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19800000032

第32章 1946年

“1月15日”

斯大林对经国称,其对余个人之研究,比研究其他任何一国之领袖为彻底;认识余之性格,亦比任何人为真切。此可知其对余注意为何如矣。

蒋自称“以正制邪,以拙制巧”,何以其性格尚如是不可捉摸,竟值得克里姆林宫之孜孜研究?因其环境背景有如许之矛盾复杂也。因不论其出自主动或被动,蒋曾先后容共、剿共、抚共、反共也。

“1月17日”

今共匪仍在各省积极向我国军侵犯,反诬国军向彼进攻。余唯有逆来顺受与乘机应变以处之。

从1945年9月至1946年6月,“美国海空军运送国民党军到达内战前线者,已达14个军共41个师,外加8个交通警察总队,共计约54万余人”。从而使国民党军队抢占了大量的重要城市和战备要地。美国海军陆战队还打着“受降”、“遣俘”的旗号,直接在中国港口登陆,替国民党军队抢占战略要地和铁路交通线。仅驻在华北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到1946年2月就有45000人。同时,美军还直接帮助国民党进攻解放区,派遣军事顾问团,帮助指挥国民党打内战。

1945年11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继续以租借物资援助国民党政府。据美国陆军部的记录,到1945年年底,供给国民党地面部队所需的军用物资“已经足以供给完成39个师计划的需要,其他的租借物资中,包括大量的车辆及军需用品”。给蒋介石的武器、物资和借款,在马歇尔“调处”期间已达40亿美元。1946年6月,美国国务院向美国国会提出了《军事援华法案》,它赋予美国总统以广泛权力,为国民党编练军队,供给武器和设备。

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在下达停战令的同时,即密令他的军队迅速“抢占战备要点”。

谁在诬谁,事实胜于雄辩!

“1月19日”

(一)

经国访俄归来,详报斯大林之意见与态度,彼对余所提门户开放与中、美、苏三国合作问题,口头虽不能拒绝,而勉强应之,但其内心定不欲也。

斯大林邀请蒋经国特派员前往莫斯科访问。斯大林在当时盖深恐美国将会介入业已形成困难局面的东北问题,是故中国方面也料想得到:斯大林之邀蒋经国前往访问,乃为意图离间中、美关系的一种谋略;不过为了要和苏联的交涉能够顺利进行,蒋经国遂于12月25日以蒋介石私人代表身份奉派前往莫斯科,和斯大林直接交谈。

关于访苏的情况,蒋经国特派员留有记述如下:

“当时斯大林曾经对我说:

“‘你们中国人要明白,美国人想要利用中国作为满足他的利益的工具,他必要的时候,是会牺牲你们的!苏联愿意把本国的生产机器、汽车、以及中国所没有的东西供给中国;同时,也希望中国能把自己出产的矿物、农产品供给苏联;苏联又可以帮助中国在东北建立重工业,并发展新疆的经济。但是,我再三声明,也是我最大的一个要求:你们决不能让美国有一个兵到中国来;只要美国有一个兵到中国来,东北问题就很难解决了。’”

从蒋经国的报告中,显示日益尖锐化的美、苏对立,已在中国的东北投射下浓厚的阴影。

(二)

共匪自13日停战令以后,反在华北发动攻势,而马歇尔尚不觉悟共党之失信背约也。

1946年1月5日,国共双方代表达成停止国内冲突的协议,并成立了国民党代表张群(后为张治中)、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美国政府代表马歇尔参加的三人小组(亦称三人军事小组)。经过多次谈判,于1月10日,双方正式达成《停战协定》,规定在1月13日晚12时以前,一律停战。

马歇尔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任美军参谋长而声望甚高,这次来华又衔美国总统使命,蒋介石对马歇尔相当殷勤。

蒋介石对马歇尔的殷勤态度中更多的却是小心谨慎,并参有疑惑。因为在蒋介石与史迪威的矛盾事件中,马歇尔支持了史迪威。也曾骂过蒋介石无能和其政府腐败。因此,马歇尔在蒋介石的心目中,是属于“受了中共宣传之所蒙骗而对国民政府不无偏见”之类的美国人。马歇尔又往往对蒋介石伉俪的微笑摆出一副严峻的面孔,蒋介石怕这位美国调停人“亲共”。可是,以后的事实证明蒋介石的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周恩来对马歇尔的评语是:“马歇尔在1945年12月开始来华时,我觉得他直率、朴素、冷静,与史迪威相似。我们在三个月内相处得甚好。但在1946年3月东北问题起来之后,双方意见常有距离。他对苏联有猜疑,往往把苏联牵涉到各种问题上去,加上美国政府的错误政策,使我们和马歇尔无法取得协议。但是,我与马歇尔个人关系很好,我认为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1月21日”

近日心神痛悔交集。乃知往日对共党宽容之误事也。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在名义上达成了一项停火协定。蒋介石和毛泽东命令各自的武装于13日停止一切军事敌对活动。但蒋于14日午夜便派兵去东北、鲁南、苏北、豫南、豫北等解放区。

明眼人一看,这一项协议形同虚设。谈判这里还在进行,双方的军队便在河北、山西、绥远、苏北及山东等地发生了战斗。

蒋介石大调兵,中共也不能干等着挨打。

周恩来坚持内蒙古的赤峰和另外一个要塞在停火期间,应由共产党控制。为表示诚意,蒋介石勉强答应了这一点,这样共产党便掌握了控制热河的关键。随后,共产党加强了在东北的兵力。46000军队从山西调往东北,以加强林彪的部队。2月份,又从河北和山东分别调来了10000和40000军队,另有80000军队从山东坐船,登上了苏联人控制的港口。

蒋介石闻听,大吃一惊,后悔莫及。

“2月2日”

周恩来自延安返渝,态度大变,并高唱军、党分离与国、共长期合作之口号;且对马歇尔表示――中共有亲美疏俄之意。此中必另有阴谋也。唯马歇尔与中共商谈已有月余,其对中共欺人之手法,或已逐渐了解乎?

