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48000000032

第32章 楼居图

嘉靖二十年前后,苏州流传一则来自太湖南岸吴兴的趣闻:

某氏正在宴请一位官宦,宾主间谈笑风生,气氛热烈。一些朝廷旧事,不免成了杯觥交错中的话题。

这时,有位年已古稀的老者,不期而至,看样子可能是位熟客。主人没有特别引介,被待为上宾的官宦,也就不以为意,依然高谈阔论,旁若无人。尤其当他看到老者身着褴褛的短褐,一双芒鞋,仿佛乡下的老农,深觉这人来得不但唐突,与之同桌共饮,多少有碍观瞻;不觉露出几分轻贱的神态。

偶然,话题转到孝宗弘治年间,外戚张延龄骄横,言官庞泮等上疏论奏,皇上怒其言辞激烈,非但不约束贵戚,反将一干言官下狱惩治时;这位官宦义形于色,以一种神秘的语气,显示在座者只有他深知此事的底蕴:

“时非某公抗气申救,祸且叵测!”

短褐、芒鞋的老者听到这里,不知何故,像来时一样唐突,急忙起身离去。官宦探问主人,始知老者正是当时奋不顾身,与同年陆昆抗疏论救,出言官于狱的进士刘麟(元瑞)。历经三十年左右的宦海生涯,早已以工部尚书致仕。为官清正的刘麟,致仕后竟然栖身无处,其后,知府为之筑台于城郊南坦,县令进而为他构堂台上,总算有了个简陋的息游之所,并以“坦上翁”自号。

知道了老者身份的这位官宦,想到适才的言语和狂态,立时颊赤汗下,低头不语良久,才求主人陪同造访刘麟,向他谢罪。宽宏大量的刘氏,却略不为意。

然而,苏州人更津津乐道的,则是文徵明于嘉靖二十二年七月中旬,为坦上翁刘麟所作的《楼居图》。曹操能使军士“望梅止渴”;至于“画楼”如何登临?则十足令人玩味。

纸本、设色、幅长三尺有余的立轴上,古柳垂条,清流环绕,莫非是知府为尊崇刘麟磊落清直风范所筑的台?石基粉墙内外,尽是苍然古木。树梢上面,浮出斜斜的一片屋顶。在高树、草顶,和淡远峰峦拱卫中,耸立着刘麟魂萦梦绕的小楼。白衣主人凭栏而坐,仿佛正在舒眉远眺,神游世外,一个小童,端盘侍立于后,愈发显出高人晏居的悠然。文徵明在画上题:

“仙客从来好阁居,窗开八面眼眉舒,上方台殿隆隆起,下界云雷隐隐虚。隐几便能窥日本,凭栏真可见扶余,捴然世事多翻覆,中有高人只晏如。南坦刘先生谢政归,而欲为楼居之念,其高尚可知矣。楼虽未成,余赋一诗并写其意以先之,它日张之座右,亦楼居之一乐也。”(注一)

刘麟得到文徵明的《楼居图》,视如至宝,画中境界,正如他梦寐以求的那样,纵目远眺,太湖诸岛,扶余仙境,仿佛历历在望。人世的喧嚣,政治的纷扰,均已置诸度外。在图史笔砚的伴陪下,安度余生。他把那图悬挂在堂壁之上,可以随时神游其中。另外做了一个宽舒的篮舆,吊在梁曲之间,当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楼阁”;他称之为“神楼”。这位一贫如洗的致仕尚书平日“楼居”,读书、著作外,谛听林中鸟啭,享受阵阵袭来的清风,一时自己也分不清身在画里,或局促于“神楼”之内。

当他的好友杨用修、朱子价纷纷赋《神楼曲》,赞颂他清高的品德和那丰富的精神生活时,有位建安李尚书,闻“神楼”之名,造访山中,才发现神楼主人清寒得竟连寝具都付之阙如。在潇潇风雨中,刘麟只能以羊乳易酒飨客,欢饮至夜。

