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2600000030

第30章 支持蒋介石

夺回广州后,国民政府在7月1日宣告成立,汪精卫、胡汉民、许崇智、廖仲恺等16人当选为政府委员,汪精卫、胡汉民、许崇智、谭延闿、林森当选为常务委员,许崇智出任军事部长,胡汉民担任外交部长。在这次会议上,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作为总顾问的鲍罗廷,正是由于他的安排,汪精卫以全票当选国民政府主席,他同时还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常务委员会主席,因此成为孙中山去世之后新的政治领袖,胡汉民和廖仲恺也是核心圈内的人物。而蒋介石只是在7月3日成立的军事委员会里的一名委员,另外他所担任的实职也就是广州卫戍司令,为此,蒋介石十分不满,他迟迟不肯就职,甚至还曾提出辞去所有职务。

但实际上,蒋介石可以舍弃军事委员,也可以不当广州卫戍司令,但他却不会离开黄埔军校,“远远地呆在黄埔岛上,培植军校力量,打算有朝一日利用他们为其私利效劳。”作为军事委员会会员,他向军事委员会提出了下一步发展六个方向和目标:(1)发展西南革命势力,以抗拒帝国主义;(2)革除军队积弊;(3)统一财政;(4)整理军队;(5)利用罢工工人建筑道路;(6)统一两广。这六条看似是一个军事发展和改革纲领,但实际上却暗藏着蒋介石的个人意图——整理军队和革除军队积弊等实际上矛头所指正是蒋介石的顶头上司许崇智,他是要把军队从许崇智手中夺出来。汪精卫等支持蒋介石的建议。这期间,加伦却接到莫斯科的命令,悄然离开了广州返回莫斯科,当时只是说加伦将军病情加重,需要回到莫斯科治疗,但实际上在蒋介石提案的背后有一场不为人知的争执,这场争执不是发生在国民党人之间,而是发生在苏联两大顾问之间——鲍罗廷与加伦之间。张太雷后来对此分析说:“加伦主张支持许崇智为军事首脑,建立军事委员会制度;而鲍罗廷则主张支持蒋介石;结果由莫斯科裁定,否定了加伦的意见”。

在加伦被调回莫斯科后,8月2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政府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召开联席会议,讨论鲍罗廷的提议。他的提议是由汪精卫、蒋介石和许崇智三人组成特别委员会,特别委员会具有最高实权,鲍罗廷担任特别委员会的顾问——实际上这等于形成了这样一个权力结构,即鲍罗廷名为顾问,但却是真正的领袖,而汪精卫、许崇智和蒋介石为执行鲍罗廷意志的最高执行者。其中,蒋介石能以一名普通的军事委员会委员跃升为三人最高权力者之一,完全依仗鲍罗廷的推荐、支持。而就在这一天,还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事,那就是廖仲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被刺杀——无论是谁刺杀了廖仲恺,他的死都为蒋介石跃升扫清了一个巨大的障碍,廖仲恺是一个能够成为领袖的人,但又注定不可能成为领袖,因为他既没有军队的支持,也没有苏联人的支持。

在成为特别委员会成员之一后,蒋介石在8月24日就任了一直未就任的广州卫戍司令,然后他就在8月26日下令何应钦警戒广州市区。

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军队改组政策,所属各部队被重新编制,蒋介石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成为军队中的实力领袖,而原粤军领袖许崇智却失去了大部分军权。

但许崇智的厄运还远未结束,蒋介石已经利用廖仲恺一案暗指与许崇智有牵连,调查显示许崇智的部下梁鸿楷直接参与了谋杀活动,当鲍罗廷指示要对梁鸿楷采取行动的时候,许崇智却拒绝了。当然,这一切的背后总指挥是鲍罗廷,他需要许崇智下台,因为他认为许崇智“不是革命干将”,他还翻旧帐说“孙逸仙及其衣衫褴褛的饥饿军队处境十分困难时,曾向富豪许崇智寻求过帮助”,但许崇智连1000元也没给,他因此说“孙逸仙很憎恨他”。鲍罗廷因此指示说:“在说服许崇智,把许崇智拉到我们方面的一切努力都无效后,无论如何要清除他”。

蒋介石也按照鲍罗廷的意图在紧张地准备,9月9日,他致信汪精卫,表示许崇智限制第一军的发展,控制财政;9月15日,他又向鲍罗廷、汪精卫汇报说许崇智正在调集东莞、石龙的粤军,向广州进发;于是,9月18日,军事委员会授予蒋介石全权处置广州局势的权力。当夜,蒋介石下令黄埔军校学生占领广州市区及周边要地,第二日致信许崇智,希望其暂时离开广东,随后,许崇智就被武装“护送”出广州。随后,国民政府宣布免除许崇智军事部长、粤军总司令和财政总监的职务。

