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97000000024

第24章 茶与名人(3)

黄庭坚

(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年间进士。哲宗即位,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绍圣年间知鄂州,旋贬涪州别驾。徽宗崇宁初召还,后以文字罪贬谪宜州。出苏轼之门,为“苏门四学士”之一。黄氏早年好茶、酒,中年因病止酒,“煮茗当酒倾”,比茶作“故人”。元祐二年(1087)在京任职,乡人送来家乡“双井茶”,马上分送给苏武,并作《双井茶送子瞻》诗,以表诚意。黄氏尤精茶道,著有《奉同六舅尚书咏茶碾煎烹三首》,对茶之碾、茶之煎、茶之烹颇有见地。《品令·茶词》云:“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视品茶作“万里归来”的“故人”。又推崇茶之功效,《谢刘景文送团茶》:“鹅溪水练落春雪,粟面一杯增目力。”

宋子安

(生卒年未详)宋代学者。事迹无考。对茶树生长习性,以及茶的栽培有研究。因丁谓《茶图》、蔡襄《茶录》写福建建安茶事尚有未尽,故于公元1064年前后撰《东溪试茶录》,对建安东溪茶园及其历史沿革、生态环境、茶叶品质等作详细介绍。并就茶树品种特性和分类标准,以及茶树品种的演化过程作论述,为茶树育种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赵项

(1048~1085)即宋神宗。1067~1085年在位。熙宁二年(1069)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谋富国强民,改“积贫积弱”局面。熙宁七年(1074)遣李杞入蜀置买马司,于秦风、熙河诸路设立官茶场,规定以四川之茶易西番之马,正式颁布“以茶易马”政策,为明、清沿用。在川、陕创立办理茶马互市专门机构。

赵佶

(1082~1135)即宋徽宗。在位期间(1100~1125),先后任用蔡京、童贯变乱新法,蠹国害民,又穷奢极侈。赵佶工书画,通茶艺。以皇帝之尊,于大观元年(1107)编著《茶论》(后《说郛》中收此书称之为《大观茶论》),共二十目,从茶树栽培、茶叶采制,直到茶的烹试、鉴评都有记述,至今尚有借鉴和研究价值。赵估自己嗜茶,还擅斗茶和分茶之道,提倡百姓普遍饮茶。宋代斗茶之风盛行,制茶之工益精,贡茶之品繁多,与赵佶的爱茶、倡茶关系密切。

熊蕃

(生卒年未详)北宋学者。字叔茂,号独善。建宁建阳(今属福建)人。学宗王安石,善诗文。曾奉遣去建安(今福建建瓯)凤凰山麓的北苑造圃茶,宣和年间(1119~1125),建茶名闻天下,北苑茶岁为贡物。熊氏深感陆羽著《茶经》未提北苑产茶为憾,遂著《宣和北苑贡茶录》,专述北苑茶采焙人贡法式。南宋淳熙年间,其子熊克为之刊刻,附贡茶图38幅。书末收录熊蕃所作《御苑采茶歌》10首,以示仰慕前修之意。熊氏为后人研究宋代建茶历史、贡茶发展,以及名茶创新作出贡献。

朱松

(109~1143)宋代史学家。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朱熹之父。历任著作佐郎、史馆校勘等职。后因触怒秦桧,出知饶州。平生好茶,有《答卓民表送茶》诗:“仿佛三生玉川子,破除千饼建溪春。唤回窈窕清都梦,洗尽蓬蓬渴肺尘。”

大冶

(生卒年未详)宋代道士。善茶树栽培选种,培植的“桃花茶”为当时茶树名种。宋代苏轼《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云:“周诗记茶苦,茗饮出近世。初缘厌粱肉,假此雪昏滞。……对南老道人,齿发日夜逝。他年雪堂品,空记桃花裔。”

陆游

(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试礼部,因遭秦桧忌被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任枢密院编修官。乾道年间人蜀任夔州通判,后提举福建、江西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因发粟赈灾,被劾乡居。陆氏一生以抗金为己任,工诗词、散文,亦长于史。诗名最著,今存近万首,在“南宋四大家”中成就最著。因陆游当过十年茶官,有机会接触众多茶事,品饮过许多名茶,先后写下了300多首茶诗,是传世茶诗最多的作家。其《八十三吟》中写道:“桑苎家风君勿笑,他年犹得作茶神。”以同族陆羽“茶神”自比。

