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57300000028

第28章 学堂风潮(5)

当然,学生们轻易不愿冒着断送前程生计的危险罢课退学,这种极端形式,往往是激烈对抗的结果。不论风潮起因如何,在尖锐对垒下,冲突逐步扩大升级,演变成反专制的局部政治斗争。1909年。唐山路矿学堂通告学生考试平均过50分者升级给奖。接着洋教习悬示,如有一科不及30分,虽平均分过50,亦不得升级。“学生等以学堂系中国所设,且有监督牌示,彼洋人何得干预?故不以为然。”不料洋教习果然借此驱逐一名学生。双方争执不下,而总办反令学生遵洋教习之命。僵持十余日,总办复革退39人。学生代表往见,“谓争持不补考之事系全体学生之意,何独革退三十九人?”《唐山路矿学堂散学汇闻》,《盛京时报》1909年。3月25日。经多方交涉,甚至赴邮传部力争无效,终于全体退学。

学潮的层次分布也显示出反专制趋向。据现有统计分析,80%以上的学潮发生于仅占学堂总数1/4的官办学堂中。当然,官办学堂等级较高,学生比较成熟,但下述情况无疑会加强学生的不满与反抗情绪:官办学堂比公立私办者压迫禁锢往往更加严厉;当权者更直接代表专制政府,并与官僚集团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非议学潮者每每告诫学生“保全名誉,勿为外人窃笑,勿为全体贻羞,凡我同学,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惟持和平主义坚忍一时,勉成他日大器可也。”《法政专门学生禀批》,《大公报》1908年。1月9日。如果为了集聚力量,进行根本变革,这种看法不无道理。但认为“何不稍自谦抑,而实行爱群合群之主义,永保其秩序于安宁也”《观北洋法政学堂风潮之感言》,《盛京时报》1908年。1月10日。则大谬不然。正是在破坏旧秩序这一点上,当时任何学潮都有其积极意义,消极性是与更为成熟的斗争相比较才显露出来。

在总体应战态势中,学生也发挥出主动性。如果说专制压迫是激发学潮的客观因素,自由平等追求则构成内在驱动力,自发反抗由自觉意识所推动和制约。请看各地学生在风潮中的宣言:

1907年。吉林陆军学堂:“诸生会议谓:中国军法本来严烦,如以之律我辈,将无侧足地矣。且总办之为此,原为便于专制起见,非为造就人材起见。我辈受此专制教育,养成奴隶性根。不如大家散伙,各自归休。”《陆军学堂之风潮》,《盛京时报》1907年。12月28日。

1908年。河南高等学堂:“众议曰:我等目击时艰,情殷向学,原为发达知识,锻炼才能,内而拯救苍生,外而敌抗列强。若为课程革退,却亦正正堂堂,载之报纸,亦可为办学者之龟鉴也。”《河南高等学堂风潮之详闻》,《大公报》1908年。5月31日。

1911年。长春中学堂:学生“群起而宣言曰:我辈求学为国为家,原不在一纸文凭为异日啖饭地也。家人既困不聊生,苛吏之猛又如虎,地方生计,不堪设想。宁废学而去,别求生路,决不忍埋头学狱,坐视家人之困踣也”《长春学生痛哭记》,《民立报》1911年。7月1日。。

福州普通学堂罢课代表刘元栋(黄花岗烈士之一),素得该堂主办者资助,风潮中后者责以不顾情义。“刘大愤曰:此个人事也,不可以例公义。且吾不惜受人资助,正欲出同胞于奴隶籍,而求学以相济也。乃因求学而受人资助,有事即不得自主,是先自陷于奴隶矣,学何为哉!”《刘元栋小史》,《民立报》1911年。6月28日。断然退学,投身社会。

