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48000000030

第30章 幽斋古石

对年逾古稀的文徵明而言,儿子是他生命和艺术的延续,平日呵护之外,在艺术传授上,也不遗余力,冀能青出于蓝。儿子的潦倒场屋,使他不时发出无奈的叹息,像他、许多好友和门生弟子那样,功名得失,只好委之于“命”。文徵明原有三子,不幸折去季子文台,为此,他曾致书王守,表现他那刻骨铭心一般的苦痛;唯由于文献资料所限,人们对文台所知甚少。

弟子,则纯是他艺术生命的延续和发扬,在与他们的杖履偕游中,不仅受他们的扶持,感情得到寄托,无论他们的思想谈吐和各异的艺术风格,都可以使他得到一种教学相长的喜悦。例如陈淳、朱朗、周天球等。莫不谊介师友之间,不为严肃、刻板的师生礼节所束缚。对于性情高洁,和他一样能急流勇退的王穀祥,则言笑游憩,就更加不拘形迹。

大约嘉靖二十年春夏之交,文徵明在一个偶然机会中,购得南宋钱塘画家夏森的画册,共二十六幅。世人多知与马远并称“马夏”的夏珪(禹玉)山水,笔法苍老,墨沈淋漓,境界高深,但很少见到夏珪之子夏森的作品。有人说夏森笔法墨法,与乃父相去甚远;可是从文徵明所购夏森山水册以观,其墨色、意象、苍润之感,实不下于夏珪的遗迹。文徵明的真赏秘藏,一向不轻示于人,以免因身外之物,招灾贾祸。却例外地,把珍爱不已的夏森册借予王穀祥,使能尽情地玩赏。王穀祥朝夕披览,爱不忍释,于六月下旬,竟整册临摹一过,借消长夏,亦无负于乃师之垂爱。

不久,同门好友周天球(幼海)过访,见到临作,甚为欣赏,王穀祥也即赠之以去。哪知十余年后,周天球将临作二十六幅装裱成册,持请王穀祥题跋之际,文徵明所藏夏森原册,却已为时宰(按,可能为严嵩)所夺;吴中仅余王氏临册,堪谓优孟衣冠,使王穀祥叹息不已(注一)。

大约在王穀祥将所临夏森画册,赠送周天球前后,文徵明和王穀祥师生二人,相偕泛舟石湖。前一年八月既望,他们也曾泛舟于此,水波荡漾,群山环峙。想到苏东坡赤壁之游,文徵明画兴勃发,乃搦管为爱徒作《赤壁图》。时隔将及一年,旧地重游,王穀祥从行箧中,取出《赤壁图》共相玩赏。文徵明乃凭着记忆,补书《赤壁赋》(一说,书赤壁赋于嘉靖二十一年)于后:

“……舟小搖荡,且老眼眵昏,殊不成字,良可笑也。”(注二)文徵明满怀感慨地跋于卷尾。

另一位为文徵明所钟爱的晚年弟子,是籍隶吴县的居节(士贞、商谷)。居节家贫年少,从这一年起,就学于文嘉。居节不但聪明,且在书画方面,都已有了相当的基础。一见到太老师得暇,便趋前请教书画。有时文徵明也毫无吝啬地把精心之作,送给居节。久而久之,他索性把这贫苦而勤奋的少年,从次子书斋带领过来,收为自己的入室弟子;一时也传为艺坛佳话。

文徵明七十四岁那年,为居节所作《湖山新霁图》,可以看出他对晚年幼徒的宠爱。

时近深秋,居节以佳纸一幅,恳请文徵明作山水小景。正在构思时,适巧有人以赵孟頫的《水村图》相示,秀润的笔墨,淡雅幽深的境界,立刻引发出文徵明的灵感。但,由于连日宾客纷扰,只能在应酬之余,时作时辍,半个多月后,始渐完成。文氏对于古画,一向只求深入地体会画意,很少一笔笔地临摹,对于《水村图》也不例外;看来墨色苍古清润,极能把握赵孟頫的位置,却又不求形似。此外,细加品味,也隐隐含蕴着黄公望的气韵,冶多位古人的风格于一炉,再加以自己的胸臆,是文徵明令人激赏不已的高明处。他在跋中谦冲地表示:

“……老年迟钝,聊用遣兴耳;若以为不工,则非老人之所计也。系之诗曰:‘老人长日不能闲,时寄幽情楮墨间,岂是胸中有丘壑,聊从笔底见江山。’……”(注三)

文徵明写得虽然谦虚,但,面对来访的弟子陆治(包山、叔平)和周天球,仍然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说:

“是纸可敌赵文敏。”(同注三)

周天球从太仓前来停云馆就学时,仅十六岁少年,转眼间,年已而立。连袂来访的包山陆治,则已年近知命。这位自青年时代便游于祝枝山和文氏之门的陆治,像文徵明两个儿子一样,多才多艺,满腹诗书,却久困场屋,不得一第,索性连廪生都想辞去,以免空耗公粮。倒是督学赏识他的才行,令为贡生。从此遂衣处士服,离开西洞庭,像杨循吉一样,隐居支硎山上。陆氏少年习武,好为游侠,他的深隐,在人们心目中,反而蒙上一抹神秘的色彩。

陆治在写生,和徐、黄体花卉方面的成就,接近陈淳;其山水则以两宋的李成、郭熙、马远、夏珪为宗,不像陈淳那样写生姚山云烟,遥承二米和高尚书的衣钵。

那一次相偕造访停云馆,纵观徵明师的得意新作,使他们留下毕生难忘的印象。三十余年后,周天球犹对小师弟居节的机遇,羡慕不已,对老师《湖山新霁图》的成就,称赏备至:

“……每窥先生暇,辄以书画请,先先辄应之。故士贞所得良富;然其中之绝佳者,惟此湖山新霁图耳……球尝见文敏水村图;固精绝,恐不逮此之遒劲也。……”(同注三)

嘉靖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一日,文徵明妻子吴夫人逝世,享年七十有三。

吴夫人和徵明同庚,苏州昆山县人,为已故河南布政司右参政吴愈的三女。结婚那年,他二十三岁,奉父命,正从学于吴江县隐士史明古。

史明古在批示他所作《重庆堂记》和《水月观记》二文的信中,附赠贺礼:

“……以原藁奉上。佳期在迩,云鹤绫裙段一事附去,聊佐盈门利市之末。……”(注四)这信,他仍珍重收藏。

文徵明既不事生产,又不耐尘俗,婚后五十年间,所有家务,悉委之于吴夫人。无论丧事、婚嫁、筑屋、置产,丝毫不让文徵明操心,使其专意于文学和艺业。

犹忆到达北京之初,食住不便,生活费用无着。仆夫病倒,愈发使他起居乏人照料。加以政局混乱,满心焦虑……如非吴夫人及时北上,重新稳住他生活的脚步,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吴夫人辞世之初,文徵明心中一片茫然,尤其友人吊唁,或致奠仪,回函答谢时,戚然的心境,随笔墨而俱现:

“……使至辱书,知贤令人遽尔违世,良用惊悼。区区比日,亦抱此戚,情悰愦愦,不能为怀。矧君伉俪之重,悲怛何如!秋深气候未调,惟尊生自广。……”(注五)

文徵明和这位友人,真可谓“同病相怜”,他只能强抑制住内心的悲痛,安慰友人。旧日所求的画卷和画扇,也一并如约付予来人带回。

另一札,则是回复类似画商的信,其人不但吊唁、致赙,且遗以重金,求作卷轴扇面,无计其数。这笔原可济一时之贫的润例,此刻于他,似乎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而且,无论精神和情绪,他都无法荷此重负。他在信中写:

“昨承惠吊亡妻,兼赐厚赙,区区偶出,不获拜辱。方愧念间,再领诲函,重以仪币。情意稠叠,推与过情,潦倒末杀,何以堪此,只自惭悚耳。所委卷轴扇头大多,七十老人,加之病冗,实不能猝办。谨留一卷二扇,稍需数日课上,余且奉还,更伺他日,得为干当;佳币并就纳还。……”(同注五)