《楼居图》和“神楼”之名,虽然传遍太湖一带;但刘麟何以不远百里之遥,索求文徵明为图,不愿假手吴兴名家?二人的过往渊源如何?似乎就鲜为局外人所知了。

据说刘麟早年,与徵明好友顾璘、徐祯卿极为友善,人称“江东三才子”。因此,无论文徵明的家世、人品和才能,早为刘氏所仰慕。

正德三年,刘麟以刑部郎中,出守浙江绍兴府。绍兴是个为人称羡的大郡,由此可见朝廷对刘麟的器重。不过当时擅权秉政的,不是正德皇帝,也不是铨曹宰辅,而是中官刘瑾。刘瑾恨刘麟赴任前,没有前往谒见,叩谢他的栽培,在他到官仅仅五十六日(注二),就借故将刘麟罢官为民。但这五十六日相处而骤然离去,竟使绍兴百姓如失慈母,奔走追饯,馈以重金,刘麟一概婉拒;刘麟的爱民得民,和他的清正廉直,于此可见一斑。

绍兴人为了表达对刘麟的崇敬,为他塑像以为纪念,并建“小刘祠”,与郡中原有的,奉祀汉朝贤守刘宠的“刘祠”相配。刘麟贤名,也因此不胫而走,传闻天下。

罢官后的刘麟,顿时衣食不继,贫困得连返回江西安仁的路费也没有。乃北走湖州,浪迹吴兴,客居在文徵明好友吴汝琇家中。

正德五年刘瑾伏诛,刘麟受命为西安知府。

吴兴官绅知道他重膺大任,莫不为之鼓舞,纷纷赋诗赠行。照一般惯例,送行的诗叙,多出于名公贵人之手,但,刘麟却独属意于远在苏州,当时潦倒落魄的文徵明。据吴汝琇表示,无非景仰文徵明的贤且直;刘麟以为唯有这样的人执笔,才能真正像古人那样:“得其善则称,知其过则规”,不会一意揄扬,为无补于事的空言。因此,文徵明撰《送刘君元瑞守西安叙》(同注二)时,文、刘二人尚无一面之雅,但不能不说是神交已久的知音。

补西安不久,刘麟即遭父忧。前度寄寓吴兴的结果,使刘麟对吴兴山水,不能忘情;索性奉父亲灵柩,葬于湖州,表示此生长为湖州人。

回忆执笔送刘元瑞守西安诗叙的往事,文徵明感觉犹在目前,忽忽二人皆已致仕多年。当文徵明挥洒“楼居图”之际,想着刘麟穷困孤独的晚景,不由得兴起“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感叹。

文徵明绘制楼居图前后,松江华亭徐阶路经苏州,知府王廷宴之于竹堂寺,请文徵明同席作陪。徐阶字子升,嘉靖二年进士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也是文徵明居京时的旧友。皮肤白皙、身材矮小、举止优雅的徐氏,聪敏颖异,有权略,常与王阳明的门人交游。

一次,张璁倡议除去孔子的王号,把圣像换成木主,其余笾豆礼乐均加以损抑。诏下儒臣集议的时候,徐阶独持异议。张璁召徐阶,当面严诘;徐阶抗辩不屈。张璁怒极,厉声呵斥:

“若叛我!”

徐阶则毫不畏惧,正色而言,表示有“阿附”才有“背叛”,但他根本就没有阿附首辅,所以也就无所谓背叛。说完,从容不迫,长揖而出。铿锵的语句,嶙峋的风骨,一时传遍京师。张璁为此把他外放为延平府推官。回首多年往事,文徵明感慨无限。即席赋诗,为徐阶送行,也冀望他能为朝廷大用,造福生民。

