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89200000020

第20章 舌战群儒终枉然 倔强请命事竟成

左宗棠一接到准许进京的上谕就立即起程。随从人员有一位幕宾,贴身侍候的是戴福,负责护卫的是王德榜与几位护军。他们先从福州坐轮船到上海,然后再从上海换轮船到天津,然后乘木船到通州,再登岸坐轿。这样行程的时间比从前乘马坐轿走驿路或坐船走运河缩短了一半多。在通州码头一下船,左宗棠的第一句话就是——真该让京里那帮老糊涂坐坐轮船。

一行人到了京城朝阳门,左宗棠见等候入城的人排起了长队。这里有崇文门关税衙门设立的税卡,一切进城的货物都要纳税。戴福本想打出闽浙总督的旗号,但左宗棠不同意。好不容易挨到他们了,把关的巡役态度还十分恶劣,要翻箱倒柜查个清楚。

戴福大声问道:“这都是自家用的东西,为什么还交税?”

巡役冷冰冰地回道:“这是皇上定的规矩,不满怎的?问皇上去!”

“这是闽浙总督左大人的行李,你们也要查?”戴福终于还是憋不住报出左宗棠的名号。

“总督大人的行李可以不查,但交十万两银子就可进城。”巡役冷漠的扫了戴福一眼,如此回答。

左宗棠一听,一把扯开轿帘吼道:“混账王八蛋!本部堂是奉两宫和皇上圣谕进京,要钱你找皇上要去!”

巡役原以为戴福只是拉大旗做虎皮,听左宗棠这么一吼,知道真是闽浙总督衙门的人。但他们见过的大员多了,此时也不甘示弱。

左宗棠一挥手道:“娃子们,别跟他啰唆,本部堂不进城了。”

巡役见这帮人掉头就走,有些紧张了,万一误了大事,自己担待不起,于是立即报告了税卡委员。税卡委员是崇文门衙门监督派过来的,是本卡的最高官员。这位委员听说过左宗棠的事,知道这人不好惹,因此快马赶到崇文门,报告税衙总办。

崇文门设监督大臣一名,是衙门的最高官员,但按例除了奉职后第一次到衙门巡查一次后,就再也不必到衙门,一切都由总办、帮办负责。当天只有一位帮办在办公,一听左宗棠赌气不肯进城,先把委员痛骂一顿,接着立即亲自来朝阳门找左宗棠。

左宗棠已在一家店里住下,此时正在看人下棋,忽然听得外面有人高声自报家门道:“崇文门帮办丁凌锋拜见闽浙总督左大人!”

一院子的人都吓一跳,谁都没想到这位矮胖子竟是鼎鼎大名的左宗棠。

左宗棠抬起头问道:“十万两银子不要了?”

“下面的人办事糊涂,谁不知道左大人清廉刚正,如何能要十万两?卑职自做主张,大人只交两万就是了。”

这位帮办并非开玩笑,当时封疆大吏进京都要交几万两银子,像两江、两广、闽浙这样富庶地方的督抚要交十万两。这笔银子直交内务府,是宫中开支的一项重要来源,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所以进京的时候银子都备好了,从不费口舌。

左宗棠一听破口大骂道:“王八蛋!本部堂一年连养廉银在内也不过两万余两,你张口敢要两万?”

左宗棠敢骂人是众所周知,那位帮办早有准备,因此并不生气,依然一脸笑意道:“左大人,这是规矩。”

左宗棠厉声呵斥道:“你不要拿什么规定来糊弄本部堂,一个张口要十万,一个改口可以要两万,这算什么规矩?将士们拼死拼活,一名勇丁年饷不过五六十两,在你们眼里上万两的银子竟不当回事!”

这位帮办被骂得灰溜溜出了门,进城去向户部侍郎报告,最后一直报到恭亲王面前。这笔银子名头在内务府,但实际由慈禧掌控,所以恭亲王也不敢随口答复,立即进宫面禀。

慈禧听后皱着眉头道:“左宗棠这人清廉是天下尽知的,他拿不出这么多银子也是实情。但规矩不能坏了,暂且挂在崇文门的账上。可一分现银也不交对办事的人也不好交代,六爷就先垫几千两银子,放左宗棠进城吧。”

“谢太后体谅。”恭亲王嘴上这么说着,内心却叫苦不迭,左宗棠的银子算是免了,但自己却要赔几千两进去,说是垫,难道他还能张口向左宗棠要吗?恭亲王传了慈禧口谕,为左宗棠交了三千两现银,以亲王之尊陪他到了贤良寺。

贤良寺就在东华门附近,离紫禁城很近,原是雍正朝怡亲王的故居,屋宇整洁,花木扶疏,上朝方便,是封疆大臣入京的下榻处。

上茶敬烟之后,两人自然说到了船政,恭亲王还是那些话,让左宗棠要有办不成的准备。谁知左宗棠口无遮拦道:“办不办得成,关键在两宫的意思。两宫准了,谁反对也没用。臣已打算好了,无论如何要向两宫力争。”

送走恭亲王,左宗棠第一个要拜访的人就是藩祖荫,当年身陷官樊构陷案中,多亏他上疏辩白,咸丰才改了主意,可以说没有藩祖荫就没有左宗棠。左宗棠攻破杭州时从汪海洋的王府马棚里得了一只铜盆,太平军草莽居多,不知这是价值连城的西周重器,竟然拿它来喂马。藩祖荫喜欢古董,所以左宗棠特意相赠以谢当年救命之恩。

藩祖荫知道左宗棠从来不送礼巴结人,何况又是如此罕见的东西,所以连声道:“受不起,受不起。”

左宗棠朗声道:“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没有您的这句话,左某哪来今日?”

