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48000000029

第29章 翰林坊

“种竹开三径,编篱翠作屏;怜公千载调,忆别两秋萤。杯盏香醪白,盘餐菜甲青;因过问奇字,醉卧子云亭。”——《过陈丈白阳田舍留集浩歌序》(注一)

时常前往石湖草堂和楞伽僧舍读书的文肇祉,最感到庆幸的,是在雅宜山人王宠仙逝前,随祖父造访越溪草堂,瞻仰这位高人的丰采气度,参与诗酒唱酬。

他像父亲和叔父一样,对祖父文徵明这位早年弟子,性情狂傲不羁的陈淳,有种说不出的景仰和好奇。他知道曾祖父温州公文林和陈淳的祖父,已故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陈璚的深厚交谊;而祖父书斋西侧的“假息庵”,就是陈淳学习举业时,由其尊人陈钥出资兴建的。

在文徵明归隐前后,陈淳也自北京太学卒业归来。但,由于陈淳不顾堂弟兵部郎中陈津、中书舍人陈渶、和侄儿荆州太守陈樁的劝告,前往南都就选,因此,陈淳多少年来,就只那样闲闲散散。经常与几位名士在竹围花绕,背山临水的浩歌亭中饮酒赋诗。酒酣之后,不是点染花卉山水,就是挥洒作大草数纸;自己也以为是神来之笔。

陈淳曾赋《秋日浩歌亭》五律一首:

“老去惟求志,荒亭日日开,一尊聊自适,三益几时来?回首碧山暮,惊秋红树衰,忘机吾已久,鱼鸟不须猜。”(注二)

从少年时代起,文肇祉就梦想能在陈湖田舍的浩歌亭畔,和这位散仙般的书画前辈,接杯酒之欢。由前录诗中,不难感受到文肇祉心中的欢悅与骄傲。

高隐陈湖田舍的陈淳,偶尔也会驾着他的书画船,沿着葑溪航向葑门内的“城南草堂”。草堂属其先人遗产,他留儿子陈枚、陈栝和陈树轮流看管;读书并奉祀先人。他之入城,探视儿子之外,有时访友,有时勉强赴守、令之邀而至,不过停留数日,随即返航湖上。他喜欢把船在僻静的地方野泊,自由自在,不受干扰。肇祉对陈淳形容那首船的题画诗,记忆犹新:

“兰舟来去任西东,书画琴棋满载中;试问如何闲得甚,一身清癖米家风。”(注三)

肇祉觉得,这倒可以和传说中“葑门二朱”,朱存理的野航号,先后辉映了。

年逾知命的陈淳,每到玉磬山房中,仍旧和年轻时一样,面对文徵明新栽的奇花异卉,玩赏得如醉如痴。偶然兴至,借徵明笔墨挥洒,少用丹青,多以水墨点染;下笔迅速,顷刻而成,却别有一种神韵。对此,王穀祥至表钦佩,他赞赏陈淳的水墨花卉:

“每下笔写生,似草草立就,而天真烂发,自臻妍妙。”(注四)

玉磬山房初成,文徵明把得自京中的书画和秘笈,陈列架中;其中不乏内府赏赐。陈淳感动之余,曾留下五律一首:

“秋暑殊未解,言向城北隅,爰登君子堂,如坐冰玉壶。纵观循吏传,载展醉仙图,如恐褦襶说,此意真成孤。”——《新秋扣玉磬山房获观秘笈书画》(注五)

久知陈淳寄情声色的文肇祉,对陈氏早年因当筵的歌衫舞袖,与祖父间所发生的不快,也微有所闻。背着性情严肃的祖父,陈淳风流蕴藉,引人遐思的《如梦令》,更能琅琅上口:

“前夜那人虽小,世事胸中了了,执手已堪怜,况复歌声窈袅。倾倒,倾倒;不计酒筹多少!”五阕之五(注六)