此外,同在这年七月,他也为王廷作四体《千字文》,并行书旧日的诗篇。十一月,也就是王廷守苏已近考满,行将赴京述职的时候,见到徵明自选的诗集。诗分四卷,按年编次。最早的为二十岁所作,末篇则作于正德九年,时年四十四岁。前后二十四年间,一共存录五百首之多。吟哦、咀嚼,王廷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文徵明青壮年时代遭际、人格、为学和思想的发展。“言为心声”、“诗以语志”,玩味这些诗作,看看眼前这位白发苍苍、手不停挥、温和慈蔼的吴门大隐,让人感到人生命运虽变幻莫测;但,为一股浩然之气所引导的心志成长,却有着一贯的脉络。王廷对四卷《甫田集》爱不忍释,于是序而刻之,使能流传后世。

王廷,字“子正”,四川顺庆府南充县人,故又号“南岷”。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后改为御史。他和文徵明高弟王穀祥,同样不满吏部尚书汪的铨叙不公,上疏奏劾。得罪当道的结果,谪为亳州判官。嘉靖二十年,以工部郎中迁为苏州知府。

王廷知苏,礼贤下士,直节劲气,不改本色。莅官后,重镌王鏊阁老和苏州才彦心血结晶而成的《姑苏志》,算是他对苏州的一点心意。志中增列《岁贡》一表,则是对文徵明道德和学养的敬重。王廷每次造访停云馆,往往流连竟日。而所谈均属金石文艺之事;文徵明既无所干求,王廷更言不及私。用膳时,文徵明并不以郡守在座,增添美旨佳肴,待之一如家人好友。然而人生在世,只能说是会聚有时,述职之后,萍漂何处,这两位知交,均感渺茫。

嘉靖二十三年四月十日,八十一岁长洲老儒谢雍(元和)造访,以手录《枝山先生诗文集》十卷赠文徵明。对文徵明而言,十卷钞稿,如睹故友,无异于珙璧,但也为他带来一丝歉疚和惆怅。

谢雍的祖父举人谢会,是枝山祖父的门生。其父谢昺,对枝山父亲执礼甚恭。谢雍待枝山也如师如友;因之,祝、谢二氏,实为通家之好。谢雍对其祖父遗文,异常珍视,积极为之校录、刻版,使先人的德义文业得以流传。祝枝山曾撰《赠谢元和序》(注三)勉励他的孝行,和笃于通家交往之道,同时也把虽然功名无成,却进德修业努力不懈的谢雍,引为知音。《枝山先生诗文集》钞本之赠,不言可喻,是希望借文徵明之力,使得传诵千载。

枝山卒于嘉靖五年腊月,正值文徵明出京南旋,却阻冰潞河之际。待春暖还吴,两位知友,早已天人永隔,为文徵明留下永生的遗憾。祝氏晚岁,自己已将生平文稿诠次成帙,藏而未刻。谢世后,长子祝续检辑遗作,得十之六七;其中多数为枝山所手录。然而稿中,涂抹、修改、注释,密密麻麻,外人难以辨识。丁忧期满的祝续,只好带着父亲遗作,游宦四方,随时考订、整理及抄录,直到归老林泉,依旧在乃弟祝繁的协力下,继续校勘。而经济能力之不足,则是迟延十五六年后,无法付梓的主因。

嘉靖十五年三月二十二日,文徵明归隐的第十年,曾意外的见到祝枝山二十四岁时的手稿一轴;诗、赋、杂文共六十三首。想到早年,先是都穆、枝山均以古文驰名吴中。数年后,他和伯虎也追随其间,文酒雅集几无虚日。那时年少气锐,人人都以古人自期,对朝廷、社稷,都抱着很大的理想。转眼之间,不但命运各异,除他之外,皆已先后凋谢。一时感慨,有如潮涌:

“……呜呼!三君已矣,其风流文雅,照映东南,至今犹为人歆。余虽老病幸存,而潦倒无闻,不足为有无也。此卷虽君少作,而铸词发藻,居然玄胜。至于笔翰之妙,亦在晋宋之间,诚不易得也。……”题祝希哲手稿(注四)

