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226700000004

第4章 两个厉害人

道光二十八年(1848),老九结识了一位传奇人物,此人叫江忠源。

江忠源字岷樵,湖南新宁人,比曾国藩小一岁。江氏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江上景是秀才,以教书谋生计。江忠源秉承父志,攻读诗书,少年时即能写一手好文章,十五岁便考中了秀才。

据记载,江忠源面目英俊,性格开朗,喜好交际。因交游不慎,跟一帮赌徒沾上了赌瘾。而他赌运又极差,老是输得要脱衣服去质押,得了钱又回到赌场。而赌与嫖往往不分家,偶尔赢了钱,便去找娼妓。这令其他谨守礼法的读书人嗤之以鼻,他就这样由着性子在江湖上玩耍,一直混到二十五岁而一事无成。

这些故事似不可信,因为假如江忠源真的热衷于玩耍的话,那么,他不大可能于二十五岁即道光十七年(1837)考中举人。《清史稿》说他“究心经世之学,伉爽尚义”。

然而,造化弄人,中举后的江忠源进京应试,不仅首场遇挫,其后客居京师八年,竟屡试不中。道光二十四年(1844)八月,江忠源跟随另一个湖南人郭嵩焘来见曾国藩。郭嵩焘是曾国藩当年求学岳麓书院时的至交。江忠源随意自如、坦荡侠气的性格,深深打动了曾国藩,竟使曾国藩有相见恨晚之感。

分别时,曾国藩送他们出门,回头小声地对郭嵩焘说:“京师求如此人才不可得。此人他日当办大事,必立功名于天下,然当以节义死。”

郭嵩焘不明白,追问缘由。

曾国藩说:“凡人言行,如青天白日,毫无文饰者,必成大器。”

这一年,江忠源通过大挑被任命为教职,返回湖南,随即在家乡推行保甲法,倡办团练,暗中以兵法部勒村民,定期集训,教以“忠义”,使其知“亲亲长长之义”。

道光二十七年(1847),瑶人雷再浩在湖南新宁黄背峒聚众起义。江忠源率团丁两百人,配合清军,扼险堵截,焚烧起义据点黄背峒,设计离间义军,袭捕雷再浩,后被擢升为知县,赴浙江候补出缺。两年后,江忠源担任秀水县知县,因政绩卓著,受到浙江巡抚吴文镕的赏识,补任丽水县知县。

道光三十年(1850),咸丰帝即位,诏令部院九卿举荐贤才。此时曾国藩已担任礼部左侍郎,在他的推荐下,江忠源得以入京朝见皇帝,但不久便因父亲去世,辞职回乡守孝。

老九与江忠源搭上关系,自然缘于大哥曾国藩。这期间,江忠源与曾国藩保持通信联系,但直到道光二十八年(1848),曾国藩的家书中才提及江忠源,原因是江忠源买到了虎骨,表示要亲自送到曾家老宅。

江忠源自然不会失信,果然不久,老九在一封信中对老大兴奋地说:“岷樵为人之好,天下无与比伦,不胜钦慕”。几天以后,再度大肆称赞江忠源,“与弟往来最密,其人之识见力量,自非一切世人所能及。向闻其慷慨忠义之名,窃向慕者久之,今得见其人,不觉欣慰之至,不觉佩服之至”[11]。

以老九的为人,如此慷慨赞赏一人,其人定有优点。江忠源的侠骨柔肠早已名声在外。京城里曾经盛传“包送灵柩江忠源”的佳话。先是有陕西同年邹兴如客死京城,继而有湖南人邓鹤龄染病京都,曾如鑨客死,江忠源不仅在他们病重时悉心照顾,还在他们病死后买来棺木,亲送遗体回籍。

咸丰元年(1851),大学士赛尚阿奉诏赴广西征讨太平军,特征调江忠源,得到副都统乌兰泰的器重。后来,江忠源回乡召集乡兵五百人,组建楚勇,并由弟弟江忠浚统领,奔赴广西。

咸丰二年(1852),江忠源更是出散家财,捐资募勇一千二百名,并嘱其弟江忠济及刘长佑等添募五百名随往。乌兰泰战死,江忠源得以独领一军解桂林之围,升知府。此后,江忠源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依靠战功,从一介书生,升为同知、知府、道台、按察使、巡抚,至封疆大吏,成为有清一代极为罕见的一例。《清史稿》称“湖南募勇出境剿贼,自江忠源始”。

