中间人的教会、祭司之类便不必要了。这两个哲学问题对于宗教实际的关系太大了。抽象辩论,外人看不明白,内部的人心中很清楚。对神的怀疑也从开始就有,一直继续并发展到否定,但没有更发展。大概是因为许多教派的神是“有若无”的,重要的是神的代表即神、人的中间人。一对照,中国的道教的神系以及神和人的关系就显得突出了。可是中国从来没有着重讨论过神人关系问题。大概是因为太自然了,天上人间太相似了,神可以下凡,人可成神、成仙,没有什么怀疑的余地了。神界不过是人界的放大复制。在中国,道教的神、鬼、仙加上互不侵犯的佛教的如来、菩萨、罗汉,足够一个大国,应有尽有。其体系之庞大,结构之完整,全世界宗教恐怕少有能相比的。这完全是和人间相对称的一套,力量却超乎人间,对人间经常指导并干涉。这种神界、人界双重关系之密切也是世界其他宗教少有的。家家户户都有灶王爷驻扎,年底上天汇报,这也是别的宗教没有的。

神是另一种的象征符号。无形的神也有世间有形的代理人,没有神的也会有人作神的符号。把活人当作神也是中国最发达。本来招牌是商店的符号,后来商店成为招牌的符号。人对于象征符号还不认识的时候,神人关系的问题是提不出来的。提出也是抽象的,不好解答的。

二、主、客问题。这也是较晚才提出来的问题。起先连精神、物质或则心、物的问题也提不出来。提出来的只是追问精神。这还不是追问到灵魂、神,只是问:个体精神,人的精神,能不能脱离身体?怎么脱离的?是否独立存在?这便是所谓“我”的问题。人人有个“我”,这“我”是什么?是肉体吗?死人有肉体,说不上还有“我”。那么“我”到哪里去了?有“我”和无“我”问题在印度很早就争论起来了。《奥义书》发现并承认了不灭的“我”。耆那教认为有无数的“我”叫做“命”,无处不在,是一个一个的。“命”是生命,所以不伤生(“不害”,戒杀)是第一教义(最高法)。佛教提出“无我”,否认有永恒的个别的精神实体,用另一套公式解说人的生死、“轮回”。这个问题在不讲“轮回”的宗教中没有,因为灵魂是上帝创造的,是不灭的,没有问题。但在没有上帝而有神的宗教中,这是很重要的问题。精神若不能独立存在,神的存在就成问题了。承认了精神才能承认精神的“象征”的“意义”。

可以不叫做“精神”,甚至可以叫做“物质”或其他,但“意义”是一样的,即永恒存在,只发号施令而不见形体的那个神。所以问的只是“主”而不是“客”。宗教追问主、客问题不等于近代所谓主观、客观,或则精神、物质,或则意识、存在之类的主体、客体问题。那些是近代哲学问题。宗教问的主体只是精神一方面的问题,认为物的方面不成问题,人人看得见,不成为对立。约八、九世纪的印度哲学家商羯罗才在《梵经注》一开头提出:“你”和“我”是像昼和夜一样有鲜明分别的,怎么能说是合一的呢?这算是涉及了主、客问题,实际上还是继续传统那条线讨论下去的,还不到近代哲学家笛卡儿提出“我”的问题的程度。在没有对神发生根本怀疑的时候,主、客问题也不能真正提出来。不过讨论“我”时“你”已经暗含在内了,但还不能认识。至于佛教的“无我”到后来,尤其是到中国,“我”公然出现为魂灵了,“无我”由本体化为道德了,问题被取消了。中国人不管主、客对立问题,重视的是上下、尊卑,而不是平等对立(例如乾、坤)。

三、常、断问题。这是印度宗教哲学,特别是佛教“大乘”理论的说法。“常”指永恒、绝对,“断”指其反面。佛教讲“无我”,不能不讲“无常”,反对其他宗教派主张的“常”,但又不赞成“断”,认为不能全盘否定;要讲“无常”而“常”,“断”而不“断”。说法很玄,仿佛讲绝对中有相对,相对中有绝对;但是本来意义仍在宗教方面。例如争论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声”是“常”还是“无常”?“声”是词(口头说的,不是书面写的,所以是“声”),即语言,指的是神圣经典,即《吠陀》。从根本上说,语言若是人为的,不永恒的,什么神圣经典的话也就只能是不永恒的了。

那么,佛教自己的经典呢?主张“大乘”理论的讥笑传授“小乘”理论的人为“声闻”,即迷信听来的传授下来的经典,仿佛是教条主义者。“小乘”理论家不承认有大小“乘”之分,对“大乘”置之不理,认为擅解经典,仿佛是修正主义者。但是“大乘”佛教理论也反对“断”。“断”就是说,既不永恒,人死就完了,没什么地狱报应了,于是也不必讲修行、讲宗教了。这当然不行。所以要讲非“常”,非“断”,由此论证别人讲的都错,我这一派才是唯一正确的。这一点,大小“乘”都一样。从哲学方面讲,这类辩论对哲学问题有所发展,但和近代哲学所问的问题并不一样,和中国哲学问的也不一样。因此中国佛教对这问题不作哲学的关心,只作宗教的关心,把“无常”当成只是死,甚至有“无常鬼”、“黑无常”、“白无常”。中国哲学家是喜欢“放之四海而皆准,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的不变真理的。“无常”到中国也变了。

