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70200000008

第8章 姚莹之经世思想及其对于域外地志之探究(3)

姚氏治民要义,以顺平民之好恶为宗旨,当为儒家民本论之实践。所见至为精辟深入,足为其吏学精华。载于致李信斋同一函中:知其病而药之,则投剂必有其方矣。虚者补之,毒者攻之,捍格而不入者,和解而通导之。虽扁卢无以易。此夫子所谓与民同好恶者,非为苟安之政,一切姑息也。其民既浮动而好事,非严重不足以镇靖。锄强除暴,信赏必罚之谓严。事有豫立,临变不惊之谓重。威以震之,恩以结之,信以成之,大要尽于此矣。民恶盗贼,而我严缉捕;民恶匪类,而我诛强横;民恶狱讼,而我听断以勤;民恶枉累,而我株连不事。其同民之恶也如此。民好贸易,而我市廛不惊;民好乐业,而我闾阎不扰;民好矜尚,而我待之以礼;民好货财,而我守之以廉。其同民之好也如此。宽以容奸,而有犯必惩。惠以养士,而非公不见。调和营伍,平心以臻浃洽。亲接贫贱,广问以达下情。防患于未萌,慎思以明决。文武同心,官民一体,则血脉自尔流通,百骸无所壅滞,尚何病之不治哉?同上,页20—21。

姚莹举其治台方术,以起贫养民,生财致富为管钥,掌握要领,步骤简明,执行有方,而以实践十年期其绩效。姚氏吏治经验,真可垂式百代。正足见儒生亲政,以息养民生为念之根本。所论见其道光十九年(1839)四月,致汤鹏(字海秋)函:

台湾近时之病固不止此,其大者,则在乎官民两贫。官贫则心有所馁,不暇远谋;民贫则争利愈急,难与为善。古人云:瘠土之民好义。此言地土本瘠之民,习于勤俭,故无淫佚之思也。若台本沃土,民久习于奢淫。富而忽贫,常人且不能安分,况海外浮动之区乎。以不暇远谋之官,治难与为善而且思乱之民,必无济矣。夫官胡为而贫也?官赖维民,民赖维物。物力耗竭,富安从来?台民生财之道:一曰树蓺;二曰贸迁。及其敝也,一耗于奢淫,二耗于词讼,三耗于械斗,四耗于乱逆,五耗于盗贼。五耗并至,其竭固宜。今欲治之,必先富之。其道奈何?曰养其所以生,去其所以耗而已。夫民有地自能树蓺,民有货自能贸易。惟有扰之者,斯害其生。苟去其耗,则得其养。二者虽殊,其道一也。今吾躬行节俭,凡道署中向所取给于属吏者,减之裁之。吾不扰吏,然后可使吏不扰民。凡奢淫之事,以渐禁止。所谓耗者去其一。督饬所属,勤理狱讼,不能无讼也,惟速结之。所谓耗者去其二。一县千数百庄,庄有董事十数。董事举一总理,理之董之。能无械斗者有赏,斗者有罚。所谓耗者去其三。周防于未乱之先,迅办于为乱之始,善筹于既乱之后。所谓耗者去其四。家自为守,人自为保,无业者有以资生,为盗者即行捕治。所谓耗者去其五。去此五耗,民乃可生,生得其养。比及十年,富将可复。治台以此,其庶几乎。《东溟文后集》,卷六,页17—18。

姚莹治理地方,以儒者民本精神为根,极为重视民生,安定民生,治之先使不乱,经乱更须使之复登于治。自以人民永久安乐,为最理想之治法。关键所在,仍当以民之本身入手。而姚氏识见,特重在易于致变乱之游民,取抚养疏导之法,而不穷治至于铤而走险。基本观念是:无论乱民游民,原先本俱为良民。由是主张除其枭杰,而收抚游众。道光十八年(1838),姚氏上议收养游民状与闽浙督抚,申明游民之本质:台湾大患有三:一曰盗贼;二曰械斗;三曰谋逆。三者其事不同,而为乱之人则皆无业之游民也。生齿日繁,无业可以资生,游荡无所归束,其不为匪者鲜矣。道光十二年,张丙之乱,渠魁仅数十人,而贼众何止二万。若辈附和,非必欲作贼也。徒以无业荡游,贼招之则为乱民,官用之则为义勇。此皆可良可贼,视能食之者则从之耳。《东溟文后集》,卷三,页5。

姚氏继提具其收抚游民办法:

窃谓与其但事搜捕,适成为丛驱爵之形。莫若收用游民,以为化莠归良之计。夫游民众矣,将收用之,必筹所养,而不必官为养也。计嘉义一县,三十五保,一千四十二庄。彰化一县,十三保半,一千四百二十七庄。大庄约数百人,小庄约数十人。无业游手者十只一二。除实系逆案巨匪及抢劫盗犯,或命案正凶之外,其仅止惰游强悍与匪类往来者,大庄不过十数人,小庄数人耳。今使各总理董事,查明本庄似此者凡若干人。收使归庄,赦其前罪,准予自新。由董事劝谕,本庄公给饭食,作为庄丁。无事则巡守田园,有事则逐捕盗贼,仍造具年貌名册,送官存案。责成总董稽查约束,不许更与匪类往来。如此则游民自愿归庄,无业皆为有业。虽有大奸,而党散势孤,易以成捦矣。同上,页6。又,同上,卷四,页6—7,同文件云:“夫法不可屡更,今必期信守。此收用游民之法,非于旧行章程有所更改也。正即清庄联甲之法而推行之。所虑愚人惜费,或以为难养闲人。然台地年来大熟,米商不至,各庄皆有余粮。以数百人之庄,而养十数人;以数十人之庄,而养数人。常不至于不给。且此本庄之人,非其族邻,即其戚属,并非外至。向来台俗,遇有匪类械斗,及逆匪到庄,皆有派饭章程,民间习为之矣。有事以之养贼,害且为之,无事以之养民,有利无害,何惮而不为?”

姚莹历任牧令,亲民日久,屡清讼案,接触频繁。其所据以裁判基础,本于学者理性思考,有其基本做法。即师儒化民训俗之心,以了解人性共通特质,早有认识,掌握根荄,洞烛机先。实亦有预警之言,如其所撰《通论》:

且夫天下之民,其循分自安者,大抵椎鲁无识,仅为人役而已。若小有技能,即不免过分之望。况夫山川精气,间有所钟。其人既挟殊常之能,非常之志,类皆自矜贵而贱人。幸而有业自存,固无论。一有失职,彼其能俯首帖耳,甘贫贱而无事乎。天下之患,常中于所忽。朝庭晏安,四夷宾服,又且人主聪明,谨守祖法,勤于政事,大臣夙夜恪恭,以求无过,甚安也。是时天下即有奇才,而无敢倡为高论,轻议时事。智者无所用其谋,勇者无所用其力。举世以为太平矣。而非常之患,即伏于其中。何也?奇才智勇不虚生,不能见于国家,彼将自见于天下。吾恐其荡佚自恣,将伺隙而生端也。且世之所谓太平者,果能风俗不偷,人心朴厚,忠正盈朝,府库充实,四时无水旱之儆,海内无师旅之役乎?将不能也。此数者,一有不然,足为大患。况其备之者,乃犹习故常,不以人才为急,吾深为执事者惜之。《东溟文集》,卷一,页1—2。又,按姚氏之论虽为就士民本质立言,亦就人才出处立言,备主国政者之参考。故又有如下之论。载同前书,卷一,页2—3。“昔者东晋之际,王谢诸公,励志中兴,而不能得王猛。苻坚得之,遂霸中原。庆历之间,韩范当国,贤髦毕登,而不能用张元、吴昊。夏人用之,卒为西患。论者未尝不惜其以人材资敌也。夫以人材资敌,甚于以兵借敌,以地予敌。苟罗而用之,彼皆吾材也。胡为以助敌乎?王、谢、韩、范诸公,岂其智虑不及此,而竟失之者。狃于故常之见,忽于耳目之前故也。夫有雄材绝智抱济时之具者,此其人,类不能斤斤于言行称誉之间矣。有不为乃可以有为,释其小乃可以见大。举世不觉,而独言之者,必有观时之识;举世共趋,而独不顾者,必有经远之谋。接其人,察其议论,毋以资格相拘,毋以毁誉惑听,是在执事者之鉴择矣。夫阔大者多疏,沉毅者多略,高明者多傲,英迈者多奇。观其病则其美可见也。若夫谨言曲行,与众俯仰,岂所望于国士哉!”