藩祖荫摇头道:“在下哪敢居天功,关键还是季公有大才,先皇圣明烛照,重用国士,所以才有今日。何况这话原也不是在下说的,而是郭筱仙的文笔。”

左宗棠一听这话便大吃一惊,这话原来是郭嵩焘说的,可他从未提过半句啊。一想在广东一再与他过不去,心里就有些悔了。

“当初筱仙觉着在下对季公的重要性说得不足,就琢磨出了这么一句,真是画龙点睛。”藩祖荫知道左郭两人近年已闹得不痛快,因此有意为郭嵩焘说话,期望能当个和事佬。

“当时左某处境险恶,大家避之都犹恐不及,敢为我说话得冒着天大的风险,左某感激不尽!”见左宗棠闭口不提郭嵩焘,藩祖荫也就无法张口了。

回到贤良寺,戴福把一摞名帖交给左宗棠,都是前来拜访之人留下的。大多数可以不去理会,但有些要员还是必须回访的。可这一天下来他太疲劳了,因此说道:“这些都等到明天再说吧。”

静下心来,他决定写一封道歉信给郭嵩焘,但写了一半他又罢了。心想当初与郭嵩焘为难,虽说有点私心,但的确是为了办船政,如今只有把船政的大事争取下来才是对他的最好交代。这么一想,他就不再为此事烦恼了,静心盘算面见两宫和皇上时的说辞。

隔日早朝第一起就是召见左宗棠。他已早早到了朝房等候,本日带班的内廷大臣是谟颜纳古,他是个闲散亲王,没什么像样的差使,但辈分比恭亲王还高一辈,人又忠厚,所以大家都很尊敬他,他边走边告诉左宗棠见两宫时应注意的事情。

两宫在养心殿东暖阁召见大臣,她们坐在黄纱后的大炕上,南边是慈安,北边是慈禧。黄纱前设御座,御座上坐着十二岁的同治皇帝。他虽未亲政,但召见重臣、商议大事有时也让他来听听,只是这位皇帝对政务并不感兴趣,对听政更有些心不在焉。

左宗棠一进门便跪下磕头,御座前有个软垫,那是两宫体恤老臣特意赏下的。左宗棠跪在上面,等着两宫垂询。照例慈禧先问话,都是一些日常琐事,左宗棠都一一作了回答。

“左爱卿,你今年有多大年纪了?”慈安突然问了一句。

慈禧对疆臣们多有留心,不待左宗棠回答,便插话道:“哀家记得你与曾国藩年纪差不多吧?好像比李鸿章年长十来岁。”

左宗棠回道:“太后说的一点不错,臣比曾国藩小一岁,比李鸿章大十岁。”

“两江有曾国藩,湖广有李鸿章,闽浙有你在,这些要紧的地方都有得力的大臣办差,哀家姐妹也就放心了。”

此时,慈安又插话道:“听说老百姓送你两头牛劳军,你不忍杀,送给了穷苦人家?”

“是的,两头牛杀了劳军,对几万人来说意义不大,但对一户农家来说,那就是了不得的财产。”

慈禧怕慈安跑了题,忙接过话茬道:“你善后做得很好,体衅百姓,恢复生产,刊印书籍,整顿吏治,这一点曾国藩、李鸿章都不如你,朝野也是赞赏有加的。”

左宗棠又大致说了闽浙的善后,然后话锋一转道:“臣在闽浙还想办一个船政局,为大清造出自己的轮船来,也让洋人瞧瞧,咱们不比他们差。”

两宫闻言交换了一下眼色,会心一笑。不出所料,左宗棠果然是为此事而来的。于是慈禧便道:“这事已有明谕,暂时就不办了,大臣们反对的也很多。”

左宗棠力争道:“他们都是糊涂蛋,办船政对大清社稷、巩固海防、百姓生计都是大有益处。”

这话有些唐突,不想办船政的除了那些清流还有慈禧,她轻咳了一声,语气严厉了些:“也不仅是大臣们反对,哀家和姐姐也是不同意的。”

如果换了别人,肯定是只有遵旨了,但左宗棠脖子一梗,像与人赌气道:“两位太后何等英明,断不会反对于大清社稷有利之事,都是那些清流喋喋不休,两位太后又不忍拂了他们的面子,所以才说暂时不办。”

“创办船政的确有诸多难处。”慈禧缓和了语气道。

“难处自然有,但两宫听政以来,哪一年不是从重重艰难中过来的?洋人兵临城下,长毛盘踞金陵,捻匪祸乱数省,两宫和皇上宵衣旰食,所受艰难又哪是平常人所能忍受的?年年难过年年过,如今朝局已今非昔比。”左宗棠这话半是拍马半是事实,还真说到慈禧心里去了,这些年的诸多艰难让她历历在目。

慈禧笑道:“都说左爱卿嘴巴厉害,果然如此。”

“不是臣嘴巴厉害,是两宫和皇上本意并不反对办船政。臣仔细领会了上谕,说暂时不办,将来大办。那就是说这件事应该办,既然应该办,晚办不如早办,所以臣斗胆请太后恩准,就让臣把船政局办起来,以了多年夙愿。”

接着他滔滔不绝地说起缘由,先说当年与林则徐的湘江夜谈,接着说到《海国图志》,进而又说到胡林翼。两宫听说胡林翼看到火轮在长江上纵横驰骋,竟忧心如焚,当场晕厥,已是凄然动容。说到马尾江上英国军舰表演打靶,一炮就击沉一艘大清水师提督座船,慈安便惊讶地问道:“洋人的兵船真那么厉害吗?”

