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03900000003

第3章  传统婚嫁——议婚,定婚

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旧时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无媒不成婚”,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

1.纳采

纳采,又俗称“提亲”、“说媒”,男家请媒人向女家送礼求婚的仪式。在古代的封建家长制和买卖婚姻状态下,家长在家庭中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子女的婚姻大事全由家长来决定,即所谓的“父母之命”。婚礼的全程都唯父母之命是从,从提亲开始,子女把自己的婚姻交给父母,父母理所应当为子女包办起来。

婚姻礼仪纳采是古婚礼六礼之一,即男方请媒人向女方求婚,以雁为礼,象征守信的意义。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仪礼·士婚礼》:“婚礼,下达纳采。用雁。”古时候,人们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

古婚礼六礼之首礼

成年子女到了婚嫁年龄,父母便开始为其提亲,议婚。至于婚嫁年龄古书说法不一,无法定制。当子女到了一定年龄,便有父母为其筹办。这时,首先是男家长看上某女家的女孩不错,想娶她做儿媳,便可以直接提出求婚,也可以请媒人从中牵线说和。如果某女家的父母,看到某男家的男孩不错,要想选他做女婿时,就不能直接去求婚,应该转托第三者去提亲,不然,会遭人耻笑。现实中,也有媒人发现某家有男孩或女孩不错时,就可往来于两家,向双方父母提亲。这即是纳采,是男家采择某家女孩的意思。

纳采是少不了礼物的,即所谓的送礼求婚,当男家对女家查访之后,觉得门当户对,便托媒人携带礼物前往女家求婚。古代“婚礼下达那才永雁”。昏即婚,言下达者,男为上,女为下,取阳倡阴和之意。因为雁是候鸟,冬天南方,夏天北方,适时选择其所。纳采用雁,象征顺乎阴阳往来之意,实际等于告诉女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后世纳采所用除雁之外,还有雨,鹿等。雁用鲜者,意取夫妻日新之意;鱼用鲋者,取夫妻相依附之意,白头偕老。后来,民间又赋予雁新的含意,说雁失偶后不再成双,取其忠贞不贰之意。纳彩礼物并非是后世重金观念,而是以物寄情,表示一种美好的愿望。此后,一直到现在民间提亲用的礼物一般用钱财,但数量不大。若礼物被女方收下,就说明这门亲事有了眉目。自然这当中也离不开媒人从中花言巧语从中说和。

长角苗提亲习俗

在长角苗,若是朵有(长角苗未婚男子)看上哪家小朵村(长角苗未婚女子)以后,就提上一瓶酒抱上一只公鸡去请媒人。与媒人商量好杀鸡吃了过后,就看鸡卦,然后把鸡卦色在荷包头,朵有便和媒人一起到朵村家。到了女方家,媒人就跪下去,接着跟小朵村爹讲:“我来讲你家小姑娘去背水给他老爹唱,舂米去给他老妈吃……”

首次上门,只提一瓶酒,鸡卦揣起不声不响。向小姑娘的爹讲了一遍又一遍,一直跪在地上不答应不起来。这时小姑娘的爹会讲:“快起来,明天的事明天再讲。”当天晚上,小朵有就与媒人一起睡在小朵村家。等到第二天早上,如果早早的主人家就起来做菜,媒人和小朵有便悄悄起来拿起脚跑了。因为主人家是整菜给你吃饭打发你走,不拿小姑娘嫁给小朵有了。如果答应,就慢慢的起来热水请你洗脸,小姑娘的爹就讲:“不答应是两家,答应是一家,兹回慢慢的商量。”之后,就抓一只五、六斤的大公鸡来给媒人杀,谁也不帮忙,连接鸡血的也由媒人自己去找碗来装(意在考验媒人到底有好大的炉火)。把鸡给杀好后,主人就请家族和朋友来陪媒人坐,勒价(进价钱)说:既然他家要来讲小姑娘去背水给他爹唱,来讲小姑娘去舂米给他妈吃,看给好多钱,或者给一头牛、一匹马加好多钱,明讲,明人不做暗事,老虎不打蚂蚱蚁。就拿50块大板和一头牛(旧社会)或500块钱……

双方讲好价钱后,主人家请来说话的精人就与媒人一起各吃一砣鸡卦的肉(鸡卦:鸡腿的上头一节)然后就看鸡卦的筹数是好是坏,两只鸡腿四个鸡卦,若筹数是6到8,当然最好,而且当场就讲。若是不好的就悄悄把鸡卦包起,不讲,两个八家不相符。

