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892600000003

第3章 百年树人

“生·死”贫困

“生”与“死”的较量,势均力敌,不相伯仲。

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因病致贫、返贫是支出型之一种;因学致贫、返贫是支出型另外一端。

在乡村家庭,谈起因学致贫、返贫,老乡们的态度和心情完全是两个境界,语气里洋溢着自豪和骄傲,脸上却布满着忧伤和无助。

在代化镇睦化社区傍歪组,贫困户白顺全之女白芳珍,现在在长顺县第四中学九(3)班读书,在谈及自己的童年和读书时的事情,心酸、泪流直下却也笑容满满。

傍歪组坐落在睦化社区与惠水县王佑镇接壤的低洼型地段,四面环山。我们村共58户289人,贫困户23户125人,在校生57人,其中高中以上6人。组上没有小学,要走4公里山路,到达睦化中心校去读书。

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没有上过什么学。父辈兄弟姊妹很多,父亲老早就自力更生,独立生活。父亲忠厚老实,外带智力有问题,经常被别人瞧不起。在农村,如果自己家庭条件太差,且男方本身智力有问题,娶老婆是件麻烦事情,后来父亲娶了母亲,母亲同样是智力有问题。二老相依为命。

那时家里住的是简单的三间木架子房,用包谷(玉米)杆遮风避雨。田土也没有多少,记得在5岁的时候,父母经常到亲戚家借粮食吃。

上学后,因为交通不方便,都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没有交通工具,都是靠徒步去上学。睦化社区距离傍歪组有4公里,早上6点起床,做一点早餐吃好,就徒步上学。

别人家的孩子,只背一个书包,我得背两个书包。一个书包装书,一个书包装饭,中午的时候就将就着吃冷饭充饥。学校没有饭堂,更加没有住宿的地方。

每天都在学习与家两地间来回跑,起早贪黑的,很多同学都笑话我,欺负我。被同学嘲笑多了,后来我也没在带饭了。每天基本没有什么零花钱,最多的时候就是3块钱,揣在兜里,一直舍不得花。中午看到别的同学回家吃饭,买零食,只能流口水,或者偷偷的躲到没有人的地方哭泣,饿肚子,都舍不得花钱买东西吃。

谈起自己小学的经历,白芳珍泪眼朦胧。睦化(木瓜)社区东北面有着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山,早年间山坡林里和草丛中经常有豹子和各种野生动物出没,为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做好躲避豹子袭击的准备,此山就被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老称为‘老豹山’。后人就一直沿用此名字,一直流传至今。

她像一条巨龙由东向西横卧在长顺和惠水两县交界处,山长约三十五公里,宽六公里,海拔高1500米,其脊梁是两县的自然分界线。周围几十里,乃至百里的群山都在她脚下匍匐生存,老豹山可谓千山之王。长顺一侧山势微缓舒展,上山之道三十度左右;惠水一侧多为悬崖峭壁,一落千丈,有如刀斩一般。站上老豹山的最顶峰往下俯瞰,有种一览众山小,风景尽收眼底的宏大气势。

老豹山山顶有一处20多亩地势平缓的四季常青的大草地。相传大明朝年间宫廷政变,建文皇帝出走宫中并云游到此,故名皇帝坪。老豹山的山坡主要由黄色和少部分黑土构成,山坡山峦起伏连绵,峰回路转,峰入云天,岭梁沟壑,苍翠葱蓝,四周都是一遍林海,百鸟栖间。

老豹山山高水高,山口和山湾处处有水泉,山上处处有流水,潺潺之水谷地相江成溪流,形成多处瀑布挂山间。三四月间山间林里还会长出颜色深红的映山红(当地人称之为杜鹃花)。

据民间记载,老豹山群中一共拥有99口井,水质清甜可口。在草平的最下方有两个凸起的小土坡,四周都长满青草和其他植物,唯独山顶不长草。建文帝云游到此,看上这块山清水秀风景逸人的宝地,意在此建立庙宇为僧,便蹲在山头之巅指点山湾河潭,但因不足百数而弃之。加之深夜狂犬声噪,蚊虫叮咬,夜不成眠,建文气愤难忍,便将手头拐杖插在对面大坡顶上,丢下拐杖走人了之。为此,建文愤怒之下一脚踢去半边坡,故六百多年来这座山头北面草木不生。如今还可以在此山顶上,仍可见未长草的地方犹如一个鞋子般的形状。

坐落在老豹山山角的大坡组,以之傍歪组东西比邻。谈及现在就学的长顺县第四中学和教学条件,白芳珍激动万分,脸上遮掩不住的带着笑容。

白芳珍笑着说:“我是2017年学校整合后进入的第四中学读书。比起之前的求学条件,现在好太多了。不光有能够容纳50多人一起的现代化视频设备教室,每年政府给每位学生补助1200块钱的书学费,800块钱的营业费(生活费),读书和吃饭都不用钱了,且生活很好,每日每餐三菜一汤,保证有一两的肉食。住宿很是宽大,8个学生一间,住宿内洗漱间,厕所什么的都有。不光是这些,在这里,还认识了很多同学,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现在跟大家在一起读书,很是开心,同样收获了很多以前没有收获到的知识,视眼开阔了,不用像之前走几公里的山路去读书,中午和晚上不用饿肚子了。

不光如此,还有很多爱心人士,不定期的支助我300、500的生活费,家里根本不需要花什么钱了······

之前根本想不到,在我的初中生涯里,能够有幸到这里来读书。内心中除了对政府的感谢,还要感谢那些帮助我们,让我们走出大山,接触外面世界的爱心人士,是他们照亮了我们的心灵,是他们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我会加倍学习,用优越的成绩,回报他们,欣慰他们······”

求学的路是坎坷的,心酸的。

柏罗英是长顺县第四中学七年级学生,从敦操乡到长顺县第四中学上学已经将近一年时间,他对新的学习环境感触很深。

“以前我们那里的哥哥姐姐们上初中多是在乡里上学,现在我们小学毕业就能到县城读书了,学校的环境好多了,还可以认识各个地方来的同学。”柏罗英说道。

而这些学习环境的改变,主要得益于长顺县在教育工作中的“四集中”优化教育布局。长顺县地处麻山腹地,绝大部分地区山高路远,以前交通不便,中小学校点多而散、农村小学校点办学规模偏小,随着近年来城镇化发展和易地移民搬迁,校点多而散、规模偏小等问题不再适合教育城乡均衡发展。