回忆、惋惜、珍视,但也充满了无奈。

其时,伯虎诗文,已由袁袠编辑问世。自己作品虽然逐年誊录,力之所限,却不敢作付梓之想。至于由祝续和祝繁兄弟校订、抄录,定名为《祝氏集略》的三十卷诗文,以祝氏家境的萧条,篇帙的浩繁,如非有大力者为助,恐怕也只能继续藏之笥内。

“《枝山先生诗文集》,老朽手录以赠内翰衡山先生,少申微意。嘉靖甲辰四月十日,谢雍时年八十一岁”(注五)

在两巨帙手钞诗文的尾页,有谢雍的落款。文徵明把诗文题目翻阅一遍,其中多半他已读过,和印象中祝续兄弟所作编目相较,虽然不无重复,但两相印证及弥补阙漏之功,不可忽视。倘机缘能力许可,与《祝氏集略》合成完璧,当更能使枝山学思才华,光耀于世。

对谢雍到处搜集祝氏遗文,以蝇头细楷抄录的心意和工夫,文徵明满怀赞叹和感激。至于何时方能达到这位宿儒的愿望,为亡友稍尽绵薄之力,文徵明轻拈着颏下的霜须,一时竟无从想象。

不知有意或是巧合,帙中《扇景和徵明》、《为谢元和索酒》、《沈先生临小米大姚村诗图歌》,竟同录于一叶之中。

“覆有高林载有苔,石公木客可参陪;山居事业略完具,只是无人肯入来。”(注六)

诗中的后两句,以恋慕红尘的人性,衬托文徵明早年扇景所表现深山无人的空灵境界。

沈周临小米大姚村诗图,是弘治年间在苏州所流传的故事:

苏州沈汝融,家藏一幅米友仁大姚村图卷,是有名的艺术瑰宝。成化末年,为中官王瘸,仗势搜刮而去。失去世守之宝的沈氏,自觉愧对父祖,寝食俱废,了无生意。沈周曾看过此画,其后又从外甥——徐有贞之子处,见到米友仁行书咏大姚村风物的三首诗。诗意唤醒了对米氏云山图卷的记忆,沈周乃背临一卷;优孟衣冠,用以安慰沈汝融,冲淡他心中的悲戚。弘治五年的旧事,当时年已二十三的文徵明,记忆犹新。枝山所作长歌,歌咏大姚村图的烟云变化神妙之外,更写出沈周的妙手与仁心。

至于索酒七绝,愈发显出苏州文坛先进的儒雅风流。

“如今不是三闾世,愧我缘何每独醒;为向东山寻醉地,一双香王快飞瓶。”(同注六)

使文徵明感到无独有偶的,册中别有一首《为文宗质索糟》七绝一首:

“真酣欲作刘伶藉,借兴非同屈子。买得淮鱼正堪压,问君能与一瓶无?”(注七)

此外,集中索扇、素剑等诗不一而足,充分地显示出枝山个性的率真与风趣。

嘉靖二十四年初夏,长洲王庭(直夫),从江西参议任内,得疾谢归,年仅五十六岁。因不附张璁而至宦途坎坷的胥台山人袁袠,则以四十四岁壮龄,自广西提学佥事致仕,归卧横塘别业。拒不参加南京乡试,甘于饥贫,却不愿请廪,志在经、史、两汉、金石的彭年(孔嘉),以及前此辞官的陆师道(子传),经常集聚于文徵明之门。评隲诗文,考校金石,不但户履常满,七十六岁高年的文徵明,也自然负起领袖东南风骚的重担。

“内翰小子师,卓行古人杰。辞金抗幼龄,解组修晚节。丹青纷云烟,篇翰烂虹霓,瑚琏世所珍,昭代表三绝。”——十怀诗(其一)(注八)

人品、节操、学识和艺术上的成就;从袁袠这首称颂文徵明的五律中,可以见出学贯古今,著作等身的袁袠,出入衡山之门,绝非偶然。

至于陆师道之春闱高中,到去官归吴,倏忽去来,更恍如南柯一梦。

长身玉立,容颜俊美的陆师道,自弱冠前后,就与文徵明相友善,经常方舟出游。嘉靖十六年,师道北上赴试之前,两人还曾泛舟湖上。放眼左右,千岩万壑,一片青翠。鸟啭猿啼,泉水争流声中,师道出绢求画。文徵明略加思索,随即搦管经营,至兴阑则止。回停云馆后,继续画画停停,那知图成未半,陆师道却已自礼部以母老乞养而归,时为嘉靖二十二年早春,从此正式拜于徵明门下。