纳采,通常情况下都是男家请媒人到女家说合。提亲是六礼中“纳采”的一种变化形式。《仪礼·士婚礼》中记曰:“昏(婚)礼下达,纳采用雁。”就是说,秦汉以前的提亲一般是以提活雁作为礼物的。这是取其顺乎阴阳往来之义。到了秦汉以后,送礼又采用羔羊、合欢、嘉禾、胶漆等物,到了后来竟发展到了30余种,这些礼品一般都象征着夫妇牢固和睦。在有些地方的传统婚俗中,礼品多是活鸡或花布妆奁类用物。人们把这种鸡称为“带路鸡”,寓意吉祥如意。

2.问名

征得女家同意后,男家可以接着进行问名之礼节,以便回来后占卜成婚与否、吉凶怎样。问名一般是女子姓名、排行、出生年月日及时辰等,发展到后世,称换庚帖。这一过程也相当于订婚。古语云“男子称名,女子称字”,女子的名是不能轻易示人的。由此可见,问名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

婚姻礼仪,问名是古婚礼“六礼”中第二礼。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帖后,卜吉合八字。《仪礼·士婚礼》中载曰:“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郑玄注:“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贾公彦疏:“问名者,问女之姓氏。”

问名——查看男女双方是否相配

“问名”这一礼最主要的仪式,就是双方交换正式姓名、年庚、生辰八字,使彼此了解两家族之来历,衡量一下这宗婚姻是否“门当户对”。其第一步是先由媒人送女方之“庚帖”于男家,男家将此帖置于神前暨祖先案头上,卜吉。若三日内家中平安无事,则将男方庚帖送女家,女家接受后,或问卜于星相,或即同意合婚。

议婚刚开始的时候,或有女家托媒妁请男家提出庚帖,作为“探听”男方之依据。如果女方认为适当而吉祥,即将男女生庚合写一谱,送与男家,否则以将原件退回作罢。庚帖写在红色长方形纸上。中央直书,如女方书“某姓坤造某某年某月某某日某时瑞生”;男方书“某姓乾造某某年某月某某日某时建生”。庚贴上的字数须双数,如单数,男于生字上添“建”。女于生字上添“瑞”。又“庚贴”与“八字”虽均称年庚,略有不同,即八字之甲庚必须用于支写,以便作占卜用,字仔则写籍贯、排行等,作为查采之用。俗称“庚贴”为小年庆,“八字”为大年庚。

在闽南与台湾地区,问名俗称“求庚”;在女方家长有意的前提下,将其生年月日时辰写在一小红纸上,俗称“字仔”,送给男方。故提亲又称“提字仔”。男方祭告祖宗,将“字仔”供于案桌,三日内家人平安,没有弄破碗盘之类器物,表示吉祥,祖灵认可,于是由媒婆把男方的“字仔”也送女方。女方也依此方法卜问婚事,若吉兆就把男女双方生辰八字合写同一“字仔”上,算是提亲有了初步结果。在此过程中若其中一方出现意外或不幸之事,则以为凶兆,不敢再议婚事。(这在现代已经很少见了,但在台湾某些地区依然还是遵循。)“提字仔”之后是相亲,双方约定时间,由媒婆陪男方到女方家。双方见面后,若皆相中对方,女方必捧茶以待,男方则将红包(数额为双)置于其茶盘上,古婚俗对男女双方属相是否相配,生肖是否相克极为重视,故问名合婚时还有请算命先生检验生肖之举。

翻开台湾出版的民历有所谓生肖婚配宜忌,兹照录:鼠龙、鼠猴、鼠牛、牛蛇、牛鸡、虎马、虎狗、虎猪、兔羊、兔狗、兔猪、龙猴、龙鸡、蛇牛、蛇鶸、马羊、马狗、猪羊等宜配,鼠马、鼠兔、鼠羊、牛羊、牛马、牛狗、虎猴、虎蛇、兔鶸、龙狗、蛇猪、羊狗、猴猪等忌配。古时婚俗是很谨慎和严格的。倘若发现生肖相克或八字相克,婚事便告吹。

3.择吉

在定婚后,男女双方到结婚年龄时,又需经过算命先生选定吉日。在征得女方同意后,男方用红帖填上日期,并附绸缎衣料成套进至女宅,表示婚期已定,双方开始准备婚嫁应用物件。