像这样,连楮素及预付笔润一并璧还,也正是他洁身自持,分外之财一介不取的个性表现。

除声色犬马不为文徵明所近外,许多爱好和习惯,他与其高徒陈淳,倒极为相像。

归隐后的文徵明,由于停云馆缺乏叠石莳花植木的空间,只好把所好寄托于王献臣的拙政园中。陈淳则以禽鸟花木亭台来点缀陈湖上的农舍;他有时称之为“五湖田舍”,有时称作“姚山田舍”。文徵明不但爱惜朋友远道送来的温兰,到洞庭西山时,对徐缙厅房内外的奇花异卉,流连玩赏之外,更当筵挥毫,为花写容。陈淳一遇奇花,也便如痴如醉,爱不忍离。

例如嘉靖二十年秋天,他到胥口一带访友。佳友、美酒、名花,使他流连忘返。尤其那株盛开的茉莉,清芳四溢,姿态优美。友人知道他的癖好,当陈淳解缆欲返时,赫然发现那盆茉莉已在船上。惊喜中,对主人相知和体贴,生出无限的感激。回到田庄后,迫不及待地秉烛对花。在篱落的衬映下,愈发显得明洁可爱。陈淳呼酒挥毫,写出花的神韵,用以报答友人的深情厚意(注六)。

文徵明尽管爱花,并以“玉兰”为堂名,却不致像其高足那样,连梦中都见到花神。某年,十月廿四夜,陈淳梦见一位仙裾飘飘,姿容美丽的佳人,坐于他书房的东舍。当他走近的时候,美人起身向他拜了四拜,且拜且说:

“余别你门,穿江蹈海。”言下哽咽,仿佛不忍作别。陈淳醒来后,推测梦中人的语意,可能是他自幼爱画的水仙,托梦告别,乃就枕上赋梦水仙七绝一首,以为纪念:

“曾将觞酌对君倾,小圃年来欠合并,最是主人情不极,梦中依约睹轻盈。”——《梦水仙》(注七)

文、陈师生,都善于米氏云山,似乎也都感染了米元章嗜石之癖。

陈淳读书作画的西斋,庭院清静整洁,向少尘氛。偶尔一二只禽鸟,飞鸣而至,仿佛在探慰孤独中的主人。轩前供古石一块,石虽不大,但雄奇多姿。当其淋沐在风雨中时,一种特异的光泽,四面流布;“古石轩”之名,因此而来。陈淳时常轩中独坐,面对着这亘古无言的知友,诗思画意,不知不觉浮现于胸臆。

阅历过“西苑”仙境和无数名园叠石的文徵明,每次莅临之际,也对西斋古石,情有独钟:

“玲珑苍壁太湖姿,浪蚀沙淘四面奇;百穴晴牕通玉女,一拳小石梦仇池。乍逢合下南宫拜,欲咏还输白傅词;使拟高斋题列岫,朝来秀色满檐帷。”《道复西斋古石》(注八)

也许,师生二人性格上的狷介,就很像那块幽斋里的古石似的,在风雨中,别具情韵,陈淳在诗里写:

“晨兴颇闲适,独坐看古石;最怜风雨深,四面流光泽。……”——《古石轩独坐》(注九)

陈淳在嘉靖二十二年八月四日所作《昆山图轴》上题:

“久不入城府,缘有山水之癖。今日偶过龙泉山房,坐玩水石,种种可爱。中有昆山壁景尤奇,主人见余酷嗜,因割赠余;余愧夺人所好,故写此纸答之……”(注十)

这又是陈淳爱石成癖的明证。盆中石壁,苍苔密布,辍以花草卵石,在白阳山人陈淳的笔墨下,别有一种劲挺的气势,堪为其晚岁的力作。

如果比较一下陈淳在文徵明书画后面所作的跋语,也可看出随年齿的增长,有着明显的差异:

“秋日辨之携此卷索余画,既展卷,见吾文师戏墨,不敢援笔,敬书数语归之,丁卯陈淳谨识。”(注十一)正德二年,陈淳书于文徵明《温兰图卷》后面的跋语,对师门尊长之作,表现得恭敬而拘谨。