陆师道中进士,颇经过一段曲折:

太傅李时阅师道殿试试卷,当即大为称赏,认为“文章贾董,笔法钟王”,拟置于一甲,甚至认为新科状元,也可能非此人莫属。首揆似乎也同意李时的看法,但他为笼络人才,欲先结识陆氏,再定取舍。命人邀致的结果,师道以士节所关,不肯往谒;使他既失望又愤怒,遂抑置师道于第二甲,授工部主事,改礼部仪制司。

对陆师道的不肯谒谢,首揆并不就此甘心,授官之后,仍然一意想罗致门下。师道不屑首揆所为,竟牺牲似锦前程,以母老乞归;其时年未三十,闻者无不为之惋惜。在人们心目中,徵明四绝,不减赵孟頫;陆师道不但均得其传,风骨品德,与文徵明亦不相上下。

同类推荐
  • 马云十年

    马云十年

    1999年的春节,马云在杭州的家中,站在桌子后面,连比画带说,向他的同伴进行了一次3个小时的“演讲”。
  • 蔡康永悬念

    蔡康永悬念

    这个男人,既不帅气,也不挺拔,完全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但是他硬生生地像朵鲜花似的从男人堆里脱颖而出,还成了娱乐圈“公认”的妇人之友。他究竟有何魅力,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看他的节目,读他写的文字,和他站在一起?他会把自己的爱情坚持到底吗?他会一直这么招人喜欢吗?
  • 曾国藩大传

    曾国藩大传

    他是湖湘大儒,步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创造了清廷任官奇迹;他创办湘军,为挽救风雨飘摇的晚清政府,克己勤政,鞠躬尽瘁;他是功成名立的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也是杀人如麻的“曾剃头”……曾国藩的真实面孔到底什么样?
  • 一代名帅名将兵法——徐向前兵法

    一代名帅名将兵法——徐向前兵法

    徐向前是著名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一位和他并肩战斗了半个世纪的老人这样评价他:一个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百折不找、战斗不息的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代名帅名将兵法:徐向前兵法》材料许多取自元帅回忆录《历史的回顾》。这不仅是因为材料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而且,这本回忆录写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极富个性,许多议论也相当深刻和精辟。在老帅的这些回忆和论述面前,似乎一切其它的论述都是多余的。作者所做的工作,只是将这些材料(包括红四方面军战史等其它史学著作、资料)加以梳理,并尝试着进行了一些分析一评论。严格地说,《一代名帅名将兵法:徐向前兵法》属于编著。
  • 洛克菲勒家族传奇

    洛克菲勒家族传奇

    《洛克菲勒家族传奇》由秦晴编著,洛克菲勒家族的庞大财富家喻户晓,在美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家族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繁盛六代,依然独“富”天下,不但涉足商界,留下了众多令人津津乐道的商业故事,在政界也颇具影响力,同时还热衷于慈善事业,名声远扬。《洛克菲勒家族传奇》讲述了洛克菲勒家族前四代人的事业与生活,告诉读者一个普通人是如何成为石油大王的,一个家族又是如何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的。
热门推荐
  • 死之主

