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97000000023

第23章 茶与名人(2)

元稹

(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洛阳(今属河南)人。举贞元九年(793)明经科,十九年又登书判拔萃科,曾任校书郎,旋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与自居易常相唱和,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世称“元白”。元氏爱茶,懂茶道,又善品茶。因写诗中少见的《一字至七字诗·茶》而闻名。该诗为宝塔诗,元氏自注:“以题为韵,同王起诸公送自居易分司东郡作。”全诗叙述了茶的品质、人们对茶的喜爱、饮茶习惯以及茶的功用,为后人传诵。

赵赞

(生卒年未详)唐代官员。德宗建中三年(782)为判度支,首倡茶税。《旧唐书·德宗本纪》:建中三年九月,判度支赵赞上言,为筹措“常平法”的资金,乃于诸道津要置吏税商货,每贵税二十文,竹木茶漆皆十税一,以充常平之本。又《旧唐书·食货志下》:建中四年,“度支侍郎赵赞议常平事。竹、木、茶、漆尽税之。茶之有税,肇于此矣”。

李德裕

(787~850)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唐宰相李吉甫之子。历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等职,政绩颇丰。武宗即位,耀为宰相,当政六年,官至太尉。爱好饮茶,且讲究饮茶水质,尤喜惠泉水(今无锡惠山泉),专门由驿道传送到京城,不饮京城之水。“李德裕嗜(茶)惠山泉”,成为历史上著名轶闻。

卢全

(约795~835)唐代诗人。自号玉川子。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年轻时,刻苦读书,不愿出仕。隐居少室山,后移居洛阳,诗文师从韩愈。他痛恨宦官专政,作《月蚀》长诗讥讽,纵肆奇伟,脍炙人口。并和六朝元老、江南榷茶史王涯交往甚密“甘露之变”时,与王涯同时遇害。爱茶,有《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后人称之为《卢全茶歌》或《七碗茶诗》,影响甚大。

王涯

(?~835)唐代茶政官员。字广津。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历仕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六朝。曾任江南榷茶史等职。文宗时,收淄、青等州钢铁冶赋税归中央:罢京畿榷酒钱,变茶法为官采官卖。因献榷茶之利,乃为榷茶使。茶之有榷税,自涯始。“甘露之变”时在相职,被宦官仇士良等冤杀。

杜牧

(803~853)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唐宰相杜佑孙,太和年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朝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诗多为陈述时政之作,豪迈率直。性嗜茶茗,游览喜携茶助兴,推崇湖州紫笋茶。所作《题茶山》云:“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柳村穿窈窕,松涧渡喧。”“泉嫩黄金涌,牙香紫壁裁。”“好是全家到,兼为奉诏来。”描述作者奉皇帝诏令来顾渚山监制贡茶的情景。

张又新

(生卒年未详)唐代品茶家。字孔昭。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州)人。元和九年(814)进士第一名。历官右补阙、江州刺史、左司郎中等。长于文辞。善烹茶,对茶与水的关系有研究。约于公元825年撰《煎茶水记》,系茶史上最早论述茶汤品质与官茶用水之著作。前列刘伯刍所评水品七等,次列陆羽所评宜茶水品二十等,强调茶汤与水质的关系,提出烹茶用水的选择标准。掀起中国茶学史上有关鉴别烹茶水质的一场学术争沦,对后代影响颇深。

温庭筠

(812~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文思敏捷,但恃才不羁,讽刺权贵,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对茶有研究,撰《采茶录》一卷,又有《西陵道士茶歌》云:“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描述西陵道士煎茶和饮茶的情景,反映出道教提倡饮茶驱睡、以助修炼的历史文化背景。

陆龟蒙

(?~881)唐代文学家。字鲁望,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号天随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曾任苏、湖两郡从事,后隐居甫里。爱茶、精茶。经营茶园于顾渚山下,岁取茶租,自为品第。诗文与皮日休齐名,人称“皮陆”。接到好友度日休《茶中杂咏》十首后,以相同诗题,即《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写了《奉和袭美茶具十咏》,作为对皮氏的回谢。

皮日休

(约838~约883)唐代文学家。字逸少,后改袭美,自号鹿门子、间气布衣等。襄阳(今属湖北)人。咸通年间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后参加黄巢起义,任翰林学士。与陆龟蒙齐名,人称“皮陆”。皮氏爱茶,懂茶事;井以诗的形式加以表达。其中较有影响的有《茶中杂咏》十首,均为五言古诗,又借诗序考述茶史,寄给诗友陆龟蒙,互相唱和。