嘉靖八年二月六日,在文徵明《落花诗图合璧》(注十二)卷后,亦仅书年月及:“白阳山人陈淳观”数字而已。

至嘉靖十年左右,陈淳题文徵明早年山水画时,语气态度,就大有改变:

“余幼入太史门墙,才德倾动海外,书画冠绝古今,日无虚刻,笔无草率。

此卷精妙入神,生平得意作也。珍之,珍之。门下士陈道复。”(注十三)

“嘉靖壬辰春日,石门王子,自海虞访余于湖上,盘桓信宿,别去数年。戊戌之秋,复来过湖上,持吾师衡山先生所图七星桧见示。曰:‘此昔年访君,别后见衡翁,丐得此卷,茲持来欲求赏鉴数语。’余谛观之,不能释手。盖吾师得意作也。其笔法得松雪公三昧,故染勒秀润,若出一手。

当不易畀人,今君乃不烦请谒,遽尔得之;非高标儒雅,有以惬其神情,莫能与也。石门子,其十袭宝藏之,道复谨志。(注十四)

戊戌为嘉靖十六年。回忆陈淳父亲殁后,文徵明不忍见这位世交子弟,入室高足征逐声色,一度当筵拂袖而去。此后,陈淳即于书画路途上,力求脱胎换骨,摆脱文氏的影响。文徵明则对人表示:“我,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从前述文徵明早期山水、七星桧卷后两跋观之,使人不禁联想到,师生间中年的一点心结,早已冰释。随着年龄的增长,陈淳对乃师看似拘谨的性格和书画——实则含蓄醇和,可能有了更深的理解。因而面对作品,发出由衷的赞叹。

陈氏家财,从陈淳父亲逝世后,就已经开始败落,而以陈淳北游太学期间为甚。由于所托非人,家中有童仆偷盗,外面府县吏繇勾结侵凌,田亩一天比一天减少,而官府租稅却并未消除,是家道衰败的主因。陈淳卒业太学南旋之后,只知和名人雅士,文酒欢聚,不事生产。倒是嘉靖初年,知府胡缵宗等,想为他查稽家业,但是,已经无法补救了。

陈淳平日不卖书画,即使流散出去的书画,也不为一般人所重。巡抚都御史陈益盛,知道他精于书法,特别开馆,礼聘陈淳书五经周礼,镂板置之学府,使陈淳一时声名大振。但,依旧无补于家庭生计。

一年,冬至大雪纷飞,满头白发的陈淳,对酒自酌,妻、子饥寒之色,使他心中暗自惭愧,乃吟五古一首:

“……遐思不可举,对酒还自倾。白发满头颠,百事浑无成。家贪愧妻奴,身贱惭虚名。沦落非所耽,聊尔殉闲情。”——《至后值雪作》(注十五)

嘉靖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夫人张氏,在贫病中远离尘嚣,使陈淳进一步陷于孤寂。

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来形容陈淳父亲陈钥遗留的家产,似乎也很恰当。陈淳晚岁,虽然生活日益贫困,唯园产尚有数处。如葑门内,以善书闻名的长子陈枚所居的“城南草堂”。坐落陈湖之上的“五湖田舍”,依旧是他主要的啸歌所在;二子陈树,是否承欢庄中,则不得而知。长孙陈燦,读于塘南吴淞曲的别业;陈淳偶尔扁舟载客,探看长孙,也在嫩竹新荷间,巡视他那没落中的王国。次子陈栝,不仅善写花鸟,他那饮酒放诞的生活习惯,也很像乃父,颇具林下风范。陈淳晚年,陈栝隐于陈氏另一庄园所在的白阳山;山近苏州城西三十余里的灵岩。他能定下心来读《礼》,倒使陈淳颇感欣慰。

陈淳暮岁,当声色之嗜,携妓之癖,像他笔下折枝花卉、米氏云山一般,设色愈来愈淡,墨沈愈来愈多时,他对居处的选择,也随之有所变化。

“城市非吾性,无端住浃旬;交游仍不绝,诗酒复相亲。问齿已垂老,谋生怪益贫,不如速去楫,眠食任天真。”——《城居怀田舍》(注十六)