反对专制奴隶,要求自由平等的国民权利义务,这是中国学生横空出世以来发出的石破天惊第一声!在以自由平等为内核的民权与国民思潮的激励下,几千年。士子压抑自我、屈从常规礼法的逆流变成自我解放的潮水。以民主反对专制,是由中世纪走向近代的政治历程与隔绝封闭步入世界的社会历程的统一,砸碎专制制度的枷锁与打破道德礼法的桎梏必须同时并举。在近代国民观念中,社会民主与个性自由相辅相成。学生们一下子就本能地触及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抉择,在他们的旗帜上,鲜明地写着自由平等的醒目大字。上海中西女塾一位学生在毕业试论中酣畅淋漓地以天赋人权阐发自由平等观念,她说:“自有世界以来,其趋势日倾向于大同之一点。”“夫所谓大同者何?自由、平等、同胞而已矣。故自由、平等、同胞,不过区区数名词,而使吾人可爱可敬可歌可泣,形之于梦想,发之于咏叹,希望者希望此,护持者护持此,牺牲者牺牲此。”“夫天赋之自由,天定之平等,天授之同胞,固与人类同时而生也。人类存在至何时,则自由、平等、同胞亦将存在至何时,而不可须臾离,离之者必非人矣。”“无自由之思想,则牛马也;无平等之观念,则犬豕也;无同胞之仁爱,则豺狼也,谓之非人,谁曰不宜?”“既人类为同胞,则自然平等,自然自由。且同胞者,平等自由之义举所由倡也。”“彼世人孰能压制我暴虐我,美国于是自立,法国于是革命,斐洲之黑奴于是释放,而自由、平等、同胞之新世界于是发现。”陆秀贞:《论自由平等同胞为生人之原理》,《万国公报》第199卷,1905年。8月。西方资产阶级曾在宗教外衣下修筑地上天国,中国青年。学生对自由平等的讴歌呼唤,对天赋人权的追求捍卫,则是世道刺激远过于神灵感召,即使借助于神权灵光,宗教色彩也相当淡薄。

自由平等意识使学生们敢于挺起身来堂堂正正地反抗专制压迫。“中学为主,西学为辅”的教育方针和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在统治者视为中西合璧的瑰宝,学生却弃如不伦不类的敝履。各校经学课成绩普遍很低。在学生的抵制下,不少学堂减少了读经课时,而学生上课时仍是略为敷衍“即群散而归”。于是,“有议请废罢四书五经者,有中小学堂并无读经讲经功课者,甚至有师范学堂改订章程,声明不列读经专科者。人心如是,习尚如是,循是以往,各项学堂于经学一科,虽列其目亦止视为具文,有名无实”③《光绪三十三年。升任两湖总督张奏设存古学堂折》,《张文襄公奏稿》卷四十三。。以致有人惊呼:“朝廷振兴学堂,未见其益,先受其损!”《学堂不得缩短经学时间》,《广州总商会报》1907年。6月26日。张之洞对于“近来学堂新进之士,蔑先正而喜新奇,急功利而忘道谊”的“种种怪风恶俗”,尤感痛心疾首,声称:“正学既衰,人伦亦废,为国家计,则必有乱臣贼子之祸;为世道计,则不啻有洪水猛兽之忧。”

学生们除消极对抗外,还公开批判忠君尊孔的道统观念。甘肃文高等学生作文时引述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君也者,天下之大害也”的句子,以表达其憎恶情绪。《清末甘肃文高等学堂的片断回忆》,《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第97—106页。福建学生连“诸葛亮事业论”这类题目,都可以用来排泄反对君权的心绪,指这位被历朝帝王尊为一代名相者为“一姓之家奴”。而校方的惩办,反而激起一场风潮。郭公木:《辛亥革命前福州的教会学校和各类学堂》,《福建文史资料》第20辑。苏州常昭公立高等小学学生在修身课试卷中直抒胸臆,“王以谦卷谓:‘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其理甚谬。’徐曾植卷谓:‘后世谓父为严君,误矣!’程瑛卷谓:‘在朝为臣则认为君,否则吾与君为路人。’张元龙卷谓:‘三纲之谬,彰彰明矣!’王耀祖卷谓:‘三纲中君为臣纲尤谬,盖非我祖父,与我并无关系也。’”在地理考试中,学生庄学耀借题发挥:“君主与臣民,固无阶级。”《总督部堂札准江督咨据提学使樊详请维持名教整饬士风文》,《四川教育官报》1909年。第7期。用自由平等观批驳纲常名教的宗法等级制度及其意识形态。苏州景海女塾一位笔名竞群的14岁女学生赋诗道:“谬哉尼父亦狂颠,漫鼓簧言纵毒传。女子小人终古恨,可怜孔母亦含冤。”《遣愤三首》,《中国新女界杂志》第2期,1907年。。对统治者捧为“中国万世不祧之宗”、“五洲生民共仰之圣”的偶像进行尖刻辛辣的嘲讽。