为解决这一难题,长顺县积极创新教学改革,充分调研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全县学校布局重新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保障全县学生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

“我们主要从这几方面解决问题,高中重组,新建民族高级中学,将民族中学、第二中学高中部整合到民族高级中学集中办学,做大做强全县教育龙头。同时引进民办高中,形成竞争机制,加快提质升级。”长顺县教育局副局长罗代伟介绍到。

除了高中重组,长顺县还进行初中集中进城、小学集中到镇、幼教集中到村,在县城新建第四中学,将全县17所乡镇初中整合到民族中学、第二中学、第四中学和广顺中学集中办学。

“我们将学生规模在100人以下的45所村级小学整合到乡镇中心小学,把撤并的乡镇初中改造成寄宿制中心小学。在县城和广顺的移民安置点高标准新建成第四小学和广顺第三小学,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能接受到优质教育。”罗代伟继续说。

第四中学位于长顺县威远工业园区长征大道旁,距离县城15公里。第四中学项目作为长顺县2016年“十大民生工程”之一,也是“十九大”的献礼项目,于2016年7月17日正式开工建设,2017年8月21日招生办学。学校占地251亩,生均60.34平方米。总投资2.28亿元。有标准化的教学楼群、图书馆、体育馆、400米环形跑道及标准足球场、篮球场、学生宿舍、师生食堂和办公楼。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办公区四区分明。规划高端大气,科学合理,功能齐全。生源覆盖了我县的鼓扬、交麻、代化、睦化、敦操、摆所、营盘、新寨、白云山、威远等10个片区和惠水县的大龙、芦山、王佑、长安、打引等5个乡镇。学校现有教职工229人,学生2135人,共开设45个教学班。

第四中学是长顺县目前办学规模最大、设备设施最齐全、实施封闭管理的典型寄宿制独立初级中学。学校背靠清秀的潮井湿地公园,蜿蜒清澈的河水从门前缓缓流过,学校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是教书育人的绝好地方。

过去的一年,长顺县增加了基础设施投入,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县第四小学、广顺三小和县第四幼儿园等一大批新校园相继建成,同时改造了40所学校食堂设施设备,实现了全县中小学、幼儿园营养餐“全覆盖”惠及学生2.4万人、幼儿园0.9万人。实行学生营养餐“4+1”模式,县财政每年投入100万元设立物价调节基金,确保学生吃得饱、吃得好。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长顺县除了创立“四集中”“四机制”,还创立了“四保障”改善教育环境,全面实施吃、住、学、乐“四在校园”工程,实现中小学营养餐配送,寄宿服务、设施配套、留守关爱一体化。

除了保障学生膳食,长顺县还通过保障教学设施、保障教学资源、保障教育关怀等“四个保障”改善教育环境。目前,学校办学条件和学生住宿较差的学校都已得到改造。

罗代伟说:“保障教学设施方面,投入1.3亿元对49所中小学宿舍进行标准化改造、对51所学校教育设施设备进行升级完善,全面提升学生住宿条件和学校办学条件。”

保障教学资源除了硬件设施的改善,长顺县在教学软件设施的改善也在同步进行。大力推进学校“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投入1.05亿元更新教学仪器45套,补充图书18万册,安装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872套,购置师生计算机1021台,建设学校宽带网络80所。

此外,长顺县积极弘扬“中国书画之乡”长顺文化名片,在学校开办美术班、音乐班、书画班,实施中小学生“特长培养计划”,全面推行寄宿制学校“师长制”管理模式,每名教师兼任2个宿舍的“宿舍家长”,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达到保障教育关怀。

通过创新方法,深化改革,全县各级教育快速健康发展。《长顺县创新“三个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到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被《贵州改革情况交流》刊发在全省推广学习。

长顺县“三个四”创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了高中教育普及和质量“双提升”。2019年长顺县高中毛入学率从72%提高到了91%,民族高级中学积极创建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高考成绩相比2108年实现了“两个突破,两个翻一番”,实现义务教育“0辍学”,中考成绩跃升全州第二。中职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校生达3000余人,职业教育阻断代际贫困、提高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基本实现了“职校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职业教育目标。

2019年,长顺县一本上线人数突破200人,达到207人,比2018年的107人翻了一番,二本上线人数突破800人,达到821人,比2018年的544人将近翻了一番。

创新是改革的生命,发展是改革目标,发展无极限,改革无止境。

地区不同,贫困的形式也不同。

第四中学八(2)班学生黄淑怡,家住长顺县南部脊贫乡镇代化镇光明组,家中5口人,父亲黄普勇,右手有残疾;母亲陈应玲,左眼残疾。父母在浙江打工,只有过年的时候回家,常年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因学返贫。黄淑怡坦然。

在哪里读书都一样,好好学习就得了。

我家在代化镇街上,条件比起麻山偏远地区来,是要好那么一些。

小学的时候在镇小学读书,学校没有食堂,我们都是走读的,放学后直接回家。回家做饭等父母放活路回来,那是常有的事情。根本没有时间做其他的,除了读书,做家务,还是读书。

初中到第四中学来的读书后,非常开心。这里的校园跟小学的校园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不光有宽敞的教室,还有篮球场、足球场、图书馆、音乐室、书画室,选择的机会很多。课余时间,我们可以选择我们喜欢的科目进行学习,不像之前小学那么枯燥。

这里的老师对同学很好,都是一对一的辅导。不像之前在小学那样,一名老师要教很多班级,且教很多科目,我们根本学不好。

来这里读书,我们还不用交学费。每年有国家支助和爱心支助,根本不需要我们自己掏钱了。

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家也住上了安全楼房。父母为了我们还常年在外面打工,他们太辛苦了。只希望他们能够多点时间陪陪我,跟我在一起。

虽然我现在还没有能力赚钱养活他们,但是我会好好学习,考大学,用优越的成绩回报他们,补偿他们。希望他们别那么辛苦了。

天下父母心。雷尊红在谈及自己贫困的原因时,憨然一笑。

雷尊红家住长顺县北部乡镇白云山镇凉水村,家中6口人。上有八旬老母,下有二子一女,因学返贫。不过在谈及自己子女时,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满足。