城居不能适情任性,不若田舍、浩歌亭之自由自在。但,回到田舍之后,遥望西山,在云端隐隐现现,他却又深觉湖居不如山居那么幽深僻静:

“我生寄迹陈湖上,湖水天光相荡漾,朝涵海日暮山月,披揽神情亦夷旷。有时举首见西山,万叠烟云指顾间,对酒令人几惆怅,此身未得常跻攀。……”——《赠山中人》(注十七)

不过,赋这首七古的时候,他已如愿移居山中,和次子陈栝,同栖白阳山的庄园。时为嘉靖二十年冬至二十三年之间,甚至于已迈入他生命中最后的一个“四季”。

同类推荐
  • 裴艳玲传

    裴艳玲传

    她是裴艳玲,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五岁登台、九岁挑梁、十三岁唱红。她转艺多师,戏路宽广,文武皆备,唱、念、做、打俱佳,京、梆、昆、乱不挡。娇娇女儿身,却擅演一身正气、铁骨铮铮的血性男儿。高亢嘹亮的嗓音,行云流水的行腔,干净利落的动作令人拍案叫绝。有人说,梅兰芳演女人演得最好,而裴艳玲,演男人演得最好!如果你知道梅兰芳,那你同样应该知道裴艳玲。她与共和国共同经历了梨园的风雨飘摇,她悲欣交集的多半生亦歌亦泣。尽管传统艺术的式微和京剧的沦落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有裴艳玲在,有裴艳玲这样一代卓越的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就有继续顶天立地地留存人间。她,注定是一个传奇。
  • 三岛由纪夫传

    三岛由纪夫传

    “三岛有个非常大的本领,就是使人觉得自己是他最好的朋友。他死后,每个朋友都不得不承认,他们了解的三岛只限于他有意袒露的局部。”西方最早的三岛传记之一,研究三岛的重要参考文献,为读者提供更多线索,稍稍走近这位谜一样的天才作家,这是借三岛诸多亲友的眼看到的三岛,也是从三岛的文字里读到的三岛。国内首次引进,填补了该传记在中文版上的空缺。我认识三岛是在1964年,当时我开始翻译他的一部题为《午后曳航》的小说。之后两年,我经常与他见面。我在他书房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直到深夜他开始写作。我常常是他聚会的客人中唯一的外国人。那是让我兴奋陶醉的时期:我二十四岁,一个东京大学文学院的学生,和日本最有名的小说家交上了“朋友”。当然我们并不是真正的朋友。从三岛的角度看,他可能是喜欢和我在一起的。我可能是他遇到的唯一既擅长翻译,又在扳手腕时能够赢他的人。我确信这一点很重要。可是在1965年底,我让他生气了。在他以为我会翻译他新出版的小说时,我却拒绝了,他决定不再和我来往。……四年后他的死讯传来,我决定写一本书。
  • 言畅心品

    言畅心品

    翻开《言畅心品》,第一篇“畅言视界”,里面充满了“生命的意义在于探索与发现,企业的生命莫不如此”、“人生在世,需能在出世与入世之间行走自如”之类深刻的警句和段落。关于时代进步与企业发展,关于企业家成长,关于为人之道与经营理念,关于时局与历史,关于文学与艺术,关于情感与宗教,它们如此沉重,而言畅却如此轻盈。第二篇“言畅诗书画”,我见到了作为诗人的全晓畅。关于诗,关于诗人,关于女诗人,话题太大,一言难尽。似乎我们的时代,诗人已经消失了,消失在日渐稀薄的空气和斑谰的时光之中,了无痕迹……
  • 赵佗

    赵佗

    本书介绍了秦朝将领的生平事迹。内容包括:秦拓南疆,屠睢裹尸;史禄凿渠,赵佗戍越;秦开三郡,番禺首县等。
  • 孟子传

    孟子传

    特立独行的“亚圣”,笑到最后的理想者!深刻解读一代智者光辉的仁政思想,生动描绘一个圣贤的平民生活。孟子是继孔子后重要的儒家思想家、理论家,被称为“亚圣”。本书以生动的笔触再现了孟子生活的时代以及孟子一生不平凡的经历,通过艺术形象阐发了孟子的“性善论”理论和“仁爱”思想,既具有可读性也具有研究价值。
热门推荐
  • 却也平庸

