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57500000037

第37章 哈尔姆斯研究述评(米慧)(1)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随着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民主化”、“公开化”的旗帜下,苏联的书报审查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至1990年6月,所有“特殊保存”部门的图书全部解禁。以此为背景,一些在苏联时期备受贬抑的作家及作品陆续回归到俄罗斯文学中,成为苏联解体前后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现象——丹尼尔·哈尔姆斯就在其中之列。

丹尼尔·伊万诺维奇·哈尔姆斯(ДаниилИвановичХармс,1905—1942),原姓尤瓦乔夫(Ювачев),20世纪杰出的苏联作家、诗人,先锋派文艺团体“奥贝利乌”(ОБЭРИУ——现实艺术协会,1927—1930)的创始人和主要成员。

哈尔姆斯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了他的创作。早期以诗歌创作为主,深受未来主义“无意义语词”风格影响。1927年,他同一批实验文学家成立了先锋派文艺团体“奥贝利乌”并成为中坚力量,同年创作剧本。“奥贝利乌”主张建立新的世界和新的诗歌语言,倡导艺术作品创作要遵循艺术的逻辑,而非生活的逻辑。由于与当时苏联官方推行的传统艺术方法和艺术原则相悖,团体成员们付出了巨大代价。哈尔姆斯本人曾遭遇逮捕、流放;而在世时除了儿童类作品和两首成人类诗作指《铁路上的偶发事件》(Случайнажелезнойдороге)和《共产党员彼得雅什金的诗》(СтихПетраЯшкина—коммуниста)两首诗(1926—1927)。外,所著大量主要作品始终未能获准公开发表。尽管这样,他在地下创作中仍然坚持了自己不同流俗的艺术信仰。30年代中后期,转向中短篇小说创作。1941年,哈尔姆斯再度入狱,次年死于监狱医院。

几十年来,不同时代的读者和研究者对哈尔姆斯的作品作出了不同的阐释,人们对该作家的认知也随之不断深化。如今,哈尔姆斯被视作尤奈斯库、贝克特、加缪等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大师的先行者,开创了20世纪俄罗斯文学和戏剧中的荒诞派。2003年,俄罗斯出版的《20世纪文化百科辞典》对以哈尔姆斯为主要代表的“奥贝利乌”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在诗语研究方面超越了所有前人,在戏剧领域比欧洲的荒诞戏剧早了四十年。”[1](298)而一些西方评论家更是毫不掩饰自己对哈尔姆斯的欣赏,如美国2007年版的哈尔姆斯诗歌集《今天,我什么都没写》的译者、诗人马特维·延科列维奇这样评价道:“陀、托二人的小说在俄罗斯学校广为普及,适合于14到16岁的青少年,当你是18岁时,这些小说的确颇有裨益。但到了30岁,一个人总要读些不同的东西,而哈尔姆斯就是这样的作家。读一读苏联早期的俄语诗歌和美学理论,你会发现,如果这些俄罗斯作品早就被翻译过来的话,同时代的美国诗文理论就黯然失色,毫无必要了。”[2](于大卫译)史海钩沉,披沙拣金。哈尔姆斯及其作品有着怎样一个回归历程?又在今天的俄罗斯文学与文化中如何发挥着影响力?我们下面将以苏联俄罗斯、欧美和中国为考察视野,对哈尔姆斯的研究情况予以简要述评。