都是老实本分的人,因为没有技术和知识,常年靠种植烤烟和扛包为生。种植烤烟平均每月有1000块钱的收入,闲暇的时间帮人扛包,勉强有2000块钱的收入。2012年大儿子考上大连民族大学,开学一下子花掉4200块钱,负责1000多块钱;先后在2014年二女儿考上中国科学院,2016年三儿子考上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光一年孩子书学费都得花掉13000块钱,外加平时的生活费。雷尊红沦为了典型的“负债主”。

好在雷尊红勤快,肯干,悉心学习养鸭技术。2018年加入村养鸭合作社,担任养鸭养殖场厂长,固定工作为3000元;在附近打点临时工,有2000块钱的收入。加上2018年大儿子大学毕业,现在在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上班,生活慢慢好转。

村干部开玩笑说:“老雷,你三个孩子都是大学生,祖坟冒青烟,不应该是贫困户呀。”

雷尊红腼腆一笑,说:“三个孩子都争取,看我们家条件差,努力读书。家庭很困难,每年到开心的时候,都要大把的钱呀,没有办法都跟别人借钱给孩子读书。”

宣传部领导一听就来劲,问:“条件那么艰苦,不让孩子读书就可以了,你为什么非要让孩子读书呢?”

雷尊红有点生气,看对方是领导,不敢发飙。说:“我们这个地方太穷了,我们小时候根本没有机会读书,就是希望孩子能够读书,将来走出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别学我们老窝在这三咔啦里,没有出息。即使是贷款,也要让孩子读书,读大学。”

领导把雷尊红的话记在心里。

谈笑间,有领导说到一个事情。领导路过第四中学的时候,发现一位老人家经常对着四中大门发愣,领导上去打听,了解到老人家是代化镇人,现在在县城带孙女读书。

龚学珍老人说:“如果时间可以向前推移十多年的话,我的孩子也不至于读不起书而辍学了。”

原来在二十六年前,龚学珍老人的丈夫因癌症去世,留下老人和五个孩子相依为命。前四个孩子都因家庭困难,没有读什么书就辍学外出打工去了,留下老人跟小儿子一起生活。

小儿子成绩不错,成绩在班级里数一数二的,还经常得奖。

2003年小儿子考上大学,老人家卖掉家里唯一的耕牛给小儿子去读书。然而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到了大二的时候,家里已经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可卖,连唯一的一只下蛋鸡都被老人家卖掉换钱给儿子读书了······

老人家边说边擦眼泪,领导问:“后来呢?”

老人说:“儿子知道家里面的情况,毅然弃学,到广东去打工。虽然现在儿子结婚生子,生活什么的都好了。然而我每次看到孩子的时候,都觉得对不起他,没有能够让他读完大学。”

老人家开玩笑的说:“如果我儿子读完大学,现在应该是某个单位的干部嘞。”

跟领导一起的干部都清楚,老人家眼中流露着不甘和渴望,更是对现在教育的认可和羡慕。

乡村文化教育的景观常常让人感叹万分。

对贫困地区而言,那家有个读书郎,家人们都会把他当着宝一样“供奉”起来。因为他是这个村的希望,更加是人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动力。

哪怕是砸锅卖铁,哪怕是日不付出,哪怕是贴上“贫困”的标签,他们都义无反顾。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事情,莫过于长寨街道种获村的一户村民刘腊弟。年轻时貌美如花,在一次走亲戚时,被当地的“地痞流氓”看上,搞大了肚子,阴差阳错的跟别人结为连理。

男的游手好闲,在2019年摊上了“高利放贷”官司,在监狱里坐牢。

家道中落,孩子也学葫芦画瓢,无所事事,厌倦读书。初三没读完,背着父母辍学外出贵阳打工。由于是未成年,在一些大的公司企业根本不管收留,只能做些打杂的苦力活。

村干部知道后,跟学校联系,动员该户母亲劝说孩子回家读书。

孩子本就厌倦读书,向往外面花花世界的城市,不回来。村干部得知后,专程跑其家中,用“三寸不烂之舌”说动起母亲,同意跟村干部一起到贵阳接其回家读书。

为了让其母亲信服。村干部专程租用一辆豪华小轿车,汇同村里面其他干部、家人到贵阳去接人,把孩子送到学校继续学业。

人间自有真情在。为了打消孩子的顾虑,村干部还承诺,每月给其打500块钱的生活费,只要他安心读书,完成学业······

就这样,孩子圆满的完成学业,现在在贵阳某公司上班。

人间有情

教育是人类发展的基石,教育加快了社会流动,促进生活选择的能动性和多样性。教育无地域之分,南北协助,缩短教育差距。2017年,长顺第四中学、高级中学迎来了第一批支教友人。

梁吉锋校长真情的说:“远隔千山万水,但是教育对口帮扶使我们血脉相连。过去的两年多,广州越秀区捐资建校、助教兴学、跟岗培训、爱心书屋,你们用真情和诚意唱响了越秀人民一曲奉献歌;绘就了四中师生一幅奋进图。例如:(1)广州市2017年捐资1000万元建成我校两栋学生宿舍,建筑总面积1084平方米,解决1488名学生住宿问题。(2)广州市选派了恒福中学李晶老师、广州市豪贤中学林丽霞老师、广州矿泉中学杨小中老师三位同志到我校挂任副校长,并开展为期一年的教育教学帮扶,带来了广州市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引领学科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提高。(3)长顺县选派了我校中层干部和科任教师共8人到广州实验中学越秀学校跟岗学习,切实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提升。(4)广州海印集团捐资3万元为我校建成“春笋爱心成长屋”,爱心成长屋建成后成为了我校留守儿童阵地和团队活动阵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也加强了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联系。”

是呀!时间的长廊,磨灭不了人间的真情。

在教育事业上,不光有着广州越秀区这样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还有着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2016年6月,北京邮电大学原校党高官王亚杰同志亲自带队到长顺县开展定点扶贫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形成定点扶贫十项重点工作任务;2017年7月,北邮党高官吴建伟同志在京与长顺县高官高晓昀同志会谈,双方就下一步定点扶贫工作达成诸多共识;2017年12月9日至10日,吴建伟书记亲自带队赴长顺县考察定点扶贫工作,了解定点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谋划下一阶段扶贫工作,定点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4年以来,北邮相继派遣21名优秀研究生前往长顺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支教志愿者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工作。从2016年起在长顺县民族高级中学设立帮扶家庭困难优秀学生的专项奖学金,每年设立10万元,用于资助50名高中学生。在长顺县民族高级中学挂牌“优质生源基地”,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政策宣讲等方式大力开展招生。2017年,长顺县代化镇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伍梨雪同学被北邮录取。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购买了长顺县3280箱紫王葡萄和3280箱绿壳鸡蛋用于教师节慰问,共计帮扶资金30余万元。特别是近一年以来,先后协调慈善基金会、爱心企业捐赠价值1950万元的“云校智慧教育云平台”,项目已在大多数中小学开始实施,效果逐步显现;捐赠230万元建设敦操乡第二幼儿园,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基础施工,正在进行主体施工,预计2020年8月投入使用;捐赠50万元建设营盘中心校五人制足球场,项目正在施工,预计12月中旬竣工投入使用;捐赠25万元建设长顺四中电脑教室,已建成投入使用;捐赠8辆救护车,用于新建妇幼保健院和部分乡镇卫生院,已投入使用。