对于社会舆论的种种非议,学生们也义正词严地予以辩驳。江南将备学生致书对其退学之举颇有微词的《中外日报》,针对该报所谓学潮给顽固派以阻挠兴学的口实,求新反而复旧的论点加以批驳:“自入学之日,此身即非我有,非父母有,非兄弟妻子有,直认为四万万同胞所脔割所齑醢所牺牲之身。”“仆等处亡决之世,存救亡之心,研究救亡之学,苦心热血,真可盟天地而泣鬼神。”“普通退学,本为无罪。因求总办改良功课不之允,各自引退,于公理谅无不合。”《江南将备学堂致〈中外日报〉馆书》,《大陆报》第3年。第12号,1905年。8月10日。强调其退学之举的正当合理。天津法政学生致函贬抑退学的《大公报》,斥问:“贵主笔是何心肝?”并郑重宣告:“窃某等非奴隶学生,安能受此野蛮之压制?西谚曰:不自由,毋宁死。某等之退学,原以求自由也,所持主义,自认与西哲不相背谬。”以此为信念,他们严正要求:“今与贵报约,限三日内速行更正,以自保价值。如再桀犬狂嗷,则某等将据五千年。之历史以辩,不得为贵报谅也。”《答无名自称退学生公启函》,《大公报》1908年。1月12日。勇敢地捍卫自己的正义行动。

自由平等观不仅是学潮的内在驱动力,而且在民主漩流的翻卷下,浮升到社会生活的表层,“自由”、“平等”成为学界流行的时髦语汇和抗压制胜的法宝。他们与巡警争吵,夹杂着“自由”、“压力”许多新名词,“说的巡警无了法了,就放他过去了”《学生野蛮》,《爱国报》第35期,1906年。。。与人争讼,也“以新学平等之说,倡言无忌”《追缴卒业文凭》,《湖南官报》第49册,1906年。9月8日。。要求转校,根据是“人人有天赋自由之权”《饬革好讲自由学生》,《大公报》1909年。5月28日。。就连女学生课堂里放声高唱庭院内悄吟谩咏的,也是此类新声佳音:“女学社,屋二间,人半百,书一寮,都拼着大地山河一半担儿我辈挑,吴淞江上旭日一轮照耀自由花。”“自由花,何璀灿,文明培根基。茫茫吾神州,女教衰微四千载,我侪出求学,誓将教育救国孱。”刘三:《校歌》;《本校师范毕业歌》,《女学生杂志》第1期,1910年。4月。“课余结伴且还家,趁此春光乐岁华,锄得阶前干净土,满园遍种自由花。”竞群:《春闺杂咏五首》之四,《中国新女界杂志》第2期。一些人对此大加抱怨,指责学生“放着功课不用心学,净学些皮毛,嘴里说些个新名辞,不是起风潮,就是不上课。监学人要一管他,你听罢,什么奴隶我咧,压力咧,不自由咧,种种洋习”回教人秦继昌:《不可无恥》,《爱国报》第90期,1907年。。。

作为向往心声的自然流露,此类言行不免有些浮躁。但是第一,新名词表达了新概念,冲击了旧的观念形态。它们需要逐渐清晰准确,却难以用旧词汇来替代。早在1903年。张之洞等人就对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充满“团体”、“舞台”、“代表”、“国魂”、“牺牲”、“社会”、“影响”、“组织”、“冲突”、“运动”等新名词大加攻诋,指为“舍熟求生”,“拾人牙慧”,“迂曲难晓”,主张严加摈弃。《学务纲要》。据说张之洞一生最痛恶新名词,称为“亡国之音”。与人谈话时,若夹有新名词则不搭理。一次,其门生某出差外国,谒张辞行。张问以何日启程,答称:“办完了出国的‘手续’就走。”张说:“以后不要用这类新名词。”其人笑说:“‘新名词’三个字也是新名词。”见张达骧、李石孙:《张之洞事迹述闻》,《文史资料选辑》第99辑,第86—87页。然而,时间是公正的检验,正是这些曾被视为“欠雅驯”的名词,表达和传播了一代人的新思想,并且成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思维传播符号。第二,表面化与广泛性往往联袂而至,浅有时正是改变俗的先导,有助于新思想观念的普及。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戊戌之际已正式进入政治殿堂。但以民权为基本概念的民主理想,由于从一开始思想启蒙就与政治抉择密不可分,策略考虑影响了宣传的广度深度,民权—绅权—官权—皇权的逻辑联系,使维新派无法解决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大主题,即如何通过和利用国家权力这一政治杠杆来实现民主化。国家民族的独立解放与个性自由,是民主化进程相互联系制约的不同层次表现。不能协调二者的关系,就难免陷入个性解放突而不破的循环。而没有个性解放作为基础,国家民族不能摆脱专制统治,独立解放也就难以实现和保持。从列强奴役和本国专制压迫下挣脱出来,是近代民族解放的双重含义。近代西方自由平等观的局限绝不是提出个性解放的要求,相反,恰恰在于不能将个性自由贯彻到底,而以资本的独立个性代替人的独立个性。结果,人性从奴性中解脱出来,却成了物欲的附庸。这只是个性解放漫长历程的一个阶段。