杨万里

(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年间进士。淳熙六年(1179)提举广东常平茶监,迁吏部郎中。官至太子侍读。以诗文盛名。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性嗜茶,精品茗,赋有多首咏茶诗。《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云:“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二者相□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以诗详细地记录下当时盛行的“斗茶”、“分茶”场面

朱熹

(1130~1200)南宋理学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居建阳(今属福建)考亭。绍兴进士。曾提举浙东茶盐公事。历任知漳州、秘阁修撰等。庆元二年(1196),为御史所劾落职。卒后追溢“文”。为北来以来理学集大成者,学生众多,著作等身。性嗜茶。《香茶供养黄蘖长老悟公故人之塔并以小诗见意二首》:“炷香瀹茗知何处,十二峰前海月明。”《茶坂》:“携籝北岭西,采撷供茗饮。一啜夜窗寒,跏跌谢衾枕。”

赵汝砺

(生卒年未详)宋代史学家。对宋代北苑贡茶有研究。淳熙十三年(1186)任福建转运使主管帐司时,北苑茶事益兴,深感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欠详,遂搜集补充资料,撰写《北苑别录》,对北苑贡茶的处所、采制均有所述。并将北苑贡茶的品质,以“纲次”划分等级,对各个等级的贡茶,提出不同包装。

高似孙

(约1160~1231)南宋官员。字续古,号疏寮。绍兴余姚(今属浙江)人。淳熙进士。历官校书郎、会稽主簿、知处州。阿谀权贵,贪酷轻浮,人品不足道,而读书奥博。性嗜茶,对家乡绍兴、余姚等地茶叶进行考察,著有《剡录》,该书《茶品》中记载:“会稽山茶,以日铸名扬天下。余行日铸岭,入日铸诗,绠日铸泉,瀹日铸茶,茶与水味,深入理窟,茶生苍石之阳,碧涧穿注,兹乃水石之灵,岂茶哉!”颂扬日铸茶、日铸泉内“名茶名泉”。

方岳

(1199~1262)南宋文学家。字巨山,号秋崖。徽州祁门人,一作歙县(今均属安徽)人。绍定进士。南来淳淳年间,历太学正、宗学博士,知南康军。因忤贾似道被罢,后知袁州,又忤丁大全罢归。有文才,能词。方氏《入局》诗:“茶话略无尘土杂。”为茶史上“茶话”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

刘松年

(生卒年未详)南宋画家。临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住临安清波门,时号刘清波。淳熙年间入学画院。光宗时为画院待诏。擅长山水,兼精人物。好茶,懂茶事。画有《卢仝烹茶图》、《斗茶图卷》,系古茶画精品。

赵希鹄

(生卒年未详)南宋文学家。宋皇朝宗室,家居袁州(今江两宜春)。于1240年前后著《调燮类编》,为最早系统记述花茶所用香花和窨花方法的学者。提出“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橘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关于窨花方法,赵氏认为,“如莲花茶,于日未出时,将半含莲拨开,放细茶一撮,钠满蕊中,以麻皮略扎,令其经宿,次早倾出,用建纸包茶焙干”即成。强调选用的鲜花“摘其半含半放香气全者”为好。赵氏的花茶窨制技术及文字记述,对现代花茶窨制有参考作用,且为中国花茶至迟起源于南宋提供了佐证。此外,还辑录了焙茶、藏茶、品茶、茶水、茶具等资料。

六、元代茶人

耶律楚材

(1190~1244)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字晋卿。契丹族,辽皇族子孙。官至中书令。重视文化教育。性嗜茶,著有《西域从王君玉乞茶》诗七首,回忆饮建溪茶和江西极品茶及雪中茶会时的情景。

赵孟

(1254~1322)元代书画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属浙江)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至元二十三年(1286)程钜夫荐入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精于绘画、题诗和书法。书有“赵体”之称。画有《斗茶图》,反映元代盛行斗茶的风尚,具有历史价值。

袁桷

(1266~1327)元代文学家。字伯长。鄞县(今属浙江)人。少时名声远扬,大德初年(1297)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官终侍讲学士。工诗,嗜茶,为《煮茶图》所题诗反映了作者嗜