封演

(生卒年未详)唐代史学家。脩(今河北景县)人。天宝进士。代宗时任邢州刺史。德宗时官至朝散大夫、检校尚书、吏部郎中。对饮茶风俗有研究。著有《封氏闻见记》,谓“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为中国饮茶史上关于茶道、茶俗和茶馆的最早文字记载,是研究中国茶文化形成的重要史料。

方干

(生卒年未详)唐代诗人。字雄飞。睦州桐庐(今属浙江)人。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在浙园林名胜,留题几遍。唐代杜苟鹤《哭方干》:“何言寸禄不沾身,身没诗名万古存。”平生好茶,亲自采制。作《山中言事》:“日与村家事渐同,烧畲啜茗学邻翁。”《初归镜中奇陈端公》:“云岛采茶常失路,雪龛中酒不开扉。

苏廙

(生卒年未详)唐代茶人。事迹无考。著有《十六汤品》,约成书于昭宗光化三年(900),是中国古代记述茶叶知识的重要文献。

四、五代十国茶人

皮光业

(生卒年未详)唐宋诗人。字文通。襄阳(今属湖北)人。唐著名诗人皮日休之子。十岁能诗,性好茶。诗有其父遗风。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官拜丞相。宋代陶谷《清异录》载:光业耽茗事,一日中表请尝新柑。才至,呼茶甚急。径进一巨瓯。题诗曰:“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因皮氏爱茶,以茗为“苦口师”,朝廷上下多传其癖。

(852~930)五代十国时期楚国建立者。字霸图。许州鄢陵(今属河南)人。少为木工,后从军,乾宁三年(896)推为主。靠产销茶叶,促进经济,维持军需。《新五代史·楚世家》:初兵力尚寡,“始修贡京师,然岁贡不过所产茶茗而已。乃自京师至襄、唐、郢、复等州置邸务以卖茶,其利十倍。……又令民自造茶以通旅,而收其算,岁人万计。由是地大力完,数邀封爵”。遂使兵强马壮。

毛文锡

(生卒年未详)五代十国文学家。字平圭。高阳(今属河北)人。前蜀翰林学士,官为司徒。前蜀亡,又为后蜀官,以小词为后主孟昶所赏识。好茶、精茶,对早期中国各地名茶有研究。公元935年前后,著有《茶谱》,原书已佚。从各地方志所引《茶谱》表明,书中对各地名茶的品质风味及有关茶事多有评说,对推动当时名茶的发展,以及今人恢复和创制名茶,有参考作用。

五、宋代茶人

吴淑

(947~1002)北宋文学家。字正仪。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五代人宋后以荐试学士院,授大理评事,历任太府寺丞、著作佐郎、职方员外郎等职。先后参编《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著作。性嗜茶,著《茶赋》云:“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之利,其功若神。”对茶的性质、功用有论述。

王禹

(954~100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太平兴国进士。历官直史馆、知制诰等,以刚直敢言著称。三次被贬官仍不屈。所作诗文能针砭时政,揭露现实黑暗。平生好茶,写过《茶园十二韵》。在得到皇帝恩施近臣的龙凤茶后写《龙凤茶》诗云:“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因珍惜龙风茶舍不得吃,作为孝敬父母之用。《谷帘泉》诗云:“何当结茅屋,长在水帘前。”贪爱谷帘泉水品茗,竞引发隐居庐山之意。

丁谓

(966~1037)北宋茶政官员。字谓之,后改字公言。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淳化进士。排挤寇准,代之为相。迎合帝意,大兴土木,祭神封禅。天禧四年(1020)封晋国公。仁宗即位后被贬。曾出任福建路转运使,造“大小龙团”茶进贡。世谓大小龙团始于丁晋公(谓),成于蔡君谟(襄)。宋代苏武《荔枝叹》:“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丁氏嗜茶。撰《茶图》,论采造之本。又作《北苑茶诗》:“北苑龙茶著,……万物更无新。”

王端礼

(生卒年未详)宋代学者。字懋甫。吉水(今属江西)人。元祐占戊辰(1088)进士。官至富川令。40岁致仕归。于哲宗元符三年(1100)撰《茶谱》,已佚。另撰《强仕集》、《易解》等书。