1月31日晚,政治协商会议闭幕。政协决议公布后,全国人民,特别是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欢欣鼓舞,不少的人都以为从此即将走上和平民主的新阶段。会上,蒋介石致辞,热情洋溢,满意大会成就,希望贯彻普遍。各代表亦均表示拥护。

作为中共代表周恩来当然在此时候,要与会议精神一致,这也是中共真诚的心愿。当然,周恩来也清楚,其实蒋并不准备实施这些协议,只不过是利用政协来进行和平欺骗,玩弄政治阴谋,以掩盖他这时正在那里进行的全国规模的内战准备。

对于国民党反动派,中共从来不抱任何幻想。但对于和平与民主、国共合作,有一分希望,也是要积极争取的。周恩来没有错,而是蒋介石心虚了,如此而已。

“2月19日”

本周心情抑郁。既受政协会中共党及其外围之压迫,复受俄军之威胁,而在东北延不撤兵,最足使人焦虑也。

日记所言“受政协会中共党及其外围之压迫”一节,情况如是:1946年1月31日,政协会议通过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纲领》五项提案。

但各党派的国府委员数目的分配,未能达成协议,蒋介石欲将各党派委员压在14名以下,从而使各党派绝对控制于国民党之下。对此中共不能同意,要求中共与民盟之名额共为14名,仅次于国民党,据有三分之一以上名额,从而具有否决权,以制约国民党一党专政。对此,蒋介石绝对不予让步,并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压迫”。

至于所说“受俄军之威胁”,是这样:苏联本来约定在日寇投降后3星期后开始撤军,至迟不得超过3个月。但因美国陆战队于9月下旬在青岛、天津登陆,而延缓其撤军日期,至12日仍未撤军。后经中苏双方协议,延至1946年2月1日撤军。1月22日,宋美龄赴东北宣慰。蒋和美国对苏联迟迟不撤军是很忧虑的,故而蒋写了今之日记。

“2月28日”

(一)

马歇尔对余之认识虽渐增加,然其受共党之麻醉日甚;美国民族之易受人欺诳,其老练如马氏尚且如此,其他更可知,不禁为世界前途忧也。

与中共商定统编其所部为18个师之方案,业已签字,此为政府最大之损失。

2月25日,三人小组又通过整军方案,共两项:

“一、国民政府主席为中国陆海空军最高统帅。最高统帅有任免所属军官之权,但在整编军队过程中,撤免中共军队之高级军官,应由派在政府中之中共代表所提名之军官替补。

“二、陆军之编制,在一年之后,全国军队编为108个师,其中共军占18个师;一年半之后,缩编为60个师,其中共军占10个师。”

军队配置(一年后)东北6个军,中央军5个,中共军1个,每军辖3师;华北方面11个军,中央军7个,中共军4个;华东方面10个军,中央军9个,中共军1个;其他地区,西北5个军,华南4个军,均为中央军。

对此种整军方案,蒋介石意在应付马歇尔和中共,实则口是心非,毫无诚意。他对马歇尔就深有疑虑,认为他在帮中共的忙,受中共蒙骗。蒋在2月28日反省录中写道:“马歇尔对余之认识虽渐增加,然其受共党之麻醉日甚。美国民族之易受人欺诳,甚老练如马氏者尚且如此,其他更可知矣。不禁为世界前途忧也。”同篇中他又认为给中共统编其所属部队18个师,是他最大的损失。可见蒋是多么不情愿,只是因为马氏的影响才被迫签字的。(二)

东北俄军逾期未撤,并发表声明藉词与驻华美军同时撤退,乃已不惜与美国公开为敌矣!

苏联对于2月1日的撤退期限,根本就没有当作有这么回事。它以“中、苏经济合作任务尚未完成”、“美国如自中国撤退,苏联也撤退”等等借口延宕下去。

其用意是:一是以“战利品”为借口,抢运东北的工矿设备;二是见到美国日益加紧运送蒋介石的军队、物资支援,帮助蒋介石打内战,于是也改变了过去不支持中共的方针,帮助林彪率领的“东北民主联军”,为其撤军创造方便条件。

“3月9日”

(一)

周末,俄军在东北调动频繁,颇向北撤,未知其作用何在?

战后美国积极介入中国政治,采取扶蒋反共政策,企图取代日本,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是美国的死对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却促成了苏联对日宣战和出兵我国东北,借苏军之手首先把日本关东军打垮。然后又以雄厚的物力、财力支援蒋介石迅速抢占东北,以便把我国东北变成它的反苏反共的桥头堡,纳入它的世界战略。

东北沦亡14年,蒋介石不理不睬,东北的解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长期斗争和协助苏军作战获得的。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在东北省无一兵一卒,主力深藏大西南,向东北进军,其全部兵力不得不依赖美国海军支援,从关内向东北运兵。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达成停战协议,但蒋介石又宣称,停战范围不包括东北,东北只是从苏军手中收回主权的问题。这就完全暴露了他先在东北大打,然后再把战火引向关内的内战方针。

起初,蒋介石见苏军撤军时日一拖再拖很是焦虑,1月19日日记倾吐了他对此的心情。可是,现在由原先怕苏军不撤,又改作关内大军尚未全部开到东北,而要求苏军推迟至3月中旬。只缘美国向世界公布了《雅尔塔密约》,引起中国哗然,纷纷要求苏军立撤。这回苏军北撤,蒋军未到齐,他慌了神。事实上不像他蒋介石所怀疑、担心的那样,苏军将所占城市移交给民主联军,而是苏军3月12日和13日相继撤出沈阳、四平,国民党军于13日即进沈阳。此时的四平早已在国民党接收大员刘翰东手里。

(二)

马歇尔等军事三人小组视察华北归来,尤其马氏在延安与毛泽东会晤之后,彼对共党之阴谋,似有略进一层之认识关。余告其在今后18个月内,共军未统编完成以前,如果万一中、俄发生军事冲突,或俄国对中、美作战时,共军必效忠苏俄,听从俄共之命而向我攻击。马氏对此亦不能加以否认也。

蒋介石很担心马歇尔被中共拉过去,影响美国对他的援助。对于内战,原来美国认为中共会依照斯大林指令,放弃军队,但实际上中共坚持不让;于是不认为中国的内战,将是“帝国主义与民主主义之间”的会战。蒋介石当然乐于美国人有这个错觉。正因如此,美国政府才对蒋介石以租借法案名义进行大量军援。