“是臣亲眼所见。庚申年洋人占据天津,炮击京城,先皇与两位太后不得不巡狩热河,依臣看来,当时如果大清能有几艘像样的兵舰,洋人绝对不能占领天津!”

“先帝也曾说过这样的话。可洋轮是洋玩艺儿,咱能造得好吗?”慈禧踟蹰道。

“这事要先让洋人来教我们,臣已经请了两位法兰西人,托他们请些洋技师来,臣与他们签订协议,几年内要把造船、驾船的本领悉数教会。”

“可总税务司赫德上书说自造成本高、见效慢,不如买。”

左宗棠毫不客气道:“赫德不是好东西,英吉利人都不是好东西,他的话不能听。”

慈禧抓住左宗棠话里的漏洞笑问道:“你刚才还说造船要洋人来教,现在又说赫德的话不能听,他们都是洋人,你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洋人也有好坏之分,支持臣办船政的就是好洋人,反对臣办船政的就是坏洋人。”

这话近乎无赖了,两宫都笑了。不过,慈禧依然有些犹豫,于是搬出清流来搪塞,希望左宗棠能够知难而退。

“难得你一片忠心,哀家姐妹如不答应,就是不体恤老臣。可反对的折子有五六十份,你如何能说服他们?”

“只要太后和皇上答应了,臣自有办法说服他们。”

慈禧看同治这时早已经坐不住,两眼左顾右盼,屁股挪过来挪过去,就问道:“皇上,你说呢?”

同治根本没用心听,只知道是造轮船的事,就顺口道:“左宗棠说的不错,洋人能造的东西为什么我们不能造,你想造就造去吧!”

左宗棠连忙磕头道:“臣遵旨。”

慈禧没想到同治会这么说,刚要指责,想想当着大臣的面说皇上又不好,又改口道:“你在这里顺口就说,其中的难处想过没有?”

同治当然没想过,所以他端正身子坐直了,不再吭声。

“哀家姐妹也不好说准还是不准,就先廷议一下,看看结果再说。如果大家都反对,强扭的瓜也不甜不是?”慈禧终于松口了。

“只要太后和皇上答应廷议,臣自会说服他们。”

……

华夏文明渊源流长,天朝典章制度最为完善,向来是夷人学我,我何必学洋人?不仅大部分清流,就连王公大臣也有不少人抱有这种想法,显贵仅次于恭亲王的醇亲王也不例外。左宗棠要想说服他们谈何容易!

隔日的廷议由恭亲王主持,王公大臣,六部九卿,此外凡上折反对办船政的在京四品以上官员都要参加。慈禧故意让恭亲王主持,却让倭仁负责起草廷议结果。这样一个力主办洋务和一个极力反对洋务的,必然互相掣肘,事情就不会顺利。

通政使于凌臣首先发难道:“我国商民对帆船制造驾驶都颇为精熟,而于轮船却一无所知,造船总不能全靠洋人吧?即使能够造出船来,又有谁来管驾?总不能也雇洋人吧?管驾之权操与洋人,于我又有何益?”

左宗棠反驳道:“这一点我已向两宫和皇上奏明,在雇请洋人之时,就要与他约定必须教授造船技术,悉心教授者,薪水全给,密不相授者,罚扣薪俸。船政局不仅造船,还要设学堂,培养造船驾船之人,到时自造自驾,大可不必依赖洋人。”

于凌臣并未被说服,转而又提一个问题:“轮船巨大无比,非一般机器能够制造,造船机械又从何处寻觅?”

“从洋人国家买。”左宗棠斩钉截铁道,“江南制造总局从美利坚买回机器三十余件,再用机器生产机器,如今前后膛枪炮都能制造。船政局也要从洋人国家购买一些机器,然后以机器制造机器,将来不仅轮船可以制造,但凡枪炮、炸弹、铸钱、治水、纺织等适宜民用者都可次第为之。”

参加廷议的清流有十几人,大家七嘴八舌,处处为难,左宗棠则一一反驳。

监察御史张盛藻接过话茬问道:“就算这些都不是问题,可制造轮船毕竟是无把握之事,把朝廷万分艰难之帑银投之于无把握之事,实在不合算,还是直接买船实在。”

左宗棠反问道:“没有办怎知有无把握?天下事创议之时谁敢称有绝对把握?如果非有绝对把握才能做,那就只有回家关起门来空谈!至于经费,确实有些艰难,可自道光十九年来,洋人已多次起衅,朝廷花费何止万万?庚申之难,城下之盟,我大清赔款八百万两!割出的土地也有数十万顷!”