在面对北京邮电大学师生归队时,梁校长老泪横秋。

时光总是如此匆匆,仿佛一转眼,你们就将结束在长顺县第四中学的支教任务,返回美丽的北邮校园继续深造。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候,我心里有太多太多的不舍,太多太多的感谢。

过去的一年,从秋天到夏天、从北京到长顺、从学生到老师,你们经历了时间、空间和身份的变化,承受了这些变化给你们带来的困扰。你们用你们的智慧、用你们的心血战胜了这些困扰。用事实证明:你们是最优秀的!

泰戈尔有这样的诗句:天空中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今天,我要篡改一下这句诗:朋友们,你们来过,在长顺这片热土上留下了你们深深的足迹。

朋友们,从2018年8月,你们跟长顺四中的老师们一起,为了学校的荣誉,在赛场奋力拼搏的那一天起,你们就跟长顺四中密不可分,跟长顺四中的老师们建立起了家人般的联系。

一年来,不管是课堂教学任务还是团建、党建这些学校管理性质的工作,你们都是兢兢业业的完成: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有你们精心整理的档案资料;校园广播站里,依然回荡着你们清脆甜美的声音;神泉谷畔,有你们带着团员志愿者活动的身影;学生宿舍里,有你们几位党员参与包保寝室的记录。

一年来,不管是集体活动还是自由行动,到处可以看到青春洋溢的你们。你们用你们的勤奋、刻苦,在长顺四中校园里展示着当代大学生的风采;用你们的学问、素养,激发了四中学生们向上的动力。因为你们,四中好多学生的理想都是:努力学习,考上北邮;用你们的善良、爱心,温暖了山村留守儿童干涸的心灵。

一年了。你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崇尚奉献,追求卓越”的北邮精神。

在这里,我们得感谢北京邮电大学。感谢她这几年来对长顺县第四中学的无私援助,更要感谢她培养了你们这些德才兼备的优秀大学生,还把你们送到我们学校来支援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还要感谢到我们四中支教的上一届和这一届的北邮研支团的朋友们,感谢你们为四中做出的贡献,感谢你们给四中留下的刻苦敬业、关爱贫困学生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这个时候,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不能准确表达我们这份离别的失落。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朋友们,更宽广的天空等待你们去飞翔,更辽阔的土地等待你们去驰骋。我们不能挽留你们,我只有衷心地祝愿你们跑得更快、飞得更高!我更真诚地希望,你们能够记住长顺、记住长顺四中,记住这里有跟你们并肩战斗时间长达一年之久的战友。希望你们有空的时候,能回长顺四中走走看看,四中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四中的家人期盼你们的回归。因为,这里也是你们的家。

高梦雅是河北人,在北京邮电大学读书,研究生。2019年得知学校要组织学生到长顺县来支教,她毅然向学校递交了申请书。

她说:“我必须去,因为那里需要我,大山的孩子需要我······”

就这样,2019年8月,她以个人的身份,跟随支教团,踏实了贵州这片土地,开展了她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

在他人的眼里,贵州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一位二十四五岁的妙龄少女,却义无反顾的摆脱了家人的阻挠,说服了导师的顾虑,独身前往。当双腿踏在长顺高级中学的土地上,高梦雅有点后悔了。

推门进了住宿,一张铁板床,一床被服,空空如也。跟她的想象,千差万别。唯独欣慰的,是这里的青山绿水、建筑,没有她想象的那边差;这里的人淳朴、勤快、好学,是她坚持留下来的唯一理由。

告别了群居的生活,面对独立。高梦雅哭了,哭得那么的伤心。部分同学和朋友支持她,叫她坚持留下来;也有同学和朋友劝说她,叫她返校,继续读书。

她拒绝了。

她说:“我也是山里的孩子,别人能够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我为什么不能?我要用实际行动,告诉我的同学和导致,他们没有来长顺,那是他们的失误。”

北方和南方的饮水习惯,让高梦雅叫苦。面对每道菜里鲜红的辣椒,她简直没有胃口。想在长顺吃到窝头和大葱拌饭,无疑是“天方夜谭”。曾几何时,高梦雅都饿着肚子上课,实在顶不住的时候,只能在晚上休息时,偷偷的泡一碗泡面,简单对方那不真气的肚子。

克服了心里的障碍,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教学。

长顺的学生,单纯、勤奋,就是见识太少。有一次上课,高梦雅问:“你们的成绩为什么提不上来?”有学生回答:“因为我们是贫困区,所以我们的成绩提不上来。”

学生们的回答,让高梦雅“无言以对。”

贫困不是本钱,那是一种耻辱。

高梦雅寻思着,必须把北京、沿海一带的繁华,把北京、沿海一带学生们的激情和视野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不是因为他们穷,所以成绩不好;不是他们穷,所以只看到目前那一亩三分地。

只有通过学习,在书本上、电视上、网络媒体上多吸收知识,丰富自己,才能开阔眼界,拉进南北差距。从心里抹掉“自悲感”。

慢慢的,同学们跟高梦雅成为了朋友,也接纳她这位河北来的“小女老师”。不光是在学习上请教高梦雅,在生活上或者思想上有抱负,也会找她谈天说地······

转眼,一年的支教生涯终将结束,高梦雅在自己的日记里写到。

六七点的时候,天将暗了下来,校园里各式彩色的小路灯依次亮起,微风送来学生三五成群的交谈与欢笑声,能够漫步于校园之中,其实是很惬意的一段时光。近来忙碌,已很久未能充分享受这样的快乐了:既是一个人独处,又处于纷繁的热闹中。这个时候最放松,因此也适合静下心来,回顾过去,体味生活。