江忠源虽然于咸丰三年战死于安徽,不过两年,出师未捷,但他留下了一批重要的湘军将领,日后在漫长的湘军东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江忠义(从弟)、江忠信(忠义之弟)、江忠浚(二弟)、江忠济(三弟)、江忠淑(四弟)、江忠珀(族弟)、刘长佑(同学同乡)、刘坤一(刘长佑之族叔)、席宝田等。

道光二十四年(1844),一个叫罗泽南的名字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曾家老九的书信里。

这个罗泽南,与曾氏兄弟属于同乡,而且同里,都是湘乡人,罗泽南是现今双峰县(从湘乡县析出来)石牛乡(此前称善庆乡)人,与曾氏老家相距不过二十多里。

此人有数奇。一奇,奇在他是个苦命人。苦到十年之间连丧十一位亲人,这些亲人之丧的主要原因是穷。二奇,奇在他的学问。尽管穷、尽管苦,但他“不耻生事之艰,而耻无术以济天下”,因而其理学修养功夫之深,在当时的湖南人中少有人出其右。三奇,奇在他长期考不上科举。他生于嘉庆十二年(1807),长曾国藩四岁,却直到咸丰元年(1851),才得以举孝廉方正出身。换言之,这还不是正经考上的。但更奇的是,即便如此,他以书生倡办团练,率领一班弟子组建起一支上千人的乡勇。这支队伍后来成为曾国藩组建湘军的基本班底。

罗泽南也因此被很多人称为湘军创建者,其实大谬。

团练作为一种制度,并非由罗泽南首倡,不仅古已有之,而且在清朝倡团练也不始自湖南;即便在湖南,较早办团练且有成效者为江忠源;即便在湘乡,办团练始自咸丰二年(1852),当初省城大吏商议招集乡勇千名,以防堵省城之备,衡阳以下各险隘处,由候补道夏廷樾主持其事。湘乡紧靠衡阳,正当其冲,夏廷樾就写信给时任湘乡县令朱孙诒[12],提议在湘乡招乡勇两三百名,计划让曾国藩之大弟国潢统带晋省。此事经老九之手,国潢与老九商量过数次,“勤勤恳恳,嘱为转托”。时在四月间。

同为湘乡人的彭洋中在《湘勇源流记》中载,道光三十年(1850)十月初二朱孙诒受命调任湘乡县令,就碰上一件群体性事件,上千名乡民因为钱漕的问题聚集包围了县衙,平息事态后,召集诸绅商议,便提出“防患未然,古之善教”,考虑到官军布守冲要不能遍,“团练乡兵,差足卫闾阎”。这一倡议得到王錱的响应。王錱乃罗泽南之弟子。咸丰元年(1851)七月,湘乡境内五都会匪同时骤起,县令朱孙诒遣刘蓉、康景晖号召团练,亲往捕治之。

咸丰二年(1852)四月广西全州失陷。七月,王錱等偕文士易良干各集团练数百人,到县听调,分三营。易良干领中营;王錱领左营,武生杨虎臣,团长王开化、张运兰隶焉;康景晖领右营;以诸生罗信南综理三营粮糈。县学两司教官,并廪饩生魏万杰等,分投劝捐助以济军食。换言之,湘乡团练草创之时,罗泽南尚在长沙,直到四月底,他才与老九计划同舟归里。

曾国藩日记中记载,“是月罗泽南来,命易良干奉以中营事,而己副之”。

这说明,罗泽南四五月间从长沙回到乡里,直到七月才来到县城,朱孙诒将易良干的中营交给罗泽南统带。许多记载都说,罗泽南在籍倡办团练,只是因为罗的影响以及他的众多弟子参与其中的缘故。《清史稿》对江忠源、罗泽南的评价为:

(咸丰)二年,粤匪犯长沙,泽南在籍倡办团练。三年,以劳叙训导。曾国藩奉命督乡兵,檄剿平桂东土匪,擢知县。江忠源援江西,乞师于国藩,乃令泽南率以往。所部多起书生,初临行阵,战南昌城下,争奋搏,死者数人。国藩闻之,喜曰:“湘军果可用。”及围解,剿安福土匪,以三百人破贼数千,擢同知直隶州。归湖南,剿平永兴土匪,所部增至千人,屯衡州。

