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631500000009

第9章 震川先生集

归有光(明代 1507—1571)

构筑中华文明的优秀典籍之一

唐宋派文学翘楚

承继唐宋八大家散文优秀传统的经典文集

议者以震川为明文第一,似矣。

——清代著名思想家、学者 黄宗羲

归有光在文学界被誉为“贾(谊)、董(仲舒)再世”、“明文第一”,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上承唐宋古文运动,下启清代的桐城派,乃是明代文坛闪烁升起的一颗巨星。“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位几乎一生都处于怀才不遇的逆境之中,而入世之心从未泯灭的唐宋派文学首领,不念自身地位微寒,始终以乡间举子的身份,以市井细民之情关怀着世间苍生。他敏感、细腻、多情,写起文章来更是反对一味泥古,具有无可比拟的个性。那些“不事雕饰而有风味”的文章,使之成为明朝中叶文学成就最高的散文家。看淡人生冷暖的归有光,以不同于他人的理解和体悟,由自己对生活真谛的感受出发,创作出一部厚重,而又具有真挚人情的精品——《震川先生集》。

《震川先生集》是一部继承了司马迁和唐宋八大家散文的优秀传统,同时文章结构精巧、曲折多变、言简意赅、真切感人的经典文集。那些走笔朴素自然、简洁雅正,纡徐平和,不故意制造波澜顿挫的效果而能使宽广气息充盈其间的清新文章,使人在平淡之中见到了生活的深厚,韵味独绝,感人至深。

归有光以恬淡之笔,用白描手法创作的这部文集,文字上不假雕饰,真挚之情却溢于言表。其中的文章体裁多样,题材相当广泛,并伴有尖锐、深刻的分析与批判,大社会的风云变幻和小家庭的温馨琐事无不包罗其中。而那种对社会问题独立的思索与认识,对同一时代以及后世的进步思想家均产生了莫大的影响。文集中透散出来的深挚人情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开拓性,也体现了归有光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贡献。

旷世杰作

KUANGSHI JIEZUO

归有光的文章“家龙门而户昌黎”,博采唐宋诸家之长,继承了唐宋古文运动的传统,同时又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毕生的心血《震川先生集》,是对其文学生涯的总结,规模十分宏大,共40卷,分为正集30卷、别集10卷,收录了各种体裁的散文774篇。此外,还有诗歌113首。

这是一部内涵十分博杂丰富的巨著。其中一些文章表明了归有光的“用世之志”和救世济民的志向抱负,比如《沈次谷先生诗序》、《梦鼎堂记》等等。明朝中叶以后,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统治者对百姓的压榨与巧取豪夺愈演愈烈。归有光在《送摄令蒲君还府序》、《长兴县编审告示》等散文中对这一黑暗的社会现实予以了无情的揭露,并勇敢地将批判矛头直指最高封建统治者,体现了这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凛然的正气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这些文章不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现实的揭露和批判也有十足的力度。在《遗王都御史书》中,归有光更是顶风而上,对当时东南人民遭受的天灾人祸、内忧外患的惨状进行了大胆直书。不仅如此,《震川先生集》中还有更广泛的涉猎,对科举制度的严重危害有异常清醒的认识和批判,对传统的贞节观念也提出了挑战——这在当时的环境中可谓难能可贵。而文集中大量的诗词,也是围绕着国家社稷的安危、底层民众的生存境遇展开了抒情,有痛感、有温情,充分体现出归有光作为社会学者的清醒而先觉的观照意识。

华文精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积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项脊轩志》)

在创作中,归有光进一步扩大了散文的题材,把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引进了严肃的“载道”古文中来,使之更密切地和生活联系起来。所以,《震川先生集》中的很多文章都写得情真意切,平易近人,给人以清新之感。尤其是一些叙述家庭琐事或亲人旧友生死聚散的短文,写得朴素简洁、悱恻动人。归有光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善于捕捉生活中貌似十分平常的细节和场面,寥寥几笔便形神毕现,给人以难忘的印象,而且在平淡简朴的笔墨中,又饱含着感人至深的真挚情怀。

几百年来,人们每读到归有光的《寒花葬志》、《项脊轩志》、《先妣事略》、《亡儿孙圹志》、《女如兰圹志》等美文,无不为之深深动容。这些从容淡谧、自然天成的叙事散文,在当时一味摹古浮饰的散文作品中,仿佛一泓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带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归有光的《震川先生集》为散文言情记感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经典导读