时光荏苒若白驹过隙,转眼距我第一次踏上长顺这片土地已经一年多,从开始支教算起也已十月有余。2019年4月20日,我与导师前来贵阳参加研讨会。由于我校与贵州长顺县民族高级中学有长期的定点帮扶项目,我们于会议结束后转路前来长顺民高进行一次宣讲。短短两天的时间里,我却受到很大的触动。我听到学生诚恳的提问如何规划高考志愿填报、如何看待学业与情感冲突、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如何看待“走出去”还是“留下来”等等问题,他们的积极热情极大感染了我,同时也透过他们的茫然无措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

人生是由种种机缘巧合的意外组成,那个时候我还不曾预料到,我和长顺的缘分并未到此为止。直到7月份导师提出我要不要来长顺支教的时候,我一口答应。我自己家住农村地区,中小学也都是在小县城上的,我从孩子们的茫然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也对那边老师曾表达的忧虑感同身受。这是一个很好的提议,却也面临着种种问题,需要慎重考虑。我一层一层向辅导员、学院、学校打报告,申请书长的短的写了好几稿,还要安慰处处担忧的父母,导师同样因为我的安全问题担负了极大的责任。从有这个念头到最终得到领导层层审批通过、真正动身前往长顺,竟然已经过去一个多月。

我怀抱着对未知的期待与恐惧,独自一人踏上这段生命的旅途。实话讲,我自认不算娇惯的孩子,对于物质的需求也不高,并且做好了支教要吃点苦的准备,但是来了之后还是没能避免悄悄掉眼泪的时刻。除了一张床板和一张小桌外空无一物的宿舍,从未离开过学校集体住宿生活的我开始学习独立:自己采购各种生活必需品,费了一百分的力气搬回宿舍,累的不想动弹;花三四个小时组装衣柜,却崩溃地发现前面有装错的地方要拆掉重来,委屈到想哭;与北方完全不一样的饮食体系,格外想念妈妈饭菜的味道;听不懂的陌生的方言体系,被排除在外的无措感;回到一个人的宿舍,孤零零的听不到一点动静的寂寥……当时觉得自己可能没有想象中能吃苦,现在却发现原来自己比想象中勇敢和坚持。那些曾经悄悄掉眼泪的时刻,转过头来再看已经是宝贵的财富。我提前预演了毕业后独立的生活、可以自己动手解决很多的问题、品尝到长顺食物的美味、慢慢听懂一个地方的语言、更加珍惜假期和亲人在一起的时光、学会如何独处丰富自己生活……甜美的果实和漂亮的花朵在眼泪的浇灌下生长出来。

身为一个共产党员,我带着支教的任务来到这里,也时刻把党的教诲记在心中,即“扶贫要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平淡日子,可能若干年后回头看才发现是见证了怎样的历史。这次我一个人的支教活动虽然很渺小,但是在这个脱贫攻坚战的紧要关头,我也算是有幸成为其中一份子,为教育扶贫贡献了自己微薄的力量。而随着和学生越来越多的接触,我也愈加深刻的感受到“扶志”的重要性。我听在初中支教的伙伴谈起他们是如何花了大把的时间,去劝导一些想要辍学的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听教C班的伙伴恨铁不成钢的讲到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多么不上心;更通过自己与学生的交谈深切感受到,他们给自己设下怎样的禁锢与牢笼。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发自内心非常疑惑的问学生,为什么你们的英语会学不好呢?一个学生非常坦诚的回复我“因为我们这是贫困地区啊”。这是一次特别随意的聊天,可能学生本人都忘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但是我久久不能忘记,也难以释怀。即使我们可以一夜之间换上最新的硬件设备,源源不断输送合格优秀的教育资源,但是如果学生的这种思想不能发生改变,一切外在的努力都事倍功半。我更加深刻感受到我来此的使命和责任: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他们打开更多的可能性。虽然论专业技能我比不上资深的教师们,但是我可以从大概同龄人的角度,告诉他们迈出高中的校门,撤掉大山的屏障,外面有多少未知的、丰富的生活等待去探索,告诉他们把目光放得再长远一些、胆子再大一点,只要朝着目标坚定的前进,只要肯相信自己肯下功夫,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生活,其实能够变得触手可得。思想的转变非一日之功,但我愿意相信,那些尽力为学生展开的未来的画卷,那些细微的引导可以种下小小的种子,引起他们更多探索未来可能性的好奇。若是能哪怕影响到一个学生,也是一件无上功德了吧。

如果要我概括一下这次支教的经历,我愿意用这样的几个词:奇妙、劳累、突破、值得。因为生命奇妙的缘分,我踏上这片距我家乡如此遥远的土地;陪伴高三学子的一年,辛苦自然难以避免,但是劳累也意味着充实;支教不是一次单向给予的过程,我有了那么多前所未有的突破和收获;所以总的来说,这是一次多么宝贵而值得的经历。

再有不到50天就是高考,高考结束后我将回到北京继续我的学业,也意味着迎来和长顺的分别。但是谁也说不准,缘分这根看不见的线,是否还会牵引着我们再一次相聚。愿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我与长顺,后会有期。

是呀,时光荏苒白驹过隙。

高梦雅用一位北邮学者高贵的品德和精神,融化了长顺莘莘学子的心,让他们不在“颓废”和自悲。

她在这里撒下了汗水和青春。她说:“如果再给她一次机会,她会义无反顾的来长顺,来这里工作、学习。这里有她的青春和回忆,她爱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孩子······”

在这里撒下汗水和青春的,又何止高梦雅一个人?