他本打算说大清有兵轮何至于此?但这话还没说出来,就被醇亲王接过话头:“就是,庚申之变,实在太伤我大清体面和元气。”

醇亲王这些年来慢慢积了些人望,对六哥恭亲王已不像从前那样敬重,特别是上年六哥被罢黜后,他在慈禧那更有脸面,现在又管着神机营,许多时候以带兵王爷自居,认为泱泱大国,四万万民众,执鞭断流,从前处理洋务太软弱了。

有他这么一说,那些清流就吵嚷起来,许多人不满庚申年间的《北京条约》,所以话题立即偏离了船政,大家七嘴八舌横扫近年来的一切洋务,矛头直接恭亲王,局面几近失控。

文祥等人帮恭亲王维持着局面,但有些人却故意趁乱起哄,使得局面更加嘈杂无序。左宗棠再也压不住怒火,摸起案上的一方端砚当了惊堂木,“砰”一声拍在案上。一声巨响,端研裂成三块,场面立时静下来。他厉声道:“我总算见识了你们的出息,原来你们议政竟像小贩吵架、泼妇骂街!你们难道以为人多就能理直,声高就能气壮吗?要论人多,你们去水师听听成千上万将士的呼声!若论声高,左某不输你们任何一人!”

但这是在京里,尤其是在这些守着武死战文死谏信条的清流面前,他们连龙鳞都敢批,左宗棠这招并不能把他们吓倒,回过神后,大家依然七嘴八舌,局面依旧混乱不堪。

恭亲王担心这么吵下去会太离谱,看着时间不早,就道:“今天的廷议就到这里,大家散了吧,什么时候再议静等通知。”

等大家都出了门他又叫住左宗棠道:“季高,本王算服你了,果然是铁嘴铜牙。但你也看明白了,在京中要想办一件事,难。船政要想有些眉目,得在这个人的身上下点儿功夫。”恭亲王曲起食指,做个七字,显然是指他的七弟醇亲王。

左宗棠打发戴福立即回贤良寺去取那只军舰模型来,那是德克碑送给他的礼物。他本打算转送给皇上,希望皇上能帮上些忙。可前日面圣见这位已十二岁的皇上,他竟然全不把政事放在心上,慈禧一声呵斥他就一句话也不敢说了。因此他改变了主意,决定送给醇亲王。

听说左宗棠来了,醇亲王一直迎到檐下。他一边拉着左宗棠的手进客厅,一边吩咐上好茶。醇亲王很佩服左宗棠的军事才能,今天在朝堂上又见识了他咄咄逼人的气势,这性情正对他的脾气,所以两人几乎是一见如故。

左宗棠把那艘军舰模型摆上,向醇亲王介绍道:“王爷,这是法兰西人送给我的军舰模型。这艘军舰现在就在法兰西海军服役,装炮七十四门,口径五寸有余,一发炮弹足以击沉一艘木船。倘若我大清水师有这样的军舰,洋人就不敢再窥我海疆了。现在西洋各国不必说,就连东洋倭国也派人赴英法学习造船技术,不数年后,东洋轮船亦必有成。我大清与倭国同以大海为利,一衣带水,一苇可航,彼有所挟,而我独无,这就如同人骑骏马而我跨蹩驴,人操舟而我结筏,到时就连东洋小国也敢窥我神州了!我大清自广东、福建而浙江、江苏、山东、直隶、盛京,以至东北,大海环其三面,江河而外,万水朝宗,自强之道,必先从制造轮船着手。”

醇亲王见左宗棠越说越激动,一则敬佩他的脾气,二则也确实为他的一片至诚感染,便说道:“季公,说到底你和本王的心思是一样的,都盼大清强盛起来。洋人有些方面比我们强,向他们学习也未必不可,可本王看不惯六哥对洋人太软弱。你,本王是佩服的,听说你手下的洋人都很守规矩。”

左宗棠坦然道:“那是自然,驾驭洋人臣是得心应手。我们要用洋人,而不能为洋人所用。我们今天学习洋人,是为了明天不必学。所以船政一事,还望王爷玉成。”

“本王并非完全反对造轮船,从前只听倭仁的说词,今天听了你的见解,觉得造船一事值得好好思谋。你容本王想想,廷议的时候再说如何?”

次日继续廷议。于凌臣等人都劝倭仁道:“倭相,左宗棠如此无礼,咱们都不去参加廷议,就这么拖下去,看他耗不耗得过咱们。”

倭仁连连摇头道:“昨天左宗棠如此无礼,也许就是为了气我们,我们不能中了他的诡计。今天我们就心平气和与他理论。”

廷议一开始,倭仁平静地说道:“船政办不办,不是在座任何一位的私事,而是关系到大清国运的大事。昨天我有些不冷静,没有商量事情的胸襟,我在这里向大家致歉。”

昨天明明是左宗棠咄咄逼人,倭仁反倒致歉,大家都不得不佩服他不愧是理学大家,修身养性的功夫的确非常人可比。

按照策略,于凌臣又首先发问道:“假如说朝廷同意建船厂,请问左大人这船厂建在哪里?建在海边,不起边衅倒罢了,与洋人一旦失和,洋轮驶来就给你轰了,不是白费帑银?”

