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48000000033

第33章 吴门道上寻旧游

文徵明青年时代,赴试南都所结识的“金陵三杰”中,官位之隆、声望之高,和诗文的造诣,都以南京刑部尚书顾璘为最。

顾璘爱惜人才,更爱结交朋友。支硎山下,扣庐访杨循吉,被拒于门外之事,在苏州已传为美谈。

脍炙人口的是,他和文徵明另一位友人太白山人孙太初结识的往事:

正德初年,传说为安化王亲支,风仪秀朗,踪迹奇谲的孙太初,在苏州和沈周、唐伯虎、文徵明等吴下名士诗酒欢会之后,即南下浙江,隐于霅溪、西湖一带。并与当时罢官闲居的刘麟等,结为“苕溪五隐”。正德晚岁,顾璘由浙江台州知府升浙江布政使司左参政。久闻孙氏丰仪才情的顾璘,渴欲结识这位名满西北与江南的山野奇士,却缘悭一面;一者是孙氏行踪飘忽不定,再则,孙氏似乎有意避开和高官贵戚相往还。顾璘为此数次道衣幅巾,放舟西湖之上;期望能在自然情况下,与孙太初纳交。一天月下,湖波荡漾,笛声悠扬。顾璘循声遥望,保俶塔高耸入云,山脚断桥处,有舟泊岸。隐约可见一僧、一鹤,和一个煮茗的童子;顾璘笑说:

“此必太初也。”随命舟子移船往就。身穿僧服的孙太初感其知音,从此打破隔阂,往还无间。可惜未及数载,太初即以三十七岁英年,遽归道山,遗下妻子施氏和所生一女。

嘉靖九年,顾璘由浙江左布政使被召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他以亲老为由,不欲远离江南,上疏乞终养。不意竟以“忤旨”罪降为都御史,以布政使官衔致仕,直到嘉靖十六年再起为官。在这六年多赋闲家居期间,一方面完成了他终养的心愿,同时也是他交结四方宾客,倡导风雅,埋首读书和著述的岁月。

为了问学、研讨和安置慕名而来的访客,顾璘构筑“息园”,建华舍数十间以为接待之所。客至如归,命觞染翰,各展其能;他像战国贤公子那样,周旋其间,永无倦色,务使款曲意尽而后去。

每当大宾客之际,须髯满面的顾璘,必命教坊以筝琶佐觞。弦管悠扬中,顾氏灵思泉涌,议论英发,听者倾座;而乐声也自然为之中止。待其谈论告一段落,厅内音乐,复行飘扬。在宾客心目中,这位饱享园林钟鼓之乐的江左风流人物,无疑是一代名士。

教坊中,少不了一位他最喜爱的小乐工杨彬。顾璘时常在宾客面前,以满足而得意的口吻称赞杨彬:

“蒋南冷诗所谓:‘消得杨郎一曲歌’者也。”(注一)

回忆顾璘的好客与好游名山胜水,文徵明有一段生动的描写:

“……所至领客游,感时怀古,临观赋诗,风流文雅,照映林壑,委蛇张施,有古高贤特达之风。……”(注二)

然而,更让文徵明萦怀不已的,则是顾璘对他的相知和笃厚的友情:

“怀君不见动经年,有约犹悭访戴船,草阁自含悬榻愧,莲舟终少听歌缘。……”(前已引录)

文徵明珍藏笥中的这首顾璘七律,赋于嘉靖七八年,顾氏在浙江布政使任内。其时顾璘坚邀南归未久的文氏往游西湖,堤边赏月,画舫听歌,徵明却以疲病未果。不但顾璘在这首诗中,抒写出内心的思念和失望,其后文徵明也在复诗中,既感念主人的厚意,也以未能偕好友观潮、赏月为一大憾事。

“……田仁甫弱冠,却赙矜清修,元城寡内欲,亦自既壮秋。掩面过行女,闭门拒王侯。天然冰玉操,不与思虑谋,师资吾党少,少长咸低头。五车聚腹笥,发咏崇温柔,鲜云淡华泽,美玉辞雕锼。……”(前已引录)