JINGDIAN DAODU

男人的抒情

生活于明中叶后的归有光在继承我国古代散文“载道”传统的同时,将怀念亲人、记叙家庭日常琐事题材引入散文创作领域,创作出一往情深、感人肺腑的散文精品,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为散文题材注入了新鲜血液。这应是对传统散文题材领域的拓宽和创新,是对秦汉和唐宋散文的继承和发展。非但如此,归有光的这类抒情记叙散文的出现,还为其稍后的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竟陵“钟(惺)、谭(元春)”等的抒情记感散文及后世小品文的涌现,起了开拓作用。近、现代一些人对近世小品文的发端,往往只追溯于“三袁”和“钟谭”,其实归有光的奠基和开拓作用也是不应忽视的。

归有光这类抒情记叙散文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首先,从社会情况看,明中叶后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我国的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在思想文化领域,随着平民阶层的出现,人们的民主意识、平等思想开始孕育,传统的封建等级观念、道统思想有所淡化和削弱,开始重视个人、普通人之间,包括家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在这种情况下归有光写出了那些以前为公卿显贵、仁人志士所不能或不敢言及的饱含真情、清新自然的感人之作。这些散文之所以感人,其感情真挚,没有道貌岸然的色彩是主要原因之一。归有光以亲情、眷情、人情等人间真情打动、感染了读者,为散文创作又开拓了一个新鲜领域。

华文精选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项脊轩志》)

其次,归有光这类抒情散文的出现,与其个人的身世经历也是有着直接联系的。归有光生活在昆山名门望族而中衰的家境中。他不但一生仕途坎坷,个人、家庭生活遭遇也极为不幸。世人常言:人生之痛莫过于少年丧母、中年丧妻、老来丧子了。然而,这些人生之大悲几乎都集中于归有光一身。归有光8岁丧母、中年两次丧妻,他心爱的长子和两个幼女也都先他而去。他在《亡儿孙圹志》中悲恸欲绝地哭诉:“呜呼!孰无父母妻子?余方孺慕,天夺吾母;知有室家,而余妻死;吾儿几成矣,而又亡。天之毒于余,何其痛耶!”愈是失去的,人们会对其愈加珍惜。归有光以自己的切身感受,用朴实无华、不加雕饰的文字抒写了追念故人,触物伤怀,情感细腻真挚的抒情记叙小品,动人心弦,催人泪下。生活、真情实感是创作的源泉,是产生成功作品的关键。基于此,他才能写出超越前人,以情取胜的作品。如果说先秦散文以叙事析史见长,唐宋散文以抒怀论世取胜,那么,以归有光为代表的明清散文,则开拓了言情记感散文的新天地。

归有光在他的这类散文中细腻地表现了亲情、眷情、人情。他的作品不但有抒写母爱,如《先妣事略》;有对先父等的怀念,如《请赦命事略》;有叙写夫妻之情,如《世美堂后记》、《王氏画赞并序》;有对子女之情,如《亡儿孙圹志》、《思子亭记》、《女如兰圹志》、《女二二圹志》等。即使是家中的小婢,他也写下了感人至深的《寒花葬志》。其名篇《项脊轩志》则不但有对祖母、母亲、亡妻的追怀,连家中的老妪都有生动的记叙。

这些对往事的生动、简练的追忆,这些生离死别的记叙,不着渲染,其情自现,催人泪下。归有光以自然朴素之笔,细腻真挚之情,开拓了我国古代散文的新境界。

先生于古文辞,虽出之《史》、《汉》,而大较折衷于昌黎、庐陵,当其得意,沛如也。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超然当名家矣。

——明代文人 王世贞

文词虽不甚奥古,然自辟户牖,亦能言所欲言者,昆山归震川是也。

——明代文学家 袁宏道

题材可能有大有小,篇幅也会有短有长,关键是其间是否具有丰富的内涵,能否“小中见大”,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广泛性。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日常琐事是人间万象的组成部分。人们常说“一滴水能折射出大海”。归有光的这些散文正是以自身的遭遇,家庭琐事道出了人间率真的挚情:亲情、眷情、人情,因而感染了古今无数读者,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马鸿盛)

归有光的韵味

《寒花葬志》是归有光的千古名篇,其文仅仅112字,正是历历可数,但却字字珠玑。在这篇小文中,我们看见稚嫩活泼的小姑娘寒花“曳深绿布裳”的轻盈步态,她削荸荠却“持去,不与”作者的调皮举动,她“即饭,目眶冉冉动”的憨然之态。作者锁定角度,精选细节,白描深画,寥寥几笔,一个活的寒花便于主体之中呼之欲出了。但是,归有光并不想仅让我们的感受止于所见,他在文末告诉我们寒花已逝,“事我而不卒,命也夫”。文至此戛然而止,一篇小文就这样涵盖了生的意趣与死的无情,鲜活的短暂与冰冷的永恒,这种对于美好的刻画愈细愈小,这种流逝的悲哀就愈痛愈恸,文愈小,而藏于深海的冰川则愈给读者更为无限的感发空间,小文而为至文,其妙就在于此。