左宗棠回道:“这我早就考察好了,马尾水深土实,可以建厂,距海八十余里,江中岛屿遍布,沿江群山环围,要阻挡洋轮不难。”

张盛藻又反诘道:“造船要花销巨款,银子从哪里来?如今捻匪未平,西北又被阿古柏侵占,收复这些地方都要花银子。”

“我已经估算过了,建厂、购器、雇匠需银三十万两,随后每年工料、薪水需银六十余万两,五年花费三百多万两,可造成一百五十匹马力大轮船十一只,八十匹马力小轮船五只。这些款项,可先从闽浙海关支付,不足部分再从厘税中提取。五年之中,国家捐此数百万,合虽见多,分却见少,也并非难事。”

于凌臣又问道:“现在朝廷没那么多钱,你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急于一时?我大清海疆万里,自海上用兵以来,西洋各国的兵船畅行无阻,边衅一开,直逼天津,危及京师,我无一船可挡,不急行吗?自从各口通商,允许洋船自由运销货物以来,民间沙船已被挤垮。十几年前,南北汇集于上海的民间帆船不下五千余只,而如今只剩四五百只!福州原有民船不下一千只,如今只有三百余只。帆船抵不过轮船,要救这些船民,唯有大造轮船,让商民购雇,才能与洋商并驾相争。关系百姓生业的大事,不急行吗?再拖几年,民间商船都亏折殆尽,漕运靠什么?天庾正供,难道求着洋人给运输不成?”左宗棠瞪着眼睛道。

洋轮挤垮了帆船,夺了百姓子民的生计,这一条大家从前都没想到。清流向以忧国忧民自居,一时也无话可说。倭仁清了清嗓子道:“目前所办洋务,无非是亦步亦趋,步洋人后尘,所费心思无非是如何学洋人的造器之法,而不是深思御敌之计、破敌之术。如此以轮船敌轮船,以机器制机器,即使精而又精,也不过与洋人并驾齐驱,依然无制敌之余力。”

“倭大人,我们连轮船都没有,如何研究制敌之策?这岂不是纸上谈兵?”左宗棠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

倭仁努力不生气,笑道:“非也。宋史曾经记载‘水贼杨太,湖中泛舟,以轮激水,其行如飞,官船遇之即碎。而岳飞兵到,掷以稻草绳索,飞轮被阻,顿成废物,水贼只有束手就擒’。”

恭亲王听倭仁竟还有这么一说,真是又可气又好笑,插话道:“倭大人,那是啥年月的轮船,那时候的飞轮与现在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王爷这话不对,天下万物一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孔圣人作论语,距今已两千余年,我大清不是照样遵圣人礼教?”

左宗棠不待倭仁说完,打断他的话道:“轮船是轮船,礼教是礼教,大道理千古不变说得过去,可是种种器物,变化无穷。听说那时候先人们不过以树皮当衣,倭相现在也拿片树皮遮羞到前门大街转一圈试试?”

这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倭仁脸憋得通红。

张盛藻接过话头道:“天下万物,相生相克,有一长必有一短。轮船再坚利,也有短处,它头轻而尾重,头高而尾低,头尖而尾阔,便直行而不利横行,利前进而不利于后退,御其之法也不难也。咸丰七年,我在山东烟台见轮船驶过,突然岛中驶出小船五六只,钩附轮船尾部而行,洋人乖乖让通事各给洋银二三十元,小船始散。为什么?诸位可知为什么?”张盛藻如市井讲书一般,把大家的心都悬了起来。

恭亲王正色道:“张大人,这是朝会,不是书场,有话你就快说。”

“臣当时审视小船之上,并无长物,只是每人手中一藤竿,长丈余,竿头装有钩镰;船中又插二三藤竿,竿头皆以绳悬一巨石,形如枣核。他们以钩镰钩住火轮之尾,火轮枪炮都装在船头,对船尾无可奈何。洋轮若不给银两,便压弯藤竿,将巨石射入轮船烟囱中,烟囱遂爆,船亦飞裂。”

恭亲王直觉好笑,问道:“轮船首尾都有大炮,并非你所说船尾无可照应。就算是这样,轮船在海上飞驶,又如何能将巨石投进烟囱中?要知道,那比投中轮船要难得多。”

这话把张盛藻问得有些结巴,他满脸涨红道:“他们天天习练,世上无难事,天长日久,自然能够纯熟。”

左宗棠正要说话,恭亲王摆手阻止了,由他继续与张盛藻讨论:“既然你曾亲见,那也有可能。唉,张大人,你好像在山西做过几年学政吧?”

“正是,咸丰七年臣在山西学政任上。”张盛藻回答道。

“这就怪了,你在山西学政任上,怎么去山东了?”恭亲王反问道。

张盛藻这才明白自己掉进了恭亲王的陷坑,勉强辩道:“臣记错了,是咸丰五年。”

恭亲王讽刺道:“那更不对了,咸丰五年你好像在甘肃任知府吧?你到底是哪一年在山东见识破轮船之法的?”

张盛藻顿时面红耳赤,只好实话实说道:“臣也没亲见,是听学生说的。不过,句句是实,绝无谎话。”

左宗棠闻言毫不客气道:“拿道听途说的话当治国救民的良策,还有脸争得面红耳赤,真是可笑之极!”

倭仁见张盛藻又败下阵来,底气已没那么足,但想到此事又关系着国运,他还是要把想说的话说出来。

“说一千道一万,我还是那句话,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国要自强,要紧的是读圣贤书,学尧舜之道,整纪纲、明政刑、严赏罚、讲气节,洋枪洋炮洋轮,不过是一艺之末,如果舍本求末,文不知礼义廉职,武不知杀身报国,就是有洋枪洋炮又能如何?”