四、我、梵问题。这两个词是印度哲学术语,在印度已成为常识。佛教则用另一些术语。“我”指精神个体,“梵”指精神全体,但是也可以不专指精神,那就是辩论个体和全体的关系问题。很早便提出了“我”即“梵”,或则“梵”即“我”,或则说“你是它”,或则说“非也,非也”。这就是说,任指什么都非全体,任何有限都不是无限,无限是说不出的。无限才能说全体,所以全体是说不出的,只好说是“梵”,其符号便是“唵”,成为咒语。看来这个问题很奥妙,很神秘,为什么印度古人那么热心讨论,到了近代又得到不少人(例如诗人泰戈尔,还有欧洲人)不断大加发挥呢?原来这一问题包含了无数问题,其意义不仅是宗教的,而且是社会的。个体和全体的性质是一是二?个体有无差别?全体统一为主,还是个体差别为主?哪一方面是现象而非本质?能不能将个体的集合作为全体?或则将全体的分解作为个体?是否全体即等于个体的一切?个体只能以全体为一切?如此等等明显是现代中国人所谓人生观的问题。

近代印度人受到外来侵略压迫,又感觉到内部矛盾,急欲觉悟、团结,树立自信。思想家求助于古代哲学,在外来的民族主义思想上打一个“梵”字符号,念一声“唵”字咒语,当然可以增加力量,用古利今,但仍不能为老百姓所领悟。而且古语有古义,难于完全适合今日需要。直到甘地才抬出一个“不害”(戒杀),对外译成“非暴力”,作为罢工、罢市、罢课、游行等一切不合作反抗运动的土产原则的符号,才为大众接受。于是梵我问题回到宗教哲学上来,去和康德及黑格尔的理论争辩是同是异去了。这个宗教哲学问题的起始和结束,在上古和现代,是印度文化中很值得考察的问题。这是中国没有的。佛教也不用术语“梵”。中国只争论过“涅槃”和“佛性”问题,意义有些类似。但在中国讨论个体只有一段时期,因为中国长期是大统一国家,而且是以巩固的家族为基础的,和印度不同,所以这个问题的文化意义在中国不那么大。在中国,个体仿佛是不单独存在的,是依靠各种关系而存在的,可以说处处都是“梵”,而“我”不成为问题。

五、空、有问题。这是佛教“大乘”理论的提法,约出现于公元前后一段时期,由佛教哲学家龙树提出全套理论。以后扩展了,又变为“非有”(无)、“有”问题,内容不一样了。这也可以理解为否定、肯定问题,对象都是指的“存在”。这好像是讨论欧洲哲学的所谓根本问题,其实不然,这问题在印度没有发展到欧洲近代哲学那样程度。欧洲哲学一贯追究“存在”问题,印度哲学也论“存在”(有),中国哲学也讲,却没有专题。“空”、“有”、“存在”都是外国词的翻译。稍一考察,可以发现,大概欧洲是在不断追问,尤其是从近代到现代,不但问存在,还问我们怎么知道存在,怎么认识,怎么描述。印度是对存在摆出问题,然后作答案,在答案上反复推敲;中国则是对存在直接作答案,推演下去。因此“空”、“有”问题传来中国也只热闹一阵子,问题转移,随即过去。印度为什么会争之不已?开始是佛教内部问题。先讲“一切有”,忙于分析物质和精神世界的一切因素(“法”),排列出来,建立系统,以为完事大吉了。

同类推荐
  •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人生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人生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丰子恺散文精选

    丰子恺散文精选

    小读者们,相信你们对丰子恺的漫画都不会陌生吧。他的漫画往往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而且内涵丰富的意蕴,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又忍不住思绪万千。在中国二十世纪的画坛上独树一帜。《丰子恺画集代自序》中作家自己曾写道:“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这可以说是丰子恺一以贯之的创作理想,不仅体现在其漫画创作上,在他的文学实践上;也是如此。
  • 创业哈密

    创业哈密

    那些从南征北战的硝烟中走来,又在戈壁中开辟了灌溉绿洲“天河”的兵团战士;那些怀揣梦想、懵懂离家、不让须眉的湖湘女子;那些少小离家、胆识过人的创业精英;那些在荒滩戈壁架起擎天井架、外输原油产量千万吨的石油健儿;那些敢于直面贫困,挥汗如雨为村村农牧民奉献“富路”的筑路人;那些任狂风暴雨洗刷帐篷,却满怀无限希望为祖国寻找富饶宝藏的勘探工人;那些从片片沙砾间拔去芨芨草、骆驼刺,却住着地窝子开发煤炭资源,为国家生产煤炭亿万吨的煤矿工人……都无不淌着汗、挂着血、和着泪、牵着笑而历历在目、栩栩如生!
  • 桂林人