一、苏联时期对哈尔姆斯的认知与定位

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人的印象中,哈尔姆斯这个名字是与一些他们耳熟能详的儿童诗歌、儿童故事——如《伊万·伊万内奇·萨莫瓦尔》(ИванИванычСамовар)、《撒谎精》(Врун)、《玩耍》(Игра)等联系在一起的。这些作品风格明快活泼、富有童趣,深受孩子们喜爱,滋养了几代青少年的成长。60年代中后期,哈尔姆斯生前未发表过的成人作品开始流入地下出版物中,个别作品也有正式出版。研究者从此发现,哈尔姆斯并不仅仅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3](105—115)但地下出版物发行量小,影响力十分有限;况且形式多为散篇选辑,收录的作品既缺乏整体语境,又无附评注;读者即使有幸阅及,也难免管中窥豹。直到80年代末,除了少数例外,苏联出版界这一时期多将哈尔姆斯的身份定位于“幽默作家”,将其创作的非儿童文学作品归于“滑稽”、“消遣”类目下,而常见刊登其作品的《文学报》第十六版(幽默版)、《鳄鱼》(漫画杂志)等刊物类型也无疑确认了人们的这种认识。[4]应该说,这种认识有其合理的一面。“笑”的因素在哈尔姆斯作品中确实存在,幽默、怪诞、游戏等成分都十分显见。然而,作品的深刻内涵在这一时期还未被发掘。

在苏联境外,受意识形态等因素影响,欧美学界对于在苏联政权下受压制的地下文学表现了较高的关注热情。1971年,美国学者乔治·吉比安首次将自己搜集到的哈尔姆斯和维坚斯基的部分作品编译出版(题为《一个文学发现——遗失的俄罗斯荒诞文学》),向欧美学者展示了这些与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主流大相径庭的作品,为他们日后的研究提供了依据。[5]1988年,我国《俄罗斯文艺》(时名《苏联文学》)杂志刊载了哈尔姆斯系列短篇小说《事件集》的部分译文,译者刘文飞对作品予以简析并从中概括了作家的某些艺术个性,即主题的抽象、形象的原始和手法的简约。[6]这是哈尔姆斯首次被译介到中国。但此时仅限于译介,相关研究都尚未深入展开。

二、苏联解体至今的哈尔姆斯作品出版与研究

20世纪90年代,在哈尔姆斯离世近五十年时,其作品终于在回归文学潮流中获得了重见天日的机会。仅1991年,作品的出版状况有如井喷: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飞向天堂》作品集,首次收录了哈尔姆斯的诗歌、小说、戏剧、书信等作品,并附有作家生平和创作的大事年表。[7]该社另制作了专刊《丹尼尔·哈尔姆斯:求刀封喉》,除收录以上部分代表作品外,还首次刊载了作家日记,一改此前这只能在私人收藏处或国家档案机构才得以一见的局面;同时,编者增补了大量注释,不厌其详,对于读者理解原文大有裨益。[8]同年的《戏剧》杂志也收录了有关文艺团体“奥贝利乌”成员们的创作、团体活动的文献(例如团体的《宣言》等),以及一些研究者关于团体的文学、艺术价值的短论。

1997年至2002年,六卷本《哈尔姆斯作品全集》陆续出版,涵盖了哈尔姆斯全部作品的注释和索引,大大改善了研究境况。[9]这一时期,出版面还覆盖到哈尔姆斯为代表的文学团体成员们的早期作品,例如两卷本文集《被命运遗弃的朋友们》[10]收录了哈尔姆斯、维坚斯基、利帕夫斯基、德鲁斯基和奥列伊尼克夫等文学家的作品。文集上卷对该团体的发展史作了简要回顾,肯定了哈尔姆斯对于该团体的贡献。

随着哈尔姆斯作品的全面展现,研究者渐渐发现这个作家的多面性——他不只是一个儿童作家,也远非一个幽默小品的写手;此时有学者以20世纪从象征主义到意象主义流派的俄苏先锋派作家群体为背景对哈尔姆斯等“奥贝利乌”成员进行历史定位,同时论证了哈尔姆斯的先锋主义创作思想贯穿了其创作生涯始终。[11]与其作品的回归相应,对作家艺术人生的整体考察被推上了研究前沿。2008年,俄罗斯出版了两本作家传记,作者分别为彼得堡当代诗人舒宾斯基和学者柯博林斯基。