王祯

(生卒年未详)元代农学家,活版印刷术改进者。字伯善。东平(今属山东)人。至元二十七年(1290)任宣州族德县尹。大德四年(1300)调信州永丰县尹。延祐二年(1315)著《农书》,记载了蒸青茶的加工技术和制茶机械(茶磨)等内容。这是中国古代以水轮为动力揉磨茶叶,兼有捣碎功能的机械制茶的古文献。

虞集

(127~1348)元代文学家。字伯生,号邵庵。祖籍仁寿(今属四川),寓居抚州崇仁(今属江西)。大德初,至京师,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集贤修撰,升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立,为奎章阁侍读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虞氏对茶精于鉴评,他的《游龙井》诗,首次记述了龙井产茶,并对茶的采制、品质特点以及品饮情状均作了描述,是赞誉龙井茶的奠基之作。龙井茶声誉高有虞氏一唱之功。

七、明代茶人

朱元璋

(1328~1398)即明太祖。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1368~1398年在位。执政期间厉行“茶马政策”,凡贩运私茶出境,一经查获,以“通番论罪”,茶贩均处以极刑,把关吏员亦凌迟处死。其婿驸马都尉欧阳伦,团贩私茶,处以死罪;家奴周保及陕西布政司均处重典。洪武二十四年(1391)下诏废团茶,兴叶茶,罢造龙团,仅采芽茶以进,分探春、先春、次春、紫笋等四品,促进茶类改制。

王彝

(生卒年未详)明代文学家。字常宗。其先蜀人,迁居嘉定(今属上海)。少孤贫,好学,师事王贞文,得金履祥之传。洪武初召修元史,荐入翰林。平生喜茶,作《鄞江渔者联》:“明朝拟人五湖里,且载茶灶寻龟蒙。”

朱权

(1378~1448)明代剧作家。自号大明奇士、癯仙、涵虚子、丹丘先生等。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于大宁,称宁王;后迁封南昌,称宁献王。好学博古,著述颇丰。于1440年前后著《茶谱》,反对茶中掺香料,力主清饮,提倡饮散叶茶,为当时饮茶法之创新主张,一直流传至今。

马中锡

(1446~1512)明代文学家。字天禄,号东田。河间故城(今属河北)人。成化进士,授刑部给事中。工诗文。好茶,作《早春自述诗》:“一碗午茶鏖醉北,半溪春水带愁东。”

唐寅

(1470~1523)明代书画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吴县(今属江苏)人。擅山水,工人物、花鸟,兼及书法,且能诗文。与祝允明、徐祯卿、文徵明并称“吴中四才子”,与沈周、仇英、文微明合称“明四大家”。嗜茶。创作《事茗图》,画面青山绿水,环境幽静,人物传神,动静结合,颇有隐逸脱俗之意韵。

文徵明

(1470~1559)明代书画家。初名壁,以字行,更字微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正德年间,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院待诏。能诗、好书、善画,人称“吴门派”,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大家”。嗜茶,作《惠山茶会图》,描述明代无锡惠山举行茶会的情景,画面有茶会地点,以及与会者的不同神态,为现存古时茶画佳作。还有《是夜酌泉试宜兴吴大本所寄茶》等二十余首茶诗存世。

徐祯卿

(1479~1511)明代文学家。字昌谷,一字昌国。吴县(今属江苏)人。天资聪明,少时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齐名,称“吴中四才子”。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国子监博士。诗风清新,人称吴中诗之冠。嗜茶,深指茶道,著有《秋夜试茶》、《煎茶图》等诗篇。《秋夜试茶》反映作者秋夜烦闷无伴,汲水品尝紫笋茶,自有“闲趣”之情。《煎茶图》反映作者在秋天携带“小瓶”装满惠山泉水,煎茶自饮,在“古藤花底”阅读《来经》的憎景。