朴诚勇敢之风,皆二人所提倡也。忠源受知于文宗,已大用而遽殒。泽南定力争上游之策,功未竟而身歼,天下惜之。忠源言兵事一疏,泽南筹援鄂一书,为大局成败所关,并列之以存龟鉴。[13]

罗泽南虽然不是湘军的创始人,但毫无疑问,罗泽南对湘乡团练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不仅因为他在湘乡的影响,而且他的弟子从军后多成名将,最著名的就有李续宾、李续宜、王錱、刘腾鸿、蒋益澧等人。罗泽南可以说是这支队伍的灵魂人物,但是团练不是湘军,湘军亦不是团练。罗泽南手下的两千人仅仅免去了曾国藩临时招募的麻烦。

曾氏兄弟中有二人成为罗泽南的弟子,一个是老六国华,一个是老九国荃。道光二十四年(1844)正月间,六弟国华就附课罗泽南处。

咸丰元年(1851)七月,老九赴长沙参考,与刘蓉同住庙里,罗泽南“不时顾问”,“兄弟三人,颇有乐趣”。十二月,老九又给大哥写信,极力称赞刘蓉与罗泽南,“二君子者,吾邑伟人也,心术本正,学术极纯,年来尤好学不倦,良可钦佩。弟每见二君,不觉敬畏忽生,向时所有毛病,又略收拾,好得几日也”[14]。

咸丰二年(1852)正月,罗泽南坐馆贺长龄家,其时,曾国藩相中了贺长龄家的女儿,想配与曾纪泽,就请罗泽南做媒。此后,老九与罗泽南一起住了十余日,又在信中向大哥推荐罗泽南,说:

扣其学问,正大笃实,经术湛深,著述日富,现著有《皇舆要览》,系考本朝水利、海国图志、山川要害,总集各家考据之有凭而最当者,成为一书六卷,每省冠以总论。又著《西铭直解》七八万字,申明理一分殊之旨。又有《上达图说》,言理欲消长之机,间不容发。又有《姚江学辨》三卷,又有《人极衍义》万余言,发明天道人道之理。又有《小学韵语》二卷,系集《小学》《曲礼》《少仪》及明吕新吾各儒先语,极为易知易由,将来益于童蒙甚巨。弟考其用功之艰苦,则自道光十二三年起,学问之得力,则系十八九年也。《五经》皆实致其功,而《易经》一书尤用功最深,故其言

《易》皆平易教人之道,启发后学,亦极殷勤,令人钦仰无既。[15]

此时的曾国藩已调署吏部右侍郎。但从信中可知,曾国藩与罗泽南并无直接交往,否则用不着老九在此详细推介。在这之前,曾国藩与罗泽南似乎也没有直接的书信往来,不久以后,老九又写信给大哥,说明罗泽南所著的《皇舆要览》即将成功,但缺少七幅图,要曾国藩在京城或借或买。

时隔不久,老九又恳求大哥书以格言对联,送给罗泽南,大概是罗泽南婉转委托老九索要。老九还不忘称赞一番:

罗翁刻苦励学,廿年来如一日,有本有原,有体有用,真吾乡之典型也。前年朱石翁举渠孝廉方正,惜当道者视此事为具文,不甚留心。若有推荐之者,举而用之,自足以惠及一方。朱石翁在吾邑中所为之善政,固罗翁之所优为者也。渠所著《姚江学辨》,唐镜丈曾嘉赏不置,其余所著之书,弟前两信已详告之矣,谅兄必喜邑多君子焉。其引诱后进之心极为勤恳,令人且爱且敬,诚不可及也。[16]

可见,这段时间,老九不仅与罗泽南交往密切,还大有举荐罗泽南之意。他特意提到曾国藩的吏部侍郎身份主选铨之职,言下之意是希望曾国藩能够借便举荐罗泽南,以发挥其才能。

可惜,曾国藩因母亲不久去世,不得不中断他十年京官生涯,回湘守孝。

同类推荐
  • 刺客信条:重创历史

    刺客信条:重创历史

    刺客和圣殿骑士,铲除腐败,迫害必将终结!万物皆虚,万事皆允!
  • 旌旗遍天下

    旌旗遍天下

    这是一个平行的世界,这也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在这里不是生就是死!!生存有多种方式,你会选择哪一种去生存?死亡有多种方式,你会选择哪一种去死?且看生活在这个时代原锦衣玉食现如草芥一般的少年墨云他是如何做的选择。PS:非推荐期间,每天一更,时间是上午的11点45分,加更会另行通知!
  • 穿越之极品闲人
  • 唐朝之星

