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03900000004

第4章  传统婚嫁——迎娶

迎娶,即古六礼之“亲迎”,也叫“娶媳妇”。这是男方到女方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也是整个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序。亲迎有二种,一种是新郎亲迎,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

迎亲的队伍,旧时讲究要用各种仪仗,从前到后,有炮手、开道锣、开道旗、“肃静”、“回避”朱牌、宫灯、金瓜、斧钺、朝天镫、龙虎旗、团扇、日罩……等等,迎娶中有许多讲究与礼节。完美的成婚礼中,迎娶是高潮部分,也是最繁杂的部分。

1.安床

迎亲先一日,男方要“安床”,由一位“全福”妇女,取24双筷子系扎红线,安放新郎席子下,称“安床”。婚前一至三天夜里,由一个父母双全的小男孩伴新郎同睡,睡于床的里边,称“伴郎”。到了晚上,要给这个小男孩吃包子、花生、鸡蛋,寓“包生儿子”意,待“好日”那天早晨离开时,要给红包,俗称“挈出尿瓶”。

在汉族的传统习俗中,婚礼前要举行安床仪式。先准备铜钱一百零八枚,把八枚铜钱垫在床腿下,象征“八字合同(铜)”。一百枚铜钱分别放置在床头床尾,取“同(铜)心同(铜)体”之意。还有一点就是,安床讲究选择吉日吉辰,安床的位置也要配合男女双方的生庚干支,并视门窗与神位坐落的方向而定,民间俗信,非常忌讳床与桌椅柜橱的尖角相对。安床仪式完毕,还要祭拜“床母”一番。

安床——婚后如意吉祥

结婚佳期来临之前,男家须将居宅装饰一新,把新房布置停当,忌以曾作过新房的房间重派其他用场,每件家具一旦到位,忌随意更动。其间尤重新床的摆放。“安床”之礼举行时,将铜钱一百文中的八文与双方八字相符,安置于床脚,其余压于床头床尾,取夫妻“同心同体”之意。还须请一位有“福气”好的妇女(或丈夫健在、子孙满堂的老者;或丈夫健在、上有父母下有儿女的中年人)来缝制被褥、挂帐、铺床。对于床放在哪个地方,也要视男女双方的生庚干支,视门窗与神位座落的方向而定,禁忌床与桌椅柜橱的尖向相对。

当是的晚上还要祭拜床公床婆。房中只有床、衣橱、褶衣桌及幢橱等大件家具由男家自备。安床仪式之后,要选一父母双全的男孩与新郎同睡。通常,新床上都会放置一些寓意早生贵子、富裕康乐之类的物品,同时也反映出重男轻女的思想。

另外,结婚当天晚上,新人进新房后,可邀请小孩子在床上食喜果,取其百子千孙之意。

在闽南、台湾民间,还有不少婚床的趣俗,如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这段时间,新郎如要睡新床,要有男童陪伴,俗谚云:“睡空铺,不死夫,也死妻”。新娘出嫁时,娘家要让她带上公鸡和母鸡一对,进洞房后,由男方的姑嫂们放入床底下,亲友贺客围观着看哪只鸡先走出床底,若是公鸡先出来,人们会喝彩:“头胎生查埔(男)!”要是母鸡先露面,同样也有欢笑声:“先生阿姐招小弟!”此情此景不啻于在观赏一个精彩节目!结婚当晚,新郎家要选一个男童上婚床翻滚,这一婚礼谓之“翻床铺”。事先大人要教会男童说几句吉语,如“翻床铺,生查埔(男)。翻过来,中秀才。翻过去,都如意”。

广东湛江民间,非常注重结婚新房的安床仪式,专请相貌好、多子多福的妇人摆设床铺。习俗是:床门向窗,衣柜顺堂,门不对柜,镜不向床。安床分铺床、升帐、开铺等步骤进行,还在床上撒些花生、红枣,象征早生贵子。民间传说新娘床可减少腰骨痛,闹新房时人们都喜欢到婚床上躺一躺,甚至滚一滚。