    却也平庸

    天家有三个孩子一个是太原城赫赫有名的文雅公子,一个是军营里威风凛凛的冷峻领帅,偏偏这个最小的,平庸无才,在宫里,他是兄长们的乖弟弟,在外面,那就是太原城的扛把子!除了一张好看的脸,任谁说起来都唏嘘……小白虎李涟歌,国公府的嫡三姐儿,太后娘娘的亲侄孙女,城里俊郎的少年无数,偏偏谁都看不上,就瞧上了天家那个平庸的五儿子。他脾气不好,她觉得是他受了委屈;他做事不着调,她认为是他性格独特;他琴棋书画没一样拿得出手的,她说男孩子不需要那些东西;她不准别人说一句这小子的不好当有一天那披着羊皮的大尾巴狼露出了尾巴,发现那平庸的小子摇身一变突然文武全才,还能下的一手好棋的时候,涟歌愣住了别人都说他不会下棋,不是那块料子,又岂知这小子是把所有人都安在了棋盘上,置了一场真真的绝妙棋局……/古言半甜宠,男女主皆有隐藏身份
  • 痴傻王爷冰山妃

    痴傻王爷冰山妃

    玉兰独自香,彼岸花开伤!清幽静香,冰玉兰心的冰爵,重生而来,遭遇连环算计,嫁给青幽帝国一个天生痴傻的王爷为妃。花开无叶,叶生无花,无生无死无若悲,身在幽暗,生在黄泉,长于彼岸。无生无死的青幽鬼王,却在这里遇到了她。白与黑的相遇,就像白天与黑夜的无缝连接,诡异的和谐。
  • 滴水恩骨肉情

    滴水恩骨肉情

    往事的记忆,让你我一同翻阅。我会将自己喜欢的电影续集一一写下,而今年就是《大鱼海棠2》,让你我共同见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呆萌学妹不要跑:傲娇学长很烦恼

    呆萌学妹不要跑:傲娇学长很烦恼

    青梅竹马揭发她的喜欢,害得她被迫转学去了美国,颓丧之际却没想到一切正在悄然发生变故。她拖着行李箱站在他身侧,巧笑嫣然,引起腥风血雨。她不再任人欺负,冷漠地将敌人一个个扫除,青梅竹马突然电话告白又有怎样的阴谋。一直对她如同亲妹妹的学长也对她有了别样的感情,而她厌倦了一切,含泪离开。日夜兼程逃遍全世界,最后无处可去。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宛如天籁,那一刻,她扑进他的怀抱。大声告诉属于她的他:“我爱你!”金橙夫妇在线等你撩~敬请期待全新力作!
  • 从二次元回来做自己的妹妹

    从二次元回来做自己的妹妹

    (本小说是慢热型,标题内容在前中期会出现,望耐心等待)一场不明原因的车祸,让自己获得系统,变身绝美萝莉穿越至各种动漫,穿越回来还能成为原来“自己”的妹妹。与原来的亲人住在一起。
  • 志人同

    志人同

    生命里有太多个意外,如不能积极应对,也要让它值得回忆
  • 沽龙引

    沽龙引

    别问我龙的出生,我们都是华夏龙的传人,那些从人类文明长河里漫游过的几千年。是龙族们念念不忘的前世今生,有幸的是今天我们都活到了2012,龙年里那些被人遗忘的故事你还记得哪些?我曾为魔幻中红龙在永恒之井大爆炸前投下的那里魔幻种子而感动了一个青春。
  • 至神撼天

    至神撼天

    神之极致,一怒惊玄黄,一笑落日月,天道不公,仗剑封天。当国破家亡的少年,走上茫茫的复仇之路……
  • 我的创世笔记

    我的创世笔记

    这是一个初中生成为创世神之后,带着宠物穿梭于各个世界之间,为创造自己的世界而作准备,并愉快的收小弟的故事。安小茹:谁是宠物啊,给我说清楚,喊我姐!选错了作品分类,投错了区〔 ̄^ ̄U〕新人新书,请大家多多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