    死之主

    掌握法则的人,叫做“神”,那神上面呢?青年不知道,他只知道,他需要前行,他需要知道。
  • 黄金旗的传奇

    黄金旗的传奇

    一面旗帜迎风而舞的背后,是一位位的传奇。
  • 千古月儿明

    千古月儿明

    世界上只有善良最了解善良,也只有善良最荒唐。有那么一双无形的黑手推动着无穷宇宙各个世界的灭亡。
  • 奈何深情赴白头

    奈何深情赴白头

    白清浅觉得夜知深就是她的天生一对,连名字都是一对的!清浅不知深!他是被人忽视的“短命鬼”王爷,她是白家捧在手心里掌上明珠;传言他为情所困,身受剧毒,她偷了外公所有珍贵药材,“喏,总有一款适合你!”白清浅看着眼前一袭白衣两袖清清的夜知深,一张俊美的面孔,虚弱而无力,却也盖不住一身的贵气,再看看这妖孽般精致的面容,果真是跟自己配一脸的如意郎君。夜知深今世本只想当个闲散王爷,平日里装装病,潇洒过活,奈何遇见了那个牵着他衣袖的白清浅,同时也牵住了他的心丝。“深深~”白清浅似有若无的牵着夜知深的衣袖,“今日清浅不是你的心上人了吗?”“浅浅日日是我心上之人”也唯有你是我心上之人。“世人皆说我只是贪图你的美貌!”“乖,不理会他们。”夜知深把某只搂在怀里轻轻顺毛。“我明明想要更多!”某只从男人怀里抬起头,眸子里透着狡猾,像一只得逞的小狐狸。白清浅,一见知深误终身!“但是我甘之如饴”夜知深,“千年万年,你便是这人世间与我的温暖”只是一个衿贵小姐和病娇王爷的甜宠故事,欢迎入坑,三分虐七分暖!
  • 浔之所向

    浔之所向

    雨,不停地下。未漓川中。河水暴涨,漫过河堤,绵延至不着边际处。伴随着一声惊雷,一个小女娃呱呱坠地。
  • 重生后婚:腹黑帝少百追妻

    重生后婚:腹黑帝少百追妻

    她,外刚内柔的小女人。他,狂拽酷炫的大总裁。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每一处都有他的产业,可以说,他随意的一个决定,会给整个商场造成极大的变动。纵使他冷静淡定无情,依旧是所有女人的梦中情人。他想要的就一定会有,换言之,没有什么是他得不到的,可自从她出现后,这一切似乎都被打破了,他的神色有了慌张担忧甚至快乐!他一味的靠近换来的却是她的逃离,他告诉她:“女人,只要你愿意在我身边,我可以给你一切。”“那…倘若我不要呢。”女子狡黠的一笑回答道。男子愣在原地,此时微风四起,似乎不知该何去何从。
  • 逗比皇后玩转后宫

    逗比皇后玩转后宫

    冷氏集团的千金大小姐因为一包凤爪来到异世界,且看她如何征服晨曦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的皇帝吧!(我是新手,如果写的不好,勿喷。)
  • 你是黎明亦是光

    你是黎明亦是光

    你是黎明亦是黑暗。男主:谢南城女主:叶晗叶晗是一个资深的网瘾少女,而谢南城是肖煜的小叔,肖煜何许人?没错,他就是叶晗的网友后续发展敬请期待如果雷同,纯属巧合!本书纯属虚构,望不要当真!
  • 另一个世界King

    另一个世界King

    相隔200年的另世,奇幻的穿越,天蝎与天蝎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初次见面,就如入战场,火药味浓厚。。。欢喜冤家,离奇的遭遇,深厚的友谊,邂逅的爱情。。。让我们一起开起穿越的奇妙之旅吧!
  • 逆爱的幸福

    逆爱的幸福

    她是倒了多大的霉啊?明明是救人却被误以为要害人,老天是在跟她什么玩笑?还有,那个男人凭什么一见面就要她赔一万?她哪有那么多?全身上下连1000块钱都没有,还冷酷的说没钱就用身体还,拜托,她才不要出卖肉体咧,什么?是当保姆?早说嘛,害她还在那里害怕,这个男人就是有病,先是打碎屋子里的贵重花瓶,后是要她陪他练拳,被打得鼻青脸肿的,4天不能下床也就罢了,她明明就应该讨厌那个男人的,可为什么会在他喝醉时因为照顾他,而稀里糊涂的躺在一张床上后,变得暧昧不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