2.嫁妆

女人在结婚时带到她丈夫家里的钱、物。也称“陪妆”、“妆奁”。发送后,女方即准备嫁妆,某些大户人家当女儿出生时还特地酿酒,装入酒埕,埋在灶口地坑,称“女儿红”,待出嫁日,让亲友分享。嫁妆穷富悬殊,厚薄不一。

“嫁妆”,是娘家为出嫁的女儿送的物件。这是女家聘姑娘办喜事的开始。按礼仪程序,有条件的要治筵招待亲友一至五天不等。讲究的富户有“前三后二五”的安排。即第一天“添箱”,第二天“送妆”,第三天为聘女,第四、五两天为庆祝。不过,在一般人家则只安排聘女正日这一天,至于贫户之家,也就没有了治筵庆贺的各种举动了。

嫁妆——娘家为出嫁女儿送的物件

所谓送嫁妆,就是发奁。女儿出嫁,首先要准备嫁妆。近代多流行于汉族某些地区。陪嫁由女方自备,其种类可分为铺陈、摆设、日用等物品,因世俗视嫁妆多寡而论新娘身份高低,故而一般人家不得不倾其所有,大事铺排,以争体面。陪嫁物多为衣服、蚊帐、被絮、澡盆、脚盆、洗脸盆(架)、提桶、木箱、木柜、屉桌、大桌大椅、小桌矮凳、火盆、木炭、茶具、餐具等,多者可达十余抬。为显丰厚,大件为2~4人共抬,小件也要2人合抬。远远看去,因为物多人众,队伍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宝贵人家多有陪送田地、山林者。

对于贫寒之家而言,也有由男方备办一部分陪嫁,事先悄悄送至女家,过礼之日再一同抬回男家的习俗。由于女儿陪嫁丰盛,民间俗有“生崽满堂红,生女一场空”之说。

在陕西汉中地区,有这样一句俗语:“嫁妆没腌菜,女儿头难抬”。当地风俗,嫁妆中必须有腌菜。女儿长到十七八岁,母亲就开始为女儿做“嫁妆菜”。腌菜的种类做得越多,女方显得越有面子。腌菜作陪嫁这个风俗,在南郑县的南海、红茶、黄官等区,尤为讲究。

作为陕南巴山地区的特产,这里产的“腌菜”味醇色泽亮,凡品尝过的人,无不为其美味叫绝。久有“开坛香十里,尝过永留味”之说。这种菜制作精细,品种较多,像春波浪、椿芽子、茴香菜、春笋等均可制作。做腌菜的材料都是不用切的,捆把入坛,所以又称“把把腌菜”。这里的腌菜不但是嫁妆必备品,同时也是招待宾客的佳肴。而在这特殊的嫁妆当中,最为光彩的是“腌菜酒”和“腌菜茶”。

在随后新婚之夜的“闹洞房”仪式中,“腌菜酒”是必备品。桌上摆出各种腌菜,并配有酒、糖、水果等。新郎新娘坐在一起,闹房的姑娘、小伙子围坐在一圈,边吃边喝,连唱喜歌。在新婚的第二天清早,就该吃“腌菜茶”了。先将“陪嫁腌菜”摆起,再泡上浓浓的巴山茶,然后请亲友和双方亲属围桌而坐,喝茶品茶。与此同时,亲友们还要挨次歌唱助兴,如:

“妹子手巧好嫁妆,

什锦腌菜喷喷香;

老汉吃了腰不痛,

小娃吃了不尿床。

妹子贤惠郎勤俭,

劳动制服建家园。”

不管新娘嫁妆厚薄,一律还要放进一对榴花(红花)或榴枝。如果没有,对方会认为不吉利或无彩头,有时好端端的喜事就因榴花一事而发生冲突。假如错过榴花开时节,可以用花枝代替,也算盛情之至了。