如果苏联援助中共,总会有些迹象表露,而这种迹象却一点也没有,美国人就认定中共与苏联有“勾结”也是一个疑问。如果苏联真与中共以援助,与蒋介石相抗衡,蒋介石反而不敢贸然发动内战,美国也会背后援助而不敢直接出面,以免与苏联发生直接冲突。恰恰相反,美国和蒋介石均知道苏联不援助中共,所以才敢肆无忌惮地对中共发动进攻。但也不敢对中共进行大规模的作战,怕引起苏联的担心和直接出兵干预。因此,美国人所谓中共与苏联有“勾结”,只不过是想以快速手段消灭中共的借口。以免中国将来变成共产主义国家,对美不利。因为以后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四分五裂,美国人当时是想不到的。

所说“中、俄发生军事冲突,或俄国对中、美作战时,共军必效忠苏俄”假设而已。或者说根本就不可能。

(三)

俄军在东北之行动,假借演习为名,极尽其威胁之能事,尤以夺取前已交还我国之长春电气总公司,停止我锦州附近各矿厂之发电,使我在经济上受莫大之损失。

2月1日,马林诺夫斯基再度发表关于“中苏经济合作”的声明,要求共同经营,并表示不希望“第三者”参加。已是毫不隐讳其独占东北的企图。

对于这个声明,美国的反应也颇为敏感――贝尔纳斯国务卿认为:“苏联以东北企业为其战利品,实为逾越国际公法范围以外”,即于2月9日照会中、苏两国政府,表示:“(一)东北工业由中苏共管,乃违反门户开放原则。(二)日本在国外的财产,应由盟国组织日本赔偿委员会作最后分配之决定。”藉以对苏联加以牵制,英国方面也与美国同一步调。

2月26日,贝尔纳斯又发表声明:“并无承认苏联运走东北工业设备的规定。”可是苏联却对于国际反应毫不顾忌,更于3月27日向中国提出《中苏经济合作建议草案》,仍然要求共同经营东北工业,但为外交部长王世杰所拒绝。

(四)

美记者被苏方驱逐返回后,俄军在东北之阴谋与暴行已完全揭露,美国舆论对俄之谴责,亦已日渐积极。

刚好在这个时期,发生了来到沈阳、长春一带从事采访活动的美国记者被苏军赶走的事件。

(五)

丘吉尔在美演说,主张美、英同盟,强调英语民族间合作力量,准备对俄作战,几使人有第三次大战其将来临之感矣。

苏联在东北把日本14年间建设的超过百亿美元工、矿设施,完全掠为己有,说这是他们的战利品。这当然是蒋介石主动放弃东北,以后又无能力反攻东北所导致的。而苏联即利用这个机会,夺走了日本人掠夺中国人民的财物。总之治国者无力,必招外侮。1945年11月24日,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向东北行营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喜?表明日本所建立东北工、矿设备作为战利品归苏联所有,其余154种企业,应由中苏共管。12月7日,更严厉地表示“除非此一经济合作问题获得解决,否则苏联自东北撤军日期将不能预测。”1946年2月1日,马林诺夫斯基再度表示坚持中苏经济合作。并不许第三国参加。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则对苏联把日本在东北的企业作为战利品表示反对。2月16日,贝尔纳斯又发表声明:“并无承认苏联运走东北工业设备的规定”。这些不能不令人想到清末的列强欲瓜分中国和各占势力范围的历史情景。

3月27日,苏联向中国正式提出《中国经济合作建议草案》,坚持共同经营东北工业。蒋之外交部长王世杰终于拒绝。但东北工、矿企业,终于被苏联掠走70%至80%。3月间,到沈阳、长春访问的美国记者被苏军赶走。这件事,引起美国和英国的强烈反应。

于是,蒋介石也跟着感慨起来,写了今天之日记。

“3月13日”

上周,俄军在东北调动频繁,不宣布其原因,且避与我驻长春之联络人员见面,使我无法洽商接防手续,今始公开宣布其驻沈阳俄军决定全部撤退。由我军进驻。而沈阳附近之共军,始则四面袭扰,企图于我接防之间,乘机侵据,卒因我军准备充分,故全部驱退,今日沈阳始完全收复矣。现虽达成接受东北第一步目的,但会后艰险更大。

在苏等撤出沈阳的当天,中共中央关于准备粉碎东北顽军进攻给东北局和西满军区吕正操、李富春、黄克诚的电报指示(毛泽东拟稿)中说:“蒋介石在马歇尔几次要求下虽然同意派执行小组到东北停战,但附带了许多苛刻条件,我党不能接受这些条件停战,因此在苏军撤退后东北的军事情况即将紧张起来,你们必须打几个胜仗,弄得蒋军在东北处于困难的情况下,蒋军才会在我们所能接受的条件下和我妥协。目前你们应立即粉碎蒋军的进攻。”

3月14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向中央军委建议夺取四平,得到批准。

俄军撤退,由你军进驻好了,并无意与你争夺大中城市,共产党、毛泽东眼下是要夺取战略要地――四平。

后来引出“四战四平”,毛泽东指示“反复肉搏战斗,伤亡在所不惜,化四平街为马德里!”

这时蒋方晓得毛泽东战略意图,猛然悟到“没有四平就没有东北!”

他错走一步,带来后来的更大“艰险”。

“4月19日”

当直告以非先改变其〔马歇尔〕对共党之态度与方针,决不能达成调解之目的;唯有美方坚持积极协助我政府之政策,方能达成消极“容共”之目的。若仍采取过去对共党怀柔与妥协之方针,则将贻误大计,必至根本失败而后已。

由于东北形势恶化,一时归国述职的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于4月17日忽遽再度返华。他直接飞抵北平,听取了军事调查处执行部的报告后,18日到达重庆。

翌日(19日),马歇尔会见蒋介石与之商谈,主张应与共军妥协。蒋介石遂即向马歇尔率直表示本日记的意思。

“4月20日”

共军攻陷长春,阻碍国军接收东北主权、破坏停战协定,此已明目张胆发动叛乱。且俄国亦公然派飞机接济共军,并以哈尔滨至长春之铁路供共军运输南下。是俄国已决心在北满制造共党伪政权、割裂我东北矣。