顾璘此一“赠文徵仲”五古,也是赋于徵明致仕之后。诗中既描写他的性情学养,颂扬他的廉洁寡欲、急流勇退,也勾画出他退隐后埋首著述,诗文书画直追古人的境界:

“……颐神击罄室,放歌埋剑丘。掉笔弄图画,尽掩松雪俦。乃惊铁石肠,遗韵仍绸缪。伯阳信龙物,变化不可求。”(注三)

文徵明特别珍视这首长诗,不单是好友的知赏和揄扬,同时它也是遗赠给文氏的一面镜子;可以时时照见和剖析自己,鞭策着他善保晚节。

在《雅宜山人集》中,顾璘对王宠性情,也有一段刻画:

“……若吾友王履吉氏,遹发乡国,早闻四万,龙凤为章,山海为蕴,不谓有余既甚者乎!然逡巡若处女,俯诎若蒙士,自余所睹,未尝失色于人。及其遇一善,觌一才,若饥渴之于饮食,不厌不止;故年逮强仕,而海内胜流,什五齿交矣。……”(注四)

由此可见,在广结宾客,甚至可以说阅尽天下名士的顾璘眼中,文徵明和王宠,不仅有着常人所不及的情操,而且系属同调;在序中,顾璘总结他对王宠的观感:

“……人皆曰履吉之才不可再得也;余独曰履吉之清纯不可再得也,盖伤人国焉。……”(同注四)

文徵明和王宠,无论就拙于世俗的应酬、无畏于权势的逼迫、蕴藏在胸臆间的才华、如龙一般不可测度的变化,乃至为海内胜流倾服与争相交结的品德,似乎处处都有着相同的基调;一言以蔽之,就是具有顾璘只眼独赏的“清纯”二字。

依文徵明的惯例,使者见过,或过客造请,他只礼貌性的在厅事拜谢,既不诣官府叩见,更不到河下报谒。过客倘若有所馈赠,也一概却而不受。犹记嘉靖十九年,以索取贿赂、搜刮古书名画、迫使老画师周臣为其作画而声名狼籍的礼部尚书严嵩,过访苏州。慊文徵明不肯破例前往河下报谒,使其面上无光,归语当时的工部尚书顾璘。哪知非但没有引起顾璘的共鸣,反而大加激赏地说:

“此所以为衡山也。”(注五)

这些虽只日常琐事,也足见顾璘对文徵明性格的了解和支持。

顾璘在历任官职中,一向乐观进取,不怕有权势者的阻挠,不惮事务如何繁巨,务必寻找根源,力除民弊,从事种种建设。但是在文徵明感觉中,嘉靖二十一年左右,顾璘由工部尚书迁为南京刑部尚书以后,在心境上似乎有了很大的转变;时常郁郁不乐,并萌生退志。渐渐地,文徵明就了解到,顾璘对家族戚党的照顾,一向不遗余力;唯独与法相抵触时,则必定秉公处理。他的苦恼便起于掌理刑部之后,父老请托的困扰,和豪强肆意诋毁的伤害。文徵明不能不为好友分辩:

“……及是虽典邦刑,而留司务简亦不足以尽其用;且乡里所在,父老姻戚,不能无望于公。而公执志坚定,不肯骫骳以徇;苟罹朽辜,必以法绳之。豪植强御,咸不得肆,而怨读言兴矣。言者因得假以为辞,肆言丑抵,而素所忌嫉之人,从而酝酿之。……”(同注二)

倦勤,使服行公职近五十年的顾璘一再表示,解职后将往来金陵和吴门道上,找寻乡里旧游。他更急切地想和文徵明杖履相接,尽游诸山,了却平生宿愿。

然而,这两位好友的山水之约,不但又一次幻灭,也成了文徵明毕生的憾事:

刑部尚书三年考满,顾璘按例晋京述职。回程时,不幸得到家人迎报长子顾屿病逝的噩耗,年及古稀的顾璘又是震惊,又是痛惜,当即得疾。抵家之后,病势愈发沉重,终于二十四年闰正月初八日,含恨以殁。