在驱逐了许崇智之后,鲍罗廷又支持蒋介石赶走了胡汉民。

广州一连串的剧烈权力之争也惊动了共产国际。共产国际东方部书记瓦西里耶夫在给维经斯基的信中说,“对胡汉民事件以及随后强行撤销国民党活动家的职务,解除许崇智的武装等都是我们绝对无法理解的。”他认为,这种情况“证明广州因左倾而陷入孤立和毁灭”,因此,他建议维经斯基亲自去一趟广州。

不久,鲍罗廷来到北京,向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伊万诺夫斯基、驻华大使加拉罕作汇报。在解释为什么要驱赶胡汉民的时候,他说胡汉民是这样一个人,他“始终实行这样一种政策,在这种政策下,即使一个集团垮台了,他也总能同另一个集团一起执政。胡汉民始终做到了这一点,他是一个很聪明、在中国问题上很老练的人。他知道,他在玩弄权术时,必须依靠某种力量,他想在反共口号上找到这个支柱。”而支持胡汉民的报纸《国民新闻》已经在攻击苏联,另外,鲍罗廷还怀疑胡汉民可能是刺杀廖仲恺的主谋,因此,为了广东的稳定,胡汉民必须离开。他决定派胡汉民去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会议,然后就留在那里,不让其回国。无奈的胡汉民于9月22日登上了苏联轮船,于10月28日抵达莫斯科,此后在莫斯科居住了半年之久。

在廖仲恺被刺杀、许崇智被驱逐、胡汉民到了莫斯科之后,广州实际上就成了汪精卫与蒋介石的天下。鲍罗廷也向伊万诺夫斯基和加拉罕汇报说,自从许崇智、胡汉民离开广州后,广州就政令畅通,没有再出现抵制现象,“随着这两个人的离去,我们的决定始终得到了准确无误的贯彻执行”。

9月28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任命蒋介石为东征部队总指挥,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四军为主力,分三路进行第二次东征。10月14日,国民革命军占领陈炯明盘踞的惠州;10月下旬,又先后取得华阳战役、河婆战役的胜利;接着,广东南部的敌军也逐渐被肃清,第二次东征胜利结束,12月31日,蒋介石凯旋而归,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蒋介石得到一枚金质勋章。

但对鲍罗廷于蒋介石,苏联顾问中也有疑虑,切列潘诺夫就曾问鲍罗廷:“蒋介石能跟我们走多远?”

鲍罗廷回答:“他为什么不能跟我们一起走呢?”

实际上,国民党内始终对与苏俄建立联盟感到担忧和不满,孙中山在世时,慑于他的政治威望而没有出现什么波澜,但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的右派就渐渐活跃起来,从1925年夏秋之际开始,国民党内就出现了旗帜鲜明地右派,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就是右派的领袖,他在国民党内广泛散发印有戴季陶主义的小册子。当时,共产党领袖陈独秀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上说,戴季陶的小册子不是他一个人的事,而是资产阶级企图巩固自己的阶级权力,走向反动的表现。为此,陈独秀建议中共党员应该及时退出国民党,这样才能保持共产党的政治面貌。但陈独秀的建议遭到苏联顾问维经斯基的反对,因为莫斯科总体上还需要与国民党保持合作。

国民党右派的活动也更趋公开,也更具组织性,1925年11月23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叶楚伧、戴季陶、谢持、皱鲁、林森在北京西山召开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这就是“西山会议”,戴季陶等人也被称为“西山会议派”。这次会议通过了《取消共产派在本党之党籍案》,会议结论是,共产党的言论与国民党的利益诉求不一致,认为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是另有居心,“盖其加入之意,系图利用本党,发展共产党党势,且籍以维持苏联”。除了要求国民党内的共产党退出外,会议还要求解除鲍罗廷的顾问职务,西山会议派认为,孙中山去世后,鲍罗廷作为政治顾问,利用政治委员会影响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操纵国民党的政治、军事活动,使国民党成为苏联的工具,因此,必须要解除鲍罗廷的顾问职务。