姚莹重民知人,为施行吏治管吁,生平久为牧令,甚得人心,实为成功良吏。然于知人之外,姚氏亦颇重法,惟以儒家中道观点处之,任法而不务苛细,慎刑而不趋宽纵。虽儒者以仁术为心,决不至舍法不用。见其道光四年(1824)上书台湾道孔昭虔云:自古有道之国,不赦有罪。盖法者本诸天祖,虽天子之权,不能以意为轻重。今则拘于阴德报应之说者,往往有意减释人罪。莹尝苦口争之,以为是纵也,非宽也。夫所谓宽者,特举其大纲,不为苛刻繁细附会深文而已。故圣王在上,网漏吞舟之鱼,然未尝废网而不用。武侯治蜀,用法颇峻,而蜀人百世怀之。子产称众人之母,而铸刑书。此其义至为深远,非浅见俗士习妇人之仁者所能知也。虽然,法者圣王不得已而用之,期以止辟而已。而不为已甚,其中有权衡焉。苟矫纵弛之弊,而一意峻法,则或有不得其平者。

《东溟文集》,卷四,页20。

综观姚莹生平,重大成就,多在地方牧令之表现。亲民有法,治事廉能,自为一代循吏。虽其后晋升台湾道员以至广西按察使,军政表现,有足称述。终不及其于地方吏治阅历之深,经验之富,识见之卓越而广博。论其经世思想,实以其吏学言论最有系统,最见精彩。

四、鸦片战争变局之遭遇

道光十八年(1838)姚莹接任台湾道员,为台湾地区最高地方官。次年广东以查办禁烟,与英国冲突,引起鸦片战争。至道光二十年(1840),英军攻破厦门,并进攻浙江,占领舟山。中国沿海告警,各地戒备。台湾孤悬海外,尤为紧张。姚氏职司守土,与台湾镇总兵达洪阿合力为防守之计。

姚莹、达洪阿于道光二十年九月起会同乡绅提督王得禄布置台湾海上防备,集合水师、营兵以及乡勇,进扎环岛重要港口,以防英船来犯。

姚莹:《东溟奏稿》,卷二,页1—4,《会商台湾夷务奏》。

道光二十一年(1841)八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之间有英国双桅大船驶近鸡笼海口,触礁搁浅,为沿岸官兵包围截杀,斩白人十人,黑人二十二人,生捦黑人一百三十三人。此外又有数白人头目投水自杀。并夺得炮铳图册各件。姚莹、达洪阿联衔奏报,以为战功。道光帝闻讯,甚为欣喜,并亲批:“可称一快,甚属可嘉。”以为中英开战以来前所未有之胜仗。所有立功官员,均予优叙升赏。达洪阿与姚莹均予赏戴花翎。《东溟奏稿》,页5—13,《鸡笼破获夷舟奏》。

姚莹、达洪阿在台湾防守,捕捉白人黑人多名,径自奏报朝廷,当亦同时禀明闽浙总督及福建巡抚。按之清朝官制,姚莹职分不过道员,并无资格专折奏事。惟因地在海外,凡任台湾道员,均加按察使衔,具有监司大员资格。台湾镇总兵达洪阿,则加提督衔。于是二人可以联衔入奏。然闽浙总督为直属上官,先有失守厦门之事,计欲以台湾所俘英人交换厦门,因是令泉州知府致书姚莹,使将俘虏解赴福建省城。姚莹复书据理拒绝,引致上官恚愤。《东溟文后集》,卷七,页6—7。道光二十一年十月复泉州太守:“承惠书台湾破获夷囚,大府意令解至内地,以厦门鼓浪屿尚未收复,欲示德于夷帅,亦一策也。窃思此事若出自英夷则可,盖以百余囚人,易回鼓浪屿,无损兵威,复可布德,计诚无善于此者。今夷初无此意,方且大肆鸱张,既据厦门,旋夺定海,又寇乍浦,所至残破。其势甚锐,而志益骄。藐视中国甚矣。彼方以厦门为囊中物,据之以通浙粤之咽喉,安肯以百余被获不甚爱惜之人,遽弃其胜算哉!为此谋者,徒出我之私计,希冀为之,设夷挟其狡诈之威,阳许还我厦门,及囚人既得,仍逗连不去,或巧易他词,复夺厦门,又将何以处之。且夷囚亦安能解至内地乎?台湾内渡三口,厦门已失,不必言矣。闻泉州之蚶江,福州之五虎门,皆有夷舟停泊,台湾起解夷囚人至百余,事难秘密,必有奸民往告。夷囚及口,徒所为劫耳。何能至泉州福州待我之求耶?鄙见以为此计殊不可行。幸转陈于大府。事势如此,非敢方命也。”又,(姚莹)《年谱》,页18,略述其事经过。

姚莹拒送英国俘虏至福州,本已招致上官不悦。随即又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正月生捦英国黑、白人四十九人及中国汉奸五人。是为第二批俘虏(白人十九人,黑人三十人,华民五人)。更先后在道光二十一年间,将所获俘虏问明口供。于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五日上奏朝廷,议请就地正法。并奉到道光帝批,准其所议。而于四月初五日正式奉到上谕云:“除逆夷头目暂行禁锢,候旨办理外,其余各逆夷,与上年所获百三十余名,均着即行正法,以纾积忿,而快人心。”《东溟奏稿》,卷二,页57—58。