“金陵三杰”之中,王钦佩谢世最早,文徵明和三杰中的陈鲁南曾同时往祭。陈氏则卒于嘉靖十七年六月;至顾璘逝世,“金陵三杰”灯火尽熄。

文徵明思前想后,以四五十年的相交与相知,并参考顾璘门生太常少卿许穀所撰“顾尚书行状”,著为“故资善大夫南京刑部尚书顾公墓志铭”。他像对待他所尊崇的太傅王鏊、沈先生石田、叔父文森那样,细密而真实的写下他们情行、遭际,以及对社会与生民的影响及贡献,以供来日修史者的采证。

“……徵明今年七十有六,病疾侵寻,日老日惫,区区旧业,日益废忘,愧于左右多矣。向委手卷,病懒因循,至今未曾写得,旦晚稍闲,当课上也。……”(注六)

从文徵明写给王鏊季子少溪王延陵的信中,不难想象其疲惫衰老的情形。然而,到了腊月二日无锡好友华云来访时,他仍欣然命笔,为作唐子西诗意山水图。华云这位书画收藏丰富,性情豪爽的王阳明门生,考中了嘉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不久,奉诏出使江南,便道归省其父。不意乃父竟于此际谢世;省父则变成了守孝。二十二年冬天,文徵明受华云之请,为华父麟祥撰写墓碑,也聊尽做朋友的一份心意。这次造访,则可能是丧满后,即将北上京师,起复官职,特来辞行。然而从王穀祥、陆师道的纷纷赋归,严嵩的深受宠信,朝廷景象,可想而知;文徵明也只能请这位书画知音,善自珍重。

又是一年的结束,明朝他将步入七十七岁;开门之后,前来投刺贺岁的同辈好友,不知尚有几人?略整架上图书;看看孙儿孙女摆列椒盘、翻检出各种年节的玩具;文徵明自己也无法确认面对“年”这种岁月流逝的刻画,究竟存有怎样的心情?

检点囊中所留下的诗作,依然零零落落,似乎很难像以往数十年那样,于除夕夜按序抄录,整理成帙;一如前已付刻的自选诗那样。然而,他依旧写下《除夕》七律,为乙巳年,作了个总结:

“樽酒淋漓半醉余,疏灯寂历夜何如!一行刚了床头历,四壁聊齐架上书。衰齿可堪时数换,穷愁应与岁俱除;东风喜得春来淮,早有梅花慰索居。”(注七)

由于文徵明年齿老迈,除门弟子外,交游日渐稀少,求书索画者,也就日益难有所得。如前所述,即使通家之好如王延陵者,欲得长卷,也一再迁延时日,不复像他盛年那样,立马可待。从许多画迹和后世著录来看,既然真迹难求,假书假画则充斥其间,加上真伪相掺的“名人”题跋,仿佛一口口陷阱,使欲探求文徵明晚年生命历程者,如履薄冰,随时可因画中题跋,导入迷途。

不过作伪者虽精摹细仿、割裂成张冠李戴,佐以熏、烤等技巧,但其文献资料难能齐备,或未加详考;因此,倘若细加体察,有的“自题”口吻不符,有则过度吹嘘夸张,更多的是伪造过世已久的名士显宦,秉笔题跋;其例俯拾即是:

△、清方濬颐《梦园书画录》,载文徵明七十一岁所作“观瀑图”一轴。上题七绝一首,末识:“嘉靖庚子七月,同补庵郎中游尧峰,颇兴,归而图之,长洲文徵明。”

尧峰山在苏州西南,山岗起伏,尧峰最高。初秋往游,对雅好登临的七十一岁老人而言,或能胜任。补庵华云,出身无锡世家,富收藏,和徵明、伯虎、仇英等书画名家皆有往还,作品并为华氏所珍藏。华氏中嘉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官刑部郎中。后因严嵩用事,朝政紊乱而乞休,事见《明人传记资料索引》。庚子乃嘉靖十九年,是时,华云非但未为郎中,且未中进士。

△、胡尔荣《破铁网》书中,载文徵明嘉靖乙巳(二十四)年八月为谢时臣画“潇湘八景”一册。

谢时臣字思忠,号樗仙,吴县人,能诗善画,山水兼具沈周和浙派戴进、吴伟之风。年龄小伯虎、徵明十七岁左右。传说正德年间,曾与伯虎同应宁王宸濠之聘。前此文氏亦尝应时臣之请为作书画,见于著录。