韩邦奇

(1479~1555)明代官员。字汝节,号苑洛。陕西朝邑(今大荔东)人。正德进士。世宗朝,屡起屡罢,终以南京兵部尚书致仕。学问深博,对经史、天文、地理、乐律、术数、兵法等均吸研究,著述甚丰,有《易学启蒙意见》、《苑洛集》等。一在浙江按察佥事时,当地流传有《富阳民谣》:“富阳江之鱼,富阳山之茶。鱼肥卖我子,茶香破我家。采茶妇,捕鱼夫,官府拷掠无完肤。昊天何不仁?此地亦何事?鱼胡不生别县,茶胡不生别都?富阳山,何日摧?富阳江,何日枯?山摧茶亦死,江枯鱼始无。於戏!山难摧,江难枯,我民不可苏!”韩邦奇听后,为民请命,将民谣附奏章后,报告正德皇帝,遂被“革职为民”。

孙一元

(1484~1520)明代诗人。字太初,号太白山人。陕西人。正德年间流居乌程(今浙江湖州),与刘麟、龙霓、陆昆、吴结社作诗,称“苕溪五隐”。好茶,推崇龙井茶,作《饮龙井》诗:“眼底闲云乱不开,偶随麋鹿人云来。平生于物元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爱茶至深。

郎瑛

(?~1539)明宪宗朱见深第六子。到益王,国建昌。好史书,爱民重士。懂茶事,编《茶谱》十二卷,内容颇丰。

高濂

(?~约1580)明代文学家、剧作家。字深浦,号瑞南道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著有《玉簪记》、《节孝记》及《遵生八笺》等。《八笺茶谱》是从《遵生八笺》中抽出成集的,成书于万历十九年(1591)。该书分:论茶品、采茶、藏茶、煎茶四要、试茶三要、茶效、茶器、论泉水等内容,还记载了明朝茶品产地。

陆树声

(1509~1605)明代品茶家。字与吉,号平泉。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年96岁卒,谥号文定。善烹茶、尝茶,体会精深。于隆庆四年(1570)前后著《茶寮记》一卷,提出“煎茶七类”,即人品、品泉、烹点、尝茶、茶候、茶侣、茶勋等七条,是饮茶艺术之谈。著有《平泉题跋》

顾元庆

(生卒年未详)明代茶学家。字大有,号大石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藏书万卷,喜刻书,刊有《文房小说》四十二种及《明朝四十家小说》。著有《云林遗事》、《夷白斋诗话》等十余种,年77岁犹吟对不倦。对茶史有研究,谓钱椿年《茶谱》“收采古今篇什太繁,甚失谱意”。遂用“余暇日删校”,于嘉靖二十年(1541)编写成《茶谱》。论述花茶窨制方法颇有价值,为今人参用。提倡饮清茶,促进饮茶方式的改善。

李时珍

(1518~1593)明代药物学家。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曾历尽辛苦,走遍大江南北,花费27年时间,于万历六年(1578)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该书对茶论述较为详细“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除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茶“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闿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对茶的特性、保健作用从药物学的角度作了论述。

徐渭

(1521~1593)明代文学家。字文清,更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诸生。屡应乡试不中。曾为浙闽总督胡宗宪幕客,于抗倭军事多所策略。诗文奇恣纵肆,长于行草,画与陈道复齐名。好茶,在《谢钟君惠石埭茶》中,说能“对之堪七碗”;在《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中,又说“虎丘春茗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徐氏还善品茶、沏茶,懂茶事,在浙江上虞孝女庙石碑中,有徐氏行草《煎茶七类》石刻。

王世贞

(1526~1590)明代文学家。字元美,号凤洲、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善诗文,好茶。作《解语花·题美人捧茶》:“中泠乍汲,谷雨初收,宝鼎松声细。柳腰娇倚,熏笼畔,斗把碧旗碾试。兰芽玉蕊,勾引出清风一缕。颦翠蛾斜捧金瓯,暗送春山意。”

同类推荐
  • 阿坝州年鉴

    阿坝州年鉴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阿坝州巳经连续四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生产总值一年上一个十亿元台阶,今年预计将达到63亿元。基础设施、能源保障、资源开发、环境条件等得到了切实加强和极大改善。当前,阿坝发展巳经进入提速,增效的新时期,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极好机遇。纵向比较,阿坝发展很快;横向比较,阿坝与其他地方的差距还在扩大。对阿坝来讲,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特别是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济的能力。推进阿坝民,族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更快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和全国藏区第一州建设。
  •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 真实的梦幻下