所谓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嗟叹之,淫佚之,自不能已已。

——明代文人 王锡爵

震川之文其发于亲旧及人微而语无忌者,盖多近古之文。至事关天属,其尤善者,不俟修辞,而情辞并得,使览者恻然有隐,其气韵盖得之子长,故能取法欧、曾,而少更其形貌耳。

——清代著名作家 方苞

作为古文家的归有光推崇《史记》,但是他在《归震川史记图识凡例》中也认为《史记》与被传统文人轻贱的平话小说在叙事方式、描写手法等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正是由于吸取了从《史记》到平话小说所采用的细腻传神的白描手法,归有光才能不规于唐宋八大家的成法,对古文的写法做出了创造性的突破,从而创作出了如《先妣事略》、《寒花葬志》和《项脊轩志》等一批情辞并得、凄恻动人的佳作,因此,否定任何一方面都是片面的。

华文精选

轻装白袷日提兵,万死宁能顾一生。童子届知任别驾,巍然海上作金城。

(《颂任公诗》)

归有光在其《文章指南》中仅比较著名的结尾处理方法就总结了至少五种:结尾垂戒法;结尾括应法;结尾推广法;结尾推原法;结尾有余法。而此处我们提到的就是“结尾有余法”。对此,归有光这样阐释:“人于结束处多忽略,谓文之用工,不在尾,殊不知一篇命脉归束在此,须要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清庙三叹而有余音,方为妙手。”在《项脊轩志》的结尾处,他这样写道:“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作者在回忆昔日与妻把手浇树,而当初植树之人却奄然而逝,人去树存,睹树思人,其所营造的孤苦凄凉之境,萦绕着一种哀而不绝的余韵,正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又如《野鹤轩记》以“夜来风雨,崖崩不落,山鬼夜号”作结所营造的一种凄厉之境;《张自新传》结尾忽现鹘突:“自新家在新洋江口,风雨之夜,江涛有声,震动数里,野老相语,自以为自新不亡云。”笔调慷慨,夺人魂魄,将张自新的形象立体化地呈现于读者之前,余韵悲怆,苍凉难禁。

清代钱谦益曾评归有光曰:“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八大家之书。浸渍演迤,蔚为大儒。”正因为有这样的学问功底,所以他在行文中能信手拈来,时常用典,其自然贴切,恰如使盐入水,不仅能救文章之平淡,更有温润典雅之美。《答余质甫书》便是非常典型的一篇,在这篇书牍体古文中,归有光在心潮澎湃、浪然雪涕的状态下向知心朋友诉说自己的满腔悲愤。短短一篇小文中连用了《诗经》中的《柏舟》、《绿衣》、《谷风》等典,其中《柏舟》、《绿衣》都是咏叹主人公受排挤、仁而不遇、忧伤愤怒的作品。归有光以此自喻都是为了表明自己愤世嫉俗的为人处世态度。而引用《谷风》中“我躬不阅,遑恤我后”的弃妇之语,更是以此来映照自己怀才不遇、凄凉伤感的心情。其情极愤而其文法不乱,恰当的用典使文章在纡徐委备之中极尽悲怆苍凉之情,但却避免陷入琐碎之中。动人的故事,优美的诗句,加上作者用心灵所注入的忧伤之情,使得这篇文章极富温润典雅之美。其他如《草庭诗序》、《容春堂记》、《畏垒亭记》、《陶庵记》等都体现着这种美感。(张爱波)

大师传奇

DASHI CHUANQI

名扬海内、仕途坎坷,上承唐宋、下启清代的散文大家归有光,字熙甫,一字开甫,号震川,1507年生于江苏昆山一个日趋衰败的大家族之中。他8岁时,年仅25岁的母亲就丢下三子两女与世长辞。这种困境,迫使年幼的归有光过早地懂得了人世的艰难,开始奋发攻读。自幼聪明过人的归有光不负众望,10岁时就写出了洋洋千余言的《乞醯论》。正是因为这种神童般的能力,使得归有光在其青年时代对科举仕途满怀信心,可是天不遂人愿,在乡试中,归有光竟连连落第,五次应试都榜上无名。之后,归有光又历经了15年寒窗苦读,终于在35岁时才得以中举。虽然功名晚成,但此时的归有光已是综观三代两汉文章,遍览诸子百家,农圃医卜无所不通的博学之士了,在民间也早已声名鹊起。在当时,归有光的古文和俞仲蔚的诗歌、张子宾的制艺被誉为“昆山三绝”。