范仲淹

(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大中样符年间进士。天圣中为泰州兴化令,主持修筑捍海堰,世称范公堤。庆历三年(1043),入京任参知政事,与富弼、欧阳修等推行庆历新政,后以“朋党”里参政,出知州兼陕西四路宜抚使等;后在赴颖州途中病死。范氏爱茶,尤精茶的鉴评。有《和章岷从事斗茶歌》,闻名于茶界。诗中多处用典,描述了当时斗茶情景。《诗林广记》引《艺苑雌黄》:“王川子有《谢孟谏议惠茶歌》,范希文亦有《斗茶歌》,此二篇皆佳作也,殆未可以优劣论。”

叶清臣

(1000~1049)北宋文学家。字道卿。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天至进士。官居两浙转运副使、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等职。好茶,善品茶。于1040年前后著《述煮茶小品》。

梅尧臣

(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皇祐三年(1051)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以欧阳修为诗友,共致力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平生嗜茶、尚茶,善品茶。对七宝茶、碧霄峰茶、洪井茶等均有研究,尤其推崇建溪茶,说它“价与黄金齐”,“一啜同醉翁”。

孙长卿

(100~1069)北宋官员。字次公。扬州(今属江苏)人。官司至兵部侍郎。初为江浙荆淮发运使,反对弛茶禁。《宋史》本专:“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召长鲫议。长卿曰:‘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十一,国用耗矣。’乃茶所不便十五事,丕从。”

文彦博

(1006~1097)北宋文学家。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天圣进士。庆历七年(1047),任参知政事,后拜相。嘉祐三年(1058)封潞国公。英宗时为枢密使。元祐初,俞平章军国重事。好茶,称道蒙顶茶,作诗《谢人惠蒙顶茶》:“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

欧阳修

(100~1072)北宋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年间进士。曾任枢密副史、参知政事。平生多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等多受其称誉,为北来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平生爱茶,最推崇洪州(今江西修水)双井茶。所著《归田录》载:“自景祐(103~1037)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才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十数斤养之,用辟暑湿之气,其品远出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又写过多首茶诗,其中以《双井茶》最令人喜爱;“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双井茶也因欧阳公的诗文而蜚声京师。

蔡襄

(1012~1067)北宋书法家。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建)人。天圣年间进士。先后任大理寺评事、福建路转运使职,出知福州、泉州,累官至端明殿学士。书法与苏武、黄坚、米蒂齐名,并称“宋四家”。蔡氏喜茶、懂茶,对福建茶发展有贡献。在福建任职期间,著有《茶录》,对茶品、制茶烹茶、贮茶都有独到论述。当时视为朝廷珍品的小龙团茶,“始于丁谓,成于蔡襄”之说。宋《渑水燕谈录》载:“庆中,蔡君谟为福建路转运使,始造小团以充岁贡,一斤二十饼所谓上品龙茶者也,仁宗尤所珍惜。”蔡氏还爱评茶斗茶,宋代江体复《嘉祐杂志》有载。直到老年,蔡氏仍“烹而玩之”,茶不离手。

刘异

(生卒年未详)宋代学者。好茶,于仁宗庆历元年(1041)编著《北苑拾遗》,对宋时北苑贡茶有专门研究。

黄儒

(生卒年未详)宋代文学家。字道辅。建安(今福建建瓯入。神宗熙宁年间进士。博学能文,不幸早亡。平生爱茶,精于茶的审评。嘉祐二年(1057)前后著有《品茶要录》,对茶叶采制与烹试以及鉴别审评茶的品质提出十说,为中国早期系统论述茶叶审评之作。

吕陶

(1027~1103)北宋文学家。字元钧,号净德。成都(今属四川)人。皇祐进士。历任蜀州通判,知彭州,进给事中,以集贤殿修撰知梓州致仕。好茶,知茶情。《宋史·吕陶传》载,吕氏知彭州时,三司干当公事李杞和著作佐郎蒲宗闵来榷茶,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及鄯善一带)骚动。吕氏陈述“川蜀产茶,视东南十不及一,诸路既皆通商,两州独蒙禁榷。茶园本是税地,均出赋租,自来敷卖以供衣食,盖与解盐、晋矾不同。今立法太严,取息太重,遂使良民枉陷刑辟,非陛下仁民爱物之意也”。宗闵怒,劾其沮败新法,责监怀安商税。陶曰:“吾欲假外郡之照名,救蜀民百万之实祸。幸而言行,所济多矣,敢有荣辱进退之念哉!”