在美国陆战队进驻中国大陆后,苏联知美国也欲独占中国,便一方面延缓撤军,一方面把缴获的武器送给中共,并允许中共军队进驻东北,组成东北民主联军,对中共给予了一定的援助。四平市的苏军无疑是在蒋之军队未到之前即已撤走,使中共军队收复四平市!苏联既给予中共一定方便,又不明显。意在东北建立中共政权!亦即与美国对抗。又如长春,当国民党军队业已派驻一师兵力,苏军突然于4月14日撤走,旋被中共军队三万余人攻入长春,收复长春市 ,蒋之军队退出。对此,蒋介石认为斯大林欲于东北建立中共政权,分割东北。同年(1946年)4月17日,蒋介石密令徐永昌,对“剿匪战术应特别注重主动与机动。其战斗之对象,不重在攻占城市与据点,要以杀伤其人马,收缴其武器为目的。各进剿部队应严整纪律,不准驻扎城区。以上各点,希……特予注意研拟编入为要。中正三十五年四月十七日”

“4月21日”

美国必反对俄国垄断东北,并反对共党组织傀儡政权,而愿协助我政府收复东北主权。如马歇尔果有卓见,则应以客观态度认识俄、共绝无诚意者;但马歇尔非至绝境,必不愿放弃其妥协绥靖政策。

这是蒋介石分析美国对共产党的政策。

翌日(4月22日),蒋介石与马歇尔再次会谈。没料到马歇尔亦说出:如果不与共军妥协,则美国将停止对运输政府军前往东北的支援。盖临到了苏联全力支持共军的此际,而美国却要停止对政府军的援助。

“4月22日”

我中央军须由美军代为运输,一切计划皆受其牵制,且彼时以撤退其海军、中止其运输以为胁迫,使我不能不迁就彼对共党妥协之建议;殊不知此时对共党妥协,实无异对俄国屈服,当共党气焰嚣张之时,其要求条件之苛刻决难忍受。故应对马歇尔直说之,以促其觉悟也。

4月24日,蒋介石在与马歇尔会谈之际提出东北停战之条件如下:

(一)本年1月10日之停战协定(第一次)及其附件,应全部实行于东北。

(二)在东北所有各军及各军附属单位之调遣,应根据本年2月25日之整军方案予以规定。

(三)东北境内之长春铁路全线及其两侧30公里以内之地区,皆应由政府军接收,共军不得妨碍政府军接收。

(四)除第三项以外,共军所驻地区之政治事宜,由政府及中共双方代表协议解决之。

以上提案,只不过是要对当初业已达成的协议再加以认定而已,可是马歇尔这回却声色俱厉地表示不同意见,要求政府单方面让步。蒋所期望使其觉悟落空。

“4月28日”

近察马歇尔之心理及其态度,及极以对共交涉之破裂或停顿为虑,时现恐惧与无法应付之情态,其精神几已完全为共党所控制,一唯共党之要求是从,无敢或违,几与共党心理抵触之条件,皆不敢自共方试谈,其畏共之心理竟至如此,余不得不加以剀切开导。若美国不改变以往之消极政策,而以实力积极支持我政府,则美国在东亚之声望,亦将因此丧失殆尽,无法挽回矣!马歇尔若果有政治眼光与国际主义,明辨其美国自身之利害,当能领悟余言之不谬也。

蒋介石认为担任国共两党调停的美国特使马歇尔,眼下显然是转而站在对共产党加以安抚的立场上去了。

其实,美国的对华政策没有改变,杜鲁门、贝尔纳斯(国务卿)和马歇尔仍然追求一种幻想:以蒋介石为首的一个联合政府所统治的统一的亲美中国。休战的唯一条款是容许成立一个联合政府,这个政府既要使中国共产党处于从属地位,又要防止俄国在较广的程度上插手中国事务。他们害怕内战,正因为它可能招致蒋介石的垮台,以及中共和(或)俄国取得胜利。即使美国领导集团支持建立联合政府的设想,而蒋介石却回避建立联合政府的计划,他们仍旧不愿考虑放弃蒋介石。马歇尔所为,并非站在什么中共立场上。

“4月29日”

美国对东北之政策与对俄、共之态度,必须重加考虑,且须从速决定。以此实为美国对东亚整个问题之关键;消极退出、抑或积极参加与领导,应有所抉择也。切不可再蹈过去“九一八”时代覆辙,以致酿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之祸患。如果当时美、英对日能稍用压力,表示积极行动,则日本当不致如此猖獗,战祸自可消除矣。今日俄、共在东北之形势,亦复如是。此时对共党既非宣言所能制止,唯有准备实力,积极行动――协助我政府并明示其决心;则俄、共皆将慑服。否则,美国在东亚领导之声望决难维持,而第三次大战亦必以此为起因矣。

4月29日,马歇尔向蒋介石报告其与共产党代表周恩来交涉的经过。据马歇尔说:“曾向周恩来表示,东北停战条件,必须共军退出长春,归中央军接防,并由军事3人会议派小组前往监视。否则,我(马歇尔)不愿再作调解人。周恩来对此并未表示具体意见,但称必电告延安。”

蒋介石听取上述报告之后,乃向马歇尔表示劝告美国对于东北问题须发挥其影响力,要求美国进一步支持他,改变以往“消极政策”。29日马歇尔支持蒋要回长春,此时蒋对马氏积极游说,劝美国积极支持他尽快占领东北,不要重蹈“九一八”对日妥协的旧辙。蒋占东北是决心很大的,以后蒋把东三省战败归咎于马歇尔,实是推诿与人。

“5月11日”

斯大林邀余访俄,此乃离间中、美关系之最大阴谋。斯惯玩弄他人,而余则不受其欺诈也。唯此事婉拒后,彼将以所谋不遂,恼羞成怒,盖可断言。

5月5日,国民政府于西迁8年半之后迁都南京。蒋介石夫妇先于5月3日由汉口飞抵南京,自飞机场至市内,市民夹道肩摩踵接,欢声雷动。

翌日(5月6日)斯大林令苏联驻华大使馆武官罗中请蒋经国特派员转达蒋介石,邀请蒋介石赴莫斯科访问或在边境某地会晤。

蒋介石则认为斯大林的邀请是离间中美关系的最大阴谋,宛然谢绝之。

“5月21日”