姚莹奉旨执行,遂将大批俘虏,在台湾就地斩决。于是更使闽浙大吏深恨姚莹之贪据己功,而不经上官之手,并绝其换俘之计。姚氏虽上书闽浙总督怡良,解释经过,然遭上官忌恨,终伏因于此。《东溟文后集》,卷七,页8。道光二十二年五月二十三日,覆怡制军(良)言夷事:“台湾前获夷犯,已遵旨分别留禁正法。泉州府沈守两次来书,深以逆夷性好报复为言。尝熟思之,夷性畏强欺弱,我捦其人,久而不杀,彼以我为惧彼,是明示之弱也。沈守又以舟山厦门失守,为夷人报复之证。试思夷初至舟山,非有所仇也。近至上海,又岂有仇乎?逆夷垂涎台湾已久,即不杀夷囚,彼亦可以破舟丧赀索偿于我,前所斩溺之夷,无不可为报复之词也。不杀徒自示弱,杀之犹可壮我士卒之气。惟当安抚人心,益修守备,严捕奸民,尽心力而无懈耳。两军对垒,势必交锋,非我杀贼,即贼杀我,乃先存畏彼报复之见,何以鼓励士卒乎。愚昧之见,伏乞训示。”

同类推荐
  • 有趣的中国皇帝

    有趣的中国皇帝

    本书汇集了各个朝代的开国皇帝以及不同朝代盛世时期的多位皇帝,上起始创“皇帝”名号的秦始皇,下讫清朝康熙皇帝。书中对他们的生平逸事进行了讲述。
  • 一心平天下:王阳明

    一心平天下:王阳明

    本书生动而深入地讲述了王阳明57年的完整一生,通俗而准确地阐述了心学的奥义所在。王阳明其实是一个真实、鲜活、有血有肉的“人”,而非一个“神”,只因“龙场悟道”,达到了觉悟和解脱,开始“知行合一”,之后“致良知”,再之后“四句教”,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并被后世无数军政领袖人物奉为精神导师。这是一部用丰富的内容作支撑,能够真正走进王阳明的内心世界的传记。它充分地展开对大明王朝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社会情态细节的充分讲述,并以王阳明一生的修为与功业缔造为材料,从普罗大众之“心”出发,将“知识合一”解读得淋漓尽致,极接地气,借鉴性也更强。能让我们对王阳明多一份了解,对心学多一份感悟,人生多一份修行。同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洞悉人性的弱点,让内心更加强大。深刻了解王阳明的生平,领会“知行合一”的精髓,自能临事不乱,心静如水,答案源源从内心而来!
  • 梅艳芳菲

    梅艳芳菲

    小说以歌坛巨星、一代天后方妍梅强忍晚期癌症的病痛,给歌迷奉献最好的也是最后一次的演唱会为引子,讲述了她历经磨难,终于成为一代天后的故事。小说通过表现阿梅一生演艺事业的酸甜苦辣,也折射香港演艺圈至为辉煌的二十年风雨变迁。
  • 忠魂正气:颜真卿传

    忠魂正气:颜真卿传

    这是一部充满激情、读来让人热血沸腾的人物传记。作者以深情而激昂的笔触,将经历了大唐四帝,经历了朝廷由盛转衰等多个历史变节的颜真卿的一生,娓娓道来。作品紧紧围绕他在宦海沉浮和平叛战乱中的激烈冲突,重点突出了颜真卿的忠烈和贞节,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忠臣名士的形象。同时,作品还对颜真卿的书法艺术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将他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与书法成就的取得,进行了历史性的还原。作者对颜真卿的生平有过全面具体的了解,更在创作中融入了小说的比喻、比拟等写作手法,平添生动趣味。
  • 重建的世界

    重建的世界

    亨利·基辛格为20世纪最著名的美国外交家、世界历史的重要人物、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本书为基辛格的处女作,部分为政治传记,部分为外交史,既有基于历史文献的严谨历史叙事,也有基于其理论的客观分析和评论,集中研究了俄国击败拿破仑后世界各国为构建新的国际秩序所做的努力,尤其关注外交的局限性和国际稳定的要素。该书所阐发的“均势外交”思想奠定了基辛格战略思维的基础,本书的成功奠定了基辛格作为现实主义学派中第一流学者的声誉。《重建的世界》看似一部讲述欧洲历史的著作,但基辛格在书中亦描绘了均势外交的基本原则,而我们也不难在他日后担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务卿时采取的政策当中发现这些原则。本书清晰地表明了基辛格的观点:国际和平最好不是由法律或者国际组织来确保,而是要依靠分散权力以克制强势者的野心来实现。
热门推荐
  • 你站在世界的另一端