“洋人枪炮之下粉身碎骨,你再讲礼义廉耻又有何用?听你的话,好像一造洋枪洋轮就纲纪废、气节亡,这是哪门子道理?”左宗棠反问道。

倭仁并不服输,道:“有些人一提起洋枪洋炮就来精神,好像有了那些洋玩意大清就高枕无忧了,这是何等的浅陋?!我泱泱中华,五千余年文明,远了说,曾经创造了汉唐气象!近了说,本朝也曾创了康乾盛世,为什么非要学洋人,为什么非要把国运寄托在洋务上!”

“道理简单得很!因为现在不是康熙盛世,更不是汉唐气象!现在是洋人的船坚炮利逼我签城下之盟,要挟我割地赔款,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在你们这里就说不通?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孤陋寡闻,闭目塞听,不知洋人视火器轮船为身家性命已经百年了。”

倭仁还要说话,却被醇亲王打断了。

“本王看就不要再争了,倭相说要整纪纲、明典刑、严赏罚、讲气节,这没有错;季高坚持造轮船、学洋人也是必要。你们说,咱们一边讲西学,一边别放松了中学,不就两全齐美吗?”

倭仁见醇亲王如此说话,大感意外道:“醇王爷,怎么连您也说这种话?”

“有道理的话,人人都可以说,醇王爷怎么就不能说了?”左宗棠道。

参加廷议的人并非个个都关心时政,对办不办船政也不感兴趣,如今见左宗棠倭仁争论不休,不少人早就不耐烦了。成亲王道:“老七说的有道理,何必这么婆婆妈妈的,左宗棠从福州跑到京里来也不容易,就让他去办得了。”

又有几人附和成亲王。倭仁见此情形,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道:“列位王爷,倭仁不敢苟同,更不敢以此议上奏。”说罢,便拂袖要走。

左宗棠站到门口挡住倭仁的去路,道:“倭相,不是左某不讲道理,你要么继续与左某辩下去,要么就写一个廷议的结果出来,你这么拂袖而去算什么?”

于凌臣看不惯左宗棠的跋扈,大声道:“左大人难道要逼迫倭相不成?”

左宗棠冷笑道:“你说得不错,本部堂没别的优点,就是霸道可圈可点。不霸道能剿得了长毛吗?不霸道能治得了悍匪吗?战场上都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没有一点霸气怎能带兵?”

论起带兵来,于凌臣真是无话可说。张盛藻便接过话茬道:“左大人三次进京应试,倭相两次都是你的座师,难道这是你对座师该有的态度吗?”

左宗棠冷笑着回道:“你这话倒提醒了我,我早就想当面问问倭相,为什么两次都是我的座师,却两次让我落第?”

于凌臣笑道:“这得问你自己,你有没有中进士的资格。”

“不,这得问倭相。如果说左某无才,那先皇为什么要破格简拔左某?左某年近五十不过是名幕宾,不数年间已位至督抚,是先皇、两宫和皇上识人不明提拔错了,还是你倭相不识英才,野有遗贤?”

这话问得无赖而又刁蛮,倭仁如何应付得了。他气得两手直抖道:“这种人,这种人竟成了封疆大吏,真是,真是……”

于凌臣等人见倭仁脸色蜡黄,便搀着他回了府,廷议又不了了之。

倭仁离开后,大家议论纷纷,有人怪左宗棠太霸道,有人说倭仁是自取其辱。恭亲王见再议下去也没什么结果,便道:“散了吧!散了吧!什么时候再议,到时自有通知。”

大家鱼贯而散,朝房里只剩下恭、醇二王及左宗棠。恭亲王对左宗棠苦笑道:“季高,你有些过分了,怎么说倭相也是三朝老臣。”

“王爷,不是臣霸道,这事没个结果,臣绝不离京。”

醇亲王闻言也叹息道:“没想到倭相会这么固执。”

“老七,廷议这么议下去也不像话,两位太后那里也没法交代。平日你与倭相还说得上话,你就跑一趟,劝劝他如何?”

醇亲王面露难色道:“怕是我的话他也未必听得进去,你没瞧见他今天看我的眼神,就好像我是叛徒。我倒可以去试试,但结果怎样可就难说了。”

这天下午,醇亲王便屈驾来到贤良寺,兴冲冲地对左宗棠道:“倭相总算肯通融了,他的意思,两年后办船政,他绝不再阻拦。”

左宗棠大失所望:“这算什么通融?臣能等得上两年,又何必千里迢迢进京请训?办船政是刻不容缓之事,如何能再拖两年?拖上两年,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臣的船政岂不要泡汤?倭仁使的不过是缓兵之计,臣绝不入套!”

醇亲王费尽了口舌,倭仁才肯作此让步,他兴冲冲跑来告诉左宗棠,没想到他竟还不满意,便皱了皱眉道:“季高,那你是什么意思?”

左宗棠固执道:“这件事一日没办成,臣一日不回福州!”

“季高,退一步海阔天空,事情总不能由着你的性子来。倭相如此坚持,怕也不单单是他的意思吧?”醇亲王竭力相劝。

这话意思很明确,不是倭仁的意思,那肯定是两宫的意思了。但左宗棠偏偏犯了倔劲,道:“不管是谁的意思,臣绝不放弃,大不了回湘阴当湘上农人去!”