    桂林人

    桂林有两样东西是谁也搬不走的。第一是山水,所谓鬼斧神工,那是老天爷的手工作业,可能因为比较得意,一直留到今天;第二么,就是桂林米粉,越是小家小户小老百姓的纯手工经营,就越是让人一吃难忘。“好耍”是桂林人面向生活的招牌式态度。在桂林,你会遇到很多人说这句话,说这话的人拿这话当泥巴,多难的处境,泥巴一糊,万事大吉。“好耍”传达的轻描淡写和四两拨千斤,正是桂林人小城大志的心性的写意浓缩。写意的好处在于并不落在实处,没落在实处,也就无从追究。不要以为桂林人志大才疏,他们只不过更愿意营造避实就虚的情境罢了。桂林人,心向往之的最高境界,就是胜也要胜得不显山不露水,最好就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中国经典文学书系(套装共66册)

    中国经典文学书系(套装共66册)

    本书包括《死水微澜(上下)》、《庐隐选集》、《火焰》、《大波》、《闲书·寂寞的春朝》、《茑萝行》、《屐痕处处·感伤的行旅》、《花开旅程·游记平生》、《孤独人生·零余者》、《风雨故人·送仿吾的行》、《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碧浪湖的秋夜》、《最后的幸福》等,共66册。《死水微澜》是一部具有浓郁巴蜀文化地方特色的小说。小说将时代风云与人物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时代的特征及变化渗透到整个故事情节中,因而具有史诗性的特点。小说还借助对主人公的描写,具体展现了当时闭塞的四川地区一潭死水的社会中潜藏的深刻危机。小说最大的成功是借人物命运的变迁来展现时代政治、经济生活领域里的变化,真实地塑造出了"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小说还结合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细腻地写出了人物活动环境的民情风俗、起居服饰、地方特产等,从而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性。《大波》是作者以巴蜀地方特色语言叙与的一部小说。内容为为反对清政府出卖川汉铁路筑路权,夏之时、林绍泉等人组织了保路同志会,却遭到血腥镇压,在百姓中引起轩然大波,由此,保路运动由请愿发展为武装反抗的革命运动。本书在上层官僚与历史人物之间着力,再现了19世纪初在四川发生的保路运动,向我们生动地描写了清末政府统治下的众生相。
热门推荐
  • 侠义爱情

    侠义爱情

    师空剑幼年家遭天火,因生活贫困所迫,父子离散,流落江湖。后与义和团英烈的后裔燕子李三巧遇,又先后结识了北京武术怪杰“醉鬼”张三、“圣手神医”罗良君等人,学得一身江湖技艺。民国十三年,因受李三官司所累,被逼无奈,只好到红山寺出家当了和尚……
  • 动漫世界的道士

    动漫世界的道士

    失业中的熊野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一个叫武藤熊野的日本高中生身上,并亲眼目睹了杀人现场!又误以为达尔文游戏是自己的金手指,从而踏上了不断拼命的生活!各种异能,人性与底线的挣扎,继承私服道士的职业,熊野能否闯出一片属于他的天地?熊野只想说,我妈还等我回家吃饭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地域十八层

    地域十八层

    一天早晨,白倾出了车祸,人们都觉得他死了,可他却像幽灵一般,不见了……他进入了一个奇怪的空间,只要按要求做完全部的任务,他将会重生。如果失败,将永不超生……
  • 惊崛九天

    惊崛九天

    破九天!登神位!且看主角如何成就一代天骄……
  • tfboys之四叶草的约定

    tfboys之四叶草的约定

    十年之后,四叶草赴约来到演唱会,四叶草们看到tfboys这么多年的努力,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而被tfboys抽中的三位女主,会和tfboys发生什么样的事?敬请期待。
  • 炎灵石

    炎灵石

    补心、补情、补天,世间没有完美之人,唯有逝去的才是完美
  • TFboys一直这样爱我好吗

    TFboys一直这样爱我好吗

    本人第一次写书,如有失误或不妥,可联系本人qq;2779733046.也可加群;336246302.
  • 妖孽殿下你好

    妖孽殿下你好

    他,邪魅少年,黑道里赫赫有名的“夜斯”黑手组织的少爷。他,阴森恐惧,做事阴狠,却独宠她一人。他是她名义上的哥哥?她是他名义上的妹妹?当跨过那段距离,他们会怎么做?
  • 螺子黛

    螺子黛

    她流落红尘,看遍世间冷暖,独独挂念着他。莫名其妙被大将军娶回家,受尽凌辱,他却及时出现,成了她最温暖的依靠。她为了他,机关算尽,背叛了自己的亲人与国家,可到头来却发现九年前他早已心有所属,她只是他复仇的工具。恨之深,爱之深,这场闹剧该如何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