择吉,按照婚俗传统的做法,嫁娶的主动者一方,其父母应选择迎娶的良辰吉日,并由媒人通知对方,准备迎娶。称为“择吉”和“送日子”。

择吉——选择迎娶的良辰吉日

所谓择吉,就是选择好日子,旧时婚丧祭祀等都要择吉举行。

择吉,就是选择男方选定举行婚礼的日期。一般男家须托媒人到女家“要媳妇”,女方将嫁女的生辰八字用大红纸写好(有地方叫“年命帖”)交媒人带回男家,男方据此请卜人选定“行嫁月”、“吉日良辰”和喜神所在的方向,叫“查日子”。同时还要算出迎亲、送亲之人在属相上的忌讳,用大红纸一式两份写好,叫“年命帖”,由媒人送往女家,叫“送日子”,而且还要向女方送聘礼。有的地方就是送钱一宗,叫“盒子钞”,女家用其中一部分置办嫁妆,留一部分给嫁女压柜子,叫“子孙钱”。而有些地方则惯以鸡、鱼、肉、菜、面、枣、栗子等,随“年命帖”用食盒抬送女家,上贴“禧”字,俗称送“上头盒”。

就这样,“送日子”之后男女双方即准备婚嫁物品,男家所缝制的被子多在四角放少许棉籽,取“辈辈有子”之意;同时,女家也要请儿女双全的妇女帮助“棉被子”,多在四角放些红枣、花生、制钱、栗子等物,取意“早生贵子”。

现在,在某些比较封建保守的家庭里,尤其是几世同堂的大家庭,儿孙结婚仍沿用“查日子”、“送日子”这一习俗,许多禁忌也沿袭至今。

潼关位于黄河中游,人文开化最早,以前的婚俗,总是守着先王的旧制,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初订婚,先取双耳环,送给女方,这叫定亲。随后由男家备办衣料首饰等物,择吉日送往女家,这叫许口。谓女方已答应了这头亲事,又叫吃面,因女方这天款待媒人,吃的是面条,取百年合好,长远永久之意。现在风俗较前简单,分订亲、看家、认门。订亲是介绍人往返说合,取得男女两方同意,约定地点见面谈话,双方若无意见,就互赠礼物,以为凭证。所谓看家,即由男方择吉日,让女方来家看屋,设宴相待,并买衣物,俗称掰衣裳,这天以女方为主,席面要求丰盛。接下是认门,由女方择吉日,让男方来家认门,并邀请亲戚陪席敬酒,由亲戚各赠未婚女婿衣料一件。

择吉,通常是请教星象学者或者是算命选择办理,也可以自己看《通书》(雅称“历书”、俗称“家家历”,传统称之为“皇历”)择日子。文化程度高的则可以自己推算。人们一般认为,只要“六合”相应,就是好日子。比如“丙寅日”等。

4.纳吉

问名之礼,就是为后面的纳吉作准备。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

《仪礼·士婚礼》载有: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就是说,男方问名后,以龟甲来占卜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若得到吉兆,将占卜吉利的结果,派使者带着雁到女方家报喜,后世称为订盟,仪式如同纳采。纳吉之后,婚姻就算正式确定。后来民间把纳吉改叫合婚了。意思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肖及生辰八字合一下,看生肖是否相克,八字是否相配。

纳吉——婚姻成立最为要紧的一关

所谓纳吉,就是问名之后的程序,在两者之间有一个必须要做的工作——合婚。我国传统的婚姻不仅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依据,而且也把“天神之光’’作为依据。问名之后的工作,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考察双方缔结婚姻的可能性,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合婚。男女的婚姻能否可以成立,这一关最为要紧,若其他方面的条件都比较相符,但八字不合,也只好作罢。若纳吉也顺利通过,婚姻之事便基本确定,双方交换的帖子既具有婚书的效力,婚姻关系的更改就不是随便的事了,此后,虽然尚未举行婚礼,可逢年过节,男方都要给女方送礼。到了民国时期,纳吉这一婚姻礼俗程序基本就演变成了“合婚”。