舒宾斯基以丰富而多样的文献资料再现了哈尔姆斯传奇的艺术人生:主要参考书目中提到了近二百本书刊;附有一份多达三十三页篇幅的《书中人名索引》;书页二百多幅插图不仅涵盖了哈尔姆斯的画作、手稿以及他和同代人的照片,还有一些珍贵的档案文件——例如审讯记录等。[12]可贵的是,作者掌握了有关哈尔姆斯及其家人的最新事实资料,评述时段也并不囿于哈尔姆斯的生卒年,而对相关信息追踪至90年代甚至21世纪初(2002年)。相对于另一本传记,该本传记内容偏重于作家生平史料研究,作者文风亦冷静而平稳。另一本传记由俄罗斯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出版,作为该社《杰出人物的一生》书系之一。[4]作者柯博林斯基作为哈尔姆斯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写作时显示了强烈的学者风格,严谨而有分寸感,但不乏对作品赏析品评的激情。作者除了展示哈尔姆斯的私人书信及同时代人的回忆等史料外,还侧重分析了作家创作道路的演变史——在20世纪历史语境下列宁格勒以至整个苏联的文化生活洪流中把握作家的人生脉动,还原被历史尘雾遮蔽了的哈尔姆斯——作为一个人,一个思想家。这两本传记内容各有偏重,基本上优势互补,对于深入理解作家生平与创作颇有助益。

目前,哈尔姆斯作品的出版情况在俄罗斯已进入历史的全盛期,文集的题材全面(成人类与儿童类并行)、编选体例多样,仅在最近的2010—2011年,与读者见面的诗歌、剧本、小说等各种体裁的选集就有近二十种。在各种文集的荐语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如今对哈尔姆斯的定位:“20世纪俄罗斯文学先锋派最杰出的作家之一”[13]、“卓越的荒诞派大师”[14]、“儿童文学经典作家”[15]、“卓尔不群的俄罗斯诗人、作家、戏剧家和哲学家”[16],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同时,哈尔姆斯有多部小说被改编为电影、动画片,一些诗歌被谱曲演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哈尔姆斯在今日俄罗斯的受欢迎程度。

与俄罗斯的出版热潮遥相呼应,欧美学者对哈尔姆斯及“奥贝利乌”的学术研究也方兴未艾,二十年来成果甚丰。

牛津大学学者罗伯茨在俄国形式主义者及巴赫金小组的美学理论语境下探讨了“奥贝利乌”成员们的创作,其中包括哈尔姆斯的小说和戏剧,重新审视了对“奥贝利乌”的原有认识、该团体的特质、美学属性及其在俄罗斯及欧洲文学传统中的地位。[17]罗伯茨论证了“奥贝利乌”的元小说如何成为文学进程中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环节,这是首次严格意义上对“奥贝利乌”展开考察的学术著作,结论对今天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类推荐
  • 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目录

    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目录

    理想、理念是人生的信念和希望。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应该对这个工作有一种清楚的认识。图书馆人是知识供应的后勤。图书馆人是探索科学的尖兵。本套丛书可做为图书馆人工作手册,包括:馆藏文献建设、图书分类工作、图书馆的管理、图书馆选书指南、知识信息检索等。
  • 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特性、编制测验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制定教育评价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生课业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 英语教学随即评价理论与实践

    英语教学随即评价理论与实践

    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实施和发展使传统教育形式下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目标、以考试为标准的评价模式,日渐显现出许多缺陷来。这一模式只有目标评价,没有过程评价;只有选拔性功能,没有引导、发展和激励性功能;只有对尖子生某方面的肯定,没有对“学困生”的认可。它过分强调评价的数量化、标准化、客观化和达标度,而忽视了那些难以量化的诸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个性特征的评价。这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心理的主动、和谐发展,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 天一阁丛谈

    天一阁丛谈

    本书共分12章,记述了日史话、日史事琐考、日藏书管理、日藏书目录、日刻书考、日藏书传抄遗闻、日乾隆颁赏书画记、日散书访归记、日家谱概述等内容。
  •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以写作的基础知识为主线,以其艺术性、技巧性为点,实例佐证为辅,选例准确,讲明要领。
热门推荐
  • 第一纨绔:王爷放肆撩