以前,人们对嫁妆是极重视的,若是稍微疏忽就会受到夫家的非议。传说有个新娘出嫁时,娘家忘了随嫁柴炭,引起公婆不满,新娘只得每天用随嫁的布匹当柴烧饭。直到归回娘家,告诉了双亲,这才雇了一百八十名挑夫,补上一百八十担柴炭才算完事。

3.上头、开脸

姑娘出嫁前夕,女家还要给女儿“上头”和“开脸”。“上头”,即改变头发式样,把辫子盘成发髻。“开脸”又称“开面”,事实上就是对新娘进行美容修面,并以此表示少女时代的结束。

“上头”、“开脸”这一系列的程序之后,女方要宴请本族尊长和邻里乡亲,同时款待即将出嫁的女儿。民间认为,女儿一上头,就是人家的人了,娘家须以客相待,因此筵席很丰盛,女儿也被安顿在筵席的首位。在筵席上,长辈、邻里不但会表示对待嫁姑娘的祝贺,而且还会嘱咐她一些尊敬公婆、侍候丈夫以及处理好妯娌、姑嫂关系的道理。

上头、开脸——婚礼前的重要一环

新娘出嫁那天要梳妆打扮。第一道程序便是更改做姑娘的发式,表示从此不再是闺女了,俗称“上头”或“加冠笄”。上头由新娘的女性亲戚如伯母、婶娘等动手,通常是把头发挽成盘形的发髻,用纱网套上,再簪一根笄,插上金花玉珠之类。

上头后的第二道程序是开脸,亦称“绞面”、“开面”等,就是对新娘作面部修饰,包括用细线绞去脸上的汗毛,把眉毛修整得弯弯细细形如柳叶,梳理鬓角、涂脂抹粉等。女人一生只开脸一次,往后倘有离婚改嫁等变故就不开脸了。有的地方开脸之前,主家要煮“开脸饺”分赠亲友邻居,表示吉祥。也有开脸时要唱开脸歌,预祝新娘生育的。

上头许嫁是古礼,开脸却是民间习俗。相传,当年隋炀帝三下江南,专门让爪牙们拦截民间娶亲的喜车,看谁家的新娘长得漂亮,就强行夺走,吓得老百姓不敢再行迎亲之礼。正巧,有个聪明人要娶媳妇,新郎让媒婆先用细线把新娘脸上的汗毛绞净,再把眉毛修得弯弯的,再匀施脂粉。接着让新娘坐在朱红描金的台阁上,请一班闹社火的吹吹打打,左右护卫。官兵迎头拦住盘问,新郎不慌不忙地说:“我们在出庙会,没看见抬着城隍娘娘吗?”官兵仔细端详,这娘娘脸盘光洁得连根汗毛都看不见,果然不同凡人,于是拱手放行。这以后,大家都跟着学样,日子一久,便形成了初嫁开脸的习俗。

南朝梁简文帝《和人渡水》有诗云:“婉娩新上头,湔裙出乐游。”晋乐府《欢好曲》云:“窈窕上头欢,那得及破瓜。”又,花蕊夫人,《宫词》云:“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又,《明宫史》云:“皇女……至十余龄留发,约年余又择吉打扒角,至选婚有驸马,始择吉上头。”后来,逐渐演变为在娶、嫁前三日或一日或当日举行,男更成年装束,女改妇人衣饰,既标志成年同时标志可婚嫁。后作为女子出嫁前更改发型的专用仪式。

4.迎亲

中国传统的迎亲方式是:新郎亲自去迎接新娘叫迎亲。按我国多数地区的婚俗,迎娶新娘有两种形式:一是迎亲,一是等亲。迎亲,新郎要随着迎亲队伍一起去女方家中,现在所说的娶媳妇,主要指这一种。而等亲,是男方不去女方家迎娶,而是由女方把闺女送过来。这种娶亲形式在现代已不多见。