日后,归有光南下还乡,移居嘉定安亭江上,开始了一边读书应试,一边谈道讲学的生涯,四方学士纷纷慕名而来。在故土一方书斋中,归有光纵论文史,谈经说道,一时间弟子满门,海内学者文士都称归有光为震川先生,连一向恃才倨傲的戏剧大师徐渭也对他肃然起敬。

虽然学界的尊崇使归有光的人生看似无憾,但他的命运却始终困顿不堪。一连八次的会试落第,再加上中年失子丧妻的哀痛,使归有光的生活愈发艰难,同时更铸就了他深沉坚毅、不屈服于权势与厄运的性格。在古文领域里,他始终坚持己见,不为群言所惑,敢于与当时统治文坛的“巨子”相抗争。归有光所处的时代,有一种雍容华贵却平庸空泛、号称“台阁体”的文章流行泛滥,而随后的文坛上更是有一种摹古之风愈演愈烈。归有光就是在这种散发着霉臭的风气中异军突起的勇士,是一位敢于反抗潮流的正直文学家。作为一个身处穷乡僻壤的布衣老儒生,归有光竟然无所畏惧地与当时不可一世的著名文人王世贞进行学术抗争,并最终用自己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使对手深为折服。

归有光满腹诗文经义,而直至年过花甲才在偏远的长兴当了个知县。而他为官一任,便造福一方,决不计较地位的高低。一走马上任,归有光立即兴办学校以培养后进,整治恶吏,平反冤狱。晚年颇有政绩,深受当地百姓拥戴。在最后的岁月里,他还不废主业,笔耕不辍地修成了一部完备的《马政志》,还纂修了《世宗实录》。归有光一生著作繁富,但其主要成就还在于散文创作方面。《震川先生集》便是他毕生的心血和文学精华。而其中灿如明珠的散文艺术珍品,更使归有光无愧为明代散文大家。

延伸阅读

YANSHEN YUEDU

《陶庵梦忆》是明代后期的著名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部经典随笔集,所记的多是江南风物,所追怀的又是明朝之事。作者真实性情的自然流露,使得个中文章十分洒脱。这是一本“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的书,张岱的写作是惟我的,是纯粹以记忆轨迹为线索、以心思流转为脉络的。他带着炽热的情感体验来描写,来追忆一切,勾勒往日生活,因而激切真挚,能寓无穷于有限,寓波澜于平和幽默。《陶庵梦忆》在晚明众多小品文集中脱颖而出,堪称手眼超拔的独特作品。书中绝含一腔真情,是作者张岱在现世的悲凉里用隔世的呢喃梦呓讲述温暖苍凉的人生,因而高标独绝。

※※※※

《弇山堂别集》是明代文坛的“后七子”盟主王世贞的代表作。十分熟悉明代典故、史事的王世贞,在这多达100卷的文集中,记述了明代的各种盛事奇事、首相传略、朝野逸闻,其中的大多数文章是极富史料价值的。特别是一些诙谐随意、文笔清新的小品散文,读来很有闲散的味道,与归有光的笔记体文章在作者气质上颇有不同之处。

※※※※

《小窗幽记》是明代文人陈继儒创作的一部流传至今、光耀古今的人生哲言小品集,是作者的修身处世格言,分12卷,条条都是人生的回味和处世的领悟。与王永彬的《围炉夜话》、洪应明的《菜根谭》并称为“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本必读书。这本书堪称小品中的小品,其中精妙绝伦的语言,道眼清澈的慧解,灵性四射的意趣,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对人生的思索、处世的智慧在“热闹中下一冷语,冷淡中下一热语,人都受其炉锤而不觉”。作者以最从容舒缓的笔致,描绘了美好而富有情趣的生活理想、极简朴而有趣的生活,充分显现了晚明文人知足的心态、淡泊的志趣以及清高超俗的人格。

同类推荐
  • 学生社会适应因素的培养(下)

    学生社会适应因素的培养(下)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学生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成为这一活动的重中之重。心理素质则是生命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是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
  • 考生们最需要的精准记忆书