这位视金钱如粪土,名满苏州的高士陈淳,仿佛夜空中的朗星,吸引着文肇祉的注目。

嘉靖十七年五月十七日,徵明的爱徒王穀祥造访停云馆。也许由于暑热蒸人,话题从窗外搖曳的竹影谈到画竹上面。文与可、苏东坡、顾定之……两人历数宋元画竹名家,分析各种不同的风貌和章法。

文徵明笔下兰竹不在少数,近年于竹姿竹影之外,对于如何表现竹声,也别有一番心得。不久前,曾作《听竹图》一幅。布局十分简单,墨枝数茎,略分远近,却含着若断若续,不疾不徐的天风和凉意。他知道,这是竹声与心声互相应和的表露。他几乎无日不面对着竹,更经常沐浴于竹风、竹雨之中,何以只有此际,才感到与竹同其声息?那么微妙、细致、冷冷然的相求相应?似乎仅能说是出于一种闲、寂的心境。其中况味,很近于弘治五年,沈周在其《夜坐图记》中,所描绘那种体认:

“……余性喜夜坐……然人喧未息,而又心存文字间,未常得外静而内定于今夕者。凡诸声色,盖以定静得之,故足以澄人心神情,而发其志意如此。且他时非无是声也,非不接于人耳目中也;然形为物役,而心趣随之,聪隐于铿,明隐于文华,是故物之益于人者寡,而损人者多。……”(注七)

弘治五年,沈周已六十六岁高龄,如今,文徵明也年近古稀,他深觉一个人的体验、悟力和心境,与年岁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在《听竹图》上题:

“……谁云声在竹,要识听由己;人清比脩竹,竹瘦比君子,声入心自通,一物聊彼此。傍人漫求声,己在无声里;不然吾自吾,竹亦自竹尔,虽日与竹居,终然藐千里,请看太始音,岂入筝琶耳。”(注八)

当文徵明和王穀祥闲话画竹,并回忆画竹往事时,知道雅好花卉木石的王穀祥,有意于画竹,乃寻觅楮笔,意欲示范一二。不料王穀祥已先自案头,检出装好的素册,共一十一页。晴窗之竹、风竹、雾竹、白描竹、和荆棘同生共长的野竹……文徵明似乎已经忘掉暑热,口述笔画地就笔法、墨法、布局,一一加以指授。并于尾页,以行书作跋,写出课徒、消暑、闲窗清话的风范(注九)。

师生言谈中,也提及文徵明另一件索笋、写竹的趣事:

退隐林下的文徵明,不但对藩邸礼物概不收受,即使巡抚、守、令邀宴或有所馈赠,也均予婉谢。唯好友所赠阳羡茶、虎丘茶以及惠山泉,不但欣然领受,且往往亲自引火煎烹;而以佳种美笋为赠,似乎是鲜有之事。

前一年二月底三月初,文徵明饱尝友人所赠新笋,大快朵颐,并自煮白泥茶,仔细品味那缕余甘之后,搦管先写了一首南宋文学家杨万里(廷秀、诚斋)的“谢唐德明惠笋”诗。然后,再次韵一首,作为对友人的答谢。

“……得珍不向街头卖,知有清贫老饕在。老夫搘鼎煮白泥,试语肉食谁当奇!饱食晏眠无愧怍,何愁门外黄尘恶!”(注十)

综观杨万里生平,不但服膺“正心诚意”之学,于奸佞胁迫之际,更有威武不屈的风骨;文徵明藉书万里谢惠笋诗并和韵答赠,是否有所寄寓?不得而知。但却引来友人和韵,以及再次赠笋。文徵明只好再和一诗,并风趣地在诗序中写:

“再承馈笋,兼贶高篇,雅意不敢虚辱,再叠前韵,奉往一笑。卒章云云,聊用趁韵耳,非真有所觊也。呵呵——”(同注十)

这种风雅的游戏,经过几次后,一次比一次鲜嫩的珍味,使文徵明嗜此不疲,最后索性以诗索笋:

“自笑孱躯如束玉,胸次能容渭川竹,故应秽去清虚来,不独见之心眼开。市上非无禁脔卖,此中别有清风在,竹里禽呼滑滑泥,竹根稚子斑离奇。甘香能使腥鲭怍,乞索莫嫌吾太恶徵明顿首帖上……”(同注十)

本年春二月,徵明画紫竹一卷(注十一);绘设色紫竹四竿,未落上款。这与前述的谢笋、索笋诗,原属不相干的两件事物;然而,不知何时,却为好事者,把诗笺截去受信者的名姓,装裱在紫竹卷的后幅。幸而两者都落了年款,否则,究竟谢笋以绘竹,或因画竹而赠笋,将成为永远的悬案。

六十九岁,文徵明即将进入古稀之龄,缅怀生平,荣辱之念,可谓淡泊如水;得知郭巡按奏请为他建“翰林坊”于德庆桥,以表彰其贤德的时候,心中大感骇异。他自认为不过是一个贫穷潦倒的儒生,大半生的时间,颠踬于场屋。年逾知命,幸蒙恩宠,厕身于士大夫之间。位卑望轻,并难以适应宦途的繁重复杂,才退隐林下;既不想以此邀名,也并不以之为高。

即以苏州而言,位高望重,有功于社稷、乡里的贤士大夫,比比皆是;倘若他贸然接受表彰,以“贤德”居于诸君子之上,实所不愿为之事。

文徵明以为,自从祖父文洪、父亲文林和叔父文森为宦,街坊父老,莫不为之欢喜赞扬。且世居里中,值此岁歉民穷,连赋租都难以筹措的时候,倘若因一己荣耀,大兴土木,无丝毫荫庇,却苛扰闾里,非仅内心难安,也有违里中父老当初一番赞喜之意。

经过一再思虑,文徵明決定以年老病倦为由,作书命儿子代陈知府王仪。祈其转达巡按宪府;以免一旦移文下来,限期督建,再求停止,恐怕已经势不可能。

王仪字克敬,号肃庵,文安县人,嘉靖二年进士。当其擢御史,巡按陕西与河南时,曾不畏权势,劾辅国将军裕椋,使裕椋遭致夺爵禁锢的处分。

十二年,王仪出任苏州知府,极受苏民爱戴。不意被禁锢的裕椋潜行入都,运用一切权势关节,诬谮清廉正直的王仪。在苏州士民的关怀和失望中,王仪奉诏回籍,听候审理。官司过后,王仪为言官荐起,任江西抚州知府,不久又应苏民之请,诏许其再度知苏。

当文徵明把申请免建翰林坊的希望寄托王仪之后,因王仪之耿介性情,在《与郡守肃斋王公书》(注十二)中,除述说所虑各种缘由之外,特别引用《吴郡志》中的一则掌故,开悟王仪,以求成全他便民的一番诚意。

“……宋蒋堂希鲁,以礼部侍郎致仕居吴时,胡文恭公守郡,以其名德,因即所居,表为‘难老坊’。蒋公愀然不乐曰:‘此俚俗歆艳,内不足而假之人以为夸者,何以至于我也!’胡公即为撤去,当时以为美谈,迄今传示方册。……”

接着,文徵明又以委婉、谦虚兼带几分幽默的口吻,申诉所望:

“……某自视于蒋公,无能为役;而明公则今之胡公也,且某素蒙垂爱,其忍以俚俗小人待之哉!某虽非足于内者,然窃欲自附于知分守己之士,以求免于务外为名之愆。惟是宪府崇严,无由控诉,欲望明公转达此情,得赐寝罢,实出至幸也……”

文徵明虽然出于一片谦冲和至诚,但郭巡按表彰贤德之士的初衷,似乎也并未因而动摇,雄伟的翰林坊,终于与德庆桥下的波光船影,相互辉映。

嘉靖十八年四月二十二日,约正午时分,人们忽见一个火球,其大如箕,堕落在郡治前厅的凉棚上。顷刻间,烈焰冲天而起,人声鼎沸。火因风势,由前厅延烧到正堂、后厅、架阁,最后,连府库的东西二厅,也都付之一炬。火起之后,成千上万的郡民,集聚抢救,却依旧无法扑灭。灾后,一直整建经年,才逐渐恢复府治的原貌。