沈括

(103~1095)北宋科学家。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祐进士。掌司天监。曾受命家访两浙等路农田、水利、役等事。累官至翰林学士、三司使。晚年居润州梦溪园(今江苏镇江市东),依平生所见撰《梦溪笔谈》,约成书于元祐绍圣间(1088~1095)。《说郛》和《五朝小说》录出该书卷十二谈茶文字作为专书,井以该段首四字题名为《本朝茶法》。主要记述宋代榷茶、茶税的沿革,为茶法专文,对研究宋代茶政有参考价值。

吕惠卿

(1032~1111)北宋文学家。字吉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嘉祐进士。历真州推官、集贤院校勘,为欧阳修推重。助王安石变法。王安石罢相再任,两人交恶,出知陈州、延川、太原府。好茶,元丰三年(108)撰《建安茶记》。

苏轼

(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进士。神宗时,任杭州通判,徒知密、徐、湖三州。因讥讽王安石变法,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复贬谪惠州、儋州,后病死常州。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连称“苏辛”,书为“宋四家”之一。苏武精于煎茶、饮茶,在岭南还曾种茶,写过《漱茶说》、《书黄道辅<;品茶要录>;后》等专论,又有咏茶诗词数十首,其中《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最为后人称道。特别是“从来佳茗似佳人”一句,后人把它与东坡所作《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一句,集成一副茶联,用以誉茶。

苏辙

(1039~1112)北宋文学家。字子由,号颖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桔进士。历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翰林学士知制诰,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平生爱茶,用江苏惠山泉水煎浙江日铸茶。对煎茶有研究,在《和子瞻煎茶》诗中,将煎茶归纳为“西蜀法”,特点是“煎茶只煎水”。在“北方法”中,要加“盐酪椒姜”。苏辙的“自有煎茶法”是掌握“火候”达到“铜铛得火蚯蚓叫,匙脚旋转秋萤光”的程度。

黄裳

(1044~1130)北宋诗人、官员。字冕仲,号演山。南剑浦(今福建南平)人。元丰年间进士。政和间知福州,官至礼部尚书。著有《龙凤茶寄照党禅师》诗:“寄向仙庐引飞瀑,一簇蝇声急须腹。”自注:“急须,东南之茶器。”

同类推荐
  • 民俗实用对联(上)

    民俗实用对联(上)

    对联是做为民族传统风俗文化之一,从其诞生起,就一直为历代人民所重视。本书从岁时节日、人生礼俗、工商百业三大方面,选取精联、名联百余条以飨读者。
  • 你可能不知道的香港

    你可能不知道的香港

    本书是发表于《南方都市报》的专栏文章合集,作者籍内地人才引进计划前往香港工作,没正经为香港做过多少贡献,倒是因为走过不少地方、住过不少逼仄的出租房及接触过形形色色的香港人,通过自己的观察体会对香港和香港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回内地工作后写成了这样一些文章。香港离内地很近,然而又没有想象中的近;越来越多内地人来到香港,但对于香港的认识却仍然一知半解——香港人为何羞于吵架?香港幸福感最强的上班地点为何不是中环?香港女生为何喜穿裤袜?清晨的红磡为何会出现“鬼市子”?在香港没有老外的“趴体”为何是卢瑟的“趴体”?跟香港女生聊天话题为何离不开衣服包包?为何住在板间房才能感受最真实的香港?疏而不离的香港家庭关系背后又隐藏着什么?这一切的背后,是城市的鲜活还是人群的趣处?是观察的敏锐还是好奇心的不懈追逐?林嘉文,现媒体工作者,曾于香港从事IT工作三年。
  • 思想课堂-情感笔记

    思想课堂-情感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现代名言妙语全集——友谊赠言

    现代名言妙语全集——友谊赠言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历代盛衰,根源何在。本书收录了雷海宗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兵”的珍贵学术论文,全书分为两编。本书最为独特之处是,通过对于中国兵制的梳理,研究兵的精神,兵的文化。作者以侧锋破题,从“兵文化”入手,试图解答中国文化何以造成千年积弱,堂堂中华何以一再遭人欺凌。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
热门推荐
  • 不是很正经的我穿书辽怎么办