嘉靖七八年间,徵明赋《潇湘八景》诗,每景五绝一首,载《甫田集》中。文徵明画《潇湘八景图》并各系以诗,仅《石渠宝笈》三编所录就有两册。如应乡里名手谢时臣之请,为作《潇湘八景图》,使成诗书画三绝,当不无可能。但据《破铁网》载,是册册首有文氏弟子陈淳隶书“潇湘八景”四字,便不免让人生疑。陈淳逝世于嘉靖二十三年十月廿一日——即图成的前一年,以隶书预题乃师的《潇湘八景图》,于理似乎未合。

△、据那志良《清明上河图》书中分析,被指为宋张择端所作《清明上河图》者起码有三本,何者为真,学者各执一词。那氏在“本子真伪”一节的结论说:

“画的断代,画法笔法的研究,是相当重要的,画笔不到宋,别的问题便不必谈了。如果从这方面看,我们觉得宝笈三编本,是比其他为优。”(注八)

所谓“宝笈三编”本,即著录见《石渠宝笈》三编册三页一四五八者,图卷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卷纵七寸六分,横一丈六尺五寸。图卷之外,接在后幅的历代题跋,非常可观;仅正德年间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就有两篇洋洋洒洒的长跋,仔细描写画中景物及流传的渊源。并谓:

“……予始见于大理卿朱文徵家,为赋长句。继为徐文靖公所藏,公未属纩,谓云阳(按,指李祁)手泽所在,遗命其孙中书舍人文灿以归予。……”(正德十年跋)

值得注意的是,李东阳同一跋的首段所谓“图高不满尺”与《石渠》所记尚属相近,但“长二丈有奇”,则与“横一丈六尺五寸”,相差颇大;其中矛盾,难以详考,且不在本文讨论之内。

嘉靖二年,前吏部尚书陆完,亦书跋一篇。

历代临仿张氏“清明上河图”或绘制此一题材的名家甚伙,仇英即为此中翘楚。那志良表示,仇英仿“清明上河图”。仅“国立”故宫博物院,即藏三卷之多。因之,无论私人著录或藏家,如再有仇氏临仿的“清明上河图”,当不足为异。

清代学者阮元弟子,致仕巡抚吴荣光,在《辛丑消夏记》中,录入《明仇实父模清明上河图卷》(注九)一则。

款署:“嘉靖壬寅(二十一年)四月既望画始,乙巳(二十四年)仲春上浣竟。仇英实父制。”由此可知,仇英笔下精雕细镂,画了三年始得完成。幅后共有三跋:首为文徵明长子文彭(三桥),跋于嘉靖三十年四月。次为陆完所题七古一首。再次为剑泉山人郭仁的七律一首。

文彭跋中显示,仇英所摹,即前述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而且摹得“毫发不爽”。跋中并概述张卷流传源流,谓:“……后归少师徐文静公,其孙文灿命吾吴仇十洲摹之。……”

文彭跋既已显示《石渠宝笈》三编和《辛丑消夏记》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记载,一为“原本”,一为“摹本”,而且载明二者尺度;唯二本之纵横比例相去甚远,如何能摹得丝毫不爽?不能无疑。

张本流传到少师徐文靖公手中,已有李东阳族祖李祁之跋;因而文靖公逝世前,遗命其孙徐文灿将《清明上河图》赠予李东阳以为纪念。按,“徐文靖公”名溥字时用,号谦斋,由编修累官华盖殿大学士,卒于孝宗弘治十一年,谥“文靖”。

因知文靖并非人名,“文彭”跋中写作“徐文静”,误以“文靖”为人名。

徐溥卒于弘治十一年,遗嘱赠图之实现,最迟亦当在正德十年三月二十七日,李东阳第二次跋《清明上河图》,叙述文靖公赠图始末之前。何能如“文彭”跋所谓嘉靖二十一至二十四年间,徐文灿手中依然保有张氏图卷,作为仇英摹写的对象?