其中最使文徵明痛心的,莫如储存府库中,正德初年所刻《姑苏志》(注十三)六十卷的雕板,尽成灰烬。

孝宗弘治末年,由丁忧在籍的吏部左侍郎王鏊主修《姑苏志》,一时苏州俊彦,如文徵明、杜启(杜琼之子)、葑门二朱、都穆、祝枝山等,莫不参与其事。及至正德改元,王鏊出山拜相,《姑苏志》的修纂工作,几乎陷于群龙无首。当知府林世远也接近考满,行将赴京述职时,众人愈感光阴紧迫,唯恐因郡守调动,而影响郡志的进展或存废。遂纷纷主张迅速付雕,随刻随校:

“……众以郡公考绩期迫,相趣入刻。虽曰随刻随校,专责有人,而要之人情散解,又坐图藉单寡,日力拘局,不免漫浪……”——《上阁老座主太原相公书》(注十四)

从担任修志重要工作的祝枝山上王鏊书中,不难感受到当时的困窘与混乱。而志中“科第表”的采访和编辑部分,尤其茫无头绪:

“……又科第表所载,凡诸无传者悉在;而以急遽有限之秋,欲备登合郡百余年缙绅之姓字履历;抑又初无文字依据,祗籍耳目询访,欲其一无舛脱,宁可得乎?……”(同注十四)

京中王鏊,除忙于政务之外,兼充《孝宗实录》副总裁。时中官与朝臣,更是水火不容,王鏊周旋其间,以其威望,救助忠直,力挽狂澜之余,仍不能忘怀郡志的进展。垂询、指示、鼓舞、致终抵于成。

在文徵明感觉中,这部《姑苏志》,不仅是故太傅王鏊留给乡曲的纪念,对他和当时年近知命的祝枝山、都穆而言,更是一种极大的锻炼。后来他在翰林院中修史、能为当政者所重,未始不奠基于此。

不过,可以告慰于文徵明的,板毁两年后,新任苏州知府顺庆王廷,不仅依王鏊旧本复刻《姑苏志》,为敬重文徵明,并特增“岁贡”一表,以显彰其贤德和出处。

古稀前后的文徵明,作书画、刻古帖,生活平静;但知友、长执陨落的噩耗,不时传来,心里常为悲戚色彩所笼罩:

好友陈沂卒于十七年六月,陈氏像当年许多翰林好友一样,以不附张璁、桂萼,投闲置散,由江西参议、山东参政,再调为太仆卿。最后从太仆寺致仕,抑郁以终。每当友人索书《西苑诗十首》,文徵明回忆陈沂和守苑官带同游苑的景象,心中便惘然若有所失。

不及两个月,居孀十四年的婶母谈氏也与世长辞。谈氏出身富室,不但能与叔父文森甘苦与共,无论文森出宰庆云县,为监察御史和太仆寺少卿,谈氏与丈夫的寮寀妇女,向少往来,更无纠葛;使文森历仕中外,均能保持清白的官声。

弘治十四年,吏部尚书出缺,许多有权势者,夤缘求进,完全不为国家前途、政治安定着想。文森以浙江道监察御史身分上疏,论奏企图幸进高位者之不当,并疏荐德高望重,政声素著的刘大夏等,宜召主铨曹。文氏夫妇明知疏上之后,夤缘求进者,必将反击,可能招致不测之祸;但为朝廷和社稷计,决定把个人的生死祸福置之度外。

疏上,有权势者,果然纷纷罗织文森的罪名,谓“是专擅选法,非所宜言”,逮下诏狱。文森亲交莫不为之忧惧,谈氏则泰然处之,无怨无悔。结果赖孝宗皇帝仁明,为了平息政争,不得不将文森以笞刑从轻处分了事。其后,弘治皇帝虽未用刘大夏为吏部尚书,却进为兵部尚书;足证朝廷亦以文森所荐为然。