刘丽杰和甘雨,是北邮支教团成员。她们虽然不像高梦雅孤身入黔,她们却是同样的年岁,同样用青春和汗水,笔耕着长顺的教育,为长顺莘莘学子开阔了视野,收获了精彩。

甘雨,北京人。支教长顺,她有着跟高梦雅的相似。年纪相仿、同在北方、同为北邮人、一颗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和汗水的精神。

见到甘雨时,让人意外。高瘦的身材,瓜子脸,漂亮的鼻梁上压着一幅眼镜,流利的普通话让人陶醉。跟北方人的高大威猛相比,导显得苗条和清秀。大方中不失文雅。

惊讶的是,她竟然能够吃辣椒,着实让人意外。

初为人师,总想让学生们在活跃的课堂中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有一次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我给大家讲了一个小青蛙的冷笑话,课堂效果很好。学生们日常观察:我喜欢用绿色的手机壳,绿色的笔等等,大家就觉得我很喜欢绿色。于是在九月份教师节的时候大家就全班一起买了一个绿色的小青蛙玩偶送给了我,还写了一封信送给“亲爱的甘老师”。我当时觉得很开心,很感动。那是我收到的第一份教师节礼物,乘载了全班51名学生的爱与期待。我把它放在我的办公桌上,礼物既是我初为人师的见证,也是对我未来路上的激励。它能够时刻的提醒我不要忘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当中,同时也要尽我所能的帮助这群可爱的孩子们。

还有一件让我最难忘的,就是:适逢新冠时期,停课不停学,只能远程线上辅导孩子们的功课。第一次直播上课的经历大概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吧!很多孩子因为家里没有网,无法正常地开展线上学习。直面镜头,教学效果不好怎么办?人太少了怎么办?没有人积极互动怎么办?我就带着这种由内而外的忐忑、激动,与不安,打开了摄像头,开始了“主播式”教学。惊喜的是,孩子们都尽自己所能准时上线,弹幕里刷着一条条“Here!”“I got it !”“OK!”让我格外欣喜。每提出一个问题,都争先恐后的刷弹幕,大家甚至比往日的课堂还要积极!但其中有几条让我格外的感触:“老师我在叔叔家蹭网上,嘿嘿!”我没有办法形容看到这些类似的弹幕时,内心的感受,是感动也是心疼!虽然很多孩子家庭条件无法满足有效的线上学习,但是他们却能够想尽一切办法,尽己所能,寻找办法。积极、乐观、向上、进取!这不正是年轻学子对待学习的珍贵品质吗?!同时,我也无比荣幸,成为他们的老师,和他们一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真心希望,支教课堂的魅力能藏在时光里,藏在我和孩子们的记忆里,历久弥新。

谈话间,刘丽杰说:“她们都是北邮支教团的成员,跟着团长一起来到长顺的。她跟甘雨都刚本科毕业,结束支教,还要回到学校继续读研。”

跟我随行的同志都很惊讶。这么一位漂亮的女孩子,大学刚毕业,竟然心系大山,心系教育,愿意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年华,着实难能可贵。

刘丽杰笑着说:“开始的时候我们也在担心,毕竟自己没有上过讲堂,不知道怎么去搞教育,只能是把学生当成朋友,当成兄弟姊妹,把我们见到的,听到的,跟兄弟姊妹们分享罢了。”

话说得轻巧,一位女孩子,跋山涉水,翻越千山到麻山来支教,光有勇气是不够的,还得有毅力和恒心,一颗虔诚为教育事业随时准备“牺牲”的精神呀。

与长顺初相遇是在2017年7月,我跟学院的老师同学一行八人,从北京出发,坐了26个小时的火车,来到这里,进行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那时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两年后我会再次回到这里,并要在这里支教一年。

2019年7月,距离第一次来长顺整整两年后,我再次来到这里。只不过这次与我同行的是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其他十位“战友”们。我又见到了像从动漫中飘出来的蓝天白云,葱郁的小山包和熟悉的政府大楼。我的支教生活就从这里开始了。

很快就开学了,学校让我担任高二十五班的英语老师。第一次上课的前一晚,我失眠了。虽然早在读大四的时候就开始为这一年做准备了,但是一想到即将作为一名真正的老师,要在五十三位同学的注视下走上讲台,内心还是非常忐忑和紧张。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我站上讲台的那一刻,瞬间被班上孩子们的笑脸和他们的热情所感染,所有的不安情绪都烟消云散。

很快我就了解了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情况,普遍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大且自律性差。记得国庆假后,很多学生没有完成假期作业,而且并没有因此感到羞愧,我感到非常无力、难过。离开教学楼后我的情绪崩溃了,我打电话给男朋友,坐在教学楼下的凉亭下大哭一通。经过男朋友的一番疏导,我明白,我必须要接受现状,一步步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方向走。在那之后我开始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课下自主学习习惯和教给他们一些学习的方法技巧,后来他们也确实用实际行动让我看到了进步。他们从原先的从来不背单词甚至不会查词典,到后来的课下主动记单词、主动向成绩好的同学请教问题,班上的英语学习氛围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因此也非常感动。

我自知与学校里科班出身又有经验的老师相比有很多不足,要想达到一样的教学效果,就要付出比他们多出几倍的时间。所以每天到了晚自习,其他老师都回家之后,我跟支教团的小伙伴都会在办公室备课,一直到晚自习下课铃声响起,我们才会起身回宿舍。慢慢的这种生活也习以为常。直到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班的学生告诉我说,“刘老师,我们每天晚自习下课去上厕所,透过办公室的窗户看到你还在改作业和备课,每次看到你这么晚了还在工作,我们就觉得一定要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对得起你的付出。”短短的几句话让我感慨万千,原来我不经意的行为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那一刻,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和对“教书育人”这四个字的理解又深刻了一些。作为一名教师,学业上的知识传授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

情牵万山

五月,风和日丽,农耕正忙。

五月,情牵万家,师情话意。

疯狂的疫情‘魔鬼’刚袭击神州大地,在‘百废待兴’工厂复工复产,抢抓时间的关键时刻,学校同样迎来了开学的喜庆。

在代化镇学区教育管理办公室,我们见到了伍绍亮主任。

伍绍亮主任,国字脸,个不高,穿一身职业装束,白泽的衬衫稍显皱巴。

几句简短的对话,伍主任至少接了五通电话,电话里都是询问脱贫攻坚驻村(主要是关于教育扶贫的事情)的情况;字里行间,伍主任了如指掌的对话,无意间透露出他的干练和踏实······

1994年,伍绍亮从黔南州惠水民族师范毕业,分配到代化镇打朝小学工作。

初到打朝小学,伍绍亮被眼前的条件震撼了。

几间木瓦房,破破烂烂。教室里用几块木板拼凑的桌子,几条木凳子,这就是学校,将是他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老同志介绍说:“学校一共有七个教师,两名代课教师,三名老教师,都到了退休的年纪······学校有六个班级,每个班级有40名字左右的学生,条件非常艰苦······”

不用说,伍绍亮也知道条件艰苦。从那破破烂烂的教师就知道了。

“这哪是人待的······”

伍绍亮无法忍受,想打道回府,另寻高就。他刚把不想干的想法告诉母亲,就被母亲训斥一通,说:“你的父亲过世早,我含辛茹苦供你读书,让你接受教育,不就是想让你学业有成,回到家建设家乡嘛。国家现在是什么情况你不知道?如果条件好还要你做什么?”