自我军克服四平街后,共军主力溃败,故其态度又为之一变。且因我拒绝斯大林邀请访俄之约,故共党乃不能不依赖美国马歇尔之调停。

从5月份起,蒋介石春风得意,不可一世。这时美国已帮助蒋介石将其正规军的百分之八十,约160万人调集到内战前线,并于5月19日攻克四平,21日攻克公主岭。

本来,早在1945年12月27日国共双方及马歇尔“三人小组”即已由马歇尔提出偏向蒋介石的四项方案,其中一项明确规定:“中国内部及东北境内所有军队立即停止调动”。1946年1月10日“三人小组”正式发布“一切战争停止,军队调动一律停止”的命令。两军于13日午夜12时停战。然而,蒋介石为了抢占更多地盘,便下令他们军队于14日午夜向广大解放区进犯。其实蒋介石于1月3日就下达命令:“我军应予停战令未下前,占领有利地区。已下令前进某地而尚未到达者,应催促星夜前进。……行动希秘密迅速,勿资共方借口。”

中共方面,对此当然要针锋相对,进行反击。

东三省,是1946年3月27日才接受《东北停战协议》。但4月1日,蒋介石又借对东北行使主权,继续发兵东北,进犯东北民主联军。5月间。杜聿明指挥所部侵占了四平街、长春、永吉等众多大中城市。

停战协定被蒋介石撕得粉碎,反得意地说“共党乃不得不仍赖美国马歇尔为之调停”这真是不打自招。

“5月31日”

此次婉拒斯大林邀约赴俄会议,为我外交成败之重大关键。若以马歇尔最近对余之态度而言,诚令人绝望,然余深知俄国扶助中共赤化中国之一贯政策,决不能因余之赴约而有所转移,且徒增马歇尔之疑忌,是适中斯大林离间中、美之阴谋耳。故对美、对俄之外交政策,决不能以马歇尔个人一时之好恶而变更我基本国策。

斯大林在莫斯科权衡了时局之后,决定请蒋介石到莫斯科来会谈,以讨论对东北的重新安排;新的安排将把美国人排除在外。

斯大林知道美国根本不会在乎被人排挤在东北之外,他们关心的事主要是避免过多地卷入。

不出斯大林所料,马歇尔将军和杜鲁门总统都强烈要求蒋介石接受斯大林的邀请。然而他们也有重重顾虑,他们担心东北将来会纳入苏联的经济。

他们认为,斯大林的这一建议增加了国共双方在既没有美国也没有苏联介入的情况下联合统治东北的可能性。于是,马歇尔便加倍努力地劝说蒋介石与共产党建立一个联合政府。

然而,蒋介石对于这些建议置若罔闻。他很清楚――虽然美国人还没有明白――他的政府和美国政府之间已不可能制定出对付苏联的共同策略。因此,他做出蕴藻浜了一项重大的决定――“必要的话,将单独抵抗苏联的侵略”。他不会同意“建立联合政府”而使中国受到削弱。于是,他拒绝了斯大林的邀请。

“6月13日”

共匪猛犯四平,更番进扑,有苏俄代表团15人与日俘3万人参加。

蒋介石日记所指为三战四平(四平攻坚战)。四平是敌重点设防城市。四平陷入包围后,杜聿明一面下令四平守军(第71军;第13军;第53军榴炮营;十二保安区17团;辽北保安第1团、第2团;公主岭保安大队;装甲第9中队;宪兵队;铁道警备队;48兵站……)大修工事,准备死守。一面星夜从锦州方面抽调93军到沈阳。又再三要求援兵,最后,蒋介石不得不同意调53军驰援东北。敌军企图集中兵力从长春和沈阳两个方面援四平,以打通中长路,恢复长沈间的联系。

战斗经过:1?路西战斗:6月11日外围战开始。12日晚,为断敌空运,辽吉纵队三师首先攻占四平西部机场,全歼守敌71军运输营和保安团一个营共600余人。13日晚8时20分,一纵二师4团2营以勇猛利落之行动攻下的外围据点,歼敌4个连,守敌多次疯狂反击均被击退……2?东路战斗:突破口为西南角与西北角,此战21日下午开始,距蒋氏日记时间尚远,略去。

当时敌军说:“共军装备低劣,一无飞机,二无大炮,对铜墙铁壁的四平,必将是一筹莫展;”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也吹嘘说:“四平固若金汤,国军训练有素,共军难越雷池一步……”

当时香港《华侨日报》沈阳特讯说:“四平街之争夺战愈演愈烈。16日上午共军以4个团兵力冲入市区,当即与国军发生惨烈白刃战,战况之惨前未曾有,为东北历次战计所仅见。”

这即是“猛”与“更番”之现实,无可非难。至于所说苏俄代表团与日俘,无从而知,查遍史料,毫无痕迹。

“6月22日”

分析中共之阴谋;(一)先主张全面与长期之停战。(二)各种协定分别先后解决。(三)政治与军事同时解决。(四)牵入俄国加入调处。(五)对美国代表之仲裁权,只允限于局部事件或某一特定事件,而不允赋予其对于全盘事件与在三人会议中之最后决定权。凡此皆为其拖延时间,使多项问题无法获得解决,彼乃得乘机壮大也。

中原解放区是抗战胜利后由三支部队汇合而成的。一支是原在鄂豫边区的李先念、郑位三等率领的新四军第5师;一支是从广东北返的王震、王首道等率领的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一支是河南中部南下的王树声等率领的嵩岳军区部队。1945年10月24日,这三支部队在豫西的桐柏山区胜利会师,以新四军第五师为主体组建了中原军区,李先念为司令员,郑位三为政委。在蒋介石看来,中原军区的建立似乎威胁着蒋军出川的大门,于是纠集大量兵力向这个地区进逼。为了避免冲突,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原军区机关和主力部队从1945年12月下旬起就主动撤出这一地区,由平汉路西向东转移,准备到安徽五河一带向新四军主力靠拢。部队在1946年1月上旬行进到湖北礼山和河南光山一带时,正值“停战令”颁发。中原军区恪守停战协定,立即停止行进,临时在以宣化店为中心的这块地区就地待命。

蒋介石决意先下手消灭这支处在国民党军队四面包围下的部队。他利用停战期间,调集十一个正规军26个师约30万人,以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为总指挥,紧紧地包围这块地区。停战令颁发后的3个多月,国民党再三违反协议,先后挑衅进攻达240多次。他们并在宣化店地区周围构筑碉堡六千多座,将中原军区及所属三个军分区,割成“品”字形,并断绝对这个地区的粮食、医药供应。蒋介石咬牙切齿地说:“即便不能把他们一举消灭,也要把他们饿死、困死!”其用心何其毒也!