十数年前,文徵明以洋洋数千言的“行状”,叙述文森一生的胆识、功业和风骨。十余年后,则以《叔妣恭人谈氏墓志》(注十五),阐明一位贤淑妻室,对一位抱负宏伟,志烈刚大的夫婿的鼓舞与佐助。

嘉靖二十年正月上旬,好友蔡羽、薛蕙,在短短七日内,相继谢世。

文徵明以隶书为薛蕙书写他所撰的墓碑之外,并精校其遗集,以冀永传于世。

蔡羽之丧,则使江南士大夫,无不惋惜悲悼。

文徵明归纳蔡羽生平,可以说是少年孤苦,为学不倦,傲骨嶙峋,终生潦倒:

蔡羽少时丧父,由母亲吴氏亲自教导。高朗聪警的他,不但领悟力过人,十二岁便能操笔为文,极具见地与奇气。

稍长之后,尽读家中累世藏书。一般的记诵和训诂,他不太重视,但,他天赋一种融会贯通的能力。为文必法先秦两汉,自信心既强,见诸于论著,也就奥雅宏肆,润而不浮。蔡羽之诗,早年虽然稍感纤缛,到了晚年,则雅驯、沉着中,别有一种奇丽的韵致。有人奖誉他的诗,说唐代大诗人李贺不过如此时,他非仅不以之自喜,反而懊恼悔恨地表示:

“吾辛苦作诗,求出魏晋之上,乃今为李贺耶;吾愧死矣。”(注十六)

在北京时,李献吉以学杜甫诗,名重海内,学者宗之,靡然成风,蔡羽则倡言:

“少陵不足法!”(注十七)

似此,不但显示出他的傲骨,也表现出他在诗文方面力求复古的雄心。

他在《易经》方面,造诣尤深,因此也以易应举。每有所著,往往辞义藻发,传诵一时,可是前后四十年间,潦倒场屋十有四次。在北京的太学考试中,虽然名列榜首;当时,使以荐授官的文徵明,深感“与有荣焉”,太学卒业后,赴南都选调时,连主试都大感诧异地说:

“此吾少时所闻蔡某,今犹滞选调耶?”(同注十七)

由于对他人品学术造诣的推重,虽极力想加以擢拔,却因法令所限,仅能奏授为微末的翰林院孔目之职。致仕不久,就落叶归根地卒于太湖包山之麓。

同类推荐
  • 叶辛传

    叶辛传

    本书以文学的笔法,描摹了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的传奇人生,如何在孤独与困境中挣扎奋起,如何在充满坎坷和磨难的人生旅途上不断挑战命运的极限,如何坚韧不拔地朝着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走到中国文学高峰的人生足迹;并感受到他身上那股在厄运中挣扎、在陡峭中攀越的坚韧毅力和拼搏精神;看到一个卓尔不群、有血有肉的叶辛形象;了解到他曾轰动全国的长篇小说及电视剧《蹉跎岁月》、《孽债》等作品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 鲁迅影像故事

    鲁迅影像故事

    本书图文互补的阐释了鲁迅生平,包括了自题小像、富土山,鲁迅的一个诨名、鲁迅曾想投靠的人:陈仪、成绩单:中等生鲁迅、鲁迅的笔误一:关于施霖、鲁迅的笔误二:藤野先生、幻灯片事件:弃医从文、师从章太炎的二三事、银行家朋友蒋抑卮等。
  • 想爱:留日青年的抗战生死恋