进行合婚时男女双方各用一张红纸做成的折子,上书生辰八字,然后请“星命家”测看男女双方八字,俗称“批八字”。

依照台湾民间的婚俗习惯,纳吉送定时很忌讳将聘礼全收下。男方送来的猪肉,女方要将带骨的部分退回男方,当地的俗语说是:“食你的肉,无吃你的骨”,若女方疏忽了此项禁忌,男方会很生气的。湖南湘潭一带,定亲之后,男女双方就要改口,分别和对方一样称呼亲友。每逢三节(端阳、中秋、春节)、两生(岳父母的生日),男方都要提礼物去女家,当地俗称“提节”。提节时要提鲤鱼,忌提草鱼。假如你提草鱼,就等于是骂岳父母是吃草的,女方是会很生气的。类似上述禁忌,各地恐怕不少,这种于礼仪上的习俗规约,很能考验出哪一方“知书达理”,哪一方“不懂礼教”。说的严重一点,甚至会影响到婚姻的成败,因此这些禁忌也是必须了解和注意的。

古时,纳吉也要行奠雁礼。郑玄注:“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宋代民间多以合婚的形式卜吉定婚。至明代,以媒氏通书、合婚代之。清代,纳吉一仪已融于问名和合婚的过程中。民国时期,无纳吉仪,只有简单的卜吉习仪,多将女方庚贴放置灶神前,如三日内无发生异事,则认为顺利,就拿男女庚贴去合婚。

5.纳征

所谓纳征,是男女双方婚约已明确下来后,男家送礼给女家。它是男家迎娶女方必经的最重要的程序。也就是后世的过礼、送嫁妆、下彩礼。

《仪礼·士婚礼》载有:“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意即派遣者纳送聘财以成婚礼,故称完聘、大聘或过大礼。在婚姻六礼中,纳征礼常常是关键之所在,纳征以后,婚姻进入正式准备阶段。

纳征——婚姻成立的主要标志之一

纳征是古婚礼“六礼”之一,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纳吉之后,男女双方缔结了婚姻,男家正式将聘礼——俗称“财礼”送往女家,就是纳征的仪礼。旧时,这一仪礼非常隆重,男方往往借此机会荣耀门庭富贵、婚礼盛大,通常备有礼单。礼品装入箱笼,或挑或抬,走街串巷,燃放鞭炮,吹奏鼓乐,在媒人、押礼人的护送下送至女家。另外,聘礼中的各种物品要取吉祥名称,数目也要取双忌单。民间忌讳送女方鞋子作聘礼,怕是女方穿上鞋子溜掉了。山东一带,订聘的礼盒忌用肉馅。据说用肉馅,新媳妇过门后性子肉(即慢性子,不麻利)。女家收到男方的聘礼后,忌将聘礼全部收下。通常需要把其中一部分食品退回男家。在中原地区的习俗中,女家收聘礼时,不留公鸡,并配回一只活母鸡,且忌白色的。女家回完礼之后,还发送陪嫁的嫁妆。

作为嫁妆中的重要一项——被子,旧时中原一带禁忌九月里做,喜好在十月里做。俗话说:“等十月,忌九月。”因为“十月套被十相出(希望连生十子),九月套被九女星(恐怕连生九女)”。而且套被子时忌用白线,喜用红线。缝制者忌寡妇或儿女不全的人参与,一定要请儿女双全的“全活人”来缝制,以图吉祥。在娘家陪送的嫁妆中还忌讳有剪子、镜子、茶壶一类的东西,否则会“妨舅”,即新娘娘家的哥哥或弟弟会因此而死去。在浙杭地区,陪嫁中忌无子孙桶,否则会影响子嗣的延续。所谓子孙桶就是马桶。浙杭地区的马桶分为两种:一种是便溺用的;一种是生产用的。作为嫁妆,新马桶内盛有红蛋、喜果,有祝福子孙昌盛之意。

插头是经过“纳采”、“问名”、“纳吉”之后,类似“纳征”的一种习俗。是日,男方召集未来的婆婆、阿姑阿姨、嫡系亲人、媒人或者介绍人,以及亲朋好友前往女方。人数一般是12人,多者可以16人,至少要10人,取吉祥数字。这些人员到女方时一般要携带糖果20斤,寓意今后夫妻甜甜蜜蜜。金戒指、金项链自然是免不了的,富裕的人家还会把金头簪插上女方的发髻,是谓“插头”。这种统一着装的特殊队伍,常常被村里人谓之“红脚蟹”,因为她们打扮俏丽,全部穿着红衣服,手执花雨伞。“红脚蟹”是很吸引村民眼球的队伍,“爬”到谁家,就会给谁家带来吉祥喜庆。通常情况下,女方在插头之日要用水面点心招待来客,作为客人呢,则要把这碗水面吃完,是谓“吃空做透松”,寓意今后做事情顺利。之后,再由未来的婆婆领队,捎回一双用红纸签封围的带绿叶的甘蔗,是谓“蔗叶青青,祈保平安”。