    唐朝之星

    本书讲解一位军人意外穿越到了唐朝,利用现代的机械,知识,才华,样貌,在唐朝受尽人的瞩目,经过他的改造,唐朝比以往历史还要强盛。
  • 回到古代当王侯

    回到古代当王侯

    17世纪中叶,地理大发现已经进入尾声。这是最坏的时代,蹒跚走过三百年的大周王朝危机四伏,中央内阁争权夺利,党争不休。地方豪强趁乱割据一方。关内流民四起,关外蛮族虎视眈眈。这也是最好的时代,东南地区的丝绸、茶叶、瓷器远销欧洲,源源不断的白银流入中华大地。能臣猛将辈出,他们外据蛮夷,内荡流寇,挽大厦与将倾,救万千生灵于水火。用生命谱写一曲乱世悲歌。此时的欧洲,东印度公司贪婪的触角伸向全世界,尼德兰海上马车的风帆遮天蔽日,殖民者们在全球疯狂圈地。在这关键的历史节点,华夏文明何去何从?蟒袍加身的秦瑜面朝大海,目光深邃,他抽着卷烟,思考着这个沉重的问题。
热门推荐
  • 佛说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

    佛说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白狐不妖

    白狐不妖

    他是世间唯一的九尾白狐,长相俊美,千年之前,他傲视天下众生;她是自小孤苦无依的女子,只因被传言害死双亲,所以自小便不招存人待见。“你为了聚她魂魄便要杀了我吗”?她眼泪缓缓的留下来……
  • 人生快车

    人生快车

    刘青平凡的一生,又那么的不平凡。且看慢慢道来
  • 一剑西来一剑东去

    一剑西来一剑东去

    三尺青锋剑,腰间一壶酒,独自闯天涯,江湖任我游……这不是仙侠,没有那些等级制度,也没有那么些飞天遁地。一个纯正的江湖,出行得驾车得骑马。没有转生,没有大仙,没有袖里乾坤,没有空间戒指,行李你得背着。没有缩地成寸,最多只有那日行一千夜行八百的良驹宝马。这里只有那一剑西来,一剑东去……
  • 我那不堪回首的婚约

    我那不堪回首的婚约

    出差回来,意外发现未婚夫和亲妹妹的奸情,面对罪证,亲妹妹竟然厚颜无耻的说他们才是真爱,而未婚夫说这些只是意外。真相之后,我该何去何从?是选择成全他们还是报复他们?--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校花之高手保镖

    校花之高手保镖

    他被女友抛弃,在家乡的悬崖上,被狂风推下了悬崖,就这样他的人生就此改变。然后他无耻的说道:“什么样的女人才最吸引人,在我的眼里什么都吸引我,所以,我要把她们全收了,嘿嘿,萝莉、老师、女警……。”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彷徨——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彷徨——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从骷髅开始签到

    从骷髅开始签到

    职业家里蹲苏秦一梦惊醒,再一醒来已经在游戏世界转生成了人人喊打的骷髅,不过好在苏秦获得了异世界签到系统才得以生存在这个人类横行的乱世,从此苏秦精彩的第二人生开始了……
  • 非常穿越之我要当皇后

    非常穿越之我要当皇后

    “上官昭雪,你给朕站住。。。”“我才不,你当我是傻的啊”只见一个皮肤如雪,身材窈窕的妙龄少女在前面跑着。脸上因为跑的关系映着微微的粉红。八年前的一个夏天,她正和她的好姐妹七七一起在上海的城隍庙逛街,中午十二点七七去买冰淇凌,她站在走廊上看下面的鱼,就在七七走了第七步的时候,她突然觉得有人推了她一下,说也奇怪那么高的廊杆怎么就让她掉下去了,头越来越重,手脚也越来越不听话了,她拼命的想抓住别人,可一切都太晚了。。。。。。。。。。。。。。。。
  • 一个投机者的智慧

    一个投机者的智慧

    本书是以1994年德国电视二台制作的“世纪见证”节目中的科斯托拉尼和约翰·格劳斯就其生平而作的访谈内容为基础创作而成的,科斯托拉尼以不可多得的宏大气魄讲述了自己始于1906年布达佩斯的遍及世界各地的生涯。当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作为世纪的见证者受邀接受采访时,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伟大市民的个人生活史,同时也是让人感动也确实感动了很多人的百年金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