所谓迎亲,就是由新郎迎接新娘。在过去,新郎是受父亲之命去迎亲的,到了女方家,女方的人要出门相迎,新郎进门要献上礼品雁,这个礼俗叫“奠雁”,是古婚中比较重要的仪式。

迎亲——“六礼”中最隆重的礼节

旧时婚配时,男方必须去迎亲。‘亲迎’是六礼中最隆重的礼节。没有迎亲的新郎,就没有出嫁的新娘。在古代,亲迎有徒步的,也有用车的,比较普遍的是用八人大轿去迎亲。抬轿的人必须身体强壮,遇上别人家的花轿,绝对不可以与他们碰头,必须绕着走。迎亲回来时,还要最一条路回去,以取不会走回头路之意。若是途中经过庙、祠、坟、井、河等处,必须由男方娶亲的人手张红毡子将花轿遮着,作为‘避邪’的意思。

若是迎亲的途中遇见出殡的队伍,迎亲的人会说‘今天吉祥,遇上宝财!’究竟为何会这样呢,遇到出殡的队伍会是财宝吗?原因就在于棺材的谐音为‘观财’,亦即看到财宝的意思,这样说主要是为了图个吉利。

普米族的女孩出嫁的时候,必须由男方前去“逮捕”新娘。迎亲那天,男方要派媒人、两位伴娘和几个精明强悍的小伙子前去迎亲,在女家的巧妙配合下,装模装样地将女孩抢走。即将出嫁的新娘在父母的有意安排下到山上或田间劳动,迎亲的人来后,由一位小伙子找到女孩,对她大声说:“你已是xx家的人了,xx家请你去吃茶,跟我们去一趟吧!”说完上前迅速“逮”住假装要逃跑的女孩。这个时候,事先埋伏好的几个美丽健壮的女孩便一拥而上,对“逮捕”新娘的“凶手”拳打脚踢,甚至撕坏或扒下他的衣服,逼迫他投降交出新娘。这之后,人们便一起簇拥着新娘回到女家举行出嫁礼,唱歌喝酒,为她送行。

还有就是锁“媒人”,当新娘的弟弟将新娘从闺房中背出来,随新郎的接亲队伍上路之后,媒人不仅不能随队伍离开女家,反而要被女家扣留下来,送到一间屋里锁起来,同时被被“关押”的还有女方的一位歌手。于是,两人便在“监牢”中比赛唱歌,决定胜负。屋外则由两个女孩手拿钥匙守门。主客双方对歌后,一直要到媒人唱赢了,守门的女孩才会开锁放人,媒人就会去追送亲的队伍。媒人要是唱不赢,就得去向女方父母敬酒或送钱,这样即使媒人出了“监牢”,走到村寨口,女方村寨中的各家各户都要来敬酒,无论媒人酒量再大,最后也会烂醉如泥。若是不想喝,还得和敬酒者一一对歌,比赢了,可以不喝他手中的酒。一旦将这最后的防线突破了,媒人的任务就算完成,赶上接亲队伍。

各地的婚俗自有其地方特色,在潮州婚俗六礼中,前五礼与古礼基本一致,惟第六项的“亲迎”却一变而为“迎亲”,即婿不亲往迎娶,而是请有名望有福气的妇女坐轿前往女家迎亲。《潮州的习俗》载有:“迎亲的手续,是由男家备了一乘花轿,花轿前有两人提着一对大灯笼并几个吹唢呐和打鼓的,花轿后跟着一两乘轿子,轿子里坐着男家请往迎亲的人(请往迎亲的人,要有名望而且有福气的),到女家去迎娶新娘”。不过,这当中的仪注配备,有因官民、贫富以及因地而异。

5.哭嫁

迎娶新娘是传统婚礼中最隆重、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可以说是核心内容。而从古到今,在许多地区,女子哭嫁也是整个婚礼过程中一道不可或缺的仪式。