周恩来一直焦灼地关注着中原军区部队的严重处境。5月3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从重庆抵达南京的当晚,即在记者招待会上驳斥国民党当局散布的“中原无战事”的谎言,发出警告,要求“首先协议停止中原内战,以免牵动全局,发展成为全国内战。”在周恩来坚持下,美方和国民党方面,被迫接受他的建议,组成三人小组去宣化店视察。

中共代表团抵达南京的第三天,也就是5日下午,周恩来和徐永昌飞抵汉口,同由北平飞来的美方代表白鲁德会合。徐永昌到汉口后托病不前,派武汉行辕副参谋长王天鸣作他的代表。6日早上,大雨滂沱,三方代表、工作人员和新闻记者六十余人,分乘四辆吉普车和四辆卡车,向武汉以北一百多公里的宣化店进发。8日上午11时,他们到达宣化店。下午在礼山中学同美国和国民党方面代表进行会谈。到会的还有中外记者四十多人。会谈一开始,李先念愤怒地历数国民党破坏停战的大量事实。坐在对面的国民党代表无词以对,只是说:“李将军且息怒!待兄弟返回汉口,呈禀上峰,再作处理。”

深夜,周恩来又同李先念等回到司令部继续听取汇报。他对军区负责人反复叮嘱说:“你们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幻想国民党发善心,他们是不会发善心的。你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你们的脑子必须复杂一点,一定要设法用枪杆子突围出去!”并帮助他们详细制定了突围方案。因此,当6月22日(恰是蒋氏日记之当天)国民党几十万大军进攻时,中原军区六万多名英雄健儿,已按照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的指示,分三路胜利突出重围,这对国民党反动派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7月1日,中共中央为此特通知各个解放区,说明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大内战已从6月22日围攻中原解放区开始。“我即将进行自卫战争”。

全面内战爆发后,和平谈判成功的希望已经断绝。但国民党还想利用谈判作为烟幕来掩盖内战的扩大,并想把和谈破裂的责任推卸给中国共产党。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周恩来表现出大智大勇,坚定而沉着地同对手周旋,一次又一次地成功地用事实来揭露国民党,教育了群众。

“6月24日”

共党策略盖企图在不战不和、与似战似和之局面下继续拖延不决,使国家陷于混乱状态,政治动摇,经济破产,以达其颠覆政府,赤化中国之目的。

第二次停战令,是截至6月22日为止的15天,但因马歇尔再三要求,乃延长到30日正午为止。

在这个时期,蒋介石并未遵守停战令。而是要中共军队撤出陇海路以南、胶济全线、东北大部、承德以南诸地区,以及山东、山西两省中6月7日后从伪军处接收的地区。并警告说如不服从,就诉诸武力。中共当然不会接受蒋的胁迫。

“三人小组”的中共代表周恩来据理提出中共军队向东北增加驻军及拒绝国民党军进入解放区等问题。蒋介石认为这是妨碍调停工作之臻于成功。并说中共军队是“企图在不战不和,与似战似和之局面下”搞破坏,以求一逞云云。蒋之逻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6月27日”

无论对共交涉有无结果,目前军事行动,仍不宜用正式讨伐方式。

蒋介石刚回到南京,从东北传来的却是“国军”不断战败和被歼的噩耗。原来国民党在东北的胜利,只是占领了铁路沿线的几个大城市。其他广大地区不但都在中共军队手中,而且国民党军队不断遭到消灭。中共采取的“诱敌深入、内线作战、不惜放弃一些城市、集中优势兵力以各个歼灭”的战略,获得了成功。

蒋介石急忙电告杜聿明,要他颠倒黑白,说:“这是共军破坏停战、破坏和平。”6月6日又向中共和谈代表提出“东北停战半个月”,以作缓兵之计。经中共同意之后,停战自6月7日起生效。

6月26日,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从此发动了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6月27日,美国国务院批准替蒋介石政府建立一千架飞机的空军。

6月30日,面临了停战命令的限期。这一天,政府发表声明:“政府对共党问题,仍本着和平、统一方针,力求政治解决。”

蒋真有“两手”,可笑!可笑!!

“7月13日”

马歇尔因中共发表“七七宣言”,颇受刺激,彼明知欲使共党接受其调处,已无希望,但仍一意对共党迁就,并不断对我施用压力,始终坚持其不用武力之主张,而置我国存亡绝续于不顾。至可痛惜也!

对于国民政府的声明,中国共产党于7月7日发表《“七七”周年纪念宣言》,大意为:“反动派如敢挑战,我们会做一切的准备,给予迎头痛击。”这是对好战分子之警告。同时并揭露道:“马歇尔,魏德迈采取武装干涉政策”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并强烈抗议美国干涉我国内政,要求美国“撤退在华驻军”。

“7月14日”

彼(马歇尔)最大之心病,甚恐局部冲突引起全面内战,又恐短期内不能获得解决,以致引起俄国之干涉,而发生第三次大战也。

马歇尔所担心的,是在于如对中共加强约束,则恐刺激苏联,而招致其介入干预。

“7月17日”

美国始终坚持其不用武力之主张,而置我国存亡于不顾,至可痛惜也!

1946年6月26日蒋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内战。7月12日,蒋派徐州绥署第一、第三绥区兵力50万人向苏皖解放区进攻。内战于是全面爆发。

8月10日,杜鲁门致蒋电,表示蒋如不停止内战,美国将重新考虑对华政策。8月14日蒋再次公开表示要军队“国家化”。并要中共退出五大地区。18日,美国停止对蒋支援军火,迫蒋坚持和谈。蒋对此极为不满。

“7月31日”

美俄关系日渐恶化,俄国赤化世界之野心,亦为世人所认识矣。

莫斯科于22日广播抗议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并明言:“苏联不能坐视美国对华政策。”同时,中共也对美国官员表示:“中共不接受莫斯科的指导”,而有要求由美、苏共同调解国、共问题之意。

“8月3日”

美国民族性之直率,乃至令人难解;以马歇尔如此重要人物,竟为共党所欺侮,而不自悟。甚至美军在平津道上遭受共军袭击,大损其国誉与军威,亦不之顾;而反于我政府在直接间接有形无形之中,施以压力,彼以为唯有如此,方能达成其调解之目的;殊不知共党与俄国决不容许其调解之成功也。

在美苏关系日渐恶化的情况下,马歇尔推荐久住中国的北平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为美国驻华大使,以谋打开停滞中的调停局面。

起初,美国所内定的新任大使,乃是为蒋介石依赖颇深的魏德迈。未料在即将发表之前走漏了消息,被共产党获知,于是周恩来乃向马歇尔表示强烈反对,以致翻了案而决定由司徒雷登出任。

蒋介石说出美国对共产党过于纵容的程度,并以7月29日在北平外安平镇所发生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被“袭击”的事件为例。说这一“事件”是中共军队所为,是中共军队对由天津调往北平的美军陆战队施以攻击,以致美军三人被杀害,12人负伤;可是马歇尔等人对于共产党并无强硬反应,反而表现出好像是一种奉承的态度。蒋氏怎不问,美军为何武装来到中国,又荷枪实弹地去了北平?