面对西山会议派咄咄逼人之势,苏联要求在华顾问不要采取对抗,而是尽量与国民党保持合作,促成国民党北伐,因为这才是苏联所需要的。因此,共产国际东方部也对中国共产党做出指示,要求共产党重新审视与国民党的关系性质,谨慎地活动,在国民党内担任要职的共产党员也要克制。不久,在12月24日,在维经斯基的斡旋与安排下,陈独秀、瞿秋白、张国焘在上海同孙科、叶楚伧举行会谈。会谈中,孙科要求共产党员退出国民党,鲍罗廷离开广州,陈独秀等人拒绝了孙科的要求,只答应不再对西山会议派展开宣传攻击,也接受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内共产党员人数不超过1/3的比例。鲍罗廷对莫斯科和中共采取妥协托让感到很不满,他质问张国焘:“为什么广东方面将那些阴谋破坏革命的国民党右派驱逐出去了,现在却又要将他们请回来?”鲍罗廷建议,国民党左派和中国共产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反击国民党右派的嚣张气焰,否则就会此消彼长。鲍罗廷在西山会议派召开之时也对《民国日报》发表谈话说,“我们倘若想革命都能成功,只有大家联合,互相援助。就是中国同志,要帮助俄国革命的成功,俄国同志也要帮助中国革命的成功”。

鲍罗廷所采取的措施是促进汪精卫与蒋介石的合作,他仍然相信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在得知西山会议召开后,斥责西山会议派是“捣乱分子”,于是召开各军政治人员和党代表,讨论加强国民党的团结。他宣布,黄埔军校允许共产党员公开活动,也支持国民党员加入共产党。蒋介石这番话表明,他仍在坚持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政策。在西山会议派召开会议前不久,即12月5日,蒋介石还在对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讲话中说,“吾敢率国民党内共产与非共产诸同志,集合于国民党青天白日旗帜下,为实行总理革命主义而死”,“三民主义的成功,与共产主义的发展,实相为用而不相悖”。12月11日,蒋介石在宴请苏联顾问的时候,他还说,今天能消灭叛逆,可以说是苏俄同志本其民族精神和革命使命,与本党合作,帮助中国革命的结果。他还斥责有些人思想狭隘,说中国革命受俄国人指使,他们不明白,现在是二十世纪了,中国革命就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若不具世界革命眼光,关起门来革命,不联合世界革命党,不以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那么,革命成功的路径,恰同南辕北辙,决无成功的希望”,他接着说道,“如要真正的革命成功,一定要照俄国革命的方法去做,才是总理真正的信徒”,中国革命者必须学习俄国革命者,“今日在座的几位俄国同志,就是榜样”,“各位如果是有良心的,马上改过来努力做事,如同俄国同志一样,才可以救中国、救自己”。在西山会议结束的第二天,蒋介石向国民党各部下发了《为西山会议告同志书》,书中谴责西山会议派说:“值兹广东统一将告完成,北方民众共起奋斗,卖国军阀自行崩溃,总理三民主义即将实现之时,忽有一部分同志离异,自赴北京西山,开其所谓第四次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自行发布议案,驱逐异己,不惜阻挠国民革命大业,迹其言动,无一不悖于本党之纪律与总理之意旨”。蒋介石的一番口诛笔伐自然让鲍罗廷相信,蒋介石仍然是忠实的,是苏联可靠的朋友。鲍罗廷对伊万诺夫斯、加拉罕说,在国民革命军6个军长中,蒋介石、谭延闿、吴铁城和朱培德都是可信的,可以同这些军长“一起完成一项大的工作”。

鲍罗廷尽管对莫斯科采取妥协措施有些不满,但仍只能按照莫斯科的指示执行,当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采取联合国命党中间势力打击右派的时候,鲍罗廷反对这样做,他反对让戴季陶、孙科、叶楚伧返回广州,那会让刚刚安定下来的广州重新动乱起来。他现在希望促成汪精卫和蒋介石的联合,而不希望西山会议派出现在广州打乱他的计划,就连陈独秀与孙科等在上海的谈判也被他嘲笑为“要不得安抚政策”,他直接对中共广州党组织下指示说,广州中共党组织要根据广州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不要听从中共党中央的。

1926年1月1日,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但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合作却是与鲍罗廷所希望的相左的。蒋介石和汪精卫都没有在这次大会中与西山会议派决裂,不但没有严惩西山会议派,反而调整了处理决定,减轻了原稿中的处罚,如大会将原提议中关于居正、石青阳、石瑛、茅祖权、覃振、傅汝霖、沈定一等7人“开除党籍一年”,改为“书面警告”;原定为将张继、林森、邵元冲、叶楚伧、张知本等5人从重处分,也改为只将皱鲁、谢持两人开除;对戴季陶责仅仅是“予以恳切之训令,促其猛省,不可再误”,孙科、吴稚晖等就连个名义惩治都没有,而会议还决定邀请西山会议派返回广州,这就与鲍罗廷所要求的背道而驰了。