在台湾地区,订婚之后,女方会请吃订婚宴。吃完后,男方的亲戚应抹抹嘴自己悄悄离去,而女方人也应故作不知情地照旧谈天。忌讳说“送”、“顺走”或者“再见”。不然不吉利。因为台湾的“送”、“走”,常表示死亡、丧事,而“再见”又会令人想起“再见到一次”,恐怕引出“再婚”的霉头。

6.请期

请期,婚姻礼仪,为古婚礼六礼之一,又称告期,俗称“送日头”或称“提日”。即由男家择定结婚佳期,用红笺书写男女生庚,此称为请期礼书,由媒的携往女家,和女家主人商量迎娶的日期。得到女家复书同意,男家并以礼书、礼烛、礼炮等送女家,女家即以礼饼分赠亲朋,告诉于归日期。

《仪礼·士婚礼》载有:“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请期仪式历代相同,即男家派使进去女家请期,送礼,然后致辞,说明所定婚期,女父表示接受,最后使者返回复命。到了清代,请期多使用通信的形式,即男家用红笺,将过礼日、迎娶日等有关事项一一写明,由媒人或亲自送到女家,并与女家商议婚礼事宜。

请期——通告结婚佳期

订婚后,男女完婚,男家要先请媒人去女家提出结婚请求,应允后,由男家拣选迎娶日期,书写于红柬之上,配上相应的礼物,请媒人送到女家。古代这一程序称为“请期”,现代叫“送日子”。

通常情况下,结婚日期由男方选定再通知女方,故民间有“只有男家选日子讨媳妇,没有女家选日子嫁囡儿”的俗语。但在黟县也有少数是女家选定日子送到男家的。请期的时候,男方送日子所配礼物,必须是四种,叫“四色礼”,即方片糕二条、挂面二筒、肉二斤、鸡蛋十个。把红柬连同四色礼装在礼箩中,礼篮上压一个包有钞票的红纸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红纸包需人民币1000元左右。女家一般用这钱购置嫁妆,以给女家撑面子。女家接到红柬和礼篮后,要将四色礼中的方片糕退还给男家,这叫做“糕(高)来糕(高)去”,不能收,收了就是失礼,10个鸡蛋也不收,另加3个,将13个鸡蛋全部染成红色退给男家,用意是希望将来这对小夫妻能有“九子十三孙。”另外,女方还要用红纸开出结婚彩礼单,上列喜亥(猪肉)X斤、鲜鱼X斤、衣服X套,首饰、喜糕、面条、蜡烛、爆竹等若干。一切事情做完后,礼单由媒人带回交给男方逐一办齐。

请期的时间,通常是农历四月,腊月或正月举办婚礼。有的地方有“日子不过年”的习俗,当年送的日子,必须是当年结婚,今年不能送明年结婚的日子。

男女定亲后,经过看亲交往,过一段时间,男方便要择定迎亲的日子。择日子时,还必须事先征求女方意见,这便叫做“请期”,扬州口语中又叫“通话”。

“通话”时需要带礼物,在扬州水乡农村,这“通话礼”中要有一对鸭或是一对鹅,另外还要有一对藕。这种特定的礼物是男方将要择日迎娶的暗示。“对鸭”和“对鹅”都是前面所说“鸭礼”,但此时的鸭和鹅,扬州人家又有新的解释:说鸭子谐音“压子”,意为即将成婚生子。鹅的叫声是“嘎哦”,又谐音“嫁我”。而一对藕呢?又象征经过一段时间的“看亲”,证明姑娘“洁白如藕”,希望下一阶段的亲事能像藕孔一样“路路通顺”,像藕丝那样“情意绵连”。

收到男方的礼物后,女方若同意择日迎娶,就收下一半,另一半退回男方。如不同意则全数退回,那就要附上暂不同意理由,诸如:姑娘还小呀!家中正缺人手呀!等等。有的理由是情况属实,男方应予谅解。而有的则是借口,其意是想“拿拿架子”,抬高身价。甚至有人家是想多要彩礼,争取较多的经济收益。通常情况下,无论女方态度怎样,“通话”时一定是有媒人陪同前往的,媒人是一定会从中周旋促成的。