    不是很正经的我穿书辽怎么办

    当一个平平无奇甚至还有点沙雕的女大学生穿到小说里的恶毒女配身上怎么办?辽夏认为自己不是个正经人,但是也不至于睡一觉就发现自己穿越了吧......一醒来就发现自己穿越就到了传说中的两女争一男的修罗场现场,狂拽酷炫的紫发男:“你胆敢这样对她!”辽夏:???我是谁你是谁我在哪你要干什么?!你再过来我叫了啊!?紫发帅哥一脸厌恶:“不要装了,你怎么会变成会这样!你太令我失望了!”辽夏心里一惊:哦豁完蛋,好像穿越到昨晚看的小说里面去了。—————————————————————————————女主貌美如花拥有狂拽酷炫的天赋能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性格较为活泼(具体活泼是什么意思请自行想象)男主集黑心莲白莲花绿茶X影帝于一身,少年形象深入人心,心机boy作者说:甜文!我觉得应该是甜文。作者是亲妈,这会是一本甜甜的言情小说,你们信我!(使眼色)
  • 恶魔也温柔

    恶魔也温柔

    因为奶茶屋事件,好学生卢米米被叱咤风云的恶魔男张孑宇盯上,巧合中又不幸成为他的契约女友,从此危机四起,防不胜防,水深火热,内忧外患。恶魔的玩具?无所谓,只要你能守约!密友变敌人?算了,是咱没缘分!竹马有情,金兰有意?很好!呃,可怎么还没对上眼?红线错乱,纠缠不清,纳尼?这根一定是搭错了!喂~月老!你妈喊你回家牵线!软弱是与世无争的表现,别以为老虎不发威,通通是病猫!惹急了我?哼哼!见招拆招,遇鬼杀鬼,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危机化转机?嗯,一切皆有可能……————稍微虐虐虐更健康~OO~新人求包养!收藏!票票!长评!印象!粉粉><同时欢迎各种砖头orzorz……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最后21天

    最后21天

    进入22世纪,人类加速了星际探索的进程。2203年,一颗直径103公里的小行星流浪到了太阳系,原本科学家估算按照它的原有轨道,会被木星吸过去,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科学家因此忽略了它。但是最近地球一直经受着一些极端的自然现象。科学家查明原因后,才发现,小行星向着地球飞来,与地球的距离已经不足50万千米。并且还在保持以每小时1000km的速度向着地球轨道运行。人类的命运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人类这一生活在地球几百万年的族群,该何去何从……
  • 异界铭文师

    异界铭文师

    “铭文大师孟公子?”“不是!”“那你是谁?!”“骚年一枚!”话音落地,白光骤起,天地间空气骤紧。“你是孟公子——”“我叫孟鹏。孟公子只是一个传说。我不是传说,我只会铭文和杀人。”少年把黑色风衣拉紧,一记火球,毁掉地上的蓝色铭文卷轴,转身走入呼啸夜风中。“艾希大陆是座毫无边际的黑暗森林,每个人都是带刀的猎人。不想成为被猎者,就只能成为狩猎者。”少年了想起当年胡老头的话……
  • 中国转轨时期所有制结构演进的制度分析

    中国转轨时期所有制结构演进的制度分析

    本书立足于中国经济结构转轨的实际,从制度视角分析所有制结构的演进,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定义、性质、划分、公有制和私有制的辨证关系、制度构建等方面作了阐述。
  • 梦轲

    梦轲

    少年勤学苦练,壮年九州漂泊,家远人单,困辱尽尝,终至功成名就,然得胜于斯,又败于斯,欲主天地沉浮,又为大势所阻。本书讲述了主人公孟轲的一生经历。
  • 超级伯乐系统

    超级伯乐系统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张乐得到一个超级伯乐系统,人生由此改变,精彩纷呈。“你是市长?其实你最应该做厨师!”“你是11混混?其实你最适合做警察!”“你是乞丐?我告诉你,你会成为封疆大吏!”“你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最强天赋,可惜,选对的人总那么少。于是乎,张乐成为了伯乐,发现一匹又一匹千里马!
  •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十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十

    本文主要讲述了林则徐、关天培、魏源、曾国藩、左宗棠、洪秀全、李鸿章等名人之事。
  • 高中时的那段时光

    高中时的那段时光

    李梦然转校到高中(21)班,在班级里经历了许多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