检视“文彭”的长题中,除结尾数语叙述仇英受托摹图之外,所有描写张择端图中景物的五百余言,全部照抄李东阳第二跋中的文句。

再就“文彭”跋之后的“陆完”跋而言:

正德末季,陆完于北京兵部尚书任内,受宁王宸濠之贿,助其恢复护卫,举朝哗然;改调陆氏为吏部尚书。宁王叛,陆完株连下狱,被司寇论为死罪。后以其曾有平盗之功,免死,谪戍福建靖海卫,嘉靖五年卒于戍所。能否跋仇英嘉靖二十四年完成的《清明上河图》,不言可喻。再二者形式、技法又“毫发不爽”,因此,把这两篇画记,试加对照,应能看出其间有无矛盾之处:

《宝笈》载,该图卷纵七寸六分,横一丈六尺五寸。《辛丑》所记仇摹本则纵一尺八分,横二丈五尺二寸九分;查所谓“陆”跋的诗句,不过抄自李东阳弘治四年九月所题张图七古长诗中的前十四句。

“仇摹本”中的第三位题者“剑泉山人郭仁”,依《历代画史汇传》所载,一名“郭存仁”,吴人,善山水、人物。“郭”题七律一首,尚未查明出处,暂且不论。

在《辛丑消夏记》的“凡例”中,吴荣光指出:高士奇《江村消夏录》,对书画卷册尺寸的记录,极为重视;但就其所见赝迹数种,题咏和尺寸,竟与《江村》著录完全相符。可见作伪造假之徒,花样繁多,防不胜防:

“……盖斗斛权衡,奸驵狡狯,愈出愈奇,不可究诘,要在真鉴,不必刻舟求剑也。……”

吴氏又在《仇摹本》三跋之后,自记二百六十余字:

“图画北宋都会之盛,自郊野而城市,而宫掖,凡人世所有嬉游诡异之观,无不毕具;三桥所记,已举其略矣。然画之工妙,则非以十洲之笔,竭千日之工,不能临摹若此。此图世多赝本,特就市井小人之事,偶举一二,以相比较,其细致易及,其传神不可及也。”

吴氏自记,一则肯定了“文彭”之跋,并盛称“仇英”摹本之真实与工妙。仇英此一摹本,今虽不得而见,但对“文彭”、“陆完”二跋之矛盾,吴氏并未及时发现,其自谓“要在真鉴”之功力,已不禁令人生疑。

其后“仇英”所摹《清明上河图》,转入近人裴景福手中。

裴氏在所纂《壮陶阁书画录》卷十页四三载录,该图与《辛丑消夏记》记载的尺寸完全相符,唯后幅仅有“文彭”分书一跋,裴氏觉得不真,已自行汰去。

当他向售主索取《辛丑》所载陆、郭与吴荣光三跋时,售主表示吴荣光已去日本。其实,后来吴氏自己也发现文彭跋可疑,因已经录入《辛丑》,只好保存于卷后,其余三跋则已失去。不过售主手上却有一向被认为真品的文徵明嘉靖二十一年二月跋,愿意奉上。

裴景福汰去假跋,失去陆、郭、吴三跋,却得到更为可贵的文徵明跋;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斐氏略感诧异的是,文徵明跋中亦称“图高不满尺,长二丈有奇”,显然与“仇摹本”尺寸不相符合;不过他似乎并没想到,文跋系随李东阳跋而误,他以:

“名迹题跋,迷离荒幻,往往如此”说词“自解”。

至于时间上,何以“仇摹本”始于嘉靖二十一年四月,文徵明却跋于同年二月?如此不合情理之处,斐氏未予理会。但,他对“仇摹本”却是赞赏备至:

“……此图伪本甚多,先君于咸丰中在扬州获一卷,颇精,后归李良臣军门。”为了证实所藏确为真迹,裴氏不惜指出其父所获《清明上河图》,虽颇精致,未必真实,而他之所得,却是例外:

“……此卷青绿钩金,山水林木,楼阁人物,穷极工丽,真迹无疑。自题四年而后成,虽摹择端,实兼宗大小李、伯驹、松年、松雪诸家,精心结撰,穷年累月,生平亦未必多作;世传尽苏州片也。……”