“通话”之后,女方没有意见,男方就正式择定婚期了。

古时请期,男家多请人占卜择定结婚的吉日良辰,让媒人告知女家,求得女家的同意,然后双方各自备办婚事,有的地方女子多由亲戚请吃“嫁饭”。请期与合婚相似,主要根据男女双方的八字与属相选择适当的迎娶吉日和迎亲、送亲之人,不能犯男女双方的八字和属相忌讳。迎娶时间通常定为双月双日,如二月初八、四月十六、八月二十八等。

同类推荐
  • 大话台州人

    大话台州人

    江南有一块地方民风迥然,既有江南人本有的温婉,也有北方人的直爽彪悍。这儿的人个性鲜明,崇尚“大”文化,传统习俗和现代潮流在这里完美地融合,不好奇他们都是一群怎样的人吗?才女作家王寒以辛辣幽默的“大话”描绘了这个她深深热爱的故乡。
  • 《三十六计》品读

    《三十六计》品读

    本书对《三十六计》作了解读,内容涉及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 经典超译本·道德情操论

    经典超译本·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出版的第一本主要着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道德情操论》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 兰州历史文化(二)

    兰州历史文化(二)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州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她的文脉传承。挖掘整理、弘扬光大使其绵延不绝,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兰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种种原因,保存于地面上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不多,因此,通过文字记载,保存历史记忆显得尤为重要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苏流云传奇之旭日东升

    苏流云传奇之旭日东升

    我,苏流云,来到这里不是让你们欺负的,我要活出自己。总有一天,我会站在山巅,俯视你们。
  • 跨越千年的恋爱

    跨越千年的恋爱

    魔神死后转世重生他有美丽的妻子最后记忆复苏他会要找仇人保仇吗?主人公最后怎么样呢就让我们尽情期待
  • 倾梦佳缘心处寻

    倾梦佳缘心处寻

    凝眸初见,一见倾颜,复又倾心。万里烟尘,笑尽无意。怎奈相思,牵君随行。一眼春宵月,千回悲欲绝。轻描眉,独梳妆,两眸朱砂泪,蒹葭又苍苍。夜未央,春宵残梦难思量。枕一帘幽梦,诗一曲华章。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 领着偶像去戮仙

    领着偶像去戮仙

    同在异乡为异客,每逢欺凌倍思亲。许玄穿越异界,结识了同为穿越客的李清照。这个世界很奇妙!穿越者步步维艰,阻道者层层设限!唯有登高一呼,领着偶像去戮仙!
  • 校草有个小萌妻

    校草有个小萌妻

    从小因为父母而相遇,可却因为某种原因而分开,长大后,两个人因为父母之间口中的定亲而被迫同居在一起,可这时两人都忘了对方,夏雪诺以冷哲轩的表妹来到他的学校,从而认识了一直喜欢冷哲轩的一位女生,并与她成了好朋友……当那位女生知道了夏雪诺的身份时,她会选择怨恨夏雪诺,还是原谅?往后夏雪诺与冷哲轩的故事又会怎样开始?
  • 我在世界的阴影里守护你

    我在世界的阴影里守护你

    光照不到的地方,被称为阴影。而与你们相遇之后,就算是孤身一人,我也不再惧怕在阴影中前行。因为在我的世界里,你们就是光明。
  • 守护甜心之樱花碎镜

    守护甜心之樱花碎镜

    爱情的背叛,朋友的不信任,她说过她一定要拍报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珣仙纪

    珣仙纪

    据说,远在三皇五帝之前,是巫与尸的世界,无数的秘密都埋葬无人知晓的九幽世界,埋葬在龙楼冥殿之中,若要探访那些已经被人类遗忘的秘密,需要有莫大的勇气,探险亡灵与鬼魂纵横的古墓地穴,我便是那个玄门嫡传的盗斗高手,我的经历诡异阴森,向来不同
  • 重生之游戏系统超强守护灵

    重生之游戏系统超强守护灵

    灵气复苏,人类拥有属于自己的守护灵。周梦上一世被打入深渊,而今重生归来,获得超强游戏系统,召唤无敌守护灵,这一世,要踏平这个世界!
  • 快穿之王妃又出逃了

    快穿之王妃又出逃了

    现代高颜值体育生竟然穿越成将军府庶女?! “皇上有旨三日后完婚——”“王爷大事不好,王妃又双叒叕出逃了!” 震惊!往日懦弱二小姐竟然一月翻墙三回。 冷面王爷嘴角上扬, “我的王妃,你逃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