    你站在世界的另一端

    可能是因为贫富差距,我才会那么爱你;不过也正因为是贫富差距,让我根本爱不起你。
  • 界域神主

    界域神主

    当一名大陆皇者因故穿越与另一个世界,身含过往记忆的他,能在重生后达到何等造诣,又会创造多少令人惊艳的经历呢...
  • 致命飞船

    致命飞船

    2016年,第五次冰川时期来临,人类面临灭绝。一艘“泰坦尼克”号的巨型宇宙飞船,承载5万移民前往遥远的类地行星,而可怕怪物疯狂突袭,神秘消失的人们又在哪里,他们是否能够抵达目的地“盖亚”星球,而人们渐渐的发现,这一切只是可怕的开始,进化!才刚刚开始。
  • 好感百分之一百零一

    好感百分之一百零一

    百分之一百的宠爱,以及那百分之一的依恋。
  • 小心有鬼来袭

    小心有鬼来袭

    苏璃锦出生在除妖世家,天生天赋特异,家里人告诉她不能随便动用灵力。七月闹鬼事件,引起校园一阵恐慌。妈妈朋友的儿子竟是除妖师。怎么那么多人吵着嚷着要挖我心脏,都是变态啊。要挖心脏你得先问问我家那位同不同意啊!“阿钰,有人要挖我心脏!”“先挖着吧。”
  • 三嫁姻缘:腹黑王爷的娇宠

    三嫁姻缘:腹黑王爷的娇宠

    滚滚江河流逝,漫漫画卷展开,看那上京才俊多风流,录其风云传万代。一座开满桃花的逍遥城,一个失去记忆的女子于满园芳菲中邂逅了一个宛若嫡仙的男子。一场桃花梦,三世桃花约,几番缠绵,几许情深。只是当她沉溺其中,满心欢喜,却发现原来一切只不过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美梦。梦醒时分,满腹心伤,她狼狈逃离,遇见了白衣胜雪的他。山林竹园,他静心相伴;幽深涯底,他舍命相护。当记忆苏醒,所有的真相解开,她才恍然大悟,原来所有的缘分早在最初就已注定。原来不是所有的欺骗都是为了伤害,谎言虽假,深情非虚。回想当年春回日暖,桃花初绽,他们初相识。一场花嫁,几段恩怨,个中纠葛,细细品。。。。。。从十几年前的岭南王府灭门案开始,各种谜团,步步杀机。两代人,几段爱恨情仇,最后的真相到底如何?情节有悬念,偶有小虐,但主打温馨甜宠。不是小白文,主角配角智商在线。
  • 大芜

    大芜

    我愿为了你跌落尘埃,请别让我心如死灰。(求推荐,求收藏哦)
  • 少总裁的精灵魅惑小妖女

    少总裁的精灵魅惑小妖女

    灵附人体后的结合物是什么?是妖!这样的妖却没有真正妖族之妖所具有的高深法力和蓬勃野心,有的却是魅惑天下苍生的致命妩媚和绝色清纯。迷人的芳香甜蜜,迷人的性感妖媚,迷人的清澈纯洁,是天下所有男子致命的毒药。身兼重任而生的小妖女迷儿,为了寻找命定的妖王而在人世间经历百转千回,只为那一个和平之约,却不知心早已深深沦陷。阴差阳错的爱恋,看似曲折让人揪心,却早已是命中注定顺理成章。权利斗争和爱情较量,是小说永远不变的中心。世上最强劲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贪欲,权利佳人,皆要为我所有,只是,冥冥之中皆有定数,精灵小妖女早已开启了她与妖王前世今生的宿命之门。
  • 创纪之玄灵契约

    创纪之玄灵契约

    传承于上古,直到这一世,都存在一种特殊的人,他们拥有神灵的庇护,而这神灵就是他们的守护神上古巫族后裔与妖族后裔的跨世情缘!
  • 陈芊芊之长兄如父

    陈芊芊之长兄如父

    (新书《斗罗之新时代》一个人与一个时代的抗争。主角为反派,加入武魂殿。希望大家支持)一朝穿越,成了陈芊芊的大哥,虽为花垣第一少爷,可在这么个男卑女尊的地方,生存还是很难。(本人学生,写作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