“8月30日”

美国务院对我以现款购买其军火事,竟拒绝发给出口证,此乃马歇尔对我更进一步之压力;可知美国对华政策已因马歇尔之调解不成,更趋恶化。果尔,则马歇尔纵容共党,其将不仅有害我国,而适足以自害美国矣。

8月19日,蒋介石将修改后的《剿匪手令本》正式签发。

蒋写日记无非对美国不能帮忙帮到底,发几句牢骚而已。

实际上美国这些禁运把戏不过是给人看的。美援已把蒋介石军队部署好,并接连占领中共地区。禁不禁运,又有何妨!

“10月26日”

台湾尚未被共党分子所渗透,可视为一片净土。今后应积极加以建设,使之成为一模范省,则俄、共虽狡诈百出,必欲亡我国家而甘心者,其将无如我何乎!余此次巡视台湾,在政治上对台湾民众之心理影响必大也。

台湾省,简称台。在中国东南部。东海和南海之间。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龟山岛、兰屿、彭佳屿、钓鱼岛等岛屿。自古以来为中国领土。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因地壳运动分隔成岛。台湾古人类渊源于祖国大陆。秦汉以后有关台湾记载很具体。古称夷洲,隋称琉求。明天启四年(1624年)和六年,荷兰和西班牙殖民者分别侵入台湾。明末,郑成功驱逐侵略者,收复台湾。清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光绪十一年)改行省。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为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中国。是中国第一大岛。气候热湿,年降水量丰富,水利资源丰富。盛产樟木、红桧、扁柏等。矿产以煤、石油、天然气、铜、金、银、锰为主。有纺织、制糖、制胶等工业。特产天然樟脑和香茅油。农产以稻、甘蔗、茶叶、水果(香蕉、菠萝等)为主。沿海有渔、盐之利……

当时的台湾已是富庶之乡了。

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首次视察台湾,正是国共山西大同激战的当日,时间是10月21日至28日。

“11月16日”

国民大会开幕,此次为革命史上最艰难之创举,与划时代之新页也……国民大会今已开会,共党一年来联合其他党派以孤立本党、围攻政府之阴谋,已被我完全击破。

“国民大会”代表是1936年5月5日的《五五宪章》制定后,随即“选出”的国大代表。原决定于当年11月12日召开国民代表大会。后经五届三中会议议决,又改在1937年11月12日召开。不久因抗战爆发,暂停制宪,后六中全会又议决于1940年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后又推至战后召开。

《五五宪章》是继1912年《临时约法》、1913年《天坛宪章》、1914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24年《中华民国宪法》、1931年《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之后的第六部宪法。1944年,蒋曾数次谈到召开“国大”日期。1945年元旦,蒋又一次宣布抗战胜利后,即行召开“国民大会”。3月1日,蒋又宣布于1945年11月12日召开。中共和全国人民均一致反对蒋氏单独召开“国民大会”。国共“双十协定”中,中共提出应延期召开国民大会和修改国民大会选举法和《五五宪章》等三项主张。但蒋介石不同意,坚持不予修改。

1946年1月,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国民大会案和宪法案。决定本年5月5日重开国民大会,修正《五五宪章》。但鉴于条件不成熟和蒋拒绝修改宪章,中共不同意过早召开“国民大会”。经过蒋之一系列军事进攻的暂时胜利,蒋介石便于11月8日宣布于11月12日国民党单方面召开“国民大会”,并制定宪法。

12月25日“国大”闭幕。原规定本次大会代表为2050名,而实到1485人。本宪法规定每县、市和同等地区各选代表一名;人口至五十万者,每增五十万人,增选代表一名。县、市同等区域则以法律定之。

在这个大会上,蒋介石于11月28日发表了宪章演说。他的中心意思是,五权宪法是要蒋来行使,他说:“我相信,假如我自己来行使五权宪法,我一定能以国父之心为心,……但是……我个人本来没有统治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必须将国家的责任交托于全国同胞。”但“目前大多数同胞还没有这种能力和习惯”,故仍须“以治权保护政权,培育政权,养成人民行使政权的能力和习惯”。说来说去,宪法虽然产生,但因民智低下,仍不能实行宪政。当然仍要实行“训政”和“治政”。

对此,中共《解放日报》发表社论驳斥蒋介石演说,指出其目的仍是继续训政。新华社记者说“国大的召集完全由国民党一党所包办。”《评蒋介石“宪章”演说》一文则指出“民主不能由独裁者制造”。

周恩来于11月16日发表书面谈话,指出这个伪国大是把独裁“合法”化,把内战“合法”化,把分裂“合法”化,把出卖国家与人民利益“合法”化,最后说:“我们中国共产党愿同中国人民及一切真正为和平民主而努力的党派,为真和平真民主奋斗到底!”蒋介石以下停战令为烟雾,一方面召开伪国大,一方面向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凡九次之多)进攻。

“12月28日”

国民大会圆满完成制宪任务,国内外对本党之信誉为之大增,此为30年来奋斗之结果。

1946年12月25日国民大会通过《中华民国宪法》。并定于1947年12月25日实施。

该宪法仍然是以西方民主国家的宪法为蓝本,但不是三权分立。国民大会可以罢免总统、副总统;修改宪法;复决立法院所提之宪法修正案。国民大会和总统任期六年。总统可以连任一次。

总统权限:总统由国民大会全体代表选举产生,为国家元首,对外代表中华民国,统率全国海陆空军。总统公布法律、命令,需经行政院长副署。总统根据法院议决行使缔结条约、宣战和媾和之权,宣布戒严,并行使大赦、特赦、减刑和复决权。总统依法任免文、武官员、授予荣典。特殊情况时,总统可以经行政院会议议决,发布紧急命令,法令,做必要之处置。但一个月后,需经立法院追认。如立法院不同意时,该法令、命令,立即失效。