母亲的话,每时每刻都在他的脑海里打转。

“既来之,则安之。”

“不能回去,那就干出个人样来。”伍绍亮下定决心留下来。留下来不只是一句空话,当真正接触到教育的时候,他蒙了,比他想象的还要困难。

首先遇到的问题,孩子门大多数是苗族孩子,不会说汉话和普通话。对血气方刚的伍绍亮来说,绝对是个挑战,他也不会说苗语。只能根据学生的眼神和动作,领悟学生的意思,跟学生交流学习,教学中充满困难和乐趣。

这还不算什么。由于条件艰苦,师资力量薄弱。每位老师都要担负起整个班级的全部教程。学语文的老师,不光要教语文,还要教数学,体育,思想品德······

在学校里,你就是‘全能’教师,还是学生的父母。

学生来自十里八乡,条件各不相同。

钟兴荣是伍绍亮班上的学生,每天要走2-3个钟头的山路才到学校读书。背两个父母用闲置布料缝制的书包,一个书包里装书,另外一个书包里装着三两个玉米棒子、烤红薯,作为午餐。

课余时间,伍绍亮都不在学校。要下乡到学生家走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情况。

到达农户家,正遇到农户农忙的时候,伍绍亮同样挽起裤腿,跟老百姓干活,耕种。一点没有人民教师的样子,活像个庄稼汉。

一干,这就是四年。

1998年,伍绍亮工作突出,被调到代化镇中心小学任教。

工作变动的喜讯传来,伍绍亮一点都不开心。他舍不得离开这里,离开这里的孩子。

他们,需要他。

······

到镇中心校任教后,中心校的规模和建设焕然一新,有国家修建的“义教工程”新教学楼,有绿化草坪、花池和水泥篮球场······

金子到哪里都是发光的,初到新环境,得到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从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副校长,一干又是20年。在酸甜苦辣的教学日子里,更多的是收获,学生渴望知识的眼神,鞭策着他努力的工作,但凡熟悉的老师和家长,都说:“伍老师,别人没有上班,他已上班,别人已下班,他还在上班,加班熬夜是常事,以校为家了”,在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中,教育学生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团结教师,帮扶学生,特别是帮扶学困生和特殊学生(困难家庭和单亲家庭),总是走在前面,黄亮、莫恩才、梁英、谢修雄······

一次次的家访和帮助,总是难忘。伍绍亮老师在自己的日记里写到。

记得与自己同班的郑华芝老师家访到黄亮同学家,黄亮同学因伤病未能来学校上课,我与郑老师在家访中顺便补一下他落下的功课,在与其母亲的交流中,得知其家的情况,单亲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全靠黄亮母亲打工支撑家庭,在临走时,黄亮母亲噙着泪水说:“谢谢了,老师!”一句话,心中的酸楚和情感一齐涌上心头,相信老师吧!老师会永远关心爱护他的!

从教的20多年来,感受和收获颇多,这不仅仅是人和事,更多是学校规模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代化作为全省极贫乡镇之一,代化的教育发展空前盛大,一栋栋漂亮的高大楼房代替了老木楼砖瓦楼,单一的教室变成了网络全覆盖的多功能教室,班班通、电脑室,还有培养学生特长的少年宫,原来泥巴操场坑洼不平,晴天灰尘满天,雨时泥巴粘鞋变成了绿茵茵的运动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国家对贫困地区学生营养餐的落实和贫困生各项补助,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我和我的老师们,齐心奋发、努力拼搏,学生们在校快乐学习和生活,校园充满着生机活力,北京、广州、贵阳等省内外兄弟学校的帮扶,学校各项工作得到提升,教学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高,曾经获得过县级教学质量奖和学校进步奖。

2018年,教育脱贫工作任务艰巨,因工作需要,调到代化镇学区教育管理办公室,主抓全镇教育资助和控辍保学工作,一干又是2年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真正感受到了扶贫干部的苦与乐,自己和团队也融入其中,进入了白天下组、晚上加班做资料的工作模式,一次次的摸排核实学生资助情况,让学生能享受到教育资助惠民政策,一次次的劝返,能让学生返校进课堂学习,每天无数次的电话通话,是沟通学生、学生家长、网格员、网格教师的桥梁,一次次的帮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用政策、更用感情做了一次次的工作,走访帮扶资助代化镇斗蓬村翁纳冲组王长发户三年残疾儿童王珍妹、王火云、王松,联系省内特殊学校招收就读,劝返帮扶打朝村王磊、王长丽、斗省村黄龙亮、王秋妹······返校就读,更有睦化幼儿园教师购买车票劝返后寨学生毛玲返职校就读,代化中心校江东红老师帮扶资助韦燕琴、吴小敏进校后零用钱,斗省小学黄普顺校长帮扶劝返一个个学生,用真情劝返、用经济资助,这些老师真正体现了极贫乡镇教师为家乡、为教育奉献的缩影。

伍绍亮老师的精神,让我感动。

教书育人,不单单是四个字,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

时下的长顺县教育扶贫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远远不够。要真正拉短长顺教育跟沿海一带教育的差距,还需要更多像广州越秀区的师生、北邮电师生、贵阳支教团师生的帮助,更加需要向伍绍亮主任这般用一身的时间奉献教育事业的导师。

时代在发展,时代在进步。

在进步的,是时代人的思想。

长顺县在探索教育发展的步伐,永远不会终止。

我们不光要借助广州越秀区、北邮电、贵阳支教团的帮助,我们还将积极探索新的做法。

不光派遣教师到广州越秀区、北邮电、贵阳交流学习,还将跟广州越秀区、北邮电、贵阳达成协议,开通学生输送渠道,让长顺的学生,能够到广州越秀区、北邮电等知名大学去求学,还会开通和欢迎广州越秀区、北邮电等知名大学的教师到长顺来,进行学术交流,带领长顺教育事业更上一个新高。