醇亲王闻言也有些生气了:“本王只有这么大点本事,那你就好自为之吧。”说罢,便拂袖而去……

慈禧的消息很灵通,廷议的大致情况安德海已仔细向她报告了。左宗棠进京因为没向他表示意思,所以他就添油加醋大加编排。

慈禧听说廷议闹成这样,很生气,便同时召恭亲王、醇亲王进宫。她劈头就问恭亲王道:“老六,你主持廷议的结果怎样啊?”

恭亲王只好如实回道:“争论不休,尚无结果。”

“瞧你们办的好差使,让你主持,当然不是任由他们在那里胡闹。倭仁是三朝老臣,一品大学士,堂堂帝师,你们就眼睁睁看着左宗棠羞辱他?”

“这事也不全怪左宗棠,是于凌臣、张盛藻不该拿左宗棠没中进士的话来刺激他。”恭亲王为左宗棠辩解。

慈禧打断恭亲王的话道:“哀家知道你和左宗棠声气相通,你也不要一味为他辩解。他没中进士也是实情,难道别人就说不得?他也太狂妄了,这满朝文武就没一人他瞧得上的。”

就在这时,太监来报说左宗棠递牌子求见。慈禧正在气头上,连道:“不见,不见!”传话的太监一会儿一溜小跑而去,不一会儿又回来了,小声对安德海道:“左宗棠不肯走,说见不到太后他就跪在那里。”

“你告诉他,跪也没用,还是知趣些快走,不要再拿这话来啰唆。”安德海不耐烦道。

传话的小太监见左宗棠不肯走,安德海又不让再传话,天这么热,怕闹出什么事来,他与慈安宫里的宫女庆儿有些交情,就连忙去东边告诉庆儿,让她帮忙想想办法。庆儿聪明,就对慈安道:“太后,西边院子里的石榴花开了,听说满院子香呢!”

“是吗?走,过去看看。”

慈安一进院子,就看见左宗棠跪在院子里,浑身已被汗湿透,便大声说道:“哟,这不是左大人吗?大热天的,快起来。”

这时,慈禧总算心气平了些,便问恭亲王心里是怎么想的。恭亲王一心支持左宗棠,但慈禧一开始就指责他与左宗棠穿一条裤子,所以嘴上说得含混,以留些余地。

可他的这份小心慈禧并不领情,又扫醇亲王一眼问道:“老七,你说句痛快话,你是什么意思?”

醇亲王被左宗棠气得胸闷,原打算站在倭仁一边,但他毕竟对办船政也有些心动,如今见恭亲王受批评,咬咬牙不再含混,道:“臣以为左宗棠忠心可嘉,船政宜立即着手大办。”然后还一二三四说了理由。

这时慈安也进来了,道:“哟,妹妹在商量事情呢!”

慈禧没想到慈安会突然过来,虽然她在政事上从来拿不出大主意,但规矩却是两宫垂帘,今天她独自召见两位王爷,已是有些不妥了。她让安德海立刻传茶,热情地招呼慈安坐下道:“妹妹因为船政之事问问老六老七,因考虑到姐姐正在午睡,所以没敢打扰。”

慈安对慈禧独自召见什么人并不为意,道:“政事都是妹妹操心,我就图个清闲。不过这大热天里,左宗棠跪在太阳地里恐怕会中暑。”

慈禧闻言大为惊讶,左宗棠在太阳地里跪了半个多时辰自己竟然不知道,怒火腾得一下就冒起来了,厉声问道:“安德海,这是怎么回事?”

安德海也慌了,连忙把责任全推到太监头上:“他们说左大人已经走了。”

慈禧厉声道:“传哀家的话,把这不会传话的奴才推出去重责四十!”

话还没传出去,就听到外面一迭声地喊道:“不好了,左大人晕倒了!”

两宫闻言几乎同时吩咐道:“快抬进来,传酸梅汤。”

慈安心地忠厚,见左宗棠如此情形,心中不忍,竟忘了太后之尊,亲自端汤给左宗棠。

左宗棠醒来见此情景,“扑通”趴在地上连道:“太后如此体恤,真是折杀老臣了,折杀老臣了。”

慈安微笑道:“这么热的天,你又是何苦呢?”

“这些狗奴才竟说你已经走了,不然哀家怎会让你跪在太阳地里,哀家已传话往死里打了。”

左宗棠听到外面鬼哭狼嚎,就为小太监求请道:“是臣不肯走,怪不得他们,求两位太后饶过他们。”

见今天的人情都让慈安做了,慈禧自然不甘心,干脆就给了左宗棠一个天大的人情,她对慈安道:“左爱卿今天是为船政之事,刚才妹妹和老六老七也正是商议这事。姐姐,难得左爱卿一片忠心,这事就准了如何?”慈安点了点头答应了。

慈禧转头又对恭亲王道:“老六回去立即拟旨——试造火轮船实系当今应办急务,左宗棠所陈各条,均着照议办理,所需经费着由闽海关税内酌量提用,如有不敷,则由闽省厘金税项下提取应用。”

左宗棠连连磕头,砰砰有声。

同类推荐
  • 埃德蒙·伯克评传(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埃德蒙·伯克评传(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英国著名自由主义政治家试图把保守主义者伯克的政治思想置于具体历史语境中品评,试图达到“同情之理解”。
  • 阿玛尼传奇