    想爱:留日青年的抗战生死恋

    这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1937年春,留日学习绘画的中国青年丝竹与他的老师西功的妹妹樱子想爱。丝竹的同学、日本青年吉次和知木也喜欢樱子,而樱子只爱丝竹。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丝竹完成学业回国,樱子因怀上了丝竹的孩子被父母留在日本。抗日战争爆发后,丝竹留学美国和与樱子团聚的愿望遥遥无期。东北女孩红秀在逃难中流落惠州,被丝竹父母收留,并做主让红秀与丝竹成婚。丝竹目睹了母亲被日军轰炸广州的飞机炸死的一幕,悲愤之情油然而生,决心参加抗战,成为国军66军160师(独九旅)的军官和第14航空队情报官。南京大屠杀时,丝竹被已成为日军第18军团军官的知木追杀,知木在追杀途中捡到了丝竹与樱子的定情物,便回国向樱子出示该物及中国阵亡名单,证明丝竹已死,并向樱子求爱,遭到樱子拒绝。樱子在极度痛苦之中生下了她与丝竹的女儿白梅。1938年5月,丝竹在武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爱上中国人并生下中国人的孩子的樱子备受邻居歧视,樱子无奈嫁给了吉次。战乱之时,红秀与丝竹的儿子木棉出生了。之后不久,上海、武汉相继沦陷,已升为日军中佐的知木在进攻惠州时杀死了丝竹的父亲。红秀和木棉被土匪海上飞所救。知木再次登陆大亚湾后,对丝竹的家乡黄村进行了毁灭性的杀戮,红秀和土匪武装救出了丝竹哥哥的女儿香雪儿,海上飞战死,红秀和木棉被俘。日军侵占惠州时,知木欲玷污红秀,却发现红秀就是几年前他在大连生活时救过他性命的中国女孩,而此时,木棉已经被作为细菌试验而死。知木退出惠州。红秀未死,跟随地下党唐寒松远赴江西,参加抗日。樱子的丈夫吉次也被日军征兵到中国战场,原本善良、温和的吉次到了中国后也被日军腐蚀,成了一个疯狂杀害中国百姓、到处玷污中国妇女的兽兵。吉次到中国后不久,樱子被自己的国家所害,作为日军慰安妇来到了她梦寐以求的中国,而她却屡遭日本高级军官木乃花及知木的侮辱。在一次战役中,丝竹受伤被俘虏,知木特意安排樱子与他相见,诱使吉次亲手刺杀丝竹。樱子不堪丈夫的羞辱,自杀。吉次战败回家,因饥饿而生病的白梅听到母亲死去的消息后也死在了吉次的怀里。丝竹被吉次刺杀后被一位医生所救。而他的父母、儿子、女儿、恋人都已经不在人间。战争毁了他的家园,让他失去了亲人……
  • 塔布曼

    塔布曼

    塔布曼(1820—1913年)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黑人女杰。她出身奴隶,从5岁起开始劳动,经常挨打,对奴隶制深恶痛绝。逃出奴隶制火坑后,她参加了“地下铁道”的工作。“乘务员”在带领黑奴逃亡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种种料想不到的困难,但塔布曼在她工作的十年中,采取各种巧妙的方式,从未丢掉一名“乘客”。由于她勇敢、机智,所以约翰·布朗称她为“塔布曼将军”。1913年3月10日,曾帮助黑奴同胞由“地下铁道”(协助黑奴逃亡的秘密交通网)逃向自由的勇敢、目不识丁的庄稼人——哈丽特-塔布曼,在她的纽约家中去世,享年92岁。
  • 跨越传统碑石的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传

    跨越传统碑石的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传

    本书介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巨大的才华和多舛的命运。内容包括:苦涩的早年、踏上文坛、傅立叶学说的信徒、“死屋”十年、激动不安的灵魂、危机与转机漂泊岁月、最后的辉煌。
热门推荐
  • 罪妻

    罪妻

    如果你爱过一个人,你便知晓,这个人的一举一动对你有多重要。若你初恋之人是我,若令你魂牵梦萦的也是我,就算是魂飞魄散我也无怨无悔。你对她无微不至,对她温柔似水,对我却连见也不见。从来不敢奢求一生一世的相守,仅是伴你左右都无法做到,既然如此即便是恨,也要让你永不忘记……
  • 冰霜之痕