总统就职时,要向全国人民宣誓,表示:“余必遵守宪法,尽忠职务,增进人民福利,保卫国家,无负国民付托。如违誓言,愿受国家严厉之制裁。”

总统之特权是:(一)提名行政院长人选,经立法院同意后,由总统任命。(二)行政院向立法院负责,但当立法院对重要决策不同意时,得以议决请行政院改变之,但行政院对立法院之决议,“得经总统之查可”,才可以由立法院复议,否则,立法院便无可奈何。(三)“司法院院长、副院长各一人,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司法院解释宪法,并有统一解释法律并命令之权。”“司法院设大法官若干人”掌握宪法和法律、命令之解释,亦“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四)“考试院设院长,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五)监察院院长、副院长由监委互选。但监院之审计长,得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由总统任命之。审计长,负责审计行政院之决算。

从以上之规定不难看出总统掌握了宪法、法律、命令的解释权,三院提名权,否决立法院复议权。几乎完全不受宪法约束。这实质上是总统独裁制的宪法。因为总统既可以解释法律、宪法,则立法院、国民大会、监察院,均形同虚设,无实质性作用了。

同类推荐
  • 黑白古天乐

    黑白古天乐

    "他演活了很多角色,但最成功的一出大戏叫“浪子回头金不换”。强大的内心、机遇、聪明、努力、坚持……他有的是什么?背水一战选择了主动面对公众承认自己的过失,赢得了机遇,带给他“知错能改”勇气的力量来自何方?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

    本书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含重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工业总公司)经中央任命担任并主持航空工业工作的部(副部)长、总(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和在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担任过总经理职务的领导干部(共计44名)的生平、工作业绩和突出贡献。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而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光辉历程,他们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开创者和传承者。本书内容翔实、生动,实为记录航空系统领导干部的全面生动的教材。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及关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相关人员阅读。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总之,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50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50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50辑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50辑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梁启超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梁启超

    中国近代既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也是创造英雄业绩的时代。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为祖国母亲的独立富强,10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们从各方面进行了艰苦卓绝、英勇不屈的斗争。1873年2月23日,祖国母亲的又一个优秀儿子诞生了,他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戊戌变法领导人之一,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思想家和著名学者梁启超。
热门推荐
  • 卫道之人

    卫道之人

    数百年前,一个名叫“云中月”的道士,为了天下苍生,毅然投身于除魔降妖的道路,可妖魔未除尽,自己却成了嗜血的魔王,往后数百年,源源不断的卫道人秉持先人的意志,用学到的法术捍卫人间正道。
  • 血帝

    血帝

    天崩地裂白骨埋,饮血长啸醉听风。其实除了死,人生遇见的都是小事儿,好好活着。
  • 最后我的生活

    最后我的生活

    用回忆来创造故事。这部算是随记吧,把想到的东西写一下,开始,会用个故事拉开序幕
  • 斗战圣雄

    斗战圣雄

    盘古开辟,世界初划神州之时,浩瀚的沙漠里有妖山突起,为解天地劫难,道祖在离恨天上取下一团清气,压在山崖下,化气培胎,受天真地之秀,吸日月精华,久而久之,内受仙胎,生出一个小灵孩。后来得到玉鼎真人的真传,身怀八九玄功,玉帝封他为乾坤护使,人称他太平小圣,一条神枪纵横宇宙,保天护地,斩妖除魔……宋朝因何崇道;小圣因何没留仙名……一切自有定数。
  • 快穿之女配有点纯

    快穿之女配有点纯

    这是一个妖艳身,单纯心的小女配,穿到大千世界找美男的故事
  • 爱入佳境

    爱入佳境

    丈夫的女神级前女友回来了,余尔发微博向粉丝求助,得到了N个分享链接:热门评论top1——女人必看,如何智斗小三!热门评论top2——手撕渣男的108种姿势……第二天,有人发现“余氏集团CEO白经池”给热门评论点了个赞。
  • 那些年我们十七八岁

    那些年我们十七八岁

    那些回亿;我们无法忘记那些疼痛;别人无法理解回忆了的人是不能去见的,因为你见了,就再也出不来了。青春的疼痛是女孩子从幼稚变为成熟的必经之路,我们们都有体会,可是,那种痛是忘不掉的,是一辈子的,或许它就像一块烙印,开始会非常疼,可是日子久了,便不觉得疼了。但是瘢痕却还在,刻在了心里,永远永远
  • 大明豪侠传之阴阳石

    大明豪侠传之阴阳石

    大明洪武年间,新朝初立,江湖帮派林立。为稳固朝政,朱元璋不得不继续依仗昔日江湖旧部,成立“疾风堂”四处追查反贼。然而疾风堂专横跋扈,拥兵自重。于是当朝宰相李善长为首策划了一场风云变幻,腥风血雨的讨贼攻防战。然而疾风堂根基深厚,江湖地位稳固,朝廷虽可以派兵围剿,但无奈又必须依仗疾风堂铲除贼寇。加之疾风堂坐拥江湖传闻中能够逆转阴阳,操弄生死的神器:“阴阳石”。由此,一场尔虞我诈的阴阳石争夺战大幕将启。
  • 异界花心邪尊

    异界花心邪尊

    连女孩的手都没牵过的大学生秦浩天因为海啸带着超级神器穿越到以武为尊的玄武大陆,这一世他发誓弥补上辈子的遗憾。借助超级神器的帮助,修炼神诀,成为盖世邪尊。高贵的公主、脱俗的圣女、成熟的导师、极品萝莉全部收入后宫……
  • 双生杀道

    双生杀道

    杀人杀魔杀神,杀地杀天杀万族。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以杀止杀,以杀证道!有情与无情,正义与邪恶,惟一往无前!一将功成万骨枯!是正耶?是邪耶?万族并立,天才辈出,个人恩怨与宗族纷争,爱恨情仇与种族大义。阴谋阳谋,不绝如缕,只为成就缥缈武道!武道三千,异名而同实,同宗而分源。大道无形,殊途同归!一念成仙魔,浩然心中过。尘世乱劫多,惟有坚气魄。六年潜龙破,证道宿命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