实际上,鲍罗廷促成汪精卫、蒋介石合作根本就是不切实际——从个人角度来看,蒋介石和汪精卫正处在争夺国民党领导权的时候,从政治态度来看,无论汪精卫还是蒋介石,其根本上都是反对联俄、联共的,3月8日,蒋介石就曾向汪精卫说过,不应让权力落入俄国人之手,即使是与第三国际联系,也应该把握分寸,要不失自主地位。因此,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按照鲍罗廷所期望的方向走。反倒是此时蒋介石在广州有些势单力薄,他需要与国民党右派联合,共同对付汪精卫集团。西山会议派也明白在汪、蒋之间,蒋更具军事实力,汪更具政治实力,蒋介石与鲍罗廷离心离德,而汪精卫则与鲍罗廷走的更近些,因此,西山会议派采取了“遵蒋抑汪”的策略。

汪精卫和蒋介石对鲍罗廷都采取了较为温和、恭顺的态度,两人的合作也多依赖鲍罗廷的从中调和,这也让鲍罗廷感到他能左右广州的局势,他过于自信了。

在1月16日的选举中,蒋介石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22日,他又当选为常委,蒋介石在国民党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在这次大会上,蒋介石并没有积极参加,他只在1月6日到会作了军事方面的报告,然后就再也没参加大会,他实权在握,已经不太在意大会是如何进行的乐。因此,在大会选举之前,汪精卫只好在黄埔军校召开党团会议,希望能了解蒋介石的意见。汪精卫通报了候选人情况,他说希望能听听蒋先生的意见,“我们的意思是,除了蒋先生及何应钦应该当选外,还有王柏龄、王懋功也应该提名为候选人,另外还要选拔几位年青人”,蒋介石回答说:“我还是在军事方面多尽点力,我不要当中央委员,也不应该当中央委员,一个军人如果什么事都管,就难免造成军人政治。我决不能做苏俄的托洛茨基。王柏龄和王懋功没有必要。至于提拔几个年青同志当中央委员,我倒没有什么意见”。

在这次会议之后,鲍罗廷要离开广州一段时间,他相信,在他离开广州这段时间内不会出现什么事,因为蒋介石已经具有相当的地位和实力,他和汪精卫之间的合作也表现良好,因此他可以放心地离开广州,“广东的工作在汪蒋合作之下,可以正常进行,不会因他的暂时离开,发生什么影响”。

共产国际也对广州感到乐观,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六次扩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问题决议》,决议中认为,广州国民政府是东方革命民主政府的榜样,国民党是一个由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组成的联盟,其革命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革命的力量,广州政府就是中国革命的先锋队。

然而,在他离开广州前往北方与冯玉祥会面仅仅两个月后,3月18日,就发生了“中山舰事件”。

同类推荐
  • 史迪威日记

    史迪威日记

    二战之前,他曾先后3次被派往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节节进逼,他临危受命,被再次派往中国,指挥中缅印战区的对日作战。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他指挥盟国军队在缅甸与日军展开了两次惊心动魄的大血战,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立下殊勋。因战功卓著,他被晋升为四星上将。然而,他所始料不及的是,中美英三国由于各自的需要和利益,在对日作战的战略等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中美两国之间更由于军队指挥权和租借物资的分配等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他除了要忙于对付日本人之外,还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去应付这些“国际政治问题”。盟国间的这些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史迪威也因此在1944年10月被解除了在中国的指挥职务。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蔡锷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蔡锷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生于1882年12月18日。湖南是近代中国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曾涌现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英雄豪杰。蔡锷就出生在湖南中部略偏西南的宝庆(今邵阳)县城东的亲睦乡。这里山青水秀,潺潺的流水、密密的林丛、巍峨的山岭,如画的风景伴他度过幼年的时光。正像不平凡的人物大都是从平凡的家境中陶冶出来的一样,名垂青史的护国大将军蔡锷也是从旧中国一个极其普通和相当贫寒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
  • 汪精卫第四卷

    汪精卫第四卷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 读懂陈独秀

    读懂陈独秀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陈独秀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陈独秀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中国十大文豪韩愈