    阿玛尼传奇

    本书是全球首部由乔治·阿玛尼本人授权出版的个人传记,全面而真实地揭秘了阿玛尼帝国的崛起历程和乔治·阿玛尼与赛尔吉奥·加莱奥蒂之间隐秘的同性之爱,向我们呈现一个真实的乔治·阿玛尼。
  • 汉高祖刘邦(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汉高祖刘邦(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刘邦,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死于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沛郡丰邑人(现在江苏丰县),字季,有的说小名刘季。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因为被项羽立为汉王,所以在战胜项羽建国时,国号定为“汉”,定都长安,为了和后来刘秀建都洛阳的“汉”区别,历史上称为“西汉”。
  • 程十发传

    程十发传

    《程十发传》是“图文版艺术家传记”系列之一种。本书用乡情篇、阅世篇、谈艺篇三个部分,记录了程十发对故乡之眷恋、其人生经历之曲折、其对艺术之见解和探索。程十发不囿于前人成就和门户之见,汲取民间和外国绘画的养分塑造自己的风格。他在政治风波中备受冲击,但仍然保持了自己的幽默和关心别人的性格。作者郑重通过广泛地收集资料和采访传主及其亲友,写就此部书稿。这是一部资料翔实可考而又评论精彩的传记。
  • 中国十大文豪——苏轼

    中国十大文豪——苏轼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生于北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1037),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去世,享年六十六岁。后谥文忠。苏轼与父洵、弟辙,同为北宋文学家,合称“三苏”。
热门推荐
  • 盗圣境

    盗圣境

    他有着最上乘的身法。他有着富可敌国的财富他未入圣境,却被人们称作盗圣三年前他从此消失不再偷盗三年后,他再次就业重操,这次他的目标是“天下”只为她一句:待你山河袖中藏,金銮殿上为君舞
  • 万界始灵

    万界始灵

    万界之主昊天帝,众生之父疯破凉。疯破凉:“我死众生死,只因众生乃是吾创造!”
  • 将军农妃要种田

    将军农妃要种田

    "娘家倒台,夫家也跟着倒霉,心狠手辣的婆婆竟要致孤儿寡母俩于死地。原主死里逃生,她一朝穿越,扛着一把锄头种地去!安稳日子没多久,战争居然爆发了!“你的国家欠了多少账,大不了我种地来还就是了。”因此,这是一个地主婆让自家将军一步一步“解战袍”的故事。"
  • 音符之恋

    音符之恋

    心境会随着岁月的推移转换,从青涩的花季走向成熟。我们都曾有过追星、有过爱做梦的年纪。这篇文我划定不好界限,但觉得应该不算同人,他们不是谁的作品,而是真实存在的,致与他们一起走过无数风雨的同好们~~~
  • 武道极真

    武道极真

    我们的世界是普通的世界,现在所拥有的本命魂等等都为神的恩赐。自古人类修炼本命魂,便分阶级和资质,资质分九等,天赋便为:人,地,天,玄,神,圣。所属剑宗的千家出现上古以来从未出现的圣阶天赋和最高级的修炼资质,九等,让我们来一步步见证主角的成长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平行地球的游戏系统

    平行地球的游戏系统

    赵煜魂穿到了平行地球,又带着一个装满平行地球文化(游戏、歌曲、影视等)U盘回到了原来的身体。他刚刚凭借当文抄公拿到了第一桶金,却不想U盘居然是一个游戏系统,并把他扔在了《孤岛求生1》的游戏世界。从此,赵煜开启了他的游戏世界之旅。《孤岛求生》中荒野生存三个月《绝命逃杀》中夺得第一名!《末日杀戮》中击杀两千只丧尸《种族争霸》里抗击亡灵、兽人《大汉奇侠》协助王莽抗击刘秀《深海殖民》成为海洋制霸者一切尽在无限游戏空间!(游戏世界为原创世界)
  • 孟氏家族之轮回

    孟氏家族之轮回

    风雨愁眠夏未知,月阳高挂半生疑。凤髻罗裳轿中坐,春去花黄容颜老。奈何缘去两不知,丛有千媚情钟你。花轿中坐的不是灵罗,站在城墙上忘得才是灵罗。原来,凤冠霞帔的不是我。
  • 从摆摊到世界首富

    从摆摊到世界首富

    在这个全民摆地摊的时代。 李正也是地摊大军中的一员。“成功卖出四双袜子,获得现金一万元。”“成功卖出十个钥匙扣,获得神秘药水。”“成功卖出一件泳衣,获得游泳术初级。”“成功卖出一副太阳眼镜,获得二万元。”“成功卖出一个飞机模型,奖励兰博基尼!”…………“恭喜宿主,获得三百套学区房!”自此,李正成了地摊界的一股泥石流。名牌包包、顶级化妆品、著名设计师设计的首饰…… 他的摊位上应有尽有。 李正作为一个开车亿级跑车摆地摊的土豪,引得无数人羡慕。 超级网红:“李正先生,您这么有钱,为什么还要摆地摊?” 李正笑了:“顺应潮流,摆地摊才是挣钱之道。”
  • 斗罗之铠皇帝国

    斗罗之铠皇帝国

    主角在地干活,意外被雷劈中,灵魂在宇宙中漂泊,与异世界的铠和李白相遇,意外被黑洞吞噬,三人灵魂合一,重生斗罗......哎!唐三儿你干嘛害羞啊!