裴景福对文徵明竟事先“预撰”之跋,也大为激赏:

“三桥记文法多隔阂,不及此简净。”但检视“文徵明”这篇既无“文法隔阂”,又大为“简净”的跋语,却是像“乃子文彭”一样,抄自李东阳第二篇题跋;只是抄了首章,遗其大半,所以裴氏认为“简净”。

同类推荐
  • 铁马秋风——陆游

    铁马秋风——陆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乐队女孩

    乐队女孩

    全书充满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特有的声光颗粒,记录下一个“乐队女孩”如何在男性乐手的“能量顶点”之下成长为一个女人的过程,以及当世上并无前路可寻时,如何构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充满创造力的人生。
  • 一个平民的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个平民的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这本书,是讲一个平民的事,白手起家,做生意被骗,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特别的关爱,结婚后也曾一度无房,最后独家代理了某胶卷的专有权,事业开始起步,凭借自己的勤劳、善良,终于成就了一份事业。有成就后不忘报恩,赢得了亲友的尊重,全书具有一定的励志意义,展现了我们这代人的影子和人生痕迹。
  • 秋风辞

    秋风辞

    一场诡异血腥的政变破解了后刘邦时代的政治乱局;两位清静恭俭的帝王铸就了中国历史上的首个“太平盛世”。年仅十六岁雄心勃勃的帝王刘彻该怎样经营这个庞大的帝国?这里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将,有参详天地的通才鸿儒,有一赋千金、文采风流的才俊……
  •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沈祖棻(1909—1977),诗人、作家、学者。1931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课堂上的一阕《浣溪沙》,为23岁的她赢得了民国词坛上“沈斜阳”的美誉;其后因与丈夫程千帆的诗旅婚姻而被誉为“古之赵李今程沈”;其于战乱流离之际写的《涉江词》,曾随烽火流传,并被谱曲传唱;在珞珈山下,她虽饱经苦难,但仍教书育人数十载,桃李满天下……
热门推荐
  • 快穿成长手册

    快穿成长手册

    明熙穿梭在各个不同的故事中,代替不同的角色,完成他们的心愿,一路不断成长,最终走向人生巅峰的故事。
  • 万剑

    万剑

    万剑之下,万物服臣。剑者为王,与天衡之。人为灵物,与天不和。人与天逆,且与天不谋,人生而逆者,以我为我,有心且无意。不为生,不畏死,只为己。心无天,则自为天,与天为敌,逆天则改命,不逆则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要成为玛丽苏

    我要成为玛丽苏

    “天哪!为什么只有我外出磨砺”苏梨唛用不可置信的大眼望向那一对无良父母。自从他们看了国外的孩子多么自力更生,多么能干就决定让她外出磨砺一下。其实苏梨唛还有一个哥哥,为什么哥哥不一起去呢,因为无良父母看到的外国的别人家的孩子是一个女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悲夜之黎辰

    悲夜之黎辰

    父母早亡,朋友受伤,幼时受尽冷眼相待,但凡接近我的人都会有危险,只因我身份特殊。在我人生最黑暗的时候,是他给了我救赎,是他把我从万丈深渊里拉了出来。从那以后,我便认定了那个赠予我温暖的人。而他将会是谁呢?
  • 六转玲珑心

    六转玲珑心

    百转轮回,万物生死。碎心峰下,六颗完全不同的碎心合而成一,六位绝世天才复苏于一颗玲珑心中……天下,以万物为刍狗!滚滚红尘,情之一字如何看?魔道佛缘,因果轮回,何为善恶?兄弟羁绊,师生恩情,亲人依靠,堕落还是升华?于这千穹大陆中,我们一起来见证六重人格风毅的玄幻之路吧!
  • 天衍大帝

    天衍大帝

    三年前,原本属于天才的少年被人废掉丹田,从此成为废物,饱受欺凌。一次意外的逃命,少年进入迷失谷中,得到高人传承无上功法并修复好丹田,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崛起之路。打败废掉丹田之人、寻找失踪许久的父亲、与魔宗展开殊死斗争……这一路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一路的精彩与荣耀你我共同见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