个性自由是社会民主的基础,从少数抑制多数的个性自由来维持社会秩序与规范的专制协调,到达“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3页。那样一种高级形态,必然要经历一个相互间民主协调的过渡。明清之际出现的异端思想和市井文学,已经朦胧地透示出否定禁锢、恢复人性的要求,但带有原始野性色彩。而近代的外部冲击又披上西化外衣,文野之判与夷夏之辨搅在一起,极大地阻碍了个性解放的进展与深化。辛亥时期自由平等观公开广泛地传播,触动了几千年。礼教的禁锢,使人性开始冲破奴性。尽管尚有几分幼稚,毕竟起到为社会变革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成为阻断通向皇权之路的有效武器。龙门师范附小的学生在毕业考试中,就国权与人权问题作了相当完整深入的阐述,认为权是国际人群所必争公有之义,“国无权,不可为国;人无权,不可为人”。国权即邦主自主,人权即个人自由。并引证卢梭的理论,分析国权与人权的关系,指出:“积人权而为国权,非侵国权而为人权。”“未有个人之权不完,而国权能发达扩充者;亦未有个人之权无缺,而国权不发达扩充者,国权与人权无分也。”中国在皇权统治下人权丧失,国势衰微,因此,“吾国学生今日最要之宗旨,在求学术;他日最重之事业,在争回主权。”而且要“费几许精神,掷几许铁血”,不惜一切代价以争之。朱钟奇:《问吾国学生现在宜具何等宗旨,将来当建何等事业》,《龙门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杂志》第1期。

学生们对自由平等的追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出于本能冲动,却直接触到了西学的内核,触动了礼教人伦的根基。如果说1905年。以前学潮是由反对学堂专制逐渐上升为反对封建国家统治,那么这一阶段则更主要是由于对清政府的普遍失望、不满、仇恨和对自由平等的热切追求,导致风潮接连不断地蜂拥而起,形成由局部到整体,又由整体到局部的互动关系。因此,学生性情格外暴烈,冲突动辄升格为肉搏格斗。而学潮的勃兴剧烈,又为自由平等观现身说法,大大加快拓宽了传播的速度幅度。

影响与局限

同类推荐
  • 守望声屏:论媒体的责任与自律

    守望声屏:论媒体的责任与自律

    本书收录了“长沙广电杯”深化“三项教育”、治理“五大公害”论文征文活动的上相关作品,一是领导和理论骨干在有关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或撰写的相关文章;二是本次论文正文中的部分佳作。
  • 新闻与正义(修订版)Ⅲ

    新闻与正义(修订版)Ⅲ

    本套丛书汇集了西方优秀记者们近100年来对新闻正义的理解和追求,其中绝大多数已成为新闻作品中的经典。虽然这些报道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却可以让我们看得更真实、更完整。素以评选的权威、公正、严格而著称的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乃至全球的最高奖,数十年来,它一直以新闻的公正、客观、准确、自由的精神作为其评选的准则,获奖作品更是因其直面社会政治、世道人心而成为新闻写作的范本。本书是该奖项获奖作品集,通过这些新闻报道,让我们看到更真实、更完整的世界。一部《新闻与正义》分明展示着,那些优秀的记者在与非正义抗争时,他们所能期待的最好命运就是将自己作品与非正义一起埋葬。
  • 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以苏州为个案

    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以苏州为个案

    本书对城市社区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城市社区建设相关概念进行的梳理和对国外城市社区建设典型个案的研究提出了可借鉴的国外城市社区建设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我国社区研究的历史轨迹和我国城市管理模式的演变及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典型个案,基于城市社区管理体系框架以江苏省苏州市的城市社区建设为个案,从社区、街道、区以及市四个层面进行了全面系统实证分析,详细阐述了苏州市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实施对策。
  • 校长依法治校必备工具书-学校法律法规大全