传统婚礼中,哭嫁这种喜悦中的悲伤几乎是传统婚礼最打动人的元素,通过哭嫁才能理解传统婚礼全部程序背后的文化含义。

《笑府·闺风》中载有:女初出阁,正哀哭,闻轿夫觅扛不得,乃带哭曰:“我的娘,轿扛在门角里。”

旧习俗里,女儿出嫁时都要哭,不哭的女儿不孝顺,其实也是表示女儿的感恩,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在中国传统的婚嫁风俗中,新娘出嫁时,除了迎亲的花轿和嫁衣这些表层的东西之外,“辞堂”、“拦门”、“哭嫁”等程序也是一定要有的。

哭嫁的典故

对于哭嫁的由来,人们也不知从何追溯,不同地区也有各自的说法。可不管哭嫁起源于何时,可以确定的是,它是历史发展所遗留下来的产物,时至今日也仍然是一些地区坚持的婚嫁风俗。

可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新娘为什么要哭呢?有些甚至是与母亲抱头痛哭,这里面有些怎样的讲究呢?

一、表示对娘家的不舍与感恩

传统中国是个夫权社会,女子出嫁,等于成了别家的人,而娘家则失去了一个正当年华的好女儿。而且那时候规矩多,公婆管教严,回娘家省亲不易,所以才要哭。

传统婚礼中,新娘在上花轿前一定要哭,如果不哭就会被他人指责没良心。传统的“母女对哭”最具特色,母亲哭诉十月怀胎及养育的艰辛,讲女儿在家的勤劳乖巧,嘱咐她在婆家不能像在娘家可以撒娇,要孝敬公婆等。新娘则哭父母恩深,自己不能伺候了二老了,到了别人家中,没有了娘家父母兄弟的爱护……有的哭得惊天动地,娘家的女性亲眷也跟着哭,主事者一再催促,才上轿。

二、以悲衬喜

哭嫁也有是为了渲染气氛,以悲衬喜。出嫁时因对父母亲人的不舍,就有有感而哭的,那是发自内心喜悦的哭。母亲因为自己女儿找到归宿而欣慰地哭,新娘子为了“喜庆”,也要根据风俗而大哭,哭得越厉害,就可以为娘家讨得好兆头——多添金豆子。

三、忧心的哭

出嫁时哭泣与古代的婚姻制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古时有强抢婚姻、包办婚姻、买卖婚姻,女人大都是根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入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在当时的社会风俗中,女方根本就无法对男方进行深层了解,所以对未来生活充满担忧。在这种婚姻制度下,女人的婚姻通常是不幸的,因此哭也成了必然。那是发自内心悲痛的哭。

四、哭给男方看

此外,在离开娘家前哭,也存在着另一层含义——哭给男方看。在新郎和娶亲的男方人面前哭泣,意在告诉他们:养大一个女儿是多么得不容易,到你们家要善待。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哭嫁”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后娘嫌弃前房留下的女儿,不是打就是骂。等到女儿十六岁时,便给她随便找了个婆家。在出嫁的那天,按风俗当娘的只能对女儿说吉利话。

可后娘偏偏哭道:“女儿啊,你蓬头去,插花归;空身去,抱儿归……”她这样一哭既遮盖了她嫁女儿勿置嫁妆的“煞心”又自认为在大喜的日子一闹,今后这个女儿会一世晦气,日后穷苦。女儿知道后娘起着歹心咒骂自己,可她也没办法,只得哭着空手上轿了。

后来她在婆家吃苦耐劳,夫妻和睦,一年后生了个大胖儿子,日子越过越好。不久,后娘给自己的亲生女儿找了个富贵人家,临上轿前,母女俩有说有笑,说了一大堆吉利话。谁知女儿在家娇生惯养,出嫁后故态不改,婆媳吵嘴,夫妻打架,闹得不可开交,不到一年,家也败落下来。