    第一纨绔:王爷放肆撩

    唐庭若是温澜见过最不知羞的姑娘,当街亲嘴,隔空示爱,夜半爬床,甚至在满朝文武面前向他求亲;温澜是唐庭若见过最表里不一的公子,白天一套,晚上一套,没羞没臊,甚至在满城百姓面前向她下跪求娶。————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唯独你,我情之所钟
  • 英雄联盟之竞情青春

    英雄联盟之竞情青春

    为追校花毅然开始英雄联盟传奇之路;天赋异禀,冲击最强王者,机缘巧合,踏入职业生涯,看平凡少年,一步步勇夺全球总冠军。游戏称王,爱情是否也能如愿?我爱的,和爱我的,该如何抉择?一部关于电子竞技、爱情、友情的青春故事。
  • 天帝叶无极

    天帝叶无极

    道无极至,修行路长漫漫,叶无极努力的修炼着,直达颠峰!
  • 墨系0607班

    墨系0607班

    本书讲述了主人公“我”在收到了一位自称是“靡费斯特”的面具列车员,交给“我”的具有神秘力量的神奇钢笔后,“我”的世界开始发生了奇妙巨变的故事。一年之内,我加入了神秘组织“墨守七处”,并在导师与伙伴们的“胁迫”下,卷入了一系列“惊吓事件”。主人公“我”始终扮演着“悲情角色”,苦寻平静的“彼岸”。
  • 京都猫名全文

    京都猫名全文

    日式风格。(京都猫名全文版)。用一丝余香,奏响青春。ps:but!不是言情谢谢
  • 鹤啸幽野

    鹤啸幽野

    一颗混元逍遥丹,引起江湖人士的疯狂追逐,阴差阳错,这丹药竟落入逍遥派弟子的幼童申飞口中,究竟是福是祸,还看申飞本性如何在善恶中选择……读一本书,要读有一本书的收获。无需华丽多彩,只求感触心灵!
  • 圣人都市成长记

    圣人都市成长记

    一位百岁老人死后得知了人类起源的秘密,身负特殊的任务,带着记忆重活一次,他一边不断的强大自身,一边弥补前世的种种遗憾,历史随着他的出现而逐渐改变。童年时代他是文、武、医三绝的超级神童。少年时代他是运动员里的BUG,娱乐圈里的领潮者。青年时代他是军队里的利刃,地下世界的掌舵者。中年时代他整合资源,致力于维护人类文明的延续,成立守护者联盟,消除一切毁灭文明的威胁。“人家重生都有牛X的技能,牛X的系统。”木崎说:“没技能我可以学啊!又废不了多少时间,系统我不需要,不过到是可以给我手下装备一个。”
  • 古代保镖有限公司

    古代保镖有限公司

    “别人穿越,不是身怀绝技的特工、杀手,就是军师、策士。我一个CEO穿越有什么用处?而且,怎么苦到要陪着一个制毒的杀手?这还不算,给人家下毒控制了一生,还要帮着他经营事业?那,不如我自己成立一个保镖公司?你不是会制毒嘛,用来毒凶徒好了。“某人惊问:”公司“是什么玩意儿?”这个你别管,反正,以后是我做主!保管你生意兴隆。“某人拜服:那,为夫可要劝劝街口老王,叫他多进点货了。小女子奇道:街口老王是干什么的?某人轻叹:他是开棺材铺的。“把他的铺子盘下来,姑奶奶我管杀,也管埋!一点钱也不会旁落的!”某人惊呼:“娘子果然是不世奇才也!
  • 琳琅判

    琳琅判

    她是天工后人,一双巧手如今却来摆弄环佩珠钗;他是皇亲贵胄,灵巧心思却不得不用来对付诡诈阴谋.他们都懂得什么是怀璧其罪既然是逃不脱的命运,不如拼个鱼死网破.这一对如玉如兰的碧人,誓要搅翻这天地,勘破这乾坤.
  • 云去无声

    云去无声

    无极之道,所谓逍遥。静坐云中,即可掌天下,断尘世,灭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