    冰霜之痕

    暴风雪的寒流刮起,巨龙冰寒的竖瞳倒映着蓝光。封寒睁开眼,却发现自己穿越到了游戏之中,但是这反派一样的开局什么鬼!?
  • 花语楼

    花语楼

    我本是堂堂21世纪的某医院的一位重量级医生啊,可谁知造物弄人,不曾想有朝一日也会穿越,还是到了这么一个不明所以的地方,成了一个五岁的小姑娘。不过还好,至少比前世强多了,成了山庄的大小姐,有爹疼有妈爱的,还有个风流倜傥的哥哥,虽然娘亲也在十岁的时候过世了,可倒也过得风生水起。我一度认为,可能这辈子就会这么安逸的过下去吧。谁又能想得到,一夜之间又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是不是上天总是这么爱开玩笑,给了我亲人,又让我失去亲人,这么多年我早就把他们当成亲人了啊,既然是亲人,我又如何能让他们白白惨死。我一定要让那些害得我家破人亡的人付出他们应得的代价。(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活着,就该尽点儿兴:蔡澜经典散文

    活着,就该尽点儿兴:蔡澜经典散文

    这是一部蔡澜先生写给所有人的生活美学之书。在书中,他谈酒,谈茶,谈花,谈猫,谈男人,谈女人,谈爱情,谈读书,谈旅行,谈美食,谈自己喜欢做的事,谈生活的意义……无所不谈。文字至真至纯,活泼有趣,短则数百字,长则千余字,看似散漫琐碎,实则深藏智慧与巧思,常有新见,深得明清小品文精髓,自成一派。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同时深切感觉到蔡澜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战神联盟转世之谜

    战神联盟转世之谜

    100年前,光神联盟封印了宇宙的极端邪恶势力,100年之后,这些邪恶势力即将突破封印。然而这时,当初光神联盟的人类也陆续出现了他们的转世者···当光神联盟再次集结,就是邪恶势力突破封印之时···各位,能保证宇宙的安全吗···
  • 爱过才知情断肠

    爱过才知情断肠

    活泼开朗的夏芸薇带着满心的好奇走进了高中的校园,她下定决定要好好学习,实现自己的大学梦;走进校园后猛然发现自己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赵彦锋也跟自己分到了一个班,还巧合的做了前后桌,于是两个人每天都会上演无数次的拌嘴大戏。内向害羞的赵小韵从开学的第一天就认识了夏芸薇,并喜欢上了她大大咧咧的性格,两个人的友情迅速升温,成为了彼此不可或缺的好朋友,作为夏萱薇同桌的赵晓芸每一天都会看着夏芸薇和赵彦锋的口水战。
  • 婚后蜜恋:主播小甜妻

    婚后蜜恋:主播小甜妻

    五年前的一场阴差阳错使她与他上了床后她才发现他的心中另有其人,她斩断情丝,远走异国,五年后她带着小包子卷土重来,与他在生意场上相爱相杀,他再度开启自己的追妻之旅,俩人日以继夜,夜以继日,缠绵不休。“还嘴硬——”他凤目微扬把她抵在地毯上,“那就让你来承认。”她心中堆砌的堡垒顷刻被他的柔情夷为平地,对他的恨已然灰飞烟灭。“五年前我算什么?你的初恋替身,还是工具?”
  • 你的希望

    你的希望

    我这是穿越了?而且还拥有时空之书可以创造万物?是的!您可以制造出您的军团,征服世界!这么diao的嘛?咳咳,那个先给我来个女朋友先
  • 秘宠成瘾:放养乖乖小妻

    秘宠成瘾:放养乖乖小妻

    我们有多久没见了?一个世纪,不,比一个世纪还要长还要久。我就知道我能等到你。你凭什么以为?凭我不变的等你,等你,再等你。如果我不出现呢?那我这朵花儿就不谢。我出现了你就要谢了吗?我含苞待放!我最愿意做的事就是跨越大洋彼岸来找你,穿过人潮人海,一眼将你捉住,不在都不可以!就算你钻进墓园我也要把你挖出来。那我岂不是尸骨无存?活要见你的人,死要见你的尸骨!总裁好可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