    考生们最需要的精准记忆书

    在日本排名第一的伊藤考试培训学校,有人从60岁后开始司法考试学习,每天记诵海量法规条文;有人从公司退休后参加学校的短期培训,并且一次通过成功率只有2%的高难度考试。这些奇迹的创造者、“考试之神”伊藤校长首次公开其独创的记忆法,揭示高速记忆的终极秘密。现在,无论你是参加升学、证照还是公职考试,都可以依循“伊藤记忆术”备考,你会发现提高10倍记忆力一点也不难。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青少年必知的智谋经典

    青少年必知的智谋经典

    本书精心编选,收录了19部世界著名谋略经典,并详细介绍其内容、艺术特色、影响及作者的创作过程、主要成就等。
  • 像他们那样——感恩·责任·忠诚

    像他们那样——感恩·责任·忠诚

    《榜样的力量·像他们那样:感恩·责任·忠诚》主要内容包括感恩篇、责任篇、忠诚篇三部分,分别介绍与感恩、责任、忠诚有关的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如:懂得感恩的霍金、不忘师恩的周恩来、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雷锋同志、精忠报国的岳飞、革命志士李大钊……故事语言通俗易懂,哲理性强,结构清晰,内容新颖。对青少年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使他们能够懂得感恩,富有责任感,培养忠诚的高贵品质。
热门推荐
  • 纯爱赌局丶殿下夺心记

    纯爱赌局丶殿下夺心记

    一般爆笑,一半爽文,中间点点小虐-.-她是圣域的巫女,他是圣域的继承人,…第一次见面,她看清了他,却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知道。第二次见面,她不知道他是他,他却再次看见她,并且陷得更深。第三次见面,他慢慢知道了她身上的迷,她却丝毫不认识他到底是谁……命运的玩弄,上帝将圣印巫女和继承人用红丝线交缠在一起,希望两颗几千年前就以冰冷的心慢慢温暖,却不曾想到。红丝线太紧,把他们俩身上嘞出了许许多多的伤痕……
  • 王爷三岁半

    王爷三岁半

    “我想过要放弃你,甚至从未爱过你,可关于你的记忆怎么都挥之不去”
  • 汐月大陆:墨传

    汐月大陆:墨传

    神战之后平静千年的大陆再起波澜。这次首当其冲的,便是大陆东方的梦月帝国。少年少女,将在这里崛起,然后席卷整片大陆。
  • 朕要出宫

    朕要出宫

    李望生一人坐在高高的龙椅上,念道:“血魔?你就这么跑了?让朕在这做傀儡?哼!你以为这就能困住朕了?”且看本帝如何出宫!
  • 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随着卫星电视、网络电视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应对挑战,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正在进行机制改革和资源整合,走技术创新、高效发展的市场化之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有效的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盘活媒体组织原有的大量节目内容和素材、实现媒体资源共享和提高资产利用率的有效手段。
  • 碎樱

    碎樱

    大陆之上,四国林立,七大势力各居一方。乱世之中奢靡繁华,波涛汹涌。是谁,在那江畔低语,断了那悠悠之水滔滔不绝?是谁,折了风中雨,纷乱了满树樱花?刹那间迷离了这乱世,又乱了谁的心?落英三部曲第一部——断肠愁
  • 青剑仙

    青剑仙

    海族之祸让普通人苏青的生活轨迹,骤然改变。踏上仙途却无法修炼,落魄至此又绝处逢生。草原剑林危机四伏,葵水河里深不见底。在十面埋伏的修行界,他该如何站稳第一步?人心叵测,赤子妖心,海族野心勃勃,乱世之象已起,抱剑少年又当如何在这乱世中斩出一片朗朗乾坤?欲知仙中事,尽在此书中。
  • 傻旦妻子,请乖乖跟我回家

    傻旦妻子,请乖乖跟我回家

    安曦童轻轻地从咬了咬嘴唇,不情愿的说了出来,“龙先生,龙先生,我与我爸爸断绝了父女关系了。”“因为你肚子里的孩子。”安曦童轻轻的点了点头。龙逸楠淡淡道:“那为什么不去把孩子拿掉?”安曦童心一冷,“为什么所有的人都接受不了这个孩子?”龙逸楠薄薄的嘴唇勾起一淡淡的冷笑,“因为孩子生下来也得不到幸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如果变成回忆

    如果变成回忆

    本文从张铎、王凯接拍《新神探联盟》的包正、公孙泽这部剧写起,从戏里戏外演绎并重温这部经典作品的诞生,尤其是包正与公孙泽这对CP在戏里戏外的衍生故事和高强剧情的创作情景,让读者可以与包正一起在剧中无限花痴我家警花、细细地再撸一遍《新神一》,把其中大家非常喜欢的那些点滴画面、精彩片断都写进去,从而在心理上共鸣并再过一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