    中国十大文豪韩愈

    韩愈出身于世宦之家。父韩仲卿曾为武昌令,以美政和文章出名。生三子,长子韩会,官至起居舍人,以道德文学着称。韩愈为小,生三岁,父死,养于韩会之家。十岁,韩会因事贬为韶州刺史,韩愈随兄而去,不久兄死。又随嫂北归河阳韩氏别居。嫂郑氏对韩愈情若所生,辛勤培养,诲化谆谆,及嫂去世,韩愈服而加隆(唐代嫂叔服小功五月即可),以报嫂养育之恩。
热门推荐
  • 师兄有点坑

    师兄有点坑

    愔愔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是遇见了师傅,那个倾城佳人。而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遇见了她的师兄,那个腹黑的男人!愔愔:我家师兄有点坑,空有一副好皮囊,每日三更不睡觉,喜欢偷偷爬我床,如果有天我翻身,定把此人踢下床!某人:听说,你要把我踢下床,嗯?愔愔:没有的事……某人:来,咱们进房好好聊。
  • 断甲残刀

    断甲残刀

    这是一个古老的大陆。战争将一个庞大种族的所有痕迹从这里抹掉,城墙、壁画、碑文、高塔,全都消失殆尽。这个种族是从此沉寂消亡,还是重现往日尊严。一个少年将做出回答。
  • 生活那么苦总想吃点甜

    生活那么苦总想吃点甜

    生活那么苦,总想吃点甜,不同的故事,是不同的甜点
  • 追爱之相识之恋

    追爱之相识之恋

    作品介绍:穿越重修,只为心爱之人。第一世的短暂,眼看红颜老死,他勇闯地府寻找她的来生。
  • 李劼人的经典小说:大波全集(套装共7册)

    李劼人的经典小说:大波全集(套装共7册)

    本书是作者以巴蜀地方特色语言叙与的一部小说。内容为为反对清政府出卖川汉铁路筑路权,夏之时、林绍泉等人组织了保路同志会,却遭到血腥镇压,在百姓中引起轩然大波,由此,保路运动由请愿发展为武装反抗的革命运动。本书在上层官僚与历史人物之间着力,再现了19世纪初在四川发生的保路运动,向我们生动地描写了清末政府统治下的众生相。
  • 重生校园鬼医是个萌妹子

    重生校园鬼医是个萌妹子

    齐楚楚,有着娃娃脸的萌妹子,38岁,依旧有张未成年的脸。为父母报仇与仇人同归于尽后,上天给了她重来一次的机会,让她可以弥补上一世留下的遗憾。如今父母健在,好姐妹也重回身边,本想平平淡淡跟家人度过幸福一生,可是似乎没有那么容易呢…异能现,鬼瞳出,鬼医现世,看一介萌妹子如何叱咤校园,勇闯七界~~
  • 我眼中的龙使2020

    我眼中的龙使2020

    我眼中的龙使第三版,主要叙述成都非著名英语培训老师陈龙,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毕业后的生活趣事。风格幽默,写实,看完能够再次感受学生时代的青春,以及毕业后踏入社会的苦涩成长历程,青春韶华,转眼即逝,奋力前行,勇立潮头。
  • 穿书后我成了团宠的女鹅

    穿书后我成了团宠的女鹅

    本书又名《我的妈咪是团宠》《穿成团宠的女儿后我也变成了团宠》《当大佬穿书后变成了大佬们的团宠》安沐苏死了,又活了,又死了,然后穿书了……穿书后,安沐苏获得了亲情,友情,爱情,然后幸福美满的度过了一生————(肿麽可能!!)(以上除了书名其它纯属敷衍,莫要当真。)安沐苏穿书后获得了几个便宜哥哥便宜姐姐和便宜姑姑便宜叔叔以及便宜舅舅便宜大姨。收获了一个团宠妈咪和一个妻奴女儿奴的爹。和俩个至交闺蜜。最最重要的是,她找到了那个可以共度余生的人。(悄悄告诉你们,所有人都是大佬噢!女主是多重人格呢!)
  • 竹马拌青梅

    竹马拌青梅

    这是大龄剩女赵晓嘟在相亲饭桌上偶遇小学死党同桌后开始“传奇”人生的故事。********************************************赵晓嘟:闭着眼睛生活,睁着眼睛睡觉。颜翼:卖的了萌,装的了傻,充的了愣,还做的了专情。加起来,却突变成一个大写的二逼。赵晓嘟很惊诧,“这世上想带绿帽子的没几个,颜翼是头一个。”颜翼很专情,“赵晓嘟,你听好,我再忙,也不会主动挂你电话。”总的来说,这就是一个看似二逼的竹马一步步吃掉实际很呆逼的青梅的轻松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