从此以后人们就认为女儿出嫁时,还是哭比笑好。代表着越哭越发,越哭越富。

哭嫁的唱词

中华民族的领域决定了它的多样性。哭嫁的形式也并不是单一的哭说,有些地区以哭唱的形式表现出来,地方的人们将哭述的内容逐渐衍化成有一定调式和韵律的曲子,成了“哭嫁歌”,形成了又一传统的文化特色。

所谓的哭嫁歌,其内容一般都是诉说父母养育之恩、兄弟妹妹的深厚情谊和离别之苦,或者是表达自己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担心等等。旧时坊间丛刻中有《训女哭嫁》一种。这本小书的目录有《闺声哭》、《娘训女》、《嫂哭妹》、《哭爹妈》、《哭哥嫂》、《花轿到屋哭》、《哭叔爷》、《哭兄弟》、《哭外公外婆》、《哭舅爷》、《拜香火哭》等等,编次有点凌乱,似乎随手所记,未经文人之手。其中几段如下:

闺声哭

娘听后园鸟雀惊,要听房中女儿声。

我娘当门苦葛藤,手攀苦葛诉苦情。

我娘苦情苦过了,女儿苦情才起根。

……

桔子开花叶子青,阳雀开声我开声。

新打铜盆才装水,新打剪刀两面青。

娘不开口我开口,娘不开声我开声。

当门一根木莲树,目连树上挂卷经。

一本经书背完了,未见我娘来开声。

亏了我娘睡得稳,爹妈眼泪贵如金。

哭爹妈

月亮弯弯照华堂,女儿开言叫爹娘。

父母养儿空指望,如似南柯梦一场。

一尺五寸把儿养,移干就湿苦非常。

……

劳心费力成虚恍,枉自爹娘苦一场。

哭兄弟

黑漆茶盘乌木头,姐姐离娘弟不留。

留到姐姐吃你饭,留到姐姐穿你衣。

兄弟当家挣家忙,嫁了姐姐买地方。

上头买齐潼川府,下头买齐遂宁乡。

……

这个本子所记是川北的歌词,该书所记哭嫁词虽有“只怨媒人莫良心”等语,却没有列出骂媒专目。

古时,骂媒也是哭嫁中必不可少的节目,是最具反抗色彩的哭嫁歌词。旧社会,妇女无婚姻自由可言,由于“三从四德”的束缚,平时对于自己的终身大事几乎不能置一词,全由媒人和父母摆布;因此,这登花轿之前的“骂媒”,便是难得的发泄机会。这早已反映在戏曲和民间说唱等艺术之中。

不过,据说,媒人反倒以被骂来讨彩头。她们从来不怕新人骂,反倒怕不骂;如果不骂,她的“霉(媒)气”反而脱不了。这也是风俗民情中的一种幽默。

同类推荐
  • 思想课堂-人性笔记

    思想课堂-人性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经过作者马骥数年的搜集整理,汇集了成都的传统方言及现代方言,添加新词甚多,科学造字量之大,在内容及词汇上超过以往任何四川方言类图书,可谓与时俱进。独树一帜。加上精心编排,通俗现代,查找特别方便,更有别于学术性书籍。另附有特色篇章,开篇愉快,贴近生活,可读性强,《成都方言》是一部难得的众口味图书,有助于热爱成都方言的人们参考借鉴。
  • 私人电影典藏·成长电影

    私人电影典藏·成长电影

    《成长电影》为私人电影典藏系列之一,主要收集了一些经典电影,共收录了100部未成年电影。
  • 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起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菊与刀