    真实的梦幻下

    本书丛书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时空长廊里考证历史的回响、发掘生命的秘密、探寻太空的谜团、破解文明的神秘,所揭示的神奇绚丽的壮阔画卷,将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将使我们的心灵感震颤.
  • 辽宁民间文化

    辽宁民间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了一方文化,一方文化也滋润了一方水土。民间的文化源远流长,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文化——那是哺育我们生命的根源所在。她宛如珍珠璀璨,她的朴实脱胎于质感的生活。从社会分层上看,民间文化是一种来自社会内部底层的、由平民自发创造的文化。民间文化还是一种具有农业社会生活的背景、保留了较多传统色彩的文化。她有自娱自乐的属性,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活泼的形式,所自发创造出来的用以娱乐民众自我的文化形态。
  • 文房四宝古韵

    文房四宝古韵

    周丽霞主编的《文房四宝古韵》主要介绍了文房四宝,包括挥毫天下毛笔(毛笔发明与早期发展、汉代毛笔发展与别称);翰墨春秋古墨(墨的起源及古墨特点、秦汉时期韦诞开创制墨、唐代奚氏的精湛制墨、宋元时期的制墨与墨礼);一纸千金纸张(东汉宣纸与左伯纸、魏晋南北朝时纸的推广、唐代纸张的丰富种类、宋代发达的造纸技术);名砚奇珍砚台(先秦古砚与汉魏三足砚、唐代端砚的源起与成名、宋代砚台的形制与洮砚、元明清砚台发展与制砚)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道不随人愿

    天道不随人愿

    人固有三魂七魄,缺失一者,轻者神志不清意志不定,或者身患残疾重症。重者卧床不起,不醒人事,先天夭折。男主的七魄尽失,却可以长留人世。
  • 慕落城边归晚霞

    慕落城边归晚霞

    初遇入眼,再见上心……后来终其一生,只想要这一人,可是,我心心念念的人儿啊,你归来吗?下课——安羽:“你看我干嘛?”某:“你不看我,怎知我在看你”……世间万物,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长生仙途.A

    长生仙途.A

    败落世家之子的高华,立志奋发图强,重振门楣!所幸他凭借着自身的勤奋与努力,渐入佳境……然而枚偶得的三枚血色晶石,却又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各方强梁竞相夺取的“猎物”。万般无奈之下,高华愤然而起,斩妖魔,斗巨擘,压豪门!
  • 黑帝宠妻:首席难伺候

    黑帝宠妻:首席难伺候

    六年后,再遇当年自己暗恋的男神,却是看见他负伤出现在自己家附近,闻樱不知道这算幸运还是不幸,这场猝不及防的相遇却是另一场爱情的降临.......某日散步,闻樱:“小楠楠,我有点冷”萧楠:“是吗?”(赶紧脱外套)。闻樱:“哎,我只是想到以前每次我冷的时候,妈妈就会把我紧紧抱在怀里”(羞涩脸)。萧楠:“哦,想妈妈了,明天我们就去你妈妈那儿”闻樱:“哎呀,不是,你抱我一下会死啊”(怒)……“唔……只是让抱一下啦,唔……唔”刹那心动,或许是当年的一见钟情,又或许是日久生情。
  • 战争与帝国

    战争与帝国

    战争永远是前进的动力,在一次次争斗中修真文明向科幻文明转型,是谁的意志主导这一切?
  • 不存在的嫌疑人

    不存在的嫌疑人

    韩林的青梅竹马女友一家在海难中丧生,可是韩林却意外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很多年后,在一起连环杀人案后,真相浮出水面。那时已是大侦探的韩林迎来了一生最大的挑战。
  • 我在年代文里当土豪

    我在年代文里当土豪

    无男主无男主无男主!!!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买年代文里买买买。这个年代文小说买东西不用粮票肉票之类的,我对这些都不了解。身穿的小说,我之前看到好几部身穿的小说都特别好看。一时有了灵感就过来写这个小说。哈哈哈哈可能写得不好,但是会努力的。说的是一个大二的学生暑假在家里看小说,被迫穿到了一个八十年代,在八十年代盖学校,盖医院,开店等等。
  • 大佬穷了之后

    大佬穷了之后

    白茗前世很穷,穿越到了这个世界,她以为她终于有钱了。然而,她想多了......〔第一次写小说,可能文笔设定等,都不是很好,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