学术无界限,长顺的教师和学生不光要走出去,还当走出去站得稳、走得远。外面的导师和朋友,多多到长顺来走走,看看。

同类推荐
  • 无妄的人生

    无妄的人生

    一个高中生不好看,成绩不好,但天天梦想着美丽的未来。不是一定要你看,只是能够监督自己加油。也包括你...要加油
  • 一个九年级学生的自我反省

    一个九年级学生的自我反省

    一个班级排名靠后的学生对于九年学习时光的自我反省。
  • 小师弟今天修炼了吗

    小师弟今天修炼了吗

    “小师弟今天修炼了吗?““并没有,陆师弟今天又去后山找被子了。”表面看起来一事无成的小师弟在青山时一度被各种师兄欺负。青山的冬天是这个世界上最冷的地方,而小师弟的薄被更会是在冬季不翼而飞,亦或者是在刺骨的溪水中偶尔看到。就连晚间洗下的校服也会“失踪”,或者多了几个大洞。学课时桌椅不见更是常事,诸如此事甚多。。。。。。后来忍无可忍的小师弟终于,般去了后山和青山的事务大叔一起住,落了不少清闲。倒也是没有什么抱怨的,因为小师弟有个他们都惹不起的靠山。就是他们的大师姐。“小师弟,师姐带你下山玩啊。””小师弟,起床带你捉萤火虫啊““小师弟,马上年关了,去我家吧。”“小师弟,你叫我一声师姐我给你煮火锅啊?”“陆师弟,你叫声师姐来听听好不好?’“好”“??????”众弟子苦恼,师姐要是对陆师弟那样对他们就好了。。“看戏呢??滚去修炼!”众师弟:“好的!师姐!”
  • 惜息

    惜息

    无人问津的她,自己默默的承受所有,生活偶尔也有几缕阳光,但是重要的是靠自己...
  • 只想与你相爱

    只想与你相爱

    依旧爱着对方的两人在久别重逢的时候会怎么样呢
热门推荐
  • 忆狼犬

    忆狼犬

    一群狼漫步在大草原上,突然一只狼发出了嚎叫声,原来猎人又来了,不幸的甜娅被打伤了脸,毁了它美丽的相貌,甜娅是狼王最喜欢的母狼.经过这次事件,甜娅在狼群里的地位渐渐低了起来,还经常受到同伴们的侮辱,她受不了了,逃出了狼群......
  • 狩猎王冠

    狩猎王冠

    哪怕进入了工业文明,这个世界也依然野蛮与暴力。数百年前,一场流星雨的降临,让这个世界的生灵发生异变。千奇百怪的凶兽蛮怪,将地海空变得危机四伏。强大的人类文明,无奈固守在各大聚居点中。而一个伟大的职业,从重重危难中诞生,它就是猎人。“作为一个猎人,你要明白,你从这一刻起,将会与这个世界最强大的两个存在为敌,它们一个叫自然,一个叫命运。战胜它们,只为身为人类的尊严!”……“唔,你问我上面那句什么意思,其实我也不太清楚,只是感觉很厉害,就说出来了。总之,你要做的,就是打打小怪兽。这拯救世界的重任,可就交给你了……”
  • 人间百晓

    人间百晓

    朝晖夕阴,变幻万千,世事本就无常。曾经繁华的城池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自然免不了怀古伤今之叹;昔日粉白黛绿的娇容在流年中逝去,也免不了一番感伤之辞。有人惜弦月之缺,亦有人赏弦月之姿。时光流转,世事更变千年如走马,花开花谢,四季更迭,这本就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只有心态。
  • 喵就是选定你

    喵就是选定你

    天啊,外星人即将入侵地球?而她和另外四个花季少女,则被选定为地球守卫者!如果答应守护地球,不仅要华丽变身,还随时会面临生命危险,这到底是她们的荣幸还是不幸呢?尹雪海和好朋友半夏最先结成同盟,随后偶遇了一个金发帅哥和一个超龄成熟[儿童],这个天才小孩居然成了领导者,带领她们投入战斗!雪海变身猫咪少女后造成很大轰动,连她一直暗恋的校草夜希泽也逐渐被她吸引;最后,她还把对她一直抱有好感的外星人利拉修也争取到了正义的这一边;而半夏也在不知不觉中俘获了原本孤傲冷漠的校草若水寒的心;大家还帮助其中一位队友殷玉菲化解了她和哥哥之间的隔阂……
  • 半神级异能

    半神级异能

    穷光蛋杨凌刚从医院回来,在天台看了场流星雨,结果却被一块小石头砸中,从此拥有了半神级异能,既能暂停世界,又能翻阅别人的记忆。由于流星雨的缘故,世界变得不一样,所有人都在追逐强大的力量与悠久的寿命。一切秩序重新构建...
  • 地狱少女重拾爱

    地狱少女重拾爱

    不停地穿越,已让她成熟,高贵,优雅,学会隐忍。困惑于黑暗的可悲影子啊伤害,贬低他人沉溺于罪恶的灵魂啊想死一次看看吗
  • 绝品·天龙八部

    绝品·天龙八部

    假如慕容复光复大燕成功,当上了大燕国皇帝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呢?假如乔峰,段誉,虚竹都做了朝廷的大元帅,并且要带兵打仗,会是什么样子呢?假如乔峰三兄弟领兵征讨大燕国,和慕容复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月学院:蔷薇篇

    星月学院:蔷薇篇

    三生情,三生泪,第一次见面时,他挽着她的双手,逃跑着。手牵着手,第二次见面,她和他才认识,第三次见面,他发觉自己很关心她……在她痛苦的时候,他抛下一切陪伴她,微笑着对她说:“如果第一眼就代表一见钟情的话,我想,我爱上你了,愿意与你共度一切的困难,为你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说完之后,牵着她的手,放在他的心间,让她知道自己的心意。失去后才会懂,她在失去他的时候,才发觉,他在自己心中占有极强的地位。“风宸天你下一生,不管怎么变化,我都要找到你,让你一辈子只能爱我一个人。”
  • 郎情雀意:仙君快到碗里来

    郎情雀意:仙君快到碗里来

    “亦然,我终于见到你了,我好想你啊。”尹月泪眼汪汪的盯着对方。“你是谁。”三个字把尹月打入冷宫。“亦然,我是尹月啊,我是你的月儿啊,你看着我。”对方却一言不发的绕过她离开了。情景对调“尹月,我的月儿,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你的亦然啊。”男子难以置信的问道。“亦然仙君别开玩笑了,谁人不知亦然仙君不近女色,你以为这样的话我相信吗?”女子的眉宇间露出一抹得逞的笑意。“你,我——”寡言的亦然仙君急的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我当然相信了,大笨蛋,你以为我跟你一样啊!你不知道你忘记我的那些日子,我有多难过。”尹月抬起头来,一副得逞的小脸展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