    校长依法治校必备工具书-学校法律法规大全

    校长是学校最高行政负责人,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工作,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校长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校长是学校的“校魂”,一所学校办得如何,是否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形象,在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校长的正确领导。常言道: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 大师的背影

    大师的背影

    20世纪70年代初,“我”以一个工农兵出身的画家、作家的身份,在实干的政治家郑永和打造出来“学大寨”的典型——辉县,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来此接受劳动改造的艺术家。因此,得以近距离地收藏这些当时第一流、经过时代冲刷后仍旧是第一流的重要人物的许多真实故事。书中,他们立体可观:他们也犯过错、媚过俗,但岁月掩不住他们的光辉。
热门推荐
  • 战平天下

    战平天下

    蛮荒大陆上,古老的大胤帝国逐渐四分五裂,而穿越而来的新君将用军队,平定天下!
  • 我仙二代,制霸都市

    我仙二代,制霸都市

    “我仙二代,制霸都市。”他是这世上无人惹得起的存在,官二代、富二代、神豪、兵王、古武者、吞噬者、系统拥有者……在他面前,通通弱爆了!
  • 迷途的婚姻

    迷途的婚姻

    当今社会,网络发达,各种交友软件风靡,人际交往的方便,也催生了其副产品——网络偷情。近期,网络被曝光的人物从影视明星、政府官员到寻常百姓的艳照门、嫖妓门、一夜情到换妻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成为大众饭后娱乐消遣的谈资。我这里讲述的是,一对普通已婚男女的网络情感经历,以及激情过后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最后从新回归家庭的坎坷历程。虽然故事主人公是虚构的,但故事的情节反映的却是当今现实社会,也许就在你我身边不断上演。现如今是出轨很平常,出柜才可怕。在这里,需要提醒各位网络玩家的是:偷情有风险,开房需谨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回眸亦是青春

    回眸亦是青春

    青春的岁月里有无数的点滴,那些人来人往,那些花落花开,路上匆匆几许行人,执此皆为路人,愿笔下的字句,能留得住回忆,守得了云开。
  • 校花之超级高手

    校花之超级高手

    他,不过是一个莱鸟杀手!因接到师傅的任务回归都市,又因一次机缘成为修真者!慢慢的挖出逐渐消失在世俗眼中的修真界;修真途中遇到不少奇怪的事情,蜈蚣王国?僵尸部落?因他得知自己的使命时,得罪不少神秘强者…面对重重困难,且看他如何一一破解!!!
  • 如果没有初见就不会相知相爱多年

    如果没有初见就不会相知相爱多年

    五年前的今天,林静雪嚣张跋扈不可一世,可是五年后的今天,林静雪沉稳内敛,精明强干,全然蜕变成了职业女强人……是什么让她在五年之内变成另一种人,那还用说,当让是我南宫轩宇——全天下唯一一个能让林静雪为之动容的人……“林静雪,你敢丢下我五年,我就让你用一辈子来偿还”,南宫轩宇说道。
  • 你是暮光里的伊始

    你是暮光里的伊始

    我可以为你放下文笔,化身痞子,也可以为你内敛痞气,写诗作对。可最后才发现,动了情的痞子,竟再无提刀的勇气。
  • 沉湮

    沉湮

    你恨过什么人吗?恨过吧……若是还有来生,定不会相见吧。“这个结局,你满意了吧……”女子沾满鲜血的脸抚摸着男子说道。“我恨你……”女子微微一笑。若是相见,你还会记得我的眼睛吗?也许忘记了吧……
  • 解询

    解询

    谢询出生于江南一个小地方,家庭生活在那时算得上充饱。父亲当年当过兵参加过抗美援朝,母亲是一名理发师,早年间父亲在街头巷子里理发认识了她妈妈,后来就有了他。二十一世纪开始,工作四年还没有人生头绪。谢询迈进新步伐的时候,做了一场循环恶梦,这个梦让他冥醒了三维世界有不可未知的探索。量子力学能否解释某些奇异事物存在发生的说法?镜里照过万人面孔,而你是哪一位吗?这些让他惊心动魄闻所未闻,这期间他认识了一位季先生,至此改变了人生轨迹……
  • 穿越之芦花美

    穿越之芦花美

    从爷爷辈开始就生活在城市里的芦米穿越了,这一世芦米生活在从祖宗辈开始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家庭。远离城市污染,芦花觉得生活的还挺惬意的。不过人往高处走,总是要有所奋斗的。酒楼当厨子,入股当股东,发家致富不是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