    菊与刀

    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一手造就了一场世界大战,另一手造就了二战后世界最大的经济奇迹。战中的日本为什么要扮演令人发指的侵略者?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真的想吞掉美国吗?成为唯一一个被原子弹轰炸的国家后,又是怎样迅速复兴崛起的?当今经济衰退、政局混乱的日本,是否还秉持大国情怀……所有问题都能在这本《菊与刀》中得到解答。“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通览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既抓住了日本文化细致的地方,又将它置于东方文化与太平洋岛屿文化的人类文化学视野里。时至今日,她被公认为历史上最懂日本人的作者,《菊与刀》这本书被公认为史上描写日本文化的第一书。此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极大的影响至今不减。
热门推荐
  • 剑分三界

    剑分三界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生灵然众生存在于同一时空,自然产生争执,于是天地陷入浩劫、纷争。此刻,众生都在等待着宿命中救世主的诞生,等着他拯救众生
  • 诺神的轮回

    诺神的轮回

    故事发生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镇上.辛诺爸爸的公司倒闭了,她爸爸为了躲避债主离家出走不知所踪.她妈妈也已经跟她爸爸和平离婚,另外组成了新的家庭.小姑娘辛诺独自一人从A市来到这座四面环山的小镇上,跟随她的爷爷、奶奶生活。有一天,她在爷爷家的储藏室里发现了一本古老的书籍。她打开这本古老的书籍,看到里面显示着一张地图,地图上有着一条很明显的标记。小姑娘辛诺仔细地看了看地图,发现地图所显示的位置就是她现在所在的这个小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小姑娘辛诺按照书上的指示找到书上所显示的位置......
  • 茶香剑祭

    茶香剑祭

    主人公和妹妹意外穿越到以剑为尊的异世界,他能否重新找到妹妹呢?练剑的最快方式就是献祭,剑走偏锋,无往不胜。
  • 暗之光龙丹

    暗之光龙丹

    中等仙域,一场大战爆发,实力强大的仙傀域,被其它几十万仙域联合围攻,灭亡之际。仙傀域域主把一批天才种子送到了下界低等仙域。云傲龙是仙傀域域主的玄孙,也是新的域主,在他身上有惊人的秘密,仙傀人天生没有丹田,不能修仙,但有强大的神识和体魄,仙傀域无数年的努力,终于可以用龙珠和凤丹为主材料炼制一个丹田,为没有丹田的废材装入一个可生长的不同于人类的丹田。
  • 却如鸾

    却如鸾

    身为散修的她,每天不思进取懒懒散散,想着就这样混日子,修为那么高干嘛,还不如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仙,怎料天不遂人愿,渡劫期被一道不知名的天雷劈中,醒来投身在凡人身上,但依旧本性不改,直到在凡间呆的久了,觉得自己不适应,还是好好修炼做回散修,远离凡界,尤其是身边这帮特坑人的家伙。想法很美好,现实不允许,意外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每天都在想着回天界,殊不知当年那道天雷是个意外,起初一直和人界保持应有的距离,总认为无所谓,可不知不觉中自己早已和他们有了深深地羁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梦里是前世

    我的梦里是前世

    也许,你也会躺在床上,想起过去;也许你也会在床上,憧憬未来;看我们的男主,对于过去或者曾经,怎样选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战龙星辰

    战龙星辰

    遭灭门之祸,从此决心复仇,强吞幻文,半龙半人之身,脚踏数亿天才,走向神的道路,却发现一切皆是假象,灭神,灭人,灭龙,问苍茫天地,何人敢与我一战。
  • 我是个笨女生.第3季,两场意外和两对情侣

    我是个笨女生.第3季,两场意外和两对情侣

    和开裁缝店的女人的一次意外相识让奇奇竟然做起了月老;和土匪的小别让奇奇意识到了知己的重要;春游中意外被毒蛇咬伤让奇奇见证了人间真情的存在……天性憨直、善良、仗义、乐观的奇奇坚持珍惜着一切她认为值得珍惜的;坚持以她独有的轻松和幽默的方式化解着生活中的悲苦,坚持以乐观的精神和豁达的态度欢度着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